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吃得差不多了,来护儿刚放下碗一会,来弘兄弟几个似乎事先约好似的纷纷退席,来雁北不用说也知道这是父亲要与自己单独谈谈的意思。

“雁北,陪为父散散步吧?”

来雁北点点头,两人往后花园走去。

此时夕阳西下,寒风阵阵,树冠上的积雪不时被吹落到小径上,来雁北此时想与父亲说几句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直到两人走到了习武场。那是后院西边的一处小广场,来雁北常常与几个兄长在此骑马射箭,有时也对阵拼杀,在这里留给她太多的回忆了。

“想跟为父的好好聊聊,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吧?”来护儿此时眼睛正落在兵器架上,虽然没有看向女儿,却似乎知道她想说什么,来雁北被父亲猜到心思,心里一阵难堪,只是点了点头,不过,这也只是她的下意识,原本她就站在父亲的身后。

“女儿啊,听说你已近三月不动刀枪了,岂不闻‘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的道理?”来护儿的声音很平静,虽然有责备之意,却让人感受更多的是关心。

“父亲也讲究非黑即白的吗?”

“非也。为父坚持的是用进废退,无论文采武功,一旦懈怠了,再想补救就得花更多的心力了,比如逆水行舟,你一收起船桨不划了,船就会被水冲到下游去。”来护儿讲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如果这个时候有了这成语的话,他或许不用那么费劲,不过,也可看成是他此时创造了这个成语。

“女儿知道啦,明日必将重拾刀剑。”来雁北看着父亲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赶紧答应一声,但到底坚持不坚持的也还单说,最近一段时间的确是堕落了,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一直坚持的又是什么。

“你的事我多半也听闻了,前几日纳言苏威有意与我结为亲家,他家长孙苏灿亦是一表人才……”

“父亲。”来雁北此时听父亲说起苏威家事,却第一时间想到了另一个姓苏的,此时一声呼唤,打断之意明显多过娇羞之态。

“虽然如此,为父的当然不能答应了,至少要回来问问女儿不是?”来护儿这话说的,纯粹是为了取笑女儿,虽然来家不太讲究门阀的规矩,但结亲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传统。至于来护儿对于苏威提亲的答语含糊其辞,实在是因为后者属于关陇贵族,正是目前隋帝杨广着手对付的对象,来护儿久在宫中,这点风向岂能不知?

来雁北一时无语,按理说此时应该答应“但凭父亲做主”的,却又是不甘,一时想到红拂女时,竟不由得有些羡慕,如果自己也一无所有,或许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罢?只是她没想到离她更远的卓文君,或许她们更相似些。

“听说内史侍郎虞世基后妻带来的继子夏侯俨尚未成婚,弓刀骑射都是极好的,又生得一表人才,更重要的是虞侍郎是会稽人,我想你们应该会有更多共同语言的。”

“虞侍郎是会稽人不错,倒与父亲一路,只是女儿与他什么干系?”来雁北听父亲说此话,怎还不知父亲的心思,所以第一时间指出了他的病句:第一,夏侯俨不一定是南人;第二难道父亲是要把自己嫁给虞侍郎?

“哈哈,我的女儿怎么急了啊?若是父亲急着让你嫁人,还跟你谈什么用进废退干嘛?好好的让你习学女红,相夫教子不就完了?”

“那父亲只是取笑女儿啊?”

“当然不是,我听说有个叫苏横波的孩子很不错。更重要的是,他只是一介书生,丝毫不懂什么叫武功,和谐社会当然喊打喊杀的不太好,可是,难免没有个万一啊。”

来雁北听着父亲的语重心长,心中一时平静下来,眼泪却已流下脸颊,此时寒风凛冽,她却感觉不到寒冷,又不由得轻轻答对父亲: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了,我会努力的。”

040胡商巴德

世博会是在十月下旬的第一次朝会上讨论通过的,虽然此次朝会也有反对的声音,但无关大局。

“丫理论基础一套一套的,如果不因此忘国的话,后世或许可以为他出一本书,名字可以叫《隋炀帝思想》。”太常卿高颎此时恶狠狠地想着,不过这的确是胡思乱想,——如果隋帝不因此亡国,谥号怎么能用贬义呢?

