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大军的重任就落到了诸葛亮跟周瑜的身上,这对诸葛亮和周瑜来说却是意外之喜。

要论才智。诸葛亮与周瑜都是一流的人才,可他们头上却偏偏坐着一个能力不足却说话比他们还要管用的主公在。刘备虽然精通战阵。但比起诸葛亮却远远不如,而孙权更是连大战都没有经历过几回。

刘备擅长战场交锋,不擅运筹帷幄,孙权擅长争权夺利,却不懂把握战机。这二人都不适合统率大军作战,可他们却偏偏没有多少自知之明,明知自己不合适,却也不愿轻易交出手中权力。

不过现在好了,来自西汉刘福的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放手。因为他们输不起,一旦输了,就意味着满盘皆输。为了避免出现那种情况,被两家掳来的百姓基本上都被安排在尽量靠南的地方,至于那些百姓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那就不是孙刘两人现在需要考虑的了。

刘福亲率的大军并未走武关与宛城的司马懿汇合,而是直接自长安出发。走商县,入丹水,顺流而下抵达顺阳,然后上岸抵达冠军与孙刘两家联军遭遇。

得知孙刘两家这段时间的举动以后,刘福除了苦笑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是别人的地盘。自己就算想要插手也插不上,只能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孙刘联军的身上。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周瑜,刘福都不敢小觑。

这是两位人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面临失败。演义中的曹操号称八十万的北方精锐都在赤壁折戟,刘福可不想跟演义中的曹操那样志得意满而去,灰头土脸而归。虽然即便真的输了刘福也输得起,可在明明能赢的情况下。谁又喜欢输呢?

刘福手下不缺谋士,郭嘉、法正、徐庶哪一个不是足智多谋之人,即便没有庞统、司马懿他们在刘福的身边,要对付诸葛亮与周瑜的这对组合,那也是够了。而与刘备、孙权相比,刘福更懂得放权,以郭嘉为主,法正、徐庶为辅,三人主持大局,至于刘福,则悠闲的等待着对面联军的出招。

诸葛亮、周瑜将刘福亲率的大军视为破解西汉这次大举来犯的突破点,二人认为只要能够击败刘福,那其余各路西汉军就会止步,如果能够干掉刘福,那至少就可以为两家争取到十年的准备时间。群龙无首之下,自然是先求稳,再图发展。

可想要干掉刘福谈何容易,刘福身边的虎卫军难以突破,更何况在内还有影虎卫在侧。刘福本人又不是一个沉迷女色之人,想想也是,身边八女姿色各有千秋,又怎么会看上那些庸脂俗粉。

这一日,闲得无聊的刘福带着典韦跑到河边垂钓,正为钓上一条大鱼是清蒸还是红烧而苦恼的时候,郭嘉派人来报,对岸来人,似乎有意投诚。刘福闻言笑了笑,问身旁的典韦道:“典二,你觉得对岸来人投诚是真是假?”

典二是刘福对典韦的爱称,这么多年下来,典韦也明白自己永远无法取代自家大哥在刘福心中的地位。老典的爱称,永远只属于典循。当然典韦对刘福叫自己典二丝毫不着恼,这说明刘福是个念旧的人。

听到刘福询问,典韦想了想后答道:“末将觉得诈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刘福点点头,“的确如此,早不降晚不降,偏偏选这个时候降,想不让人怀疑都难。走,咱们回去瞧瞧,记得去请我师父过来。”

刘福的师父有好几个,有文有武,此时刘福所说的师父,就是不甘寂寞的童渊。这回听说刘福御驾亲征,童渊也非要跟过来瞧瞧热闹。刘福也不指望童渊帮忙,老人家愿意来那就来好了,反正也不差那口饭。

见到的使者一看就是员猛将,刘福因为手下情报员出色,一眼就认出了来人的身份。玩味的看着对方问道:“高宠,你是江东大将,是什么原因让你想要向朕投诚?”

被刘福一口叫破身份的高宠心中微惊,不过脸上却不见慌乱,镇定自若的沉声答道:“回陛下,高宠忠的是孙伯符,却不是他孙仲谋。如今孙伯符之子被孙权逼走。高宠自然没有继续留在江东的必要。不光是高宠要离开江东,在江东还有不少忠心孙伯符的旧臣有意离开。高宠此来。只不过是为那些人打个前站。”

“哦,不知还有哪些人有意向朕投诚?”刘福感兴趣的问道。

“回陛下,高宠此来带来了名单,还请陛下过目。”高宠边说边从怀中取出一个卷轴,双手捧着向刘福走来。不过还没等走到刘福身边,就被童飞和邓展拦下,童飞接过高宠手中的卷轴,转身送到刘福的手中。

刘福缓缓打开卷轴,正要细看。忽然就听高宠大吼一声,与拦住他的邓展打了起来。刘福见状笑了笑,一抖手中还未完全展开的卷轴,一把藏在卷中的匕首顿时掉落在地。刘福冷笑着说道:“前人旧智也敢来此卖弄?”

