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千大军齐声响应,杀气冲天。

    很快,两支大军就狠狠的撞在了一起,正式短兵相接。

    张绣骑着战马,一骑当先,铁枪一记横扫,重重砸在了重装步兵扛着的巨盾上,木头裂开的咔嚓声中,巨盾四分五裂,后面的重装步兵也被活活震死。

    就在这时,至少不下五把长枪疾如闪电般的刺了过来。

    其中三把长枪直刺马背上枪势用尽的张绣,两支长枪则更是刁钻,竟然狠狠刺向张绣胯下的战马,时间把握的可谓是妙到巅毫,正是张绣招式用老之际。

    “嗷!”

    张绣狼嚎一声,已经来不及收回铁枪,猛的把身一扭,避开三支刺来的长枪,铁枪收回时顺势横扫,将三支长枪扫开,却已经护不住胯下战马。

    噗噗!

    希聿聿……

    血光激射,战马翘首长嘶一声,猛的人立而起。

    张绣借势翻身滚下战马,等到扫开数把刺来的长枪时,战马已经轰然倒毙。

    “气煞吾也!”

    张绣目龇欲裂,气的大吼一声,铁枪抖了开来,连杀数人。

    然而最前排的重装步兵刚刚被扫开一个缺口,立刻就有人顶了上来,扛着巨盾坚定不移的向前移动,跟在重装步兵后面的枪兵则不停的从间隙中举枪突刺。

    那一支支锋利的长枪就好像无数躲在草丛里的毒蛇,不停的扑出来咬人,将缺少防护的张绣军卒咬的遍体鳞伤,如同草人一样,很快就被剥掉了一层。

    张绣奋力杀敌,却依旧难以挽回败局。

    这种战术太见鬼了,从来没有在兵书上出现过。

    张绣熟读兵书,也算是身经百战,这支步卒不但战阵奇怪,而且装备十分精良,毫无心理防备之下,八千大军立刻就被杀的节节败退,立不住脚。

    “给老子顶住,不能退!”

    张绣有些气急败坏,连厮文都顾不上了,气急大吼。

    然而,任他嗓门可比雷公,再吼也没有用。

    这种硬碰硬的正面决战一旦失利,很容易对士气造成致命的打击。

    八千屯田兵还在滚滚前进,因为前阵被狠狠削掉一层而引发溃知怕张绣军根本就没有时间停下来重新列阵,只能在高顺军的突进下节节败退。阵型越发混乱。

    纵然张绣勇不可挡,连连杀人。一人之力也难以左右战场。

    情况十分不妙,后面就是一条斜坡。

    前军在推着后军往后退。很快就退到了斜坡上。

    张绣发现这一点后,立刻哀叹一声完了。

    本来情况就已经很不妙了,这该死的地形可真是要命。

    大军一旦退到斜坡上,再想收住阵型卷土重来,简直无异于痴人说梦。

    等到八千大军被全部赶下斜坡,立刻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张绣钉在斜坡上奋力厮杀,也难以收拢珍马,无数军卒受不了这种几欲让人吐血的糟糕战争,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不顾一切的扔掉武器逃命。

    “突击阵,冲锋!”

    高顺军阵前,躲在重装步兵身后的统兵校尉眼下时机已到,立刻大吼一声,同样躲在重装步兵后面的枪兵立刻越阵而出,平举着长枪迅速向前冲锋。

    张绣军原本就已经溃乱,再被高顺军仗着有利的地形一冲,立刻越发不可收拾。

    “将军,不好了!”

    就在这时。有小校冲到张绣身边,神色惊慌道:“东北方向有一支骑兵杀过来了。”

    “什么?”

    张绣大惊失色道:“哪里来的骑兵,有多少骑兵?”

    小校疾声道:“是高顺的骑兵,有两千骑。”

    张绣勃然色变。厉声道:“胡说,高顺哪里来的两千骑兵?”

    “这个,小人也是不知!”

    小校抹了把冷汗。心里实在有些不安。

    张绣脸色瞬间变的极为难看,心下更是有些莫名的不安。

    高顺只有两万屯田兵。怎么会忽然多出了两千骑兵,这可真是要命。

    若换了平时。两千骑兵自然不足为虑,只要八千大军摆开阵型自守,区区两千骑兵又岂能奈何得了自己,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候突然出现,可就真是要命了。

    苪乡,徐晃大营。

    正在猛攻徐晃大营的高顺军忽然收兵,然后在徐晃的眼皮子底下迅速撤走。

    所有的河东兵都松了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有小校抹着冷汗骂着娘,该死的高顺,终于撤走了。

    还有那该死的张济,河东军是来帮忙的,那厮竟然躲在华阴城里,眼瞪瞪的看着高顺军猛攻己方大营,竟不出兵来救,实在不是个东西。

    只要想到这点,所有河东兵心里就气的想骂娘。

    然而,徐晃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远处隐隐有喊杀声传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高顺军忽然撤走,这事实在透着蹊跷。

    “来人,速谴斥侯前往打探!”

