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跃马西凉-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摇头道:“怕是不妥,将军体貌大异常人,很难保证洛阳城中无人认出将军。为将军大计,将军还是最好不要露面的好,在下只带十名铁卫前往便可。”

    许褚想了半天,只好无奈的答应下来。

    贾诩走到门口,拉开门对守在门口的章老汉道:“老章,你也进来!”

    章老汉连忙跟了进来,问道:“不知贾诩先生有何吩咐?”

    贾诩沉吟了下,道:“这样,我等所谋之事虽无人知晓,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为以防万一,老章你还是带着婆娘到洛阳城外去躲一阵吧!”

    章老汉老于世故,也不多问,道:“先生放心,老汉晓得了。”

    许褚道:“那某跟老章一块走,到城外去躲一阵子,只是先生安危……”

    贾诩洒然道:“将军放心,在下虽无缚鸡之力,却也颇有自保手段。况且尚有将军十名铁卫随行护卫,何惧宵小。至于事成之后,在下自有脱身之计,将军不必担忧。”

    许褚道:“那好吧,先生万务小心。”

    贾诩点了点头,又道:“事不宜迟,在下这便去游说董卓心腹谋臣李儒。”

    许褚拱手相送,和章老汉直送到门口,才停下脚步。

    次日一早,就和章老汉乔装打扮,溜出洛阳城和三百铁卫躲在一起。

    深夜,李府。

    李儒看了会军报,正准备歇息,忽有管家来报,讨虏校尉贾诩求见。

    “贾诩?”

    李儒怔了下,贾诩不是在牛辅军中吗,怎么会跑来洛阳。

    忽然记起月前牛辅回京时,曾说过贾诩病重,已返回武威老家养病去了。

    不过,这厮病好了不去牛辅军中辅军,却跑到洛阳来做什么?

    李儒转了几个念头,吩咐道:“带他进来。”

    管家答应一声,立刻退了出去。

    不多时,带着一中年文士走了进来,可不正是贾诩。

    “诩参见军师!”

    贾诩长揖倒地,执礼甚恭。

    李儒摆了摆手,蹙眉道:“贾诩,你不是回武威养病去了吗,怎得来了洛阳?”

    贾诩答道:“师军明鉴,在下去岁回到武威后,病体渐愈,因常思为国效力,故前来洛阳拜于军师门下,为军师效犬马之劳。”

    李儒作色道:“大胆,汝乃牛辅将军随军幕僚,既然病体全愈,不去牛辅将军帐下侯令参谋军事,却跑来洛阳,如此擅离职守,纵然将你斩了亦不为过!”

    贾诩不卑不亢道:“军师且勿动怒,何不听在下一言?”

    李儒沉声道:“汝还有何话可说?”

    贾诩道:“军师岂不闻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今丞相威临四海,天下诸侯未有莫敢不服者。在下夙月忧思,已得一计,或可助丞相实现霸业,特来献于军师。”

    李儒哂笑道:“汝有何计,能助主公霸业?”

    贾诩朗声道:“古来圣贤皆云,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今汉室历西二十四帝,气数已尽,民心已背。丞相入中枢、定天下、驱叛逆,布德望于四海,扬国威于宇内,正该因其势而利之,代立而立,以安军心、民心,成就不世霸业。”

    “大胆!”

    李儒勃然作色道:“竟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莫非以为吾不敢杀你乎?”

    贾诩丝毫不惧,目光灼灼的直视李儒,昂然道:“在下句句肺腑之言,所思所虑皆为丞相大计。若军师认为丞相德望不足以位登九五,就请斩了在下吧!”

    “你……”

    李儒被反驳的哑口无言,一时有些不知如何是好。

    这厮口舌未免也太犀利了点,尽管自己只是佯怒。

    若真杀了贾诩,岂非坐实了自己认为丞相不足以位登九五的观念。

    李儒比谁都希望董卓能当皇帝,因为一旦改朝换代成功,他就是最大的功臣。

    只是,这种事情哪有贾诩说的这么容易。

    李儒身为董卓的首席谋臣,又岂能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第193章 说动李儒() 
贾诩昂然肃立,道:“军师若为丞相大业,请斩在下!”

    李儒摆了摆手,沉声道:“我知你口舌之利,你也不必在卖弄了。不过,今天下兵权及朝廷大力虽尽归丞相之后,然士人思叹之心未绝,若丞相代汉自立,必招致天下诸侯起兵讨伐,比上一次更为凶险,你究竟安的什么心,竟敢献此毒计,说。”

    贾诩惑然道:“军师何出此言,在下拳拳之心,皆为丞相霸业耳,何故相疑?”

