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灰牢娜糁疲疃亢吐啦祭胄模掀淝福儆胝怕辰岢晒ナ赝耍恍枵怕吵卤⒐兀硖诒夭桓仪峋偻鸪强晌抻且樱 

    荀彧道:“可是……”

    罗征断然道:“文若不必再劝,本将军心意已决!”

    荀彧只得叹了口气,就不再劝,心里却开始琢磨,如何尽快给吕布、马腾等两大强邻多制造些麻烦,令其无暇他顾,至少短时间内无力举兵来犯。

    时间即将进入八月。

    自开春以来,凉州大地就一直烽烟不断。

    先是马腾等数路大军来犯,后又有吕布兴兵犯境。

    罗征一直不得闲,等到打退各种来犯之地,已经到了七月末。

    而就在凉州大地烽火遍地时,河北、中原等地也发生了许多大事。

    初平元年,关东联军讨董之战结束后,天下暂时平静下来,各地诸侯都在观望,一边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一边静待时局变化。

    就在这平静之中,人心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直到初平二年,袁术派孙坚领军攻九江等地,袁绍逼得冀州刺史韩馥拱手相让,正式入主冀州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大世终于拉开了帷幕。

    所有诸侯都放下了伪装,不再顾忌被董卓控制的傀儡朝廷。

    而在袁绍入主冀州不久,正信心满满,广招贤才,积蓄实力,准备大干时,与冀州相临的幽州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吸引了天下诸侯甚至朝廷的目光。

    幽州牧刘虞为人谦和,主政幽州以来,不但极得士族百姓拥护,就连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被其仁政感化,幽州百姓这些年能丰衣足食,极少遭受战乱,全赖刘虞之功。

    同样是边塞,与幽州相比,凉州和并州可就差的太多了。

    特别是凉州,战火连年不断,生民已经疲弊到了极限。

    然而,刘虞的这种怀柔政策,却为右北军太守公孙瓒所不喜。

    公孙瓒素喜崇尚无力,更常年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对待游牧民族十分强势,且因战功卓著威震塞北,故因政见不和,与刘虞多有矛盾。

    初平三年,乌桓大人蹋顿出兵右北平。

    公孙瓒勃然大怒,急从冀州回军,击退蹋顿,将俘虏的乌桓人尽数斩尽杀绝,随即尽起大军,准备一举击破柳城,灭掉这些反复无常的乌桓人。

    息传到柳城,蹋顿大惊,急向刘虞求救。

    刘虞早就不满公公瓒的骄横,遂起兵五万攻打右北平。

    公孙瓒只有万余军队,闻讯顿时大惊,连忙调集大军准备死守。

    不料刘虞不通兵事,大军到狐奴后,因第一场春雨到来,大军不得不就地扎营。可是刘虞在选择扎营的时候,却犯了一个致命的缺误,竟将军营扎在了丘水东岸。

    有将领认为背水扎营乃兵家大忌,非到万不得已,不能背水扎营。

    刘虞却举出了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并一通引经据典,将提出意见的统兵将领驳了个哑口无言,认为纵然有敌军来犯,将士们背水一战,没有了退路,自可奋勇杀敌。

    想法是好的,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

    公孙瓒得到消息后,当时就大喜过望。

    不顾大雨连天,亲率八千精兵顶风冒雨杀奔狐奴,准备一战建功。

    当天夜微明时,大雨依旧下个不停。

    惊天战鼓声中,公孙瓒亲率三千大军冲阵。

    刘虞信心满满的指挥大军迎敌,不料麾下军卒缺乏训练,且多为新丁,再加上天上正下着大雨,根本就军无战心,只是甫一交战,就被鲜血迷乱了双眼。

    士兵们立刻就慌了,扔到武器就跑。

    公孙瓒瞧的分明,顿时大喜,立刻挥军掩杀。

    三千精兵乃是追随他多年的百战老兵,哪里是刘虞麾下的新兵可比。

    若换个地方,换个天时,或许刘虞的五万大军足以淹没公孙瓒的三千精兵。

    然而在这种特殊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越根本发挥不出兵力的优势来。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

    刘虞想象中背水一战,三军将士无路可退下,奋力杀敌的情景并没有出现,那些慌乱的新兵们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非但没有拼死杀敌,反而全都往河里跳。

    军心一乱,纵然孙武复生,也无力回天。

    公孙瓒见刘虞大军溃退,当即全军压上,奋力冲下。

    大雨之下,无数刘虞兵卒哭喊着四散而逃,跳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公孙瓒亲临阵前,奋力冲杀,八千将士无不效死命杀敌,勇往直前,直杀的丘水河畔血流河成,河水很快就被染红,直到数月之后都还是红的。

    “怎么会这样!”

