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墙-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安

生活在董卓阴影下的当今天子刘协正在与大臣王允见面。自打被董卓带到长安以后,刘协已经很久没有跟朝中大臣见面了。杨彪、马日等朝中大臣根本就没有机会拜见刘协,而之所以能够见到王允,那也是因为王允得到了董卓的信任,而董卓已经去了坞,需要一个给刘协带话的传声筒。

通过王允之口,刘协总算是知道了一些外界的消息。不过在听到自己的兄长刘辨率兵西进,攻打西域的消息后,刘协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察言观色的王允见状轻声劝刘协道:“陛下,眼下还需忍耐,不可轻举妄动。”

“……可朕究竟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刘协强忍心中怒意的低声说道。

听到刘协的话,王允看了看四周,确认没有外人以后这才压低声音对刘协说道:“陛下不必再等多久,老臣已经暗中联络对董贼不满之人,只等想办法将吕布、李儒二人调离长安,老臣就会带人诛杀董贼。”

“……王卿联络了何人?”刘协闻言惊喜的问道。

“陛下恕罪,陛下身边人多嘴杂……”

“好啦,王卿不必为难,朕不问就是了。”刘协善解人意的对一脸难色的王允说道。王允听后心中暗松口气,起身对刘协说道:“陛下,宫中尽是董贼耳目,老臣不能多待,先告退了。”

“嗯,王卿要多保重。”刘协关心的叮嘱道。

送走了王允,刘协当即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漠,一个人坐在宫中沉默了半晌,这才出声吩咐道:“来人,我要去见董太后。”

董太后没死,在被董卓动手手段撵出宫以后也没过几天安生日子就又被董卓派人给带到了长安。与刘协的不死心相比,董太后如今已经老实了许多,或许是因为被撵出宫的经历,终于让董太后清楚认识到了自己当前的处境。对于自己眼下的处境,董卓并不是董太后心里最恨的人,她最恨的人是董重,这个吃里扒外,被自己信任却为了银钱出卖自己的本家子侄。不过董重早在董卓撤离洛阳的时候死于乱兵之手,究竟是死在董卓手里还是真死在乱兵手里,对董太后来说不重要。

如今的董太后已经完全能够做到心如止水,每日里躲在宫中念经,旁的事一概不理。也正因为董太后的识趣,董卓对董太后的待遇反倒比刘协要好上些许。

看到刘协,董太后放下手里的经文,轻叹一声问道:“协儿此来,所为何事?”

“皇祖母……”刘协有些动情的看着董太后叫道。可惜如今董太后的心境已经锻炼到了心如止水,对于刘协打发的亲情牌,触动并不大。听到刘协的呼唤以后,董太后神色不变的说道:“协儿,又有何事要找哀家?”

看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董太后,刘协忽然不知该说什么。本来还想要来跟董太后分享一下董贼马上就要完蛋这个好消息,可在看到董太后以后,刘协忽然觉得这事还是不要告诉董太后的好。

“多日不见,甚是想念,故协儿前来拜见一番。”刘协轻声说道。

董太后闻言点点头,示意刘协坐下说话。祖孙二人说了一些套话,似乎就找不到共同语言了。没办法,当前的处境,二人的确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即便是痛骂董卓,这事虽然干起来痛快,可若是被董卓知道……

“皇祖母既然身体无恙,那协儿就放心了。”刘协起身准备向董太后告辞。董太后见状连忙起身相送,口中说道:“陛下慢走。”

祖孙二人不欢而散,回到自己的寝宫,刘协挥退左右,自己仰面躺在地上,心里不住的祈祷王允可以成事,让自己可以有机会做一个真正的天子,而不是眼下这种傀儡。

离开皇宫的王允回到府中,得到家中老仆来报,李肃前来拜访,已在客厅等候多时。王允一听心中不由一喜,李肃这时候来找自己,那就说明自己一直以来在谋划的事情十有快要成了。

急匆匆来到客厅,先让所有下人退下,王允这才问李肃道:“李将军,是否是有好消息了?”

“正是,今日董贼下令命吕布、李儒那两厮前往安定公干,没有数月回不来。在下已经派人与李郭汜联络,只等司徒公认为时机成熟就可以动手。”李肃一脸恭敬的答道。

“好,好,终于让老夫等到了。苍天有眼,大汉有救了。李将军,此事若成,老夫必请陛下重赏将军。”

“多谢司徒公。不过司徒公,不知何时动手?”

