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游一听南中王开口,便知南中王的斗争经验太少,他怎么一开口就把主动权交给别人?难道他是政治白痴不成?

大相国段如珪听了南中王的疑惑,故作沉思一番,捋着胡子说道,“回王上,关于这次恶性。事件,臣下也曾派人给予了关注,事情发展的起因和经过也就不多说了,臣下似乎记得那位带领乱民与大隋发生冲突的头领,名叫爨希。到底是不是这个名字老臣也不太记得了,镇西将军,你有没有印象?”

爨国昭点了点头,附和着说道,“我对这个名字似乎也有些印象,但具体什么情况倒还要回去翻翻卷宗。”

“爨这个姓很特别的,在南中来说,既是最大的姓,又是王室;既有白人,也有黑人。。。。。”段如珪缓缓地说道。

“问题就在这里,到底我也不知这爨希是不是我的人,如果他竟然从西边跑到大隋的国境上闹乱子,我查到以后,定斩不饶!”爨国昭当即恨恨地说道,但他的话中不无撇清自己的意思。

众所周知,东爨多为黑人,西爨多为白人,而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正好是南中的东方。

这么说起来,这个爨希是白人的可能性不大,剩下的解释只有一个,——爨希是南中王的族人。

两人如同说对口相声一般,一起把矛头指向了南中王。

379父子相谈

南中王显然没想到自己的两个权臣会在此时发难,其实将心比心,他刚才都已向苏游表明了向往大隋的心思,他们此时一齐窝里反,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倒是苏游为南中王心中发苦,他真心不希望南中王这么快就被他们压下去。

如果有得选,从这三人中选一个人作为自己傀儡的话,苏游显然不会选老奸巨猾的大相国段如珪或是镇西将军爨国昭。

未成年的小正太才是小鲜肉啊有木有?

只是现在,如果正让这两大权臣争论出结果的话,难道苏游要挥泪斩马谡吗?苏游正在想着如何救场之际,南中王也转头望向了他。

大相国段如珪却肆无忌惮地提出了一个疑惑,“那个爨希会不会是黑人呢?”

此话一出,段如珪便转头望向了南中王,镇西将军爨国昭也扭头转向了南中王,眼中不无怜悯之意。

“咳!”苏游知道自己此时再不出声,南中王怕是就被他们压垮了,于是假咳一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后,便好整以暇地说道,“这爨希到底是白人和黑人对我们大隋而言,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只知他是南中人。说起来我皇陛下对半年前的事件很是关注,接到报信的当天他就派出人手开始调查此事了,半个月后就得知了这爨希西潜的消息。。。。。。”

苏游这番话,实际上有些诈他们的意味,这说起来与他出发得晚也是巧合,更因为刚才听了南中王的消息。

爨希既然有可能是他们嫁祸的手段,借刀杀人的刀,那么他就很可能是他们其中之一唆使去的大隋。

那么问题来,爨希犯了事以后除了向西回到南中,还能去向哪个方向?也唯有这西面才不属于大隋啊。

苏游结合着自己的出发时间以及刚从南中王那得来的信息作出的猜测,硬是让在座的其余三人沉默起来。

苏游说得没错啊,大隋的皇帝并不在乎这爨希到底是什么人,他只要认准他是南中的人,到时候不管谁当国了,都绕不过被大隋的问询啊。

苏游得知自己猜测八。九不离十之后,便继续说道,“当初我们朝堂之上曾有过争论,到底是何时派人来南中缉拿爨希归案,到底是派何人来将之缉拿归案,一时竟是争论不休,但最后到底也达成了共识。。。。。。”

南中王以及两大权臣听苏游说得信誓旦旦,有理有据,不由得对苏游侧目起来,都想知道大隋的朝臣对南中的态度如何。

“说起来也只有两个方案,一是令我朝大将军宇文述、薛世雄等人集结大军,以便随时准备进剿;而是派本官前来南中向王上致意,请贵国帮忙捉拿此人。。。。。。或者,请王上为我暂借一条道路,让我们的部队从南中路过。。。。。。”

苏游说完这话,心态又与刚才有些不一样。

他刚开始说的时候,还真的在猜测这爨希往西潜逃了,说到后来,侧重点却到了大隋朝的军队上,此时牛皮反正也吹破了,苏游索性就把朝廷向南中借道的事加重了语气。

借道是为什么?显然要假道伐虢,攻取南中啊。

至于有爨希是不是真的往西潜逃,至于有没有爨希其人,真的重要吗?到时候,大隋陈兵边境,大隋朝的人说有,还不就有了吗?

苏游想到这些,不由暗暗得意起来,南中王以及段如珪爨国昭却是越听越心惊,这苏游说的都是真的吗?大隋这是要向南中进军的节奏吗?

