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松点了点头,又问,“将军缘何自绝于天下士族?”

    罗征道:“昔年本将军曾为董卓效力,奉命征伐关中,以退诸侯联军,军令在身,不得不为之。当然,就算没有这个原因,本将军又岂会受人制肘。肯为本将军所用者,本将军自不惜荣华福贵,若不能为我所用者,本将军管他是什么人,皆可杀之。”

    张松眼神一凝,暗忖这可真是霸道到极点。

    不过话说回来,夫枭雄者,哪个不是心思狠辣之辈,岂会受人肘腋。

    其实罗征是个什么样的人,天下诸侯哪个能不知道,西川士族更是心知肚明。

    张松这次前来长守,就是一探罗征的态度,才决定是否值要背弃刘璋,问这话也是想看看罗征会如何解释,不想罗征却**裸的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见过奸诈的,见过狡猾的,也见过虚伪的。

    张松却从没见过如此直言不讳的,沉默了一下,才道:“将军能善我西川士人否?”

    罗征直视张松目光,片刻才道:“想来本将军在西川士人眼里也没什么好声名,若直说能善待西川士族,只怕足下也未必会相信。若西川士族果真肯为本将军效力,本将军可以不在西川推行关中和凉州的政策,将西川交给西川士族治理。但益州士族想要走出西川,那就要看西川士族能否舍弃一些东西,与本将军同舟共济了。”

    张松眼神就是一凝,拱手道:“将军赤诚,在下明白了。”

    罗征也不在问,当下把手一挥,朗声道:“来呀,速设筵席为张松大人接风。”

    “遵命!”

    早有亲兵领命奔了出去,迅速安排。

    张松容貌丑陋,一直不为刘璋所喜,在罗征这里却受到了礼遇,贾诩、荀彧、法正等人无一不是人精,频频劝酒,将张松捧的心花怒放,竟是酒到杯干,喝了个酩酊大醉。

    等次日酒醒,方才感慨人之不人不同,果真是天差地别。

    刘璋暗弱无能,不思进取,只想守着西川称王。

    罗征气量如海,虽然有些霸道无礼,但却另有一分赤诚,自有其人格魅力,难怪能得到诸多能臣干将的誓死效忠,以寒微之身打下一番基业,果真非是侥幸。

    张松在心里将刘璋和罗征一对比,越发觉得刘璋无能,不值得自己卖命。

    更重要的是,西川本土士族现在岌岌可危,被庞羲、赵韪等东州打压的喘不过气,唯有投靠罗征,才能拿回属于西川士族的一切。

    本来想尽快赶回西川,与费诗、王连等人商议,看是否要迎罗征入川。

    不想却又被罗征拦下,好生款待了三日,观看了长安大营军备、钱粮仓廪,才在罗征率心腹文武的相送下,离长安踏上了返回西川的官道。

    长安南门。

    罗征目送张松远去,这才收回目光,喟然道:“做了这么多功夫,也不知能成事否!”

    贾诩道:“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张松既然不惜跑一趟长安,探主公态度,就说明西川本土士族已经有了背弃刘璋之意,该做的主公已经做了,就看西川士族如何选择了。”

    荀彧道:“这个张松能代表西川士族前来长安,定然是个有本事的人,彧观此人面貌虽然丑陋了些,且不修礼仪,放荡不羁,但才智却甚是不凡。”

    法正连连点头道:“长史大人说的没错,这张松虽然容貌丑陋,但却极富才智,不然也不会被西川士族推选前来长安直面探询主公的态度了。西川士族能否下定决心,迎奉主公入主西川,几乎全在此人身上。若此人肯投效主公,这事就成了大半。”

    罗征‘嗯’了声,问道:“送的那些财货收了没?”

    法正道:“没收,这么张松不是财货能收买之辈。”

    罗征面露讶色,顿了顿,才道:“苏则、孟达不惜只身犯险,入川游说西川士族,想来所求不过晋身之功耳,此二人有所求,孝直说说吧!”

    法正忙道:“此二人早有出仕之心,因在下食君之禄,却无寸功在心,常自难安,欲为主公取西川千里沃野,故请二人前往西川一行,不若招此二人前来,主公量才适用?”

    罗征点点头,欣然道:“也罢,速召此二人前来,只要是人才,本将军自会给他们一个展示才干的机会。能让孝直托以重任的,想必也不会是平庸之辈。”

    法正道:“在下稍后便召此二人前来。”

    罗征‘嗯’了声,没有再说什么,径自回城去了。

    不大会功夫,法正果然引二人前来。

    罗征勉励了几句,就命二人为帐下从事,负责和西川本土士族联络,若能得西川士族投效而得益州,再另行封赏,既安了二人之心,又给足了法正脸子。

    等法正和二人下去,罗征才问贾诩,“文和观此二人如何?”

