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亚的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送来的猫并不止一种,有最传统的波斯猫。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宠物猫,更有来自于印度的沙漠猫,它们是被作为国礼敬送。
帕提亚帝国送的波斯猫有七对,它们全被吕哲给了自己后宫的女人。波斯猫是一种长毛猫,一张脸看去也憨憨的十分可爱,动作也有着优雅的因子,十分受到女人的喜爱。它们进入华夏已经半个年头,一再产仔之后数量有所增加。
产下的猫仔又被吕哲的女人们分别赠送给了一些官员的女眷,因为数量稀少的关系家中拥有波斯猫的人并不多,又因为是从宫城流出,家中有波斯猫的家庭绝对有嘚瑟的条件,拥有波斯猫的家庭也被视为与王室亲近……至少是与各位王妃关系亲近,一时间家里有饲养波斯猫作为宠物的家庭也成了被羡慕的对象。
沙漠猫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宠物了。来自印度的沙漠猫可没有看上去憨憨的脑袋,更加没有看去华丽的长毛,走起路来虽然有着猫科动物该有的优雅,但是动作看上去其实有些凶悍。
没错了,沙漠猫不是用来赏玩的动物,它身体修长且本性凶悍,不管是对待主人还是觉得有威胁的生物都会第一时间进行攻击,特别是对老鼠有着天性上的捕杀**,因此只能算是一种有益的捕鼠动物。
可以作为宠物的波斯猫成了各家贵妇人的爱宠,市场是有穿着华丽的妇人抱着一只波斯猫在各种重要场合或是聚会上乱晃显摆,沙漠猫因为其本性的关系没有女人会找罪受抱在怀里,因此吕哲的那些妃子也不会犯傻将沙漠猫送给贵妇们当礼物。
不受青睐的沙漠猫基本是被养在宫城当成“捕鼠器”,后面是回到南陵叙职的季布发现沙漠猫凶悍的本性进行讨要,有了季布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贵妇们爱抱着波斯猫卖弄憨厚,季布就来个男人式的卖弄。
沙漠猫绝对不是一种能够安分下来的动物,季布抱着沙漠猫是个什么卖弄法?时常是不喜欢被长久抱着的沙漠猫挣扎,然后就是一阵猫歇斯底里的嘶吼,爪子也是一阵乱抓。有着尖锐虎牙的嘴巴乱咬,面对这种情况季布就是处之泰然地揪着沙漠猫,看上去有点怪异的场面季布却是得意洋洋,甚至认为这样能够彰显武将的身份。
也不知道是什么思维啊?因为猫的爪子、嘴巴尖锐。季布特地命人制作了胸甲和臂甲,穿着那样的玩意抱着一只一直挣扎的沙漠猫,画面感且不说怎么样,镇压约束不服倒是真的有那么点符合武人该有的精神?
有了季布作为开头,到后面认为自己资格足够的人。他们都会找机会向吕哲请求一直沙漠猫,起先吕哲也没有多想,一再繁殖的沙漠猫在宫城确实是有些多了,再则就是宫城内的侍女还不知道有多么讨厌破坏性极强的沙漠猫,甚至是比之老鼠还痛恨沙漠猫,一切只因为沙漠猫极为喜欢磨爪子,不知道抓坏了多少木质的柱子和门框,也就有人讨要就给。
实际上不止是沙漠猫会乱抓柱子和门框之类能磨爪子的东西,波斯猫也非常爱干这事,差别就是波斯猫看去萌萌哒。沙漠猫完全没有卖萌的资本,所以一个产生的破坏被认为可爱,另一个则被讨厌。
由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带来的“猫灾”,导致无数的柱子、门框之类的东西彻底倒了霉,可是无数人无视了两类猫科动物带来的麻烦,只看到了物以稀为贵,更因为是从宫城流出给视为一种荣耀——这就是人了呗。
“再去将那几条犬关好。”
“好咧。”
樊哙带活着的狗不是为了带去刘邦那里宰杀吃掉。除了几条活蹦乱跳的犬之外,樊哙在去刘府之前还会去鸡店。鸡店并不是卖鸡肉的店铺,他去鸡店也不是为了肉,是要亲自挑选斗鸡用于一种娱乐。
刘邦在沛县中阳里的时候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除了游手好闲之外最爱的就是斗鸡走狗。
斗鸡当然就是围起一个空间,让两只凶猛的斗鸡去厮杀。
走狗可不是什么骂人的话,是一种将狗进行编号,让狗进行赛跑。人选定一只狗进行下注,赢取或是输掉赌资的赌博。
刘邦最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正在尝试着付之实践。与他一块围起来围观的是来自长沙郡的大族甏氏,来自九江郡大族舒氏。
甏氏是目前为止在帝国官员体系中对战象训练掌握程度比较的家族之一,他们在没有归纳入吕哲的统治之前是长沙郡南边的土霸王,与之百越中的闽越和桂越有着血缘关系。
汉军大层次地针对百越展开捕杀和抓捕。甏氏在其**同扮演着刽子手和“救世主”的角色。所谓刽子手自然就是作为带路党或是诱骗一些百越人进入埋伏圈杀掉或是抓住,救世主则是有些难以道明了,其实就是甏本辽有选择性地让一些有血缘关系的百越亲族“拨乱反正”什么的。