    徐晃断喝一声,必须要尽快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之前大营被高顺军围住,就算躲在外面的斥侯也无法将消息传进来。否则的话,也就不至于如此被动了,在没弄清楚高顺有何意图之前,徐晃是断然不冒然追击的。

    天知道这是不是高顺的奸计,想要将自己的大军诱出大营。

    徐晃带兵多年,深知战场的凶险,又岂会犯下轻敌冒进的错误。

    “遵命!”

    早有亲兵大声应命,迅速离去。

    华阴,张济皱着眉头,焦灼地在城头上踱来踱去。

    偶尔停下来往远方张望几眼,心里莫名的有种强烈的不安。

    也不知道为何,自从侄子张绣领军出城后,他心里就一直有些不安。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种不安也越来越强烈。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传回。

    这种情况不正常,肯定是出什么事了。

    就在这时,有小校指着远方大叫一声,“主公快看!”

    张济连忙顿住脚步扭头望去,就见远方有烟尘扬起,还有骑兵冲锋的巨大声势,一支溃军正漫山遍野溃逃而来,后面还有一支骑兵撵在屁股后面追杀。

    只是粗略一扫,张济就看出这支骑兵不下两千。

    “这是怎么回事?”

    张济吃声道:“何处来的骑兵?”

    小校答道:“主公和徐晃都没有骑兵,多半是罗征的骑兵。”

    张济这才反应过来。顿时大惊失色道:“不好,锦荣有危险了。”

    小校也是脸色一变。脸色刹时凝重起来。

    很快,漫山遍野狂奔而来的军卒就进入了一里之外。

    离的再近些。张济已经可以看到,那溃逃的军卒可不真是自己的大军。

    “这……”

    张济难以置信道:“发生什么事情了?”

    身边一众将构脸脸相觑,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时候。

    派出去的斥侯一骑都没有回来,多半是被这支忽然出现的骑兵给干掉了。

    不多时,漫山遍野奔命而来的军卒冲到了城下,大叫着快开城门。

    “叔父,千万别千城门!”

    城下响起一把凄成的大吼,张济急定睛一看,可不正是侄子张绣。

    不过。往日英武不凡,雄姿英发的侄子此刻丢盔卸甲,简直狼狈的没法形容,甚至连战马都丢了,和溃败的军卒混在一起逃了过来,脸上满是憋屈和悲愤。

    张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拼命的揉了揉眼睛,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高顺攻打徐晃大营是假。侄子中了埋伏?

    还有那两千骑兵是怎么回事,之前怎得半点消息都没得到。

    “走,随某来!”

    张绣吼了一声,立刻带着一群败兵溃卒绕过弘农西门。奔命去了。

    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打开城门。

    高顺的两千骑兵就吊在后面不紧不慢的追击,一旦城门打开。高顺的两千骑兵必然会趁势夺城,张济不可能会打开城门让溃军入城。张济也同样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追,休要走了张绣!”

    高顺大喝一声。把手一挥,两千骑兵立刻绕过弘农追了下去。

    随后而至的八千步卒则迅速将弘农团团围了起来,齐声高喊: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张济气的脸色铁青,身边的一众军校和城头上的士兵们则心惊胆战。

    八千大军前往袭击高顺大军,竟被杀的大败亏输,本就对士气遭成了巨大打击,眼下华阴又只剩下三千步卒,如何还能守得住城池。

    不多时,高顺策马而至,驻足城下。

    两千骑兵是出兵前,主公派过来听调的,高顺一直藏的很好,没有拿出来亮相,如今终于收到了奇效,就好像主公说的,好钢一定要用在好好上。

    有这么一直奇兵,如果不充分的利用起来,那未免太可惜了。

    如果只是步兵决战,就算能击破张绣的八千大军,张绣也尽可收拢败兵,从容退回华阴城中,然而这支骑兵的出现,却打破了张绣所有的梦想。

    在骑兵的尾随追击之下,溃败的步兵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聚拢,更不可能还有机会逃进华阴城中,只能绕过华阴城继续逃命,最终的下场也只会是全军尽没。

    “张济何在?”