“唔,此事不可急躁,待吕布、李儒离开长安以后再做行动不迟。一旦准备完毕,老夫会派家奴通知将军,将军只需耐心等待数日即可。”

“既如此,那在下就静候司徒公佳音。”

亲自送走了李肃,王允忍不住露出一丝不屑。这个自称李广后人的李肃虽然本身武艺不俗,但为人功利心过重,来到长安后仅仅因为觉得没受董卓重用就起了别样的心思。这样也好,正好方便了自己。

想要诛杀董卓,手中无兵是成不了事的,仅靠各家的家中私兵,给董卓手下那些爪牙塞牙缝都不够。为此在来到长安以后,王允一直在等待时机,寻找对董卓心生不满的人。很快,他就发现了李肃,随后又通过李肃联系上了李郭汜。

对于吕布,王允也试图拉拢过,可缺少一个貂蝉,光凭一个干巴老头是无法吸引吕布关注的,而在王允发现吕布与董卓的女婿李儒走得很近以后,为了避免引起意外,只是简单的试探了两次,王允就放弃了拉拢吕布。

“老爷,起风了。”管家关心的提醒站在府门前的王允道。

。。。

第115章长安惊变

自从洛阳来到长安以后,董卓似乎就失去了往日的进取心,整日里躲在命人修建的坞内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不管不问。正是因为失去了董卓的约束,西凉各军在雍州一地肆意妄为。也正是因为董卓的懈怠,被其裹挟到长安的百官才敢小动作不断。在朝中百官看来,只要西凉军没有了董卓,群龙无首之下他们才好浑水摸鱼。

代替董卓监视朝堂的李儒被百官想办法支走,离开了长安。这正应了那句话,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自觉董卓身边没有了李儒以及猛将吕布的保护,眼下正是诛董最佳时机的百官在司徒王允的串联下,决定展开诛董行动。

你家五十,我家八十,百官拼拼凑凑,一支人数达到两千人的家丁武装出现在长安。仅靠这些人自然不可能诛杀董卓。但保护一下身边无人的刘协,摇旗呐喊一下还是可以办到的。

读书人就是一个毛病不好,总是希望自己躲在幕后遥控指挥,远离危险。但他们恰恰忘了,唯有冲锋陷阵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回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抓不住,无本买卖不是那么好干的。

就在王允等人畅想诛董之后朝堂权力利益再分配的时候,被朝中百官视为爪牙的李肃等人同样也聚集一处,商议着诛董以后的利益分配。

吕布的离开让李肃等人觉得机会终于等到。由于华雄战死,麾下飞熊军已经归于李肃指挥,而最让李肃等人担心的,就是吕布的并州军以及徐荣的西凉铁骑。眼下吕布已经随李儒前往安定,那自己这些人需要对付的也就是徐荣一人。

“李,你跟郭汜能对付得了徐荣那厮吗?”李肃不放心的询问李道。

“放心吧,徐荣的身边已经安排了我们的人,只要起事,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控制徐荣。不过李肃,徐荣麾下的西凉铁骑到时候归谁?”

西凉铁骑,西凉军三大主力之一,对于这支骑兵,李肃、李、郭汜三人都很垂涎,都想过据为己有。只是眼下还不是翻脸的时候,李肃闻言说道:“到时候三人平分如何?”

“唔……行。”李想了想后说道。三人平分,那就意味着自己跟郭汜可以占多数,李对于这种分配很满意。

“什么时候发动?”李又问道。

“明日午时,王允那厮会先将董卓诓进太庙,随后你们就可以发动,等你们发动以后,相信董卓那时已经死在太庙之中。”

“飞熊军虽然归你指挥,但董卓身边尚有精锐,若是董卓不死,西凉军中难保会出反复。”李皱眉说道。

“那董卓如今早已不是当年的董卓,只要我出手,十招之内必取其性命。”李肃一脸自信的答道。

“……好,那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明日午时发动,事后这朝堂就是你我的天下。”

次日

位极人臣,已经失去奋斗目标的董卓从王允那里得知了皇帝刘协有意禅位与自己的消息。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思维迟缓的董卓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欣喜若狂。对他来说,如今也就只有皇位还有点吸引力了。女婿李儒不在身边,那些武夫又只有满脑子的暴力,本着董卓吃肉他们喝汤的想法,竟然没有一个人对皇帝有意禅位这种事有怀疑的,每个人都在幻想着董卓登基以后自己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李肃冷眼旁观,心里不住的冷笑。身边的那些同僚,在李肃的心里都已经上了死亡名单。自接手飞熊军以后,这帮人仗着董卓的信任,对自己这个空降的主将阳奉阴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眼下时候到了,那帮人的死期也就临近了。

前往太庙祭祖,这对董卓来说不算什么大事。终究是要从刘协的手中接过皇统,告知一下刘家先祖也是必要的。对于王允的邀请,董卓欣然前往,率领一千飞熊军士兵兴冲冲的来到太庙。

兵卒是不能进太庙的,董卓这点规矩还懂,命令士卒在宫外等候,自己则带着李肃以及一百人进了太庙。而随着李肃的安排,那一百人也被逐层分离,等到董卓上了高台,身边就只剩下李肃一人。

与此同时,城外西凉铁骑营地内,徐荣见到郭汜来访,心中不由纳闷。自打众人来到长安以后,由于各自的利益纷争,双方已经有段时间没有来往,但现在郭汜竟然登门拜访,莫非是这郭又多跟李阿大闹翻,来自己这里寻求帮助?看着郭汜带来的一车车礼物,徐荣心里愈发肯定这种猜测。

将郭汜请进帐中,徐荣等待郭汜先开口,就听郭汜一脸笑容的对徐荣说道:“伯先,最近一段时间过得可好?”