    贾诩道:“孟右可为一郡之守,苏则可大用。”

    罗征略一思忖,便明白过来,贾诩这是有所保留。

    没说能力如何,是因为不了解二人,才干什么的这东西也看不出来。

    贾诩只说二人能用到什么程度,是对此二人的人品心性的初步看法,而且对孟达和苏则的评价也有区别,说孟达可为一郡之守,自然是孟达最多只能做到一郡之守。

    这种评价,说明贾诩对孟达此人并不看好。

    而对苏则的评价则是可大用,就说明苏则可以放心用。

    罗征对贾诩看人的眼光还是极为信服的,而且这老狐狸始终群而不党,就算自己从来都没在乎过,这厮也从不跟麾下一众文武走的太近,时刻谨守为臣之道,更不会因为这两人是法正推荐而刻意打压,这也是罗征一直信任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用人之道,防而不疑。

    就算一个小人,也有可利用的价值。

    再英明的君主,身边也不可能全是忠心耿耿的贤臣,必然也会有小人存在。而这些小人之所以能得到重用,正说明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必然在某一方面有所长。

    如果真是个没本事的饭桶,又如何能得到君主的重用。

    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贤名的明君,更不是傻子,能用一些小人,就说明这些小人能为人所不能,就看你怎么去用。要是用好了,小人同样能办许多事,只要时常敲打一下,让其明白什么念头该有,什么念头不该有,这才是君主要考虑的。

    罗征转了一阵念头,问道:“曹操和刘表打的怎么样了?”1152

第342章 张松献() 
贾诩道:“曹操已攻下宛城以北的鲁阳、叶县、堵阳、雉县、博望、西鄂十余县,看样子是想逐步蚕食南阳北部,不过听说近日洛阳也有兵马调动的迹象。”

    “洛阳?”

    罗征眉头一拧,道:“难道李傕还想再趁火打劫不成?”

    贾诩摇头道:“应该不是,洛阳南下南阳官道已为曹军阻断,李傕若是出兵,也只能是劫掠曹操。不过虎牢关为曹操攻据,李傕出不得虎牢关,而刘表又躲在宛城,不敢北上迎击曹操大军,诩以为刘表极可能邀李傕出兵以退曹军。”

    罗征摸着胡子思忖了半晌,才道:“也有这个可能,不过南阳地理位置重要,宛城更是从荆州北上中原之枢纽,曹阿瞒这是想彻底将南方连成铁板一块,好和袁绍倾力一战啊!”

    贾诩点头道:“正是如此,若非西川之故,这到是个不错的机会,可借助刘表之名趁势出兵南阳,若能伺机攻占宛城则可从南阳北上攻打许昌。”

    罗征想了想,道:“南阳虽好,却是四战之地,我军若取南阳,则处于曹操和刘表两面夹击之下,一城孤悬在外,纵然重兵驻守也难保不会有失。”

    贾诩默然,地理上的劣势确实无法改变。

    罗征又道:“文和以为西川之事有几分成功的可能?”

    贾诩沉吟片刻,才道:“七成可能吧!张松能来长安就说明西川本土士族已有了背弃刘璋之意,只是在是否投靠主公上,可能还有顾忌。若无主未曾大肆杀戮士族,而是以士族为大业之根基,西川本土士族就不会犹豫,已经迎主公入川了。”

    罗征道:“看来名声不好。还真是困难重重啊!若是换了曹操,只怕西川本土士族就不会这么犹豫了吧?还好曹阿瞒那厮在中原。”

    贾诩点头道:“与西川接壤的只有主公和刘表,西川本土士族要想投靠。也只能选主公与刘表。然刘表不过守成一犬,比之刘璋也强不到哪去。西川士族若想找个能够逐鹿天下的诸侯投靠,就唯有主公,此事最多月余,就会有消息传来。”

    深夜,梓潼县衙内院书房。

    “公举兄、文仪兄!”

    张松匆匆进了内堂,向等候多时的费诗和王连拱手。

    “子乔快请入座!”

    王连忙将张松请入案后落座,迫不及待地问道:“此番长安之行如何?”

    张松整理了下思路,才道:“文仪是兄是问罗征此人。还是其他?”

    王连道:“罗征此人如何?”

    张松慨然道:“雄才大略,不世之枭雄也!”

