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见张飞须发皆张,大声大吼道:“请兄长速速发兵夷陵为二哥报仇!”

    刘备慢悠悠地醒了过来,看向刘琦道:“请主王下令!”

    虽然心里早就恨的咬牙切齿,但刘备就是刘备。不像关羽和张飞那样,纵然已经架空了刘琦,但该有的表现功夫还是要做的,不会大事小事都落人口舌。

    刘琦无奈,只得颁下令谕。

    再说现在徐晃正在猛攻夷陵,也的确需要刘备带兵前往拒敌。

    许昌,罗征临时官邸。

    “见过将军!”

    陈宫上堂后,只向罗征略略一拱手,就直子身子。站到了一边。

    “宫台免礼!”

    罗征摆了摆手,“坐下说!”

    早在刚到许昌之时,他就已经知道了陈宫背弃曹操的原因。

    世事还真是无常,有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酿成大祸。

    经此一事,罗征可谓大有感触。

    历史上的枭雄,哪个不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心性狠辣之辈,曹操杀吕伯奢固然有些忘恩负义了。但对于一个枭雄来说,这根本就不算事。

    坏就坏在陈宫这人太正直了。曹操的忘恩负义行为又被他看到了。

    不过陈宫追随曲操多年,一直被曹操引为左膀右臂,以治中负责曹操治下政务,可以说是曹操军事集团核心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忽然背弃曹操,实在让人不胜唏嘘。

    而造成的后果,对曹操来说也是灾难性的。

    许昌城破,就等于毁了曹操苦心经营的大半基业。

    这就等于罗征在有强攻来犯,来内交困时,坐镇后方的荀彧要是背叛了他,也会遭到灭顶之灾。陈宫在曹操军事集团中的位置,和荀彧在西凉军事集团中的位置是一样的。

    陈宫一言不发,侧身在下首坐下来。

    罗征斟酌了下言辞,才道:“宫台能弃暗投明,本将军实感欣慰。抛开人品不说,其实曹操也算是当世少有的雄杰,本将军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陈宫目光炯迥,却没有吭声,继续听下去。

    罗征问道:“宫台当世大才,本将军愿与宫台共创大业,不知宫台意下如何?”

    陈宫道:“尝闻将军善大汉百姓而恶胡虏,不知能否善待中原百姓?”

    罗征慨然道:“只要是汉人百姓,本将军都愿善而待之!”

    陈宫点点头,对此并不怀疑,罗征对治下的汉人百姓的确不错,已经行动证明了,这几年关中和凉州无兵灾战乱,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听说已经有了文景之盛况。

    “在下还有一个要求!”

    陈宫毫无避讳的道:“只要将军答应,在下愿为将军效力!”

    罗征肃容道:“宫台请讲!”

    陈宫道:“请将军放过曹氏及夏侯氏宗族!”

    “宫台真义士也!”

    罗征感慨了一声,随即正容道:“放过曹氏及夏侯氏宗族没问题,但这二族必须要尽数迁往凉州,而且十三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要发配!”

    陈宫点点头,对此没有异议。

    能保住曹氏和夏侯氏宗族,也算是对得曹操了。

    曹氏和夏侯氏宗族人口不少,一日曹操不败亡,罗征就不可能放任二族自由,能保住二族不被家灭族,陈宫已经达到了目的,只要能活下来,发配边塞也算是不错的结果。

    待陈宫起身退下,罗征才问一旁闭目垂眉的贾诩,“文和,陈宫该如何用?”

    贾诩睁开眼睛,手抚柳须沉吟半晌,才道:“兖豫二州新下,想要尽快稳定局势,怕是要费不小的功夫。而且中原不比关中,四邻皆强敌窥视,又无险可守。必须要尽快稳定局势才能站稳脚跟,主公可不以陈宫豫州刺史。命其处理二州政务!”

    “这……”

    罗征沉吟道:“陈宫此人虽有能力,也算是当世大才。但毕竟新降未久,而兖豫二州事关我军一统天下之大略,将此大任交给陈宫,会否不妥?”

    贾诩缓缓道:“在下觉得主公其实没必要担心,诩观陈宫此人极有气节,非是两面三刀之人。此番背弃曹操,虽然有因,但毕竟还是有损名节。这样的事情一次就够了,陈宫既然愿为主公效力。应该不会再做此有亏名义之举。”

    罗征思忖半晌,缓缓点了点头。

    贾诩又道:“陈宫追随曹操日久,一直被曹操倚臂膀,此番陈宫开门献城,可以说给了曹操致命一击,断然没有再投效曹操之理。更重要的是陈宫在曹操麾下毒有威望,若由此人出现安抚兖豫二州士族,必然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主公尽可放心委以重任。”

    罗征考虑了下。断然道:“善,就依文和之见!”

