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得二十天以后,以前没想过这个地方寻找竹子这么艰难,特别是楠竹和毛竹。。。。。。”

苏游知道吕忠肃说起这些竹子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时候的船只,用的还都是竹钉!可为什么不用铁钉呢?

“为什么?我哪知道。。。。。。可能是害怕生锈把。”吕忠肃摊了摊手道。

古代师徒间的口口相传,是并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就比如《论语》的传承,里面的警句从来都只是先贤的经验之谈,或是揣测之语;不管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当徒弟的只要记住并传承下去就行了。

害怕生锈显然是一个原因,但这些钉子因为生锈而松动至少也得三五年吧?

这些船的生命,能有这么长的时间吗?

“用铁钉吧,如果只是害怕生锈的话,漆上油漆不就行了?而且,我们的船不是打算卖出去的吗?你理它寿命干嘛?”苏游说完这话,见吕忠肃似要反驳,马上举手止住他道,“况且,现在商业发展了,船只更新换代的也快,咱们现在这船能载货两百吨就算大船了,但几年以后,说不定咱们就能造出载货三四百吨的船了。”

“那就用铁钉?”

“用铁钉!”

吕忠肃并不知道,他所造的船,开启了用铁钉来坚固船舷的先河。。。。。。

312琅琊煮鹅

七日之后,翟让领导着即墨县的一千多劳役按照工程计划慢慢完善着码头的修建,吕忠肃的造船工作也慢慢步入了正规。

苏游站在山坡的高处,望着眼前一片繁忙的海湾,终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苏游伸开手,满怀激情地宣布,“这琴岛成为一个繁忙的港湾,指日可待。”

“这也多亏了先生的一番心血。”翟让适时地拍起了马屁,这几天林县令都没怎么来,他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翟让算是一个心性淡薄的人,但权势的滋味,有时候也着实令人享受;他当然知道,这一切都来源于苏游。

苏游看着海湾外西面的地方,缓缓地说道,“张仲坚他们从百济回来时,一定会来这海湾中看我的,到时候你便利用船队那二百佣兵打掉林县令的烦恼。”

苏游言中所指,自然是林县令口中的三五十海贼,翟让自然也从苏游口中辗转得知了此事。

“定不辱先生使命。”翟让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激动中又有一丝欣喜。

有了苏游的命令,翟让想打掉这些海贼,简直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因为情报中他们只有三五十人,而自己可以有两百多人可用。

两百多人中,吕忠肃是当年可以与杨素海军硬撼的海上狂人,而船队中还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这四个悍将,至于张鼎和来雁北,翟让自然没把他们算在内。

“你知道我什么意思了?”苏游对于翟让的自信,满意地点了点头。

“先生是想让我在林县令心中增加一些分量?”翟让细思之后,小心地问道。

苏游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好好干,我看好你哟。”

“先生真的要走了吗?”翟让听了苏游之语,哪还不能感受到他的去意?却又不死心地问道。

“不能不走了,陛下只给我半年,而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了。”苏游苦笑起来。

翌日凌晨,苏游与王伯当吕笙以及夏子薇兄妹一行五人乘马而去。

乘马的行程,虽然说不上一帆风顺,但说是一路顺风倒还是不错的,当天中午他们就出了高密郡,进入琅琊郡以后先是在吕县宿了一晚,第二日中午就到了琅琊郡郡所。

这一路上,最开心的人莫过于夏子薇了,毕竟她的马术摆在那儿,这五个人中,马术最好的人非他莫属了。

苏游自然对她赞赏有加,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马术,还因为这些马。

说起这些马来,也是夏家牧场所产的,只不过是卖到了即墨县的几家大户中,夏子薇兄妹去买这些马的时候,不仅仅多花了钱,还给他们许下了喏,说是以后夏家牧场的马,任他们挑选。。。。。。

夏氏兄妹说这话,也是有些底气的,牧场的马虽是可以任他们挑选,但他没把挑选的本质说出来。

他们的行政级别摆在那,就算真让他们随便挑选,他们又能挑选几匹?

想到夏子薇的狡诈,苏游也想起了自己与张镇周的承诺,自己貌似还答应过给张镇周五十匹战马呢,可这马从哪来呢?

“不想那么多了,今夜且在这琅琊郡投宿罢,明天就能乘船顺沂水而下了。。。。。。”琅琊郡治的城墙远远在望,苏游喜不自禁地说道。

夏子薇倒也伶俐,当即附和道,“这琅琊倒是不可不游,先生的《三国演义》中,孔明不就是家本琅琊吗?”