    高顺勒住战马,扬声大喝一声。

    张济铁青着脸,勉强压住怒火,扬声道:“本将军在此,不知高顺将军有何指教?”

    高顺朗声道:“我家主公素来敬重将军为人,不欲与将军兵戎相见,然天下纷乱,我家主公有匡扶社稷之志,将军何不率众归降,吾主与将军曾为袍泽,必不会慢待!”

    “这……”

    张济沉吟不语,实在不愿意投降。

    在别人手底下卖命,哪有自己当土帝来的舒坦。

    如果有得选择,张济当然不愿意投降。

    可问题是,八千大军估计是完了,华阴虽然还有三千兵马,但如何能挡得住高顺的两万大军,而且就算想杀出重围去投奔李傕,估计可能性也不大。

    高顺手下既有两千骑兵,想要带着大军突围实在难如登天。

    就算自己能跑掉,但没有军队,自己光杆司令一个,就算跑去投靠李傕,估计下场也不会比投靠罗征好上多好,而且李傕那厮也不是什么好鸟。

    就算派侄子出兵来助,也只是不想被与他有仇的罗征占了关中。张济可还记得,听说那厮率军赶到洛阳后,第一时间就杀掉了董旻,接管了董旻的三千御林军。

    连董旻都敢杀掉,可见那厮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自己若是无兵无权的前往投靠,处境又能好到哪里去。(。。)

第271章 张辽的计划() 
张济左思右想,觉得就算要投靠其他诸侯,也得手里有筹码,才能得到好处。●⌒頂點小說,

    而华阴的三千兵马,就是自己手里最后的筹码。

    如何用好这些筹码,还得细细思量才是。

    张济犹豫了一阵,才道:“可否容吾考虑一二?”

    高顺道:“将军请便!”

    张济也不多说,当即转身奔下城楼,回府去了。

    不过为防高顺趁机攻城,大军却没有撤下城墙,依旧在戒备。

    高顺并没有趁机攻城,而是下令大军就地列阵,准备迎击有可能杀来的徐晃大军。

    河东军大营,徐晃站大辕门上,还在等候消息。

    不多时,一骑快马出现在视野内,快马加鞭奔了过来。

    “报——”

    还隔着老远,斥侯骑兵就扯开嗓门大叫起来,“将军,不好了,张济的八千大军出城袭击高顺大营,结果被高顺杀的大败,败逃弘农去了。”

    “什么?”

    徐晃大吃一惊,勃然色变道:“高顺大军皆在攻我军大营,又何处来的兵马?”

    斥侯骑兵这时才奔到近前,连忙勒住战马急喘了两口道:“将军有所不知,高顺在大营里还留了八千兵马,张济的八千大军就是被高顺的八千兵马正面击破的,而且……”

    徐晃再也按耐不住心头怒火,断喝道:“还有什么,一并说出来。”

    斥侯兵骇了一跳,忙道:“而且高顺麾下还有两千骑兵。张济的八千大军溃败撤退时被两千骑兵尾随追杀,几乎全军覆没。连华阴城都没有进,就四散逃命去了。”

    徐晃顿时眼神一凝。久久无语,真想骂声娘。

    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自己在这里挡着高顺的炮火,张济那厮躲在华阴城里不动弹,难得出来一次,兵力相等的情况下,竟然还被高顺留守大营的兵马正面击破,实在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将军,现在怎么办?”

    有部将连忙问道。想说什么,嘴皮子动了半天,却没有说出来。

    徐晃问那斥侯兵,“今高顺大军何在?”

    斥侯兵答道:“八千大军围住了华阴,攻打我军大营的万多兵马已撤回大营。”

    有小校疑惑道:“高顺哪里来的这么多兵马?”

    徐晃沉声道:“这还用问吗?肯定是百姓乔装的!”

    “原来如此!”

    众将这才恍然,不由觉得面目无光。

    徐晃略一思忖,便道:“传令各部据营坚守,不得轻举妄动!”

    “遵命!”

    早有传令兵奔走,迅速传下军令。

    夏阳以北十里处。一座简易的码头前,张辽望着河水两岸陡峭的山壁,又看了看水流踹急汹涌而下的河水,直皱眉头。河水这么急,大军怎么能过去。

    而且对面全都是陡峭的山壁,竟然连个渡口都没有。

    张辽都忍不住有些怀疑。军师的情报究竟是否有误,这地方大军怎能通行。

    不过主公军令已下。无论如何也要完成任务。

    这里是龙门山中部,脚下的码头甚至算不上是码头。只是山坳之间的一个霍口,河滩上用石头铺成了一条小道,大概有两丈多长,有百姓活动的痕迹。

    “这里真能过去?”

