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甲午之特种兵之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摆摆手道:“张毅,或许你还过于年轻,但是,看见你,就看见了当年被恩师简拔出来的我了,未来,是你的,这个忘年交,老夫是交定了!”

93。第93章 初次相见 便引忘年(四)

“呃……”,张毅心中一惊,“忘年之交”,这可是李鸿章给他的最高礼遇了,能够得到晚清一代第一能臣如此评价,张毅心中也不免揣揣,连忙说道:“中堂大人言重了,张毅哪里当得起。”

厅中众人也是吃惊非小,跟随李鸿章这么多年,还从来没见李鸿章给任何一个年轻人如此评价过。

李鸿章缓缓说道:“年轻人,你担得起,如今老夫已经年近七旬,不知还有几年活头,这几年来老夫一直在寻觅能够在老夫之后撑起大清国运的后起之秀,可惜,神舟沉沦,哪里来的英才供老夫遴选。现在,北洋之内,当得起后起之秀的,仅仅袁项城一人而已,然则袁项城权欲心过重,城府太深,实在不为我所喜。放眼神州,还有一个前些时前来拜见我的孙逸仙,此人才华出众,游历欧美,视野开阔,惜乎过于急功近利,失之于燥。如今看到你,方知苍天终究待中华不薄,经天纬地,或许过之。但是你的见识,心胸、处事尽皆上上之选,假以时日,必定一鸣惊人,年轻人,也许我与文正公中兴华夏的夙愿就着落在你的身上了。”

张毅连番逊谢,晚餐用毕,李鸿章说道:“张毅,今晚早早休息,明日一早,我让幼樵陪你进京,一切行止听他给你安排便是,记得,到了京城多看少说,不要莽撞。至于募兵与军械的事宜,老夫会为你安排妥当的。”

盛宣怀听到这里,张了张嘴,好像有话要说。

李鸿章看到了,说道:“杏荪,有话不妨直言。”

盛宣怀苦笑道:“军械之事,其他还好说,既然已经生产出了样品,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原也不是问题。只是,大人,制造总局财力人力有限,恐怕两个月之内难以筹措齐备啊。”

李鸿章闻言,看了一眼张毅,说道:“张毅,闻听你熟知欧美风情,欧美没出厂矿,制造局,尽皆效率出众,老夫效其法则,兴办了招商局以及制造局,然则,每每亏损,效率低下。你可有言教我?”

张毅苦笑道:“大人这般说,便这啥小子了,小子年方弱冠,哪里知晓如此精深的道理。不过生产之道,贵在效率。洋人之所以生产巨大,在乎人力的整合。每个企业,皆是按照工序,安排定人,各负其责。卑职以为,如今各个厂矿,之所以效率低下,那是冗员臃肿,人浮于事所致,只需要制定规程,裁汰冗员,对于采购、生产、出售等诸各环节,加以控制,我想各个厂矿的经营,理应有所改善。”

“哦”,李鸿章颇有些意外的看看张毅,他固然知道张毅才华出众,不成想竟然对于经营之道也有涉猎,此前他的问话,不过是试探,不想张毅一眼道出其中弊病,大感意外。

李鸿章说道:“既然如此,你这些日子,抽点时间,写个条疏出来,供老夫和杏荪参考,看看是否成行。”

张毅应声道:“是,大人,卑职记下了。”

张毅知道自己该退下了,起身向李鸿章告辞。

李鸿章笑道:“幼樵,替我送送张毅,安排好住处。”

张佩纶答应一声,将张毅领了出来,笑道:“张管带,你且早点休息,明日一早我们一起进京,日后还请张管带要多多关照才是。”

张毅连忙回礼道:“张先生如此说,可是折杀仗义了,小子怎么当得起,还请张先生多加赐教。”

张佩纶送走张毅,回道了李鸿章的大厅,丁汝昌等人还没有退去,几个人沉默的坐在一旁。

张佩纶见过李鸿章,问道:“大人,你如此做派,是否太过高看张毅了。毕竟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将,只是带着一个总兵衔,怎么当得起您如此礼遇?”

