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气。”郭嘉不满的嘀咕道。

“这东西制造不易,眼下正是用的时候,等打完了仗再送你拿去玩。”

“很难制作吗?”郭嘉好奇的问道。

“你以为呢?无色的玻璃造不出来,要不就是有色的,要不就是里面有气泡。我让人专门收购的纯净水晶,找老工匠一点一点打磨,这东西现在全天下就这么一件。”刘福边说边把千里眼递给了贾诩等人,“知道你们也好奇,都拿去看看,小心一点,打坏了可要赔。”

贾诩连忙接过千里眼,先谢了一声刘福,随即也举起千里眼往城外看。看了没多久,就被一旁的典循给拿了过去,随后典韦、太史慈、顾雍、荀都见识到了千里眼的神奇。郭嘉最后又抢过了千里眼东张西望,刘福也没再冲郭嘉要,看向从黄巾贼阵营里跑出了一骑。

“师兄,秦太守他们过来了。”郭嘉忽然提醒刘福一声,随即动作迅速的把千里眼揣进了自己怀里。刘福见状不由翻了翻白眼,把手里用来包裹千里眼的丝绸递了过去,低声说道:“回头还我。”

郭嘉把已经揣进怀里的千里眼重新拿出来用丝绸裹好,再次揣进自己的怀里。

秦颉带着人来到南门,一见地上没了脑袋的一具尸首,不由皱眉看向刘福。刘福见状解释道:“何勇阵前动摇军心,黄巾贼尚未攻城就想要带兵后撤,我命人将他斩了。”

为了稳定军心,别说杀一个,就是杀十个八个秦颉也不在乎。见到黄巾贼准备攻城,秦颉不放心南门,这才带人过来,听了刘福的解释后也没多说什么,望了一眼城外的黄巾贼,问刘福道:“贤侄可有对策?”

“啊?……先看看再说。”刘福没想到秦颉会突然问自己这个问题,先是一愣,随即敷衍道。还没开打就问有什么对策,是不是问得早了些?

秦颉也自觉失言,正不知该如何继续谈话,来到城下的黄巾信使大声对城上众人喊道:“城上的人听着,立刻开城献降,饶尔等不死。”

“射死他。”刘福冷冷的下令道。

“且慢……”秦颉刚开口阻止,旁边已经有人举起了弓弩,一直注意城头动静的信使见状连忙掉转马头就跑,只是城上的人居高临下,还没等他跑出五步,后心就中了一箭,摔落马下气绝身亡。

“贤侄,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秦太守,城外是叛贼,跟他们没什么规矩好讲,他敢来,我就敢宰。看这些黄巾贼对宛城势在必得,你还是命人打起精神,应对那些黄巾贼的攻城吧。”刘福打断秦颉的话道。

被刘福如此不给面子的打断,秦颉的心里也隐隐有了火气,狠狠的一甩衣袖,带着人离开了。刘福的话没说错,城外的是叛贼,不管叛贼如何许诺,身为大汉太守的秦颉都不可能开城投降。

有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孙夏早已得知守卫宛城南门的官军就是杀害自己弟弟孙仲的人,这次分配攻城任务,孙夏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攻打南门的任务,此时见自己按照惯例派出的招降使者被杀,立刻按耐不住的下令攻城。

看着推着攻城车,扛着云梯直奔南门冲过来的黄巾,刘福带着不能参加战斗的郭嘉等人退入城楼,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了此时负责守城的典循、典韦等人。

战争从来就不是儿戏,更没有任何艺术性可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城外的黄巾想要攻进来,城里的守军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黄巾贼入城,不可调和的矛盾必定引发激烈的冲突。

黄巾缺少攻城的器械,除了冲南阳缴获的云梯外,所谓的攻城车也就是将一些粗大的树干捆绑在一起放在一辆车上,由数十名壮汉推着撞击城门。只是对付这种攻城车并不是很难,守卫城门的守军将刘福早就命人准备好的火油自城上倒下,浇在城下的攻城车上,随后一支火把扔下去,城下立刻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火堆,一时半会城门附近无人可以靠近。

至于那些靠上城头的云梯,自然有典韦、典循带人用叉杆推离城头,随着一声声的惨叫,别看黄巾贼攻势凶猛,但能够爬上城头的却是少之又少。

当第一波攻城的黄巾贼退去的时候,宛城城下丢下了一地的死尸,有被弓弩射死的,有被开水烫死的,也有被大火活活烧死的,有些行动不便,尚还未断气的黄巾贼发出一声声的哀嚎,但无一例外的被城上的官军放箭射杀。

