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2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难成大器。唯孟德雄才大略,乃征心腹之患,十数载来,征无时不刻欲除孟德为快,纵然令袁绍之流坐大征亦毫无所惧,破之易如翻掌。今得孟德,征平生与愿足矣!”

    曹操眼里有神光闪过,心中不无自豪。

    能被凶威盖世的罗征如此忌惮,纵然身败被俘,也足以自豪了。

    然而想到大业未靖,心头又不免恻然。

    曹操怅然道:“今操为阶下囚,不知乾王欲如何处置操?”

    “来来来,孟德且入内叙话!”

    罗征上前执住曹操手臂,一边往里走,一边道:“征一直有个心愿,孟德可知?”

    曹操讶道:“不知乾王有何心愿?”

    罗征道:“征这一生,有凡非的经历,却不足为人道也,纵亲如子女亦不能诉。然枭雄寂寞,征虽视孟德为心腹之患,可夙夜忧思,却尝思若能与孟德畅论天下势,那该是何等畅之事。帝皇无情,君王无友,征欲得一知己而不可求,然纵观天下,余者皆碌碌,怎配与征为良知益友,唯孟德与征心性相投,可为知己,不知孟德以为如何?”

    曹操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道:“蒙乾王盛赞,操不甚荣幸!”

    罗征知他心事,也不多说,亲自将曹操请到内堂,设宴款待。

    方才那番话并非虚情假意,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罗征有着两世为人的特殊经历,征战十余载,随着天下一统的临近,他的心态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深感君王寂寞,欲得一知己而不可求。

    贾诩、法正、高顺、赵云、许褚、阎行等虽可为良知益友,但却是他的臣子。

    君有君威,臣有臣纲,僭越不得。

    年代的背景,约束着人们的思想。

    身为臣子,贾诩等人要做好臣子的本份,这个年代的思想,决定了贾诩等人无法与罗征这个主公成为良知益友,所以罗征这个现代人会觉得寂寞。

    正因如此,罗征只有在几个闺女承欢膝下时,笑容才会多一些。

    能和枭雄为友的,只有枭雄。

    正如罗征所说,纵观天下除了曹操,其他人只配为臣,不配为友。

    如今北方已经统一,只剩下荆扬半壁的孙权、刘备还在苟延残喘,罗征的眼界和心胸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杀不杀曹操,其实已经无关大局了。

    若说私怨,其实罗征对曹操并没有私仇,反到是他当年手段稍嫌狠辣,率军征伐关东时灭了曹氏宗族,这些年更先后杀了曹仁、曹昂、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纯、夏侯尚等曹氏与夏侯氏宗族的大将,其中更有曹操的儿子,与曹氏与夏侯氏有深仇血恨。

    不过这些都是小节,若曹操能够放下一切,罗征不介意与他交个朋友。

    十月,淮南、庐江二郡平定。

    罗征以高顺为征东将军,镇守淮南;张辽为征南将军,领江夏太守,镇守夏口。

    又下令对现有屯田兵进行整编,于荆襄、淮南、中原、河北各建三座屯兵大营,每营制二十万人,开荒垦田,兴修水利,以积蓄钱粮兵马。

    又以甘宁为水军大督都,于赤壁乌林兴建水军大寨,招募南人训练水军将士。

    十月末,罗征班师回朝。

    大军方到洛阳,天降大雪封路,只得入洛阳休整。

    自董卓入京计,洛阳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被西凉军阀战据,一直兵灾不断,昔日繁华的大汉都城早已破败不堪,虽然在罗征灭掉李傕后,洛阳又慢慢恢复了人气,但比之罗征经营十余年之久的长安还是大有不如,集市远不及长安繁华。

    大雪断断续续,一个冬天都没有停下。

    罗征只好在洛阳过了年,直到来年开春积雪融化,才班师回了长安。

    荀彧府上。

    荀攸在家将的带领下,进了内院,就看到荀彧站在台阶下相迎。

    “文若!”

    荀攸停步,远远的拱手,心绪复杂难明。

    荀彧迎上去,打量了荀攸半晌,才叹了口气,问道:“公达近来可好?”

    荀攸苦笑道:“漂波无定,改军之臣,能好到哪里去。所幸乾王看在文若面子上,尚能以礼相待,不致加罪于身。这不刚到长安,就命人将吾送来文若府上。”

    荀彧一边往荀攸往里让,一边问道:“公达今后有何打算?”

    荀攸道:“先上文若府上借住一阵子再说吧!”

    荀彧道:“可有意致仕?”