    就在这时,成英疾步走了进来,拱手道:“主公。徐晃将军急报!”

    “徐晃?”

    罗征摸着胡茬,道:“讲!”

    成英道:“军报是从长安送过来的,半月前关羽领军一万出夷陵。徐晃将军连战连败诱敌深入,于白帝城大破关羽。关羽的一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

    “哦,公明果真不负本将军所望!”

    罗征面露欣然。心里还念叨了两声关羽。

    一晃十年过去了,还是初平元年,诸侯讨董时,在虎牢关上见过关羽一面。

    历史的车轮已经走偏,就不知关羽还真再活几年。

    成英又道:“关羽率数百残兵逃至秭归,徐晃将军率军追上,攻破秭归,关羽出逃不成已被徐晃将军生擒,现已用囚车押到长安,等候主公发落!”

    “喔!”

    罗征略一思忖,便道:“可就地斩首,将人头送给刘备!”

    成英拱手道:“遵命!”

    这一年是动荡之年,袁绍举三十万河北之众南下,拉开了自诸侯联军二次讨董以来规模最为浩大的诸侯争霸战,一直在等待时机的天下各路诸侯都积极出兵参战。

    大战过后,世道萧条。

    几家欢喜,几家忧愁。

    袁绍输掉了官渡之战,退回河北休整去了,三两年之内再无法举兵南下。

    曹操虽然打赢了官渡之战,但老巢却被人给抄了,十余万大军死伤惨重,只剩下了曹洪从淮南带回的两万兵马,只能退到徐州苟延残喘,徐图再起。

    趁火打劫的孙策和刘备也吃了大亏,孙策虽然攻下了淮南和庐江二郡,但麾下的三万大军却伤亡惨重,因为安风津失守,分散开来逃命的两万余大军最终逃到淮南的,还连五千人都不到,剩下的不是被西凉军击破俘虏,就是逃到山林里落草为寇去了。

    更命要的是,孙策刚刚回到寿春不久,军师戏平就病死了。

    对于江东军事集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刘备便宜没占上,非但没能抢回南阳,二弟关羽也战死了,还折了一万大军。

    急急忙忙的率军南下夷陵报仇,结果徐晃见势不妙,立刻退守鱼腹,刘备率军追到白帝后却过不得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巫峡,反到折了不少兵马。