    李儒冷哼一声,狭长的眸子里有惊光一掠而过,冷然道:“还敢狡辩,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百姓都知道,别跟本军师说你不知道代汉而立会招来天下诸侯一致声讨。”

    贾诩恍然道:“原来军师是说这个,在下却有不同的看法。”

    李儒沉声道:“也罢,本军师就给你个分辨的机会。你若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本军师再将你定罪,让你死的心服口服,快说!”

    贾诩胸有成竹道:“军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李儒冷着一张脸,也不接话,看贾诩如何分辨。

    贾诩清了清噪子,这才继续道:“自初平元年丞相击退关东叛军以来,天下诸侯皆已生朝秦暮楚之心,袁绍、孙公瓒、袁术等辈无不大肆征兵,扩充军队,已经公然不将朝廷放在眼里,虽为汉臣,实则已经有了不臣之心,在下说的可对?”

    李儒点了点头,这是实事,不容否认。

    身逢乱世。又有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

    只不过袁绍等人并没有公然叛汉罢了,至于打的什么主意。谁都心知肚明。

    就好像昔日的周王朝,各诸侯国虽名义上奉周室为主。实则周室就是个摆设,那些诸侯国都是各自为政,自立为王,根本就没有人理会周王室。

    现在大汉的情形,也跟周王室有几分类似。

    汉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都渐渐生出了野心。

    别人先不说,袁术那厮的不臣之心就已经昭然若揭,丝毫不加掩饰。

    贾诩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又道:“今皇纲失统,国祚不兴,士人虽有报国之心,然无效忠对象。若丞相代汉而立,则可稳定天下士人之心,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沉思半晌,才缓缓点了点头。

    这也是事实,没办法否认。

    乱世出英豪,并非所有士人都是汉室的死忠分子。

    说到底。这个世上最多的还是墙头草,哪边风大哪边倒。

    天下士人思汉之心虽然未绝,但对于那些墙头草来说,最关心的也只是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中自己能否挤身而上。位列勋臣,而不是这个天下由谁做主。

    眼下朝廷被董卓控制,汉天子已经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

    天下士人欲尽忠汉室。却不得其门而入;效忠董卓吧,董卓又非是天下之主。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那些墙头草也有顾忌。自然不敢公然倒向董卓。

    若董卓正位,相信必然会有一大批墙头草立刻从龙。

    就好比杨彪、周奂、王允等一干朝臣,还不是乖乖拜倒在了董卓脚下。

    可见这世上,多的还是趋炎附势之辈,真正忠于汉室,能为国赴难的又有几个。

    贾诩鼓动其如簧之舌,大义凛然道:“初平元年,关东诸侯起兵三十万来犯,我西凉大军既能将之击退,纵然天下叛逆再兴不义之师,丞相又有何惧之,届时只需提二十万西凉大军,便足以击退天下叛逆,震慑宵小,军师以为然否?”

    李儒又点了点头,这个也是实情,不容否认。

    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就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届时只需依罗征之计,以精锐步卒扼住几处雄关,再谴一支精锐骑兵杀进中原,不攻城掠地,只管杀人放火,将关东大地杀个血流成河,看诸侯还如何攻打洛阳。

    不过话说回来,罗征那厮的确是员难得的将才,可惜竟背弃了主公。

    纵观主公帐下诸将,若论能征善战,竟无一将及得上那厮。

    原本以为将那厮弄去凉州,就算不死也得脱层皮。

    谁料那厮不但以雷霆手段镇服了羌胡各部,甚至连韩遂也给灭掉了。自己设计驱马腾等举兵攻打金城,也被那厮给逐一击破,不但马腾大败,盖勋等更是全军覆没。

    最后更是丢了武威,真可谓是得不偿失。

    就连吕布,也吃了大亏,至今不敢再轻举妄动。

    李儒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说到底,罗征还是自己等人给逼反的。

    若非如此,以此人之能对付关东叛军,当是一最大的臂助。

    正想呢,就听贾诩又说话了。

    贾诩朗声道:“别说我西凉军根本不惧关东诸侯叛逆,实则如今天下诸侯都在忙着各自扩充实力,攻城掠地,纵然丞相正位,又有谁会为了这腐朽的汉室而兴义师。眼下袁绍和公孙瓒正在抓紧时间招兵买下,边境之争日趋激烈;袁术屯兵淮水,欲南下扬州,余者诸侯皆不过草寇之辈,不足为虑。军师以为,袁绍会冒着被公孙瓒偷袭邺城的风险,举兵前来勤王吗?袁术那厮会放弃进兵扬州,前来转攻洛阳吗?”

