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死族灭,自己也绝对不能堕了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头。

这次由荆州发起的结盟提议,从本心来说袁尚是赞同的。可荆州刘备的人品实在是叫袁尚不敢信任。袁尚不想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断送了袁家,成为荆州抵抗西汉的炮灰。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袁尚联合了同样也不服气荆州的孙权。在袁尚看来,孙刘之间矛盾重重,断然不会有私下苟合的可能。

对于诸葛亮的拜访,袁尚未见诸葛亮之前就已经猜到了诸葛亮此来的目的。此时的诸葛亮可没有演义中那样智多近乎妖的表现,在袁尚眼里,诸葛亮只不过是刘备身边的近臣,远没有孙权手下的周瑜值得重视。不过袁尚也没有因此就轻视诸葛亮,在接见诸葛亮的时候,袁尚命人请来了审配与逢纪。

这是袁绍时期留给袁尚的最后两个老臣,河北六谋如今死得死,走得走,名气最大的田丰沮授二人,一个被袁尚下令砍了脑袋,一个投靠了西汉,如今在幽州帮着西汉龙骑军收拾乌丸人。

对于审配跟逢纪,袁尚是绝对的信任。这也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情分。当初袁绍还活着的时候,身边六谋士就各有立场。郭图支持袁谭,田丰、沮授保持中立,唯有审配、逢纪是支持袁尚的。也正是因为这份支持,审配与逢纪才能成为如今袁尚身边的亲信。袁尚有什么事都不会瞒着这二人。

看到审配、逢纪分坐袁尚两侧,诸葛亮微微一笑,躬身行礼道:“诸葛亮见过晋王。”

晋王是袁尚的父亲袁绍向汉天子刘协讨来的王号,虽然得不到西汉的官方认同,不过西汉不承认是西汉的事情,袁尚这边还是以晋王这个身份自居的。别说袁尚,就是刘备的楚王,孙权的吴王,同样也没有得到西汉的官方认可。

“免礼。不知诸葛先生此时来访所为何事?”袁尚不露神色的问道。

“外臣奉楚王之命,特来向晋王献宝。”诸葛亮恭声答道。

“哦?不知宝物何在?”袁尚闻言上下打量了诸葛亮一番,没发现诸葛亮身上带着什么宝物,不由好奇的问道。

“此宝娇贵,不可轻易示人。”

“审配、逢纪皆我亲信,凡事不必避讳,诸葛先生不必多言。”

诸葛亮想要单独跟袁尚谈谈。可袁尚却不准备给诸葛亮机会,拒绝了诸葛亮的暗示。只是催促诸葛亮赶紧把宝物拿出来。诸葛亮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伸手入怀取出一物双手奉上。

袁尚身边的逢纪上前接过,扫了一眼后忍不住说道:“诸葛先生,这不过是一方玉璧,不知宝在何处?”

“逢先生,玉璧无暇,怎么就不算宝物。更何况逢先生恐怕没有细看,这玉璧可不是民间所有,而是宫中所藏。”诸葛亮微笑着提醒逢纪道。

当初荆州军攻破许昌。将许昌里的财物来了个卷包会,统统带回了襄阳,其中就有不少曹操收集的宝物。这些年刘备赏赐手下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从许昌带回来的缴获。当然诸葛亮随身带着这块玉璧只是为了方便跟袁尚谈话,倒不是真的奉刘备之命前来给袁尚送礼。

不等逢纪开口,袁尚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说实话,袁尚最烦别人在自己面前装高人。看到那种人袁尚的第一反应就是抽他,不过考虑到诸葛亮是刘备的人,自己要是抽他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袁尚早就揪着诸葛亮的脖领打上了。看到诸葛亮故作神秘的样子,袁尚就想着把诸葛亮打发走,也没心情陪着诸葛亮云里雾里的打哑谜。

“诸葛先生。此玉璧本王收下了,替本王谢谢楚王,不知楚王可还有别的事情?”

一听袁尚这话,诸葛亮不由一愣,再看袁尚脸上流露出的不耐神色,诸葛亮知道自己不能再装,免得到头来赔了玉璧还什么也没谈成。那样自己这回的买卖就做亏本了。

“晋王容禀,外臣除奉我家大王之命前来献宝外,还准备与晋王商议一下三家结盟公抗西汉一事。”诸葛亮向袁尚说明了来意。

袁尚还没说话,审配开口说道:“既然是商议三家结盟,你我两家又如何能谈,不如将周公瑾请来再谈不迟。”

诸葛亮当然不想让周瑜在场,这样一来跟自己前几日的谈判又有何区别?闻言摇头说道:“当日三家结盟攻打青州,事成之后孙袁两家以荆州不与青州接壤为由拒绝荆州分享战果。而如今孙刘袁三家合力抗汉,要知与西汉接壤的可只有刘袁两家。莫非袁家这次也打算与孙家分享战果?”