看到了匕首掉地,郭嘉那些文人立刻退走,帐外的虎卫军鱼贯而入,将高宠团团包围。童飞此时也加入了战局。因为刘福下令,活捉高宠,仅凭邓展一人,恐怕难以完成刘福的这个任务。

高宠不愧是江东第一大将,即便面对童飞、邓展这两位在武技方面排进西汉前十的高手,同样也是丝毫不落下风。刘福皱眉看了一会。扭头对身边的童渊说道:“童师,看来小师弟这段时间有点懈怠啊。”

“嗯,等此事过后,这小子需要再磨练磨练。”童渊脸色难看的点头说道。也不怪童渊生气,这段时间童飞的确有点不务正业,以至于在与高宠交手时犯了几个不应该犯的错误。

又过了一会,有点看不下去的童渊一声轻喝。亲自上阵,童飞、邓展急忙跳出战局。高宠一见上来一个老者,心中不由一喜,既然已经被刘福识破自己的诈降,那自己接下来就必须有个能够脱身的万全之策。如果能够挟制眼前这老者为人质,投鼠忌器之下,自己安全脱身的把握也就更大了一些。

可惜童渊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哪怕是江东第一大将高宠,稍有不慎也有可能吃上一个大亏。轻敌的高宠就尝到了苦果,被童渊一脚踹中小腹跌倒在地,还未起身就被数十把兵刃抵住了身体的要害。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童师宝刀未老,弟子佩服。”刘福笑呵呵的对童渊恭喜道。

童渊笑呵呵的问道:“陛下准备如何处置此人?”

“江东第一大将,杀之可惜,不过放回去也是个麻烦。先押去长安交由孙绍看管,要是孙绍把他放了,那就治孙绍的罪。”刘福想了想后说道。

“刘福,此事与少主无关,要杀就杀,何必牵连旁人?”高宠怒声喝问道。

“真笨啊,你不跑孙绍不就没事了。对了,把他衣服扒了给周瑜送去,记得在上面洒点血。”刘福白了高宠一眼,提醒将高宠从地上拽起来的士卒道。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高宠虽然不满刘福的处置,可为了孙绍的安危,他也只能听之任之。并且高宠已经亲眼见识到了刘福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为,以前只是听说,但亲身感受到以后,那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陛下难道又起了爱才之心?”重新回到大帐的郭嘉笑着问刘福道。

“爱才倒不至于,他高宠虽勇,但我大汉猛将如云,又何须他高宠来锦上添花。留他一命只是给孙绍多一点保障,毕竟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童,虽有他姑姑在身边陪伴,但终究还是缺少一个能够依靠的强壮臂膀。”

高宠的事情只是小事,诈降恐怕也只是幌子,刺杀刘福才是高宠此来的主要目的。只要杀掉了刘福,西汉军就会不战自乱。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周瑜跟诸葛亮出招了,那刘福这边自然也要回敬一二。

倒不是派人去暗杀周瑜跟诸葛亮,毕竟这二人刘福还想着收服过来用的。不过不杀归不杀,叫他们吃点苦头还是必须的。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派人在周瑜跟诸葛亮的饭食里添加了一点佐料,以巴豆煮过的水为主……

一开始中招的周瑜跟诸葛亮还以为是自己不小心吃坏了肚子,还处罚了专门负责自己饭食的厨子。但在收到刘福派人送来的止泻药以后,二人这才恍然大悟。在哭笑不得的同时,二人也是后怕不已。这要是下的不是泻药,而是毒药,那二人此时恐怕早就携手黄泉去陪阎王喝茶了。

经过这一遭,诸葛亮跟周瑜再也不敢想旁门左道的法子,只能选择用堂堂正正的法子来击败刘福。刘福已经用实际行动警告了二人,再敢出幺蛾子,保证让他二人生不如死。那种以厕所为家,与马桶为伴的日子,诸葛亮跟周瑜都不想再经历。

可想要堂堂正正的击败刘福的三十万大军谈何容易。西汉正规军中的解烦、游奕,外加直属刘福的亲军,光是这三支军队就足以让诸葛亮、周瑜感到头疼,再加上那些经过训练的守备军辅助,诸葛亮跟周瑜都对正面交战获胜抱有太大的信心。

不过事已至此,二人也没有别的选择,除了硬着头皮上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在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所以出名,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少,物以稀为贵。但大多数战役,还是以强胜弱的占多数。

为了增加己方的胜算,诸葛亮、周瑜想出一些旁门左道的法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龙虎斗十

