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冒这个险,自己最后的出路在哪呢?

刘武周知道自己此时可以投降苏游,而且这个可能性也是顺理成章的,可他又实在不甘心再被苏游驱驰。

做了半年多的定杨可汗,刘武周心中比以前更多了豪气,以及野心。

看着宋金刚等人虽然口头上反对,但反对得也并非那么彻底,刘武周当即大手一挥,力排众议乾坤独断了一次,决定亲自带兵五万赶往雀鼠谷,并以尉迟恭为先锋,配合王宣用秘密武器破城。

至于宋金刚,则带领剩余的五万机动部队回首原本的领地,去加固雁门城,阻止李玄霸有可能的进攻!

雀鼠谷天险,并非浪得虚名。

李建成至今还记得当初己方十余万大军生生被宋老生的两万之众阻挡了半月有余,突然听说刘武周亲领四五万人追击自己而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目。

随后两天,李建成得到斥候们传来的定杨军的消息越来越多,但这些消息全是关于定杨军如何在霍邑左近对当地的老百姓奸。淫掳掠的。。。。。。。

向来以正义之师为旗帜的李唐军怎么对这样的消息无动于衷呢?更何况经过斥候们的具体侦查,李建成得知在霍邑城周边劫掠的定杨军不过两三万人而已。

李建成对定杨军的挑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得已之下只得命令原本霍邑的守将姜宝谊、李仲文各领一万军出城消灭成股的定杨军。

李建成又哪想到定杨军现在的所作所为正是刘武周之计?

这其实也不怪李建成沉不住气,毕竟定杨军的劣行在夺取太原郡时便是如此了;他们此刻虽然尽收太原全郡,可郡内的百姓却多半难逃了,这也足以看出刘武周根本就不得民心!

姜宝谊和李仲文出城不久便遭遇到尉迟恭手下偏将黄子英所领的五千定杨军,两军合在一处追击之后,却被尉迟恭早就埋伏在道旁的一万定杨军大败。

姜宝谊当场战死,李仲文只带三五千溃兵逃回霍邑。

尉迟恭乘胜追击,更有王宣带领手下突击队炸开了霍邑的两个城门,刘武周带领另外三万多大军气势汹汹杀入霍邑。

有心算无心之下,李建成窝在城中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只得带领剩下的两万余大军撤出霍邑,往南退走。

至此,李唐的天险雀鼠谷完全失陷,刘武周随后直取雀鼠谷南的临汾、龙泉、绛郡数郡。

上党郡亦是在刘武周袭击范围内,不过那里地势贫瘠,无利可图,是以对上党的攻击,刘武周并不用心。

刘武周到现在的意图已经很明显,那就是——尽取河东之地,伺机进攻关中!

刘武周能在短短一个月内攻下太原,攻克雀鼠谷,实在让人难以相信的事;就算刘武周自己,也多少有些意外之喜。

过了雀鼠谷后,刘武周的野心大为膨胀,目标昭然若揭,复制李渊当年之路,取关中图谋天下!

当初李渊南下关中,一直图谋关陇之地,尽收河东之地也不过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罢了,当初李唐的形势真可谓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但李唐对河东的掌控,显然不如对关中有力。

若是盛世繁华,倒可以一派歌舞升平之像;可一旦有新的势力介入,很多投机倒把者自又是蠢蠢欲动。

刘武周强势进入河东,各地的盗匪随之闻风而动。

离石人刘季真与弟弟刘六儿带头响应,很快召集数万兵马,配合刘武周南下;刘武周铁骑铮铮,转瞬踏破三郡数县,河东全面告急!

倒是李建成和李秀宁带领败军难逃之后,三两日便汇合了刘文静、殷开山带来的陇西援军,但李建成此刻除了顿足摧胸之外还能干嘛?

汇合后的李唐大军十万有余,可刚刚打了败仗的李建成又有什么号召力?带领他们重新夺回霍邑显得是李建成的最大梦想,却也仅仅只是梦想而已。

李唐大军如今最需要做的已不是收复失地,而是构筑一条防线,防止定杨军南下的铁蹄。

李建成垂头丧气了几日,待听到关于李世民的消息后更是雪上加霜!

——李世民带领大军进入西凉之后,李轨迫于压力再次承认了此前的协议,李世民如今已撤军返回长安城!

李唐传来的好消息,对李建成来说却是坏消息。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危险了!

542背叛上演

李建成还在败逃的路上患得患失之际,长安城的太极殿上却在上演着一场尔虞我诈的闹剧。

面对着李建成带领十万大军节节败逃的大势,李渊不得不在朝堂上抛出了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否需要丢弃河东,固守关中?”

