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宁拜见陛下。”甘宁一撩衣襟就要行跪礼,刘福伸手相搀,笑着说道:“兴霸,在我西汉可不兴什么跪礼,日后你就明白了。一路辛苦,我们入席再慢慢聊?”

“恭敬不如从命。”

“呵呵……”刘福笑着将甘宁安排在自己的左下首坐定,举杯对众人说道:“诸位且举杯,庆祝我西汉未来的水军都督甘宁甘兴霸到达长安。”

水军都督,这是水军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在来时甘宁虽然听苏飞提起过,不过甘宁却没敢想西汉帝会对自己委以如此重任。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自甘宁的心中油然而生。

“陛下,水军都督一职责任重大,甘宁初到关中,恐怕不能胜任。”几杯酒下肚,甘宁初时的拘谨也少了一些,壮着胆子对刘福说道。

刘福闻言笑道:“兴霸莫要担心自己不能担当重任,朕既然敢用你,就不怕你会把事情办砸。一切问题都有我替你兜着,你只管给我西汉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军即可。”

话说到这份上,甘宁也没有再推辞的必要,否则反倒显得矫情,甘宁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对刘福说道:“既然陛下如此信任甘宁,甘宁唯有尽力而为。”

“兴霸爽快,朕就喜欢爽快人。日后水军要是遇上什么麻烦,你尽管来找我,我必为你解决。”

“多谢陛下信任。”

第239章异姓封王

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改变,人的野心也会不断膨胀。一山还有一山高,当一个人达成愿望的时候,往往就会看到又一个愿望需要自己去实现和征服。

人的是无穷尽的,一个三餐不济的人的愿望是吃饱饭,等到能够吃饱饭,这个人就会开始希望有衣穿,然后有房住,然后有人供其使唤,等这一切愿望都实现了,又会开始追求权柄,哪怕是成了皇帝,也还有成仙得道这个终极目标在等着他。

袁绍出身士族,四世三公的家世让袁绍如今已经成为了实际上的河北王,对于许昌朝廷听调不听宣。但即便如此,袁绍尤不满足,依然想着再进一步,成为名正言顺的河北王。这也跟心腹谋士许攸、逢纪的撺掇有关。毕竟身为一个正常人,谁不想要再进一步。可袁绍止步不前,他们这些做小弟的自然也只能缩在后面。当然,如果袁绍没有这个心思,许攸等人也是白费工夫,可恰恰就因为许攸看出了袁绍想要封王的心思,这才会纠集了一帮人对袁绍发起了所谓的劝进。

只不过即便袁绍想要半推半就的答应,可袁绍帐下的谋士却并不是一条心,对于称王这件事,以田丰、沮授为首的一帮人对袁绍提出了反对意见。

异姓不得封王!这是汉高祖留下的祖训,虽说在河北心向汉室的老臣基本上都已经去了西汉帝刘福的治下,可大多数百姓,还是认同自己汉人这个身份的。贸然称王建国,容易让百姓不知所措,也容易叫袁绍失去民心。

但称王念头一起,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打消的。称王好了,有了王爵,这河北就可以在名义上成为自己的封地,建国乃至日后登基称帝,那都说得过去。可田丰、沮授也没说错,祖宗遗训不可更改,哪怕袁绍如今是实质上的河北王,但终究蒙着东汉这层皮,此时撕破,有利有弊。

袁绍在权衡了一番得失以后,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建议,派人联络其他诸侯,探探他们的心意,若是那些人也有意称王,那河北就不是孤军奋战。当大部分人都赞同一件事的时候,少数派即便反对,那也是无用的。

袁绍独占整个河北,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实力雄厚,虽然长子袁谭霸占青州不听从袁绍的任何命令,但终究没有公开撕破脸,袁绍的实力依然是各路诸侯中的魁首。在接见了河北使者,听完河北袁绍的想法以后,有的人心动了。

整个大汉,除了刘福的西汉外,东汉境内共分袁绍、曹操、吕布、孙权、刘表五大势力。在曹操等四人听明白袁绍的打算后,曹操、吕布愤然反对,孙权举手赞成,而刘表作为汉室宗亲,对于袁绍的想法却态度暧昧,既没有提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成,只是一个劲的强调祖宗遗训不可废。

这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为了不让大家共同的敌人西汉有可乘之机,拥立东汉天子刘协的曹操对其他四路诸侯发出了邀请,请各家派出使者一同来许昌商讨此事。袁绍对此不置可否,派出许攸、逢纪作为自己的使者前往许昌,至于反对袁绍称王的田丰、沮授,则被袁绍找了个由头,打发去了幽州辅佐袁熙对付不服教化的乌丸人。