刘福对于建功立业的兴趣并不是很大,都已经是皇帝了,立再大的功又有个卵用?无非就是死后能写的功绩又多一行字而已。之所以决定御驾亲征,只不过是刘福以自身为饵,为其他战场创造机会罢了。

三十万大军足以保证刘福的个人安全,而刘福这个香饵也让诸葛亮、周瑜这样的智者哪怕明知可能是陷阱,也会心甘情愿的跳进来,因为击败刘福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大到二人舍不得放弃。

从目前来看,刘福的计划是成功的,孙刘两家的主力都被留在了江北,顾不得去照顾其余战场。袁尚归降,除了龙骑军来势汹汹,兵临城下这个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袁尚感到孤立无援,不愿意再为他人做嫁衣的缘故。

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孙刘两家将得失看得太重,这才叫刘福的计谋得逞,以至于如今到了进退两难的处境。

诸葛亮与周瑜都已经意识到刘福这里有可能只是一个诱饵,可如今两军已经陷入僵持,不是一方想退就能安全退却的。但其他战场传来的坏消息又叫二人坐立不安,虽然还没有到一夜愁白头的情况,但二人这段时间的精力不济却也是有目共睹。

尤其是高宠诈降失败,被送回一件血衣以后,周瑜更是连连后悔自己当初答应了高宠的诈降计。必须想办法打破眼下的僵局,这是诸葛亮跟周瑜的共识,可想要打破又谈何容易。西汉军的防守滴水不漏,稍有不慎反倒容易叫西汉的郭嘉等人将计就计。

诸葛亮与周瑜不敢小瞧对岸的郭嘉、法正、徐庶等人,清楚知道这些人的智谋并不差,与自己相比也不过是在仲伯之间,换句话说,谁能胜过谁都有可能,就看最后谁最先沉不住气。

而这恰恰正是孙刘两家的短板,与镇定自若的刘福相比。刘备、孙权的养气功夫则要显得差了许多。也不能怪二人沉不住气,实在是条件使然,刘福有足够的底气跟孙刘二人耗下去,而孙刘二人却耗不起。

无论是战力还是后勤,孙刘二人都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出奇制胜,时间拖得越久。对孙刘两家就越是不利。

摆在诸葛亮与周瑜面前的其实就是一道是走是留的选择题,刘福因为身份的原因。天时早已站在了刘福那边。虽然孙刘两家捧起了刘协这块破招牌,但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认为刘协是汉室正统,那就不好说了。

再说地利,此时两军对峙的地方虽然隔着一条河,但这河终究不是长江那种天堑,只要守住一边就能高枕无忧,只要对岸的汉军舍得牺牲,攻过来一点问题也没有。

还有人和,很明显。双方的士气也不是在一个档次,西汉那边随着胜利的消息不断传来而高涨,而孙刘两家这边却是不断低迷。尤其是在听说刘备、孙权将江北的百姓尽数迁往南方以后,那些出身江北的士卒很明显情绪波动很大,背井离乡的忧愁和担心家中亲人安危的双重压力让这部分士卒无心战事。

“不能继续留在这里与西汉对耗,我们必须后撤重整旗鼓。”诸葛亮一脸严肃的对周瑜说道。

周瑜也同意诸葛亮的判断,闻言点头答道:“撤是必须要撤的。但必须要考虑周详,以免叫对岸的西汉军有机可乘。”

此时刘备、孙权皆不在此处,拿主意的就是诸葛亮与周瑜。既然这两位主事人的意见达成了一致,剩下的事情自然就是如何撤退。比起刘备、孙权那种爱惜瓶瓶罐罐,什么都不肯放弃相比,诸葛亮与周瑜的魄力明显要更大一些。

二人商议要撤就一次撤到底。撤到不能再撤的地步,唯有将自己逼入绝境,方能绝地反击,争取到那一线生机。二人议定,将两家最后撤退的地点定在了赤壁,唯有那里,才是决定两家生死存亡的最关键之地。至于那些主动舍弃的地方。只要能够击败刘福,失去的终究会再次夺回来,可若是失败,那两家就再无容身之处。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诸葛亮与周瑜都没有去派人请示各家的主公,在决定此事以后,二人立刻行动,先斩后奏,在一个乌云遮住了月亮的夜晚,两家交替掩护着开始向预定地点撤退。不过对于河对岸的动向,西汉军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尤其是在有千里眼这种东西的辅助下,那更是将对岸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眼里。

得知河对岸的营地有了异常的动作,郭嘉沉吟了片刻后对刘福说道;“陛下,看来诸葛亮跟周瑜这是打算跑了。”

“也可能是故布疑阵,诱使我军过河追击。”一旁的法正也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唔……不管是准备跑了还是故布疑阵,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山水总有相逢时,他们就算此时跑了,也总会有他们不能跑的时候,静观其变就是。”刘福想了想后笑道。

此时的刘福已经不必为了一场胜利而去冒险。手里的牌多,想怎么出都行,至少在刘福心里,最终会获胜都是自己。不光光是刘福这样想,郭嘉、法正等人也是这个心思,任你千般变化,我自步步为营,将你逼到墙角,除了一战,看你还有什么咒念!

