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徒王允道:“丞相,唯今之计,可派一能说会道之干吏出使西凉,一者为马腾、韩遂进爵,二者再许以重利安抚,使其坐领西凉,可免长安三辅再起兵灾。”

    董卓看了看李儒,问道:“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刚要点头,忽地脑中灵光一闪,顿时心生一计,道:“主公,凉州人口在大汉十三州本来就是最少的,这些年来又一直战乱不断。故此,儒以为马腾和韩遂罢兵言合,主要还是粮草短缺,进犯长安三辅地可能性不大。”

    董卓点头道:“文优所言极是,所言极是啊!”

    众大臣和西凉众将也点头,李儒的这番分析,的确是一针见血。

    李儒又道:“既然马腾和韩遂根本就无力进犯三辅,主公也就没必要担心了。不过凉州的问题终究都要解决,主公何不趁此机会重建护羌校尉府,再谴能征善战之大将,统一军总督西凉羌胡之事,可牵制马腾和韩遂,如此可得数年喘息之机。”

    董卓闻言眼神就是一亮,“文优此言甚合吾意,诸位以为如何?”

    朝中众臣和西凉众将见他都点头了,哪还有什么意见,自然是纷纷附议。

    董卓又问,“不知谁可担此重任?”

    李儒连忙给牛辅打眼色,牛辅却一脸纳闷,不解其意。

第67章 抚镇西羌() 
“蠢货。”

    李儒暗骂了一声,又向李傕打眼色。

    李傕琢磨了一下,才会过意来,当时就是一喜,连忙出列道:“主公,中郎将罗征能征善战,率军征讨关东时多有战功,可担此重任。”

    牛辅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附合道:“末将赞同此议。”

    攀附牛、李二人的西凉武将也会过意来,纷纷附议赞同。

    接着是朝中大臣,这些早就成了精地老狐狸哪敢不出其中的猫腻,也纷纷附议。不管是不是真的认可罗征的能力,只要能看到西凉军内斗,总是一件让他们愉快的事情。

    最后是郭汜、樊稠、张济等人,也表示赞同。

    去西凉是个苦差事,让罗征去,总比让自己去的好。

    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虽与罗征无怨,但一来不想得罪牛辅、李傕等人,二来也怕这苦差事落到自己头上,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跟着落井下石了。

    唯有吕布脸色十分难看,觉得被人抢了立功的机会。

    在吕布看来,去凉州虽然是个苦差事,但同时也是立功的机会。

    马腾、韩遂虽然势大,但依吕布的性子,还的确不将马腾、韩遂之辈放在眼里。

    罗征面无表情,看向李儒、李傕、牛辅地眼神却冷地可怕。

    董卓怔了下,随即也明白过来了,看向一众大臣和西凉从将地眼神就有些异样。

    牛辅、李傕等趁机排挤罗征,要把罗征发配凉州,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

    毕竟现在西凉不太平,有马腾、韩遂两个大军阀割据一方,这个时候去凉州,绝对吃力不讨好,搞不好还会被马腾和韩遂给弄死在西凉。

    举荐罗征去凉州,用意不言而寓。

    但李儒的提议也没错,现在的确是西进凉州最好的机会。

    要是能在凉州站稳脚跟,对董卓日后平定凉州,是有莫大好处的。

    董卓看向罗征,问道:“升平意下如何?”

    罗征立刻就知道董卓已经认可了此议,自己再推脱或是找借口,除了让董卓不快外没有任何意义,只好起身道:“主公但有所命,末将无有不从。”

    “升平大将之才,确是前往西凉的最佳人选。”

    董卓面露欣然,对罗征的能力,他还是极为认可的。

    在接替胡轸统兵后,能把中原杀个天翻地覆,生生逼的关东诸侯退兵,之后更是在关东诸侯的围追堵截之下,绕了个大圈子顺利回师洛阳,算得上是战功彪柄。

    此番前往凉州,非智勇兼备,能征善战之大将不能胜任。

    既然众将共举,董卓也就顺水推舟。

    让罗征受点委屈,总比让一干心腹大将离心的好。

    罗征问道:“不知主公让末将带多少兵马前往?”

    董卓问李儒,“我军还能调动多少兵马?”

    李儒答道:“眼下大军正在休整,且三军缺粮,还要防备关东叛军卷土重来,最多只能拨出八千大军,军粮万石,再多就无能为力了。”

    董卓就看向罗征,“升平以为如何?”

