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早在双鱼动用商船往东莱即墨渤海等郡拯救难民时,苏游便预言到了朝廷可能会派出船队或是搭商船前来三山,当时也制定出了应对的方案。

双鱼没想到朝廷的人会在差不多三个月之后才来到此处,但还是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以三山的礼节迎接了裴世矩,并简单地询问了他的官名和来此的主要目的。

尽管裴世矩在前往三山的船上默默地过完了七十岁的生日,但他向来便是不拘小节的,所以此刻也并没有太过在意双鱼的礼数,只是很平静地回答了双鱼的问题,一边拿出能够证明自己身份的印信。

象征性地检查了裴世矩的印信,双鱼算是相信了他果然是朝中的官员,但还是带着抱歉似的口吻道,“是这样的,先生——也就是城主,他前几天离开了三山。。。。。。。”

裴世矩早在船上就知道了这个结果,此时再次确认,心中难免郁闷起来,“是吗?那他大概去了何方?何时能够归来呢?”

“小的职位低微,实在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老先生不如现在三山住下,慢慢等他归来?”双鱼摇了摇头,说完这番话后又道,“若是您不愿等下去,我们的船也能把你送回上船的地方。。。。。。”

裴世矩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没有完成任务怎么能回去?只是就此等下去的话,真不知何时是个头。

“没关系,我就等他归来罢。”裴世矩原本还想问问这三山城现在谁做主,但又觉得这个实在没必要问这样的问题,他既然来到了此处,自然有成为“狗不理”的觉悟。

“那也好,我一会让人先给你安排住处,也会把你的到来报告给上峰。”

“那多谢了。。。。。。”裴世矩点了点头,又问道,“我能不能进城看看?”

“当然,我原本也打算把你安排在城内的。”

两人聊了一阵,苏双鱼便命人去给裴世矩安排住处,随后由把他搭船来到三山的消息以报告的方式传递给来雁北。

来雁北接到双鱼的报告时,除了回应一句“知道了”,便不再有其他态度。

看看天时已近午时,双鱼一时没能接到来雁北的回应,只得先让人领着裴世矩先去吃午饭,稍后再谈进城的事。

裴世矩与接待员小习搭上话后,才知码头边上就有一个能够容纳一千多人的中型食堂,这个食堂是为在码头工作的人员以及刚刚接来的难民准备的。

毕竟难民们来到此处都是连续坐了几天船的,在船上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下了船后难免会腿软,若是直接进城的话,难免会拖拖拉拉的。。。。。。

裴世矩点了点头,也知空着肚子走四五里地不好受,便愉快地跟着小习往码头的小食堂走去。

离着食堂还有几十丈远,裴世矩便远远地听到了里间传来的闹哄哄的声音。

裴世矩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毕竟他也知道与自己来的同船的难民就有三四百人,整个船队五艘船带来的总人数应该在两千左右,这么多人凑在一起不闹才怪呢。

仿佛是为了印证裴世矩的想法,小习当即笑着说道,“刚才已经吃过了一拨,他们现在进城去了,而这一拨也早在半刻前就开饭了,现在应该不用排太长的队。。。。。。”

裴世矩点了点头,三山城的各种工作人员似乎很执着于排队,无论是上船还是下船,又或是马上就要进行的午餐。

进了食堂门口,裴世矩一眼就能发现近千的难民尽皆坐在条凳上,有的人在埋头吃饭,有的人却在剔牙,更多的人带着满足的微笑低声地交谈着。。。。。。

“难道是他们吃上了肉?”裴世矩一愣,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些背井离乡的难民们如今的状态怎么这么好。

此时排队的人已没有多少了,裴世矩和小习理所当然拍到了队尾;刚排好队,食堂的工作人员便给裴世矩和小习分发了餐具。

这套餐具的餐盘类似后世机关食堂所用的一般,在一块铁皮上冲压出盘子碗的形状,筷子和勺子也是铁的,此外还有一个汤碗。

拿到餐具之后,裴世矩便把它们当艺术品研究了起来。

小习看着裴世矩爱不释手,便笑着道,“这一套餐具是临时的,吃完了洗干净后得交回来;城内食堂的餐具比这个还精美,到时候发下来就不收上去了,你吃饭时候得带着自己的餐具前往,恩,还有饭票。。。。。。。”

这种铁制的餐具可以当艺术品来看,但裴世矩并不觉得用这些东西吃饭合适,至于饭票,那是什么鬼?