    荀攸摇头叹息道:“曹公基业不存,吾暂无致仕之念!”

    随即又开玩笑道:“他日乾登基,文若便为宰辅,不会连吾也养不起吧!”

    荀彧摇头失笑,却委实没有多少说笑的心情,道:“公达既暂无致仕之念,那就先在我府上住下吧。主公尚在城中赐我两座宅子,公达若住的不习惯,稍后可去看看,两座宅子若有中意的可搬过去住,把妻小先安顿下来,回头我过些田产给你。”

    荀攸点了点头,也不多说,跟着荀彧进了内堂。1152

第444章 群臣奏请称帝() 
同一时间,长安城另一座宅邸之中。

    曹操也和一众妻妾子女相见,不胜唏嘘。

    自官渡之战许昌被袭破以来,曹操与妻妾子女分别已有八年之久,本以来此生再无相见之日,不想却在长安相会,虽然颇感欣慰,然更多的却是落寞。

    家族延续固然重要,但曹操是个有抱负的人。

    如今一切都化作了泡影,霸业成空,留下的却是无数血与骨。

    这一路行来,关中之繁华,令曹操大开眼界。

    而对于民心所向,曹操更有了切身体会。

    关中自罗征入长安以来,就一直不曾发生过战乱。虽然天下纷火不断,但关中却从来没受到了兵灾战火侵袭,十余年来,关中百姓早就习惯了安定富足的生活。

    如果有人忘图破坏这种安定,必然就要站在关中所有百姓的对立面。

    古语有云,得民心得者天下。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先贤总结出来的真理。

    历朝历代,天下大乱必然先从农民起义开始。只要老百姓不造饭,士族门阀实力再怎么强大,也撼动不了王朝根基,有再大的野心也只能藏在心里。

    曹操是有心人,所以看到的东西更多。

    以十余年休养生聚之功,关中百姓之富已远超先汉强盛时期,如果不是天下未定,诸侯相争不断,大量青壮被征召入伍。接连战死沙场,对关中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只怕不出数年。关中就会真正的实现大治,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曹操只能感慨,生不逢时。

    有罗征这样的对手,实在是自己最大的不幸。

    入夜,乾王府。

    罗征正准备早早歇息,贾诩、荀彧、法正、诸葛亮、成英、司马懿等联袂求见。

    “这么晚上还有事?”

    罗征披着睡袍,打着哈欠问。确实有些困了。

    从前年开春出兵幽州,到南下荆扬。整整两年时间,身与心早已疲惫不堪。

    贾诩一使眼色,法正当即拱手道:“主公月前提出以三省六部制中枢,在下等商议过后认为可行。已拟定草案,请主过过目,看可否施行!”

    罗征‘嗯’了声,“草案何在?”

    旁边诸葛亮急忙取出一本小册子,双手奉了上去。

    小册子是用纸制成的,造纸术是罗征给这个年代带来的唯数不多的几项发明,由罗征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匠人们经过数年反复试验,才最终鼓捣出来的。

    虽然纸张的质量差了些。但胜在产量极高,用来记录文案还是不成问题的。

    罗征接过小册子,随手翻阅。看的很仔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随口问上几句,贾诩等人一一解答,足足看了一个多时辰,才将草案看完。

    “先放放吧!”

    罗征将小册子放在桌案上。不置可否。

    贾诩略一思忖,便明白了罗征的想法。就看向荀彧。

    荀彧叹了口气,却没说什么,看了诸葛亮一眼,有些话他不想说。

    诸葛亮会意,拱手道:“主公,今天下已定,仅江东、荆南一隅之地未平,只待来年水军练成,谴一偏师即可讨平。然天下纷乱已二十余载,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汉统已不可再续,请主公顺天应人,正名份、立皇纲,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贾诩、荀彧、法正、成英、司马懿全都开声附议。

    的确,汉室颠覆已久,天下无主的时间也太长了。

    百姓没有国家的概念,时间长了,难免又会如春秋战国时期那样,不知皇恩浩荡,不识天子威仪,长此以往对天下一统和社会稳定都十分不利。

    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需要大义的名份,来为自己的功勋正名。

    罗征一日不登基,麾下文武的功勋就只能记在薄册上,无法全部兑现。

    毕竟罗征现在只是王,而不是皇,许多封赏名不正而言不顺。不管是民心所向,还是麾下文臣武将的诉求,大势所及,最终都必然要将罗征推上那九五之位。

    “此事容后再议!”

