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孙华这些人的投奔,李渊表面上是无比欢迎的,就像他同样欢迎任何肯投奔他的革。命者一样,实际上呢?李渊当然希望他们兔死狗喷、鸟尽弓藏。

不管怎么说,李渊的流言传出去以后,孙华等人大为意动,他们甚至都不与李渊打招呼,就纷纷率领自己的本部人马向长安城进攻了。。。。。。。

这些党徒的不听命令、自行其是,也是李渊讨厌他们的原因。

当然,孙华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党徒虽有几万之众,但对长安城的守军来说,照样是个渣。

听到孙华等人开始攻城,李渊亲亲自纵马来到了长安城下;他见群情汹涌无法阻止,只得顺水推舟下达了总攻的号令。

而后李建成三兄弟率兵进抵城下,由李建成负责攻打长安城的东门、李玄霸攻打南门、李世民则攻打北门。

李渊下达命令,让手下众将立下军令状,对大隋的七庙及代王和一切宗室亲戚不得有任何侵犯,有违反这些规定的将诛灭三族。

在攻城战中,关中义军的首领孙华不幸身中流矢阵亡,而发箭的正是李世民府中所养的神射手。对李唐的大业来说,孙华这个人必须死。

孙华是第一批投靠李渊的关中豪杰,在关中义军中的声望很高,大家都惟其马首是瞻;一个威望过高的下属,对主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孙华的统领下,关中义军多次违背李渊的命令,这是李渊所无法容忍的。

要想将关中义军整合成一支听令行事、作战勇敢的军队,就必须铲除这些山头主义,而孙华是一个无法绕开的人物。

孙华死后不久,李建成部下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长安城墙,守城的士卒随之如大水冲刷的泥沙一般垮掉。

在广阔的原野上,四处都飘扬着红白两色的李唐战旗。

505有寇西来

李渊攻克长安之后,阴世师、骨仪这些曾经屠杀李氏族人的将领难逃劫难,其余人等纷纷投向李渊的怀抱,代王杨侑所能依靠的臣子一个不剩。

入城之后,李渊倒是不急于称王称霸,而是把杨侑晾在了皇宫之中,只派了近千人日夜保护,既不让人进去也不让人出来。

李渊则入主长乐宫,开始施仁政,忙封赏。

跟随首义的臣子,或是运粮献策的百姓均有封赏。等局势稍定之后,李渊就开始迫不及待的扶植隋室,拥立杨侑为帝!

望着王位上的傀儡,李渊心中得意,他如今已走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而且所有步骤和他所料相差无几。

取西河、定绛郡、克永丰、攻潼关、破长安,所有的步骤井井有条,如今李渊实现了自己质的飞跃,而他的几个儿子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钟磬三响,礼乐已毕。

杨侑战战兢兢地坐在王位上,环视殿中大部分李渊带来的臣子后强笑道,“今日朕登基为帝,改年号为义宁,希望天下在唐国公的大义下能够安宁长久。如今天下尚乱,一切从简,诸位爱卿有事禀奏,无事。。。。。。。”

杨侑话音未落,裴寂便出班奏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裴长史奏来。”杨侑看见与李渊同穿一条裤子的裴寂,心中不由一凛,当即开口道。

“启禀陛下,唐国公扶植隋室、居功甚伟;唐国公不言,陛下若是也毫无表示,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裴寂一脸大公无私,似乎正为天下人操心一般。

理所当然,大殿中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于他,毕竟他们之前都受到过李渊的封赏了;如今整个大殿之中就连杨侑都升了一级,非要说谁没有升级的话,那就剩下李渊了。

正义的文武百官们,显然不能忍受领导杨侑的疏忽。

李渊却像是猫儿被人踩了尾巴一样,当即呵斥裴寂道,“裴长史,不得对陛下无礼。扶植隋室、涤荡中原不过是我分内之事罢了,求何封赏?”

杨侑年纪不大,到底也是皇家出身,对李渊裴寂的一唱一和怎能不知?

如今杨广身死的消息已经传遍长安,东都的杨侗自顾不暇,李渊攻入长安的那一刻,他便已有了隋室已亡的觉悟。

前两日李渊要推杨侑出来做吉祥物,他是百般不乐意的,但不乐意又能如何,自己现在已是砧板上的鱼肉了,想要活下去就任凭他们摆布罢。

裴寂李渊等人一唱一和,自己就不能逢场作戏吗?

有了这样的觉悟,杨侑面对眼前的戏码倒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当即站起身来劝告道,“裴长史劝谏得极有道理,的确是朕疏忽了,唐公之功,该受大赏。”

毕竟是经过见过的主儿,杨侑只是稍稍犹豫,便朗声说道,“唐公扶植隋室有功,朕加封唐公为唐王,尚书令、大丞相、特赐黄钺、持节,统领百官;西京军政一切事务,不分大小,均由唐王处理,不知道唐王意下如何?”