九江郡的舒氏来自舒县的大族,他们在吕哲攻伐九江郡时是最先投靠的一个氏族,在九江之战中出了一些力气,随后又在吕哲与项氏进行较量的时候正确下注。
舒氏对吕哲的投效有先决条件,要求吕哲将九江郡的管理权托付给舒氏,吕哲在后面也确实按照事先的约定将九江郡的自治权给了舒氏。
对九江郡的掌权舒氏仅是进行了四年,其后不是吕哲秋后算账才让舒氏交权,实际上是吕哲占领长江流域和以南已经有雄霸之资,后面更是显示出一统天下的气象,舒氏之中不乏聪明人,他们之前掌控九江郡是没看到吕哲有一统天下的希望,掌握九江郡或许是想要积累力量参与逐鹿,后面天下局势明朗自然是不能那么干了。
在樊哙到来时,他看到的是刘邦正一边与甏本辽和舒道说话,一边招呼一帮仆人驱赶两只沙漠猫进行搏斗。
而似乎不管是虎斑纹的猫,还是那只黑猫都不怎么给刘邦面子,别说是互相挥爪撕咬,它们甚至是互相靠近了之后闻了闻,随后竟然是虎斑纹的猫给黑猫舔起了毛!
“不对啊?”刘邦一脸的怪异,右手不断摸着下巴:“它们那么凶狠,不应该是互相靠近之后互相攻击吗?是不是两只猫,一只是公一只是母啊!”
李封以前是刘邦的谋士,现在他是刘邦的账房先生,听到刘邦问话,笑呵呵地答:“特地检查过了,是一公一母。”
斗猫?刘邦的想法很天才,玩人所想不到,要的就是新奇和稀少。
场中的两只猫其实也不是刘邦所有,猫都甏本辽和舒道带过来,刘邦为了说服两人费了不少的口水。
“试也试过了,该谈正事了吧?”甏本辽长相粗犷,声音也显得沙哑:“魏王选了南方作为封地,再有半年就带率军启程。南方那边都是山林野人,别说有三万大军和十一万准军事人员,一两万全副武装的士卒就能在那边站稳脚跟,开拓出一大片的地盘。”
说的是近期普遍被关注的帝国分封事宜,分封又分为内封和外封,内封没有什么好说的,外封却是受到最多的关注。
魏王魏咎和秦王扶苏是外封中的两个封王,他们将拖家带口作为帝国的封王出去自己“成家立业”,魏咎选择的是到南方,扶苏却是选择到西北那边。
魏咎选择的南方其实是在后世的泰国那边,会选择那边显然是经过详细的考虑,至于是什么考虑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扶苏选择西北那边也有自己的考量,只是因为帝**队将太多已知的区域视为本土疆域,他们想要在西北方向发展只能等待。
吕哲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言在先,不但是旧有列国王室能够选择外出建立自己封国,贵族也有资格出去。
刘邦爵位再怎么低也是一个贵族,显然也有资格出去“打江山”,甏本辽和舒道与刘邦合伙商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随着吕哲在很早以前的约定就要被实际的执行,他们也该是时候拿定主意了。
第八百五十三章:好时代也是坏时代
上古先秦时期,宇内和域外的说法是有,不过还没有成为主流。所谓宇内指的是传统的华夏栖息地,域外就是华夏栖息地之外。一般被称呼为域外就是野蛮落后的意思,等于是和原始环境差不多的蛮荒,简单点的说就是没有被开发过,或者是开发程度不高。
尽管宇内和域外的说法不是主流,可是依然有不少人恐惧被排除在“宇内”之外,如果不是有必要或是情非得已,没人愿意到“域外”去开荒。
这个时候没有多少人懂得什么叫上千万平方公里,但是多多少少总该明白上千万平方公里有多大,要是按照帝国的疆域规划,未来被认为属于“宇内”的地盘会非常庞大,北至冰原、西达高原、南至大海无边、东至倭岛冰海。不看地图根本想象不出帝国未来的版图会有多大,看了地图绝对是要看得目瞪口呆。
帝国执行内封和外封的政策。内封无论怎么看都是在权力上进行约束,倒是在经济上显得异常优厚。外封权力上也有所约束,不过因为是“域外自治”的关系倒是保留着相对自主的治理权和行事战争权利,经济的辅助也分等级和层次。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帝国内封政策已经被确定下来,外封倒是还没有完全确定。外封之所以没有被定案,那是因为外封牵扯到的事情非常多,例如外封的领主应该选择在哪里,每一个领主又应该是获得多少辅助,有着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规划,细节上的义务和责任,乃至于是控制上面都需要进行你情我愿的商讨。
根据刘邦的多方打听,够资格成为贵族的人,他们之中大多数是选择内封,只有极少数的人才选择外封。
选择内封的那些人不是没有开拓精神,他们只是满足于现状不愿意进行冒更大的风险,或者是更喜欢生活在帝国皇室的羽翼之下。
选择外封的人之中。有些是承担着某些既有的家族责任,有的则是认为内封的“得到”无法满足,也许更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思想在作祟?
