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鋗和苏烈去年才动弹,不会那一次前往中原说是参战不如说是武装游行,没有实际的参战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功劳,眼看着一帮朋友在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民政系统上不断立功,他们说不羡慕那是在自欺欺人。

“希望王上会调动禁军北上吧。”梅鋗并没有压低自己的声音。

“会的。”陈宣在太尉署担任侍郎,他低声嘀咕了一声。

梅鋗是弓箭手起家,眼力和耳力相当不错。他听到陈宣低声嘀咕,本来要送往嘴巴的酒盏一顿。非常迅速地扭过头看向陈宣:“怎么说?”,呼吸的频率突然变动,手也因为激动使了一些力道,酒盏里的酒洒了一些出去。

“别激动、别激动。”陈宣被梅鋗充满渴望的眼神看得有些怕怕的,犹豫再三才说:“太尉署正在做战役部署。”,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不往下说了。

梅鋗还想问,季布却是开口劝酒。

一切战争多多少少都是与太尉署有关,突然性质的战事太尉署自然只能是在战争爆发后才会派人前去协助,有预谋性质的战争却是该由太尉署进行事先的评判和一系列推演,陈宣这个侍郎在太尉署管的是文牍记录。通常做记录的官员了解必定会比其它职位的人多一些。

季布岔开梅鋗的追问是不想让陈宣为难,帝国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行政条例,有些话能说有些话却是不能。那关系到行政保密条例,燕彼这么一个监察部的尚书可是在现场,陈宣不说是尴尬说了就不止是尴尬那么简单。

苏烈瞄了瞄燕彼,然后他又看向陈宣开始转悠起眼珠子。

燕彼自然是将梅鋗和苏烈这两个在禁军履职的老朋友一些动作看在眼里,他也看得出陈宣一脸后悔的表情,心里有些好笑的同时又能理解。

监察部正式的称呼是“帝国外事和内部调查监管处”,官面上的名字叫“检察署”,对外是刺探一切可刺探情报和从事一些间谍行为,对内是监督各级官员。

一些对外刺探情报和安插间谍是近三两年才正式运行。目前组要的主攻方向是集中在草原,另外就是开始部署西域。为将来征战西域收集一切可用的情报。除开草原和西域,检察署近期又有了一些目标。如帕提亚、巴特克里亚、东辉国之类新发现的国家或是势力。

对内的监督却是在十年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的事情,起初是针对那些攻占郡县的留用官员,后面因为军队一再扩编也收罗不少降将才开始监督军队。目前检察署还依然保有监督文官的权利,军方的一应监督却是转给了新成立的军务裁决署。

一看名字就知道所谓的军务裁决署肯定是由吕哲命名,实际上军务裁决署就是现代的军事法庭,专门处理军方违~纪~违~法的一应案件。该部门没有最高长官,也就是没有署长,是由一应军团中的军法官作为委员,全部的军团中选出七名委员,采取审视投票制。当然了,官职可不是直接称呼为委员,还是会按照华夏文明的习惯进行命名,如侍郎、郎中之类的名字。

苏烈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凑到陈宣那边去,两个魁梧身材的武人挤在一张长度一米五的案几,一个苦着脸想躲,一个笑嘻嘻一直凑,躲着躲着、凑着凑着,陈宣一个没注意直接倾倒摔在地上。

一个成年人摔在木质地板的动静不会小,“碰”的一声再有一些用餐工具被扫在地上,所有人都是停下谈话眼睛看过去。

“身板子不错,可怎么就这么虚啊?”苏烈乐呵呵地伸出手将要将躺在地上的陈宣拉起来。

“你才身子虚,”陈宣本来的苦笑不见了,换上的是尴尬还有一丝丝的恼火:“还不是你一直凑!”

“我凑就凑,你躲什么,又不是小娘们,蹭一蹭还吃亏了?”苏烈说着直接将陈宣从地上拉起来,扭头看向朝这边瞅的人:“我们亲近亲近,你们该干么干么去!”

一阵笑声,哄笑之后还真的该干么就干么去,怎么也都是认识十来年了,当初一块饿肚子的家伙们,有些是战阵上战死,有些是跟不上脚步,还能保持着交情又身份地位差不多的伙伴能有一个算一个,谁会因为语气冲就较真了。

“真不能说!”

“悄悄话,我谁也不告诉。”

“你这人怎么这样?从认识你开始就觉得讨厌,原本是百将这样子没关系,现在好歹都是偏将。能有点偏将的样子,不那么痞子气和死搅蛮缠吗?”

“哟呵,讲起官职来了,太尉署的侍郎了不起啊,还不是一样没有上战场的份。”

“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对,就是操~你~大~爷!”