如果袁绍本人此时站在曹操的面前,曹操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拔刀干死他!这是裸的在削弱自己手中的权柄!换了别的事曹操还能忍气吞声,可一旦叫袁绍称王的阴谋得逞,东汉分崩离析就是指日可待。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虽然因为大汉的分裂而效果减弱,在东汉的境内,曹操依然手握着大义的名分,在政治上占据着优势。可一旦叫袁绍这回称王成功,那袁绍就有了跟曹操叫板的资本,这对曹操如今的地位是个莫大的威胁。

“许攸、逢纪皆是短视之徒,但偌大个河北就没有一个明白人了吗?”平时总是温文尔雅的荀荀文若此时就像一头被激怒的猛虎,大声咆哮。

“文若,非是河北没有明白人,而是像田丰、沮授这样的明白人都被袁绍赶出了邺城。这袁绍一心想要称王,否则许攸、逢纪又怎么可能担任此次的使者。我眼下只担心那袁绍此次若是称王,下一次恐怕就是称帝了。”程昱出声对荀说道。

“他敢!”荀闻言又惊又怒。

“他没有什么不敢的。坐拥河北四州之地,手下战将千员,雄兵百万,除了关中外,无论是中原还是江南,无人是袁绍的对手。”曹操叹了口气对荀说道。

荀很明显也想到了这点,可还是不甘心的说道:“难道他袁绍就怕遭天谴?”

“他会不会遭天谴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次绝对不能叫他得逞,否则……”曹操话虽然没有说完,但在座众人都听明白了曹操的意思。

一时间许昌成为了大汉的焦点,各类人物风云聚会,以许昌为舞台,与人斗智斗勇,只为自己身后的主公牟取最大的利益。

也就在东汉五家诸侯派人齐聚许昌的时候,身在长安的刘福也得到了有关河北袁绍欲称王的消息。得知这个消息,刘福很开心。大汉分裂的时候,刘福就知道像曹操袁绍那种联盟不牢靠,只要自己按兵不动,他们之间迟早会起龌蹉事情。

不过河北袁绍打算称王这件事还是有些出乎刘福所料,原本刘福还估计东汉诸侯家的那种联盟能维持个三年五载,却没想到袁绍会那么沉不住气,见自己这边没有动静,他就忍不住跳出来准备搞事。

想想也对,以袁绍如今手里所掌握的力量,他的确不太需要惧怕西汉。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河北的生产已经恢复,兵士也完成了休整,接下来自然就要开始对外扩张。称王对袁绍来说既是一次牟取更大利益的借口,也是试探各路诸侯的一次机会。

“陛下,你说我们需不需要给这次东汉的称王加把火?”郭嘉笑着问刘福道。

刘福闻言白了郭嘉一眼,没好气的说道:“少试探朕,朕还是当年那个朕,这时候插手做什么?给曹操团结其他人对付我们,好把袁绍称王这件事给糊弄过去?告诉驻守潼关的郝昭,不许派一兵一卒出潼关,让曹操那些人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打的头破血流。”

“呵呵……陛下,你还真是一点都没变。”郭嘉笑着说道。

“这回呀,咱们就老实的做回看客,袁绍、曹操那些人闹得越凶,对我们日后就越是有利。”

“曹操、袁绍要闹翻就随他们闹去。可荆州刘表那里怎么办?这次称王,刘表态度暧昧,但据探子回报,这刘表至今已有近一个月没有公开露面,荆州大小事宜皆是由蔡瑁、蒯越这二人在办理。”法正出言说道。

“刘备现在在做什么?”刘福闻言问道。

“据说刘备自请出了一个名叫诸葛亮的书生以后便守着荆南四郡埋头发展,并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异动。”

“诸葛亮归了刘备?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不早些告诉我?”刘福闻言一惊,连忙问法正道。

法正闻言答道:“探子的情报每隔十日会送来一回,而那诸葛亮如今不过十九,即便投了刘备又能有多大作为,故负责送情报的人并没有走飞鹰急报,而是通过正常渠道送回。”

“孝直,你今年好像也才二十有四,而我们这些人,出来打拼的时候似乎都不是很大。”刘福有些不满的瞪了法正一眼道。

“……陛下,莫非那诸葛亮有什么过人之处?”法正有些意外的问道。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话是司马徽所说,虽有王婆卖瓜之嫌,但若是那诸葛亮没有真才实学,司马徽也不会如此说。”刘福沉声对法正说道。

法正这才明白刘福对诸葛亮的重视,连忙俯身请罪。刘福当然不可能因为诸葛亮投了别人这个消息晚到就处罚法正,只是提醒法正日后莫要如此大意,此事也就作罢。不过刘福还是要求法正盯紧荆南的刘备。对于刘福的这个命令,不光是法正不理解,就是郭嘉、徐庶这些人同样也不理解,不明白刘福为何如此重视那个屡战屡败的刘玄德。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则化龙。那刘备之前会屡战屡败,那是因为他还没有遇到可使他化龙的风云,如今遇到了,自然也就是他化龙翱翔九天的时候。你们看着他,如果不出意外,那刘备日后必定会成为你我一统天下的障碍。”

