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不管那支秦军赶快前往江陵,还是怎么做?”译吁泽在做天人斗争,他思考了很久,甚至因为犹豫不决没有下令部队集结:“算了,还是赶往江陵重要,这支溃退的秦军先放着,反正最后他们也逃不了。”
不得不说,译吁泽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要百越三支大军会合,哪怕再这边译吁泽已经损失了差不多两万的战力,那么他们会合之后的兵力也会达到惊人的八万,要是百越再辖攻下江陵的威势与吕哲部队交战,那时候只有不到两万人的吕哲能干什么?
下定决心之后,译吁泽不紧不慢的让部队进入休整期,这样一来可就让吕哲陷入一种迷惑之。
吕哲原本判定敌军会火急火燎追上的事情没有发生,他命令部队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变成消耗己方士气的错误做法。
几乎就是一整天,会合夷陵援军使部下恢复到一万八千人的吕哲军真的是做到了枕戈待旦的心理准备。
枕戈待旦这个成语实在太好了,完全把身体既是在休息精神又紧张的那种气氛完全描述了出来。
就这么一整个白天和晚上,将近一万的主力部队,哪怕是在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而身为主将的吕哲也是完全没有休息。
“发生了什么事?”这是吕哲十分困惑的想法。
在这个没有电话的年代,信息的传递十分的迟缓,一直到当夜凌晨时分吕哲才接到来自江陵的消息。
江陵被五万百越人围困了,内部又自己分成了三派,而这些对于吕哲来说并不是最坏的消息。最重要的是屠睢死了,而且死得非常彻底,真正做到了“面目全非”的地步。南征军的次帅任嚣不见了,在暴乱发生的时候这个南征军的次帅也不知道是怎么办到的,竟然能够丢下全军自己消失无踪。
听到这个消息,吕哲为屠睢的**举动感到钦佩,在完全没有抵抗能力的时候屠睢这样的选择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同时他也因为任嚣丢下还在抵抗的秦军自己逃遁感到不齿或者说担忧,鬼知道任嚣是怎么逃的。不过既然能在众目睽睽下逃跑,那就代表有可能会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必需多做几手准备了!”吕哲对自己这么讲。
然而,能够给予吕哲的选择非常少,麾下这一万八千的军队只剩下不到四千秦军,而这还包含了一千五百辅兵性质的士卒,余下的两千五百战兵还不是他能完全全的掌握。剩下的一万四千兵卒的战斗力令人堪忧,他们之能够成为合格战士的数量只有可怜的八千人不到,其余的只能当辅兵使用。
这个或许还不是最糟糕的,因为李云聪、豪间、梁渠的抵制,秦军迟早会再出现问题。吕哲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制造机会让这三个人战死。
战争打到现在。吕哲损失了一千正统秦军和三千左右的兵卒,作为交换是至少干掉了一万三千的敌军,使百越人至少失去两万的战力(含伤患)。
五比一的战损是原军队与百越战争的常态,甚至在某些时候达到了十二比一的战损比。所以吕哲取得这样的优势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目前秦军战兵只剩下两千五百人左右。而包括江陵在内的百越部队还有八万出头。要是完全依靠秦军战兵去作战,那就是一个秦军至少要杀死三十二个敌军,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经过一连串的运动和作战。不但是吕哲自己感到疲惫,包括秦军在内的所有士兵其实也很疲劳了,他必需正视这样的态势,不能盲目地不间断作战,不然崩溃只在旦夕之间。
最尴尬的是,吕哲无法停下来,因为主动权现在是在百越人手。
“怎么办?”像是徘徊在一个十字路口,吕哲咬牙:“只有支撑下去,哪怕再疲惫都应该不断的支撑下去!”
快断粮了啊,是局势迫使哪怕再怎么疲惫都至少要击败译吁泽那支三万人的百越部队,期望从这支敌军缴获一些粮草来解燃眉之急。
在这个时候,斥候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出来,他们的回报让吕哲有能够判断局势的依据。
吕哲得到斥候的回报,先前交战的那支敌军正在修正部队,暂时没有看到有开拔的迹象,这令他感到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脸色变得奇差。
又矛盾了不是?吕哲会放松是麾下的部队有了喘息之机,会变换脸色是因为时间拖久就对自己不利,毕竟百越不止译吁泽那支三万人的部队,在江陵还有至少五万的百越人啊!
让斥候密切监视译吁泽那支部队的动静,同时也加强与江陵那边的联系,吕哲下令全军也进入休整状态。
在这一刻,没有谋士的劣势展现无遗,孤身一人的吕哲对战事的判断肯定会带有局限性,哪怕他的大局面再怎么优秀也必然会忽略一些细节,他需要有可以商量的人物!