情况急转直下,段如珪和爨国昭怎么都没想到两人刚才一番表演竟然会把自己陷入绝地,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南中王也没想到苏游会爆出这么大的料来,当下只得连连摇头道,“只怕大隋的情报与真相有些出入,我南中地贫人少,怎么敢与大隋作对?又怎么会让这爨希西逃?”

段如珪听了南中王之言,当即也冷静了下来,知道现在不是窝里反的时候。

故作平静地喝完手中的茶水,段如珪当即说道,“王上所言甚是,我南中虽然兵微将寡,却也不会轻易给这爨希借道西逃的,说不定真是大隋的斥候弄错了?老臣倒忽然想起四五年前叛逃的一个人来,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这爨希与之是否有关。”

段如珪老奸巨猾,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还真不是盖的,刚才还口口声声地把罪魁祸首指向南中王,他的口中这会却又冒出了一个临时工,不,是一个叛逃者。

爨国昭倒似乎与段如珪心有灵犀,当即说道,“这爨希自从四五年前东逃之后,一直便在南中和大隋的边境地带活动,这一次说不好就是他挑起的两国是非,臣奏请王上尽快派人追查这个爨希。。。。。。。”

要不怎么说呢,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红口白牙的,说好说歹都是他们两人,苏游心中不由得对他们鄙夷起来,南中王却是喜闻乐见。

“查,一定要详加追查。”段思廉当即点头,“不查到此人,我们也没法给大隋一个交代。”

“是。”段如珪当即应了一声道。

苏游也不像看他们君臣演戏,只好说道,“我相信王上的诚意,也相信会有一个令双反满意的结果。”

南中王点了点头,这一场难称愉快的会谈算是就此告一段落。

苏游当即起身告辞,带上王伯当等人后,不到盏茶的功夫就回到了下榻的小院之中。

想到刚才自己的即兴发挥,苏游忍不住笑出声来,苏云帆则有些不解地问道,“刚才听到书房中时有争论之音,老爸的出使任务就此完成了?”

苏游摇了摇头,父子两人进了后院,王伯当等人则止了步。

只剩下他们两人时,苏游便语重心长地问道,“你以为我为出使而出使吗?自从离开东都之后,我就没想过要回去了。”

“老爸的格局,也太小了吧?或是说,怕我的嘴把不牢。”苏云帆摇了摇头,不满地说道。

“你怎么想?”苏游点了点头,倒没料到苏云帆看出了什么。

“我知道唐太宗李世民,但还是与他争了观音婢;我也知乱世降临了,老爸岂能不知?如果你只想着在此过一辈子的话,跟着你的那些人怎么办?你东都的财产和扬州的财产呢?”

苏云帆一迭声的质问,让苏游哑口无言。

苏游又怎会知道苏云帆竟然想得这么远?事实上他真的心甘情愿呆在这南中一辈子吗?

几年之后,英雄辈出,城头变幻大王旗,那是对黎民百姓来说最坏的时代,那也是对英雄和热血男儿来说最好的时代。

好男儿怎么可以窝窝囊囊一辈子?

“你有什么建议?”苏游听苏云帆责问自己,倒是一点都不生气,试问谁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还能生得起气来呢?

“先在南中借一块地盘,而后稳扎稳打,慢慢蚕食整个南中,掌握了南中后。。。。。。之后怎么办,不用我多说老爸也知道该怎么办啦。”苏云帆理所当然地说道,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他说这些兵戎大事时就像是在街边吃麻辣烫一样。

苏游看着孙云帆,不由得叹气道,“我也是这么计划的啊,问题是咱们手上只有七百人,想要在南中立足,谈何容易?”

“我有一样秘密武器,就怕老爸放不开手脚。”苏云帆故作神秘地笑道。

“哦?我又不是那些抱残守缺的老夫子,有什么放不开的?”苏游被他吊起了胃口,不由问道。

苏云帆当即开口道,“罂粟。”

苏游一愣,立马否决,“不行!”

“我就说老爸放不开吧,果然。。。。。。。”苏云帆无奈地摇了摇头,又安慰苏游道,“好在咱们还有时间,对了,乱世还有多久才能降临?”

“大业六年,也就是明年,将是大隋鲜花着锦的一年,此后便盛极而衰了。从大业七年开始,各地陆续起义,山头群雄并起,争霸天下。。。。。。。一直要持续到十多年以后,这一场大乱,迫使中原的人口从将近五千万,剩下到两千多万。。。。。。”苏游当即娓娓道来,边说脑子里边出现那战争中惨烈的画面。

说完这话之后,又无奈地问苏游道,“你是想劝告我,牺牲南中的人民,换取中原人的生命吗?我不答应!”