不知不觉往前走了几步,看着前面领了饭菜的难民们喜笑颜开的样子,裴世矩也耐不住好奇心往前探头张望起来;这才发现难民们的餐盘之中有一大块不知名的肉,还有黑乎乎的海带等物。

“这难道就是刚才所见鲸鱼的肉吗?”看着那一大块足足有半斤多的肉,裴世矩当时就不淡定了。

裴世矩正在纳罕之际,却听身边的小习笑着说道,“我们来到三山才三个月,种出来的蔬菜还没法大量供应,只能每天吃肉。。。。。。”

这是炫富的节奏吗?裴世矩现在的感觉,就好像是苏游听说四十年代大饥荒时上海难民只能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一样。

这个,太荒诞了。。。。。。。

何不食肉糜?——这话放在三山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裴世矩只是点了点头,一时也不知说什么才好,领了饭菜后便与小习坐到一张无人的桌子前,开始享用来到三山的第一顿饭。。。。。。

食堂师傅的手段显然不是盖的,裴世矩也像那些难民一样吃得呜呼哀哉,但与那些难民的欢呼不同的是,他竟然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小习随后带着消息好的裴世矩往三山城走去,他们脚上的路全由水泥铺就。——严格意义而言,码头也属于三山城,因为三山城的东面并没有围墙。

代替三山城东面围墙的,是一条深达两丈,宽达三丈的护城河。

护城河离码头的路程有五六十丈远,护城河上架着一条用厚木板拼成的桥,这座桥和两端的水泥路一样,都是五丈。

木桥便随时有人看守,如果敌人由码头攻来,在顶不住的情况下炸毁木桥,敌人想要攻入三山是绝无可能的。。。。。。

裴世矩当然想得没有这么深远,他只是觉得三山城的道路很宽敞很干净,甚至比东都和江都都建设得好。

三山的春天来得很晚,此时路边的果树刚刚移植来不久,上面还没有枝叶,能够看见的只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进入真正的三山城后,裴世矩更是发现里面两三层的房子真是鳞次栉比,这些房子几乎都是平顶的,显然很不符合他的审美观。

不管怎么说,裴世矩被小习带到了一个新的难民点,进入了一个筒子楼中。

这个筒子楼共有三层七十二个房间,原则上说每个房间的入住人数是六人,但拥有特殊身份的裴世矩分到了一个单间。

裴世矩被告知,“接下来他有半天的时间熟悉周边的环境,接下来这栋楼的楼长会把他们集合起来发放餐具和农具以及饭票,并带他们去对应的食堂吃饭。。。。。。。。明天以后,楼长会不定时检查楼中的房间,若是发现混吃等死的,会停止给他们发饭票。”

裴世矩的待遇,显然与他们不一样,他不用出去干活,只需要耐心在此等候苏游就好了。

没有人限制裴世矩的自由,他可以随意在城内瞎逛,当然,这不包括某些禁地,比如说门口有守卫的地方。。。。。。

裴世矩在三山城一呆就是七天,当他感觉自己就要爱上这个地方的时候,楼长终于给他带来了苏游的消息,“城主今天下午亲自过来找您了,可惜您不在。。。。。。”

能够让苏游来找的人,楼长理所当然用了敬语。

“是吗?稍后我会亲自去拜访他的。”裴世矩点了点头,对楼长的话并不放在心上。

苏游真的来了吗?

或许。

问题是,三山城是苏游的地盘,自己白天去哪他难道不知道吗?显然是因为自己不在家,苏游才选择来拜访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楼长骗了自己,苏游根本就没有来。

不管怎么说,听到苏游的名字时,裴世矩再次想起了自己的使命。

通过这些天的游荡,裴世矩也早就知道了苏游的住处,所以他没有矫情,沐浴更衣后就换上了朝服,大步流星地往苏游府中行去。

479李渊御子

裴世矩的住处与苏游的府邸足有两里之遥,好在裴世矩精神矍铄,又是奔波惯了的,这几步路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此时街上的新人并不多,但所有人看见穿着朝服的裴世矩,都难免皱起了眉头。

裴世矩此刻的形象,在三山城中实在有些违和。

裴世矩来到苏游府邸的门口,郑重其事地给守卫递了名刺,并没有明说自己是朝廷派来的,但这又何须说出来?

苏游接到裴世矩的名刺后,一迭声叫着“快请”,同时他也降阶迎了出来,远远就对裴世矩道,“果然是裴公,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横波是大忙人啊,想要见你真不容易啊。”裴世矩听苏游说得客气,却也知自己是为何而来,随后便理所当然说到了重点。

苏游对于杨广给自己的虚名自是欣然笑纳,能堂而皇之地带着自己的士卒进入中原,也是他早就盼望了的。

裴世矩大概也猜到了苏游心中的想法,但自己使命也因此完成了一半,遂又趁热打铁道,“横波何时能带人去瓦岗剿匪?”