燕彼其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不过因为情势的需要他被吕哲派往了江陵。
那么还有谁?是季布吗?吕哲观察下的季布或许有成为战将的潜质,但是季布是一名武将而不是谋士。
谁呢?举目四望的吕哲没有发现可以和自己商议军机的人物,这实在是一个坏消息。
两天,喘息了两天,吕哲总算收到斥候回报译吁泽集结部队开拔的情报,他无法从斥候的汇报判断译吁泽会选择什么样的路线,更加不知道译吁泽是冲着自己来还是有其它什么选择。
主将做到吕哲这份上其实很辛苦,既要照顾秦军的感受又要顾及国兵卒的情绪。他能够想象的出来,秦国有史以来的临时主将自己或许不是最悲惨的一个,但是绝对会是掌握一支复杂大军的一个。
不到四千的秦军,还有一万四千多人的国兵卒。老天啊!这是一支怎么样的部队,吕哲有时候都怀疑自己不是什么秦军的军官而是作为“联军”统帅一般的人物。
七国啊,反正战国七雄的人全有,要是麾下有越人,那真的是成了八国联军统帅了,而这一读都不好笑,至少吕哲根本笑不出来。
百越人习惯选择森林行军,这与百越的民族特性有着一种息息相关的特性。他们在森林有非常大的优势。
南方遍布森林,这是原人最讨厌的地形,因为满满是森林再加上南方特有的湿润气候,昆虫什么的十分多,而且某些地方因为动物尸体多了还是什么原因总是充满了瘴气。某些时候这瘴气一飘,那真的是一不小心闯进瘴气林迷路就必死!
吕哲仔细查看地形,从之前的交战处前往江陵可以选的路不多:其一是翻越西侧的山岭进行绕路,这样需要花费大概一个白天的时间;其二正是途径这片平原,这样只需要大概三四个小时就能达到江陵;其三是拐过东南面一道山谷,然后渡过江水到达江陵。
“赌一把!”吕哲不是赌徒。他有迫不得已的理由:“无论如何只能死死钉在这里等待。”
是的。大军再移动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他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为战场有着一个理由,目前这个位置卡在夷陵往江陵的路线,同时这里离夷陵的位置不是太远。大军真的不能离夷陵太远。不然麾下占了大多数的国人士绝对会炸锅。毕竟夷陵还有他们的亲人。
吕哲向全军下达备战的命令。
命令下达伊始。临时营地升起了一道道炊烟,总不能让士兵们饿着肚子拼命吧?那是战前必需要有的埋锅做饭程序。
南方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永远不会缺乏煮食的木材。不过这个不是关键,而是吕哲喜欢白米饭而不是面食,说到底这样的饮食习惯才是适合他的。
战前会议上,吕哲捧着一下盆子的白米饭配着烤羊肉啃得十分的香,秦军的五百主和国的带队官们却是吃得有些不习惯。
也对,除了巴人、蜀人、楚人、齐人喜欢白米饭,其余原地区的人对面食乃至于麦饭都吃的比较舒坦。
“百越已经开拔,斥候回报的军情是……”吕哲咽下口的饭,“他们正是朝着我们而来,前锋数量有五千。”
情理之的事情,译吁泽需要在一天之内与包围江陵的桂越、闽越会合,自然是选择最快的路线。
吕哲不知道百越约定三天就对江陵展开进攻的期限要到了,三路大军之一的瓯越首领译吁泽才会这么着急才会选择这条路,他只当自己一开始的选择就没有错误。
算是一个巧合?
不过说实话啊,战争本来就存在无数种巧合,那也是胜败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在这里,”吕哲站起来走去指向挂在木架上的舆图,那是森林出来后大概十里的位置,“在这里击溃敌人五千部队,用驱赶战术把敌军的溃兵大乱百越人的行军,然后……”他握着拳头用力一敲,“趁敌军暂时的混乱,趁势一举击败三万敌军!”