    罗征摆了摆手,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众人无奈,也不好再劝,只得收拾收思退下。

    公元二零八年正月,西乾群臣奏议,奏请罗征登基称帝,建立皇统,号令天下。

    罗征不允,群臣只得作罢。

    三月,吴王孙权与群臣商议后,拜鲁肃为三军大督都,统摄东吴三军。

    五月,刘备进位楚王,命人撰写缴文尽数已被罗征贬为南乡公的楚王刘琦之罪,遍传荆南四郡,把刘琦骂成是丧权辱国、败坏祖宗基业的不孝子,为进爵楚王正名。

    六月,刘备以徐庶、庞统为左右军师,张飞、黄忠为前后将军,负责操练兵马。

    七月,南蛮反,纵兵两万攻掠西川南部郡县,益州告急。

    罗征命大将赵云领军三万前往征讨,复以诸葛亮、司马懿随军参谋军事。

    八月,赵云兵至川南,纳诸葛亮之计,十战之败,将南蛮大军诱进深谷围困。

    诸葛亮建议义释蛮王,招安之,以免将仇恨种深,毕竟川南太远,大军征讨不易,仇恨越结越深,只怕南方不稳;司马懿则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应屠其众,夷其族。

    赵云再三考虑,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说实话,赵云并不是嗜杀之人。

    但主公罗征一直以来对外族的太度,就是斩尽杀绝,司马懿屠其众、夷其族的建议根本就是照搬主公的对蛮策,所以赵云再三考虑,还是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

    放了一把大火,将两万蛮兵烧了个飞灰烟灭。

    赵云随即进兵,入深山大泽征南蛮三十六洞。三万大军皆为临时抽调的川兵,对山地作战并不陌生,否则若是北方的士兵,只是这又湿又热的气热,就绝对受不了。

    纵然是赵云、诸葛亮、司马懿等人,也很不适应川南的气候。

    十月,赵云踏平南蛮三十六洞七十二部,老幼皆杀之,青壮皆征之,妇女皆抢之,得胜回朝,罗征遂下令置云南郡,选拔官吏前往治理,又从西川十万户南下,开拓南方。

第446章 罗征家法() 
纯文字在线本站域名手机同步请访问

    公元二零九年,孙权、刘备联姻,正式结盟。

    孙权将幼妹孙仁嫁与刘备,结盟共抗西乾。

    二月,西乾群臣再次上表,奏请乾王罗征登基称帝。

    罗征不允,群臣作罢。

    三月,刘备纳右军师庞统之见,起兵南征交州。

    七月,桂阳豪强张虎反,刘备从交州撤军。

    八月,西乾群臣再次上表,奏请罗征登基称帝。

    罗征有感天下纷乱,百姓盼君,遂纳群臣之谏,下令于与长安北郊筑台,率群臣祭告天地鬼神,于十月初一在长安登基继皇帝位,国号大乾,改元开平。

    仪式乃成,罗征正式称帝,立甘倩为皇后,嫡子罗琤为太子。

    罗征登基称帝后,废秦汉以来沿袭的三公九卿制,首创三省六部制,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中书省负责制定国策,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省提出的国策是否可行,尚书省则负责具体的监督执行,又另设御史台监察百官,御史台长官位于三省长官,以分相权。

    三省及御史台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各司其职,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贾诩为中书令,荀彧为尚书令,法正为门下纳言,成英为御史大夫,合使相权。

    罗征又废秦汉兵制,不再设立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职,设立十八级武官统领各部军队,非武官型军职最高为兵部尚书,从一品;武官型统兵将领军职最高为保留下来的四征将军,亦为从一品,掌征伐,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三省及兵部调令。

    消息传出,天下沸腾,荆扬震动。

    开平元年公元210年)三月,孙权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开平元年六月,刘备于公安称帝,国号汉,叫响了振兴汉室的口号,史称后汉。

    五月,关中酷热难耐。

    罗征下诏,命工部在起居的乾元宫旁的御花园里建了个大水池,白天的时候只要不处理政务,大多数时间就都泡在水池里,偷闲纳凉。

    都说当皇帝累,这话一点不假。

    以前当军阀的时候,手下有几个能干的臣子,完全可以做甩手掌柜,交给贾诩和荀彧去处理,哪天想起来了问问结果就行,根本就不用事事过问。

    当了皇帝就不一样了,该皇帝处理的事情,必须要亲自处理,不能做甩手掌柜。

    否则上行下效,这朝堂马上就乱了。

    当了半年皇帝,罗征已经不堪其烦,如果不是儿子罗琤岁数还小,不足以摄朝政,加之孙刘未灭,他都想把皇位传给子,自己做太上皇,享清福去了。

    日头高高的挂在天上,烤的人脸上起皮。

    罗征懒洋洋的躺在水池子里,任由甄宓和小乔给他擦洗身子。

    甘倩在旁边一边缝制一件锁子甲,一边说道:“皇上,这宫里太冷清了,历代天子哪个不是三千佳丽,皇上也应该多纳几个妃子,也好开枝散叶!”