理所当然,这一次提出反对声音的依然是高颎,倒不是因为高颎喜欢和杨广唱反调,实在是如今这年轻的皇帝做事太过理想化,且不计后果。没错,他似乎永远只坚持两条原则:一,朕的想法于国有益,于大业有益,朕说的话永远‘伟光正’。二,如果你不同意皇帝的想法,那么请参照第一条。

“此乐久废。今或征之,恐无识之徒弃本逐末,递相教习。”当他在朝堂上说出此番话时,隋帝并不接话,其他朝臣也都鸦雀无声,君臣一时之间都对这位重臣不约而同地做了冷处理。

重臣吗?或许应该在这两字前面加个“曾经”。如今的高颎已经老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朝廷里的虚与委蛇,于是官也越做越小,从纳言变成了太常卿,而且,他也感觉到了自己越来越被边缘化,他甚至都看不懂那些因他推荐而占据要职的同僚,比如苏威,比如宇文恺,等等等等。

更可气的是,如今这世博会主要工作还是得太常寺来做,可他却不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提出反对意见。如果赞同是大违心意,那么反对就是逃避责任,于是在他说出那番话后心就死了。

哀,莫大于心死。

悲哀啊!高颎颓丧地坐在马车中,有那么一刻竟然想到了隐退,可自己当初为何还要响应他的征召回朝呢?又自叹道,“周天元以好乐而亡,殷鉴不远,安可复尔。”一时他又想起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当然已死有年,可是她曾经的规劝就如同孔子听完雅乐,弦犹在耳,但高颎又岂是不知肉味而已?

也许回乡是个不错的打算,大约去乡下做个教书先生也是一种选择。齐郡的起点书院怎么样?毕竟离家乡不远。可是,瞧这倒霉名字……

正在高颎悲催地下朝,失魂落魄地吟咏着五柳先生的“胡不归”的时候,白明达已经坐在天上人间的大堂上对前来应试的姑娘们进行着海选。敢于用“海”字,当然说明数量不少,事实上,隋帝杨广还在朝堂上讨论世博会计划的时候,就已经启动了计划,这除了说明他势在必得的决心外,还证明了这个帝王并没把臣子们的意见放在耳中。

大业二年东都的冬日,显然是一个可以用浓墨重彩涂抹的季节。随着朝堂上的讨论尘埃落定,各地乐人从各地浩浩荡荡地往东都方向飞奔,而两京人民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纺织工作以供应乐人的彩服,丝绸缎带很快被采购一空,由此又衍生出粮食价格的高涨,地价的高涨,当突厥人民战战兢兢走过火树银花的过道进入东都的时候发现的是一个高消费的虚假而繁荣的都市。

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

高消费意味着高税收,意味着幸福指数,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当然,或许这只是于杨广而言。可他不知道的是,具有雄厚势力的门阀商贾同样兴奋不已,他们最害怕的就是一潭死水,死水里投机获利太过微薄,平时他们看着平静的市场时都恨不得冲进去兴风作浪,如今搭上了政策的顺风车,哪还不力争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小撮人呢?

只是社会的财富并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不是出手快的人抢大块的出手慢也能抢到小块的。而是,掠夺。双方对等的合作可能出现双赢,或者,双输。而革命的本质,无非就是掠夺。——或者抢别人的妻女财货,或者自己的妻女财货被人抢去。

世博会的开启并没有革命那么严重,但无疑是一场变革,由此带来的物价飞涨使得某些权贵富得流油,而更多的人则无家可归。难得的是,下了两场大雪之后,年前的天气终于毫无征兆地好了起来,所以表面上东都的集市依然繁华,街道依旧太平,而更多的人则习惯了报纸这种新生事物,同时也习惯了跟着报纸追随时尚。

最近《东都新闻》刊出的一篇强烈谴责扶桑国对天朝大不敬的文章就引起了东都市民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扬,酒肆里那些爱国人士更是慷慨激昂,酒肆老板当然喜闻乐见,毕竟,慷慨激昂需要喝更多的酒。

“只要朝廷给我三千执鞭之士,我一定去扶桑灭了丫的!”

“切,还日出之国天子致意日落之国天子呢,真是无知者无畏,好像那个使臣叫小野妹子还是什么来着?瞧丫那破名字。”

“是啊,那岛国不过是石器时代,不知他们如今是否穿上衣服了。”

……

乐坊酒肆里面谈论最多的竟然是远离自己的遥远的国度,却无人关注大雪之后洛口仓的修建进度或是物价飞涨后东都人民如何过好这个年;真不知他们是好高骛远还是喜欢逃避,但报纸引导舆论,把国内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的做法显然卓有成效。

苏游此时亦在市集中闲逛,今年的世博会显然应该是全民运动,好像自己不参与进来就融入不到这个主流社会似的,于是他可耻地浪费了更多的时间以证明自己的确“来过,见过,以及……尝试着征服。”