像是魏咎和扶苏就是属于承担家族责任的那一类,最新一期的功绩评定中帝国内封没有王爵。那是已经确定的事情。外封上面已经确定的是有两位封王,既是选择去外面打拼的旧有魏王和秦王,他俩的情况也只能算是“时代交替”的特殊产物,估计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特事特办”。
所谓没有王爵是在功劳不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包括了吕哲的子嗣没有功劳不得封王。并不是单纯的针对臣工,任何人只要功绩达到要求都有资格封王,没有足够的功绩就不要做什么白日梦了。
对于内封和外封该是怎么样的区别,消息稍微传出来就得到极大的关注,刘邦、甏本辽、舒道三人只是关注的一个小群体,他们时时刻刻关注内封和外封有什么区别的消息,在关注的同时也进行着一些打算。
“最新的消息是,选择外封的贵族会在原有的爵位上得到提升,具体是提升多少级还没有定论,”嘴巴里啃着樊哙送来被炖好的狗肉。刘邦的声音有些模糊不清:“我估摸着吧,至少会提升一级。”
甏本辽和舒道也在啃狗肉,一边嘴巴里嚼着食物,一边做出认真倾听的模样。
狗肉也不知道是添加了什么中药材,炖的时候也是各自起了一个炉子,三人在亭子内围了一个小三角形,旁边又有厨子在抄什么小炒,香味一阵阵随着风飘出去。
刘邦自称为三等男爵之后就一直是置闲状态,他不是没有寻求过获得什么职位,也不是有谁专门针对性地刁难。他考核了多次,治理地方上的水平也就是当个乡长或是一县的六曹之一,想要进入军中最多也就是当个军侯。
没有任何贬低刘邦的意思,一个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和专门培训的人。起点上确实是要吃亏,刘邦的才能也不在成为“真正动手干活”方面,他的才能就是在动嘴皮子上面,可以达到知人善用,至于自己具体去做某件事情,该怎么布置和操作属于两眼抓瞎。
帝国履任任何职位都是靠考核。能通过考核就获得职位,不能通过考核怎么说都没有用。刘邦要是没有当过统率一军的首领,也没有当过某个封国的国相,他会很愉快地去当一乡的乡长或是就任军侯。偏偏他就是一个曾经风光过的人,换做谁也不想“低起走高”,那无关面子或是心志,纯粹就是接受不了。
像是刘邦这样的人不少,有用人的天赋却没有实际的动手能力,说白了就是管理型的人才而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样的人风云际会之下收拢或是笼络人才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在社会和环境有一套规则运行之下,这一类人想要成为人中龙凤往往需要出现奇迹。
给予考核的机会,能者上无能置闲,刘邦想要生气也生不出来,更无法说是有谁在进行打压。要是按照通常的情况,他也只能是头上顶着三等男爵的贵族头衔,每年享受来自于帝国分配给予贵族的红利,那么无聊又气闷地直到老死,可是吕哲搞出了内封和外封这一套国策出来,那就有了新的转机。
刘邦是一个简单的复杂人,可能有些拗口,但他真的是喜欢享受,能够高人一等心里就能产生满足。享受到了该有的身份地位和福利之后,人往高处爬的心理驱使下又想要获得更多,那么就会四处乱瞄看看有没有让自己地位变得更高的机会。
像是刘邦这一类的人是主流,能够追求更好更高的身份地位,谁不是睁大眼睛盯着?之所以说外封是一个新的机会,那不止是刘邦自己胡乱计划,是经过很细心的观察。虽然不是那么愿意承认,但是这些人都是属于志气大又没有足够能力的那一类,他发现了一帮有着差不多心态的人,也算是志同道合了吧。
“其实就算是帝国给予外封领主有区别,应该也不会区别太大吧?”甏本辽没有多大的文化,见识上因为是从偏僻小地方出来。信息不通畅的年代中小地方的土霸王哪怕是有见识也多不到哪去,说出了让刘邦翻白眼,和舒道止不住一阵咳嗽的话。
舒道喝了一大杯的水酒才算是好受了一些,用袖子抹了一把粘上水酒的胡须。慢吞吞道:“区别大了去了,王爵肯定是获得顶级的辅助,爵位越低辅助也就越少。”
甏本辽“哦”了一声,想什么想了片刻,才说:“要是没有限定武装数量。其实辅助多寡问题不大。”
这一次舒道点头赞同了,连带刘邦也是不断颔首。
被透露出来的外封信息中,每一个级别的贵族能够武装多少军队都有上限,所谓的上限并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是帝国提供武器装备进行武装,另一方面是每个爵位所能用头的私军在数量上划定限制。
大多数选择外封的人对于贵族私军有限制并不感到意外,他们其实也不是那么在乎帝国规定的私军数量,毕竟都是到“域外”自己打拼事业,意味着离“宇内”的距离肯定不是一般的远,帝国规定私军上限是一回事。他们私下的军队超过限制又是另外一回事,欺上瞒下只要是官面上的人,谁不会干啊?