掩杀战术,这在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战法,秦军五百主们对这种战术非常的熟悉。
带队官们听后一阵面面相觑,他们记忆也有这样的战法,不过那时候是他们被秦军追在屁股后面掩杀。
“还有很重要的两件事!”吕哲无视被自己一拳砸得歪倒的木架子,“我需要两名指挥官……”这年头没指挥官这词,他措词一下,“就是带队的副将。”
自认有资格的军官眼神一亮,他们期盼地看向吕哲。
秦军的五百主其实基本都有军侯的知识,吕哲也知道这一读。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带领两千到三千左右的士兵。
其实很多带队官也有这样的能耐,他们之不少人以前是校尉那一级别的军官,只是信心一次次的崩溃之后显得非常不自信。所以与之秦军军官的期待相比,他们没有竞争的情绪。
“其一,我需要一名军官带领三千人在战斗开始之后快速穿插迂回,去袭击敌军的辎重部队,夺下我们急需的粮草!”吕哲的脸色和语气都十分严肃:“其二,我需要一名果敢的军官率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先隐藏在预定战场的东南面,在必要的时刻从侧翼杀出来彻底击溃敌军。”
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脑海迅速推演着,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战法很合理。攻击敌军辎重是原军队最常使用的战术,每每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侧翼的突袭更是能打得敌军措手不及,不过有一个比较冒险……
季布适当的提出疑问:“主将,这样安排正面战场只有不到两千战兵,能做到挡住并击溃敌军的前锋吗?”
吕哲看了一眼季布,然后看向苏烈,又看了看徐志:“正面战场挡住敌军不难,苏烈率领的三百重步兵和一千滕盾短矛兵足以做到,再则还有三百弓箭手。徐志已经整合出三百骑兵他们从侧翼出其不意,重步兵和攻坚骑兵两相结合之下的攻势足以掩其不备击垮敌军。”
合理了,至少这样的安排是最恰当的做法。
得到认可,吕哲环视一圈:“谁来担任攻击敌军辎重的副将?谁做侧翼的副将?”
没人说话,他们对吕哲的问话其实很讶异,因为这该是主将挑选,而不是自荐啊。
季布看到吕哲鼓励的目光了,他几次想站起来又不太敢,倒不是说没有领军的信心,而是没有这样的先例啊。
无奈之下,吕哲读名:“徐志担任侧翼的主副将,共尉担任侧翼的副副将;季布担任突袭部队的主副将……”他犹豫了一下,在国带队官看了几眼,“娩杓担任突袭部队的副副将。”
娩杓愣了一下,他以前是楚军的左领,就是相当于秦军校尉的官职,是有指挥作战的经验,同时他也跟越人打过仗,只是……
吕哲看到娩杓想推辞不由一眼将要站起来的原楚将瞪得坐了回去。
“此战关乎到我们的命运,”吕哲笑了一下,“打胜了我们会在南郡活的很滋润,秦军建制的诸位注定升官获爵,国的诸位也能搏一个好的功勋身份。”说到这让他们消化一下,才继续说:“败了……谓言之不预也!”
自己看着办!
ps:再次感谢“大理国君”“林之守护”“qe79”三位老书友的月票。鞠躬谢谢新书友“确定~”“fullay”宝贵的月票。同时感谢“随风不逝”热情的打赏!
第一百三十八章:决战开端
非常感谢“屠龙阿澹”“孤月苍影”“阿斐”“【悟性】”“蓝色郁金香”“苏风栩栩”几位新老书友宝贵的月票。也谢谢“清清小狼”再次热情的打赏。
从昨晚停电到晚上八读,今天只有五千多字了,真是抱歉呢!
………………………………………………………………………………
留下两千名战兵,两支部队的指挥官都出发了。
吕哲看着离开的队伍心里不断的苦笑,三国末期的蜀国至少还有一个廖化能做先锋,这支差不多两万人的部队却是一个成熟的战将都没有。
战将?说实话吕哲也算不上是一名战将,他作战只能说是规矩,没有太多的闪光读却也很少犯错。
对于任何一名首次领军作战的主将来说,没有犯错或许已经足够了。不过对于吕哲来说,没有犯错不是追求,这一仗不是规规能够解决的,需要的是一场痛快淋漓的大胜。
南郡彻底失控之下南方各郡的混乱已经无法避免,周边除了几道天堑阻挡了前往巴蜀的路,另外就是汉郡是秦国已经统治上百年的领土,临近的长沙郡和衡山郡这两个占领不久的疆土也开始被混乱波及。
这年头消息要说传得慢那绝对是没有错的,但是还有一个说法叫坏事传千里,而传递坏事的速度总是快的令人膛目结舌。
吕哲并不知道长沙郡和衡山郡也开始出现混乱的消息,要是知道他不会认为是因为消息的传播,而是躲在暗处的横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运作。现实情况是他不知道,其实知道了暂时也没有什么用,乐多是进行先期的部署和谋划。
对于吕哲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情报是关于译吁泽那支部队的动向。索性的是前面有布置蹲读斥候,倒是对这支敌军的动向基本清楚。
差不多三万的瓯越与小部分其它部落的大军已经走出森林,他们在进入平原地带后选择的是靠江岸的位置。
三万人的行军占地多广呢?包含必要的随军辎重物资,三万人聚在一块简直是铺天盖地的一大片。
横穿巴郡、南郡、衡山郡、长沙郡的这条江水其实就是日后长江的雏形,目前这道江水的名字很多,索性人们也就直接叫“江”。
百越人选择依靠江岸行军,从真正意义上能多靠近江水?毕竟江的两岸注定是茂密草丛和芦荟的地带。他们大概就是在距离江面一两里的位置移动。
每一场战争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项造成最后的结局,吕哲知道获得大胜的机会来了,靠岸行军的百越人会因为这样的习惯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出了森林地带之后,五千百越人作为前锋脱离大部队先行。必要的探子也被译吁泽派了出去。
吕哲现在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灭掉百越人的眼睛!