青州袁谭虽被消灭,但袁尚跟孙权在事后却因为分赃不均而起了一些龌蹉,不过为了不给刘备占便宜的机会,这才跟孙权一起抵制刘备,倒不是说袁尚就真的跟孙权好的穿一条裤子。如今听诸葛亮旧事重提,袁尚的脸色顿时一变。不过袁尚终究已经不是当年的愣头青,袁家如今的困境已经将袁尚打磨的油光水滑,诸葛亮的几句话虽然叫袁尚心中暗恼,但也没有因此勃然大怒,失了方寸。

平白给孙权占便宜袁尚当然不愿意,可袁尚更清楚眼下正是决定三家结盟以后谁做一把手的关键时候,这时候与孙权起了龌蹉最终只会便宜刘备。眼下刘备最强,孙权、袁尚唯有联合才能不至于日后被刘备当做炮灰。

“诸葛先生此言差矣,既然是三家结盟,自然都需要出力,想要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那纯属痴心妄想。”最后一句话袁尚是盯着诸葛亮一字一句说的,诸葛亮自然也明白袁尚嘴上说的是孙权,实际上同时也包括刘备。

眼见袁尚是这种态度,诸葛亮也没办法继续谈下去,只能告辞离去,在退出大厅之前,诸葛亮轻声叹息道:“没想到昔日四世三公的袁家现如今也沦落到需要仰人鼻息生存的地步,真是可悲可叹。”

……

没有得到预料中的那声请留步,诸葛亮只能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去继续想办法。等到诸葛亮走后,袁尚狠狠的将那块诸葛亮送来的玉璧给砸在了地上,呼哧呼哧的直喘粗气。审配与逢纪见状无奈的对视一眼,形势不如人,有些屈辱也只能生受着。

“审先生,速派人去请周公瑾前来。”袁尚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对审配说道。

“主公,你想要做什么?眼下大局为重……”审配一听这话心里不由一惊,连忙出声劝道。

袁尚闻言向审配解释道:“审先生多虑了,事情轻重缓急我还是分得清的。那诸葛亮想要说服我们不成,难保不会再去游说江东,我让你去请周公瑾来,只是不想给诸葛亮离间孙袁两家的机会。”

“主公见谅,审配想多了。”审配连忙请罪道。

“不妨事,审先生的为人袁尚很清楚,快去吧。”袁尚摇头说道。

打发走了审配,袁尚扭头对逢纪说道:“逢先生,烦你去准备一份礼物回赠刘备。”

“是,微臣这就去办。”逢纪答应一声,也匆匆退下。

等到逢纪也走了,房间里只剩下袁尚一人,袁尚起身回到后堂,屏退了左右之后,袁尚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倒不是因为诸葛亮的话让袁尚感到难堪,而是袁尚觉得自己愧对袁家的列祖列宗,尤其是自己的父亲袁绍,如今袁家落到这步田地,袁尚觉得自己真的死后都没脸去见袁绍。

第三百二十章西域

三家结盟是必然的结果,唯一的区别就是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而已。在僵持了将近两个月后,孙刘袁三家的代表终于谈妥了谈判事宜,三家约定,在同一时间对西汉各地发起攻击。其中因为孙权未与西汉接壤,孙袁联合出兵,至于刘备则只能单干。

在三家做战前准备的时候,荆州派往西汉各地联络反汉势力的使者也在积极活动着,不管最后是否成功,只要能够在决战时给西汉添乱,那目的就达到了。而这些使者中身负重任的除了人在长安的荀湛外,最重要的就要数前往西域的简雍。

随着西汉大治,西域的土著已经对西汉构不成什么威胁,昔日的西域诸国除了当初侥幸逃脱,如今沦为马贼的贵族外,生活在西域的各国百姓如今都已经完全臣服于西汉。而如今的西域,早已不是当年各国势力并存的时候,在西汉控制西域以后,西域已经变成了西汉发配囚犯的地方。

乞活军主将班祗名为西域都护,但却是实质上的西域王,自从乞活军被排出正规军序列以后,班祗在结义兄弟晏明的帮助下大肆扩军,乞活军的编制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三十万,而这三十万人里汉人的数量极少,而且这些汉人的身份也多是囚犯,对西汉的归属感薄弱。

平时这三十万人被班祗分散在西域各地保护西域商路的安全,可一旦班祗下令集结,这三十万人就会成为一支极具威胁的力量。

刘福并不是不知道班祗手上的乞活军已经达到三十万之巨,但西域广大,想要控制西域各地就必须要有这个数量的人。更何况在刘福眼里,三十万人听起来挺吓人,但这三十万人里成员复杂,除了班祗能够控制的人员外,大部分其实都是代表各个势力的马贼。这种力量打打顺风仗还行,可一旦遭遇硬仗。那些见势不妙就开溜的马贼是不会去考虑班祗的利益的。