孙夏没有指望头一波攻击就可以打垮城上的守军,待到攻城的黄巾退回本阵以后,孙夏一挥手,第二波攻击立刻展开。

一直待在城楼内的刘福见状当即把典循那一队给换下休整,命徐晃带着何家的私兵补上。又是一番激战,黄巾贼还是没有如愿攻上城头。

第三波攻势几乎没有丝毫的停顿就再次来临,这回刘福把典韦的那一队给换下,已经经过短暂休整的典循那一队立刻接手。

打仗除了拼数量,装备,士气外,最主要的还是拼各自的意志力,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可以笑到最后。二战时期,德国依靠精良的装备,以闪电战攻占了苏联大部分领土,几乎就是一口气打到了苏联的老家,可在苏联随后以人命换时间的策略下,最终还是没有坚持住,败下阵来,不仅没有吞下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反而被苏联人打到了老家。

冷兵器时代,以人为第一要素,哪怕装备不够精良,数量不够充足,但只要兵卒悍勇,意志力坚韧,往往就可以转败为胜。古代战争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除了不可缺少的奇谋妙计外,最关键的还是兵卒的个人素质。

攻打宛城的黄巾贼人数众多,但要论起作战素质,却是无法与官军相提并论。大多数黄巾贼在从贼之前不过是整日手握锄头的农夫,如今突然改行拿起了刀剑,打顺风仗的时候还没问题,一旦碰上硬骨头,那胆小怕死的本性就会暴露出来。

孙夏不是一个莽夫,虽然暂时被仇恨蒙蔽的双眼,但在攻城连番受挫,尤其是手下攻城不再像刚开始时那样拼命以后,他还是果断的下令鸣金。战后一清点,战损叫孙夏后悔不已。黄巾渠帅每个人的手下都有一支心腹人马,这是自己的资本,也是可以在黄巾贼中立足的依仗。死伤的数千人中,孙夏的心腹死伤超过千人,这已经占了心腹人马的三成,怎能不叫孙夏心疼。

与孙夏一样感到心疼的还有刘福。打仗就会死人,即便刘福将手下武装到了牙齿,但在面对黄巾贼攻城的时候,八百铁甲兵还是死伤了百余人,多数都是在黄巾贼前两拨的攻势中造成。

“师兄,死伤在所难免,你还是不要太难过的好。”郭嘉轻声安慰刘福道。

刘福闻言笑了笑,摇头说道:“都是我的兄弟,死了任何一个我都不会高兴。不过我也知道打仗就会死人这个道理,不用担心我,我没事。”

“公子,接下来怎么办?”徐晃走过来询问道。

“部队轮流休整,老徐你辛苦一点,先带人在城上监视黄巾的动静,等一会我让典大带人替换你们。”刘福闻言答道。

“徐晃明白。”徐晃答应一声,转身就往外走,没走几步又转了回来,低声对刘福说道:“刘公子,徐晃说句不该说的,何老太爷那里,刘公子还是尽快去解释一下为好。”

刘福知道徐晃是在提醒自己去跟何老太爷解释何勇的事情,闻言笑着说道:“多谢老徐提醒,这件事我回头就去办。”

对于刘福来说,杀一个何勇并不算什么,一是何勇自己找死,二是何老太爷是自己的外公,就不信何老太爷会因为一个家奴就找自己这个外孙的麻烦。不过别人的好意自己必须要领,刘福可不想被人当成一个不识好歹的人。

安排完城头的防务,刘福带着太史慈赶到何府,拜见何老太爷。得知刘福来访,何老太爷立刻就迎了出来。何府的下人一见何老太爷对刘福的态度,不由暗自提醒自己没事千万不要招惹刘福。因为即便是太守秦颉来访,何老太爷也没有亲自出迎的时候,由此也可以看出刘福在何老太爷心中的地位如何。

就如刘福所想的一样,对于斩杀何勇一事,何老太爷并没有很在意。他派何勇去南门就是打算让何勇帮自己外孙的忙,可何勇竟然敢对自己的外孙无礼。即便刘福不杀何勇,事后何老太爷也不会轻饶了何勇。

“既然辨儿你已经命那个徐晃负责指挥家里的私兵,那就照你说的办吧。”何老太爷一脸慈祥的看着刘福说道。

“多谢外公关心。”

。。。

第50章宛城攻防战(五)

张曼成并不奢望只用一白天就可以攻下宛城,所以在鸣金回营以后,只是交代了众将一番后便把众将打发走,等待明日再战。

麾下骑兵的全军覆没让张曼成再也无法保持以往的镇静。虽然在人前依然是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但在内心深处,张曼成也在为自己在黄巾军中的地位感到担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以实力说话的。尤其是在黄巾军中,更是以手中兵马的多寡这个硬实力来决定谁拥有话语权。