“还不就是那样,有劳又多关心。”徐荣随口敷衍着。

求人的跟被求的基本上都不会上来就直奔主题,东拉西扯了一阵后,郭汜慢慢的将话题扯到了他们这些人的日后。对于自己的将来,徐荣也很迷茫。从一开始进驻洛阳到退至长安至,成功的兴奋过后,徐荣对未来何去何从也充满了担心。

因为董卓的原因,徐荣很清楚自己想要荣归故里只能是奢想,除非西凉军可以打到辽东,否则自己想要落叶归根,还是做梦比较实际。而董卓自来到长安以后便开始醉生梦死,这让一直跟随董卓的徐荣以及跟徐荣一样的军中大将感到失望。但失望归失望,徐荣还是遵守着为人臣子的本分,从来没有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郭汜的话题引起了徐荣的疑心,但郭汜却像是毫未觉察,依然喋喋不休的数落着董卓的不是,对董卓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郭又多,你难道准备造反?”徐荣打断郭汜的话问道,右手已经搭在了剑柄上。

“伯先想多了……是诛杀。郭汜生是汉臣,死是汉鬼,这次也是奉命行事。”郭汜淡淡的答道。

“奉命?奉谁的命?”

“自然是当今天子的命令。”

“大胆!”徐荣暴喝一声,当即就要拔剑,却不料还未等徐荣将剑拔出,脖颈上已经搭上了一剑,徐荣怒声喝道:“王方!你欲背我!?”

“将军言重了,王方只不过是奉命而为。”身为徐荣副将的王方神情如常的答道。郭汜拍了拍手,起身对徐荣说道:“伯先,董卓气数已尽,非是我等欲反,而是他实在是叫我等失望。你若是愿降……”

“呸!”徐荣冲郭汜吐了口唾沫。

郭汜低头看了看吐在自己衣甲上的那口唾沫,一脸失望的说道:“看来你是不愿,王方,送伯先上路,让他先去黄泉路上等董卓那厮。”

王方刚要动手,帐外忽然射来一支利矢,顿时贯穿了王方的脖颈。徐荣感到架在脖颈上的剑刃一松,当即拔出佩剑向帐中的郭汜刺去。郭汜急忙后退,同时有些惊慌的向帐外张望。

自己此次为了麻痹徐荣,并没有带多少人前来,如今忽然突生变故,郭汜心中隐隐升起一股不好的感觉。

汉帝刘协已经等在高台多时。看到董卓上来,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为了避免被董卓瞧出破绽,刘协急忙低头行礼掩饰。而董卓此时已经被马上就可以登基称帝给迷住了心智,见刘协低头向自己行礼,反倒觉得眼前这个小子很识时务。大大咧咧的摆手说道:“行礼,平身。”

刘协听到这话心中不由大怒,好在跟在董卓身后的王允及时开口,“陛下,开始吧,莫要误了吉时。”

“嗯。”刘协努力平复了一下心神,低声应了一声,转身开始祭拜祖先。董卓眼巴巴的望着,等待刘协将代表皇权的玉玺交给自己。原本代表皇权的金角玉玺丢了,如今刘协手中的玉玺,那是在来到长安以后董卓命人打造。

好不容易等刘协祭拜完了祖先,捧着一块盖着明黄色布匹的托盘来到董卓的面前双手奉上,董卓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伸手揭开布匹,却发现托盘里摆放的并不是自己当初命人打造的玉玺,而是一块木牌。仔细一看,竟然是块灵牌,而且灵牌上的名字竟然是自己。

董卓就是再迟钝,此时也明白了过来。又惊又怒的叫道:“竖子好胆!”

