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听了苏云帆之言,李密当即附和着点了点头,“只要等到夏季山洪暴发,咱们的战船就能进入湄公河了,到时候只要咱们的火炮一响,这些小国便只有投降的份了。”

李密的说法,也是苏游一直制定的方案,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早前在《东都新闻》上看到过苏游与杨瑓一齐用军事演习在涿郡震慑过外国使节的报道。

用大炮去征服处于青铜时代的老挝泰国和柬埔寨,显然没有很么悬念;但在此之前,先要让他们明白火炮的威力,这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苏游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当然不会为了节省几百发炮弹而让人上去拼命。

不过,东南亚的天气,显然不是苏游所喜欢的。

“哎,还有等到半年之后才能出发。。。。。。”苏游摇了摇头,他此时的急切与杨广下江都一样,只是他们的听众显然不一样。

中原朝堂中的人听说杨广要下江南时,一个个恨不得拼死了阻止他,最后却只能噤若寒蝉;可苏游厅中的人,听说出击下游的小国时,一个个却是摩拳擦掌的。

征服那几个微不足道的小国,下一步所图的便是中原了。

俗话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又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若是苏游的率领诸人进军中原,从四方的乱军中脱颖而出显然是板上钉钉的事,到时候在座的当然都是开国功臣。。。。。

果然,苏游斩钉截铁地说道,“咱们最迟会在今年六月离开临沧,争取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到达湄公河的出海口嘉定,然后航行向北,回到中原。”

真正的湄公河出海口,其实与嘉定(也就是后世的西贡,胡志明市)还隔着七八十里的路程,但苏游为了方便,还是把出海口标在了嘉定。

“中原之路该怎么走,才是咱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苏游抛出这个问题后,便低头用刀叉摆弄起桌上的食物了。

李密点了点头,笃定地说道,“古人云,‘天下大棋局,棋局小天下。’若是明白棋局,这天下也差不了多少。。。。。。”

434天下大势(下)

听着李密卖关子,吕笙当即有些不以为然起来,转头对苏游道,“先生,我倒有个主意。不如我们咱们直接去瓦岗,你觉得如何?”

吕笙主动说起瓦岗,其实也有刷存在感之嫌,他想的是向李密证明,自己比他更早投靠苏游。

座中诸人,除了苏游王伯当和吕笙来雁北几人知道如今瓦岗寨的人是苏游的旧部外,其余人并不知道。

此时听了吕笙之言,众人皆往苏游这便看来。

苏游笑了笑,简单地说道,“如今的瓦岗寨大当家翟让,便是以前跟在我身边的虚行之,吕笙的父亲如今也在瓦岗,但这几年我们并没有联系过。”

苏游这么一说,张龙赵虎们可算是知道了,毕竟以前他们和吕忠肃翟让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尽管他们听苏游解释最近一直没有和翟让联系,但他们相信苏游的人格魅力,相信只要苏游一到瓦岗,就必然还是翟让的老大。

张龙当即目光灼灼地说道,“既然虚先生和吕前辈都是先生的旧部,到时候咱们到了那儿,他们难道不尊先生为寨主吗?以瓦岗为根基召集诸郡百姓,攻克荥阳,取虎牢偃师,直接拿下东都也不是什么难事啊!”

张龙连比带划,好像东都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一般,苏游却摇了摇头,也不知如何开口才好。

翟让和王伯当倒像是同一类人,他们同样胸怀宽广,如果苏游真的去瓦岗的话,十有七八翟让会把寨主之位交给自己,可如今的东都委实不是那么好拿的。

最重要的是,现在各地的军阀都还没有起事,现在要夺取杨广的天下,大义何在?

李密看着苏游犹豫,也说道,“瓦岗地理位置虽好,可若取东都绝非轻易之事!我当日跟着杨玄感起事,号令十数万还是攻不下东都。而且,一旦咱们攻打东都的话,势必会引起大隋兵马的死抗,而大隋卫府精兵多屯聚左近。。。。。”

苏游点了点头,“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我如今身为隋朝的臣子,若是悍然对东都发起攻击的话,必然会受到全天下的唾骂。”

“若是这么说的话,咱们现在倒还真没到进入中原的时机。”李密微笑这摇了摇头,又补充道,“可杨广哪还想得起你来?若是等着他的召唤再进入中原,到时候怕是没几个百姓了。。。。。。”

李密之语,算是一种反讽,在嘲笑苏游为了大义之名而不顾百姓的生死。

李密之语,苏游是深有体会的,来自后世的他明白隋末的战乱中到底死了多少人。

据他有限的历史知识知道,大业六年中原的人口达到九百万户,近四千五百万人;这到了唐武德九年时,中原的人口不到一千三百万,且穷尽整个唐朝,人口也没恢复到隋大业六年的峰值。

二十余年的战乱,丧生的百姓超过三千万,十个人中就有七个因此遇难。

苏游对李密的说法点头表示同意,又望着他问道,“那你说说,咱们要进入中原,应该以哪位根据地?”