    “这……”

    李儒手段柳须,半晌不语。

    贾诩说的这些虽然只是一种可能,却让人无从反驳。

    因为谁也不敢保证,天下诸侯百分百一定会出兵前来勤王。

    贾诩最后道:“既然如此,军师还犹豫什么,届时只需丞相正位,军师就是最大的从龙功臣,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必为军师所有。在下言尽于此,请军师决断。”

    李儒砰然心动,死死盯着贾诩,久久不语。

    前面说了一堆,全都是废话。

    唯有这最后的一把火,才是一把真正的火油。

    李儒虽然极力想保静冷静,分析厉害得失,但还是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念叨了两句三公之首、宰执天下,越念叨就越觉的心里似是有一把火在烧。

    身逢乱世,追随明主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

    对于李儒这样的臣子来主,最终的理想可不正是如此。

    从龙而起,得享勋臣。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

    李儒身边董卓身边的首席谋士,最大的理想,可不就是这个。

    贾诩的这一把火,可谓真正烧在了李儒的心坎上。

    只是兹事体大,容不得半点马虎。

    李儒沉思半晌,挥了挥手道:“你先退下,容本军师想想。”

    贾诩也不再废话,长身一揖,退了下去。

    该说的都已经说到了,接下来就看李儒如何选择了。

    夜已深,厅堂内灯火通红。

    李儒脸色阴晴不定,负手在堂下来回踱步。

    三公之首,宰执天下,固然十分诱人。

    可其中的风险也是巨大无比,身为董卓的首席智囊,李儒不得不考虑清楚。

    一旦踏上这条不归路,就再也不可能回头。

    废帝自立,肯定会有诸侯起兵勤王,这是不容置疑的。

    唯一无法确定的是,会有多少诸侯起兵。

    若是不能击退勤王之师,那么西凉军的所有成果就都会化为乌有。

    巨大的利益,往往伴随着同样巨大的风险。

    然而,想要收获,不担些风险怎么能行。

    李儒咬了咬牙,很快就下定了决心,深夜进营,去见董卓。

    贾诩那厮说的对,西凉军既能击退一次关东叛军,没道理挡不住第二次。

    北宫,嘉德殿。

    “主公,军师有急事求见。”

    董卓已经睡下,却被亲兵给叫醒了。

    “李儒?”

    董卓蹙眉不悦道:“有什么事不能明天再说,非要半夜来见。”

    亲兵答道:“小人也不知,军师只说有十万火急之事要见主公。”

    董卓打了个哈欠,无奈的坐了起来,道:“让他到偏殿去待候。”

    亲兵答应一身,恭敬的退了出去。

    董卓唤了一声,立刻有宦官宫女进来服侍起穿衣,一应生活待遇,完全就是天子帝王的标准,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董卓这厮早就有了自己当皇帝的心思。

    若非如此,又岂会以帝王的标准享受这等生活待遇。

    “退下!”

    穿戴齐全后,董卓挥退一应宦官宫女,这才出殿前往偏殿去见李儒。

    偏殿,灯火通明。

    李儒背负双手,正在不停的来回踱步。

    看到董卓进来,连忙拱手施礼,“儒,拜见主公。”

    董卓摆了摆手,径自在主位落座,又肃手示意在下首李儒入座,才打着哈欠问道:“免礼罢,文优趁夜进营,不知有何十万火急之要禀呐?”

    “这……”

    事到临头,李儒忽然就有些犹豫起来。

    “嗯?”

    董卓讶然道:“文优有何难言之瘾?”

    李儒心念电转,暗道罢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时候,已经容不得退缩,当下把心一横,咬了咬牙道:“主公明鉴,儒趁夜进宫,确有十万火急之事禀报。”

    董卓又打了个哈欠,抬了抬手道:“文优请讲。”

    李儒石破天惊道:“正所谓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今汉室衰微,人心思变,主公可不正位九五,继天下大统,以成不朽霸业!”(。。)

第194章 双面间谍() 
“嗯,什么?”

    董卓猛的睁大了眼睛,瞬间睡意全消,眸子里有骇人的惊光一掠而过,沉声道:“文优何出此言,吾统摄朝政,已然位极人臣,岂能再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李儒道:“正所谓天子失德,有德者当正位代之。今天下兵权尽归主公,朝野内外无人不服,主公自当顺天应人,君临天下,带领我西凉军团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则三军将士无不幸甚,天下百姓无不欢腾,还请主公明鉴。”

    “这……”

    董卓面露沉吟,举旗不定。

    位登九五,君临天下,何人能不动心。

    董卓在打退关东诸侯联军后,其实就已经有了代汉之心。

    公然住进皇帝的禁宫之中,出行皆照搬帝王标准,就足以说明其心。

    只是心中还有顾虑,唯恐招致部下反对,才压下了心中所想。

    如想李儒主动提起,董卓其实早已心花怒放,只是当然要作作样子。

    沉吟了片刻,才问道:“军中将士如何?”