    刘虞失神喃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引以为傲的五千大军就这么败了,败的毫无半点悬念。

    直到此时,他才后悔没有听信统兵将领的话,大大营扎在丘水西岸。

    然而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都晚了。

    刘虞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夺小路而走。

    然而道路泥泞,战马根本无法奔跑,六神无主的刘虞早就没了主意,在亲兵的护卫下只管漫无目的的奔跑,哪里还分得清方向和大路,

    公孙瓒亲率数百死士追了上来,刘虞不得已,只得与亲兵跳河逃生。(。。)

第153章 戏平() 
每天三更,无特殊原因不断更少更

    ——————

    初平二年,刘虞兵败,走投无路下跳入丘水,生死不知。

    公孙瓒没有理会刘虞的五万败军,而是在第一时间内调集大军直扑蓟县,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一举攻破蓟县,正式宣告了刘虞的灭亡和幽州易主。

    幽州各郡太守措手不及,面对公孙瓒的强势,一时都没了主意。

    涿郡、渔阳、上谷三郡太守最先顶不住压力,向公孙瓒俯首称臣。

    代郡太守没有坚持多久,在公孙瓒大军兵逼城下后,也很快就开城投降。

    一时间,幽州风声鹤唳,士族人心惶了。

    消息传到邺城,冀州刺史袁绍大为吃惊。

    而这个时候,袁绍在冀州士族的支持下,刚刚在冀州战稳脚跟,正在巩固势力,根本就无力对外用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孙瓒尽占幽州而无力干涉。

    为了防备公孙瓒顺势南下冀州,还不得不在边境上加派兵力布防。

    就在幽州易主的同时,同一时间的扬州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初平二年春,袁术以孙坚为将,领军三万攻打扬州。

    孙坚数战皆胜,于五月初杀进九江,兵围寿春,又先后击破了九江太守周昂请来的帮手丹扬太守周昕、庐江太守陆康等数路兵马,兵围寿春,数月乃落。

    九江太守周昂城破被杀,九江易主。

    孙坚很快威名大震。淮南各路诸侯无有不惧者。

    就在孙坚准备大刀阔斧,一举攻占扬州其余各郡时,后方却发生了变化。

    以谋士金尚为首的一干谋士见孙坚连战连捷。深恐大权旁落,于是对袁术道:“孙文台当世虎将也,然淮南诸地今皆闻孙坚威名,而不知主公仁义,非臣子之道也!”

    “这……”

    袁术本就多疑,而且没有什么主见,一听之下立刻犹疑起来。

    金尚等人继续在旁煽风点火。不动声色地给孙坚泼脏水。要说这金尚别的本事未见得有多出色,但却把袁术的心思揣摩的通透,给人泼脏水的功夫也是炉火纯青。

    袁术本来就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枭雄。给金尚这么一挑拨,心病越来越甚,也觉得不适合再让孙坚继续率军攻打扬州,免得麾下将领兵权过重。肘生变故。

    以己渡人。孙坚若真打下了扬州,还会不会听自己的呢?

    袁术觉得,若是换了自己,肯定不会再受制于人,天下哪有这样的傻子。

    有了这个想法,立刻就采纳金尚等从之计,将孙坚从九江召回,又命大将张勋代替孙坚统军。继续攻打扬州各地,让孙坚到各地去招募训练兵卒。

    颍川始置于秦。地处中原腹地,人口众多,自先汉以来便是文风最盛之地。

    汉末私学盛行,各地世家大族或名士或多开设私学授书育人,颍川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出了一大批名人名士,诸如荀氏八龙、水镜先生等,皆出于颍川。

    可以说,颍川真正当得起人杰地灵的美称。

    诸如被许子将评为有王佐之才的荀彧,就是颍川人氏。

    孙坚第一次来到颍川,就为颍川兴盛的文风大为震动。

    信步走在阳翟城中,看着那些谈笑而过的文人士子,心里别人一番触动。

    程普却还在为袁术临阵换将之事耿耿于怀,咬牙切齿地道:“袁术匹夫,枉主公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却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将主公调到这后方来招募兵卒,岂有此理!”

    孙坚忍不住侧头掠了程普一眼,暗忖这些话心里想想就是了,怎能说出来。

    自己现在还在袁术手下混饭吃,说话就要小心,不能落人口实。

    特别是经此一事,已经充分证明了袁术此人毫无容人之量,若再不韬光养晦,将一些闲言碎语传到袁术耳里,怕是又会引来一番波折。

    孙坚沉声道:“德谋快别再说这些话了,当心隔墙有耳!”