只是,此时东都的酒肆更像是后世网络里面的论坛,且越是不入流的酒肆讨论国外的声音越大声,甚至有人坚称国外有两个月亮。使得苏游对此呲之以鼻,这比后世所说的“外国月亮比中国圆”还大胆前卫,不过,貌似《魔兽世界》里似乎有两个月亮。

“这里水太深了,怕怕。”本来苏游是想着感受一下民族激情与民同乐的,但在酒肆里坐了一会还是选择离开,差点就被这些无耻之徒扯淡扯到蛋了,这些地方真是太危险了。

“先生,那些人是西方来的吧?胡子好多。”青荇指着几个人说道。

“这世博会才办了一个多月,西方的人怎么可能在接到邀请后赶得来呢?或许他们是听说有世博会这事,从扬州广州等港口城市赶来的吧?”苏游随着她的指向,果然看到不远处果然有个胡商,绝对是胡商,从满脸的大胡子上就能判定出来。

那胡商见苏游对他微笑点头,便带着几个仆从过来打了个招呼:“这位先生,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的吗?”汉语说得有些生硬,似乎谦卑,却在他说出这话时已经说明他脑子里根本就没有“找人帮忙”这道程序,只有“我能帮你做什么”的设置,这是一个不自觉的、居高临下的意识位置,这亦是一种大国意识。

“您来自罗马吧?”苏游问出这话时就想抽自己嘴巴,《罗马衰亡史》他是浏览过的,罗马早已在两百年前就衰亡成了两个帝国,一个是拜占庭,一个则为西罗马,不巧的是,后者只存在了八十年就被哥特人灭掉了,也就是说离现在已经一百二十多年了。

“恩。的确。尽管更多人习惯于称我为大秦人,或者,海西国人,但您显然是第一位能正确叫出我的祖国名字的大隋人。向您致敬,博学的先生。”那胡商却一阵欣喜,使得苏游一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实,拜占庭帝国的正式名称是罗马,或者罗马帝国,为了与同样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开,西欧人将其称为“东罗马帝国”,不过,这似乎是八百年后的事情了。尽管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其皇帝和臣民却将自己视为罗马人。

拜占庭帝国未被灭亡前,“拜占庭帝国”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其臣民也从来不曾将自己称为“拜占庭人”,或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庭”。对于那些以罗马帝国正宗继承人自居的东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尽管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周围的国家也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

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拂菻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亦称其为大秦或海西国。

“那么,您也是特意来向吾皇陛下朝贡的?”苏游亦是鞠躬回礼,并微笑着举手示意他走向集市边的一间乐坊。不过,苏游的语气中特意加重了“特意”和“朝贡”两个词语,以作特别的点明,这罗马人奸笑一声,似乎在品味“朝贡”这两个字的甘美,却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朝贡不是贸易,却比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海上贸易的利润还要高十倍。天朝的大度赏赐,是建立在番邦臣服的基础上的,所谓“我行王道,诸夏来归。”万国来朝,一向是儒人们标榜的天下大治,四夷宾服,国运昌盛的表现。

文革时期,到达中国的英国商人都是挥舞着红宝书下飞机的,《人民日报》曾受宠若惊的报道说,“这表明,英国的劳苦大众都支持我们的革命行动,我们的文革大业在世界范围内深受好评。”后来,改革开放后我们才知道,当时,英国商务部印刷的商务手册中,提醒英国商人,到中国来经商,挥舞着红宝书下飞机,可以获得比以前多四倍的利润。为了帮助商人获得这些利润,英国商务部特地在中国采购了大量的红宝书,免费给商人发放。

如此看来,朝贡文化不仅在天朝上国深入人心,亦是西方世界航海商人们的终极捞钱手段。

041市门立雪

这个时代,中国的航海事业尚未起步,甚至连琉球都还未被发现,往东北方向去过最远的大概只是新罗百济,另一个方向是下南洋,从广州出发,然后一路沿着岛屿航行,马六甲就是最远的极限了。

这是因为舟师们需要通过他们能够看到陆地特征,来判断航向是否正确,所以总是保持与岸边比较近的距离航行。总之,没有一个船主敢冒险出海到望不见陆地的洋面上去,他们怕遇到风暴、怕被海盗抢劫,但归根结底,还是怕迷失航向。

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航海图,或是得到牵星术的话,中国的航海时代岂不是要提前八百年开启?一时又想到,这时候貌似指南针也还没发明吧,是该发明指南针蒸汽机什么的了……苏游想着想着,嘴上差点流出了口水。