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帝国提供多少军事器械,是按照帝**队的战兵那样提供兵器、甲胄和一些必备的小玩意。
帝国最普通的一名战兵,也就是徒步近战士卒,武器上面最起码也是一杆婴枪、一柄战剑、一把匕首,甲胄是一件皮甲、头兜、护肩、腕具、护膝、战靴。
要是远程弓弩兵,那至少也是一柄战弓或是弩,加上战剑和匕首,该有的战袍、护肩、腕具、护膝、战靴。箭矢则是不好说了,该搭配多少没个固定数量,得看战事强度来做一个基数的划定。
若是甲士,那也分轻金属甲或是重金属甲。要是想在帝**工体系之外弄一套轻金属甲能弄到,但并不那么容易,甲胄的防御力也不是一定靠谱,牢固性上面的使用寿命更是没谱,用着用着还没挨几下甲片自己脱落了并不是什么稀奇事;重金属甲则是除开帝**工根本就弄不到,那有技术壁垒的关系。也是律法上的规定,重甲和强弩都是属于帝国管制范围,不得私自生产或武装。
帝国大肆开采贵金属矿,财政上面基本是富裕状态,连带各军工体系的材料也没有缺过,导致的现象是帝国正规军不但在兵器上占优,大量装备金属甲胄也有了条件。帝国一百万战兵的基础也是体现在军工生产上面,非战兵的那些兵种也才能组建得出来。
实际上帝国算得上是军方士卒的有二三百万并非吕哲所愿,也不是军方要以数量代替质量,那是特殊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算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打江山的时候军队总要够用,为了社会稳定也要将青壮集中起来约束,结果数量自然而然是庞大了起来。
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战乱初定不能放任社会自流,军事管制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社会的稳定,也是刺激军工生产的一种方式。懂的自然懂,不懂的说破天了也觉得武装二三百万的士兵除了夸张就是浪费,全然无法体会那也是调控的一部分。
“北疆战事结束之后,帝国会维持在二十个军团的规模,到时候辅兵会进行裁剪。我们自然是招募不到战兵的兵源,可是辅兵总能招募到。”
“辅兵其实也非常不错啊,大多是跟着战兵上过战场的青壮,算是有见识过大场面的。”
“嗯。二十个军团的国防军,四个军团的禁军,这是要精兵简政了,现在那些数量庞大的地方驻军肯定也是要裁撤。”
总算还是“体制里”内的一份子,知晓庞大军队基数是因为战乱刚刚结束,各地维持安定的军队才是占了大头,一旦社会稳定下来,既有军队数量肯定是要减少。
目前在编的三百余万士卒,除开禁军和国防军序列,大多数都是地方招募的二线部队。二线部队中有些是本土兵源,也即是本地招募本地执勤,只有少数的二线部队才离乡背井。大概一百六十万的二线部队,他们会逐渐撤销编制,复员成为地方建设的劳动力,取代他们的将会是公安,各处关隘也将会被国防军接管。
“都是有些家产的人,缺的不过是名分,我们之中只有刘公是三等男爵,要是再能有几个贵族合伙,那就太好了。”
非贵族没有资格成为领主,无法成为领主就没有出去打拼的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才是最要命的,相反在资产上面倒是次要。
吕哲的崛起道路充满了特别,不但是允许列国王室活得好好的,对民间的资产掠夺也几乎是没有。这种“温和路线”的方式对民间的破坏被降到最低,也获得了来自氏族和豪绅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