这样的议题已经摆上了朝堂,大可看出李渊对河东的局势并不看好,但也并不意味着他真的要放弃河东。

李渊之所以提出这个议案,只是想看看朝堂上有多少人对目前的战局有信心,有多少人还对他建立的唐王朝有信心;可从臣下们的凡响来看,形势并不容乐观,很多文臣竟然毫不犹豫地附和了他的提议。

这意味着自己的假戏,很可能就此真做了!

对于河东,李渊有不能割舍的情绪,三征高丽之时他还只是跟在杨广身边要气呐喊的卫尉少卿,要不是到河东剿匪,要不是当上河东讨捕大使,又怎会有太原的龙兴?

李渊此刻倒有些后悔当日做出让李建成领兵救援的决定,事实上这个决定更多是出于政治的考量,而非军事上的最佳选择。

如今关中已定,讨伐西凉军谁不可行,为何一定要派李世民前往,他手中的大军却去汇合李建成?

还不是为了巩固李建成的太子威信,还不是担心李世民拥兵太重吗?

如今的形势,证明了李渊当初提出的让李建成急行军前往太原,令李世民的大军前往救援的想法多么天真;而雀鼠谷的大败,又恰恰证明了李建成目前对集团军作战是多么稚嫩!

现在的这个局面,主要还是由李渊自己造成的。

朝堂上还在讨论的“放弃河东!”做不得真,这个烟幕弹可以看出臣子们的真正想法,也可以迷惑敌人。

可恨的是,河东不是浅水原,而李建成也不是李世民。

当日面对薛举的大军时,李渊仪仗着关中有粮,长安有兵,可以忍受李世民的失败,并亲自鼓励他东山再起。

可现在的局势已不容李建成有失,如果失去河东的话,李渊实在找不着还有什么出路。

河东要不要不是真的问题,问题是,这种时候真的需要李世民来给太子擦屁股吗?那以后李建成的出路又在哪?

允许李世民开府是李渊的恩典,但李世民帐下的天策府欣欣向荣之后,李渊想得更多的却是日后兄弟相残的人伦悲剧。

可现在。。。。。。。。

正当李渊端坐于龙椅上呆望着文武百官胡思乱想之际,李世民排众而出,奏道,“父皇,关中不可放弃啊!太原是陛下的龙兴之地,大唐的根本所在;河东物产丰富,百姓生活殷实,是京都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若是放弃河东,岂不是相当于将子民拱手让给贼寇,这必将导致朝廷与百姓离心离德啊!请陛下拨付我五万精锐,儿臣定当消灭刘武周,收复汾晋之地!”

秦王李世民请战要求,顿时引来武将的附和,文臣中的主战派也都纷纷站出来支持李世民的决定。

李渊对此自是颇为意动,事实上他对这一场大战的领军人选早就着意于李世民的,只是想不到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而绕了这么大一圈,走了如许多的弯路。

但愿这是好事多磨罢!

李渊此刻也只能默默许愿,但关于如何出兵的问题,并不适合在朝堂上讨论,于是李渊留下了若干有关部门的主要官员之外,当即宣布了退庭。

三日后,李渊集结关中大军,御驾亲征!

到得华阴长春。宫后,李渊把李唐的家底——共计八万精兵亲手交到李世民手上,并作出“李世民不胜,朕便不回长安”的决定。

哀兵必胜!李世民对这一仗充满信心。

仿佛早就知道李唐会破釜沉舟似的,就在长安城的朝堂还在为是否放弃河东而议论纷纷之际,刘武周果断把前往雁门的宋金刚部五万大军调回了河东,以作后援。

接下来的一场大战,李唐的总兵力将达到罕见的十八万人,而刘武周一方也有十一万人。

这一场大战,规模与当日宇文化及和杨善会的联军与瓦岗军的决战不相上下,可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呢?

时令就这样悄然进入十月,被围攻将近三个月的鲁郡终于出现了变故,这样的描述方法或许并不恰当。

因为此前瓦岗军悄悄增兵两万,程咬金和裴元庆依靠这些几乎是不可能的生力军对琅琊进行了逐步蚕食,先后又占领了两座县城。

鲁郡,如今已变成了真正的四战之地。

堡垒往往总是从内部瓦解的,这同样可以诠释徐家军的衰败。

徐圆朗最害怕的便是苏游的坚船利炮,所以一直着意于防守的也是如此,可苏游的船队偏偏就一连几个月都没有踪影。

花费了巨大的力量对人处处提防,却没有任何效用之后,人是很容易颓丧的。

又听说琅琊郡连丢两县,这就使得徐圆朗大病了一场,至今还躺在榻上长吁短叹,大呼老天不公。

正当徐圆朗算计着目前城内的粮草还能坚持几日之时,却闻门外的卫兵低低地招呼道,“公子。。。。。。。”

“父亲醒过来了吗?”徐昶的声音随之传了进来,似乎有些焦急。

“进来吧。”卫兵们也没有注意到徐圆朗醒没醒过来,正要推门进来时,徐圆朗当即喊了一声,而后又干咳起来。

徐昶推门而入,又返身关上房门,这才强笑着问道,“父亲,您好些了吗?”

