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段达同志恭恭敬敬地听完杨侗高屋建瓴的呵斥之后,随即很有礼貌地命令自己的士卒将他与他的母亲一起囚禁了起来,并让人用杨侗的名义开始起草禅让诏书。

面对自己炮制出来的禅位诏书,王世充依照王莽、司马懿、桓玄等人的成例,虚与委蛇地拒绝了三次,这才显得极其勉强地接受了下来。

王世充接了诏书之后,随即把早就准备好的亲卫遣入宫中,整顿打扫一番;又令一众和尚道士在宫中做法,驱散邪气。

直到五月十七这天,王世充乘坐着皇帝的仪仗入宫,正式以“郑”为国号,正式登基为帝,并改年号为开明。

在登基之前,王世充让人去见杨,告诉他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海还没有平定,帝王需要年富力强的人才能担当,所以,我这才勉为其难登基为帝,实在是众人所迫

王世充登基为帝后,天下各地那些隋王朝残余的郡县,以及许多变民军首领争先恐后地向关中李唐投降,占据江都的留守将军陈棱也派人向长安递出了降表。

李唐的版图因此扩大到四面八方,它们被众多豪强势力分割得有些七零八落,但李唐却不能真正在这些地方行使行政权;尽管如此,李渊还是向那些大一点的势力集团派出了安抚使。

莫名得了这许多好处,李渊称帝之心倒淡了下来,他现在最希望得到的便是从陇西传来的好消息。

陇西。

李世民此时正在营帐之中,兴奋得有些不知所措。

尽管李世民此时的形容已不再风神朗润,甚至有些胡子拉碴与猛张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脸上多了微笑之后,他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

离开长安再次回到高坑已有七八日的光景,与上回一样,他的敌人依然是薛举亲自率领的秦军。

不一样的是,李世民却不已不是当日的李世民了,他现在已经沉稳了许多。

李世民从长孙顺德手中接过帅印之后,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不得敦煌公号令,妄自出战者,斩!”

听了李世民的命令,全军肃然,他们似乎也发现了李世民与以前有所不同。

鲜血最能让人成长,以往那个轻浮急进的游侠李世民,经过唐军鲜血灌输、一场惨败的教训,已经变得沉稳凝练。

李渊从来不怕儿子失败,只怕失败后不能吸取教训,所以他给了儿子重新振作的机会。

手下的将士们却不知道,李世民冷静的外表下掩藏着狂热的内心;他立下军令状的那一刻,便已准备他和薛举只能活一个!

李世民若是再败,这世上便再没有李世民!

尽管迫切想和薛举决战,可李世民总算是有过经验教训的,他知道如今秦军锐气正锋;自己此时若是出兵的话,实在没什么胜算,事实上李渊在他离开之前也再三再四地叮嘱他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更重要的是,李世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练出一支真正的玄甲军。

如今,正是好时候!

李世民一边练兵,一边消磨着薛举大军的锐气,等待着最后给薛举致命一击。

李世民憋住了气力,只等着和薛举最终一战,可他从未想到过,——薛举竟然死了!

听到薛举病故的消息后,李世民久久不敢相信。

薛举死了,薛仁杲不足为惧,唐军到了今日,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他李世民否极泰来,终于可以风风光光的再赢一场。。。。。。

但这一场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李世民现在所能做的仍然是与薛仁杲对峙着。

这一段时间,李靖毫无意外地带领着上谷的近万俘虏来到乐寿,与在此练兵的苏游胜利会师。

再次见到李靖,苏游当即给他授权,让他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这支骑兵最后会用于征伐外族,开疆拓土。

李靖得了苏游的保证之后,自是欢喜异常,可惜如今缺少马匹,想要短时间内成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简单地交流之后,李靖便投入了训练新丁的工作中。

又过了七八天之后,刘黑闼的上便好了个七七八八,他得知苏游让自己带领五千士卒之后,自是犹如千里马见到伯乐,带着伤兵练兵去了。

而苏烈、范愿、王伏宝几个纷纷传回消息,十天不到,原本夏国的领地上全部换成了苏游的旗帜;可想要打土豪分土地,像治理临沧一样治理这片土地显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苏游正打算着离开乐寿,开始征伐宇文化及时,李渊的使者温大雅终于来到了苏游的地盘。