杨侑对李渊的封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傀儡地位,因为这些封赏曾经让王莽、曹操、司马元显、桓玄、杨坚等人承担过,这意味着他随时准备着要下岗。

之所以随口就许下这么多的封赏,大概也有杨侑内心中对李渊的讽刺吧?——大家都知道怎么会事,你愿意怎么玩,咱就赔你怎么玩呗?

殿中文武百官都以为杨侑和李渊早就通过气了,所以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李渊则微微躬身道,“陛下的厚爱,老臣愧不敢当啊。”

历史上的前辈们受此大赏时,也都习惯性地推辞几次,李渊大概也读过隋朝版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对这一套剧情还是深得其中三味的。

“唐王过谦了!这一切政务都要交与唐王,只怕唐王要辛苦了,朕心中有愧呀。”杨侑的自我修养比李渊也差不了多少,当即做出一副无比羞惭的表情来。

双方推辞三次,李渊终于接下了原本属于他的赏,随后转身向殿中百官宣布道,“陛下初登大宝,百废待兴,咱们这些做臣子的不该拿琐事来烦劳他。本王决定,从此以武德殿为丞相府,孤每日在虔化门处理政事,诸位同僚若是有事,可到虔化门来找孤!”

李渊当即进入角色,称孤道寡起来,众人自然知道谁才是这里的话事人,当即纷纷对他附和起来。

李渊离开大兴殿之后,便往虔化门而来,从此开始处理除了祭天和祭祖的一切大小事务。

一道道命令如流水般传下去,李渊却没有丝毫疲倦的表情,大权在握的亢奋充斥他的身心,他感觉自己霍然年轻了二十岁。

李世民尾随着李渊来到虔化门,直等他的公务处理得七七八八了,这才把当日房玄龄与自己谈话的内容简单地说了出来。

前些日子一直为攻克长安而努力,李世民自然一心都在想着要第一个进城,所以几天以后都没能想起太原的危机,以及拿下长安后的下一步规划。

早在进入长安城之时,李渊便派李建成去增援河东了,但对于遥远的太原,他的想法的确也停留在李世民听到房玄龄的建议之前。

听完李世民的分析后,李渊当机立断道,“把他们都叫来,速度商量一下与河北以及东都结盟的事。。。。。。。”

李渊的命令才下,却听说秦帝薛举之子薛仁杲率三十万大军进攻扶风,觊觎西京!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李渊顿时脑袋发晕,刚才的意气风发瞬间消失殆尽。

薛举起兵于陇西,自号西秦霸王,短短的时间内便占领了四郡之地,并以金城为都建国号为秦;秦国的势力范围在渭水上游,长安城的正西方向,四个郡的总面积超过目前李渊在关中实际控制的面积。

情报中的薛仁杲带领三十万大军,李渊是不相信的,因为薛举所占领地的人口最多不过百万而已,他所能征发的兵力最多不过十万之众;即便如此,李渊还是感觉有些头痛。

想要稳稳地占据关中,与薛举、梁师都和李轨之战无可避免,但李渊并不希望战争由地方发起,可现在。。。。。。。

李渊相信薛举同样对占据关中英雄所见略同,所以他才马不停蹄地抢关中,但他没想到薛举竟然来得这么快;此前李渊心中还有些侥幸,认为薛举或许会西渡黄河去攻武威的李轨。

薛举本人剽悍非常,其子薛仁杲亦是万人难敌,是以军士送其外号“万人敌”。——这个称号与裴元庆的称号一样,由此也能看出他单兵作战能力的凶猛。

但是薛仁杲的话,李渊显然不会把他们放在眼里,毕竟他的儿子李玄霸并不输于他;问题是陇西兵彪悍非常,绝对不好对付。

李渊拿着前线传来的八百里加急,一时也不知如何应付才好。

李世民看着李渊拿到信后,脸色顿时变幻不定起来,当即小心地问了起来,“父亲,您怎么了?”

“薛举之子薛仁杲率军进击扶风,这是刘弘基的求援信。。。。。。。”李渊叹了口气,当即把信传给了李世民,这事马上也要商量的,他也没想着要瞒住李世民。

“三十万大军!”李世民看到这个数字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但仔细一想之后马上又笑着说道,“薛举只有四郡之地,总兵力能有十万就不错了,薛仁杲能带来这么多人?”

听了李世民的分析,李渊点了点头,他们想到一块去了。

分析完情报之后,李世民便目光灼灼地向李渊请战道,“父亲,儿子愿帅手下三万精兵去援助刘弘基,势必让薛仁杲徒劳而返!”