    罗征心头杀机沸腾,脸上却不动声色,恭恭敬敬地道:“末将无异议。”

    董卓这才面露笑容,欣然道:“八千大军虽然少了点,但眼下马腾和韩遂也正在急着休整养兵,估计没有多少粮草用兵,到也问题不大。以升平之能,到了凉州后必然能够尽快稳住局势。待吾日后彻底平定凉州,升平当领头功。”

    罗征慨然道:“多谢主公,末将必不辱命。”

    前往凉州地人选就此定下,所有人都轻松了下来。

    李儒面色淡然,毫无异色。

    牛辅、李傕等人则是一脸兴灾乐祸,马腾和韩遂可不是好惹地,此番将这无毛小儿弄到凉州去,就算不被马腾和韩遂弄死,估计也得脱层皮。

    纵然回到洛阳,也可给他定个作战不利地罪名。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回头到是要找个机会暗中提醒一下马腾和韩遂,免得被这无毛小儿各个击破,再次立下大功,可就越发不好收拾了。

    至于郭汜、张济、樊稠和朝中大臣,则是面露同情。

    唯有吕布一脸晦气,看向罗征地眼神十分不善。

    又商议了一些建立护羌校尉府的细节,朝议很快就结束了。

    交头接耳中,文武百官鱼贯步出大殿。

    罗征跟在后面,看向李儒、李傕、牛辅等人的目光中有骇人的杀机掠过。看向郭汜等人的眼神也有些冷,这些人落井下石,今日起也成了敌人。

    就不知董卓还有多少日子好活,这些人又还能风光多久。

    不过,貂蝉已经被自己收入房中,就不知王允还能不能成功谋杀董卓。

    若是董卓活的太久,对自己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罗征之所以没有将王允卖掉,就是要留着王允,让他谋害掉董卓地老命。

    回到府中,甘倩和任妍正就着油灯刺锈,亲的跟姐妹似的。

    “夫君回来了。”

    看到罗征进门,二女连忙起身迎了过来。

    任妍服侍罗征脱下朝服收好,甘倩则张罗着准备沐浴地热水。

    “不用忙活了!”

    罗征摆摆手,径自走到秀榻坐下,让两女坐在身边,左右看了一阵,才心有不甘地叹了口气,道:“过几天就要离开洛阳了,你们收拾一下,把能带的都带上。”

    任妍目露讶色,却没敢多问。

    甘倩问道:“夫君可是要出仕地方?”

    罗征‘嗯’了声,道:“去凉州。”

    “凉州?”

    两女同时娇呼一声,芳容变色。

    甘倩担忧地道:“听说凉乱一直兵荒马乱地,马腾和韩遂正在打仗,朝廷派了好几个刺史还没到凉州就被杀了,夫君是不是在朝中得罪了什么人,怎么会被弄去凉州?”

    任妍也是一脸担忧,显然对凉州地乱局很不乐观。

    罗征皱眉道:“这些事情,你们女人就不要过问了。”

    “妾身遵命。”

    甘倩叹了口气,就不再问。

    次日早朝,董卓上奏天子,一者为马腾、韩遂进爵,二者下旨重建护羌校尉府,加封罗征为护羌中郎将,领军八千西出凉州,抚镇西羌,镇守边陲。

    罗征回到府中,立刻召集一众心腹商议。

    李蒙、王方等听到要去西凉,一个个全都变了色。

    王方性子急,更是破口大骂,将西凉众将和朝中大臣地祖宗全都问候了一遍。

    唯有许褚和赵云面不改色,有种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地从容。

    李蒙铁青着脸,恨恨地道:“马腾有五万大军,韩遂也有三万大军,丞相却只给将军八千大军,一万石军粮,这不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吗?”

    罗征不悦道:“少发牢骚了,现在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李蒙叹了口气,再不说话。

第68章 欲擒故纵() 
初平元年十月。

    罗征率领大军出洛阳,经函谷关西进关中。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里不是关东,不能再以战养战,四处劫掠。

    洛阳百废待兴,粮草极缺,要调集一万石军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罗征足足等了近一个月,一万石军粮才调集齐备,召集民夫又花了七八天时间,才率军离开洛阳。八千大军护着五千民夫,赶着上千辆大车,浩浩荡荡地往关中开进。

    三千骑兵,五千步卒,这就是董卓给罗征的所有军队。

    三千骑兵是追随罗征征伐关东的旧部,至于五千步卒,则是原北军将士。

    这是一支真正的百战精锐,曾有赫赫威名,威震天下。

    洛阳北军,历来是大汉最精锐的中央官军,有着辉煌的过去。不论是在镇压外族,还是快速平定黄巾起义,北军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是大汉朝廷最为犀利的武器。