    程普‘嘿’了一声,就不再说。

    就在这时,孙坚耳力甚好,听到了走在前面两个士子的低声私语。

    就听其中一人道:“最近扬州那边多有流民逃亡过来,听说淮泗一喧战火不断,许多百姓不堪其苦,已经活不下去了。据那些逃过来的流民说,孙坚已经攻下了九江,把陆康和周昕也给打败了,估计用不了多久,连扬州也要改姓袁了。”

    左边一人淡然道:“未必!”

    先前之人讶道:“为何?”

    左边之人道:“孙坚虽然能征善战,但袁术此人贪得无厌,亲小人而远贤臣,十足草包一个,实在不是什么明君,帐下金尚等小人更是只知争权夺利、排挤异己,根本就不是什么成大事的料。我吾不出多久,孙坚必然会被召还,改以金尚一党之人统兵。”

    先前那人沉吟道:“这个,志才何以如此肯定?”

    左边那人道:“袁术初至豫州时,我曾在其府中做过几日刀笔吏。”

    “啊,原来如此!”

    先前那人恍然,暗忖怪不得这家伙敢如此断定,原来还以袁术做过事。

    孙坚和程普却听的大惊,脸脸相觑。

    这人是谁,竟能如此料事如神,只是时间稍有差别而已。

    就听先前那人继续问道:“那你为什么不干了?”

    左边那人道:“袁术蠢材耳,吾为何要为他卖命?”

    “这个……”

    先前之人有些无语,不知说什么好。

    孙坚和程普对视一眼,程普立刻就明白了孙坚的意图。

    前面那人如此料事如神。必然有非凡的才智。

    孙坚帐下一直没有能出谋划策之人,是以才未能料得先机,以致处处被动。没料到袁术那里会骤生肘腑,被金尚等一干小人在袁术面前搬弄是否,罢了兵权。

    若是有一位出色的谋主,提前思虑周全,策划得当,何以会落得如此境地。

    孙坚不动声色,带着程普远远的跟着前面那两人。

    就见两人进了一家私孰。随后大门被闭上。

    孙坚当即吩咐程普,“德谋务必盯紧此人,打听清楚此人的来历!”

    程普铿然道:“主公放心。末将定不负所望。”

    为了主公大业,纵然干盯哨如此什么掉份的事也顾不得了。

    程普知道自己的斤两,冲锋陷阵还行,但若出谋划策可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主公帐下一直缺乏智谋之士。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大才。焉能放过。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私孰的门终于打开了。

    一直乔装成百姓附近晃荡的程普立刻暗中招呼几名亲兵,盯盯紧着人群。

    很快,程普就从私孰里出来的年轻士子中发现了那个叫志才的年轻人。

    “快去通知主公!”

    程普吩咐了一名亲兵一声,立刻跟了上去。

    孙坚赶到的时候,程普已经在一条脏乱差的巷子口等了小半个时辰。

    “主公!”

    程普连忙迎了上去,指着苍里面的一间民宅,道:“那人就住在那里!”

    孙坚问道:“可曾打听清楚此人来历?”

    程普道:“已经打听清楚了。此人姓戏名平,表字志才。虽是一寒门子弟,但在颍川士子中却极有才智,只是放荡不羁,不修仪表,被人戏称为戏子。”

    孙坚沉声道:“只有真有才智,出生寒门不是问题,不修仪表更不是问题。”

    程普点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那戏平已经回家,是否要现在就过去?”

    孙坚想了想,道:“吾等托于袁术帐下,一无根基,二无实力,想要招纳贤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人即真有大才,就万万不能莽撞,不能碰了壁再二次登门。”

    程普深以为然道:“主公顾虑的极是,末将也这么认为的。”

    孙坚又道:“不过,吾等先去结交一番,到也并无不可。”

    程普点点头,当下带着孙坚前去敲门。

    这是一座小宅院,很破旧,沉旧的木门甚至打上了补丁。

    程普敲了门后,等了一小儿,木门从里面被打来了。

    “请问两位是?”

    开门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妇人,穿着青衣麻木,头上也没有什么饰品,极为朴素。

    孙坚拱了拱手,道:“某乃吴郡人孙坚,今日路过阳翟,素闻戏平先生大才,顾不请自来只求一会,还请小娘子通报一声。”

    妇人啊了一声,讶道:“莫非是讨伐董卓的孙坚将军?”