    李儒答道:“主公放心,三军将士早就已经盼着这一天了。主公继大统正位,带领我西凉军团入主中原,乃是天大的好事,将士们只会拥护,绝没有反对的道理。”

    董卓沉吟道:“纵然如此,若招来天下诸侯共讨,又当如何?”

    李儒凝声道:“昔十八路诸侯来犯,尚且被我军击退。纵然天下诸侯再起兵来讨,主公又有何惧之。况且自去岁以下。天下人心思变,袁术、袁绍、公孙瓒、除谦、刘焉等辈无不积极扩充军备。争夺地盘,已经公然不将大汉朝廷放在眼里。必然难尽全力,主公只要击退各路诸侯的勤王之师,则霸业可期矣!”

    “文优所言甚是。”

    听了李儒的分析,董卓立刻找回了信心,喜的连连搓手。

    不过董卓终究也算是个人物,不会被这巨大的诱惑冲昏了头脑。

    想了想,很快就又问道:“西凉未定,马腾、罗征皆有数万大军,吕布那厮亦对本相阳奉阴违。若一旦举事,这几路反贼引众来攻,关中势必危矣,又当如何?”

    李儒道:“主公尽可放心,马腾、罗征、吕布皆野心勃勃,欲一统凉州,主公只需拉拢住马腾,则可将罗征牢牢地堵在金城出不来。马腾若不想被罗征抄了老巢,就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至于吕布。两万并州大军都快饿死了,哪还有力气出兵。”

    董卓连连点头道:“喔,文优所言甚是。”

    李儒又提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董卓只听的心花怒放。连连称善不已。

    直商议了一个多时辰,才算短一段落。

    李儒离开皇宫后,马不停蹄的回到府中。又谴人前去请来西凉诸将,连夜与一众西凉军中的统兵大将秘谋商议。直到天明时分,才各自散去。

    腊月二十九。入深。

    司徒府,偏厅。

    王允、黄琬、闵贡、李肃、贾诩等再次齐聚一堂。

    明岁就是岁除了,天子已经下诏,要在明晚举行盛大的国宴。

    当然,天子做不了主,这个诏命是董卓授意的。

    席间,王允还没说话,李肃却抢先开口了。

    “诸公,大事不妙!”

    李肃面色凝重的道:“昨夜李儒连夜请西凉诸将过府商议,在下亦有幸参与,董卓老贼图谋不诡,欲废帝自立,我等若再不举事,只怕大势危矣!”

    “什么?”

    “竟有此事?”

    “这下遭了!”

    这话一出,王允等人顿时失声惊叫,被震的目瞪口呆。

    贾诩也吃了一惊,心下却是暗喜,原来李儒已经心动甚至付诸于行动了。

    “此事是否属实?”

    王允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声问道。

    李肃沉声道:“千真万确,如此大事在下岂敢乱开玩笑。”

    黄琬怒发冲冠道:“董贼,竟敢妄想谋朝篡位,实是该死,该死呐!”

    王允脸色阴沉道:“如今看来,无论如何我等也要尽快动手了。为大汉江山计,无论如何也要诛杀董贼,不能令其谋臣篡位,否则朝廷将威信尽失矣!”

    闵贡也骂道:“董卓匹夫,真该千刀万剐。”

    王允问道:“闵校尉,徐荣家小可曾拿到?”

    闵贡脸色有些不大好看,道:“已经送到城外秘密安置,徐荣将军已经答应,只要不是让他举兵攻打皇宫,不违背忠义,皆可配合我等行事。”

    王允喜道:“如此甚好?”

    顿了下,又看向贾诩,“足下准备何时动手?”

    贾诩道:“明晚国宴结束后动手。”

    王允脸色转为凝重,道:“此事关乎国运,万万不能儿戏,足下可有把握?”

    贾诩胸有成竹道:“司徒大人放心,明晚在下会请徐荣将军将董卓安插在城卫军中的将校尽数召至府中,在于堂外埋下刀斧手,一举杀之,徐荣将军便可掌控城卫军!”

    “原来如此!”

    众人皆神情一凛,忍不住仔细打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