逐渐控制了河北之地后,苏游便在这片土地上做了人口普查,重新恢复了隋初的貌阅制度(也就是后世的身份证制度)。

温大雅带着十余护卫进入河北之地后,便被巡逻的云中军给逮住了,他当即表明了身份,说是要见夏王窦建德。

士卒们并没有为难他们,很快就将他们带到了乐寿;窦建德得知他们是从关中来的之后,因为瓜田李下,自然不合适见他们了。

苏游对窦建德的态度很是满意,随后就代替他回见了温大雅。

温大雅兄弟几个当年在临沂被苏游几句话就骗到了江都,他曾经还做过苏游的属下,可惜他们兄弟几个并没有远大的目光,不知道一直追随苏游。——最有可能追随苏游的温大有,在得知苏游被发配到南中之后,竟也果断离开了他。

尽管如此,苏游对温氏兄弟的才华还是很佩服的,如今通过收编罗艺而收编了温老二,面对温老大时,自然也开口就是劝降。

温大雅没想到会在此遇见老上级,可听了苏游说起目前河北的局势之后,他还是差点就让自己的下巴掉在了地上。

——苏游是什么妖孽?进入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收编了罗艺和窦建德,半年内扩张的领土何止万里?

尽管惊叹于苏游无敌般的存在,但作为使者来寻求合作的温大雅显然有他的坚持,这种坚持不会屈服与苏游的强大,也不会跪舔苏游的看重。

听说苏游和刘武周合作之后,温大雅就知道自己这次来晚了。

事实上,温大雅来得一点都不晚,至少苏游从来没想过会和李渊合作。——或许苏游在来到这个时代见到李渊第一面的时候想要抱他的大腿,可一旦选择起事,李渊就一定是他最大的敌人。

苏游仍然记得在秦岭迷失了两三个月后,第一次在华阴县的官道边见到李渊等人的场景;那时候苏游不知有多么无助,他想要暴露自己出去与李渊李密他们相见,却因为自己没有衣服、没有身份而选择了隐忍。

事到如今,有谁还敢质疑自己的身份吗?

当日所见的李密、房玄龄、杜如晦、李渊,其中李渊和房玄龄成了自己的敌人,李密成了自己的下属,杜如晦呢?

苏游一时想到了杜如晦,又想起了那首《老男孩》。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

胡思乱想了好一阵,苏游终于皮笑肉不笑地对温大雅说道,“彦弘,你是愿意跟着我走,还是希望去幽州见见彦博?”

温大雅当即闻弦歌而知雅意,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先生这是要强留我吗?”

对于温大雅的聪慧和敏感,苏游心内也是极为欣赏,却还是点了点头道,“我如今已与刘武周合作,并且开始派兵夺取晋阳,与李唐也算是不宣而战了;你既是唐公的记室,又是彦博的兄长,令我很是为难那。”

对苏游的虚与委蛇,温大雅一眼就看了出来,当即引经据典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又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你凭什么扣留我啊,你的节操呢!”

“我这也是为了你好,当你看过我的战斗方式后,你就知道最后的胜利将属于谁了。”苏游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着。

温大雅听苏游说“为自己好”时,竟气得笑了起来,可自己手无缚鸡之力,遇到苏游蛮不讲理的扣留,也只得随遇而安了。

实际上,温大雅还是觉得李唐夺得天下的几率更大一些,毕竟李渊的地盘也不小,更重要的是李渊代表的是关陇贵族。

苏游算什么?

516苏游南下

大业十三年五月下旬,河北的冬小麦开始陆续成熟。

苏游在乐寿呆了将近二十天后,终于开始再次出兵,沿着大运河往南向宇文化及的土地进发。

苏游此次带领的军队包括王伯当率领的三千轻骑、张龙率领的两千重骑、薛万彻率领的三千混骑、韦挺率领的三千步卒、张君立率领的两千步卒、赵虎率领的两千步卒以及一千五百炮兵及苏烈、刘黑闼等人各自领军的五千士卒、李靖所领一万余士卒共计五万大军。

其中王伯当和张龙所领的骑兵和炮兵,以及少量苏游的亲卫共计七千余人是苏游从南中带来的人马,剩下的四万余人都是新近才发展起来的。

刘黑闼以及苏烈等夏国旧将所领的两万五千军自不用多说,张君立所领的是当初高开道的旧部,韦挺所领的是罗艺的旧部,这些人基本都是步卒,只有苏烈的五千军中有一半是骑兵。

薛万彻所领的将士,也多半出于幽州的骑兵,其中有一千八百轻骑和五百重骑,还有新近才从刘氏坞堡的俘虏中选出来的一些预备役骑兵。

李靖从雁门带来的士卒,分了近半给王宣,剩下的皆是从上谷收降回来的原魏刀儿部,至今虽然只练了半个多月,但在李靖妖孽般的存在下,他们跟一般的士卒战斗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出发之前,苏游收到了从三山运来的大量铠甲和武器,这些武器铠甲堪堪足够令新增的三万多士卒装备一新,但也仅此而已,苏游已拿不出更多的装备了。