    张飞不信邪,亲自带兵攀上山崖想要翻山,却差点被埋伏的川军活捉。

    刘备虽然悲恸的不行,但最终却不得不接受了徐庶的提议,撤军回了襄阳。

    诸侯们都在忙着争夺地盘,而百姓则不堪战争之苦。

    主战场曹操治下的中原地区几乎被打废,特别是兖豫二州,因为罗征名声不好,许多郡守县令在西凉军杀到之前,就纷纷弃官举家而逃。

    当官的都跑了,各路毛贼纷纷跳了出来趁机作乱,遭灾的还是普通百姓。

    战争一起,无论罗征再怎么下令军队不得扰民,但战争还是给百姓带来了创伤。

    中原地区本来去年就大旱,许多百姓无粮可食,等到兵灾一起,更是没了活路。

    等到罗征击退孙策、刘备两路兵马,豫州二州稍定时,中原地区已经遍地枯骨,道旁随处可见腐烂的尸体和盘旋在空中的苍鹰,聚集在城镇的难民更是多不胜数。

    趁势而起的盗匪多如牛毛,一个县就有不下二十股匪贼,全都是乘机劫掠作乱。

    十余万西凉大军分驻豫州二州各地,抓紧时间剿匪缉盗,安定地方。

    十月中,天气转凉。

    罗征以陈宫为豫州刺史,领兖、豫二州,全权治理地方。

    又命赵云、高顺分别在南阳、豫州建屯田大营,收容流民兴修水利,恢复农耕,镇守中原各地,大将张辽领军两万镇守安风津,以阻江东孙策南下。

    从九月起,关中前往中原的官道车马队不绝,来自关中、凉州、河套地区的大量粮食被运到洛阳和豫州二州,中原地区的上百万饥民才没活活饿死。

    罗征在关中埋头发展数年,玉米连年大获丰收,最不缺的就是粮食。

    上百万饥民不是个小数目,除了罗征天下再无诸侯能救这么多饥民。

    十月末,第一次大雪来临之前。

    罗征率三万西凉骑兵反回长安,本来打算待中原局势稍定,就将大军撤回关中,岂料中原局势不定,只得将十余万大军依旧留在中原。

    眼下关中和凉州地区除了各郡的留守兵马,就只剩下了三万骑兵。

    好在关中和凉州无战事,三万骑兵足以镇压一切宵小。

    大军方到长安,第一场冬雪就沸沸扬扬而至。

    大雪一直下到年关,天气地渐渐转晴。

    中原的百姓最怕冬天到来,就算有了粮食,不至于饥死,但四处漏风的房屋却挡不住严寒的侵袭,在第一场大雪到来之后,就被冻死了不少人。

    高顺、陈宫等人组织民夫为百姓修缮房屋,一个冬天都忙的脚不沾地。

    和中原百姓比起来,关中和凉州地区的百姓日子就好过多了。

    有粮可食,有柴可烧,冬天不用忙活,可以好好放松。

    对于罗征治下百姓来说,冬天的雪下的越大越好,因为冬雪意味着来年的收成。

    201年,天下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各路诸侯都在默默的发展实力。

    曹操在安抚徐州士族,巩固实力,暂时无力出兵夺回豫州二州。

    孙策在江东积极招兵买马,刘备则在忙着分化拉拢荆州的士族,稳固权位。

    袁绍在邺城舔伤口,罗征也在抓紧时间消化抢来的洛阳及兖豫二州,准备彻底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后,就尽快出兵灭掉曹操,然后进兵河北。

    十万川军全部转成了职业军人,军队的整编也在抓紧时间进行。……

第394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三月,田野荫绿,麦苗已经长的老高。

    田间地头,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看到庄稼长的不错,老百姓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这样子,秋上又是个好收成,听说去年打完仗有上百万难民安置,官府征集了大量粮食,百姓们的粮仓空了一截,心里都有危机感,盼望今年能再有个好的收成,多存些粮。

    这年头老是有打不完的仗,粮仓里没有粮食,心里就很不踏实。

    好在关中已经好久没有打过仗了,日子过的算安稳,老百姓都比较满足。

    平狄将军府,内院。

    罗征身着便服,看了一阵竹卷,就放在桌案上,抬头看了看站在堂下长子罗琤。

    罗肂已经十一岁了,如果按照虚岁来算,就是十二岁。这个年龄,正是大户人家教育子女的关键阶段,而罗琤作为罗征的长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在荀彧、贾诩等人看来,教导罗征这个主公的长子和一统天下同样重要。

    不过这小子此刻明显有些走神,站的松松垮垮的,眼珠子也不停的乱转。

    直到老子眼神望过来,才连忙立正挺直,目不斜视,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

    罗征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心下实在不喜,问<; 道:“这些年你都跟几位老师学了些什么?”

    罗琤道:“孩儿觉得几位先生教的东西没用!”

    “放屁!”

    罗征火了,纵然以他今时今日的城储和涵养,此刻也被气的拍了桌子。怒道:“几位先生皆为当世之才俊,不但胸怀韬略。而且有丰富的处理军务和政务的经验,他们教你的东西怎么会没用。连治国和治军方略都不学。你想学什么?”

    罗琤脑袋一扬,道:“孩儿只要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皇帝就行了,学那些东西干什么!”

    “嗯?”

    罗征脸色一变,差点没惊的弹身而起。

    这小子说什么,他想做皇帝?

    罗征是真的被惊到了,这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玛的,连毛都没长全呢,就想着做皇帝了!

    罗肂得意地继续道:“皇帝要是大事小事都自己做了,还要臣子干什么!所以。孩儿觉得皇帝只要把人管好就行了,治理国家和天下是臣子们干的事情,以后孩了当了皇帝,只要把臣子们管好,不让被臣子们糊弄就行了,没必要学那些治国的东西!”

    “屁话!”

    罗征脸色再变,怒斥道:“谁给你说的这些混帐话?”

    罗琤撇了撇嘴,道:“这还用人说吗,当然是孩儿自己想到的。!”

    罗征沉声道:“小小年纪。怎么会有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

    罗琤瞪大了眼睛,道:“孩儿哪里大逆不道了,现在朝廷都没了,天下无主。父亲和一帮诸侯们打来打去的,不就是为了当皇帝,这难道不是大逆不道?”

    罗征脸色有些阴晴不定。死死地盯着这个儿子,想要看出点什么来。

    这么小的年龄就已经想着要当皇帝了。不是天生的野心家就是妖孽。

    罗征沉声道:“谁告诉你为父要当皇帝了?”

    罗琤撇嘴道:“傻子都能看出来,这还用问啊!”

    “混帐东西!”