“噗!”就在董卓准备伸手抓住面前的刘协时,一把长戟穿胸而过,令董卓浑身一震,艰难的回头望去,就见自己的亲信李肃此时满目狰狞。见董卓望向自己,李肃咬牙切齿的骂道:“人人得而诛之!”说完这话,李肃手腕一用力,将身躯肥大的董卓自高台下甩落,董卓自高台上一路滚下,等到停下了,双目无神的望着天空,死不瞑目。

做完这一切的李肃束手对刘协说道:“陛下,伏诛,还请陛下下令,清剿董贼余孽。”

刘协看了一眼高台下正被清剿的飞熊军士卒,沉声下令道:“李卿,务必不要放走一人。”

“臣,遵旨。”李肃大声应是,转身冲下高台,加入清剿飞熊军的行动。

城内的清剿并不困难,已有心算无心,昔日董卓麾下第一精锐的飞熊军被杀得打败,不愿归降的士卒不是被杀就是四散逃窜,而在彻底掌握城中局势以后,李肃一身是血的来到刘协面前缴令。

看着站在刘协身边的王允以及文武百官,李肃不由心中冷笑。这帮不要脸的,眼看没事了就一个个跑出来以功臣自居,就不知道等李郭汜率领大军进城的时候,他们又会是一副怎么样的嘴脸?

“李卿辛苦。”刘协和颜悦色的对李肃说道。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不辛苦。陛下,不知城外西凉军如何处置?”李肃大声问道。

“城外西凉军皆董贼余孽,陛下万万不可心存善念,放过那些恶徒。”百官中挺身而出一人,大声向刘协说道。不等刘协开口,一旁的王允已经变了脸色,如今大事刚定,这么着急诛杀那些西凉军余孽,恐怕反而激动兵变。要知道城中的兵卒,大多也是西凉军。

狠狠白了说话的郑泰一眼,王允开口劝阻道:“陛下,大多数西凉军当初也是听令行事,如今首恶已除,还是莫要牵连过甚为好。”

“王司徒此话差矣……”

看着在刘协面前展开激烈辩论的百官,李肃沉默不语的站在一旁。刘协也对这些百官没什么好感。当初自己受董卓欺负的时候一个二个不见人,如今董卓被除了,又一个个跳出来以功臣自居,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人!

要不是眼下可用之人太少,刘协真有意让李肃把这帮不要脸的官员全部抓起来。可也正是因为手上无人可用,刘协也只能暗自忍耐,任由百官争论,等他们争出一个结论,自己认可也就是了。

只是还没等百官争出个胜负,就见有人急匆匆的冲了过来,低声对李肃说了什么,随即李肃脸色突变,急声对刘协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城外西凉军得知董贼被诛以后担心朝廷不会饶过他们,此时已经聚兵来到城外。”

听到大军兵临城下,刚刚还在跟王允争论的郑泰等人当即哑巴了。让他们说可以,但真让他们去跟别人真刀真枪的干,一个个又变成了缩头乌龟。王允鄙视的看了郑泰等人一眼,出声问李肃道:“李将军,城外是何人领军?”

“李李阿大。”

“他可曾提什么要求?”王允又问道。

“这个,李想要请陛下下旨赦免西凉军上下,他们想要返回凉州。”李肃低声答道。

“不行。”出乎众人预料,提出反对的竟然是刘协。就见刘协沉声说道:“西凉军若走,何人拱卫长安。李卿且随朕去城头,待我见过城外之人再做计较。”

刘协的想法很简单,如今董卓已灭,西凉军正是自己争取的对象。虽然西凉军军纪散漫,但好歹也是一军。而自登基至今,手中掌握一支听命与自己军队已经成为了刘协最大的愿望。更何况西凉军若是返回凉州,那迟早会被远在张掖的皇兄吞并。对于张掖王刘辨,刘协比任何人都要警惕。落在别家诸侯的手里,至今好歹还能当个傀儡皇帝,可若是落到刘辨的手里,恐怕自己就要退位让贤了。

一想到刘辨如今在张掖混得风生水起,声名远播,刘协的心里就忍不住羡慕嫉妒恨。若是自己又刘辨如今手中掌握的力量,又何惧董卓?

为了保住皇位,刘协不惜颜面的想要拉拢西凉军,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的刘协手中除了一堆没有任何实际利益的官职外,半点拉拢人的资本也没有。而西凉军是很务实的,绝对不会被一个个空头的许诺打动。

在刘协来到城头与城外的西凉军许诺的时候,被打动的人极少。李冷冷的看着城上的刘协,忽然打断刘协的话道:“陛下所言我等不敢相信。这朝堂之上尚有小人存在,陛下的许诺能否兑现,我等实在心里没底。”

“李将军多虑了,朕身为天子,所言一言九鼎,何人敢驳?”刘协微笑着说道。若是没有董卓的存在,刘协所说还能唬弄一下旁人。可作为亲眼看着刘协被董卓给欺负的不要不要的李,刘协的话跟身体中后偏下部爬出来的话没有丝毫区别。

“陛下既然如此说,那李某倒要问上一问,若是王允王司徒欲要诛杀我等,陛下会作何打算?”

“王司徒怎会……”

“王司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