苏云帆却摇了摇头,“我只是单纯地想问问你未来的历史走向罢了,刚才听说你拒绝使用罂粟我心中骂你迂腐,现在却终是松了口气,我们至少还有十年的时间,不是吗?”

苏游没好气地回答道,“理论上是,但你我的到来,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也就是说,我刚才跟你说的乱世,有可能不再出现;如果你我再南中贸然动手的话,很可能会为陛下做嫁衣裳。”

“这么说的话,咱们目前的重中之重,还是考虑在南中扎稳脚跟的事。”苏云帆听苏游这么一说,他虽然不知蝴蝶效应,但对因自己的到来而使得历史的改变还是看在眼里的。

比如说,原来的历史中隋朝时候就不可能有向日葵、报纸、牙刷。。。。。。

苏游见儿子泄气,不由笑道,“目前南中的君臣各怀鬼胎、一盘散沙,也没胆量跟大隋硬抗。大家手里都是一把烂牌,来不了硬的,只能尔虞我诈,看谁诈过谁了。”

“如果咱们不来,段氏最后会统一南中吧?我看过《天龙八部》。。。。。。”

“段氏胜出那是一定的,但和《天龙八部》没半点关系,按照正常的历史,南中视为以后,南诏会在唐朝的扶持下建立起来,到了唐朝末年,《天龙八部》中的段誉的祖先才会建立大理国。。。。。。。”

380姐弟同心

“那你怎么断定是段氏?”苏云帆听着苏游否决了自己的理由,却又给了相同的结论,遂奇怪地问道。

“因为白蛮和乌蛮有世仇啊,他们两家早晚会打起来,无论哪家胜出实力都将大打折扣,到时候段家不一定独大,但绝对是实力最强的一方。。。。。。”

苏云帆点了点头,又有些担心道,“老爸能想到的,怕是他们中也有人会想到。”

“从发展的趋势看,段氏最有可能脱颖而出,但时间上谁又能说得好?段如珪又怎么等得起?咱们出现后,南中的局势要重新洗牌了,咱们虽然没什么实力,可架不住咱们可以狐假虎威啊。。。。。。。”

苏游侃侃而谈,南中王讨好大隋之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在此之前,爨子恒也给苏游抛来过橄榄枝,直到现在还没动静的只有段氏。

苏游也大概能够猜出一二,老奸巨猾如段如珪者,大概知道拉拢苏游的后果,那很可能最终促使东爨和西爨再次化干戈为玉帛,联合起来把段氏清理出去。

也就是说,苏游可以选择倒向东爨,也可以倒向西爨。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显然是倒向南中王更有利一些,一来是南中王有名分,苏游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二来是南中王不如爨国昭老辣,得了好处的苏游想要摆脱南中王显然更加容易。

不过,想要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担负更大的风险,如果苏游明确自己倒向南中王的话,很可能会引起爨国昭和段如珪的狼狈为奸,而后与南中王拼个鱼死网破。。。。。。

苏游父子相谈之时,爨国昭也正与儿子爨子恒坐着马车往镇西王府行去。

爨子恒看着父亲满脸愤怒的样子,有些好奇地问道,“我们刚才听说书房之中的声音有些大,不知出了什么事?”

爨国昭当即愤愤地说道,“段如珪这个小人!待隋使去后,他便向王上指出了爨希是咱们的人,而后一番争论之下,他们两家联合起来,要我们尽快交出爨希,以免大隋震怒!”

而后,爨国昭又把苏游刚才说过的话学给了告诉了儿子,简单交代了目前南中的所处的窘境。

“他们暂时的结盟,也还是为了南中的根本利益,咱们难道就束手就擒吗?这里毕竟是大理。”爨子恒点了点头,目露凶光说道。

爨国昭看到儿子眼中满是杀意,不由得瞪了他一眼,“你可别乱来啊。他们敢于到达咱们的地界,岂能没有别的布置?不过,交人显然也不是我的意愿,如果这时候吧人交出去,以后谁还敢替咱们办事?”

听了父亲的警告,爨子恒安静了下来,又提议道,“那我待会派人通知他,让他先往南方避一避,这样不但可以在段氏的地界上埋一颗钉子,还能祸水东引。。。。。。”

“也只能如此了。”爨国昭沉吟片刻,点点头道,“隋使那边,为父不方便出面。你替找机会宴请他一下,可以旁敲侧击地把爨希外逃的情况告诉他。该花的钱要花,该送的礼也要送,按原来计划好的两倍来吧。”