苏烈与某某谁胡闹也不是一次两次,更不单纯限于和某个谁胡闹,只要是能长久交流下来的一些人,谁都有被苏烈搞得哭笑不得的时候。

不是什么正规的饮宴,不需要讲什么礼仪,他们待在一块也不是为了讲什么排场,在饮宴刚开始的时候还能各自待在自己的案几上,苏烈起了个头乱凑,一些人也就各自找对象唠叨。

朋友之间聊天没有固定的话题,有些时候明明是在很有兴趣地讨论某一件事情,聊着聊着却是突然被带歪了话题,谈话内容一变再变。

季布长期离开中枢,有很多事情需要了解,在场能够更详细介绍中枢变动的人除了燕彼没有别人,两人也就凑了一个案几。

其余人或是两个或是几个凑堆,也有没有参与聊天跑去躲清净的人,站在阳台看街景的就有武梁,他发现了什么事情引起了兴趣。

若是顺着武梁的视线看去,能看到一个穿着三等男爵礼服的男子大声说话,他的左右两侧是一帮护卫,凑成堆的一帮人有文士装扮也有武人打扮。

“那些不是刘邦一帮人吗?”

武梁听到话声转头,看见说话的是梅鋗,没有多想就随意答道:“是啊。还有甏氏族长和舒氏族长。”

“最近刘邦频繁走动,在邀人一块前往南亚。”梅鋗也没当成多大的事。

“嗯,看走的方向,是要前往陈余等人所在的酒楼。”

“他们……”

两人用着随意交谈的语气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

第八百五十九章:难隐的怨气

不好意思,上一章的章节名又弄错了,内容是对的。。

………………

凡是到了某些事情的紧要关头,一些人的心思越是淡定不能,与君王关系亲近的从龙派是那样,更加别提一些与君王相对陌生的人群。

列国相续被兼并,原本属于列国朝臣的一些人,他们在身份改变后本来就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面临帝国将要出现官职调整和变动,又扯上了中枢对内封和外封具体待遇的关头,大大小小的聚会也就频繁了起来。

“刘邦找了一些人,都是有家资的一方地头蛇,一个有贵族身份的人却是都没找。”陈余“啧啧”了几声,像是在表达不屑还是轻蔑:“想当龙头的心思一览无遗,心胸又太狭隘了。”

陈余其实没有蔑视刘邦的资格,刘邦好歹是一名男爵贵族,他呢,连勋爵都没混上。恰恰是因为陈余连勋爵都没有混上,他才会打从心里对临阵投降又充当“带路党”的刘邦不爽。

“我们好歹也劝说大王接受和平兼并,怎么就没有获得封爵呢!”张耳说得有些气闷:“还记得那个陈胜吧?他也是三等男爵!”

坐在一旁的臧荼听着陈余与张耳的各种心气不顺表情不由有些尴尬。

战国名士啊,最是心高气傲的一批人,他们觉得自己有名声有人望又有本事,实际上有名声和人望是真的,有本事却是不一定。能够称得上名士的人,他们无一不是各诸侯的座上客,受尽了吹捧与优良待遇,最看不得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家伙爬到自己头上去。

陈胜是个什么人?就是受征召期间因功被晋升到屯长职位的一个秦军底层军官……也许连军官都算不上,毕竟是徭役征兵。后面他因为服徭役迟到注定要受罚,蛊惑人心揭竿而起,成了虎啸山林的匪类。

因缘际会之下,也该是陈胜有些本事,他在恒山郡那边站稳了脚跟。聚众数十万人,最后瞧准了态势率众归附吕哲,落了个看上去不错的结局。

刘邦本是追随陈胜聚啸山林的一份子,后面受到齐国的招揽离弃陈胜。

刘邦成了齐国封国之一沛国的国相。说实话这种背主离弃的行为是令人看不起,若是事情到此为止也仅是看不起罢了。他后面却是在齐军抵抗汉军的时候暗中投降了,不但里应外合致使汉军轻易攻取坚城彭城,汉军攻略泗水郡、东海郡的时候他的一些爪牙也出了不少力气。背弃恩主又背叛恩主,没有谁会待见这样的人。特别是在讲节操的年代里更是被彻底的瞧不起。

陈余和张耳的话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快。

当然了,那些人并不是将怒气和埋怨放到陈余、张耳身上,如在场的田都和田荣就想起了刘邦的一些背叛行为心中恼怒,臧荼和韩广也想起了陈胜背后捅一刀心里极度不爽。

“陈胜也在张罗着外封?”韩广倒是没有将内心里的层面表现在举止上,他的语气平和动作也符合名士的优雅,轻轻地扯了扯有些皱的袖子,又拿起案几上的茶盏,吹了吹气,缓缓地说:“只是一些草案便让一些人迫不及待,果然还是他们啊。”