李鸿章淡淡一笑,说道:“幼樵,这点你比起杏荪与士骧几个人,确实差了一下,毕竟是清流出身,性子孤傲了一些。常言道,欺老莫欺少,你说张毅年纪轻,官衔低微,我且问你,你二十岁之时,尚在做什么?禹廷,你二十岁是在做什么?还有你,杏荪,你又在做什么?”

丁汝昌涩涩一笑,说道:“大人见笑了,属下十七岁时,食不果腹,走投无路投了太平军,二十岁时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头目,管着六七个弟兄厮混,哪里知道什么事战争,哪里懂得什么军事?”

盛宣怀也轻叹一声,说道:“属下二十岁之时,还在窗下苦读,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中,二十二岁时,才得中秀才,若不是后来大人提携,哪里有宣怀的今日。”

李鸿章叹息一声,答道:“是啊,你们二十岁时也都是默默无闻,无人识君。老夫呢,老夫稍稍强些,二十岁之时,我被府学选为优贡,然则,适时,老夫也是被囿乡梓,见识浅薄,直到被先父召到京城,方才大开眼界,始知之前坐井观天。看看如今的张毅,弱冠之年,战场争锋,不弱于沙场宿将;谈及科技,三张图纸,令制造局技工叹为观止;纵论世界格局,连老夫有时都自愧不如;他现在欠缺的仅仅是资历和积累而已,一朝一日,必定要一飞冲天,不可阻挡!”

张佩纶犹疑道:“大人,您的意思是,我们北洋一系以后真的就完全将宝压在张毅身上?”

李鸿章点点头道:“扶持张毅是必然的,如此年轻的俊杰,不及时招揽,待到日后发达时,再下手,那就晚了,幼樵,有时候看事情,眼光一定要长远。当然了,如今他资历尚浅,将来能够走到哪一步,还言之尚早,只是他有着成为未来手握大清权柄的极大可能而已。想想那个孙文,现在朝廷不是一心想要逮捕他吗,我们偏偏要将他保护起来,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要为以后留条后路,那个孙文,也不简单啊,一条潜伏海底的蛟龙,早晚有一天,会有他风云际会,呼风唤雨的一天,只是不知道他能不能看破世俗,看透世人的贪欲之心而已。不过,这个张毅已经看透了,不然他也不能一眼而中,看透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

94。第94章 拜会奕? 初登朝堂

张毅跟随着张佩纶一路无话,来到了北京城。

张毅远远的看着北京城的城墙,感慨万千,自己从一个共和国的特种兵来到这个世界,差不多也已经半年多了,历尽了艰辛,终于又踏上了这篇土地,可是,物是人非,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里,自己如果不凭借着自己这身本事,为泱泱中华开出一条新路来,就对不起自己的这次穿越了。

正在张毅胡思乱想的时候,张佩纶催马来到张毅的面前,说道:“张毅,我已经到了北京城了,稍后我先领你去拜见恭亲王,老王爷对于你也是闻名已久了,每次在中堂大人面前谈起你,都是眉飞色舞,过会见到老王爷,一定要恭谨些,莫要出了纰漏。”

张毅点点头,答道:“多谢张先生了,这个我晓得。”

两个人进入京城,安排好了馆驿,张佩纶带着张毅来到恭亲王府。

张佩纶掏出自己的名帖递给了门前的亲卫,低笑道:“两位大哥,在下乃是李鸿章中堂府中的幕僚张佩纶,奉中堂大人所差,陪同从朝鲜归来的张毅将军前来拜见老王爷,还请两位大哥通禀一下。”说着话,手里捏着两锭银子塞到了两个门卫的手里。

