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爨国昭将近两万人向苏游的两千多人投降,段如珪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

当看到烽火燃起来的时候,段如珪还觉得放哨的士卒有些小题大做。

对于苏游有可能会攻击福宁城,这早就在段如珪的预料之中,他早就知道自己和苏游之间必然会有一天决一胜负,只是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突然。

段如珪早就制定了对付苏游的办法,也就是使用诈降战术,慢慢把苏游的大军引到自己的腹地,然后趁机派出一支骑兵偷袭临沧城。。。。。。

且不说段如珪的计策有没有实际价值,至少是现在他算错了旗。

当段如珪得知一口气拿下三座关卡的部队是爨国昭的军队时,他还是不由得羡慕嫉妒恨起来,爨国昭现在这些士卒的装备,实在是太逆天了!

尽管如此,段如珪还是不畏艰难险阻,当即点齐了队伍,杀向最后一座关城。

当太阳落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段如珪率领的三万大军到达目的地时,还是因为判断失误以及天生的距离等多种因素,晚了爨国昭一步。

远看着爨国昭和身边的士卒如天神下凡一般站在城头,段如珪果断下令道,“先安营扎寨,明天对关卡发起总攻!”

凭着开阔的地势,段如珪相信自己的三万士卒拿下关卡,反杀爨国昭,不是难事。

而后,苏游的中军陆续到达,并开始安营扎寨。

晚饭之后,段如珪做好了爨国昭出兵偷袭的一切预案,可惜这一晚却安静得让人睡不着觉。

苏游也有过出城偷袭的打算,只是这个小关卡的城头太没谱了;别说火炮运不上去,就算运上去了,城头的破砖也承受不住火炮的后坐力。

而且,就算苏游可以找到地方架设火炮,外面的地形还是太开阔了;除非炮弹直接砸死人,要不然想要炸到人实在需要太大的运气成分。

换句话说,火炮在这个时候,实在没法发挥出该有的战斗力。

而清晨第一缕,渐渐直射到飘满薄雾的天空中。

段如珪对睡眼朦胧的士卒正式誓师,“杀入关城,灭此朝食!”

士卒们理解的中华典故并不太多,但对于“灭此朝食”还是深有体会的;当再一次听到段如珪也说出这样的话时,他们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终于爆发出了无匹的杀气。

一阵呜咽的歌声起自段如珪的大营中响了起来,这种歌声一如楚歌,为段氏独有。

这歌声,用心如死灰般的语调反复咏唱,每唱一遍,和者愈众。

渐渐地,包括段如珪兄弟在内的三万段氏士卒都在低声咏和,唱得神情恍惚、如痴如醉。

426西爨建功

段氏大军正在唱歌祷告之际,关城内的鼓声也渐渐响了起来,而后关门大开。

“爨”字大旗迎风飘扬之下,爨国昭一马当先冲出了关门,他的身后则是排列整齐的三千先锋军。

出城之后,爨国昭的先锋军便向段氏大军左侧缓缓逼近,直到进入他们的弓箭射程,才最终立定了脚步。

此时的段如珪大军中原本还如同哀嚎一般的歌声,也慢慢平息了下来。

关城内鼓声不止,紧接着出关的便是王朝所帅的四百象兵以及两个中军骑兵千人队队,这二千四百人出城之后则往段如珪的左侧而去,同样停在了敌人的弓箭射程之外。

鼓声再次响起,缓缓出现在城门之外的便是八千西爨步卒。

八千步卒有八成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刀、剑、战斧等短兵刃,出城之后摆出的便是防御姿态,也有一千多弓箭手,掩藏在这六千多人身后。

苏游的大旗出现在这八千步卒之后,他的身后则是炮兵营。

三百门火炮、六百正厢车、九百火炮手、一千二百匹战马,他们摆出的气势一点也不比先他们出城的八千步卒的气势差。

当爨国昭的大旗出现的时候,段如珪便聊到苏游很可能坐镇中军了,但看到苏游的大旗出现时,他的心中还是难免有些忐忑。

这么多年来,每次和苏游打交道,自己什么时候赢过?

稍微能够安慰段如珪之心的是,在苏游的军中,他并没有看到东爨的旗帜,这让他感觉自己至少在人数上可以胜过对方。

直到炮兵营出现的时候,段如珪终于想到了前些天的梦魇。

这种时候,显然应该先下手为强,第一时间一拥而上冲散苏游一方还未成阵型的炮兵队。

问题是,爨国昭所帅的先锋营的坐骑和装备实在可以亮瞎自己的眼睛,还有王朝率领的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象兵。

如果自己的三万大军全力攻击苏游中军的话,两翼很可能会遭受爨国昭和王朝从中杀来。

现在的阵势,怎么感觉像哪见过一般?

