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开始的暴乱是从南郡的夷陵开始,随后蔓延到天下各地,战乱最先被平息的也是夷陵,随着吕哲的崛起更是以他所在的位置不断地熄灭战火,一直到他将长江流域大部分郡县纳入统治,长江以南也全部占领,中原以及各地还是战乱不休的状态。
新一轮的人口普查中,长江流域的人口占了帝国总人口的其中三成,长江以南的几个郡占了其中的三成人口,只有不到四成人口是处于中原、秦地、辽东。
人口的分布很奇妙,那还是因为最先平息战乱的长江流域和以南吸引了中原等地区相当多人口的迁徙,又因为生活稳定吕哲统治疆域下的人口是增长而不是减少状态,结果就是原本人口稠密的中原变得人烟稀少,另外那些人口本就稀少的变得更少。
帝国有着自己的人口分布规划,未来的几年内还会继续鼓励人们前往南方,那是因为中枢经过观察和考量,计算出南方开发将会对帝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一旦南方的几个地区成功开发起来,可预计作为巨型产量地的地区不会少于七个,如长沙郡绝大部分区域(既现代湖南),如岭南(含侵占的越南、老挝、缅甸等地的局部),如黔中那片开发一部分的平原,等等地方将会成为向帝国各地输送粮食的重要地区,因此像划定的开发区迁徙人口很有必要。
帝国开发南方并不是说不重视中原其它区域,只是考虑到中原等地已经耕作数千年,当地的土地持有也没有多少让国家又规划的空间,毕竟总不能将所有土地收为国有再另行分配吧?一旦真的进行土地收为国有的事情,就该是无数人站出来拼命,那个时候就该又是遍地烽烟,所以哪怕是没有南方的气候适合作为产量地的因素,光是土地的规划考虑上除了遍地都是国有土地的南方就没什么其它地方好选。
另外,除开针对南方的产量地开发,吕哲也没有忘记辽东以北那片有个地方叫黑龙江,那一片区域可是有着数千里的平原,黑土地肥沃的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更加别提那边有砍伐不绝的森林,更有埋藏在地下的无数矿产。
说到矿产,经过两年的努力考察和探索,草原上果真发现了一个巨型的铁矿,最奇怪的是该座铁矿不少是不需要开采天然暴露于外,浅度开采能够获取的量也十分庞大,考察人员回报的时候有那么一句话,说是胡人放着天然宝藏不会利用什么的。
吕哲有计划过在草原建立兵工厂,他盯着地图看了半天才从一些参照物上瞧出来,原来发现矿产的地方其实就是现代的包头。不过不管是叫什么,他之前制定的计划总算是有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的人口和应不应当而已……
第八百五十一章:错误的惊觉?
“各县都相续上报民情,普遍担忧的是雇佣和生产过剩问题。”
番贤对面坐的是共尉,两人早在八年前就认识,因为接触次数不多互相之间只能算是朋友而不算深交好友。现在一个是郡守一个是中郎将军团长,番贤是一个月前就任内史郡的郡守,共尉却是先在陇西郡那边募兵后面率军到内史郡驻扎。
共尉所率军团其实是有两个,第七混编军团是由最先进入秦地的那批汉军就地成军,另外一个则是在陇西那边募兵,募而来的都有一身高超的骑马技术的士卒,再则就是陇西当地压根不缺马的关系,很顺利就组建出一支骑兵军团该有的规模。
骑兵军团的框架组建起来,骑兵也编制完毕,可是一直以来中枢并没有给予这支部队一个正式的番号。
什么意思?就是共尉千辛万苦组建出一支骑兵军团的规模了,马匹和骑士等等一些东西已经备妥,甚至是伍长、什长、队率、屯长这一级别的基层军官已经任命并到位,偏偏中枢那边一直没有委任别部司马、军侯、校尉、俾将、偏将、中郎将,就更加别提一支军团中必备的军法官、斥候官、情报官、典校长、长史,连带马镫、马鞍也一直没有配置,兵器和甲胄也似乎忘了。结果是,共尉把人和马都准备好,却是得不到来自中枢关于中、高层官职的任命和装备上的列装。
共尉有专门向中枢发过询问公函。得到的解释是,前线战事紧张,后勤也出现问题。为了保证前线各个军团的作战物资,给予新组建而没有正式番号的骑兵军团的一应物资将会延后。
好吧,只要是中枢会承认组建军团的存在,共尉也就算没有白辛苦,更不是心中想象的中枢猜忌什么的,那一切都好。再则,前线战事确实是有些紧张。大战爆发之前是该先保证前线军团的备战物资,他们这些还不知道会不会参战的部队。武器装备上的列装推迟就推迟吧。