一夜无事,让诸葛亮与周瑜在暗松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些失望。昨晚二人做了两手准备,若是对岸派兵来追,两家就合兵一处反手吃掉对方的追兵,可对方没有追,而是任由两家退兵,这就让二人所做的布置成了无用功。

得知诸葛亮与周瑜退兵,刘福也没有犹豫,当即派兵过河占了诸葛亮与周瑜留下的营地,随后便分兵去攻取附近的城池,既然已经决定步步为营,那就不需要冒进,更不需要去追击,总有一战的时候,不着急。

可刘福不着急,宛城的司马懿却有点坐不住了。在得知诸葛亮与周瑜退兵的消息以后,司马懿没有沉住气。打算半路给诸葛亮一个教训。之前被诸葛亮堵在城里天天骂阵,要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为了大局着想,司马懿这才强自忍耐下来。可眼下司马懿觉得终于等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在得到消息不久就带着庞会、黄叙等人出了宛城,打算通过博望坡直取新野,断诸葛亮与周瑜的归途。

兵贵神速,为了赶在诸葛亮与周瑜之前拿下新野。司马懿连夜行军,进入了博望坡。

按照所得的情报。孙刘两军的前军尚未抵达博望坡,司马懿行军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司马懿高坐马上,不断催促兵卒加紧行军,同时向兵卒许下攻取新野后能够得到的好处。

“大人不必着急,据情报所说诸葛亮此时距离博望坡尚远,不必如此着急。”黄叙轻声劝司马懿道。

司马懿闻言摇头答道:“黄校尉莫要轻敌,那诸葛亮非是易与之辈,还是尽早拿下新野开始布置比较稳妥。……黄校尉,你若是负责守卫此处的守将。若是遇到敌袭,你会如何御敌?”

听到司马懿的提问,黄叙看了看四周,答道:“此处灌木众多,末将若是力有不逮,在撤走之前定会放火阻拦敌兵的追击。”

司马懿听后满意的点头说道:“没错,这里的确是个放火的绝佳地点。”

却不料司马懿话音刚落。在两侧高坡上就飞出几支火箭,瞬间就将附近点燃,大火骤起,司马懿大惊失色,不及细想,急忙下令退兵。可这个命令还没传达下去。就听负责后军的庞会派人急匆匆赶来禀报说是后路火起,退路已断。

“该死!看来我们这是中计了!”司马懿气急败坏的叫道。

“大人,眼下如何是好?”一旁的黄叙急声问道。

司马懿也没想到自己乌鸦嘴一语中的,说这里是放火的好地方就有人真的放火,而且放眼四周火势,这明显是有人早有准备,只等自己这只傻鸟冲进来。

“黄校尉。是我害了你们。”司马懿惭愧的对黄叙说道。

水火无情,此时的司马懿也没了主意,大军已被大火包围,即便能够冲出火场,也必会损失惨重,而且诸葛亮用计歹毒,说不定在火场外会埋下伏兵,只等自己带人自投罗网。更何况即便司马懿最后逃出生天,又有何面目去见刘福?

想到这里,司马懿拔剑打算自刎,结果自然是被旁边的黄叙给伸手夺下,出声劝道:“大人莫要轻生,事情还未到那个地步!”

“若是败阵而回,即便陛下不怪,我又有何面目去见陛下。黄校尉……”司马懿苦笑一声,刚说到这里,忽然感觉鼻尖一凉,司马懿止住话头,抬头望天,丝丝凉意落在脸上,引得司马懿不由一阵狂喜。

下雨了!!!

司马懿做梦也没想到此时竟然会下雨,这两天乌云遮月,但总不见有雨落下,却没想到在这时雨水落地,不仅滋润了大地,更是将司马懿这伙人给救了。雨越下越大,司马懿却丝毫不为此时下雨烦恼。

实在是下得太及时了!要没有这场及时雨,司马懿今天恐怕难逃葬身火海的下场,但这一场雨一下,就把司马懿给救了。

既然诸葛亮可以派人在此放火,那就意味着奇袭新野的目的已经难以达成。司马懿也不犹豫,当即下令前队变后队,退回宛城。

与司马懿劫后余生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诸葛亮的满心郁闷。计划已经做到了万无一失,但却没想到老天偏偏在这时跟自己开了一个玩笑。原本还指望一场大火重挫一下西汉军的锐气,打破西汉军不败的神话,结果全被一场大雨给搅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