    张辽看了看对岸陡峭的山壁,忍不住扭头问身边的一个老汉。

    老汉是附近的山民,被找来做向导,和其他乱世的百姓一样,对军队的畏惧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对凶名赫赫的罗征的军队就更是畏之如虎。

    擦了擦冷汗,才颤巍巍地答道:“将军有所不知,这里从来没有官府的人过来,只有附近的山民饮牲口才会过来,或者到对面的山里去挖野菜,才会过河。”

    “怎么过去?”

    张辽沉声问道。

    老汉指着河水上游道:“从这里逆水而上,大约一里也有这样的一条渡口,这里的山民都是用羊皮筏子逆河水划上去,木筏子也行,不过带不了几个人。”

    张辽问道:“附近的山民有多少羊皮筏子和木筏,能载战马过河吗?”

    老汉想了想,道:“差不多有三十几个木筏和羊皮筏子,羊皮筏子太小,一次最多能载四个人,木筏大点的能载三匹战马,小的就只能载一匹战马了。”

    张辽更是蹙眉道:“把五千骑兵全部送过河,需要多长时间?”

    老汉瞅了瞅,硬着头皮道:“最快也得十天。”

    张辽看出老汉的不安,不由缓声道:“老丈放心,我家主公虽然杀人无数,但杀的都是劫掠我大汉百姓的异族,对汉人百姓却十分照顾,凡大军所到之处都严令不得扰民,更不准接受百姓馈赠。若遇百姓无粮可食,还要拿出军粮赠之,老丈大可不必担忧。”

    老汉连连点头道:“这个老汉也听人说过了,听说凉州人现在富的很,逃到凉州的关中人头几年连赋税都不用交,种的那个金米啥的还高产,一年就富了。”

    张辽不禁莞尔,点头道:“等我军主公赶走关中的军阀,以后关中的百姓也能种上高产量的金米,而且还不用交多少赋税,现在凉州的粮食已经运到了关中,没饭吃的百姓都可以到官府领口粮。你们这些山民要是不想一辈子躲在山里,就赶紧去官府入户籍,然后等官府给你们分发田地耕种,只要不好吃懒做,最多两年你们也富了。”

    老汉一脸神往,安定富足的生活,那是多少人的梦想。

    人与不人同,所以追求和梦想也不同。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了。

    如果没有战乱,那自然更加好了。

    张辽又道:“老丈能否想想办法,在两天内将某的五千骑兵送到河水对面,只要能干成这件事情,某不但给你们一笔钱银,等回头还可以帮你们弄到足够耕种的良田如何?”

    老汉想了想,咬牙道:“将军稍等,老汉这就去发动山民送将军大军过河。”

    张辽点点头,叫来几个机灵点的士兵,跟汉一起去。

    天下太平,百姓自然不愿躲在山里过苦日子。

    然而这世道一乱,为了躲避连绵不休的兵灾,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大举逃亡,或是流落他乡,或是大举逃进山林,一来打猎为生,二来开上几亩山地耕种。

    龙门山一带的山民不在少数,分布在方圆数十里的山林沟壑里。

    老汉跑遍各寨,张辽又许以重利,赠下了一笔钱银,总算召集了数百山民。

    虽然附近的山民因为要到河里捕鱼,甚至到对面的山里挖野山,都备有羊皮制成的筏子或者木筏,但数量实在有限,全部征集起来,也还不到一百。

    又紧急赶制了一批,也不过一百来个。

    数百山民一起行动,也用了三天才将五千骑兵全部送过河水。

    没有大船,运送战马很不安全。

    虽然把最大的木筏挑了出来运送战马,但还是有数十匹战马受惊暴动,直接踏翻了木筏掉进河里,所幸掌舵的山民水性不错,从河里爬了上来。

    张辽谢过山民,亲自写了书信交给山民,让山民如果想种地的话,就拿着书信到夏阳去交给官府,自然会有人给附近的山民分发田地和口粮。

    山民们千恩万谢,终于不再那么害怕罗征的军队了。

    张辽唯恐局势有变,不敢耽搁,当即率领五千骑兵跟着带路的山民踏上山道,兜兜转转了两天,才终于走出了龙门山脉,踏上了河东地界。

    大军离开长安之时,只带了半个月的肉脯和干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