如此大规模的行军,苏游显然不能把他们安排在同一天,不可能把他们全都安排上船。

事实上,苏烈等人征伐了信都、清河以及漳南等郡之后,就选择了原地待命,等到汇合了沿河而下的苏游大军后,便一道往宇文化及的所在而去。

而李靖所帅的大军,则开始越过平原郡,开始向东光复渤海郡、齐郡、临济郡等地。

苏游则以薛万彻为先锋,直往宇文化及的地盘杀来。

自四月中宇文化及与杨善会的联军与瓦岗军大战败北至今,已是一月有余。当初宇文化及率领五万残部北上,先是占领汲郡后进抵魏郡。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宇文化及所帅的五万大军已跑了大半,到如今还跟随宇文化及的士卒不过两万出头而已。

尽管如此,魏郡的供应能力相对于宇文化及的两万军,似乎还是少了些。

魏郡原本就不算大,近年又是战乱频频,郡中百姓十不存一,土地也多半荒芜了,哪能根承受宇文化及大军的供给?

此前宇文化及尚未听说李渊占领长安的消息,所以一直还盼望着西归;尽管希望就在眼前,可实际的问题却是长路漫漫,途中又有瓦岗军、东都隋军、李唐大军。

宇文化及若想带着这两万士卒回转关中,显然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宇文智及、苏威等文臣皆认为,依靠这两万人打回关中无异于痴人说梦。

对宇文世家来说,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找一个根据地暂且安顿下来以待东山再起。

迫于形势,宇文化及只得率领文武百官和这两万多士卒一路北上,直指聊城。

如今还跟着宇文化及的两万士卒,也算是宇文家的死忠,军中的高低级军官大多是宇文述和宇文化及的假子,所以这两万人的战斗力还是极为可观的。

面对宇文化及的这支从江都来的精锐部队,沿路各路变民不是望风而逃,就是俯首称臣。

当时,在聊城盘踞的乃是打着瓦岗旗号的伏德,他的兵力有一万余人,然而,大多为老弱病残,真正的精锐只有一千人左右。

伏德没有任何意外地选择了投降,宇文化及也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聊城临近清河、平原两郡,与原夏国的地盘只有一江之隔,但此前聊城却驻有杨义臣、杨善会的大军,所以聊城与周边频繁受到战乱的各郡相比,实在是人间仙境。

聊城一带的百姓甚少逃亡,再加上地理上靠近黄河,所以无论是土地肥沃、出产丰富,尽管宇文化及的两万人入主此地,短时间内的倒没有多大的生存压力。

尽管如此,宇文化及也知道聊城的土地有些,宇文家想要在这乱世中存活下来,就必须对外扩张。

南方是瓦岗军的地盘,宇文化及刚吃了瓦岗军的败仗,自然不敢虎口拔牙;东面是王薄的活动范围,北面和西面则都属于夏国的领地。

当时夏国的国度乐寿正被苏游的大军围而不攻,宇文化及理所当然选择了向混乱的夏国领地发起了攻击;直到苏游派出苏烈等人率领原夏国的士卒前来平乱,宇文化及派出的抢粮队终于开始收缩回去。

尔后,宇文化及便听到了李渊占领长安的消息,后来又有收编了罗艺以及窦建德,王世充大败瓦岗军把李密堵在虎牢关并收复荥阳的大部分失地。。。。。。

听到这许多消息之后,宇文化及终于急得差点疯了起来。

同样是杨广身边的弄臣,为何李渊、苏游、王世充等人造反就这么顺利,而自己却机甲如丧家找呢?

且不说下一步自己该何去何从,若是苏游的大军杀来了,自己还能活下去吗?

反正死路一条,何必如此窝窝囊囊的去死?

这个念头在脑海中急剧膨胀,直到听说王世充在东都称帝时,宇文化及终于眼前一亮,随即恶狠狠地说道,“与其窝窝囊囊一辈子,不如轰轰烈烈一回,既然都已造反,如果不做皇帝岂非白干一遭?老子要做皇帝!”

“兄长,你说什么?”宇文化及原本以为兄长说的是醉话,但看着他突然变得狰狞起来的脸色时,还是不免吓了一跳。

“早死晚死,迟早都是他娘的死。如今我既已背负弑君的罪名,当然不能枉费这个罪名,当一天皇帝也是好呀!”宇文化及举着酒碗,放肆狂笑起来。

“推翻杨氏,取而代之”这原本就是宇文述当年寄予宇文智及的厚望,要不然他也就不那么热衷让宇文化及主持兵变了。

为宇文家夺取帝位,这是宇文智及一直的梦想,尽管他把兄长推出来有自己的小心思,或许是因为自己相当皇帝。

可无论如何,现在可不是取代杨家的时候啊!