大概是在二月前,共尉总算是得到了调动的命令,说是部队被规划为征西军团的预备队,以备蒙恬战事不顺的时候作为援军。这一次部队从陇西郡那边来到内史郡。其实是要在渭水边上接受给养,也就是领取一些物资,另外就是迎接从南陵那边来的一批军官。
南陵来的军官是共尉急需的一批人才,那些军官都是各支部队立功,或是被推荐进入帝*事院校深造,大部分人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再经过院校的培养,这么一类军官其实各支军团的抢破脑袋都想要的人。
有了中枢派来的一应中、高层军官,那么番号当然也是正式下达。陇西募兵组成的骑兵军团被确定番号为第二十骑兵军团,军团长却是没有任命,诡异的是中枢任命共尉西北都尉的同时。后面司马欣也发来任命,共尉不但成了内史郡、上郡、北地郡这三个郡的西北都尉,还成了草原派遣军的后将军。
得到一连串的任命让共尉其实是有些发懵的,他在陇西郡那边待得有些久了,实际上对国家政~局和近期发生的大小事上面都有些脱节,感到云里雾里又没办法找个了解情势的人问一问。
后面。共尉进驻内史郡之后才算是了解到一些情势,原来是蒙恬在正式发动作战之前向司马欣发去请求。司马欣下令让共尉率军北上。
那么是不是视为蒙恬其实没有把握用四个军团来达到作战目标?共尉绝对没有往这个方向想,共尉算是老牌汉军集团中相对了解蒙恬的人,很清楚蒙恬为了北上与匈奴交战已经准备了至少十年。
是的,在秦国还没有消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前,蒙恬真的是已经在研究匈奴,那个时候蒙氏家族正在与王氏争夺秦国北疆的控制权,蒙氏研究匈奴或许是为了在始皇帝那边获得更多的分数,以便在与王氏的竞争中获得始皇帝更多的认可,但是不管怎么样蒙氏真的有研究过匈奴。
蒙恬作为蒙氏的族长为蒙氏的利益着想无可或非,这个历史版本天下动乱发生得太早,他没有足够的空间也没有机会率领秦军对匈奴发动河套之战,但是并不代表他之前下的用功全部都忘记了。
共尉得到向北移动的命令刚刚走到内史郡地界,前方已经传来头曼战败投降的消息,他当时还有过“蒙将军也算是十年磨一剑”之类的感慨,认为蒙恬之前的布置不过是确保万一。
蒙恬获胜的消息确切无误,那么共尉所率的部队自然是不用继续北向,然后司马欣更改了之前下达的命令,转而让共尉率军进驻内史郡。
突然得到命令说是让驻扎内史郡,共尉在那么一瞬间内心其实是非常无奈的。包括共尉在内的许多人,他们在吕哲刚刚崛起的那一段时间是作为北方的屏障,一度可以说是吕哲麾下最能征善战也是能组织防御的部队,大概是三年前共尉率军进入秦地,当时本来是要配合秦军防御匈奴等胡人的入侵,结果匈奴只是试探性进攻了三两次就退却,几乎是没有得到上场发挥的机会。
好嘛,已经沉寂得有些久了,要是再不动弹动弹,估计很多人都要忘记他们的存在,因此许许多多在秦地闲了三两年的将士们也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很多不是那么了解蒙恬的将校,他们甚至认为自己所在的部队,会在蒙恬征西军团最不利的时候像救世主那般闪亮登场,对这一类的言论共尉听了只是笑笑不语。
从进驻内史郡开始,算算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既然不用开往前线参战,共尉也没有全然闲着,他除了整训手中的两个军团之外。经常也是在民间行走,对于番贤说的那些问题有自己的理解。
“确实,王上在挥兵北上之前也是在长江流域和以南制定过一个计划,那个计划被称作‘战时非对称经济’,大体的意思尉也不明白,仅是知晓那是国家行为的一种消费还是什么,短时间内利用国家行为的采购刺激民间的建设热情。”
“唔……”
实际上秦地这边的情况一点都不特殊。与之早早被纳入统治范围的那些区域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有点类似,不过秦地这边又相对复杂一些。复杂就复杂在秦地并不是汉军武力兼并,而是赵氏赢姓接受下的一种合并。
秦地的人们心理普遍是处在一种恍惚的心态,心理上估计是不明白自己的统治者算是谁,在享受因为吕哲下令雇佣和采购的同时。担忧会遭到赵氏赢姓王族那边的算账,这是其一。其二是,秦地的人们在赵氏赢姓统治时期,青壮大多数被征召,赋税上也沉重到喘不了气,享受到吕哲所带来的好处,思想上也难免希望吕哲成为他们的统治者,因此产生了一种诡异的背叛心理负担。
“已经正式张贴公文,也派出大量的人手下去宣传。”番贤奇怪地看一眼共尉。觉得共尉已经来到内史郡起码一个月,应该是了解这些才对啊?