“孔明啊。。。。。。”苏游倒没说下去,因为他也无法说下去。

诸葛家族原在琅琊没错,这个家族出了诸葛三杰,龙为诸葛亮、虎为诸葛瑾、狗为诸葛诞,各个才识都不凡。可惜,黄巾乱起前不久,诸葛瑾宗族移居到丹阳居住,黄巾才起,诸葛亮宗族移居到了南阳,留在琅琊的就只剩诸葛诞一宗了。

后人因为商业上的价值,曾有过两个城市争夺诸葛亮故乡的举动,原因则在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一句话,“曾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及“隆中对”,后者属于襄阳。

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都与诸葛亮有关,但琅琊嘛。。。。。。。

夏子腾也加入了讨论琅琊的话题中,并且开始鄙视什么都不懂吕笙,“琅琊可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啊,这里是晋元帝龙兴之地,又是书圣的故乡,还是颜家。。。。。。什么?你竟然不知道书圣是谁?”

苏游笑了笑,随即解释道,“书圣便是王羲之,书法这种艺术,是从汉末的蔡邕开始的,也就是蔡文姬之父。蔡邕传蔡文姬,蔡文姬传钟繇,钟繇传卫夫人,卫夫人传王羲之。。。。。。到了王羲之这一代,终于将书法发扬光大。不过,书法写得好不好,跟人品无关,蔡邕的人品,你们懂的。”

“先生这话说的,先生敢说这话,是因为先生在书法中有一席之地,若这话从我们口中说出来,就变成吃不着葡萄,说葡萄算了。”夏子薇撇了撇嘴,笑着说道。

众人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书法什么的,只是陶冶情操罢了,其实字写得再好,意思还不是那个意思?而一个字本身的意义,只在于表达出那个意思罢了。”

“但我还是想知道书圣的故事,他怎么就成了书圣了呢?”吕笙听了苏游之语,心尤不甘道。

“那是因为王羲之小时候比较喜欢鹅,从鹅的形态上领悟出了书法的。。。。。。啊,这是?”夏子薇好为人师地开始解释,在走近王氏故居附近时,却发现了一家烧鹅店。

苏游抬头看到这家鹅店的招牌时,也是一阵愕然,也不知谁家这么捉狭,竟然把书圣喜欢的鹅当成了盘中餐,这不是大煞风景,焚琴煮鹤是什么?

不过,鹅肉什么的,我喜欢。

苏游抬脚往烧鹅店走去的时候,王伯当都有些看不下去了,他不相信苏游不知“焚琴煮鹤”的意思。

“我刚才不是说了吗?字写得好与不好,字的意思还不是边,写字的本质,只在于表白意思;而鹅的宿命,岂非成为盘中餐?”苏游一番强词夺理,夏子薇等人也自无话说。

吕笙此时倒附和着苏游说道,“魏晋风流,讲究的就是洒脱,按你们的想法,书圣自然是把鹅供着养着了,但他的做法又是你们可能猜透?”

不能猜透,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了。。。。。。。

这家小店并不大,店中就坐的也就一桌四个人,四个书圣模样的人此刻正在一边啃着鹅腿,一边喝着小酒,满嘴流油的样子,真的是好勾引食欲啊。

他们侧耳听到苏游和吕笙的说法,都不由得眼前一两,随即啃鹅腿的动作,更是肆无忌惮了。

苏游等人找了个位置坐下,当即点了两只烧鹅,——想点别的菜,却也没有啊。

除了苏游外,其他几人都没喝酒,倒是旁边一桌的人,早吃完了一只鹅,剩下就能喝酒了,边喝酒还边哀叹身世。

“大隋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好混啊。。。。。。”苏游慢慢喝着小酒,听着他们伤时骂世,心中不由得感叹起来,“不过,他们也是死脑筋放不下身段啊,但凡他们有些才学的话,现在混报馆也不会饿着啊。”

苏游正在郁闷地喝着酒时,那边的三四个书生有两个一边吟诗却一边哭了起来。

这酒疯撒的,夏子薇等人也郁闷得吃不下去饭了。

“这都什么人,这么倒人胃口!”苏游郁闷之际,当即愤怒地转过头望向那桌。

那边正有个人也往苏游这边看来,待看到苏游的臭脸后,竟拱手道,“在下温彦博,兄台请了。。。。。。”说完这话,竟然自饮了一杯。

文彦博吗?

不会吧?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啊。

苏游如此吃惊,也是顿时想起了相声中的一段灌口:“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马光,倒有破瓮救儿之谋。汉孔融,四岁就懂让梨逊之礼。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

可现在是隋朝啊。难道是温彦博吗?好像唐朝有这么个人,似乎是给李渊写《起居注》的。。。。。

苏游想到此,不由得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原来是温兄,久仰了,在下苏游,正好也有几片长短句。”

温彦博显然没反应过来苏游是谁,但大家都在做诗,你说你在做词,这跟比人弹钢琴你弹吉他一样,真不知什么是高雅什么是低俗吗?

