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晟上前扶起了咄吉,又对启民可汗的摆了摆手,不过他的心里并不如脸上一样平静。在长孙晟的眼里,启民可汗显然时日无多,眼前的咄吉继承汗位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他将来对大隋的态度如何,终将是一大隐患啊,那自己这二十年来的努力岂非因他而付诸流水?

长孙晟与启民可汗等人重新上马,往染干的牙帐驰去。

“天子北巡已经开始了吧?眼看也是秋季将临了。”染干显然已经大略猜到了长孙晟此行的目的,随即试探性地问道。

“没错,陛下上月已经从东都出发,如今已到了涿郡,到下月中估计就能出塞来此了。”长孙晟点了点头,随即说明了杨广的行程安排和大致路线。

“天子既是远道而来,奴当入塞奉迎御驾啊。”染干听说杨广早就出发,深感责任重大,又想到东都的各种繁华时,不免惴惴不安。

“外臣来此的原因,就是提前向可汗说明,陛下此次出行的规模空前,随行众多,可汗在此做好迎接准备就可以了。”长孙晟摇了摇头,突厥大军就像蝗虫,即使他们现在臣服了大隋,但他们入塞也会吓到大隋人民的。

“那我必定好好布置一番,并派我的特勒为天子引路。”启民可汗听说杨广早有安排,自是不干节外生枝,但他又想着为杨广做些什么才好。

“这种草很香?”长孙晟不置可否,却跳下马来指了指启民可汗牙帐边几近人高的杂草笑问道。

“没有啊。”启民可汗疑惑着也下了马,闻了闻后不解地回答道。

“天子巡幸所到之地,诸侯都要亲自洒扫休整御道以表对天子的至诚崇敬之心;如今牙帐周围杂草丛生,我还以为这是香草呢。”长孙晟笑了笑,云淡风轻,但随即又咳了起来。

“多谢长孙公指教,染干知道该怎么做了。”启民可汗认真地说完这话,随即拔出了所配金刀,先是斩除了一把草,随即举刀高呼道,“传我命令,在半月之内修一条由此通往榆林的直道,以迎圣驾!”

启民可汗周围将卒轰然应诺,长孙晟微笑着点了点头,咄吉却努力地摇了摇头,拼命地忍住了眼泪。

视线模糊了,眼前的画面太美他不敢看……

苏游此时刚进入杨广为迎接外宾摆下的筵席,他能够忝陪末座不是因为马球队长的身份,也不是因为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内史舍人,而是莫名就得到了杨广的邀请,这当然也是他迟到的原因。

“启禀大隋的天子,我百济此番出使,尚有一事相求。”百济使者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

此时已是酒过三巡,苏游虽是错过了一些精彩的内容,却也能脑补出刚才的内容多半是寒暄和畅聊各地风物罢了,百济使者的迷糊,却意味着宴会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他们多半是应杨广之招而来,却也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但讲无妨。”杨广风度翩翩,对外邦使者更是充满了宽容。

苏游看着杨广杨玄感柳謇之崔弘升这些人样子都难免生出自惭形秽之心,但新罗百济这些才刚进入青铜时代的外邦友人却对杨广等人的大肚能容感觉如沐春风。

“高丽不守旧约,侵犯小国,有不臣之心;我主恳请大隋天子声张正义,问罪高丽。”百济使者说完这话,已经隆重地拜了下来。

“大隋的天子,我新罗国也求陛下出兵讨伐高丽。”新罗使者抹去了嘴边的油水,也郑重其事地起身,下拜。

这是要闹哪样?他们不是猴子派来的吧?

苏游第一时间的便是昨日的《墨子剑法》以及种种指向高丽的证据,如今这新罗百济再一齐过来火上浇油;如果这一切都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那这个人的能量可就太大了。

惊讶于此的人不仅仅只有苏游,在座的大隋高官都对高丽丧心病狂的对外侵略表示出了愤慨与无法理解的心思,惟独杨广似乎全不在意。

“那看来朕的北巡计划需要做些调整了,众卿以为朕出涿郡,向东巡游白山黑水以震慑高丽,何如?”杨广带着几分自满狂笑了几声后,随即向苏威萧琮等老臣问道。

“这……”新罗百济使者互望了一眼,杨广这可不是三十六计里的围魏救赵啊。

“启禀大隋的天子,如今辽东大片土地已被高丽吞并,我辽东各部盟节节退让,已是忍无可忍了。”看这大隋的官员你看我我看你地大眼瞪小眼,室韦部酋长莫贺多随即站了起来。

“高丽不是在清川江以南吗?”杨广一惊,他实在想不到自己安内这两年里外面的世界竟然这么乱了。

“高丽早已不满足于当年的界限,如今连年开疆拓土;陛下千年借兵大败契丹以后,陛下因为仁慈而任他自生自灭,但高丽却因契丹势危而趁机跨过了鸭绿江,如今在辽河东岸设辽东郡。”莫贺多似乎也知道杨广的脾气,添油加醋地分析了高丽这两年侵吞邻国的现实。