自李渊起兵以来,李世民实在是打了不少胜仗,特别是霍邑之战的胜利让他奠定了在军中的地位,所以名字薛仁杲不好打,却还是如初生牛犊一样充满着战意。

李渊对李世民的战意还是很看在眼里的,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呵斥道,“胡闹!刚打了两场胜仗就不知自己姓谁名谁了是吧?”

李世民正要开口与父亲分辨,却听外面脚步声响起;李世民掀起帘子时,便见李玄霸和李秀宁当先而来,随后是柴绍以及长孙顺德、裴寂、殷开山、唐俭、刘政会等李渊的心腹一一到来。

李渊叫这些心腹到来,原本是想和他们商量派遣使者去东都与河北寻求结盟的,但现在薛仁杲攻击扶风的消息显然比较急。

等人到得差不多的时候,李渊便开门见山地把刘弘基送来的情报直接说了出来,却理所当然地隐瞒了“三十万兵力”这么荒唐的事。

李渊的话音才落,李玄霸、李秀宁、柴绍等武将自是纷纷站起来请战,要求带兵去阻击薛仁杲的进攻。

对于年轻人的激情,李渊自是喜在心上,口中却询问殷开山道,“开山,你此前到过扶风,对那里的地形最为熟捻;以你之见,咱们现在的兵力能否守得住扶风?”

殷开山捻了捻山羊胡子,肯定地回答道,“刘弘基沉稳非常,守住扶风绝不是问题。薛仁杲虽然势强,我们却不必和他们正面交锋,只要派奇兵袭击他们的粮道,薛仁果粮草无法接济,当会败走。”

506全面备战

听了殷开山的分析,李渊点了点头道,“之前咱们计划先平梁师都,看来计划终是赶不上变化啊。如今薛仁杲劫掠扶风,咱们虽然可以以不变为万变,但不给他们迎头痛击以挫其锐的话,只怕人心有失啊。”

在入关之前,李渊和属下们就制定好了稳定关中的计划,理所当然他们首先要消灭的是长安北面的梁师都和郭子和,因为他们的地盘正式大隋的养马基地。——河曲地区。

战马这种动物,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大量饲养繁殖的,必须要有适合的气候,有非常大面积的草场,最好是水草丰美的千里草原足够马群往来放牧、纵横驰骋。

受到这几个条件的限制,隋朝的战马产地主要产地包括突厥、西南以及河曲地区。

突厥马属于中小型马,跑得不算快,力气不够大,腿长得短,使得外表也显得比较土气。另一方面,突厥马四肢粗壮,适应性和耐力极嘉,且能吃非常糟糕的饲料而不得病;稍经调驯后在战场上就可做到不惊不诈,勇猛无比!

突厥战马的优秀性能,注定了它们是轻骑兵的最佳选择,所以这些年来大隋的战马主要还是靠从突厥进口的,如今起事的李渊、刘武周等人也都受到了突厥战马上的援助。

西南马的主要产地在南中,特点是体形较小,善走山路;但在战场上它的体力和耐力均不及蒙古马与河曲马,只能勉强当战马使用。

苏游到南中多年,一直只把西南马当成运输工具。

苏游的骑兵所用的马匹,则多为他此前带去的战马繁衍以及从西域进口了,这也是苏游备战多年却只训练出两千重骑的主要原因。

而河曲马指的是黄河上游河曲附近所产的马,这儿产的马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上都要比突厥马更好,负重能力也更强,但在耐力上就不如突厥马了。

河曲马的产量并不高,却是最合适做重骑兵的马匹,李渊早就想拥有一支重骑兵部队了,这也是他想早一点拿下梁师都和郭子和的原因。

因为想要建立重骑兵的原因,李渊想要第一时间拿下河曲地区,但从战略延伸的角度出发的话,消灭薛举的势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李渊想要出兵巴蜀,就必须要夺下大散关,而大散关现在正是薛举的地盘。

特别是听了李世民从房玄龄处分析出来的形势后,李渊便想着怎么拿下薛举了,偏僻是薛举的儿子劫掠扶风的消息马上就传了过来。

如果说这些都是势在必行的内在原因的话,从外在的面子出发,李渊对于薛仁杲的劫掠也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他的面子何在?

又看了一眼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的跃跃欲试,李渊心中很是满意,却不动声色地转向刘文静问道,“文静,你怎么看?”