温彦博虽然心中对苏游要吟词不屑一顾,但文人嘛,总还是擅长虚与委蛇的,所以此时还是很有礼貌地对苏游道,“那在下便洗耳恭听了。”

刚才哭闹的人也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苏游,都觉得这用词来和诗的不速之客有些莽撞。

“我这首词为《自嘲》,献丑了。”苏游双手一拱,徐徐吟道,“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到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苏游话音刚落,温彦博已站了起来,脸色无比难看地说道,“苏先生真是好词,在下施礼了。”

其余三人也早止住了哭声,待温彦博话音落下后也一齐站了起来,诚恳地对苏游道,“先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等惭愧啊。。。。。。”

苏游无所谓地笑了笑,说道,“没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在下倒愿意做个及时雨。”

这“及时雨”,他们大概是听不懂的,就像吕笙和夏子薇也听不懂苏游的词一样。

夏子腾倒小声解释了起来,“先生的意思是没见过世面、没有学识的人偶然登上大雅之堂。自我陶醉地卖弄藏经阁万卷之一的皮毛学问,坐在井中谈论一孔之见。志向远大到戏弄功名,以海为斗量度人生福祸!忽然一摸口袋自己的钱比别人的少,却又破口骂娘了,都是世道的不对。。。。。。”

“先生刚才不是讽刺他们穷酸吗?”夏子薇有些不解地继续小声问兄长道。

“我也不知啊,这恐怕便是当头棒喝罢?”夏子腾摇了摇头。

此时,苏游已经满面春风地与他们讨论起在杭州办报纸的远大前景。。。。。。。

313子薇之志

通过与温彦博的交谈,苏游终于得知了他们四人的名姓。

其中两人,正是温彦博的兄长和三弟,名字分别为彦弘和彦将,表字则为大雅、大临、大有;余下一人,名为李琛。

温彦博的父亲为温君悠,原是北齐的文林馆学士,入隋后则为司隶大夫,与薛道衡算是同事。

因为这同事关系,温君悠与薛道衡倒也有些交际,更因为温彦博的才名,薛道衡甚至夸赞过他为“卿相之才。”

有了薛道衡的张目,温彦博与薛道衡的关系自然不坏,相应的,温彦博与李纲的私交也是极好的,并且,他当初也是杨勇的太子舍人;杨广登基后,温彦博的仕途就走向了泥潭,更因为薛道衡的死于非命,他们现在可算是雪上加霜,早就无官一身轻了。

往往又是他们这些人,最是对官场充满了怀念,当他们听说苏游之名时,又不由得升起了一丝希望。

苏游自我介绍之后,温彦博当即又站了起来,口中称呼道,“苏御史。。。。。。。”

苏游也站了起来,摆手说道,“大临,你我都是同道中人,还是直接称呼名字的好,你我能在此相遇,也算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温彦博点了点头,郁闷地说道,“自苏高二公被罢免之后,我兄弟二人便丢了官职,最近半年都在四处游历;说起来也是前几日才到义珍家,而后便结伴来琅琊瞻仰文物了。”

自从苏威和高颎被贬后,各处的官吏发生了一些变动,温彦博与兄长也在其中,这是苏游所不知道的。

至于温彦博口中的义珍,自然说的是李琛了;而他的三弟温彦将,因为年轻的缘故倒还没有走向仕途。

“原来如此,不知你们兄弟可曾到过齐郡?我听说高公似乎在齐郡的起点书院做了客师呢。”苏游料想他们也是出来游历散心的,但没想到他们这一散竟然散了半年,于是饶有兴致地问了起来。

之所以谈及齐郡,自然是因为颜师古也同样与薛道衡李纲交好,并且颜师古也是受了李纲之累才丢了官职的。

温彦博赧然道,“是吗?高相竟然也在起点书院?那我们的齐郡之行倒迫在眉睫了。说起来当初师古被罢免的时候,我们还极力排解他,谁知几年之后,我们都远离朝堂了,但他却有了自己的事业。”

说起颜师古,苏游与温彦博顿时便有了新的话题,温彦博的兄长与李琛也都参与了进来。

倒是温家兄弟中最有的温彦将一直不曾开口说话。

王伯当和吕笙倒没想过苏游早年也有落魄的时候,而且在最落魄的时候竟然还创立了起点书院,一时之间,两人对苏游都有了仰望之心。

苏游可没想到聊起那些心酸的往事时还能刷好感度,说起来当时办起点书院,其实也是因为无所事事,哪想现在这般想去哪都得计算好行程呢?