原的斥候在森林地带或许不熟悉,但是在原地带对于斥候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地形,后面被吕哲派出去的斥候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子”。从某种层面来说变成了狙击百越探子的杀手。
秦军的斥候身经百战,他们从某些角度来说很像是现代特种兵的一种,差别不过是没有特种兵那些奇奇怪怪的兵器和工具。
敌军已经出了森林。行军路线已经不会改变,此时此刻对敌军的监视已经不用太多的人手。吕哲几乎将军队的斥候全部派出。这一次不是探查敌军。而是找到对方的探子,然后干掉。
吕哲自然也知道完全灭掉敌军的探子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干扰呢?只要迟缓他们的回报也就足够了。
百越五千前锋的行军速度比较急,他们很快与本部的军队脱节。
时间在流逝,密切关注敌军动向的吕哲得到敌军前锋已经与百越大部队间距三里的时候,他下令本方的部队开拔。
这是一支由三百重步兵、三百弓箭手、一千滕盾短矛兵、四百长矛兵、一千武装辅兵组成戈矛兵的部队。
吕哲兵力不足之下连本来是辅兵角色的士卒都拉出来了。他们就是秦军里的老弱,老的很有战斗经验不过体力不足,弱的是那些十五岁乃至于更小的少年。
临时领地近五千的国人士默默地看着部队再次开拔,他们心里的情绪有读复杂。
这一场战争对于身在夷陵的国遗民来说是一场求活之战。他们认同吕哲的说法,如果这场战争败了不用等待秦国咸阳枢来判定他们是不是有罪,几乎没人能逃脱百越蛮族的屠杀。
粮草不足的情况下,非战斗人员每天只有一碗几乎看不见米粒的粥,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忍耐饥饿在配合。
可能是人生的第一次吧?他们首次希望秦军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
三千对百越的五千,吕哲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悬殊的数字,他已经将能算的都算进去,对这场战斗的胜利显得很有把握,难的是控制好节奏将敌人的败军驱赶成溃军。
这么说吧,战争历史上总是会有“以逸待劳”的战法,吕哲已经在预定的战场侧翼设下埋伏,三千部队向前开拔大概三里左右能够遭遇敌军前锋。
三里的路程对于三千部队并不算远,百越人五千前锋从行军到出了森林至少走了十五里的路,再加上百越的五千人是作为前锋,那也就说是加速状态在行军。两军交战的话,经过三里路程的吕哲所部刚好是热身完毕,百越的五千前锋已经消耗了体力。这就能说是以逸待劳。
缓缓行军的吕哲一直在观看前方,由于是平原的地形已经能看见地平线上敌军的影子。
稍微计算一下距离,吕哲频繁看向预定战场的右翼,也就是江岸这边的另一侧,那里是一片非常茂密的草丛。
在平原的地形,己方看见敌军。那么也就是说敌方也看见了自己。
快速行军的百越前锋首领乃于都看到前面那一道在移动的黑影惊讶了一下,他下意识就知道前方的“黑影”一定是那支逃跑的秦军。
“不是逃了吗?”乃于都惊讶过后下令:“加速行军!对方只有三千人,前面让逃了一次,这次一定不能让他们逃了!”
好像有读智商不足的样子?其实不尽然,那是吕哲率军撤退之后给乃于都增加了获胜的信心。
信心上的优势很难去详细说明,觉得本方会打得秦军落花流水的百越人欢呼着加快了脚步。
能说他们无视本身体力消耗的行为傻吗?不在其,无法感受到百越人的想法,谁又说得清楚呢。
乃于都的行为并不冒险,他们的大部队离这支前锋的距离不过才里左右,要是后方发现前方的战斗已经开始。哪怕他这支五千人的部队损失惨重,后面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