段如珪很快想到六年前自己深夜之中从福宁城南门退走的一幕,当即大声下令道,“摆出鱼鳞阵,全力向地方中军杀去!”

之所以这么急着下令冲锋,也是因为段如珪担心苏游首先命令开炮,若真这样的话,自己一方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若是双方交上了手,苏游显然会投鼠忌器,那时候他的秘密武器就废掉了。

苏游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炮兵营的阵营还会列好,他便下达了向地方发动攻击的命令。

苏游和段如珪的进攻命令,几乎同时下达,可惜的是,火炮的速度,远远大于滇马的奔跑。

三人人组成的鱼鳞大阵,如潮水般向苏游的中军翻滚而来,有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可敌方的大阵才刚成型,苏游这边的第一轮六十发炮弹已经在“轰轰”的发射声中飞了出去。

段如珪的士卒在前几天晚上遭遇过苏游的炮火洗礼之后,此时再次听到炮声,一个两个的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一般。一时之间,许多士卒因刚才祷告而心中填满的决绝早就荡然无存了。

这种时候,大部分士卒只想离开这个战场,越远越好。

可悲的是,战争机器真正运转起来之后,个人的意志在其中是微不足道的。

段如珪的士卒多半想着尽快结束这场战斗,但在号角的催逼下,还是一头扎向了苏游的中军。冲在前方的骑兵欣喜地发现,他们已经把天空中的炮弹抛在了身后,可杀戮才刚刚开始。

炮弹的爆炸声响了起来,瞬间就炸飞了段氏大军中的几百步卒,而苏游一方持盾的步卒也终于开始面对段如珪的骑兵先锋军。

骑兵对付步卒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在躲避炮弹的压力下,段如珪的骑兵先锋军很快冲入了苏游一方的步卒中,随后是步卒一排排步卒的倒下。。。。。。。

仅仅只是瞬息之间,骑兵已用碾压的姿态冲过了前面三排持盾士卒的防御,士卒们的反击由此开始;同一时刻,第三轮五十枚炮弹终于再次飞向了天空。

段如珪一方的先锋军座下的马匹毕竟不像炮兵营的马匹一样接受过火炮声的训练,它们在火炮发射声响起的时候,绝大部分人立而起,纷纷把马上的骑士抛了下来。

段如珪一方的许多骑士们被马镫拖着,想离开马匹战斗有没有可能,比龙游浅水要可怜得多了。

而苏游一方的中军,所要做的无非是举起手中的兵刃收割敌人的生命罢了。

生死存亡之际,谁都不会手软,除非他活得不耐烦了。

第一批冲近苏游中军的段氏先锋军,可谓死伤惨重,但前进才是他们的唯一能做的,因为他们的身后又冲上来了一波又一波躲避炮弹的同袍。

在敌人的舍生忘死之下,苏游一方的中军,已经被冲垮了八排。

僵持之下的搏杀中,段氏的第一队一千骑兵也消亡殆尽,而被弓箭手和火炮击杀的段氏士卒,也达到了五千人。

苏游看着段如珪士卒不要命地冲锋下,大有支持不住的中军步卒,不由得摇了摇头,当即下令爨国昭和王朝开始攻击。

苏游的命令,也意味着炮兵营真正进入打酱油的阶段;他们虽然还有炮弹,但现在显然不是他们表演的时候了。

爨国昭和王朝率领的队伍,刚才看着中军和敌人的骑兵对敌时,早就心痒难耐了;可他们也知道,但凡他们一出手,苏游的炮兵营也就畏首畏尾了。

而现在,他们终于可以大显身手。

爨国昭不记得上一次站在队伍的前方是何时了,但现在,他再一次地站了出来。

爨国昭深吸了一口气,大声说道,“孩儿们,让上使也看看我们的战斗力,我们的目标,便是段如珪的旗帜!。。。。。。。。”

战场中各种声音混杂,他所帅的士卒并不全都能听到他所言,却还是顺着他的长枪所指,明白了什么意思。

爨国昭说到最后,终于吼了起来,“此战必胜!”

爨国昭的呼喊,身震于野,三千士卒终于用他们的吼叫呼应了他,“必胜!必胜!”

