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可将瘟毒散播到大草原上。除非鲜卑人掘井取水。否则必不会幸免。”

    罗征顿时神色一凝,只觉心里直冒凉气。

    这法子的确有些阴损了。难怪贾诩这家伙方才不肯说出来。

    这要是其他诸侯也对自己来这一招,那结果想想就令人不寒而粟。

    不过,用这毒计来对付异族,的确十分有效。

    罗征杀伐决断,当即就狠狠击节道:“善,就依文和之计,这事宜早不宜迟,可速速安排人去办,最好能在本将军平定河套后。让漠北的鲜卑人元气大伤,甚至陷入内乱,如此一来,日后本将军扫平漠北,亦可不费吹灰之力。”

    贾诩欣然道:“在下遵命!”

    罗征正了正脸色,肃容道:“就本将军所知,瘟疫一旦散播开来,便极难控制,祸害鲜卑人没有关系。但切计万不可让瘟疫祸害我大汉百姓。”

    贾诩也肃容道:“主公放心,诩理会得!”

    罗征这才点了点头,又和贾诩商量了一阵细节,才去了内院。

    八月。秋老虎的余威犹在。

    宽阔的河面上,八千条青壮汉子全都只穿了一条短卦,**着上半身。在河边的浅滩上练习游泳,因为长时间被太阳曝汉。这些青壮汉子全都脸膛黑的像锅底。

    甚至连**的上半身,也带上了一层幽暗的赤铜色。

    八百锦帆贼来到凉州后。全都摇身一变,不但成了官军,而且还都当了官。

    混的最差的,也当了个仕长,头目们更是成了更高级的军官。

    所有的锦帆贼都精神亢奋,带着手下罕鸭子们,拼命的练习水性。

    老大当了水军都督,他们这些人人喊打的贼寇,也全都成了官兵,而且最差的也混了个什长的军职,这么好的事儿还上哪去找,由不得锦帆贼不干劲十足。

    唯一恼火的,或许就是这些西北的罕鸭子太让人无语了。

    到了地面上,一个个就是狼,但是到了水里,却全是一群软脚虾。

    训练了将近一年,这些这伙才算勉强有了点样子。

    甘宁站在不远处,看了一阵,眉头就渐渐的蹙了起来。

    这些招募的汉子经过一年的训练,虽然已经初识水性,但也只是勉强能做到在掉到水里后不至于被活活淹死,要想上战场,还是差了许多。

    和自己手下八百在河里能捉鱼的兄弟比起来,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这些西北人似乎对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畏惧,不管再怎么变着法子训练,也无法像南方儿郎一样,将浩淼的河水当成可以任意驰骋的陆地。

    别看平时训练起来一摆一眼,真要对上荆州水军,绝对会不战自溃。

    甘宁不满意,相当的不满意。

    自从投到主公帐下,他想要的什么都得到了,八百兄弟也有了个不错的出身,一应的钱粮物资荀彧长史也没有为难,全都按报的数量给调拨下来了。

    要是不训练出一支真正的水军,如何对得起主公的信任和重用。

    甘宁挑了挑眉毛,嘴角边刚刚露出一丝狞笑,准备给这些家伙来点猛料时,一骑流星快马从远方疾驰而来,当值的水军士卒查看了箭令后,立刻就放行了。

    这家伙带着平狄将军的箭令,不是他们能阻拦了。

    传讯兵纵马直趋大营,征直奔到甘宁身前,才勒住了战马。

    “箭令何在?”

    甘宁不等传讯兵开声,就断喝一声。

    “箭令在此!”

    传讯兵翻身下了马背,趋前几步递上了箭令。

    甘宁查看过箭令,确认无误后,才问,“主公有何军令?”

    传讯兵大声道:“主公有令,命甘宁都督回一趟长安!”

    甘宁也不迟疑,递还箭令后便道:“好,某这便回长安,可知所为何事?”

    传令兵道:“小人不知!”