“我。。。。。。。只怕咱们要走到最后一步了。”徐圆朗摇了摇头,而后问道,“听着你像是有事找我,说吧。”

“爹,刘世彻这厮要造反!”徐昶回头看了看自己刚刚才关上的门,小声说道。

“造反?”徐圆朗眉头一皱,再没有比这两字出现更频繁的词语了,一如清末乱世中的“革。命党”,一如解放后出现的“反革。命”。

这只是一种时代潮流罢了,“革。命”只是一个中性词,一如“地。主”,一如“造。反”。

“反革。命”又是什么鬼!

呐喊着向旧隋朝廷造反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但对造反者造反那绝对是“反革。命”,虽然天理可容,徐圆朗却顿感哑然失笑!

老子就是吃造反这碗饭的,现在竟然有人敢造老子反,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徐昶带着自己强烈的愤怒说道,“父亲生病之后,刘世彻的反意就表现了出来,他与几个偏将密谋议事的频率实在是。。。。。。孩儿放心不下,便安排了人手在他身边以防不测!根据线人传来的消息,他很可能在明晚开城迎接李靖的大军入城!”

“这。。。。。。。”徐圆朗刚开口说了一个字,又不知如何继续下去才好。

说实在的,坚持到现在徐圆朗也知自己的造反之路无法继续下去了,就在徐昶刚才进来的时候他便打算把准备投降李靖的提议明说了。

想不到刘世彻倒与自己有一般无二的想法,可目的一样却并不意味着志同道合!

刘世彻可以开诚布公地说明投降之意,可兵谏的性质却完全不一样!——这是要出卖自己获取最大利益啊有木有!

对于这样的下属,徐圆朗要做的自然是“杀无赦”!

看着父亲欲言又止,脸色阴晴不定,徐昶更是焦急起来,“父亲,您倒是说句话啊!”

徐圆朗长叹一口气,尔后咬牙切齿地说道,“我现在还能说什么好。。。。。。。”

徐昶听了这话,原本还以为徐圆朗已是坐以待毙,但看着他的手势后,终于明白了过来;徐圆朗经过大风大浪,如今差点在阴沟里翻船,又怎会咽得下这口气?

徐圆朗又怎么会容得下这样的背叛?

即便到了穷途末路,他也会选择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这也是他一直没有开口投降李靖的最大原因。

徐圆朗之说以欲言又止,不过是担心隔墙有耳罢了。

“都有哪几个人?”徐圆朗脸上闪过一抹阴狠的颜色,低声问道。

徐昶随之低说了几个名字,徐圆朗皱下眉头,良久无语。

徐圆朗身边的将领原本就没有多少,此时听了徐昶口中的几个人名,便悲哀地发现自己与手下的多么离心离德,投降李靖又是如何的人心所向!

看着徐圆朗又陷入沉默之中,徐昶急着问道,“咱们何时动手?”

徐圆朗缓缓说道,“迟则生变,就在今晚。”

“孩儿这就去找人,到时定将他们绑来,五马分尸!”徐昶听了父亲的主意,当即精神大振,热切地回应道。

徐圆朗一摆手,摇头说道,“你这么做的话,只会引得军心不稳。你还是几十个信得着的兄弟埋伏在堂下,再以我的命令召他们过来讨论讨论咱们的出路,到时候听我号令一齐出来揭露他们的阴谋,这也让将士们心服口服!”

《鸿门宴》的故事,徐圆朗运用得炉火纯青,徐昶听了,自是佩服不已,而后匆匆离去。

罪与罚、背叛和阴谋,如同一张大网在徐圆朗的府邸缓缓拉开序幕。。。。。。

543两条出路

徐昶离开徐圆朗之后,当即找了三二十信得过的手下埋伏于议事厅,随后命信使召集军中诸将前来。

此时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大帐中却是灯火通明,一丝不苟。

徐圆朗洗漱之后,容光焕发,大有回光返照之态;他甚至连简单的晚饭都没吃一点,就在三五亲卫的护送下走入厅中。

四平八稳地地落座之后,徐圆朗扫了一眼眼前这一帮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

该来的人都已来了,因为窝在鲁郡的时间太久,早就消磨了这些将领们的战意,他们此刻对于是战是降依然茫无头绪;倒是刘世彻、李万才、薛鼎、宋封义、顾仲等人站在一处显得精神抖擞,可他们脸上也未尝没有焦虑和躲闪。

如果这五个人不是心有图谋,而是时刻不忘备战就好了。。。。。。。

徐圆朗看到这几个人的精神状态时,心中微微一叹,又意识到他们此刻大概已意识到自己此次召集他们来的目的了罢?