虽然赵弘等人嘴上没说,但张曼成已经有些疑神疑鬼,认为手下众将已经开始暗中窥探自己的主帅地位。为了消除日后的隐瞒,张曼成不动声色的把今日白天的攻城任务分配给了众将。利用孙夏报仇心切的心态,张曼成把宛城最难啃的骨头交给了孙夏,结果也不出张曼成所料,孙夏损失惨重,万余人一个白天就折损的将近三成。

暂时去除了孙夏的威胁,张曼成又把目标对准了在黄巾军中地位仅次于自己的赵弘。只是赵弘跟孙夏那个被仇恨蒙蔽了双眼的家伙不同,这就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稍有不慎反而容易着了他的道。所以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张曼成不打算贸然动赵弘。

没人愿意跟随一个无法给自己带来好处的老大,张曼成很清楚这一点,在准备对付赵弘的同时,张曼成也在考虑着如何攻破宛城。只要能够攻破宛城,那因此得到好处的黄巾众将势必会选择支持自己。只是想要攻破宛城并不容易,张曼成虽然在宛城埋伏了内应,可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败,再想要发动里应外合,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了。白日的攻城之所以会那么激烈,张曼成打的主意就是吸引宛城守军的注意,为城中内应行事创造机会。

宛城郑家,也算是宛城内有数的大户人家,虽然没法跟何家相比,但实力同样不如小觑。这次各家出兵协助守城,郑家派出了两百人,此时正在参与宛城北门的防守。郑家家主郑通此时尚未休息,与其他人担心城破而睡不着不同,郑通此时是因为后悔。不是后悔派人参与守城,而是后悔自己一时糊涂,作出了引狼入室的举动。

就如刘福先前对秦颉所说的,宛城内的确有人已经暗中投靠了黄巾贼,张曼成派入宛城的两百余内应,此时就躲藏在郑家的府邸中。一想到这事,郑通就有种肠子悔青之感。他没想到洛阳会派人来宛城,也没想到秦颉这个宛城太守的抵抗意志是如此的坚决。原本计划等黄巾军围困宛城以后,自己出面说动与郑家交好的几家大户,一起逼迫太守让步,最终选择开城献降,可如今,郑通连提都不敢提。

南阳的被破已经叫宛城的大户对黄巾提心吊胆,这时候再提出向黄巾妥协,保不齐就会让人怀疑自己,从而给自己扣上一个勾结叛逆的大帽子。虽然自己的确干了这种事,但在事成以前,郑通并不希望叫别人知道自家跟黄巾早已搭上了关系。

两百四十一名黄巾内应此时就藏身在郑家,这枚烫手山芋郑通此时就算是想要扔都扔不掉。上船容易下船难,尤其是上了贼船。

“那些人又有什么要求?”郑通皱眉看着匆匆跑过来的管家问道。

“……老爷,那些人想要在今晚离开。”

“离开?不行!如今城里警戒森严,他们一旦被人发现,那遭殃的不止他们自己,连同咱们郑家也要跟着一起吃挂落。”郑通当即拒绝道。

“这个……老爷,也不能就这么把他们养在府里呀。人多眼杂的,保不齐就会被人给发现。”管家想了想后对郑通说道。

郑通一想也是,长走夜道没有不撞鬼的,两百多壮汉住在自己的府里,保不齐就会有那个多嘴多舌的给自己捅出去。

“你有什么想法?”郑通问管家道。

管家一看就是在来前就想到郑通会有这么一问,当即毫不犹豫的问道:“那要看老爷现在是不是后悔跟那些黄巾暗中联系。”

“这怎么说?”郑通不解的问道。

“如果老爷现在后悔了,那我们就需要想办法除掉那些黄巾内应,至于后面怎么对外人说,那就完全看我们自己想怎么说了。”

“那如果我不后悔呢?”

“那我们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拿出郑家的全部进行一搏,帮助黄巾拿下宛城。否则一旦黄巾退走,我郑家恐怕在宛城就没有立足之地了。老爷,不知您现在是后悔还是不后悔。”

身为郑家家主,首先考虑的就是家族的延续,管家给出的两个选择并不难选择,郑通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就选择了管家所说的第一个选择。得到郑通明确答复的管家点点头,当即下去安排人对府中的那些黄巾下手。

在没有得到明确结果之前,郑通是睡不着的。坐在书房里静静的等候管家来报告自己好消息。以有心算无心,郑通并不觉得管家会失败。

书房外传来的急促脚步声叫郑通急忙起身打开了房门,但是一看到门外站的人,郑通的心里不由咯噔一下,来人竟然是那些黄巾内应的头目卞喜。

“你来这里做什么?”郑通皱眉问道。

“听说郑大老爷想要兄弟们的项上人头,咱们兄弟几个亲自给你送过来了。”卞喜皮笑肉不笑的对郑通说道。

“一派胡言!老夫要你们的脑袋做什么?我们如今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不等郑通把话说完,卞喜冲身后招了招手,之前去办事的管家立刻就被两个壮汉给架到了郑通的面前,卞喜冷笑着对郑通说道:“郑大老爷,你的管家已经全招了,你还有什么话说?”