    遗憾的是,大汉朝廷的昏聩,生生葬送了这支铁血之师。

    及至董卓进京,北军又沦为了董卓手中的爪牙。

    在迎击关东诸侯联军时,北军被派上去打头阵。连番恶战下来,两万最为锐精的北军将士伤亡惨重,到现在已经只剩下了五千步卒。

    董卓将五千北军调拨给罗征,可不是安了什么好心。

    西凉军团的组成十分复杂,董卓起家时的凉州军并不多,控制洛阳后,先后收编了洛阳地朝廷大军和吕布的并州军,其中以朝廷地中央官军最为庞大。

    不但有两万铁锐北军,更有西园的八万新军。

    如此臣强主弱之势,可以说是西凉军团最大的隐患。

    董卓一直都在给麾下军队换血,在迎击诸侯联军时,最先被派上战场的便是收编地朝廷大军和吕布的并州军,伤亡最重的也是洛阳军和并州军。

    三大军系之间地矛盾,可以说是由来已久。

    如果不是徐荣等洛阳军系地将领对董卓尚算忠心,怕是早已遭到无情地清洗。

    尽管如此,庞大地洛阳军依旧被拆的东一块,西一块。

    眼下又将五千北军调拨给罗征,正是在进一步削弱洛阳军系,只是手段比较温和。

    因为要押运粮草,大军行进速度极其缓慢。

    大军日行六十里,足足走了半个多月,才到陈仓。

    累日行军,三军将士和征召地民夫、拉车地牲口都已经疲惫不堪。

    罗征当即下令大军在陈仓扎营,待休整三日再行起程。

    中军大宫。

    荀彧正在夜读,帐帘掀处,罗征弯腰走了进来。

    许褚探着脑袋往里面瞅了一眼,就提着刀守在了帐篷外面。

    “见过将军!”

    荀彧起身拱了拱手,就站到一边。

    被捋到军中快半年了,荀彧已经认命了。

    眼下又要前往凉州,这辈子再回中原的机会怕是十分渺茫。

    罗征坐到软榻上,喝了杯茶,沉吟了半天,才目光灼灼地盯着荀彧,道:“董卓,国之奸贼也!之前本将军助纣为虐,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今即离洛阳,本将军身为汉臣,只当以振兴汉室,匡扶社稷为己任,不知先生可否助我,平靖天下纷乱?”

    荀彧沉默不语,暗忖这厮终于露出了真面目。

    罗征盯着荀彧看了半晌,忽然叹道:“文若大才,本将军素来敬之。本欲请先生助我平靖贼匪,光复汉室,只是手段稍欠磊落,以致文若难以释怀。也罢,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文若不欲助我,本将军这便派人送文若一家回颍川!”

    说罢长身而起,大步离开了帐篷。

    不多时,上百名骑兵护着一车马车,离开军营向来路返回。

    马车里,荀彧夫人陈氏一直心弦紧绷。

    直到马车行出数里,这才稍微放下了心,长长松了口气。

    陈氏露出一丝笑容,道:“终于能回颍川了!”

    荀彧却叹了口气,道:“娘子高兴的太早了。”

    陈氏讶然道:“夫君此话何意?”

    荀彧苦笑道:“罗征有枭雄之志,对于这样地人来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若有能力而不能为其所用,必然杀之以除后患,又怎么可能让为夫安然离去!”

    “这……”

    陈氏顿时脸色大变,颤声道:“夫君不是在危言耸听吧?”

    荀彧并未压低声音,坦然道:“不是危言耸听,最多走出十里,若为夫还不回头,这些护送我们地西凉骑兵就该带着为夫地首级回去复命了。”

    “这……”

    陈氏吓的面无人色,不知如何是好。

    马车外面。

    几名西凉军校也听到了荀彧地话,顿时脸脸相觑。

    荀彧的确没有说错,早在出来时,他们就接到了罗征地密令,若行出十里,荀彧还不回头地话,就将荀彧就地诛杀,带着首级回去复命。

    只是,荀彧这家伙是怎么知道的?

    军校们你眼望我眼,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停车!”

    就在这时,马车里地荀彧终于发话了。

    赶车地西凉兵连忙收住马车,看向旁边的一名西凉小校。

    那小校催马上前,大声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吩咐?”

    荀彧没有露头,则是淡淡地道:“回去吧!”

    小校心下嘀咕,也不多问,连忙下令折道回去。

    陈仓,中军大营。

    罗征刚刚巡视完军营回来,就有亲兵来报,“将军,荀彧先生又回来了!”

    “回来了?”

