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征服了西域的朝代,才能说是真正的强盛,这也是后世的人一直对“汉”“唐”念念不忘的缘故。

苏游有实现自己心中政治理想的野心,同样也知道“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渴望,他现在既然要与李唐争夺天下,又怎么会忘记李世民那个“天可汗”的称呼?

想要取“李唐”而代之,就要做得比李唐更好!

尽管苏游早在天下大乱之时便有能力夺取巴蜀,而且先夺巴蜀、进而夺天下是当初的一个设想,可巴蜀当初远离战乱,苏游并不想亲自给他们带去战乱。

也就是说,抢夺巴蜀是苏游的必然手段,但他却不会以侵略者的面目出现;最好的姿态,显然是救世主,就像当年他们在临邛所做的一样。

得到巴蜀的消息后,苏游也开始召集文武,商量起对策来。

云中国的文武大臣虽然不知苏游当日与李密、王伯当、爨子恒、张龙等人在建国大业之初的会议中对巴蜀之地是如何定义的,但他们中的多半人显然也能看出巴蜀之地的重要性,尤其是现在夺取巴蜀的是李唐的势力。

巴蜀之地是李唐征服江南的跳板,只要他们征服了巴蜀,就可开始造船,进而争夺江南。

杨素当年对南陈的战役,便是如此。

云中军想要征服南方的势力,手段则可以简单得多,毕竟苏游现在掌握着目前这个乱世中最强大的海军,也是唯一的一支海军。——如果不算上海外张鼎一方势力的话。

目前江南江北的势力,从年前的十余支变成了现在的六七支,大的更为壮大,小的则退出历史舞台,整个呈现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态势。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道是平均主义,人道却是“适者生存”。

如当初房玄龄所料,南方的势力中萧铣果然后来居上,称帝之后便紧紧压缩着林士弘、杜伏威以及朱粲,目前他所统治的地盘已与李唐不相上下。

杜伏威、朱粲、林士弘自保不足,李子通、沈法兴同样龟缩在自己的地盘上开始恢复生产。

非要说南方的势力中有进取之心的人,除了萧铣之外,便只有冯盎了。

开皇时,冯盎以祖辈功勋而受任宋康县令。

番禺夷人王仲宣起兵造反,岭南地区各族首领多起兵响应他,于是王仲宣率军包围番禺。冯盎的祖母冼夫人派冯盎之兄冯暄率军救援,冯暄一向与叛军将领陈佛智友善,于是故意逗留不进。

冼夫人得知后十分愤怒,就派人到军中逮捕冯暄,关押在州城监狱;另派冯盎率军讨伐陈佛智,冯盎击败叛军,将陈佛智斩首。冯盎率军进至南海,与隋朝大将军鹿愿的部队会合,然后与广州守将慕容三藏合兵攻打王仲宣,王仲宣的部队溃败,因此广州得以保全。

隋文帝因冯盎平叛有功,任命他为高州刺史。

仁寿元年潮州、成州等五州的僚人造反,冯盎快马飞驰到京师,奏请朝廷出兵讨伐僚人。隋文帝命令左仆射杨素和冯盎讨论僚人反叛的情形势态,杨素对冯盎感到惊奇,没想到蛮夷中竟有这样的人!

随即隋文帝下诏命令冯盎征集江南、岭南的军队进攻僚人;叛乱平息后,隋文帝任命冯盎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大业七年,冯盎随杨广出征辽东,因功升任左武卫大将军。

冯盎的功勋,多半来源于平乱,但杨广被弑之后,他却迫不得已成了乱军首领。

仅仅半年的时间,冯昂在南海的势力已有七八万人,领地包括苍梧、高凉、珠崖、番禺等地。

由于冯盎治理有方,南海局势稳定,社会安宁。

苏游号称“南海横波”,岂能对南海的局势听之任之?

538量变质变

岭南之地在这个时代还是犯人流放之所,后世的两广、福建和江西的小部分地区,看起来地盘很大,但总人口数量怕是与南中的人口也不相上下。

散居在南海各地的人口最多不过四五十万而已,这与大隋的四千多万人口一比根本就是个零头了。

尽管有人觉得苏游出身南海,拿下南海是必须的,但苏游自己却并不认为如此。

最重要的是,南盘江上游属于南中的部分已在去年经过整修,云中军从上游方舟东下进入珠江易如反掌,想要征伐高州总管冯盎并非遥不可及的事。

当然,打仗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

任何事情,总要讲究个轻重缓急。

早在两年前,苏游便已定下大计,出南中的第一步是要征伐高丽以正大义之名,而后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再慢慢渗透进中原。。。。。。。——这一步棋开了个好头,而后面的棋路也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至于第二步棋,则是在适当的时候拿下巴蜀,以此威迫江南和关中。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但处于长江的上游,可以以船队对江南地区保持威压,又能仿照当年武侯的策略兵出祁山,对关中地区也有可以出兵的可能。