    王连、费诗二人皆动容,后者道:“子乔有识人之能,能得子乔如许评价,如此说来罗征当有成就大业的可能,到是值得我等投靠了。”

    张松肃然道:“此人起于寒微,却能于乱世建下不世之功业,确非易予。吾此次前往长安所见,无不令人瞩目,罗征此人不但雄才伟略。帐下更是文武鼎定,贾诩、荀彧、法正等无一不是经国之才。且关中百姓富足,皆能安居乐业。府库钱粮充足,兵甲坚利,罗征又在治下推行变化,改革军制,已有强秦鲸吞六国之势,此人能扫平西羌、漠北,确非侥幸。而关中易有地理之利,进可出函谷关逐鹿中原,退可据雄关而守。霸业之基已成。”

    王连道:“子乔还是说说我西川士族能否投靠罗征吧,就算罗征可成霸业。但若不维护我西川士族的利益,我等也绝不能引狼入室。”

    费诗也点头道:“不错。此是正理。”

    张松道:“罗征已经答应不将治下新政西川推行,由我等西川士族治川。但若我等想要走出西川为官,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罗征把话说的很明白,要看我等如何取舍。”

    “这……”

    王连手抚柳须,沉吟不语。

    费诗喟然道:“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罗征能答应由我等川人治川,不将关中新政在西川推行,就已经足够了。不过,这事恐怕没这么简单吧?”

    张松点头道:“不错,罗征治下门阀不得圈养大量私兵,圈占大量土地,还有盐铁及扶植商贾、贱匠等政可不在西川推行,但兵权不在此例,就算罗征肯起用我西川将领,也要重新作出调整,否则罗征如何能控制西川,换了谁也会这么做。”

    王连道:“此人凶残狡诈,所言可否尽信?”

    张松听这话,就已知王连心意,道:“文仪兄信在下否?”

    王连不悦道:“我等为西川士族有途而谋,岂有相疑之理。”

    张松点头道:“以在下观之,罗征此人虽独断专行,杀人无算,但也算言而有信,并非传言的那么不堪。过河拆桥的事情谁都想做,但这可是要付出代价的,罗征如果想逐鹿中原以成霸业,就不会让西川大乱,因此在下认为罗征过河拆桥的可能性并不大。”

    费诗赞同道:“罗征既有逐鹿之心,当能顾大局,在下赞同子乔之见。”

    王连思忖了半晌,才道:“罢了,既然如此,那就请子乔再去一趟长安,与罗征商定一些具体事宜,免得事先不说清楚,令其事后诡变,悔之晚矣。”

    张松道:“文仪兄放心,这事就交给在下了,罗征若肯答应,在下就献上手绘的西川地理图赠之,若不答应,在下便寻机脱身,提醒蜀王提防罗征。”

    费诗欣然道:“以子乔之能,纵然罗征腹藏奸诈,也瞒不过子乔双目!”

    “这是自然!”

    张松极为自得,能察人心正是他的一项本事。

    长安。

    法正匆匆进了内堂,向罗征拱手道:“主公,张松来了。”

    罗征放下毛笔,道:“可是西川士族有了决定?”

    法正道:“张松说要与主公再商定一些细节,若主公能应允西川士族的一些请求。则献上手绘的西川理图一幅,助主公大军入川。”

    罗征顿时精神一振,道:“让他进来。”

    “遵命!”

    法正应命。疾步奔了出去。

    罗征考虑了下,又向堂外喝道:“来人。”

    “主公有何吩咐?”

    有亲兵应声而进。立于堂下。

    罗征道:“速去请贾诩、荀彧、成英等人前来。”

    “遵命!”

    亲兵大声应命,转身退下。

    不多时,法正引着张松先进来,贾诩、荀彧、成英等也先后赶到,就罗征入川后如何东州士和执力,维护西川本土士族的利益展开了磋商和讨价还价。

    当然,这只是一些大的方面。

    至于具体细节,还要等罗征入主西川后。再细商分脏之事。

    罗征定下一些大的方向后,很快就离开了书房,将后面的事交给贾诩等人,这个时候他并不合适在场,他不离开只会让贾诩等人束手束脚。

    大的方向定下了,具体的事情交给贾诩等人去办便好。

    让专业的人来办专业的事,这样才能有效率。

    贾诩等人和张松秘密了整整三天,终于敲定了一些大针的方向。

    罗征接报后,当即大排筵席,设宴款带张松。

    张松还是比较满意的。待筵席结束手,便将一幅画轨承上,微笑道:“此乃在下手绘之西川地理图一幅。特献于主公,以助主公大军主川。”

    “好好好!”