众人原本对刘备并不重视,但见刘福如此郑重,哪怕是说起曹操、袁绍都没有像现在这样表情严肃,不由也暗自提醒自己莫要小瞧那个屡战屡败的刘玄德。

与东汉的朝廷相比,西汉的朝廷明显要民主许多,至少不像东汉的朝堂,曹操一咳嗽,下面文臣武将就没有敢吱声了,哪怕东汉帝刘协宣布退朝,只要曹操不发话,那就没人敢走。而在西汉,明显是允许人各抒己见的,哪怕是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在刘福面前畅所欲言,哪怕说的不对,不中听,也没有人因此而获罪。

刘福自称帝以来,极少发脾气,也极少用严肃的表情面对群臣,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刘福摆出严肃的面孔时,群臣就会不自觉的提高警惕。既然刘福说刘备日后必成大患,那就有必要在刘备的身上多费些心思,以免将来手忙脚乱。

还不知道已经被西汉群臣盯上的刘备此时正在长沙接见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自黄祖黄射父子双双战死以后,虽有大将甘宁出走,但刘琦凭借着大公子的身份,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收复了逃回江夏的残兵败将,彻底将江夏掌握在了手中。

按理说此时的刘琦应该正春风得意,但刘备见到刘琦的时候,却发现刘琦神情焦虑,似乎有什么为难的事情正在困扰着他。

“伯玉,这是怎么了?”刘备关心的问道。

刘琦见到刘备就像是见到了主心骨,未语泪先流,看向刘备叫道:“叔父。”

“怎么了?究竟是怎么了?伯玉莫要光哭。”刘备见状急忙问道。

刘琦好不容易止住悲声,对刘备说道:“叔父,我父亲恐怕,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什么!”刘备闻言大惊失色,此时的刘备还没有做好与蔡瑁、蒯越等人翻脸的准备,此时若是刘表死了,那蔡瑁、蒯越必定会将矛头对准自己。只是此时荆南四郡初定,水军尚未练成,若是此时与荆北起了兵戈,会影响到刘备的大局。

“伯玉莫要胡言!你父在襄阳养病,何时撒手人寰?”刘备拉着刘琦急声问道。

“叔父,前几日琦自江夏返回襄阳想要探望一下父亲,顺便询问一下父亲对袁绍称王一事可有什么看法,结果却在家门口被那张允贼子拦下,不叫我进府。我苦求无果,只能暂时离开。后命人买通府中下人,才知早在十日前,父亲那里就不得闲杂人等接近,除了蔡夫人及其心腹可入内外,其他人等皆不可靠近。”

刘备越听越心近,要事情真如刘琦所言,那刘表恐怕真的已经遭遇不测。秘不发丧必有图谋,不管是蔡瑁还是蒯越,对刘备一向不怎么友好,一旦叫他二人得了势,那刘备的日子就要难过了。即便刘备老实待在荆南,蔡、蒯二人也不可能坐视刘备壮大,养虎为患。

“伯玉莫急,事情尚未有个定论,你此时切不可自乱阵脚。你且在次稍歇,我去请军师前来商议此事。”

刘琦闻言大喜,“若是能得孔明相助,想那蔡瑁、蒯越比讨不到好去。”

安排刘琦好生等候,刘备急匆匆来到诸葛亮办公的地方。诸葛亮见刘备神色有异,扭头对侯在一旁端茶倒水的马谡说道:“季常,你且去门外守候,莫要让闲杂人等接近。别人要是问起,你就说我与主公正在商量大事。”

“嗯。”马谡答应一声,向刘备行过礼后走到门外。马谡是马峤最小的儿子,今年刚十岁,可能是受刘福的影响,刘备也一直想要自己身边能有几个神童,而马谡恰好就可以算是一个神童。不过刘备学问有限,教不得马谡学问,也只能将马谡托付给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很喜欢马谡这个粉嫩小正太,对于刘备的拜托欣然领受。

“主公,何事惊慌?”诸葛亮低声问刘备道。

虽然明知周围没人,可刘备还是习惯性的看了一下四周,这才低声对诸葛亮说道:“适才刘琦来见我,言说刘表此时可能已不在人世。”

“!”诸葛亮闻言一惊,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看向刘备问道:“主公觉得此事可真?”