莫贺多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但他的话却有些言过其实了。室韦的领土是高丽的三四倍,但人口却连高丽三分之一都不到,莫贺多目前并没有什么领土上的野心,所以最大的愿望是保存契丹这一片缓冲地带。

因为默认了“近交远攻”的国际外交策略,室韦与大隋交好,但他们却又暗中支持契丹;室韦的西面是突厥,莫贺多最担心的便是突厥与高丽的联盟,但室韦表面上是向突厥屈服的,他想要破坏这种联盟的最佳打算自然是把大隋牵扯进来,抑制高丽的扩张。

“混账!”杨广听了莫贺多的危言耸听,果然怒不可遏,一掌拍在桌案上,铜盏中的酒都溅了出来,他一时又想到了昨晚的刺客,反倒慢慢平静了下来,沉声道,“看来高丽真是忘了当日的盟约,重申盟约势在必行啊。诸位请勿担心,高丽之事包在朕的身上。”

“万岁万岁万万岁!”辽东各部首领或使者纷纷起身,山呼万岁而去,在座的隋朝重臣却自动留了下来,毕竟是主忧臣死辱,众人的心中也不太好受。

“把三省六部的主官都传来,商议一下征东之事。”杨广看着最后一个外邦人士都已经出去,随即吩咐传旨的宫人道。

“什么?征东?”听着杨广云淡风轻的说话,鸿胪寺的主要官员以及宇文述萧琮裴蕴苏游等人和他的小伙伴们当时就震惊了。

“横波,你怎么看。”杨广想不到众人的反应这么大,随即尴尬一笑,挑了个最职微言轻,也是最不可能反对他的苏游来作为缓冲。

我怎么看?我看你妹啊!

苏游听杨广询问,也能理解这做法的意思,但他还是免不了有些抵触的情绪,替罪羔羊什么的最讨厌啦。

“说说吧,言者无罪嘛。”杨广看着苏游发愣,又补充了一句。

苏游听到杨广说完“言者无罪”几个字,脸色微变,不过既然帝王表现了宽宏大量,他也不能表现出汗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孩童之态不是?

苏游看这杨广的循循善诱,还是选择了相信自己的直觉,这也是读书人的天真之处。

146黄雀在后

“陛下,微臣也以为征东是必须的,高丽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天理难容啊。”苏游先是肯定了杨广的想法,苏游早已经不是血气方刚的愣头青了,混了那么多年的社会如果还不懂怎么跟领导说话那他岂非白混了?

回答领导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什么?

第一,领导永远是对的;第二,如果领导错了,请参照第一条。——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当然不可能永远做一匹顺毛的驴,但有自己看法的时候还是要选择苏格拉底那种谈话方式,哪怕因此而浪费更多的时间。

“哦。”杨广果然点了点头,对苏游表达的观点表示赞赏。

“无耻!”萧琮宇文述裴蕴等人却对苏游的说法不屑一顾。

萧琮是梁后主,他的大局观毋庸置疑,但现在大隋的形势显然不适合大张旗鼓地开辟新的战场;宇文述和裴蕴向来便是杨广贴心的小棉袄,但他们更多的时候会选择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表示自己的忠心,却不敢在国家的存亡之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显然,谁也不想做民族罪人。

他们现在可以骂人吗?好像不行。

所以他们一听苏游竟然无脑般地赞同杨广的军事主张后,自是笑而不语,随即不约而同地面露鄙夷之色。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征东是迟早的事,但东都离辽东实在是太过遥远,想要征集征东的粮草并非易事,如果涿郡与东都之间有一条像通济渠一样的运河,那无论是东都对辽东的影响还是为征辽运兵运粮都会变得简单可行。”苏游随即说出了挖运河的计划,他相信杨广会有自己的判断,他甚至已在暗暗揣测,莫非杨广修这条运河也是为了征高丽吗?