一支因为利益而聚到一起的力量,同样也会因为利益的分歧而崩溃。如今的班祗就像是一只坐在井底的蛤蟆,只能看到头顶的那片天空,却不明白今日的西汉早已今非昔比。在见到荆州的使者简雍,听完简雍所开出的价码以后,班祗动心了。

班祗是班超的后人,但班祗却没有祖先班超那样的忠心。在班祗眼里。刘家对不起班家,造刘家的反班祗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常年待在西域。被人吹捧惯了的班祗已经无法对别人弯下自己高贵的膝盖,他觉得凭着手下控制的西域商路,又有三十万大军作为依仗,他完全有资格做一个名副其实的西域王。

只不过班祗的心里还是有点惧怕刘福,害怕刘福手下的那六支正规军,这才是班祗迟迟不敢自立为王的根本原因。但简雍的到来让班祗看到了一丝得偿所愿的希望。孙刘袁三家攻汉,西汉自顾不暇,而这时自己趁火打劫,相信即便是强硬如刘福这种人也会不得不向自己妥协。

一想到高高在上的刘福向自己低头。班祗就有点激动的不能自已。班祗感激刘福当年的知遇之恩,但同时也恨刘福的赏罚不公。人就是这样,总是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却总是记得别人对自己的不好。班祗忘记了当初鲜卑与西汉大战时刘福放自己一马的恩情,却总记得刘福不让自己得偿所愿的仇恨。

“简先生,不知你主何时兴兵?”

简雍已经不记得这是班祗第几次询问自己动手的时间,虽然他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知道孙刘袁三家结盟成功,此时正在做战前准备,但简雍是不会告诉班祗具体动手的时间的。该保守的秘密还是需要保守,简雍不是班祗的手下,自然没有必要什么事情都跟班祗说。

知人知面不知心,简雍虽然表面客气。但在心里对班祗这个一心想要做西域王的人却有些鄙视。想想也对,谁会对一个为了满足个人野心就选择背叛的贰臣心存好感。更何况简雍也担心班祗是在自己眼前演戏,套出情报以后去报告西汉。要是西汉有了准备,那三家结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出其不意与严阵以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如往常一样,简雍敷衍了班祗几句,而班祗也没有多想。带着一丝失望邀请简雍去检阅自己的大军。

班祗的大军多是骑兵,简雍看后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人强马壮,唯一让简雍看得有些不舒服的,就是眼前这支大军的服侍各异,说是乞活军,倒不如说是西域各国联军更加贴切。那些失势之后沦为马贼又被班祗招降的西域各国贵族们也不知是怎么想的,换上了带有本族特色的作战服饰,出现在班祗的大军中,让简雍在感慨班祗实力强大的同时,也感觉眼前这支大军就是一盘散沙。

没有凝聚力的军队,即便人数再多也难当大任。简雍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外交家,已经敏锐意识到了西域班祗不足以委以重任,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开战以后给西汉添些乱,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当然简雍是不会提醒班祗的,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说服班祗起兵反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简雍带来了由汉天子刘协亲手所写的诏书,为了加重说服力,这份诏书是封血书。

汉天子刘协如今虽然早已没有什么影响力,但对班祗这种心怀野心的人来说却也有用,至少给自己起兵反汉找到了一个借口,打嘴仗的时候也能有个说辞。

检阅完班祗的大军,简雍随便找了一个理由便告辞离去,班祗亲自将简雍送上了马车,目送简雍离去,等到再也看不到简雍的马车,一直保持沉默的晏明这才开口对班祗说道:“大哥,我不喜欢那个叫简雍的家伙。”

“我也不喜欢,你再忍忍,等我们起兵的时候就让你杀了他祭旗。”班祗此时一改在简雍面前的急躁,神色温和的安慰结义兄弟道。

这世上唯一可以让班祗完全信任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结义兄弟晏明。晏明与班祗是发小,从小一起长大,班祗一直充当着晏明兄长的角色。二人交情深厚。当初在洛阳落魄时,晏明犯了事情,是班祗散尽了家财才帮晏明摆平了事情。也正是因为如此,晏明对班祗忠心不二,班祗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对于简雍的到访,班祗其实并不是很在意,说白了封王一直就是班祗的心愿。而简雍的到来只不过是班祗瞌睡了正好简雍送来了枕头。在西域这种地方吃沙子吃了这么多年,班祗觉得以自己的功劳足以封王。只是西汉从来就没有封外姓王的先例。别说班祗,就算是刘福的那些亲戚,直到今日也没有一个王侯的出现。

以功封爵,这是西汉皇帝刘福定下的新规矩。想要王侯爵位,那就必须为大汉立下功劳,想要依靠亲戚关系不劳而获,在刘福这里行不通。刘福宁愿拿钱养着那些本事不济的亲戚,也不想因为这些亲戚坏了规矩。