苏游倒有些为难起来,“我听说配公来此也近十日了,岂不知我三山城有多少兵?满打满算也不过六七千而已啊,不过我早就计划好春耕之后会募兵了。两个月吧,两个月后我就能带领五万大军进入中原。。。。。。”

裴世矩也知苏游所言不虚,但还是难免皱起了眉头。

若是拖到五月,东都只怕是黄花菜都凉了;若是苏游现在带着这点兵出发,只怕也无济于事。难道苏游去年腊八前后破高丽王城的那部分精锐都借出去了?

心中存着这些想法,裴世矩当下便婉转地问了起来。

苏游也没炫耀自己用火炮破高丽王城的壮举,只是含糊其辞地说道,“我的大部分士卒如今正与罗艺的精兵收复辽东,裴公最近怕是没能及时获悉如今的天下大事吧?。。。。。。”

“哦?”裴世矩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王世充与李密在洛河两岸僵持了七十多天后,于三月初一展开决战,王世充只带着不足万人败回东都;李密势如破竹,以金墉城为根据地包围了东都。。。。。。”

“那横波你就更应当抓紧时机出发啊,怕是只有你才能解东都之围了。若是去得晚的话,只怕是。。。。。。。只怕是。。。。。。。”裴世矩听说东都目前的形势后,声音有些哽噎起来。

杨广一年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地巡视,裴世矩更是如此,其实他呆在东都的时间并不算长,总共加起来大概连三年都不到!

裴世矩真的如此着紧东都?

如果苏游不知裴仁基和裴元庆都加入了瓦岗军,或许会相信他的眼泪吧?

古代的高官心中,家族才是第一位的,国家灭不灭亡则与他们关系不大;皇帝宝座可以轮流来,可以取而代之,但哪个国家不需要相关的人才来管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最是读书人!

每次王朝更迭之后,前朝的文臣大多能留下来,这便是他们负心的原因。

想通了这一点,苏游禁不住想要招揽裴世矩了,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太原的李渊勾结突厥,正式起兵进军河东了,他的下一步肯定是关中。。。。。。。若是他再与李密签订什么协议的话,我去打他们不是找死吗?”

听完苏游的这几句话,裴世矩只觉得眼前一黑。

天下之乱,裴世矩在近两个月的跋涉中,已明了了七七八八,但还是想不到会乱成这种程度了。

同一时刻,金墉城中。

祖君彦取出怀中的书信,边递向李密,边说道,“主公,这是太原方面的书信。”

李密点了点头,双眉微扬,“大概是李渊的。”

“李渊说什么?”祖君彦兴奋起来,低声问道。

李密一目十行地阅信毕,冷笑道,“我前段时间劝他结盟共创伟业,他回信说自己平庸老迈,不过是因为继承祖宗地功业才有今日地职位;国家有难就要出来扶助,不然会让贤人君子责备!他现在招募义兵与突厥交好都是为天下苍生着想,志在尊崇隋朝王室……”

“这老鬼说得大义凛然,却是再虚伪不过。”祖君彦感觉一阵恶心,摇了摇头。

“想夺天下之辈哪个不是假仁假义的?我李密或许是真小人,他们却是个个都是伪君子,就说苏横波进军高丽,又何尝不是想光明正大地图谋中原?”李密早知祖君彦有隙,所以在他面前说几句苏游的坏话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实际上李密对苏游还是很佩服的,仅仅只是苏游能够做出火药这种大杀器,就不是天下哪个英雄能够比肩的。

但李密在中原腹地开拓了这么大一片地盘之后,心中也难免膨胀起来,有时候就会想,“若是苏游不在了,是不是该我来领导瓦岗军来夺取天下?”

不管是李密有意还是无意,他已经在试图削弱苏游的影响了,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谈及与苏游有关的事。

关键是,哪儿有那么多万不得已?

在这一点上,祖君彦和李密志同道合,此时自是连连点头,“主公说的极是。”

李密继续看下去,“他说自己过了知命之年,苟且残喘而已,又希望我早日应‘李氏当为天子’之言,只要还封他唐地就心满意足了。”

“主公,这老小子只捡好听的说,没一句真话。”

“是啊。李渊起兵太原明显是要取关中,可恨朱粲这厮太硬,我们的士卒又多半来自山东,地利人和尽失啊。。。。。。。”李密叹了口气。

早在杨玄感起兵时,李密就曾建言说取关中才是上策,魏征投靠李密之后,也重复着说起他当年的三策。

可李密到底还是取了围攻东都这下下之策,这就是现实!