俗话说,阎王好惹,小鬼难缠,何况是大清第一王爷,恭亲王府邸的门卫,更是难缠得紧,没有好处的话,外人不要说见到恭亲王,只怕连王府大门都进不去。

两个门卫点点手里的银子,约么有十来两沉,心中有些高兴,点点头,眉开眼笑的说道:“先生稍候,咱们兄弟这就进去通报。”

在富丽堂皇的书房之中,恭亲王奕?正在书房中读书,一本古朴的《三国演义》放在手中,津津有味,这可能是这位王爷最大爱好了。

这是门卫在书房外轻声道:“老王爷,奴才有事通报。”

恭亲王轻声道:“进来吧。”

门卫轻轻推门进来,躬身道:“老王爷,门外有人自称是李中堂的幕僚张佩纶,递帖求见,另外还领着一个年轻人。”说着话,将张佩纶的名帖递了上去。

“张佩纶,”恭亲王眼前一亮,结果了名帖,问道:“他有没有说那个年轻人叫什么,为了什么事情而来?”

门卫回道:“他说了,是奉了中堂大人的口谕,带着一个叫什么张毅的年轻人,前来拜会。”

“张毅?”“哈哈,我大清的千里马终于到了京城了,告诉门房,开中门迎接进来,本王在书房等候他们,你叫萨姆图总管前去迎接他们进来!”恭亲王一脸的兴奋,轻声喝道。

“喳!”门卫不敢怠慢,赶忙施礼退下。

洞开中门,让总管代迎,这已经是超高的礼遇了,即便是李鸿章亲临也不过如此,恭亲王摆出如此大的阵仗,无非想要告诉张毅,我满清皇族是对你无比重视的。

萨姆图总管亲自将张毅与张佩纶带到了书房,两个人齐齐向着恭亲王跪拜施礼道:“张佩璐(张毅),叩见王爷。”

恭亲王笑呵呵的赶忙用手相搀,口中说道:“两位客气了,不必多礼,看座,献茶。”

张佩纶两个人赶忙谢过,张佩纶欠身道:“老王爷,此次前来,皆是因为张毅从朝鲜归国募兵,老佛爷与皇上点名要见张毅,老中堂担心张毅从未进过朝堂,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派下官陪同一齐前来,现行拜见王爷,一切行止,皆由王爷定夺。”说着,将李鸿章的书信递给恭亲王。

恭亲王奕?与李鸿章同属洋务一派,私交甚笃,不然前些时也不会力挺李鸿章与朝堂之上。看完书信,恭亲王乐道:“呵呵,还是少荃心思细腻,此事都着落在本王身上了。今日,你们且回去休息,明日早朝,本王回奏明老佛爷与皇上,朝堂之上,自然会回护周全,张毅乃是国之功臣,此番归国自然恩赏是少不了的,你们也不比过于挂怀。”

第二天早朝,恭亲王向着太后和皇上奏禀了张毅的事情。光绪帝心中一阵兴奋,张毅,这可是聂士成在朝鲜的第一智囊,也是大清在朝鲜的第一虎将,乃是朝鲜大胜的第一功臣,没有他的存在,聂士成绝对没有这般轻松的取胜,聂士成已经在来往地电文之中,不止一次提到张毅才能,光绪帝早就想亲自召见这个后起之秀了,可惜,战事一直紧张,无法如愿,如今终于接着归国募兵的机会可以见到这个张毅了。

光绪帝说道:“传旨,速传张毅进殿见驾!”

不到片刻时间,张毅走上殿来,跪伏在了大殿之上,口中呼道:“微臣,归国募兵总办,朝鲜军总参议张毅叩见太后老佛爷,皇上!”

光绪帝抬抬手,说道:“爱卿免礼平身!”

张毅口中谢道:“谢太后老佛爷、皇上隆恩!”