用平和外加轻缓的语速说出嘲讽的话。名士们最爱干这种事情了。韩广的作态总算也让陈余和张耳记起自己怎么也是个名士的身份,一群人不管心里是怎么样表面上都变得斯文优雅起来。

中枢对内封和外封的方案确确实实还是草案阶段,特别是对外封的诸多待遇一直是处于纠结阶段,听说目前只是确定了封王级别的待遇,封王级别以下还在商讨之中。

中枢参与到外封讨论的人不多,目前仅限于各个重要部门的主官,也就是吕哲、萧何、蒯通,招集众多武将归回,也有限地聚集一些名士,吕哲显然是要进行一次大朝会进行讨论?

道听途说中。臧荼有幸也是够资格参与讨论的人之一,其余如陈余、韩广、田荣等等一些自认为名士的人则不在邀请之列,这也是那么多人显得气急败坏的原因。

事实上嘛,吕哲规划的名单中。只有拥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参与讨论,非贵族想凑个热闹就要看所在部门是否重要了。

众人聊着聊着,像是酒楼涌进了一帮不懂得放低声音大声喧闹的人,耳边传来了一阵吵杂声。

“瞧瞧去。”心情极差的陈余扫视一眼站在旁边的随从。

当下就有一名随从应了声“唯!”,随后轻轻拉开木质的滑槽纸门走了出去。

门的款式符合春秋战国就传下来的习惯,是一种卡在固定框架的结构。也就是那种左右横推的门,非拉动张开款式。

其实不但是门保留春秋战国的习惯,现在人们对室内装修也没有太大的改变,地面基本上是铺着木质的地板,再加上一层草席(榻榻米),讲究一些的话会在草席上加铺一层毛毯。

说到毛毯,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敬献的礼物中就有不少毛毯,那是一种羊毛或是其它动物皮毛制成的毛毯,似乎是有个别称叫“波斯毯”,质量非常好的同时也非常名贵。两国敬献的毛毯有些是吕哲留用,大部分是被赏赐给了臣工,像是陈余、张耳、韩广三人就各自得到了一张波斯毛毯。

吕哲对待臣子向来大方,对那些有着巨大名望但是没有封爵更没有安排实权部门的名士物质上就更大方。从某些方面来说,吕哲是为了安抚名士们躁动的心,权力上没有给予,物资上自然是要尽量满足。

出去查看的随从很快回来了,他说:“刘男爵、甏氏族长、舒氏族长、开明氏等一些人也来了这间酒楼。小的问了一下掌柜,说是他们在四层包了场,要进行饮宴。”

“开明氏?”一直保持沉默的吕臣首次开口说话:“是瓯雒那边的那个开明氏?”

随从恭敬行礼,口中答道:“是的,开明氏的族长没有亲来,来的是开明森。”

开明氏不就是瓯雒国的王室嘛,开明森则是吕哲南攻黔中郡的时候抓到的俘虏。当时一同被汉军俘虏的还有瓯越的译吁宋和闽越的驺无诸。

译吁宋和驺无诸之前都是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不久前才被放任自由。两人因为合作态度较好,出于某种考虑。译吁宋被安排了个鸿儒馆那边的执事职位,驺无诸则是被派往南亚那边成了什么署官。

瓯雒国是在五年前被汉军攻到首都城下,汉军与之纠缠了两年……也就是在三年前,正式的年份是在汉历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开明泮开城投降,至此瓯雒国宣告亡国。

因为是兵临城下又付出代价,开明泮的投降并不怎么受汉军待见,汉军不但从瓯雒国的军队中执行“十抽一”斩杀,入城之后也用抽签模式坑杀了一批人。一些瓯雒国的文武众臣也被弄死了一部分,只有开明氏因为是王族的关系全族被押解到南陵。

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瓯雒国已经不复存在,开明氏没有被举族屠灭,不过待遇上也绝对好不到哪去,甚至可以说要差上一些。现在除了亲身经历的那些人,还能记得有瓯雒国这么国家的真心不多,吕臣问到开明氏的时候语气有点诡异,自然也是有其理由。

“刘邦怎么会拉上开明氏?”宋义也是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么说来,刘邦的眼睛是盯着南亚次大陆了?”