“主公,那咱们怎么做?”祖君彦此时没有半分谋士的觉悟,反向李密问计起来,这也能看出他对李渊夺取关中的惶恐。

李密皱眉道,“李渊在汾晋颇有威望,取关中地可能极大,他现在指望我们一直扼住要道对抗大隋,这才专心去取关中。既然咱们暂时不能动他,不如回信敷衍他,暂时与他交好。”

此时的河东,李渊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河东郡县纷纷附依,应者云集。

李渊的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深得士民之心;加上李渊家族声望卓著,投效李渊军者不计其数,短短半个月,他的兵力便从十万暴增到二十万。

李建成认为兵力太多会增加人民负担,赘而不精不利于作战,良莠不齐难以管束军纪,劝父裁军;谋士刘文静也劝李渊少招河东人,多用关陇军。

李渊深为赞同,遂下令整军;整顿之后,李渊的兵力剩下十三万人,战斗力却有增无减。

而此时,隋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在霍邑部署,占据险要之处;李世民则抢占了贾胡堡,率三万军与之对峙。

李渊正在中军大帐内与刘文静商议军情时,有亲兵在帐门前禀报,“陇西公和敦煌公求见!”

陇西公和敦煌公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他们的称号是前几天李渊登坛分封的;李渊自封自己为大将军,也被人称为唐公。

“命他们进来!”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一身戎装,他们走进大帐后一齐躬身施礼道,“参见父亲!”

“你们怎么凑到了一处?前来何事?”李渊点了点头,面无表情地问道。

“其实我和世民只是在军营前相遇的,倒是凑巧为的是同一件事。”建成当即开口道。

“哦?”李渊扫了他们兄弟一眼,示意李建成继续。

李建成正要说话时,世民却抢先道,“父亲,孩儿如今兵驻贾胡堡已有多日,不知何时能进攻霍邑?孩儿要斩宋老生的人头献给父亲。”

李渊算是听明白了,遂转头问建成道,“你也是想领兵打霍邑?”

“父亲,孩儿至今寸功未立,故特来请战。孩儿只用三万人,保证在十日之内夺下霍邑。”李建成躬身回应道。

“上兵伐谋,何须强攻?我只用五千人,五天之内拿下霍邑县。”李世民笑了笑,前几天夺西河郡斩高德儒就属于他的功劳,他只赢了一战便内心强大起来了。

李渊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斥道,“俗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果你们是互相推举对方,或是你们互相配合要打霍邑的话,我会比看到你们只为自己抢攻开心。”

“父亲息怒,孩儿知错。”建成和世民听着父亲的怒喝,顿时吓得双腿一软,一齐跪了下来。

两人认完错,李世民又强笑道,“父亲言重了,世民和大哥都只是单纯地想为父亲分忧罢了。”

裴寂与李渊交好,又是乡愿之流,此时忙上前劝后者道,“俗话说,‘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人人都想立功获奖,这也是人之常情,唐公何必责怪他们兄弟?”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苏横波的大俗话吧?”李渊哼了一句,遂收敛起自己的怒气。

李渊深知利用部下的矛盾来掌控他们,才是高明的御下之术;只是李渊不愿意是自己的儿子出现矛盾,尤其在刚刚起兵之时。

480父子同心

有裴寂给台阶下,李渊只得对儿子们摆了摆手,又不忘警告道,“都起来吧!这次就暂且饶过你们,若还有下次。。。。。。”

两人站起身来,口中连忙称道,“孩儿不敢。”

“刚才你说只用五千军五天内便夺下霍邑?”李渊对两个儿子的表现还算满意,忽又想起世民刚才的话,不由问了起来。

李渊起兵十余日,开始十天基本上没有任何战事,眼前的霍邑算是代王杨侑给李渊布下的第一道阻碍;如今李渊的大军到此已是三日,每次进攻遭遇的都是失败。

面对如此打击士气的霍邑,李渊当然是希望越快拿下越好啦。

“回禀父亲,孩儿听说当年张须陀从霍邑走密道绕到高壁岭,偷袭杨谅大军;孩儿便留了心,派人去找这条密道。。。。。。”

李世民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张地图,随后走向李渊身前的桌案上,裴寂和温大雅都围了上来;建成犹豫了一下,也跟着走了过来。

李建成原本并没有与李世民争功的心思,但他手下左右领军大将李孝恭、史大奈等人都劝他争取到攻打霍邑的机会,他这才来向李渊请命。

看着案上光线偏暗,李建成当即点亮了案上的油灯,这个细微的举动让李渊暗暗点头,心中暗赞长子的宽厚。

李世民指着地图道,“霍邑地势艰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