“前进!”爨国昭再次用抢一指段如珪的旗帜,而后三千骑着高头大马、装备精良的骑兵,终于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表演。

同一时刻,王朝率领的象兵也正式走向了第一线,但他们的目的却是去救援中军。

大象奔跑起来,骑在大象身上的士卒则纷纷往前方仍出碗口大的黑乎乎的圆球,当这些圆球落入敌军之中时,随后传来的便是才刚停歇了一小会的轰隆声。

四百象兵,就像是四百移动的火炮,当然他们投出的手/雷威力比不上炮弹,可他们的机动性就是火炮无法比拟的。

仅仅只是盏茶的功夫,冲近苏游一方中军的段如珪骑兵已被撕裂开了一个上百丈的大口。

段如珪的大军,显然对这种大象这种穿着装甲的庞然大物没有任何办法;至于大象身上骑着的士卒,尽管他们身上没有装甲,但整个人却掩藏在大盾之后。

夹杂在大象身旁出现的,则是苏游编排的两千骑兵,这些骑兵不能像临沧骑兵那样在马上弯弓搭箭,但他们却可以用弩来攻击。在近距离面对远程攻击的象兵和骑兵混合兵种,段氏的先锋军除了被动挨打,也就只能哭爹喊娘了。

鱼鳞阵,在现代化武器手/雷面前,便如糊窗户的纸。

一桶即破。

王朝的混合不对,不仅瓦解了段氏大军的阵势,更是很好地破坏了他们骑兵冲锋的速度。

所谓此消彼长,苏游的中军被压制了一阵,迎来了援手之后,终于开始举着大盾缓缓向前。

在苏游中军和王朝的援军一同压迫下,段氏大军的阵势已经向苏游的右手边倾斜,他们除了些微招架之力外,已无反手之能。

苏游一方击败段氏一方,只是时间问题罢了,除非有奇迹出现。

下一秒,奇迹果然出现了,但这个奇迹只是迫使段如珪大军溃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段如珪已死!识相的放下兵器,速速投降!”段如珪的中军,突然爆发出一声呼喊,这呼喊最先由爨国昭喊出来。

为了宣泄他的兴奋,爨国昭甚至喊破了喉咙,而后是他的士卒让这个喊声响彻云霄,充满整个战场。

段如珪的中军,也早在爨国昭的几次横冲直撞中,一次次感受着死亡的威胁,直到他们看着段如珪的护卫营被冲散,直到他们看见段如珪的王旗被践踏。。。。。。。

他们此时,唯有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当爨国昭的呼声传遍整个战场的时候,早已濒临绝望的段氏士卒纷纷回过头去,远看着后方已是匍匐一地,哀鸿遍野。

后方是士卒都已投降,前方的坚持又为的是什么?

兵败如山倒,投降的士卒也像是传染了流行性感冒一般,纷纷扔下武器,跪倒在地。

“段如珪真的死了吗?但愿。”苏游喃喃地自语着,当即做了个停止进攻的手势。

接下来该做的,是打扫战场了。

427移民临沧

早在交战之前,苏游便有绝对的信心几百段如珪,这种自信多半来源于己方甲具的精良以及武器的犀利。

可战争的结果,还是大出苏游的意料,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一场战争竟然会结束得如此之快。

非要对这场战斗做出总结的话,苏游或许会对自己的火炮和西爨的八千步卒有些遗憾;能够建立奇功的,反倒是两翼的部队。

如果说王朝的象兵以一当十,爨国昭所帅三千重骑的气势,一点都不输给王朝。

远程攻击和以身体为武器的冲锋,毕竟还是有些本质区别的。

最让人难以相信的是,爨国昭最终竟然实现了斩首,一举拿下了段如珪的人头。

倒是接下来的接收俘虏中,苏游战到了大便宜。

在这个时代,排队的时候或许作战勇猛身材高大的人不一定排在最前面,因为军队中依旧讲究上下之别,排在最前方的人一般爵位都比较高,这意味着他们的装备比殿后部队的要好。

苏游接收的俘虏只有三千人左右,但这些人全是骑兵,他们的身体素质普遍比爨国昭接收的一万八千多俘虏要好;更重要的是,苏游的俘虏没有一个受重伤的,爨国昭的则老弱病残皆有。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原本苏游指挥的中军俘虏了近万人,苏游是从这近万人中挑出的三千;爨国昭的三千人人,同样也俘虏了近万人,但他们的俘虏多为步卒。

苏游挑剩下的人,也都给了爨国昭。

这一战之下,既把段如珪斩下了马,又俘虏了两万多敌人,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不过,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战果,付出一定的代价还是必然的。

苏游的率领的中军便折损了将近一千人,王朝率领的混合部队中受伤的象兵有五六个骑兵也伤亡近百;爨国昭的三千骑兵,伤亡也有二百多人。

段如珪一方,死亡的人数,则有七八千人。

统计数据出来以后,苏游对这样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这一仗他本部的兵马并没什么损失。可以说,凭空多了三千降卒,他只不过付出了支援给爨国昭的那些马匹甲具和少量粮食罢了。

俗话说,以人为本,只要有人,什么不能创造出来?