    这话一出,几个女人脸色就有些黯然。

    罗征草根出身,宗族已不可考,这也就罢了,可眼下罗征贵为大乾开国之君,膝下却只有一子,这对于皇权的延续是极其不利的,甘倩都有些急。

    然而除了甘倩其他女人都只生了一个闺女,肚皮就再没了反应。

    “不许!”

    罗征挥了挥手,道:“荒yin乃取祸之道,看看历史上的那个昏君,十个里面有一半荒yin无道。虽说好女色是男人的本性,但沉湎酒色最易使人丧志。告诉宗人府,再给朕加上一条宗律,凡我罗氏子孙,娶妻妾不得超过十个,继任大统者也不能例外!”

    “这……”

    甘倩吃了一惊,忙道:“若嫔妃不能超过十个,恐于我罗氏香火传承不力。”

    “无妨!”

    罗征知道自己身体有些问题,但儿子罗琤应该没问题,又岂会影响到香火传承。

    这年代没有计划生育,就算婴儿的成活率极低,但以皇家的条件,十个婴儿里面也能活下来九个,开枝散叶根本不是问题,十个女人平均每人生两个,也有二十个了。

    之所以妇女的生育率极低,是因为年龄的问题。

    这个年代的女人十五六岁就嫁人,早的甚至十三四就嫁人,毛都没长全呢,又怎么能怀上孩子。就算勉强受孕,估计也是畸形儿,所以才多先生弱智或残缺儿。

    罗征道:“再加一条,皇家选妃必须年满二十岁,男丁二十岁之前不得*房事,但有犯者必定重罚,屡教不改者削爵减俸。若太子荒yin无道可废。嗯,最后一条涉及大统还需写入乾律皇纲里,回头朕交待贾诩。最后一条,皇家所选之女也必须年满二十岁。”

    “这……”

    甘倩听的一愣一愣,“这是为何?”

    罗征道:“皇后不必多问,只管照办便是!”

    “臣妾遵命!”

    甘倩只得应命,果然不敢再问。

    罗征虽然不是暴君,但杀孽之重只怕连始皇帝都有所不及,更没有什么情调,一直独断专行惯了,不但朝中大臣无人敢犯君威,连妻妾也是丝毫不敢忤逆。

    况且这些年来,罗征的一些改革都已经被证实,确实都有其独到之处。

    当时虽然不被人接受,但时间已经证明,许多改变都是对的。

    甘倩虽然不明白为何要在宗律里加上这些古怪的规定,但皇上肯定是有用意的。

    罗征却又想到了皇统延续的问题,这个年代皇位传长子的观念正在发展,还远远没有真正成形,前汉孝景帝就曾废太子而立胶东王刘彻,其后两汉也多有先例。

    从封建思想的角度来说,立长是正确的,可以确定皇权传承的稳定。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立长也有其无法忽视的弊端和局限。

    如果太子根本就是个废柴,那皇位传到手里,岂非是祸国殃民。

    罗征是不赞同皇位传长这种思想的,但如果打破这种观念就要承担其他的风险,比如说祸起萧蔷,再比如由皇位之争而引发的党争,都是会动摇皇朝根基的。

    如何制定一套法度,还得与贾诩等人仔细商议之后再说。R1152

    最快更新,无弹窗请。

第447章 给川人治病() 
从公元二零八年到二一零年,罗征三次下令移民,移河北、中原、西川的五十万户两百万口分批迁往大漠、八百里羌原等地,并选派了官员进行治理。

    这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从此之后,辽阔的大漠及西羌将只有汉人。

    自先秦以来,虽然汉廷也曾征服大漠及西羌,但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将这些塞外蛮荒之地变成汉人的领土,因为游牧民就好像是大草原上的野草一样,从来都烧不尽,即使生存条件再怎么恶劣,这些游牧民也会一茬一茬不停的长出来。

    要想把这些地方真正变成汉人的领土,唯一的办法就是迁徒。

    将大量的汉人百姓迁徒过去,再严格控制游牧民的人口增长。如此数十上百前后,这些地方才能够真正变成汉人的领土,让游牧部落彻底消亡。

    就算大草原上的百姓也会继续放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