    罗征嘴角边露出一丝笑容,“那就好,本将军这便去问侯。”

    荀彧刚刚被带进一座帐篷,罗征就进来了。

    “先生为何去而复返?”

    罗征故作不解地问道:“可是道路不靖,有贼匪作乱?”

    荀彧对这厮睁着眼睛说话瞎实在有些无语,八千大军就在附近,就算有贼匪,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出来作乱啊!拱了拱手,答道:“不得将军将令,彧不敢擅自离开!”

    罗征装傻道:“此话何解,本将军不是已经派人送你回洛阳的吗?”

    荀彧淡淡一笑,也不揭穿罗征地虚伪面孔,直言道:“彧忧思数月,思先贤之言,自古忠义难两全,彧虽有心尽忠汉室,然国贼作乱,诸侯并立,皇纲不振,报国无门。将军于垂危之际舍命相救幼子,恩义盖天。彧若就经离去,则会背上妄恩负义之骂名。故尔,唯有舍身相抱,以全名节。只是彧才德浅薄,恐有负将军厚望。”

    “好,太好了!”

    罗征大喜过望,喜地连连搓手。

    自从来到这个乱世,为了更好地活下去,他就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地打拼,回到洛阳后为了应付朝廷复杂的局面,和人勾心斗角,可谓是费尽了心力。

    许褚、赵云等勇则勇矣,却不善权谋。

    李蒙、王方等人也指望不上,遇到什么事情,连个商量地人都没有。

    此去凉州局面比洛阳还要凶险,应付起来更加艰难。

    要想在凉州站稳脚跟,不是光有武力,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况且马腾、韩遂哪一个都比他要强壮,用武力解决问题,事情只会越坏。

    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给自己出谋划策地谋主。

    罗征虽然见识超凡,深谙人心,但毕竟不是神仙,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

    如今有了荀彧这个王佐之才,就能很好地弥补自己帐下无人地缺陷。

第70章 绕道() 
洛阳,嘉德殿。

    董卓正与嫔妃嬉戏,忽见李儒疾步奔了进来。

    “陛下,陈仓急报!”

    李儒奔到近前,将一封密信交给了董卓。

    “陈仓?”

    董卓心头一跳,连忙接过密信拆开,一目十行扫过,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李儒问道:“主公,可是陈仓有变?”

    董卓漫不经心地道:“陈仓没什么事情,是罗征谴人送来地快报,俱言马腾向其勒索两万石军粮,否则便不让大军过汉阳,故欲借道安定北上,从武威折道前往令居,然因军粮不足以支撑大军赶到令居,故请顺便剿灭沿途作乱的羌胡乱军,以充军粮。”

    李儒先是一怔,继而就是眼神一凝。

    马腾拦路他早就有预料,但罗征会北上安定借道,却没有料到。

    董卓问道:“文优以为如何?”

    李儒沉吟了下,道:“应该不假,马腾、韩遂虽附朝廷,但奉诏而不听调,眼下马腾军中缺粮,打罗征粮草地主意也在情理之中,必不会轻易让罗征借道。”

    董卓蹙眉道:“本相问地不是这个。”

    李儒道:“主公是担心罗征趁机占据安定、北地二郡?”

    董卓点点头,意味深长地道:“此事本相失算了,不能不担心啊!”

    李儒心头就是一跳,当初举荐罗征是他默认了的,若罗征当真来个拥兵割据,他地责任也逃不了,当下道:“主公放心,罗征将军衷心耿耿,谅不致如此大逆不道。”

    董卓深深看了他一眼,这才道:“那就好,那就好哇!”

    李儒暗暗抹了把冷汗,左右思量了一阵,觉得罗征拥兵割据地可能性应该不大。

    这个时候造返,对罗征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李儒认为以罗征的心机谋略,应该不会做出这样地蠢事。

    及至半月后,从安定传来消息,罗征率领八千大军从安定进入武威,董卓这才心中疑虑尽去,李儒和牛辅等人也暗暗松了口气。还好,总算没有出乱子。

    乌氏,中军大营。

    罗征刚刚扎好营寨,就有亲兵来报。

    “将军,安定太守皇甫嵩谴人送来百石军粮。”

    亲兵一脸不忿,看样子有种想要拔刀子捅人地冲动。

    “百石军粮?”

    罗征听了也不由眉头大皱,这也太欺负人了。

    要么干脆不给,要给就多给点。

    送一百石军粮算个什么事情,实在有点欺负人了。

    荀彧道:“此是意料中事,将军不必挂怀。”

    罗征‘嗯’了声,道:“算了,皇甫坚寿就是个二百伍,比他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