李密当即站了起来,用手绢擦了擦嘴后便走到了苏游身后的大地图前,指着一个位置说道,“就是这里!”

“襄阳?”苏游转过头来,看了一眼之后,皱眉问道,“我记得你刚才还用棋局来比天下,这襄阳算什么?”

“用棋局比喻天下的话,中原之地可分四边四角以及中腹这九大块。。。。。。”李密取下了放在一边的小铁棍,指着中原的地图侃侃而谈。

此时的李密,更像是后世的教书先生,座中诸人皆或是抬头或是扭头看向了他棍子的方向。

苏游不喜非黑即白的哲学,所以从不下围棋,但他对围棋的一些规则总还是懂的。

此时听着李密信誓旦旦,苏游便问道,“俗话说‘金角银边草肚皮’,第一步应当取角吧?”

第一步下在棋盘的角上,这是后世的围棋法,这个时代下棋还是会选择中腹落子的。

听了苏游的说法,王伯当等几个会下棋的都有些奇怪地看向苏游,来雁北也都微不可查得摇了摇头,只有苏云帆一个不以为意。

李密则是一愣,当即竖起大拇指对苏游说道,“‘君子居者贵左,用兵则贵右,’主公能说出这话,真是高屋建瓴。。。。。”

左为阳,所以君子坦荡荡;右为阴,体现的是用兵是诡道。

李密之所以夸赞苏游,一来是苏游这个从不下棋的人能把下棋看成是用兵,二来自然是与自己所想不谋而合了。

苏游点了点头,示意李密继续,王伯当和吕笙等人则早知苏游写下了《三国演义》,所以对苏游什么天才的军事眼光都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在我眼中,天下四角应为关陇、河北、巴蜀、东南。”

“苏先生说下棋下角好,玄邃也是赞同的,为何我们不去这四角发展,却要跑到襄阳?”王伯当不解问道。

“下角虽好,可却是极为不易,毕竟别人也会知道这个道理不是?河北不差,但是眼下有窦建德、高士达、王薄、魏刀儿等人作乱;可朝廷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啊,张须陀是名将,杨善会是去过新罗百济回来的,他们对贼寇几乎未尝一败。。。。。。”

苏游听到李密说起新罗百济时,顿时心中一动,已是有了自己的主意。

但现在李密说得挺好的,他也希望自己手下的其他人能够有他一样的军事素养,所以还是静静地听着他分析起来。

吕笙听了李密的分析,也大以为然,当即点了点头,“河北是占不成了,东南倒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东南是不错,但历史上从南打到北的势力几乎没有啊。。。。。。”苏游当即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当然,苏游没有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说出来,那就是杨广很快就会再下江都。

可想而知,江南一带会是剿匪的重点,从这个形势上看,东南实在不是发展的好地方。

苏云帆当即笑道,“关陇也算一角,据我所知,很多皇帝出自那里;可惜的是,咱们的战船去不了那儿,就算到了那儿了,也早把东都推平了。”

苏云帆提起战船时,众人才意识到刚才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其实他们的主要战斗力还是战船上的火炮;真要从这一点出发的话,可以直接从黄河口直取东都,也可以直接从长江口直取江都,或是襄阳什么的。。。。。。

对于苏云帆所言,苏游却还是摇了摇头,“你说的对,陇西是周秦汉以及大隋的龙兴之地,只是那儿的关陇门阀的势力太过强大了;如李渊这些手握重兵的门阀,怕是早就对关中有了自己的打算。再者说了,关中离着突厥有些近了,如何对待突厥是个问题。”

李渊最终会起义,这是苏云帆知道的;但他不知道的是,李渊竟然偷偷与突厥结盟了,这在苏游看来,是无论如何都没法接受的。

说到门阀,李密何尝不是门阀?

杨玄感的失败意味着门阀势力的一次失败,可想对杨广取而代之的,杨玄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东南没法发展,窦建德占据河北,李渊对关陇虎视眈眈,四角之地只剩下巴蜀了。

对于巴蜀,李密没有直接应答,而是看着苏游问道,“主公怕是对巴蜀之地早已有心思了吧?”