宇文智及赶紧扶住了兄长,小心地说道,“兄长,你喝多了?”

宇文化及一把推开了弟弟,怒声道,“我没有喝多,我现在比谁都要清醒。当初你们推我为首,有没有把我当挡箭牌的意思?李密当日也说‘只诛我这个首恶’,如今你们可以向东都投降,向苏游和瓦岗投降,可我呢?你到底是不是我兄弟,你们到底是不是人?”

宇文化及声音越说越高,随后一把将手中的碗摔倒墙上,鼻涕一把泪一把。

宇文智及的心思被兄长猜透,顿时尴尬起来,掩饰着说道,“兄长,你多心了。”

“滚开,我哪里多心了?”宇文化及一把推开弟弟,又厉声质问道,“我虽然无能,却也不是傻子,你们一定要把我推为首领,再拥护杨浩做这傀儡皇帝;杨浩是傀儡,我特么的何尝不是傀儡?我当初浑浑噩噩,但不代表我不能聪明起来,我现在算是看出来了,原来所有人都知道我蠢,都在利用我地蠢!难道我天生。。。。。就是被你们利用地?”

宇文智及脸色微变,作声不得。

宇文化及酒醉吐真言,他喝醉的时候,倒真比平常时候更清醒!

“老子本来以为是时运不济,现在才明白一直都是被人当作木偶一样摆布。如今一事无成,人马日益减少,还背着弑君地罪名,为天下人所不容。如果就这样死了,我死不瞑目啊!”宇文化及颓然坐了下来,抱着头无助地说道。

宇文智及没听说过“上帝欲使人灭亡,必使人疯狂”这话,所以一时也没法理解兄长的牢骚,但他显然不愿意背负欺瞒兄长的罪恶,当即也有些无辜地嘶喊起来。

“兄长,你说话怎么不摸摸自己的良心?我是你兄弟,我这一辈子对你做过什么不好的事吗?如今不要说死,你死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好,你不信任我,那你杀了我好了!”

宇文智及是宇文述最看重的儿子,他不但在智商上完全碾压宇文化及和宇文士及,即便在胆量上也是如此,他边说边“哐啷”一声拔出了随身的宝剑,并倒转剑柄递给了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一把接过宝剑,目露凶光。

宇文智及心中骇然,忍不住的退后了一步。

宇文士及摇了摇头,“我杀你做什么?你可是我的亲兄弟啊!我要杀了他,就可以做皇帝了。老子既然背上这个黑锅,总要名副其实才好!”

“兄长,你不能杀杨浩。”宇文智及急声叫道。

“到如今,我还有谁不敢杀?”宇文化及无所谓地狂笑起来。

517霸气宣言

宇文化及提剑而出,要去杀杨浩,宇文智及自是急声叫护卫上前拦阻。

群臣在门外,多多少少也听到一些他们兄弟的唠叨,自是暗自摇头,心生离意。

落水之人,就算碰到一棵稻草,也会抓住不放;可抓住稻草的时候,并不妨碍他们去寻找下一根稻草。百官们之所以没有离开宇文化及兄弟,并非对他们情深意重,而是想要待价而沽。

每个朝代都有皇帝,每个朝代也都有百官。

皇帝可取而代之,但前朝的百官却多半能留下来,毕竟新立的朝代不可能用泥腿子来治国。

他们之所以还跟着宇文化及流亡,心中多半也希望宇文化及能坚持得久一些,越到最后,招降他们的才越可能是这个中原的统治者。

至于宇文化及会不会真的去杀杨浩,文武百官们倒并没有太过在乎,毕竟谁当皇帝不是一样?但他们对自己的名声还是很在乎的,他们可不想被人说成皇帝有难,他们竟视而不见。

理所当然的,群城门当即悄然离去,想着的却是制造不在场证明。

宇文化及的亲卫看着他拿着剑气势汹汹,虽然心中有阻止他去杀杨浩的念头,但却没有一人去躲他的剑,因为宇文化及喝多之后就忘了方向。

过了好一会,才有一个好心的亲卫出声提醒道,“大丞相,此是皇太后之所。”

宇文化及兄弟扶持的傀儡皇帝虽然是杨广的侄子杨浩,但杨浩已失去了双亲,所以朝廷依然尊先帝杨广的皇后萧碧落为皇太后。

宇文化及把江都朝廷辗转带到聊城之后,无论是皇室还是士卒的生活水平都大大降低了;尽管如此,皇太后和皇帝的临时禁宫还是有些区别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