聊了一圈,最后难免又回到了苏游的身上。

说起行程,苏游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侃侃谈到,“我最近也是忙得了无头绪了,事情来得应接不暇,今天还在琅琊,明天就得下江都了;若你们一意要去齐郡看高公与师古的话,我倒有几封书信麻烦你们带过去。。。。。。。”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温彦博无所谓地说道,朝廷的谣言,他们多少也算是听到了,自然是有关苏游斗张氏和元氏的。

温彦博兄弟当然不会看好苏游,虽然苏游身后有杨广的一意支持,但让他这种小鱼小虾硬撼两个百年望族,这与螳臂当车何异?

苏游没见温彦博拿自己的行程做评论,心下也大抵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态度了,却又装作有意无意的样子关心他们道,“不知接下来大临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我是说去齐郡之后。”

“也就只能回乡等待陛下突然想起我们了。”温彦博有些苍凉地回应道。

“不知大临对出版社有何看法?”苏游试探性地问道。

“自然是极好的。”温彦博不会不知道活字印刷是苏游的发明,报纸能每天出版自然是得益于活字印刷的诞生了。

可印刷业发达了就没有害处吗?至少现在的贫苦书生难以以抄书来赚取零花钱了。

苏游当然听得懂他的虚与委蛇,只好装傻充愣道,“我有个好兄弟在余杭办了份报纸,但他这阵子却出海了,报纸的发行恐怕由此陷入了瘫痪,不知几位温兄和义珍兄能否帮这个小忙呢?”

“这个嘛。。。。。。”温彦博对于苏游的提议显然不能拒绝,因为通过办报纸而发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比如王贞孙山杜如晦等等。

况且,读书人谁能拒绝把自己的文章传颂给别人读的诱惑?

温彦博之所以不能马上答应下来,一来是因为自己几兄弟没办过报纸,对报纸没有半点经验;再而是因为这个报纸跟苏游有些关系,他们有些担心因为苏游和关陇高阀争斗而被牵连进去。

苏游当然看得出温彦博脸上的惊喜和担忧,随即诚恳地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不要紧的,你们可以先去齐郡,而后再下江南。说起来,我明天就要前往江都,但也只能呆在江都,如果你们到余杭不路过江都的话,你我也不知何时才能碰面了。”

“那好吧,具体我们兄弟再商量商量,我们争取在半个月之内给你回信如何?”温彦博听了苏游之语,终于还是选择了拖字诀。

“那也行。。。。。。。”苏游有些为难地点了点头,而后温氏兄弟和李琛便与苏游告别,他们还把居住的客栈告诉了苏游,之所以这样,显然是因为苏游要把他们当做信使了。

等他们离去之后,夏子薇终于忍不住说道,“先生所言只怕不实啊,自古余杭便是文人的聚集地之一,张仲坚的报纸即便没有他亲自坐镇,那也不可能陷入混乱啊。”

“你这孩子。。。。。。。”苏游阴谋被揭穿,只好哭笑不得地说道。

夏子薇并不把苏游的笑骂放在心上,而是坚定地说道,“好让先生知道,其实我也想办一份报纸。”

“你要办报纸?”座中其余四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字一顿地问道。

反应最大的,自然是吕笙了,问完那五个字之后,他又强调道,“你一个女子,竟然想到办报纸,更重要的是,你才认识多少个字?”

夏子腾作为她的兄长,也当即泼了一瓢冷水,“她总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她这么一说,咱们这么一听就得了。”

夏子薇感受到他们的不理解,只好低头吃起饭来。

苏游在此显然年纪最大,但思想却是最活泛的,这女子办报,也并不是不可以啊。

以前不是还规定“男女不同席”,那现在又算什么?而且夏子薇不是早就参与到男人的活动中来了吗?比如说上回的马球赛。。。。。。。

苏游想到此,当即认真地说道,“子薇,有什么计划嘛?我支持你。”

“真的吗?其实我就是想把自己喜欢的故事印出来,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夏子薇抬头看向苏游,确认苏游的话中没有玩笑的成分后,当即扭扭捏捏地说道。

“你这个。。。。。。你想做的只是出版事业啊,出版社和报馆其实不是一码事,出版社盈利靠的是印书卖纸,报纸则是卖广告。。。。。。。”苏游当即解释起来,他怕夏子薇听不懂,也不敢用太过复杂的概念,所以一针见血地从盈利上面出发了。

夏子薇摇了摇头,“盈利?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其实只是想要分享自己喜欢的故事而已;如果能收回成本,能让这个事一直做下去就成。”

原来是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