苏游也因此而发现了自己努力维护原本历史的恶趣,因为他创造了许多东西之后,越发觉得心里不踏实,只有沿着原本的历史走向,他才会感觉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涿郡到东都这条永济渠一旦开通,接下来的重大事件就是杨广的三征高丽了;而杨广终于也因为这三征高丽弄得众叛亲离,民不聊生。

“修运河?苏横波啊苏横波!朕与你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来人那,快传旨大匠宇文恺!”杨广听了苏游所言,兴奋得立刻站了起来;杨广向来就是个急性子,此时自是迫不及待地想让宇文恺把这条运河的草图快些设计出来。

“陛下言重了,微臣惶恐。”苏游也站了起来,他知道杨广对这条运河的修建显然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他的说法只是使得杨广对这条运河的可行性增加了一些信心罢了。

“朕承认你是个成功的说客,征东看来需要缓一缓,但修这条运河最快也要三五个月的时间,可新罗百济的燃眉之急又作何解呢?”杨广既然同意了苏游修建运河的计划,东征高丽自然不能要放到后面去了,但新罗百济的求救又岂能无视?

萧琮裴蕴与宇文述听着苏游天马行空的想法,竟然把杨广对高丽的必战之心就此化解,一时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眼前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前途无量啊!

这样的人,是要把他拉到自己的身边,还是尽早地毁灭他呢?三只老狐狸不再思考有关高丽的问题,却开始打起了苏游的主意。

“陛下刚才所言的重申盟约就很有实际意义,不过盟约想要发挥真正的效力还是要展示军事实力,咱们如今不可能像列国时一样去讨伐小国了,但可以举行必要的军事演习,也就是像马球赛开幕式那种,——军事演习的规模当然要更大,规模至少要达到三五万人,如今涿郡正好有二十万卫士,举办军事演习并非难事。此其一也。”

说到会盟,苏游当然不会陌生,虽然列国时代以管仲计划的“衣冠之盟”为始,但那时候齐桓公的军事实力俨然已是一霸,还有后来的“城下之盟”“入之盟”等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盟誓,全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当然,也有以“仁义”为名的盟会,比如宋襄公倡议的“白衣之盟”,但这盟会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笑话。

有人说宋襄公是春秋的最后一个君子,也有人说春秋无义战,不管怎么说,从春秋至今,能够在盟誓上挺着腰板说硬话的前提,首先得自己的拳头够硬。

但是,有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人秉性难移,比如说朝晋暮楚反复无常的郑人,比如说像茅坑中的石头一样固执的宋人,还有以勇力著称号称余勇可贾的齐人;自然,有些国家则是你拼命地对他好,他们就会拼命地以为你是怕了他,这些人的代表就是夜郎人以及高丽人。

止戈为武,以战才能止战,想要让那些自以为是的国家屈服,第一步自然是要展现自己的实力,显然苏游从后世借来的“军事演习”是个不错的想法。

“军事演习?那其二呢?”杨广点了点头,虽然苏游说的是个外来词,但他既然说到了马球场的开幕式,杨广也不难脑补出“沙场秋点兵”的大场面。

“其二就是,秘密派遣两支劲旅分别奔赴新罗百济的战场前线,不过他们不能打大隋卫士的旗号,而装作是群众自发自愿的名义参加征战,战争的消耗当然也是新罗百济来支付啦。”苏游小心地选择措辞,努力地解释起他心目中的志愿军。

也许是因为巧合,在高丽和新罗百济这片土地上,一千三百多年后也发生了一场以三八线为界的南北大战。不同的是,苏游此刻本着“远交近攻”的原则希望自己国家的军队加入南方弱国的联盟,而后世的高丽南北大战中,中国志愿军加入的却是北方政权。

苏游原本是一个理科生,学习历史只是出于兴趣,但他对于离自己更近的历史却是不敢去相信的,因为那些历史更倾向于政治。后世高丽战争的结果在就显得吊诡异常,人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北方志愿军打退了南方国际维和部队组成的同盟,现实却是,南北双方当时签署的只是停站协议,那场战争没有真正的赢家。

苏游的历史只有半桶水的水平,他当然也不可能像领袖以及领袖的崇拜者们一样看出那场战争的内涵,但战争会死人他总算是知道的,如果军人的死是因为保家卫国那是理所当然的,可要是他们毫无意义地死在他国的战场上的话?

“白求恩大夫不也死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吗?相比于他伟大的热爱全人类的国际主义精神,那种只看到自己国家利益只爱自己国家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苏游想到此,脸上已经闪闪发光,就如他原本也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一般。

但苏游不知道的是,主流媒体会颂扬那个为了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但人民大众却会亲切地称呼那个在加拿大旅行时为救落水儿童而失去生命的游客为“蛇精病”。

难道主流媒体与人民大众真的如此格格不入吗?