共尉当然了解那些,他要说的是另外的一点。
秦地正式纳入吕哲统治的帝国版图。那么来自于心理上的别扭是没有了,秦地的人们也渐渐习惯了因为国家行为带来的好处,而就在人们越来越习惯的时候,偏偏前线打了将近两年某处的战事结束了……竟然结束了?
人都是有脑子的,很清楚前线的战事结束,那么人力雇佣和物资采购哪怕是不会一下子停止。可是数量上的减少总是会发生,自然而然是要想着刚刚变好的生活是不是要出现变化。
番贤思索着。不断点头:“对、对,我在会稽那边当县令的时候有亲自执行过类似的行政指令。会稽的特色是冶铁和兵器制作,为此还专门跑过几趟南陵,为会稽那边的兵工制作争取来自军方的订单。”
“那尉就不多说了。”共尉见番贤转过弯来,身为武人也不想过多掺合到地方政务。
其实就是挺简单的事情,秦地的黔首在担忧国家消费停止,那么作为郡守的番贤想要解决只需要维持人力的雇佣和物资的采购力度。
帝国要在霸水边上以芷阳旧有的规模扩展一个大城市,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件需要雇佣大量劳动力的建设工程,同时因为大量劳动力的雇佣,人一多总是需要大批购买一些食材的吧?那么秦地先期关于粮食的扩大生产也就不会减少采购量。
共尉想到了什么似得,问道:“长安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吧?”
番贤从自己的思考中停顿下来,知道共尉为什么会这么问,中枢也没有下令保密,索性就答道:“是啊,不但是长安,日后新建的城市都不再建设城墙,旧有的城市有城墙也会按照计划逐年地拆除。”
依稀记得始皇帝也有过相关的政策,下令拆去全国的城墙,不但是各座城池的城墙要拆掉,各处山关险隘也全部去掉防御。
原版的历史上,始皇帝下达的命令被忠实地执行,天下各处的城墙一面又一面被拆掉,各处的关隘也不复存在,结果就是天下动荡之后各县被乱军攻陷的速度奇快无比,列国相续复立王室又费了老大的劲重新建造城墙,倒是一直没有反应过来……或者反应了有些来不及的秦二世统治下的秦国连函谷关都没修复,巨鹿那边在进行大型会战,给刘邦这支没什么人关注的奇兵直接突进到咸阳。
当时因为咸阳没有城防设施,秦军又几乎是在前线,赵高又在咸阳大杀特乱地破坏了一把,刚刚当上秦三世没有多久的子婴想反抗都没有军队,只能是黯然地带着百官递上传国玉玺投降刘邦。
共尉好歹是当过军政大权在握的总督,思考事情不会单纯地从政务或军务上去思考,他在很久之前也与吕哲有过讨论,大概了解旧有列国消失之后,华夏本土皆为吕氏统治的帝国所有,吕哲考虑的出发点应该是与始皇帝差不多?
吕哲的想法绝对与始皇帝不那么一样,始皇帝不允许天下城市拥有城墙,那是相信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同时也是不想天下各处的城市在发生反复的动乱中有城墙而守抵抗秦军。另外,始皇帝的思想中是认为天下一统,内部的威胁已经不复存在,威胁是会来自于外部,例如匈奴或是百越,已经布置国策要执行内轻外重的策略。
始皇帝的内轻外重讲的不是什么治理民政政策,其实就是军队的布置是采取坚守边疆为主,内部只是留下一些维持治安的郡县兵。军队陈兵在边疆防御或是开疆拓土,觉得国内不再具有威胁,也不知道是什么让始皇帝那么自信?