“我尊贵的朋友,我们,我是说,你我可有合作的可能?”罗马人看着苏游发呆,一时也不知自己哪得罪了苏游。

“当然,那简直是一定的。或许咱们的合作可以从互相认识开始。在下苏游,表字横波,是朝廷的七品将作。”苏游说话比以前随性了许多,却似乎也染上了罗马人的恶习。

“额,好吧,我叫巴德,愿意为您效劳。”

巴德?好熟悉的名字,苏游一下想到了那个贪婪的冒险者,他在祖阿曼冒险时被巫医变成了青蛙,当然,不会有公主会去那种地方拯救他。

“我能打听一下您进贡之外的货物吗?或许我可以给你一份订单。”

“当然。事实上,我此行带来了龙涎香、大象牙及大犀角。还有多木香、苏合香油、没药、玳瑁、密香纸。”巴德随口报出货单,满脸的骄傲。

“额,恐怕有些东西是您沿途采购的吧?怎么没有玻璃呢?”苏游对于密香纸有一定的认识,如今皇宫中用的就是这玩意,而这密香纸的进贡可以追溯到谢安从东山走上朝堂的时候,离现已经二百多年了。它一入宫便很快代替了简和帛,迅速成为了朝廷官方文件的载体,不过,重点在于这些密香纸的产地,它们来自印度和泰国,而非罗马。

“您说玻璃?玻璃器皿在罗马帝国只是一种廉价的民用品,就如同瓷器在大隋的处境一样。贩运玻璃,除非是那种完全透明地白玻璃方才有利可图。只是,您也知道,玻璃的最大特性除了珍贵外,还有一项,便是易碎。”巴德听见苏游那么一问,神色有些尴尬,但还是狡猾地绕过了第一个问题,他相信苏游也不太在乎那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听说有人已经进贡过密香纸,巴德已经在计划着其他的销售渠道了。

“那么,罗马的玻璃工艺如何?”

“大约在五百年前,罗马的叙利亚行省就成了玻璃制作中心,那儿的彩色玻璃制作精良,器皿花纹繁复,颜色绚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透明玻璃的气泡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巴德的解释,让苏游又惊又喜,气泡问题苏游之前是关注过的,自己大概可以解决,而从他的话中,可以得知另一个信息,那就是玻璃的配方应该不难得到,或许中国的典籍里便有记载,比如东晋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其实自己的手机里便藏有这本中华奇书,只是没电;或许,可以让杨二想办法,要是不行,就只能找隋帝杨广了,朝廷的藏书里一定有。

“恩恩,请告诉我你的住址,我得先和我的雇主商量。”

“您是说皇帝陛下吗?我们的国书已经递交到四方馆了。”

“啊哈,我想您会很快收到答复的,这是我的住址,欢迎您方便的时候来寒家做客。”苏游留了张名刺给巴德,便急匆匆地找杨二去了。

“一个奇怪的人。”巴德嘟囔了一声,便也起身走出酒肆,此时一个报童的声音在路边响起:“卖报卖报,只要十文钱您就能看到最新的京都新闻,截止到腊月十五,已经有二十三个国家的使者朝贡,皇帝陛下准备于上元节在四方馆答谢众国;扶桑国使者小野妹子一晚起夜十二次,传闻是遭遇了爱国分子的巴豆攻击,目前他已第二次提交国书,强烈谴责我爱国人士,鸿胪卿以沉默代替回答……”

巴德听他喊着热闹,数了十文钱拿了份报纸,顺便多给了两个做为消费,报童千恩万谢之后,继续招呼着路人购买报纸。

“苏游?不就是刚才奇怪的人吗?”巴德随意地浏览了一遍报纸,虽然他不是第一次买东都新闻了,却是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字,此时看着商业广告的版面,心中亦同时有了个想法。

苏游直接来到了河南府衙,此时府尹杨二同志尚未下班,临近春节这段时间的确是太忙了,虽然未必需要他事事躬亲,却也把他累得苦乐参半。此时杨二与长史柳謇之正在讨论一个最近发生的命案。

柳謇之五十上下的年纪,仪容甚伟,风神爽亮,与杨素李浑窦荣定等人是名传一时的美男子,且他有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石不乱,有使节到来,他常常代表朝廷接待,后又代表朝廷先后送光化公主去西域,以及送义成公主去突厥,可谓深受文帝器重。

杨广继位后,柳謇之正好回乡丁忧了,此次被夺情回朝,又被隆重安排在杨二身边,可谓深受隋帝杨广的器重。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