与中原地区相比,巴蜀之地不足两百万的人口也算是地广人稀了,但这个地区在战略上却依然是势在必得。

苏云帆早在一年前便已做好了出兵巴蜀的准备,直到李孝恭兵出大散关,这个计划终于可以开始重新提上日程了。

可巴蜀地广人稀,李孝恭光是走遍这片土地也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更何况要征伐她了。

巴蜀的许多百姓,早就对南中特别是临沧心生向往!

新临沧城的由来,归结于当年苏游帮助东爨和西爨大败段如珪,而后有了他们的十年之约,以“刘备借荆州”的方式暂住在这片土地上。

如今十年将近,但谁还记得当年之约?谁还会没事找事地说起这十年之约?

令人如此淡忘的,自然是苏游展现出来的实力,以及苏游带来的文明。

经过了过年的建设之后,新临沧城已成为一座花园城市、工业城市以及大西南地区的第一物流中心,这儿汇集着南部诸国的商人,这些人或为旅行、或为买卖、或为享受,理所当然汇聚于此。

临沧城的船只,通过湄公河出海,或是航向西方或是进入中原;临沧城的陆路,早已由附国、党项等地沟通了西域!

茶马古道、海上丝绸之路,全都因为云中的文明而大放光彩。

临沧城的交易额,每年都保持着令人欣喜的增长态势,但苏云帆从来不会因为经济形势良好而逃避战争,——这世上又有什么买卖的利润能比得上战争红利呢?

自从苏游进入中原之后,苏云帆一面扩张南中的军事实力,一面大力整修从临沧到昆川各地的交通要道。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因为东川的铜矿迟早需要开采,更重要的却是随时准备进入巴蜀。

苏游当年建立起来的象兵,当年只有四百之数,这个数字到现在却已近两千了。

当初轻装简从就上阵的象兵部队如今也批了一身重甲,在重量和速度上虽然没法和后世的坦克相比,进攻方式也只有冲锋、踩踏以及象兵们投掷的手。雷;但苏云帆相信,只要这些象兵一亮相,肯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对于进军巴蜀,苏云帆在战略上已蔑视了敌人,等待的只是苏游飞鸽传书来的命令。

一说到进军巴蜀,苏游才意识到自己离开南中已有一年时间了,如果可以的话,他真希望跟随自己来到中原的东爨军和西爨军能够回去看看。。。。。。

而拿下巴蜀之后,又该由谁来镇守呢?苏游首先想到是便是李密。

自从瓦岗军在明面上投降了苏游之后,他便把翟让和吕忠肃招到了自己的身边,并把瓦岗军的领导权全权交给了李密。

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苏游的不得已而为之。

众所周知,在击杀张须陀之后蒲山公李密的声望便一时无两,前来领取粮食的人竟然只知李密而不知翟让,天知道翟让在苏游纳降之前心中有多么难受!

李密在声望最隆的时候也未尝没有想过自己自立,并且真的唆使属下散步苏游纳突厥公主图兰朵为小妾的谣言。

可现实给李密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他竟然败在了王世充之手,更为重要的是苏游的属下出现了一个百战百胜的李靖,还有他永远都无法忽视的坎。——苏游手中的武器!

李密的心灰意冷,并非因为身受重伤。

明面上的瓦岗军投降苏游,实际上是重归苏游的怀抱,但李密偏没有这样的觉悟;见到杨般若之后,李密更是意气消沉。

苏游却觉得李密是一个人才,至少李密能够理解自己制定的一些治国方略,其余人却只能跟着自己去胜利。

之所以没有把李密安排在自己身边参与内政,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密的出身。

利益是永恒的,阶级也是如此。

这也是苏游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培训官员时所遇到的难点,维护自身阶级利益在这些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

不放手李密,并非因为苏游担心他有异心,而是因为他还没有改变过来的观念!

或许爨子恒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爨子恒该以怎样的方式加入战场?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非沿江而上不可!可船队一旦进入长江之后,需要面对的敌人则要包括李子通、沈法兴、杜伏威以及萧铣!

只要苏游的船队出现在长江,战术意图自然而然会暴露出来,最有可能面临的便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云中国现在有这个实力四面树敌吗?

梳理了一番云中国的敌人后,苏游莫名地沉默了!