    罗征接过地图,当即命亲兵挂起,起身而观。

    贾诩、荀彧、法正等人则相视而笑,这张松连称呼都敢了,大局已定。

    张松走到屏风前,肃手一指地图上成都位置,道:“主公请看,从汉中入川。有两条大路可走,一是从剑阁南下。过葭萌关,经梓潼入西川平原。直抵成都,二是从西城南下巴郡境内,翻越巴山绕到成都后方,然此二路皆为官道,皆有重兵驻守关城,剑阁守将泠苞将军虽是我西川名将,久有投效主公之心,但葭萌关守将刘璝乃刘璋之心腹。若走巴郡,则需过阆中,阆中守将亦乃赵韪一党,故此二路皆不通。”

    罗征沉声道:“那本将军从何路进川?”

    “这里!”

    张松重重一拍广汉一带,道:“松昔年曾走遍西川大部,发现广汉境内有一小道,多为樵夫猎户所走,只需穿行数百里山间小道,便可直抵成都侧后。”

    “阴平小道?”

    罗征多少有些印象,只是记的不太全。

    仔细一看,果然发现广汉境内有一条小道直抵成都平原。

    贾诩问道:“此小路还有何人知晓?”

    张松傲然道:“军师放心,此小路只在下所知,刘璋及庞羲、赵韪等川贼如何能识西川之地理,主公只需谴一偏师,既可杀到成都成外。”

    罗征赞道:“子乔果真是有心人,此西川地理图实无价之宝也!”

    张松连忙谦虚几句,心里却无不得意。

    贾诩击节道:“有此小道,成都足可破矣!主公可命大军往汉中集结,大造声势,如此一来刘璋必调集重兵于剑阁、阆中一带集结,以抵挡我军,成军兵力自然空虚。届时主公只需谴一支偏师,从阴平小道直接杀至成都,则西川可定。”

    罗征沉声道:“若无法突袭击破成都又当如何?”

    张松道:“主公放心,我等皆有安排,届时可迎大军入城。”

    罗征欣然道:“如此便好,子乔可暂留军中为本将军参谋军事!”

    张松慨然拱手道:“在下遵命!”580

第343章 平定西川() 
建年六年九月,就在曹操回师击破李傕大军,兵进宛城时,袁绍也平定了青州,正在理政安民,收编兵马,志得意满,意气风发,准备来年大举进兵并州。

    就在这个时候,关中有消息传来。

    罗征调集五万大军进汉中,欲南下西川。

    消息传出,西川震动,蜀王刘璋急调集各种兵马,重兵驻守葭萌、剑阁二关,又命心腹大将赵韪领军五万镇守阆中要地,以阻西凉军入川。

    一时天下瞩目,人人都在关注这场战争。

    不但曹操与袁绍关注,就连正焦头烂额的刘表,和刘备打的水深火热的孙策,也在关注这场战事,概因这场战争极有可能影响到天下大势。

    罗征自平定关中以来,就极少再发起过大规模的军事战争。

    至于扫平八百里羌原和漠北,那还不如足以影响天下大势,毕竟八百里羌原和漠北乃属边荒之地,就算打下了,最多也就抢些奴隶和牛羊,不及西川影响之大。

    罗征据有关凉之地,本来就已经是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一,治下又多钱粮,若是再打下西川,解决了人口不足的短板,实力必然会急剧膨胀。

    现在不是初平元年那会了,彼时天下诸侯多如牛毛,局势尚不明朗,想要联合起来难度还不是太大,而现在经过数年混战,就剩下了那么几个诸侯,人人都想登台逐鹿,相互之间虽常有合作,但也是相互提防忌惮,想要再联合起来可就难了。

    到了这个时候,袁绍和曹操就算想联合起来,先解决掉罗征再决一胜负,只怕也难以相信对方,谁都要提防对方会不会与罗征联合来咬自己一口。

    况且曹操正在忙着攻打南阳,袁绍也在积极准备进军并州,哪有时间理会罗征。

    更别说远在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策了,特别是孙策也有野心,北方越乱,孙策自然越高兴,巴不得北方的诸侯们打个你死我活呢,又岂会掺合进来。

    曹操和袁绍都感受到了压力,一边抓紧时间布置,一边关注西川局势。

    九月末,荆南战事发生变化。

    豫章山越叛乱,孙策急率军回师江东。

    刘表得到消息,当即传书命刘备率军北上南阳,不料刘备大军尚未赶到,曹操就以引蛇出洞之计将刘表大军诱出宛城,八路伏兵尽出将刘表杀的溃不成军。

    刘表夺路而逃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