    孙坚也有些惊讶,区区一妇人,竟也知道自己名号,当下客气道:“正是。”

    妇人忙拉开木门,慌忙道:“将军快快请进!”

    孙坚又谢过,才带着程普进了门。

    就见北边的墙根下,戏平正仰躺在一把藤椅上,羽扇轻摇,好不悠闲。

    “夫人,有客人来了!”

    妇人正是戏平之妻,连忙跑了过去,附耳低语了几句。

    戏平就有些惊讶,扭头望过去,问道:“足下便是孙坚将军?”

    孙坚拱了拱手,道:“正是在末,冒昧登门拜访,先生见谅则个!”

    戏昌坐起身来,又看了一眼孙坚身边的程普,不由哈哈笑了几声,道:“在下还以为何方鼠辈暗中跟踪,原来竟是将军属下,到真让在下意外!”

    孙坚和程普登时脸脸相觑,没想到人家早就发现了自己。

    程普更是有些尴尬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人家早就发现了自己。(。。)

第154章 前往中原() 
戏平也不起身,指了指旁边两把简陋的藤椅,懒洋洋道:“寒舍简陋,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两位,将军来即是客,若不介意,就与贵属坐下喝杯酒水吧!”

    程普皱了皱眉头,心下微微有些不悦。

    孙坚却是毫不在意,拱手谢过,走了过去在一边坐下。

    程普无奈,只好也跟了坐去,坐了一把藤椅。

    戏平一点都不在乎孙坚身份,侧首问道:“不知将军所为何来?”

    孙坚道:“某奉袁公之命,前来颍川招募兵卒,于街巷之间听人谈起颍川才俊,得闻先生之名,故冒昧登门拜访,若有失礼之处,还请先生多多见谅。”

    戏昌疑惑道:“在下不过一山野之人,哪里算是什么才俊?”

    孙坚立刻就知道这种聪明人不好糊弄,若不说实话,反而会坏事,当下如实道:“实不相瞒,晌午先生曾于人谈起天下大势,某正好就在先生之后,有幸得闻先生高论。”

    戏平这才恍然道:“原来如此,怪不得贵属会跟踪在下!”

    孙坚面色如常,程普老脸却微微红了一下。

    糗事三番五次被人提及,脸皮也实在有些挂不住了。

    戏平却不再多问了,只当孙坚是个普通客人,招呼孙坚品茶。

    孙坚捏着茶杯听戏平滔滔不绝的谈了一阵茶道,实在有些忍不住了,道:“日间得闻先生谈起天下大势。且料事如神,某十分佩服,不知可否请先生赐教一二?”

    戏平竟一点也不谦虚。道:“不知将军要问什么?”

    孙坚虚心道:“某虽有心为国效力,奈何袁公听信小人馋言,不容于某,先生即能料到某之处境,还请先生不吝指教,某该如何处之!”

    戏平沉吟不语,似是在考虑该不该指他一条去路。

    孙坚也不催促。脸色淡然,耐心等待。

    程普却是有些将信将疑,不知这家伙是否真有什么绝妙的计谋。

    若主公如此折节下交。这厮却无惊人之语,那可就气人了。

    戏平沉吟了半晌,才道:“江东昔日战黄巾,平匪寇。于国家有功。于生民有恩,在下也曾听闻。在下有一计,或可助将军渡下眼下危局。”

    孙坚顿时精神一振,更加谦虚,道:“请先生赐教!”

    程普也是眼睛一亮,目光灼灼地盯着戏平。

    戏平淡然道:“袁术无能之辈,不足以成大事。今天下乱象已现,群雄并起。袁术迟早都会为他人所替,将军若不想为袁术陪葬。还是另谋高就吧!”

    “这……”

    孙坚吃了一惊,这话实在有些惊人了。

    要知道,颍川现在可也是袁术的地盘,在袁术的地盘上说人家的坏话,而且还说的如此不留情面,这要是传到袁术耳里,以袁术的性子,岂能饶得这戏平。

    这家伙难道不怕自己把他卖给袁术吗?

    孙坚脑中转了几个念头,很快就想明白了。

    人家这是已经看破了自己的心思,才敢说出这番话来。

    孙坚立刻肃然起敬,此人不但料事如神,对自己和袁术之间的关系把握之准,更是让人吃惊,只凭这份眼力,就少有人能及,当下拱手谢道:“先生忠言,某已尽知!”

    程普却忍不住问道:“离开袁术,又能去哪里呢?”

    戏平看了程普一眼,淡然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去。”

    程普急的抓了抓头,说道:“先生有话能不能说的明白些?”

    戏平没好看的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