轻咳了一声,徐圆朗随之开门见山道,“目前我们的粮草已尽,鲁郡的局势很不乐观,尽管我一直不肯承认,但我们真的败了,不战而败!”

徐圆朗话音落下,众将当即面面相觑起来,有的人脸色灰败,有的人不知所措,更多人却是陡然轻松起来;对于这场战役的结果,他们或许早就有了最终战败的觉悟,只是没想到这话会在战前由徐圆朗亲口说出来。

能够承认失败,也是一种勇气,将士们佩服徐圆朗有担当的同时,身心也未尝没有轻松下来。

迎接胜利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也就只有孟子这一类君子才会去做,更多的人,爱惜羽毛的同时更爱惜自己的生命。

用自己的生命去创造奇迹很能令人欣慰,但好好活着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厅中诸将没有一个人想死的,能够避免一场很大可能让自己去死的战斗,又岂能不令人欣慰?

看着众将表情不一,徐圆朗又平静地说道,“众位兄弟跟了我徐圆朗这么长时间,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给你们找一条出路。。。。。。。”

听了这话,众人算是彻底松了口气,甚至有人欣慰地小声说道,“总管为人仗义,我早就知道他会为咱们考虑的。。。。。。”

仿佛没有听见下面的议论,徐圆朗毫不停顿地继续说道,“如今咱们还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投奔南海的冯盎,冯盎在南海占领的地盘一点都不比我们少,但他的兵力不过五万之众;如果咱们到南海的话,未尝没有希望赶走林士弘、沈法兴和萧铣,占领江南的半壁江山。。。。。。。”

李万才当即摇了摇头,“冯盎地处岭南,那边向来是凡人流放之地,更重要的是苏游号称‘南海横波’,咱们要是撤到南海的话,终究逃不过与苏游一战。。。。。。。所以,投奔冯盎并非良策。”

众将一时迟疑起来,多半人还是感觉徐圆朗出的是一个骚主意,而李万才所言更有道理。

厅中诸将没有一个看过大隋版图全图的,在他们的印象中,鲁郡和岭南实在太遥远了,他们需要乘坐现有的小渔船在海上漂荡几个月,海龙王真的能够保佑他们吗?

对于流放之地,他们有着天生的恐惧,而海路实在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徐圆朗摆了摆手暂停了下面众人的讨论,又接着说道,“还有一条路,便是关中。如今李轨在西凉作怪,河东又有刘武周逼迫,李唐正是内外交困之时。如果咱们此时去支持李渊赶走刘武周,河东之地不比山东贫瘠;就算是退入关中,自保也没有任何问题。。。。。。”

关中和鲁郡倒不是很远,虽然摸不着却是可以看到的,众将中倒有一小半对这条出路微微地点了点头。

李万才却又摇头道,“河东与鲁郡有何区别?如今苏游手下大将罗士信早就占住了进入山西的太行关卡井陉关,苏游随时可以调兵进入山西!就算咱们赶跑了刘武周,最终也难免与云中军一战,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最坏的情况就是咱们会成为李唐的炮灰,替他们抵挡刘武周军,李渊老奸巨猾,怎么可能允许咱们十余万兄弟入关!”

薛鼎也附和着说道,“想要入关不是那么容易的,眼看就要入冬了,咱们别说粮食不继,难道道路就好走吗?宇文化及也想入关,然后他就死了。。。。。。。”

毕竟是与刘世彻要好的将领,他们的眼光明显比厅中更多人要看得远一些。

眼看着如今已是冬季,又因为粮食不继的现实,大规模的迁徙显然是没有出路的,不管是去岭南还是山西。

徐昶看着李万才和薛鼎两人处处与父亲作对,且早就把他们当成了必杀之人,所以当即呵斥起来,“李万才!你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就说一条可行的出路出来好了!”

“我。。。。。。。”李万才当即便想说出自己的主张,听到旁边刘世彻的一声轻咳之后才意识到自己所要背叛的人正在眼前。

众人的注意力随着刘世彻的这一声轻咳到了他的身上,他不得已之下只得开口分析道,“大总管的提议很有建设性,李万才和薛鼎的说法也有些道理,咱们不妨从长计议,再过几日决定也不迟。。。。。。”

不是因为徐圆朗的突然召集,众将也不会想到出路的问题,大不了就是临阵投降呗?

众人对刘世彻现在的消极也并不放在心上,徐昶心中大怒起来,“再过几日我们父子就成你们的阶下囚了,若不是早知你们的算计,这次就。。。。。。。”

看着儿子一副怒发冲冠的样子,徐圆朗也知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