张毅站起身来,光绪帝仔细看着张毅,只见张毅的各自并不算高大,只是中等身材,身体匀称,一脸坚毅,双眼之中透露着一股子战场上熏染出来的杀气,光华内敛。

光绪帝说道:“好,好一个精神百倍的将军。爱卿,你随聂功亭征战朝鲜的事迹朕都听说了,不错,果然是一表人才啊。拥有你这样能文能武的后起之秀,实在是大清之福。”

张毅赶忙谢道:“皇上谬赞了,微臣才疏学浅,当不得皇上金口玉言。”

光绪帝笑道:“这可是不是朕的夸奖,连太后老佛爷,都是这般夸赞,何况是朕了。”

后面的慈禧,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看着面前这个大清的虎狼之臣,慈禧也是满心欢喜,说道:“恩,哀家也听聂功亭言道,半年时间,先练精兵,在当日军,随后三次大战,每战必与,冲锋在前,更是生擒了那个什么大岛义昌,最近听说有击毙了一个什么野津道贯,外国人的名字念着太拗口了,不过,你却是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如此年纪,便能为国出力,实属不易。张毅,你今年多大年纪?”

张毅答道:“微臣今年刚刚年满二十。”

“二十”!朝中君臣都知道这个年轻人年轻,没有料到竟然年轻的如此离谱,才刚刚二十岁!

95。第95章 御赐表字 朝廷问对

“二十岁!”张毅报出年龄,顿时引得朝中众臣一片惊叹,太年轻了,又立下如此功勋,小小年纪,只怕前途无量了。

慈禧也是心中震惊,才二十岁,就能够领兵征战一方,保土卫疆,实在是太令人惊异,其他人二十岁只怕还处于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呢。

慈禧笑道:“二十岁,真是难为你了,小小年纪,便要远离家国,征战沙场。这样,这天日子来,虽然朝鲜的战报不断传来,但是哀家与皇上还没有听到像你这样在前敌厮杀的将军讲述战事呢。你且为哀家与皇上详细讲述一下自中日开战以来的战况,也让咱们母子和众位臣工开开眼界。”

张毅躬身道:“遵旨。”

接着,张毅便开始讲述起了半年多以来的战事,从自己被提为哨长,训练苍狼开始,如何破解牙山之围,如何阻击日军,兵退开城,如何在帽儿山血战,如何定计大败大岛旅团,直至,定计引蛇出洞,诱出第五师团,兵围松岳山,击毙野津道贯,张毅娓娓道来。

朝中君臣顿时为朝鲜大战的经过所吸引,讲到惊悚处,引得众人连连惊呼,直至张毅讲完全部的经过,众人半晌才缓过神来,太精彩了,奇谋迭出,每战必胜。

慈禧眼睛小的眯成了一条线,这可是爱新觉罗家族未来的千里驹,这个张毅太善战了,不仅用兵入神,练兵更是出众,仅仅不到半年,那个苍狼营,就成了日军闻名丧胆的铁血雄狮了,只怕管鲍再世,也不过如此了。

慈禧向着光绪说道:“皇上,张毅立下如此功勋,可不能亏待了人家,这么小的年纪,征战沙场,可不容易着呢。唉,对了,张毅一直听你们手这个大岛义昌,与野津道贯,给我说说这两个人到底在日本是什么样的人物,在日本就多少的影响力,他们这几个臣工也没有几个明白的,正好你来跟大家解释一下?”

张毅顿时脑袋上起了一道黑线,就这个样子,还打仗,这群老家伙竟然连师团长与旅团长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明白。

张毅无奈,说道:“启奏老佛爷,皇上,野津道贯在日本位居第五师团中将师团长,统率的兵力一万多人,相当于我大清三到四镇的兵力,如果不是兵败身死,据日本可靠情报,他近期有可能被升为第一军团司令官的,统帅兵力将达到六道八万人,其兵力相当于李鸿章大人麾下淮军最盛时的兵力,其官衔在我大清相当于提督或巡抚,甚至总督的;至于大岛义昌在日本位居第九旅团少将旅团长,麾下兵力六千余人,其兵力相当于大清两镇兵力,官衔应该在总兵与督抚之间,只不过日本军政分治,将不管民。”

慈禧点点头,“是这样子,这两三个月来,这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能够为哀家及皇上解释清楚的,听说日本小国,如今兵力已经达到二十余万,可有此事?”