“这,这是这个狗奴才擅作主张,老夫事先并不知情。”

听到郑通的解释,卞喜还没有做出回应,反倒是被两个壮汉控制的管家,听到郑通的话后反应激烈,抬头怒视着郑通叫道:“郑通,如果没有你的同意,我会去找这些好汉的麻烦吗?”

“哼,你卖主求荣,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陷害老主……”郑通冷哼一声,缓缓的说道。

“你,你怎么知道的?”管家一脸惊骇,如同见鬼的脱口问道。

郑通闻言心中起疑,不过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听到管家质问,郑通不屑的答道:“这里是郑家,我才是郑家的主人,但凡是在家里发生的事情,别想瞒过我!”

“你,你……”管家手指郑通,一句整话也说不出。一旁的卞喜见状出声安慰道:“就算他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如今我为刀俎,他为鱼肉,还不是得任由我等摆布。”卞喜说话的同时冲身后摆了摆手,立刻就有两名壮汉拿着绳索走了过来。

听了卞喜的话,郑通这才明白敢情真正死心塌地投靠黄巾的是自己的管家,先前管家跑来献计,也只是在试探自己对黄巾的态度,可恨自己当时没有觉察,反而对管家委以重任,从而让自己身陷死地,也断送了宛城郑家的将来。

“郑贵,我平时待你不薄,为何要做这种事!”郑通怒视着管家郑贵问道。

“不薄?把老子当狗一样的呼来喝去也叫不薄?”郑贵冷笑一声,上前伸手拍了拍已经被绑了个结实的郑通的脸颊,轻声说道:“你放心,现在的你还有用,我们暂时还不会杀你,不过等黄巾进城以后,你郑家也就没用了。”

不等郑通开口大骂,郑贵已经将一块破布硬塞进了郑通的嘴里。让人把郑通给押了下去,郑贵扭头对卞喜说道:“卞帅,事不宜迟,咱们还是立刻分头行动吧。”

“今晚就仰仗郑老丈了。”

宛城北门

负责北门防务的李严正带着亲卫巡视城头,无意中望见竖在城头,每隔数十步就有一面的巨大铜镜,心里不由佩服那个叫刘福的奇思妙想。在那些铜镜的下面点燃一堆火,立刻酒可以看清城外将近百米的地方,有了这些铜镜,黄巾贼想要夜间偷城,几乎就是不可能。

“都把眼睛睁大了,打起精神来,过一会就会有人来轮换你们。”李严大声对负责守卫的人说道。出身宛城的李严今年刚满二十岁,说句俗话就是年轻俊才一枚,宛城各家大户的私兵被太守秦颉交给了李严,不光宛城大户放心,太守秦颉也同样放心,因为李严的个人能力已经通过白天与黄巾贼的实战得到了认可。

一想到自己将来仕途的顺利,李严就感到精神百倍,一点倦意也没有。正准备再把城头逛上一遍,就听城下传来一阵人声喧哗,探头往下一看,发现有人正在城下与守军交谈。

“怎么回事?”李严走过去问道。见李严下来,副将当即上城接替李严,二人擦肩而过时,副将低声提醒李严道:“正方,这些人是郑家派来协助守城的。”

“郑家派来的人?”李严闻言眉头微微一皱,扫了一眼自称派来协助守城的二百余人,还没等他发问,就见郑家管家点头哈腰的凑了过来,小声对李严说道:“李大人,我家老爷觉得白天黄巾贼攻城势猛,担心城上守军人数不足,所以回家以后就命人又挑选了两百壮丁前来协助。”

“郑家主深明大义,此时在下必定禀明太守,不过此时北门守军人数尚足,暂时并不需要补充人手。你带着这些人去见太守吧,请他决定你们这些人的去留。”李严温和的对郑府管家郑贵说道。

“这个,也罢,那老朽就不在这里打扰李大人了。”

“正方,城外有人影晃动!”城头传来副将的提醒,李严连忙转身准备上城,就在这时,李严身边的亲卫忽然张口大喊:“大人小心!”说话的同时用力把李严推到一边,李严猝不及防,被推到了一边,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卫中箭倒地。

几乎想也没想,李严拔出佩剑怒声吼道:“发警钟!敌袭!”

“铛~铛~铛~”急促的钟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

一直躲在人群中的卞喜扔掉了手里的弓弩,接过手下递过来的一把大剑,大声吼道:“夺城门!”

一场没有任何预兆的夺城战就此拉开序幕,由于发生的太突然,李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是亲卫舍身相救,李严此时凶多吉少。此时的李严边打边撤往城头,眼睁睁的看着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