“巴蜀之地与南中差不多,以少数民族居多不易约束;而且最近颇为安定,想要以之为根据地,没有设么群众基础。按我的想法,会在其他势力企图征服巴蜀之地时,飞鸽传书南中大军,到时候可顺理成章取之。。。。。”苏游点了点头,笑着解释道。

说完这话,苏游又转向云帆,“到时候就看云帆的了。”

云帆听了苏游之言,也知苏游要把自己留在南中镇守临沧了,他当即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你们出外征战之后,我会大力建设南中的交通的,争取把珠江水系打通,并修一条从临沧到昆川的水泥路。”

苏云帆所言的珠江水系,众人都有些茫然,苏游只得解释道,“云帆所说的珠江水系,其实说的是南盘江下游,包括红水河,左江右江以及灵渠等支流,如果真能打通这条水路,三四天的时间便能达到南海,而不像咱们现在这样需要三四个月。可惜的是,南盘江还是太小了,不适合航行咱们的大船,要不然我会选择走这一条路进入中原的。”

苏游和苏云帆父子表现出来的地理知识,连李密都心服口服。

苏游解释完苏云帆之语后,又转向李密道,“刚才你说的襄阳。。。。。。”

李密点了点头,“刚才说了四角,接下来就说道占据棋局中腹的瓦岗了;瓦岗四面为敌,不但朝廷对此心口之刺不能不拔,就连其他势力对此也是虎视眈眈的。至于四边之地,则是四角所连中线之地,即关陇和河北之间山西、河北和东南的山东淮北、关陇和巴蜀之间地汉中、还有就是巴蜀和东南的荆襄。”

众人听李密说得头头是道,皆不由自主地点起头来。

四边之地的山东淮北盗贼四起,是最乱的地方,苏游显然不可能去选。

山西之地,李渊的声望最隆,虽然他此刻还没有起事,但就连杨广都知道,这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汉中就不用说了,苏游想要进入汉中,就要舍弃他的战船和火炮。

至于荆襄,此刻已是迦楼罗王朱粲的根据地。

朱粲曾在大业三年的时候在东都犯下杀人碎尸案,而他现在则变成了一个吃人的恶魔,打到哪就吃到哪。

若是能够讨伐这个恶魔,倒似乎全了苏游的大义之名!

435建国大业

座中诸人听了李密的分析,尽皆摩拳擦掌起来,仿佛天下已到了他们手中一样。

苏游也点了点头,附和了李密的说法,“以荆襄为根据地很不错,可西入关中,可北上东都。”

李密听着苏游肯定了自己的说法,顿时兴奋起来,满怀希望地看向后者,“那。。。。。。”

“却还是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一是交通问题,二是。。。。。。我担心到时候陛下会宣我进见啊,那我去还是不去?”

听了苏游的话,众人一时又都面面相觑起来,想要与那些乱贼有所区别,什么都得考虑到才好啊。

李密摇了摇头,没辙了。

苏游却对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这才笑着说道,“其实,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苏游从李密手中接过了那根指画地图的小铁棍,指了指地图的右上角道,“咱们直接攻打高丽,拿下高丽以后,可以选择征服新罗百济,也可以选择从东莱郡或是涿郡进军中原。”

听着苏游的格局,李密不由懊恼起来了。

其实想想也是,有了战船和火炮,攻打已经被蹂躏了好几次的高丽,岂不是手到擒来?

更重要的是,以东莱或是涿郡为前沿阵地的话,很容易便能与瓦岗呼应起来除掉其中的窦建德或是张须陀。

夺取了黄河下游之后,战船就可以直接开进东都了,到时还管他什么仁义之名?

唯一的问题是,瓦岗寨能不能坚持到苏游与他们联合呢?

李密正在胡思乱想之际,苏游忽然郑重其事地看着他说道,“玄邃,我要交给你一个重任。”

“请主公吩咐。”李密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苏游,心情顿时激动起来,这也是所有下属听了领导说起这话时的反应。

“这场仗到底还有打多久,瓦岗是关键所在。如今的瓦岗虽然看起来蒸蒸日上,可同样的山雨欲来,我希望你能去领导瓦岗,保住瓦岗!”苏游点了点头,用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

“李密定不辱使命。”李密半是欢喜,半是忐忑地拱手领命。

李密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态,还是因为做谋臣做得太久了,此刻听苏游话中之意是让自己领导瓦岗,这显然是小妾被扶正的节奏啊。

问题是,如今瓦岗的体制差不多已经成型了吧?自己突然空降过去,翟让他们买不买账呢?