“父亲没想过另外一种手段吗?”爨子恒摇了摇头,小心地问道。

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是钱,也可以是刀。

爨子恒显然觉得,现在爨国昭花钱收买苏游的代价太过巨大了,这种时候显然可以用另外一种办法解决苏游。

那就是让苏游去死。

“你啊。。。。。。眼界的格局还是太小!只要能把这帮瘟神送走,花多少钱都值。”爨国昭摇了摇头,苦笑道。他何尝没想过这个办法?但苏游的身后可是大隋朝啊,他们不仅惹不起,惹上的话,连躲都躲不起。

爨子恒一想也是,遂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自己毕竟还是武人出身,整天想着打打杀杀的,眼界实在太狭窄了。

爨国昭看着满脸惭色的儿子,又说道,“我看那爨国明还是没有死了归附大隋的念头,今天他接见使者的时候,就穿了件隋朝的袍子,他的那点心思能瞒得过谁?真要让他靠上大隋,咱们可就被动了。”

“就此臣服大隋,咱们岂有翻身的时候?我看也只有联合段氏,抢了这个先手。。。。。。”

“段如珪大概也会这么想,关键还是要看随使的态度了。”

南中王把苏游和两大权臣一一送走之后,便移步到了静室之中,随即点起了檀香,又盘膝坐于蒲团上,手捻着念珠缓缓陷入了沉思之中。

南中的皇位传承,发生过郑国故事,最后却不是什么郑伯克段,而是庶族得到了胜利。

这事到如今已过去了五六十年,那时候南中的王正是爨国明的祖爷爷,这位祖爷爷薨逝的时候,他的妻子垂帘听政以待太子长大。但这位垂帘听政的太后最喜欢的却是自己的次子,所以南中的权柄就这样落入了爨国明的叔祖父手中。

之后王位便一直在叔祖父这一脉传递,爨国明这一系的前辈,自然遭受着各种排挤和提防,这也是他从小就入了佛寺修行的原因。

直到三年前,因为前南中王荒淫无度,结果被大相国段如珪拉下了王位,王位这才回归到爨国明这一系中;也就是说,爨国明从佛寺中被拉了出来坐上了这个王位。

但这种被大臣扶起来的皇帝,手里能有什么权力?

而段如珪借拥立之功,一举掌握了政权,从此大肆扩充实力,一举成为了南方好强,隐隐有与镇西将军相抗衡的实力。

原先依附南中王的各部,实为乌蛮居多,自从前南中王倒下以后,他们纷纷失散奔逃,或是归于段氏,或是割据一方,依然拥护南中王室的部族,连原来的一般都不到了。

这样一来,王室的实力倒变成了南中三大势力中最为薄弱的一环。

乌蛮和白蛮向来就有世仇,段氏又有拥立之功,一开始的时候,爨国明最先想到的团结力量就是段氏,事实上他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拉拢段如珪,以图他能为自己牵制西方的白蛮。

段如珪早就看清了形势,哪还会按南中王的想法出牌?

苏游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调查就能知道南中实际上是由三方势力组成,他也知道乌蛮和白蛮是天生的仇敌,但段如珪向来是老谋深算,对爨国昭则是虚与委蛇,谁也看不出他现在对白蛮的态度如何。。。。。。

段氏的左右逢源,爨国明终于还是看了出来,但他一直想恢复黑人的实力,也只能故作不知了;但他现如今在两大权臣的夹缝中生存,也实在是看不到出路。

即便明知段氏要造反,他又能如何?难道要向白人低头吗?

直到听说隋朝人向南中派出了使者,爨国明才看到了一线希望,当即不顾任何阻拦,匆匆地带上自己的心腹赶来了大理。

段如珪当然也有伺候埋伏在大理,他见爨国明离开了国都后,便也前后脚地赶了过来。

早在苏游到达大理之前,其实南中王和手下的两尊大神就有过争论,他们自然是极力反对南中王归附的,反对归附的原因,怕还是因为他们的私心作祟。

只要南中名义上不归附于大隋,他们就还有希望凭借武力夺取王位。

爨国明被他们逼迫之下,也只能信誓旦旦地保证了下来,要不然苏游到来大理,也不可能见得到他了。

爨国明有心归附,却是无法开口,所以苏游到来时,他才处处暗示,希望后者能够明白自己的心意。哪知两人才说了几句,段如珪和爨国昭便急匆匆赶来,把他的话都憋了回去。

待苏游走后,南中王凭借着苏游刚才说话的余威,终于迫使段如珪压了爨国昭一下。

这当然只是其中的小插曲,最后三人争论之语,竟把接待苏游的重任都揽了过去,竟是不许南中王再见苏游。

想想自己身为帝王,竟混到这份儿上,爨国明心里哪能好受,想到伤心处,又不由得流下泪来。

正自黯然神伤之际,爨国明忽然感觉静室的门被人推开了,他抬起头时,却见门口处站着一个宫装的丽人,不是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