    甘宁就不多问,挥手让几个亲兵带传讯兵下去歇息,又叫来副官和几个水军将领交待了一番,当即带着十余亲兵离了水军大寨。星夜南下去了长安。

    汉中南郑,一座占地十多亩的府宅内。

    夜色已深。偌大的府邸内,静悄悄的没有声音。就连伺候主子的仆佣们走路时都尽量踩着猫步,不敢弄出大太的声晌,以免惹的主子们不满。

    杨松看了会竹卷,心中没来由一阵烦闷。

    这些年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对于有智之士来说,本该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但自己侍奉的主君却只想占着汉中当土皇帝。丝毫没有向外扩张的意思。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现在问题却来了。

    以前凉州和关中战乱不断,诸侯们走马灯似的换,将凉州和关中打的越来越烂,也越来越穷,不管是马腾、韩遂等人,还是后来的郭汜、徐荣等,都威胁不到汉中。

    那个时候,汉中就是块乐土。所以汉中士族都十分满足。

    但现在不一样了,凉州和关中再没有割据军阀,只剩下了一个罗征。

    池塘里原本只有一群小鱼,忽然来了一头鲨鱼。吃掉了所有的小鱼,唯一还剩下的一只没有被吃掉的小鱼,也是因为鲨鱼吃的太饱了。暂时没了胃口。

    等到鲨鱼再饿了,这只小鱼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最近汉中士族之间都比较兴市这个故事。据说在那遥远未、广阔无边的大海里就有这种专门吃小鱼的鲨鱼,不知道怎么传到了汉中士族的耳里。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杨松现在就有一种感觉,如果罗征是那头鲨鱼,汉中就是那只小鱼。

    所有的汉中士族,都见证了罗征由弱小到弗大的过程,更是一致认为,罗征绝对比那头专吃小鱼的鲨鱼还要危险,曾经的那些邻居,无论是马腾、韩遂也好,还是后来的吕布郭汜等人也罢,如今不是已经人死灯灭,就是被赶走了。

    即使罗征曾和张鲁结盟,汉中士族现在也严重缺乏危机感。

    和一只鲨鱼生活在一个池塘里,哪还有安全感可言。

    之前汉中士族还能说一句汉中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现在就算了。

    如果罗征尽起大军来攻,汉中守住的可能性不会超过二成。

    杨松心中颇为矛盾,忠义二字就是士人的牌坊,轻易不有人会丢弃。

    可问题是,自己的侍奉的主君实在不是个有大志的人,守着汉中当土皇帝,以前当然没有问题,可现在池塘里多了一条鲨鱼,想继续称王汉中哪有那么容易。

    杨松想帮张鲁守住汉中,以全忠义,但又不能不为宗族考虑。

    而宗族利益,和为主尽忠往往就会背道相驰。

    所以杨松才会矛盾,甚至有些烦躁,在养病为由在家休养。

    罗征那厮不是善茬,这些年关中和凉州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塞外的异族胡人的尸体据说连草原上饥饿的野狼都不吃了,汉中士族都这些了解的最多。

    正国为了解的多,所以才会担忧。

    一旦那匹狼杀进汉中,自己的宗族能否得到保全。

    杨松甚至都有了举家迁往西川的打算,当然也只是偶尔想想,绝不敢说出来。

    门外响起了轻微的脚步声,管家推门走了进来。

    “老爷,有客求见!”

    管家光着灯笼,恭恭敬敬的说道。

    “何人?”

    杨松皱了皱眉头,哪有大半夜前来拜访的。

    管家答道:“来人说是扶风人法正,曾与老爷有过数面之缘!”

    “法衍的儿子法正?”

    杨松就是一怔,法正他当然知道,而且印象也颇为深刻。

    听说罗征平定关中后,法衍被延为扶风太守,得到重用,儿子法正更是了不得,据说被罗征的军师贾诩所看中,并大力举荐,刚刚及冠就直入中枢,做了贾诩副手。

    虽然只是个随军参谋,品秩还不如个县令,但被重用的程度却不是只看品秩的。

    皇帝身边的宦官还是奴才呢,十常侍出了宫门连三公也得给人家面子。

    区区一个随军参谋,品秩和官街是不高,但人家却是近臣,而且还能参谋军事,甚至参与到罗征治下一些军政要略的治定和实施,这就不是地方官所能比的了。

    那可是罗征军事集团权力的核心,不是一般人有资格参与的。

    郡守虽然显赫一方,权力不小,但除了罗征的那些心腹统兵将领和最早追随罗征的一批心腹之人,其他人就算能权重一方,但要想参与到核心权力架构也十分之难。

    法正那小子不过刚刚及冠,就能得此重用,不知道羡慕死了多少关中士族。

    汉中因为离关中近,士族门阀也多有耳闻。

    法正怎么会来汉中,而且大半夜的跑来拜访自己,多半也是秘密前来的。

    杨松心里十分疑惑,沉吟了下,才挥手道:“让他进来!”

    管家答应一声,就退了出去。

    不多时,带着一个全身包裹着厚厚皮袄的人进来。

    杨松只看这副藏头露尾的样,就更加断定,法正肯定是秘密前来汉中的。

    “末学后进法正,见过杨松先生!”