苏游之所以受降段如珪军,也是因为段氏现行的体制与东爨和西爨略有区别。

段氏实行的是和中原一样的郡县制,更重要的是,依附段氏的人多半是十多年前从东爨过来的。

如今段如珪一死,他们便成了孤魂野鬼,这也是爨国昭大喊受降的原因。

不过,苏游想要让这三千降卒死心塌地地追随自己,必然要做的便是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临沧城来。。。。。。。

三千人,按每个家庭五人计算,这意味着临沧城将会一下多出一万五千人。

而临沧城目前的人口,也不过一万出头罢了。

投降的士卒浑浑噩噩,等待这重新编组,胜利的一方则继续收拾着战场,开始在旷野中肆无忌惮地埋锅做饭。

苏游此时已经退回了关城之内,他正打算在护卫们的陪同下出去吃早饭时,却看见爨国昭提着段如珪的人头有些悲戚地走了过来。

爨国昭此刻的心情,苏游大抵也能理解,毕竟爨国昭和段如珪也算是同殿称臣,是几十年的老同僚了,此时段如珪死得这么不明不白,他又怎能不兔死狐悲呢?

“上使。。。。。。。”爨国昭把段如珪的人头交到了身边的护卫手上,躬身向苏游行了一礼。

“爨将军今天立下头功,真是可喜可贺!”苏游当即还礼,他对爨国昭今日表现出来的勇猛还是看在眼里的。

不过,对于自己中军的那些步卒,苏游真的不知说什么才好,若是他们能够顶得住段如珪骑兵的冲击,结果或许又是另一个方式。

爨国昭也没有因为今日斩杀了段如珪而得意忘形,反倒谦逊地说道,“这全是上使指导有方,咱们之所以能够快速击败段氏,与上使提供的良马和甲具兵器有莫大的干系。”

苏游笑着摆了摆手,“咱两就别在此互相吹捧了,你还没吃过早饭吧?何不同去?”

爨国昭点了点头,连忙回应道,“同去同去。。。。。。。”

两人联袂而行,走了十余步后,爨国昭又转头问苏游道,“对了,我这是过来向上使请示的,想问问接下来的行程如何安排。”

苏游理所当然地说道,“午后便向福宁城出发吧,咱们先在福宁城呆上三五天,整编完降卒之后,再去铁甲堡。”

爨国昭点了点头,“如今福宁城和铁甲堡都没有守城之人了,希望收编他们能够顺利一些。”

“爨将军说的是,以后这福宁城和铁甲堡可都是你的领地了,还希望你能善待自己的子民啊。”苏游笑了笑,如果可能的话,他真想现在就回军,然后回过头来与爨国昭做交易就行了。

苏游相信,只要自己把临沧城南北城门打开,让大理城属于爨国昭的人顺利通过的话,不愁他不乖乖把自己新收降的三千士卒的家人送到临沧城来。

可真要就此回去的话,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与爨国昭没有任何仇恨的濮部,很可能与他狼狈为奸。

爨国昭收降了将近两万人,他现在的实力已经比以前的段如珪还强大了,如果他再联合濮部来攻打临沧城的话。。。。。。。

只要苏游在临沧城一日,就不会担心爨国昭会对自己不利,可自己总有离开的一天。

濮部,绝不能留!

最起码也要让爨国昭与之结下大仇,而不是可能出现的联合起来对自己反水。

苏游胡思乱想之际,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天的早餐,而时间也差不多到了中午。

苏游略略消息了一会,便听王朝来报称降卒们都已缴械,已经用绳索串联了起来并往福宁城方向押送了。

苏游没说什么,属于自己的本部兵马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火炮手和象兵,这两支部队根本没法编入降卒。无可奈何之下,也只能先到福宁城在做打算了。

之所以要打福宁城,还是为了收编百姓,去铁甲堡的目的也是一样。

到得这日傍晚时,苏游和爨国昭的大军以及受降的俘虏,按照原计划终于进入了福宁城。

此刻的福宁城,说不出的萧索,这也是因为昨日段如珪离开得太过匆忙,而福宁城原本的居民也像上回一样,纷纷提前离开,躲去了乡下。

苏游俘虏的三千降卒中,倒有三百多是福宁城左近的居民。

理所当然地,苏游让他们出示了自己的身份证明,而后苏游的人拿着他们的证明直接通知了他们的家人:“这块土地马上就要成为爨国昭的领地,你们的儿子已经做了临沧城的士卒,你们可以去临沧城居住。”

临沧城和福宁城,距离将近三百里,或许临沧城的人不知福宁城在哪,但这儿的人总算是对临沧城充满向往的。

临沧城是什么样的地方?

那是一座飘在大江和湖边的孤岛,但这座城市最高的房子竟然有四五丈,这座城市的上空有着大大小小的管道,这座城市的居民就从这些管道中接水,——他们从来不用挑水。

临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