云中国现在的地盘可以说已有了大隋国土三分之一的规模,但国土面积狭长,接壤的势力没几个是善茬。

东面的高丽虽然暂时屈服了,但未尝没有反叛的可能,辽东的广阔土地一直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太行山以西,尽管刘武周目前与自己结成了同盟,但刘武周此人面相中厚心地却是狡诈无比,他随时都有反咬一口的可能;而李唐的势力与自己从一开始便是争霸天下的敌人,更不会有合作的可能。

这一个区域,最好的结果显然是定杨军和李唐斗得两败俱伤,自己一方趁机该趁机增兵,放油拿下太原、河东等地的可能。

中原地区,王世充夺回兴洛沧之后,战斗力也慢慢恢复了过来,如果他能够和李唐联合起来沿河出兵的话,自己也不敢小觑他们。

山东地区,徐圆朗坚守鲁郡困兽犹斗。。。。。。。

一番权衡之后,苏游算是明白了,——若想保证西出太行的兵力对太原、河东的优势,必须给罗士信增兵,可这些兵从哪来呢?难道要扩军?

云中国如今占领了大隋近三分之一的领土,人口也不少于大隋的三分之一,经过初步统计之后,算出来的人口超过六百万人,而苏游的军队数量不足十五万!

这意味着苏游的领地中很有扩军的潜力,甚至是把将士的数量扩充到六十万人也是轻而易举的事,但这和苏游一开始提出的“精兵”政策格格不入!

召集几万大军不是难事,可召集完了不用训练吗?

把新召集起来的士卒拉上战场,至少也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到时候太原与河东战场将会如何呢?

对于李唐与王世充联合起来从河东出兵,苏游倒并不太放在心上。

根据最新的情报显示,河东的守将李建成已挥军北上,守将换成了他的叔父李道玄,兵力也被抽走了近半,这意味着他与东都联合出兵河北的可能性不大!

李唐现在凭借着河东的一两万人就敢与王世充推心置腹吗?

况且,苏游也不太担心他们这个时候联合出兵,毕竟河北已定,而虎牢关也抓在手中,他们从何处出兵?王世充和李唐联合出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瓦岗军想要反攻王世充、重夺荥阳、再次围攻东都的可能性也不大。

总之,李密和王世充就是天生的宿敌,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互相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

苏游当然就是最大的外力,而夺下东都并迁都于此一直是云中国的文武百官所期盼的。

显然,夺取前朝国都的号召力,远远要大过得到传国玉玺!比起夺下西京长安的李渊,一直握着玉玺的宇文化及什么都不算!

苏游现在的声望,并不是继承传国玉玺带来的,而是因为他战胜了高丽、拥有了乱军中最大的地盘。

如果再夺下东都的话。。。。。。。

东都有着毋庸置疑的象征意义,更因为战略上的作用,所以非拿下不可!

黄河与长江不同,因为壶口、三门峡等地水势的落差,这就注定着苏游的船队不能顺顺当当地进入李唐的地盘,但夺下东都之后情势却又大为不同了。

要进攻东都,一大助力是苏游的船队重新,另一助力则是李靖率领的大军。

李靖目前率领的河北军已超过五万人,再加上程咬金和裴元庆所领的瓦岗军,他手上的兵力已近六万人,但这个数量不过是徐圆朗集结在鲁郡兵力的一半而已。

双方的兵力在数量上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李靖所领的士卒在质量上远远好过徐家军。

“量变引起质变”,徐圆朗能守得住李靖的进攻吗?

539增兵鲁郡

李靖正坐镇中军大帐之中,眉头紧锁。

从谋划徐圆朗到夺取东平包围鲁郡,至今已是两月有余,此前李靖从未打过这么长的一场战役。

如果从历史上来分析的话,这都不算什么,长达十年的围城之战都曾出现过,何况李靖只用了两个多月?何况李靖所图的是几郡之地?

可时令马上就是九月中了,虽说如今正是最适合于攻伐的秋天,但再过一个月,很可能今年的第一场雪就要下下来了。

如果大雪之前不能拿下鲁郡的话,在风雪中作战的难度可就事倍功半了,单是五六万人的粮草问题就不是简单的事情。

李靖当然也知道两倍于自己的徐家军的粮草,更是困难。

鲁郡的常驻人口,不过十二万人而已,但徐昶和徐圆朗父子在三个月内先后增兵,进入鲁郡的徐家军至今已达十三万之众!

已战乱了许多年的现在,以十二万人种一年的粮食,能养活二十三万人几个月的时间?