“这样真的好吗?”这是杨广听完苏游提议后的第一个反映,于是啊就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作为大国的君主,杨广向来便有做老大的觉悟,按理说自己收保护费的场子被人砸了,他有义务带领小弟过去找回场子才对的,但找场子也是有底线的好吧。

古代历史上借兵换将是很平常的事情,同盟国间交换人才就跟交换人质一样理所当然,所以魏国的张仪才能拿到几个国家的相印,而齐国的孟尝君也有在魏国为相的经历……

“不妥,这实在不妥。”杨广没有表达意见,但宇文述却摇了摇头,他相信自己的意见也是关陇门阀们的意见,因为杨广想要让关陇的府兵上战场送死的传言早就在坊间甚嚣尘上了,如果杨广采纳了苏游提议的话,首当其冲的必然也是关陇的门阀。

杨广的立场是天下之主,他希望士兵只为他而战;但裴蕴和萧琮的身份却是出谋划策的谋士,既然苏游的提议解决了他们的难题,那他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呢?毕竟政治家的无耻是没有下限的……

既然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而决策者犹豫不决的时候,这个问题只好留给了随后而来的朝廷大佬们,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原本杨广是想跟他们布置东征事宜的,如今却变作了探讨点兵和秘密出兵新罗百济。

杨广等人在华清苑里正在头痛于如何解决新罗百济的燃眉之急以及怎么给高丽颜色看看的时候,佛道百戏们早已在长安集结完毕,接下来他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赶到榆林。比起杨广的匆匆忙忙,他们的行程显然可以用闲庭信步来形容。

白明达和段若曦苏寒殇等人也在即将开赴榆林的队伍中,此时他们身在长安,心却在东都。

“涿郡还没有消息传来,难道狗皇帝会无视公孙大娘的剑舞?”段若曦站在圆月下的高楼上,视线从东方转到了北方。

“我相信现在冷傲龙与袁天罡已经拿下了东都。”白明达摇了摇头,坚定地望着东都的方向,由于宵禁的缘故,东都的夜晚本就黑暗,此时在圆润的月光下更显得凄冷。

147卖唱歌女

冷傲龙与袁天罡率领的白衣弥勒把乔令则在东都的势力连根拔起的时候,乔令则正带着几个手下如苍蝇一般在齐郡郊外的小村庄里转来转去,他们此行原本是下乡采风的,可笑的是漫无目的越走越远,竟因此而迷失了方向。

齐王杨瑓原本是被杨广安排在第二梯队跟着歌舞百戏转道长安再去榆林等待杨广前来汇合的,但杨广临走前似乎心有所感,临时起意把他带到了身边。杨二显然已经感受到了父皇内心深处的猜忌,好不反抗地轻装简从。

一个多月来,太阳的无情使得杨二受尽煎熬,再加之众臣似乎已经闻到了杨广的猜忌,于是杨二一时竟成了狗不理,甚至连苏游都鲜有拜访他的时候。所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杨二过了几天白衣如雪的日子便露出了本性,乔令则等人节操根本没有下限,讨好齐王之余自也没忘记中饱私囊。

齐王在女人的肚皮上过了几天混乱的日子后,又想起了自己的志向,浪子回头了几天,却又在乔令则等人的奉承下旧病复发,最后竟是放弃了治疗。而乔令则等人也以齐王的名义糟蹋许多少女,并乐在其中。

谁想杨广与众臣经过了几个时辰的讨论,竟又想起齐王,并将他委以重任。

“军事演习?像马球赛开幕式那种?”齐王拿着杨广派宫人送来的手令,竟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被父皇重新重用实在是好事,但消沉了一个多月后今日,他做什么事都觉得茫无头绪,竟只知呼喊:“乔令则呢?李四呢?”

“回殿下,他们都下乡间为殿下采风去了。”尚德适时地出现,小心翼翼地说道,这也不怪尚德的战战兢兢,实在是齐王最近的脾气实在是令人不敢亲近啊。

“乔令则和李四都出去了,陈三呢?”杨二为了稳固东都的钱庄和报纸,把比较忠心和有能力的幕僚都留在了东都,身边现在带着能办事的也就乔令则李贤宇以及陈智伟这几个混混了,至于还有几个时常劝谏的薛道衡孔颖达这些腐儒,他只当他们如苍蝇一般,轻易是不会主动招惹他们的。

“陈智伟正在外头候命。”尚德暗地里翻了翻白眼,其实陈智伟等待接见的消息早在半个时辰前他就传了进来。

“还不快召来?”齐王却是可以翻了翻白眼,暗想道,尚德是越来越没眼力劲了。

陈智伟匆匆而至,本来是想报告乔令则李贤宇几个一夜未归的,却让杨二先开了口,三言两语把刚才接到的杨广的旨意说了出来。

“这是好事啊殿下,这种大场面大制作是关乎陛下的面子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