张毅辉答道:“老佛爷,十年前,日本陆军仅仅有不到六万人,海军更是只有几艘破的不能再破的渔船,根本没有什么战力,八年前我曾经追随我的老师游历列国,途经日本时,日本之落魄,不堪入目。只是当两年之前我追随老师归国之时,日本的变化太大了,日本明治天皇一意变革,社会安泰,全力发展,当时他们的陆军便已经达到十二万人,并且还有近十万人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军队,随时可以成立新的军队,至于海军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其军舰已经可以媲美我天朝的镇远、定远两舰,战力大增,为了实现他们占领朝鲜的野心,日本天皇更是直接组建了新的五个师团,如今也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了,据我从日军司令部谈到的情报,日军陆军总兵力已经不低于二十四万人,且训练有素,日军士兵悍不畏死,作风野蛮,一旦占领一个地方,经常会有屠城的事情发生,惨绝人寰。”

慈禧眼中闪过一丝惊惧,他真的没有想到日本如今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了,她自己心里完全清楚,如今的八旗兵与绿营兵早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没有丝毫战斗力可言。大清的军事国防,如今完全仰仗的是曾国藩、左宗棠与李鸿章在三十年来组建的湘军淮军各部,这些年来,一再裁撤,加在一起也不过还有不到十万人,能臣勇将用故去的故去,老朽的老朽,这日本如今如此厉害,这样是一旦大清战败,可如何是好,张毅可是说了,日本人尚未开化,野蛮粗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慈禧问道:“坚之,依你所言,日军如此厉害,我大清有几分胜算,一旦我们输了,可是如何收尾?”

张毅心中苦笑,这个老太婆胆子也太小了,刚刚说了这么点事情吗,就害怕起来了。

张毅整一整思绪,答道:“老佛爷不用担忧,只有我们朝廷上下一心,君臣用命,天朝人才济济,物产丰富,远不是日本可比,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可以说已经立于不败之地,臣与聂提督在朝鲜,屡战屡胜,凭借的就是天朝大国的自信与将士们悍不畏死的精神,只要一直以现在的计策继续下去,朝鲜日军尚不足为惧。臣只是担心海防,臣冒死进言,如今大清水师实力已经落后与日本,如果朝廷不再为海军拨付军资,购置火炮,北洋水师只怕难以抵挡住日军的进攻。”

一旁的翁同龢看到张毅又向着慈禧太后要钱,连忙站了出来,答道:“太后,皇上,如今国库实在是没钱了,坚之虽然说得有理,但是没有钱粮,怎么购置火炮啊。”

光绪帝看向张毅道:“坚之,起初,针曾经大营李中堂添置新型军舰以及新式重炮,以来国库空虚,仅有的钱财还有维持朝鲜的战事以及其他的用度,而来,即便现在添置购买,大清与西洋远隔数万里,也不是短期内能够就位的,这个,真听闻你向来足智多谋,不知你可有其他计议?”

96。第96章 策之所出 水师合并

张毅赶紧跪倒,叩首道:“皇上,微臣职分地位,实在不敢妄议国家大事,求皇上恕罪。”

光绪摆摆手道:“坚之,无妨,你等皆是国之栋梁,如今中日开战,国家正是危难之时,有何良策尽管将来,即便言语过激,朕也绝不追究。”

张毅沉吟片刻,方才说道:“皇上,海军与陆军不同,陆军征战与疆场之上,即便战力有所不如,只有用计得当,依旧可以克敌制胜。然则,海军争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