    法正长身一揖,以拜辈之礼拜见,礼数周到之极。

    “贤侄勿需多礼!”

    杨松也不起身,摆了摆手,拿足了长辈的架子。

    法正也不以为意,就以晚辈身份和杨松叙起了旧事,更听杨松畅谈开下大事,却从极少表自己的看法,实则却在不断的揣摩杨松的心意。

    合格的谋士,不但要目光深远,善于提出合理的计谋,还要能察人心。

    就这方面来说,法正见过的所有人里面,贾诩绝对是个中翘楚。

    那老狐狸一双眼睛之毒,绝对是法正生平仅见。

    至于用计之阴损,更是让人不寒而粟。纵然法正也极善谋划,但毕竟接受的教育大多都是比较正统的孔孟思想,不像贾诩那老狐狸,阴损毒辣已经融入到了骨子里。

    法正暗自揣摩了一阵,听杨松论起天下诸侯何人可成大业,想也没想就道:“吾主雄才大略,知人善任,能征善战,据关凉之地虎视中原,麾下士富民丰,兵精粮足,又有金米此等社稷之重器,天下诸侯皆不能及也,可能大业!”

    杨松冷哼道:“罗征大肆杀戮天下士族,实乃天下士族之敌也,如何能成大业?”

    法正也不争辨,恭恭敬敬地问道:“然则先生以为,我家主公虎踞关凉之地,又有金米社稷之利,尚且不能成就大业,那天下还有保人可成大业?”

    杨松淡然道:“冀州刺史袁绍四世而三公,为当世人杰,可成大业!”

    法正笑而不语,十分淡定,并没有反驳!(。。)

第280章 威逼利诱() 
杨松等了半天,反倒先忍不住了,问道:“贤侄以为如何?”

    “大人此言在下不敢苟同。↖頂↖点↖小↖说,”

    法正换了称呼,神色依旧不卑不亢。

    杨松眼神一凝,道:“愿闻高见!”

    法正道:“袁家四世三公,袁绍也确为世之人杰,但却非是枭雄之姿。就算袁绍真能统一河北四州,中原也还有个曹操。曹操此人亦有雄才大略,不比袁绍差,如今更是击败袁术坐领兖、豫二州,纵然袁绍举河北之众南下中原,鹿死谁还犹未可知!”

    杨松冷然道:“这与罗征又有什么关系?”

    法正朗声道:“当然大有关联,我家主公已平定关中,进可攻略中原,退亦可据雄关天险而守,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想要一统中原、河北之地简直就是妄想,不管是袁绍统一河北四州,还是曹操统一中原,两人迟早都会有一战,大人以为然否?”

    杨松想了半天,才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事实,没什么好嘴硬的。

    袁绍一旦统一河北四州,必然要举河北之众南下中原。

    法正续道:“届时袁曹相争,只有一伤,不管最终是袁绍击败曹操,还是曹操最终能击破袁绍,都不可能有一统中原、河北的机会,我家主公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杨松不以为然地道:“罗征虽然占据了关中,但别忘了司隶还有个李傕!”

    法正本色尽显,轻蔑地道:“大人就不必自欺欺人了轻?说句不客气的话。李傕充其量和郭汜一样,只不过是我养主公养的一头猪。现在不杀是因为留着这头猪还有点用,等到我家主公不想再养的。随时都可宰杀,莫非大人以为李傕能与我家主公相提并论?”

    “这……”

    杨松蹙眉不语,不知该如何反驳。

    如果罗征是一头狡诈凶残的狼,那么李傕最多也就是一头野猪。

    野猪再凶残,也不可能是狼的对手。

    法正虽然嚣张了些,说的话也让人听了极不舒服,但若说李傕能挡住罗征,杨松都没有足够的底气来反驳,看看马腾、韩遂、吕布、郭汜、张济、杨奉等人就知道了。

    凡是挡在罗征前路上的敌人。有好下场的能有几个。

    杨奉和张济选择了投降,下场还好些,一个领汉阳太守,一个领了武威太守。

    杨松沉默了半晌,才冷然问道:“贤侄深夜来访,不会就是为了说这些吧?”

    法正拱了拱手,道:“非为此,实为大人指点一条一路耳!”

    杨松不悦道:“吾非罗征部下,又何需罗征为吾指点生路!”

    法正从容道:“大人此言差矣。所正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管将来是我家主公跃马中原,还是关东诸侯西出函谷。大人以为,汉中可能置身事外?”