也正是因为这样,班祗才对从刘福那里获得王位感到绝望。为了一偿所愿。班祗不惜铤而走险。可以说即便没有简雍来西域,当孙刘袁三家合力攻汉的时候,班祗也会自动自觉的跳出来。

而班祗答应晏明起兵之时将简雍交由晏明处置也不是一句空话,对于简雍的死活,班祗丝毫不在乎,会因此触怒刘备也不是班祗需要担心的。刘备即便再生气,想要找自己的麻烦也必须先解决了刘福才行。而班祗从头到尾都不认为孙刘袁三家联合就能干掉刘福。顶天了也就是让刘福伤一些元气。自己出兵逼迫刘福封自己为西域王,然后自己在上个请罪的折子,刘福即便想要收拾自己,那也必须是在解决了孙刘袁联军以后,而等刘福解决了孙刘袁联军以后,还有没有力气来找自己麻烦还两说。即便刘福不顾一切的要找自己麻烦,相信孙权、袁尚也不会答应给刘福解决后顾之忧的机会。

心里打着如意算盘的班祗丝毫不觉得简雍有多重要,用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来安慰一下自己的好兄弟,这本买卖干得过。

得到班祗许诺的晏明心情明显好了许多,问班祗道:“大哥,那咱们什么时候起兵啊?”

“不着急,总要等刘福那小子没工夫继续管我们的时候。”班祗得意的笑道。

当班祗与晏明说话的时候。站在班祗身后的一名侍卫正用一双冰冷的眼神不断打量班祗的脖颈。对于西域的监视,向来就是刘福手下暗间关注的重点,比起刘备、孙权这些诸侯身上所花费的财力物力丝毫都不少。

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像班祗这种曾经犯过一次错的人。班祗以为将身边的人全部换成西域人就可以高枕无忧,却不知道在西域这个地方,效忠西汉,甘心为西汉做间的西域人大有人在。哪怕是在那些势力多如牛毛的马贼之中,同样也有西汉细作的存在。

这些西域人有的是在战乱时失去了双亲的孤儿,也有的是投靠了西汉的西域贵族,有这些人的存在,班祗眼中固若金汤的西域对西汉来说并不存在什么秘密。而这些细作所发回的情报,也会无一遗漏的送到坐镇张掖的贾诩手中。

就在班祗幻想自己成为西域王的时候,有关他与晏明的谈话记录也已经送到了贾诩的案头。贾诩这些年一直坐镇张掖,为的就是监视西域的班祗。尤其是在得到刘福的通知,说西域班祗最近一段时间可能会有异动以后,贾诩更是加强了对班祗的监视。

果不其然,班祗果然有了异动,从简雍秘密抵达西域与班祗见面开始,贾诩就对班祗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

“三十万人?好强大的力量啊。”贾诩面带嘲讽的冷笑道。今日的贾诩早已不是当初孤身去洛阳谋生路的时候,宦海多年,早就让贾诩有了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质。三十万人马虽然挺多,但贾诩却并没有放在眼里。如果拼人数,以张掖及其周边的守备军数量,班祗的三十万人马的确不算什么。更何况在张掖的附近,更常年驻扎着徐晃率领的解烦军听候贾诩的调遣。

“父亲,难道班祗打算造反?”一旁的贾穆出声问道。

对于自己的长子,贾诩是十分满意的。听到贾穆询问,贾诩摇头说道:“班祗没有造反的胆子,但趁火打劫的心思却从来没有断过。为父一直想不明白,就为了一个西域王的称呼,他班祗就不惜冒着身死族灭的危险铤而走险,这样值吗?”

“当然不值。班祗会这么做只能说明班祗并没有继承他班家祖先的智慧。”贾穆笑着答道。

“呵呵……不过是跳梁小丑,不必太过担心。穆儿,一会你亲自去请徐将军来府中一叙。”贾诩闻言笑了笑,吩咐贾穆道。

“是,孩儿这就去。”贾穆答应一声,起身就往外走。贾诩见状连忙叫住贾穆说道:“穆儿等下,为父还有话没说完。”

“父亲请说。”贾穆闻言站住,回身看向贾诩说道。

“穆儿,等到此事完结,为父打算送你去长安。”

“啊?父亲,难道孩儿做了什么惹父亲生气的事情?”贾穆一愣,随即试探的问道。

“穆儿不要多想,为父送你去长安,是觉得你总是窝在张掖对你日后的发展不利,而且我也想要让你去管教一下访儿那个臭小子。我们贾家不出败家子,可要是再不管管访儿,那臭小子以后很有可能就成败家子了。”

“……父亲,不知二弟又干了什么惹您生气的事情?”贾穆小心的问道。

“哼,等你去了长安以后自己问他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