名士嘛。笨蛋可当不上名士,宋义那么一说,差不多都明白是为了什么。开明氏再怎么落魄也是南亚那边的地头蛇,就是开明氏的身份有些特殊了,导致在场的人都在心里非议刘邦有点饥不择食了。

“魏豹……”那个随从话并没有说完:“魏豹也在刘邦的邀请名单上。”

随从的话有那么点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意思,谁听了都是有些愣神,然后与就近的人一阵面面相觑。

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同胞兄弟,魏咎选择南亚次大陆那边作为封地不是什么秘密,帝国正在统计魏封国组建军队的士卒数量,对随同前往南亚次大陆的属民也在记录当中。魏咎近阶段已经不顾身份。最常跑的地方是执政府和太尉署,跑去执政府是为了相应物资上的分配,去太尉署则是为了得到一份攻略南亚次大陆的作战计划。

“魏豹和刘邦搅合在一块真的好吗?”可能在场众人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田荣下意识地看向了田都,田氏在帝国的地位其实也是处在一种相对尴尬的局面。特别是近期随着胡人大肆集结即将南下的消息一再被证实,田氏面临的尴尬就更甚。

胡人为什么会南下?那自然是因为头曼率先南下入侵。

头曼为什么会南下?很多人都将根由说是因为田氏派人邀请,才会有头曼集结胡人的入侵。

前期是汉军大肆压着胡人在狠揍,对田氏的抨击是有但是并不太激烈。随着蒙恬率军打得头曼率众投降,对田氏的抨击逐渐转为议论,但是大股胡人南下的消息传来。田氏又再一次被推到风尖浪口了。那还是吕哲并没有什么表示,田氏才没有遭遇更多更大的麻烦,不然田都和田荣估计是不会坐在这里。

很多人以为吕哲没有出声是因为田氏有一女在后宫吹枕头风,有这种猜测的人注定地位不会高,消息来源上也必定闭塞,他们就是各种脑补外加各种加油添醋自己说故事。真正了解内情的人也不会去说什么,总不能告诉全世界,说是吕哲认为南侵的胡人越多越好,来得越多,在边境线上消灭越多,日后汉军进军草原的优势更大。

事实上这一阶段真的是南下的胡人越多越好,南下的胡人是会在华夏熟悉的山川地理与汉军交战,这是对汉军较为有利的事情,真要让汉军深入草原作战,不熟悉山川地理的情况下真要吃亏。

“我们……最差也会得个勋爵吧?”

瞧不起的一类人因为是个贵族可以运作着外封出去自己大一块领地,曾经风光无限的人却是因为想获得贵族头衔而奔波。其实,没有功劳哪怕是托人情送财帛也注定会是个“白板身份”,在贵族身份可能会越加显得重要的当代,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加令人难受了。

一瞬间,目光全是汇集前往臧荼身上。

臧荼是五等子爵来着,他也不是在大好局面下投奔吕哲,是在前无生路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全军断粮不得不归降。

会被封为五等子爵也算是臧荼该有那样的际遇,他归降之后先是劝服田荣率军不战而降,后面又在汉军进军燕地中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可以说是以三寸不烂之舌劝服了一大帮人,才让汉军轻易获得燕地的控制权。

如果说臧荼得爵是因为劝服一大帮人也绝对说不过去,他之所以会获得五等子爵的爵位,那是吕哲知晓燕军进军(朝鲜)半岛有其大功劳。

可以说,燕国会向半岛发展是出于臧荼的坚持,吕哲最重视的就是向外开拓,臧荼的五等子爵功勋中,大概只有十分之四是建立在说服一些人归降,十分之六是建立在对异族的血腥征伐之中。

“诸君……或许应该对外强硬,有的放矢的强硬。”臧荼能提醒的就这么多。

刹那间有那么几个人双眼都亮了起来,他们虽然都没有获得爵位,身份官职也高不到哪去,可是按照臧荼那么说,基本上都是有官职便利的人。有些是在鸿儒馆,有些是在水军,个别的人也多多少少与帝国外务能有些接触,那么明显的提醒之下,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愚蠢了。

“其实荼觉得,未来的帝国重心会倾斜到水军。”臧荼也在深思:“水军被王上命名为海军。所谓海军,自然是征战于大海,大海辽阔无边,谁也不清楚船舰航行的前面会遭遇什么,可能是一座岛屿,可能是一片荒凉的大陆,亦可能会遭遇到陌生的异族。”,说到这,他深深吸了一口气:“荼已经拿定主意,一定要在海军中任职。”

这年头对大海陌生才是主流,对海疆上有认知才是稀罕,臧荼会有这种想法是从多方面观察吕哲的心态,也是从一些物资倾斜上得出的结论。

“这么说,未来帝国在陆地上的开拓脚步真的会放慢了?”

“呵呵,谁又说得准呢。”

“是啊……就看王上的想法是什么了。”

第八百六十章:世界岛

太多的事情搅合在一起,吕哲的脑子近阶段一些时间就是一锅乱粥。。

当下首要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大批胡人南下入侵是一个,评定功勋大举赐封是其二,解决秦王、魏王外封是其三。

针对胡人南下入侵的准备已经在进行,各方各面汇集起来的情报显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