    罗征勃然大怒。再次被气的拍了桌子。

    特么的,这也太没大没小了,什么时候这小子胆子变的这么大胆。

    胆敢顶嘴也就罢了,连老子都敢骂了,这还了得。

    罗琤知道说错话了,加忙恭恭敬敬的站好,眼观鼻、鼻观心,目不斜视。

    罗征怒道:“去,到书房抄十遍尚书,抄不完不准出书房半步!”

    “啊?”

    罗琤脸色立刻变了,苦着脸道:“父亲大人开恩呐,孩儿下次不敢了!”

    “开恩,开你妈蛋恩!”

    罗征把手一挥,怒道:“滚到书房抄书去!”

    罗琤小心的瞅了瞅老爹脸色,发现老爹是真上火了,脸色就更苦了。

    知道老爹要真怒了,说再多也没用,反而错的越多,不敢再给老爹火上浇油,连忙退了出去,脑袋里飞快地转了起来,该怎么偷懒,躲过这次惩罚。

    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先苦着脸,去了书房继续想办法。

    父命难违,找母娘和几位姨娘是没用的,只能先磨叽着再说。

    罗征坐了一阵,忽然喝道:“来人!”

    有亲兵尖声而入,立于堂下道:“主公有何吩咐?”

    罗征道:“去请荀彧、贾诩、法正前来!”

    “遵命!”

    亲兵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

    等了大约小半个时辰,荀彧、贾诩、法正三人先后到来。

    “来来来,都过来坐!”

    罗征也不起身,指了指两边,叫三人坐下。

    因为是非正式场合,三人也不拘礼,分别在两旁入座。

    荀彧拱手道:“不知主公叫我等前来,可有要事吩咐?”

    罗征摆了摆手,道:“没什么要事,就是想问问琤儿学业如何了?”

    贾诩和荀彧听到这个问题,脸色立刻都变的有些古怪起来,谁也没有急着说话。

    罗征问道:“怎么了,文和、文若可是有什么难之隐?”

    荀彧拱手道:“主公明鉴,公子似乎对治国理政之道不甚感兴趣!”

    罗征就看向贾诩,“文和,你那里呢?”

    贾诩想了想,斟酌着言辞道:“公子聪敏过人,到也不是无心学业,只是对治国理政之道都是学个大概,广而不精,唯对《韩非子》的兴趣比较大。”

    “哦……”

    罗征摸着胡子,拉长声调‘哦’了一声。

    《韩非子》是权术方面的经典,主要讲的是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核心却是君主如何凭借权力和天子之威以及驾驭臣子的权术,使政令得到贯彻执行。

    作为君主,《韩非子》自然是首要通熟研究的经典。

    罗琤那小兔崽子,对《韩非子》感兴趣,难道真是野心天生不成?

    荀彧和贾诩不动声色地交换着眼神,两人在教导罗琤时都碰到了头疼的问题,只是这些问题却不好当着主公的面说出来,只能隐晦的表达。

    罗征沉吟了一阵,又问起了别的事情。……1292

第395章 名号() 
商议了一些事情,贾诩三人正准备散去,就在这时,成英匆匆奔了进来。

    “主公!”

    成英向罗征一拱手,又向荀彧、贾诩及法正三人打了声招呼。

    罗征道:“公英行色匆匆,难成不又有什么大事?”

    成英答道:“袁绍称王了!”

    “嗯?”

    罗征眼神一凝,“袁绍称王了?”

    成英答道:“正是!”

    罗征不解道:“输掉了官渡之战,没能入主中原,袁绍怎么会急着称王?”

    忽然想到了什么,顿时就脸色一变。

    贾诩、法正、荀彧三人可都是人精,也都想到了其中的关键。

    法正道:“袁绍命不久矣!”

    成英刚开始没往深里想,给法正这一说,也猛的回过神来,击节道:“原来如此!”

    荀彧抚须道:“袁绍坐拥河北,也算一方雄主。之前没有称王,去三岁十万大军在官渡被曹操击败,本不是称王的最佳时机,却还要匆匆称王,说明袁绍自已已知大限将至,才在弥留之前开府称王。只是不知袁绍还有多少时日。”

    罗征问道:“袁绍以何为王?”

    成英答道:“称魏王!”

    贾诩抚须道:“邺城乃魏地,袁绍称魏王,乃是正途!”

    罗征拧着眉头踱了一阵,才道:“袁绍活不长久,对本将军来说到是个好消息。公英可曾打听清楚。袁绍身后之事如何安排?”

    成英答道:“听说袁绍素喜三子袁尚,有意立三子袁尚为储!”

    法正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