这也是李靖仁义的基础,明明知道他们粮食不足,也并不像刘武周一样与当地的农夫抢收,——早在对徐圆朗动兵之前,李靖便已看到了他覆灭的最根本原因。

任凭他们因为缺粮而自生自灭需要一段时间,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苏游从一开始的拿下鲁郡不计时间变成了迫切拿下鲁郡,仅仅只过了一个月而已。

好在李靖在这段时间里也不仅仅只是让士卒们就地训练,至少在他接见了程咬金和裴元庆之后,便给他们布置了骚扰徐圆朗粮道的任务。

彻底把鲁郡陷入包围圈至今,不过短短的半个月时间,而程咬金和裴元庆各自带领小股瓦岗军却只用了十天的时间便绕道琅琊郡,把琅琊搅成了一锅粥。

琅琊七县,费县算是防备最薄弱的一个县城,程咬金和裴元庆便是以这个县城为突破点。

当程咬金和裴元庆的近万将士兵临城下时,守护费县的将士们当时就惊呆了。

徐总管半个月前已前往鲁郡抗拒云中军,可是瓦岗军怎么就杀到了他们的后方?前线军情到底如何,难道鲁郡已被击破?

种种疑问无法解答,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惧的情绪蔓延心头,程咬金和裴元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入主费城。

程咬金和裴元庆想凭借费城为基点扩大战果、攻伐其余各县,却每每铩羽而归。

毕竟琅琊郡也有三两万守军,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他们靠着七八千人想要再次攻城简直就是开玩笑。

费县无法左右大局,可费县西北的颛臾却是徐圆朗的老巢所在。

程咬金和裴元庆的攻击范围突然逼近了徐圆朗的心脏,徐圆朗还能安心在鲁郡与李靖对敌吗?

只要徐圆朗的大军一动,真正的战斗就会打响,以逸待劳的李靖会怕徐圆朗吗?

此前徐圆朗将防线扯得很长,几乎遍布了鲁郡各地;李靖却号令将攻击点收拢,将大军集中在巨野县。

李靖一直在等机会,等徐圆朗最终奔溃的机会;他坐镇中军帐中,就是在等着探子的消息。

尽管李靖将兵力收缩在巨野,可云中军的斥候早就分布在鲁郡周边四面八方,有的甚至已混入了鲁郡地各大城池。

徐圆朗若有何动向,绝对逃不过李靖的耳目。

谁知李靖尚未等到徐圆朗的动向,却听说赵虎率领一千重骑前来增援的消息,他目前已过了东平,马上就能前来与李靖汇合。

苏游立国后,最先追随他的张龙赵虎等人全都鸡犬升天,张龙成了辽东总管,赵虎则被封为大将军;尽管他的官职在李靖之下,却是与李密同列的。

赵虎带领着一千重骑前来增援,是否意味着苏游急着要拿下鲁郡?

也不怪李靖做此想法,毕竟他前几天才接到苏游传来的尽快拿下鲁郡的命令,而没几天苏游又另派赵虎前来了,这是否意味着苏游觉得自己在鲁郡拖得太久了呢?

带着这个心思,李靖与赵虎有了第一次见面。

李靖如今已年过五旬,赵虎也已到了不惑之年,他们都是苏游军中的老将,与新加入苏游军的罗士信、刘黑闼等人在年龄上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因为赵虎带着苏游的口信前来,所以到达之后先就问起了鲁郡的动静,“将军拿下鲁郡不会有太大压力吧?”

听着赵虎的一句废话,李靖笑着摇了摇头,“徐圆朗这人。。。。。。如今我们的将士已攻入了他的后方,他却没有忙乱着回头,这人不简单啊。”

说道徐圆朗,李靖有些无奈,却并不焦灼,毕竟现在是比拼耐性的时候;徐圆朗能称霸一方,占据山东半数领地,绝非无能之辈。

赵虎点了点头,微笑道,“无妨事,他们不得民心,重兵之下百姓挺不了太久,等到百姓积怨,就是他们崩溃之时。他们现在更是期待我们的进攻,因为他们压力比我们要大。陛下让末将给将军带来一句话——‘咱们可以等。’”

听了赵虎之语,李靖当即欣慰起来,“有陛下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李靖并不怕战,可李靖从不会去奉行“一将功成万骨枯”,他所追求的从来都是以最佳时机出手,不战而屈人之兵!

李靖原本还担心苏游因为最近连战告捷,一时间头脑发热,催他出兵。

要是这样的话,自己一方六万士卒对抗十三万徐家军,且在客场作战,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如今得知苏游虽急,却没有失去冷静,而且毫无选择地信任自己,这怎能让李靖不欣慰?

徐圆朗策略虽是正确,可他的弱点当然就是底气不足,势力太弱;苏游却是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