“我管那刘琦不似再说假话。更何况他与蔡瑁、蒯越一向不和,若是害了我,岂不是让他更加势单力薄。军师,若刘表此时真的已经不在人世,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那要看主公是否想要接替刘表成为新的荆州牧。”

“这个……刘琦尚在,我若夺了刘表的基业,岂不是授人话柄?”刘备闻言有些犹豫的说道。

“若主公如此想,那我们就必须借助刘琦为我荆南夺取江陵,保证我荆南四郡不受战乱影响。”

“取江陵?就凭那刘琦?”刘备有些不信的问道。

不是刘备瞧不起刘琦,而是刘琦实在不是一个值得托付大任之人。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凭这样的人想要拿下有重兵驻守的江陵,这不是开玩笑嘛。

似乎知道刘备心中所想,诸葛亮慢悠悠的说道:“主公勿忧,亮有一计可使刘琦轻取江陵,只不过到时也借助魏将军之力,还望主公允许。”

魏延这人虽是新投之人,但刘备却很是看重,虽说魏延的武力比不得关张,但论到排兵布阵,却是有过之而不及。听到诸葛亮跟自己借魏延,刘备还真是有点舍不得,不过想到如果可以轻取江陵,拿到刘表命认囤积在江陵的粮草军械,刘备就觉得值得冒一次险。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江陵城内的粮草军械数量庞大,可以说只要刘备拿下了江陵,三年之内就不必再为粮草军械发愁。以前刘备也曾经打过江陵的主意,只是江陵城中有重兵驻守,而刘备那时还不能跟刘表翻脸,只能暂时打消了那个念头。

但现在不同了,刘表十有已经死了,蔡瑁、蒯越肯定在为刘琮那个小儿继任荆州牧做最后的准备。恐怕只有等他们准备妥当以后,刘备才有可能得到刘表的丧表,但到那时,刘备再想要有所行动就晚了。

“军师,计将安出?”权衡了一番利弊后,刘备最终下定决心,沉声问诸葛亮道。

诸葛亮闻言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态度,微笑答道:“亮称此计为,斩首。”

第240章异性不得封王

江陵,连接荆北、荆南的军事要地,战略意义重大,驻守此地的大将王威是刘表的心腹亲信。新只不过这几天,王威心神不宁。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江陵城里开始出现刘表已被蔡瑁、蒯越所害的流言。

那流言传的有鼻子有眼,除了说刘表已死外,更说蔡瑁、蒯越准备归附曹操。王威得知之后大惊失色,急忙一面命人捉拿散布流言之人,一面派人前往襄阳求见刘表,但派去襄阳的人却回报王威,刘表重病,不见外人。

王威并不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刘表之所以会选择让王威坐阵江陵,唯一的原因就是王威忠心,这年头,想要找个忠心耿耿的人已经不容易了。王威就是凭借这份对刘表的忠心才坐上了江陵大将的位置,如今听说恩主出现意外,王威比起刘琦这个刘表的亲儿子更加的焦急。

也就在王威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伊籍来到了江陵。作为同样追随刘表多年的老人,王威对伊籍的到来并没有感到多少意外。拉着伊籍坐下后王威立刻迫不及待的问伊籍有关主公刘表的境况。

伊籍听后脸色难看的对王威说道:“从节,不是我不想跟你说,而是我也有段日子没见到主公了。蔡瑁派张允驻守州牧府,根本就不叫外人见刘表,但凡有人探望,张允都以主公病重为由拒绝。”

“……机伯,最近江陵城里出现了一则流言,说是主公已被蔡瑁、蒯越所害,你说这会不会是真的?主公已经被那两个贼子给害了?”王威一脸担心的问伊籍道。

“他们应该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吧?”伊籍不确定的答道,不过随即又说道:“从节不提我倒忘了,在襄阳时,那张允虽口称主公病重,但我却并未见有名医前往为主公诊治,莫不是……”

“若主公真的是被蔡瑁、蒯越所害,我必不与他二人善罢甘休。”王威咬牙说道。

“……从节,报仇是一定的,但还有一事却需要你我尽快做出决断。”

“什么事?”

“主公若真的已经不在人世,可由何人继任州牧之位,你想过没有?”伊籍缓缓说道。

“……机伯,莫非你是大公子的说客?”王威闻言警惕的看着伊籍问道。

伊籍神色不变,缓声说道:“从节,这州牧之位,要么是大公子,要么是二公子。若是主公被害,虽然二公子不太可能参与其间,但你能够与有可能是谋害主公的凶手为伍吗?”

王威沉默不语。的确就如伊籍所说,他王威效忠的是刘表,如果刘表已死,那按照规矩能够继承荆州牧的除了大公子就是二公子。而二公子刘琮是得到蔡瑁、蒯越支持的,如果自己也支持二公子刘琮,那就意味着自己不仅没有办法为刘表报仇,以后还要听从刘表仇人的调遣,这是王威所不能容忍的。

“若是支持大公子,大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