郡县兵是个什么玩意?说难听点就是服徭役时的临时士卒,秦国一般对郡县兵并不像对待野战集团严格,那么不管是在武器装备还是操练上面也就不是那么在乎了。
历史已经证明了始皇帝的错误,然而始皇帝内轻外重并不能算是荒唐,偏偏这么一件不是荒唐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对族群生存空间开拓有益的事情,被秦国皇室自己给搞砸了,也被列国复立给玩坏了,导致的此后的历朝历代没人再敢玩外重内轻那么一套。
自有秦一代之后,所有的皇帝都视内部才是最大的威胁,边境别说是开疆拓土了,不被异族像是逛后花园一样任抢任夺就算是不错了。
“不知道各处关隘的城防设施在不在拆除的计划中?”共尉显然是问错人了,番贤虽然是一郡的郡守,可番贤也仅仅是郡守而已,又不是帝国中枢的核心,哪里会知道那么多。
共尉是在担心一些事情,就像是曾经很多始皇帝的臣子那样的担心。
帝国正在被建立,可是吕哲对内的手段温和又太过仁慈了一些,旧有列国是都消失了,可是因为手段温和又信守承诺的仁慈不滥杀,列国王室可都还活得好好的啊……
“需要找机会……,不!是应该理解写信!”共尉觉得很有必要将自己的担心呈报。
第八百五十二章:等待已久的野望
又到了每年连绵雨季的秋季,秋雨纷纷之下的南陵被笼罩在湿润的空气中,每当这个时候大多数人只能待在家中,只有少数的人才会披着蓑衣和斗笠在户外劳动。
受于雨季的影响,南陵的北市零售市场人流减少,街道上不再是拥挤的模样,商铺为了生意着想大多开启了送货上门服务,无形中出现城内居民能够选择的工作又多了一份,倒是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
“诺,这些是共府要的,那些是萧府,另外那些也包起来,”袒胸露肚的樊哙对着伙计不断吩咐,最后指着一箩筐的肉:“等下带到刘哥府上。”
肉是狗肉,樊哙就是那个樊哙。
彭城一役结束之后,刘邦率众归降,他自己虽然没有混上个一官半职却也成了三等男爵,一众手下有的继续留任军中,樊哙和少数的一些人则是脱离建制,脱离建制的一些人归乡,一些则是作为刘邦的跟随。
选择留在刘邦身边的那些人基本成了家臣身份,樊哙就是刘邦的家臣之一,现今的地位是刘府的家老之一。
樊哙在担任刘邦家老的同时也有自己的事业,他恢复了原本在沛县的老本行,重新干起了屠狗卖肉的生意。
上古先秦时代,狗肉其实是社会上的主要肉类之一,毕竟养猪是从杨隋、李唐才开始盛行,在此之前猪并没有被大肆的饲养,猪肉其实也被排斥,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肉食。
“将车拉过来。”
“好咧!”
车是马车,马是驽马,樊哙的狗肉铺子拥有四两马车,他的铺子也是南陵城内最大的狗肉铺之一,于城外的郊区有着一座大型的养狗庄子,够是在城外庄子内被宰杀,清理完内脏之后才被运进城内。
现在可没有什么人会跳出来说不能屠狗之类的话,更加没有爱狗人士。不管是上古先秦时代还是之后的两汉,人们家养的是狗。
狗的繁殖速度并不慢,养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饲养的成本低再加上是主要潮流。再则就是狗肉普遍被认为是大补的肉,那么相对起其它鸡、鸭、鹅之类的肉食,有点条件的人基本上会将狗肉作为餐桌上选择最多的肉类,然后才会是鸡、鸭、鹅之类的肉类。
肉类不应该那么少,毕竟古时候森林山地并没有被破坏。所以野猪、鹿子等等动物的肉也应该是人们餐桌上的肉类?如果是这样理解方式,那绝对是大错特错。
野生动物的肉是人们的可选肉类之一,但是山林里的野生动物多与少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特别是城池周边根本没有想象中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基本是越繁华的地区野生动物越少,只有一些不繁华的地区才会有那么多的野生动物。
野味当然是被作为可选肉类之一,但是千万别忘记现在没有太好的保鲜手段,猎人们是可以进入山林之中打猎,可是他们并不是次次都能在肉质变坏之前将猎物卖出去。如果猎物没有在肉变质之前卖掉,那只能是丢掉。因此猎人贩卖最多的不是捕获动物的肉,是动物们的皮毛。
没有良好的保鲜手段之前,野味也就绝对成不了餐桌上的主要肉类,只有极少极少数的达官贵人才会实现要求捕捉活的野生动物,但那往往意味着捕猎的难度甚至是捕猎过程中出现伤亡,代价极大。
作为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动物,狗是家养的牲畜,华夏大地上的种类是一种叫作中华田园犬的犬科……也就是土狗,其它的犬科倒是还没有传入华夏,因此绝对没有什么牧羊犬、京巴之类的小狗狗。狗除了看家护院就是用来宰杀吃肉,并不被视为宠物的一种。
说到宠物,要是按照没有改变的历史,猫其实是要到西汉末年才传入华夏。猫并不被作为家猫,只有一些山猫和豹猫,这两类猫也是非常凶猛的猫科。可是因为历史被吕哲改得面目全非,华夏族群也早了至少二百多年与帕提亚有接触,已经驯服的猫被作为一种礼物经由前来南陵的帕提亚使节团敬送给了帝国王室。
中亚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送来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