    杨松默然,这根本就没办法反驳。

    一旦天下大一统。汉中又怎么可能继续独立下去。

    真要到了那时候,张鲁和汉中士族只有两条路走。要么投降,要灭死。

    法正步步紧逼道:“而且这个时间绝不会太长。最多不超过十年,在下实在为汉中士族担忧了,这才不惜深夜前来拜访大人,还请大人明断!”

    杨松冷笑道:“难道贤侄还想劝吾投靠罗征不成?若真如此,那就不必说了!”

    法正正色道:“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乃汉中名士之首,我家主公慕名久矣,只恨不得与大人一会,大人何以对我家主公有此误会耶?”

    杨松道:“罗征大肆杀戮士族,天下士族皆敌之,何需多说!”

    法正道:“此言差矣,我家主公虽曾对关东士族不善,但彼时为董卓效力,所作都乃董卓下令,实乃身不由己,大人何故要将这笔帐记在我家主公头上?”

    杨松道:“岂容你分辨,罗征出镇凉州后,亦曾杀戮士族,难道也是董卓下令?”

    法正摇头叹道:“大人对我家主公成见太深,在下实在无话可说!”

    杨松冷然道:“你是自知无言,无话可说了吧!”

    法正毕竟年轻气盛,耐着性子费了白天口舌,杨松这老狐狸却一点都不上道,也懒得再说废话,干脆威胁道:“大人以为,汉中不过一郡之地,能挡我军主公大军否?”

    杨松勃然作色,道:“好个黄口小儿,你敢威胁吾?”

    法正冷冷地看着杨松,道:“若为威胁大人,在下又何故深夜来访!”

    杨松一想也对,这才怒气稍歇,道:“既然如此,足下请回吧!”

    法正也不再说,当即起身告辞,只是在出门的时候,却回身道:“只待关中稳定,最多不出数月,我家必公必然尽起大军南下汉中。想必大人也知道,我家主公对能识大体者从来都十分慷慨,杨奉、张济就是最好的例子,对负隅顽抗者亦绝不惜手段,郭汜、韩遂的下场在先,在下一片好心,不族汉中士族被连根拔起,请大人三思!”

    说罢再不置一言,出门扬长去了。

    杨松气的脸色铁青,威胁,这简直就是**裸的威胁。

    若非心中却有顾及,哪能就这么让法正轻易离开。

    杨松肝疼了一阵,等到冷静下来,细想之下眉头就渐渐的蹙了起来。

    法正那小子虽然话不好听,但说的却全都是实情。

    罗征那厮凶名赫赫,能从令居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坐拥凉州和关中千里沃野,成为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的确算得上了当世人杰,非是幸运所致。

    若那厮果真尽起大军南下汉中,只怕汉中守住的可能性真的不大。

    杨松对罗征的手段也有所了解。那厮绝对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若顽抗到底,一旦汉中被下。的确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才是他一直顾及的。

    若非如此,早将法正绑了送给张鲁了。

    杨松左思右想了一阵,脸色就有些阴晴不定。

    个人荣辱,忠义名节,宗族兴衰,这些东西不停的在脑海中交织。

    若能选择,天下所有人都想兼顾所有,既保全忠义名节、无损宗族兴衰。但历来鱼与熊掌无法兼得,想要有所得,就必须要有所舍,正所谓世事无十全十美。

    杨松不以为法正是在吓唬他,罗征那厮侵略成性,若有人说罗征会进兵汉中,汉中士族没有人会怀疑,法正秘密前来汉中,不过是想减少阻力罢了。

    事实上现在关中初定。罗征暂时并没有大举进兵,攻取关中的打算。

    但杨松不知道,汉中士族也不知道。

    在汉中士族看来,罗征那厮如果不去侵略别人。那才是稀罕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杨松才不敢留下法正。

    杨松其实并没有把忠义名节看的有多重,在他眼里。自人的荣辱与宗族的兴衰,要远远高于对张鲁的忠诚。也从来没想过为了给张鲁尽忠,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宗族。

    但问题是。罗征的名声实在太臭了。

    换了是谁,也绝对不会投靠一个敢于屠戮士族的凶徒。

    整整一夜,杨松辗转反侧,难以安神。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就立刻谴人前去召来二弟杨柏,想要商量一下。

    不想二弟杨柏还没到来,管家就来禀报,说有人送来了一口大箱子。

    杨松大惑不解,命人将箱子抬进来当堂打开,立刻就被满满一箱子金光烁烁的金银珠宝耀花了眼,杨松本来就贪好财货,这么一大箱子金银财货,哪里还能忍得住。

    虽然极力掩饰,可眼里的贪婪却还是怎么也忍不住。

    足足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恋恋不舍的收回了目光。

    问起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