李密的心思,苏游自然也有预料,所以转向了吕笙,“吕笙,这次你也辛苦一下,跟着玄邃去一趟瓦岗吧。。。。。。”

苏游的意思,显然是让吕笙为李密保驾护航了,后者没有说什么,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苏游又继续说道,“此次玄邃提前进中原,是为了确保瓦岗立于不败之地;吕笙的主要任务,则是帮我联络我的生意伙伴,具体详情到时我会详细交代。然后,我们再具体谈谈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以及立国大计吧?”

“立国?”众人听到这话之后,顿时来了精神。

最后在众人的反复讨论之下,终于订立了他们所要建立的国名——云中国。

相对应的,云中国的军队,则为云中军。

云中军由三部分组成,水兵三千人,共有战船十五艘,火炮三百门;骑兵两千人,每人配备两到三匹战马;城卫军一千五百人,有火炮三百门。。。。。。

苏游要带去中原的大军,以水兵和骑兵为主,到时候王伯当和爨子恒也会以盟友的身份各带三千援军加入,共计出兵一万一千人。

为了使军队以战为荣,苏游又提出了采用功勋制,将民众分为四等。

四等民为贱民,贱民包括犯罪之人,道德败坏的人。

三等民为平民,凡在临沧城居住一年以上,连续在临沧城纳税一年以上均为平民。

二等民为公民,军中士卒服役期满后自动成为平民,累计战功到一定程度或是参加官方举办的文化考试,又或者对云中国做出发明创造等贡献者,可获得公民资格。

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公民资格以上的云中国人,才能出任官吏。

而一等民,则为贵族,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此五等爵位均可世袭,此外再加上一个不可世袭的爵位——勋爵。

勋爵的获得,与之挂钩的是能够给云中国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说有重大发明者,比如说一年内的纳税大户,等等等等。

要立国,当然得先立法,这也是刘邦约法三章这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原因。

之前苏游已经在临沧城建成之后提出了《市易法》,第一次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

而今天,苏游提出了《刑法》和《国民法》。

《刑法》自然不用多说了,《国民法》所包含的内容则是四等民的分法。

在感情上,苏游当然希望人人平等,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人权;但在理智上,苏游显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提出这么脑残的计划来。

“人人平等”的提法,对某些人来说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人的智力和体力方面生下来就不一样,分配到的社会资源又怎能一样?

人人平等,永远不可能实现。

可以实现的只是,公正,公正,还是他么的公正!

至于上层建筑的管理架构,苏游则提出了三权分立原则。

说到三权分立,苏游借助的当然是后世西方的说法,可追根溯源,这种制度雏形的滥觞,大抵也还能在中国古代找到。

前汉高祖时,军权与内政分立,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御史大夫专管监察之事,这难道不是三权分立?只是后来大将军霍光专权,三权集中于一人之手,三权分力就此统一。

不过,分了合,合了分,也算是中国特色了。

后汉时曹操的官员陈群也曾重新恢复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搞三权分立;悲剧的是,结果竟然搞成了九品中正制。。。。。。

或许国人骨子里都喜欢控权,或许三权分立制本就不适合中国国情,但苏游还是打着复兴汉朝故事的名义,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社会制度提了出来。

内政官员可以连续任三届,每届四年。每四年由元老院选举一次,选出首席元老,称“首相”,有权任命六部官员。

户部,管理财政支出、预算、拨款和户籍,钱粮。户部下设粮米司,盐司,铁司,海关司,户籍司,赋司,税务司。

吏部,管理官员任免、选民登记、爵位管理;

工部,管理政府工程,技术研制,水利,建筑,军工技术。工部下设军工司,河道司,建筑司,开发司;

兵部,管理军队后勤工作及军饷发放,退役军人安置;

礼部,管理教育、学生、教师、科举和朝廷礼仪;

商部,管理工匠、矿业、工商和税收,下设百工司,管理工匠,矿业司,商务司,税务司。

因为三权分立的原因,苏游所提出的六部把历代的三省六部制中的刑部剔除,却加上了商部。

商部设为六部之一,可以让发展商业的声音响亮一些,以确保云中国大力发展商业的政策实施。

另外,在司法上设立大司刑这一官职,由城主直接任命,主管刑事司法,同时各地治安人员,监狱系统都归大司刑管理,地方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