“此事必有蹊跷。。。。。。”刘文静说完这话后忽然看到李渊脸色不太好,当即假咳一声,郑重其事地说道,“薛仁杲来势正锐,咱们如果与他硬碰硬的话,只怕会鹏哥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从情报上来看,他劳师袭远,粮草是个问题,我们深沟壁垒来抵御的话,可立于不败之地。。。。。。。”

刘文静的话,显然是刚才殷开山所说的一套,李渊听着没什么新意,心也就沉了下来。

却听刘文静继续说道,“咱们一方面可以从骚扰他的粮道来破坏他的攻击,其次可以联系五原太守张长逊,他现在既不降李轨也不一副于薛举,正是咱们争取的对象;如果张长逊能及时出兵断了薛仁杲后路的话,那他就首鼠两端,不战自溃了。第三,咱们还可以联系突厥人。。。。。。。”

“自始毕可汗去世之后,突厥的大军便退回他们的王庭了,只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再说了,始毕可汗此前不是立誓不再对中原用兵了吗?咱们联系他们又有何用?”李世民待刘文静话音才落,当即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刘文静摇了摇头,笑道,“突厥的主力的确退回了他们的王庭,但当今突厥处罗可汗的弟弟咄毕却在五原之北一带活动,此人贪财吝啬,此番薛仁杲向咱们动兵很可能有他在背后捣鬼;若是我们也以重利说服他来支持,那薛仁杲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刘文静之言一出,众人皆不由自主地点起头来,长孙顺德脸上亦是露出钦佩之色,“文静之计甚妙,我看可行。”

李渊脸上也终于露出欣喜的笑容,追问道,“咄毕贪财,可突厥人素来残忍无信,不知道要派谁前往说服咄毕?”

刘文静当即接口道,“属下愿往。”

“那就有劳文静了。”李渊点了点头,又继续对众人说道,“如今咱们初定关中,不知道诸位对巩固关中有何良策?”

“女儿有一提议。”李秀宁见众人都在低头思考,当即巾帼不让须眉,开口说道。

三个月前,李秀宁接到了李渊让她护送家人离开东都的消息后,一下就明白了父亲要做什么,于是带着家人迅速逃离长安。

待把家人护送到河东之后,李秀宁便带着十数护卫潜回了长安附近,就地招兵买马呼应李渊;李渊之所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关中,李秀宁实在是功不可没的。

对于立下大功的女儿,李渊当然不会看轻,当即笑着说道,“秀宁但说无妨。”

李秀宁遂开口道,“关中地势狭隘,咱们要争夺天下就该尽早扩充地盘,陇右、巴蜀、河东这三地不可或缺;击败薛仁杲之后,咱们应当抢先占下这三地。”

听了李秀宁的建议,众人纷纷点头,李渊看了一眼李世民,而后苦笑道,“秀宁的提议,倒是与世民刚才所言不谋而合。想要迅速扩张,陇右实在是咱们的拦路虎,拿不下薛举,咱们自然没法出兵巴蜀;至于河东嘛,这也要先把河东城拿下再说。。。。。。”

众人面面相觑,暗想李建成如今正与屈突通对战,也不知这河东城何日才能拿下。

李秀宁正要开口相劝,却又一个士兵传来了紧急文书,李渊看后似乎有些惊喜,又有些不敢相信。

稳定住了情绪,李渊终于平静地宣布道,“建成已说服桑显和开城献关,屈突通腹背受敌,已经投降了。”

拿下了河东城,意味着关中与河东连成了一片,长安再也不用担心腹背受敌了。

众人听说之后无不大喜,纷纷向李渊祝贺道,“恭喜唐王!”

李渊笑容可掬,这个消息意味着当初他下定决心先取长安的正确性。

刘文静当即长身起来,请命道,“主公,说服咄毕一事宜早不宜迟,属下请即刻出行,不知可否?”

“文静辛苦了,你这就去罢!至于用到的钱财珠宝等物,你一应便宜行事,路上千万注意安全。”李渊点了点头,站起来陪着他走到门口,又是一番叮咛。

李渊回转之后,众人便继续刚才的出兵计划,而后决定让李世民带三万精锐抗衡薛仁杲;战败薛仁杲之后,李世民继续征伐陇西,李孝恭则带兵一万出大散关,进军巴蜀。

李玄霸带领三万人对梁师都用兵,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拿下河曲地区;李秀宁、李神通、张道源领兵一万安抚河东。

李建成带兵三万坚守河东城,对东都和河北保持进攻的态势,随时准备出兵这两个地方。

理所当然,李世民一开始的建议,李渊也并没有忘记,同时派出了窦轨和温大雅出使东都与河北。。。。。。。

东都。

王世充发动兵变诛杀了政敌元文都和卢楚之后,段达以及皇甫无逸等人纷纷向他效忠,由此王世充与李渊一样,完全控制了东都的军政大权,皇泰主杨侗彻底变成傀儡。

值此乱世,只要手中有兵,即便是王世充这个胡儿,也能成为东都第一人。

有奶便是娘,王世充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也像李渊一样广施仁政,对士卒们多有赏赐;这使得东都的士卒只知又王世充,而不知有皇泰主。

东都长期被瓦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