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朝大老板-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一帝。”——这便是隋帝杨广的雄心壮志,此时说来铿锵有力,令听者无不动容,山呼万岁。

这样的日子当然少不了大赦天下,毕竟,这也是传统。

只要不是犯十恶不赦之罪,有期徒刑三年有期徒刑五载什么的,统统都只是一个笑话。——十恶不赦之罪被发明的时间,离现在差不多已经有二十年了,文帝同时还重写了用官品和钱财抵罪的条例,所以朝堂之上的百官一致认为“文帝”的谥号众望所归。

二十多天后,当人们逐渐消化完了这乐子,杨昭同志在人民群众的欢呼声中被立为皇太子,宇文述于仲文郭衍分别为左右卫大将军及左武卫大将军,而去年讨伐杨谅有功的许多权臣将领再次受到表彰,齐王杨二往封地就藩的行程则列入了计划之中,这是朝堂之上的热闹处。可是,江湖之上的热闹则更多了血和泪,随着杨广除去丧服,全国各地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以尚书令杨素为主的重建洛阳项目全面上马,竟在春季里每月役丁两百万,更从各地征调商贾富户数万户填充洛阳。

从大业元年的春天开始,上至皇帝,下至庶民,几乎所有的人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行走的旅途中,但显然,旅行只属于衣食无忧的上位者,被支配的穷苦大众则只能算是流浪,或者,流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大苦来的说法,也不无道理啊。

自大业元年三月中始,因为皇帝杨广的一道诏书:“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判行政之得失;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百郡邸士字街的士子们再一次陷入了疯狂,士子们往往很疯狂,因为太过疯狂,所以没看清皇帝诏书中的重点是为了“观省风俗”而非“听采舆颂”,又由于士子们的天真和自信,于是许多陈列得失批评时政的条陈一捆捆地呈到了杨广的面前。

杨广冷笑,苏游也在冷笑,“官员们进谏是右倾,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是右派啊,作死吧。”苏游便在这样的冷笑里离开了京城,但离京前一天却莫名其妙去了趟净念禅院,只是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却才想起那些在禅院附近巡逻的卫兵来。

自己究竟以什么身份通过他们的盘查呢?然后又凭什么敲开山门呢?——回答不了自己提出的两个问题,苏游的脚步终于无法向前再迈进一步。

远远地望着禅院的屋顶,梅枝上的花和雪都已经变成了嫩叶;远近的各种花都竟放了,零零落落的枝头却又不像阳春之景,烟雾缭绕的禅院,显得既近且远。

苏游发了一会呆,却见一辆牛车从身畔路过,车中的乘客不是李密却是谁?口中想招呼声“玄邃。”可自己是谁呢?配和他相交吗?南海横波的名头最近确实让京城里许多人耳熟能详,可是南海横波是干嘛的呢?是做炉子做手套的奇淫之士,不过是与贩夫走卒一般为了蝇头小利挣破脑瓜的那种小人罢了。

又想着,杨素在建成洛阳城后不久就去世了,此后不知杨般若还能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多久,再然后,似乎他的哥哥杨玄感还伙同李密等人造反来着,结果还失败了,难道她的命运也如同妙玉惜春一般吗?却不知道自己的到来,蝴蝶翅膀煽动之后,会不会改变他们的命运。

只是,她和李密却是什么关系呢?

苏游胡思乱想一番,心底终是无着无落,又因为无凭无据进那门去,便只好无声无响地离开了。

大出苏游意外的是,李密也是停下了牛车,站立了一会便走了;大出苏游意外的是,杨广的胸怀毕竟还是宽大的,士子们闹完之后也并没有变成什么右派,而是继续读圣贤书去了,毕竟,现在的官员门槛不是看谁的嗓门大谁的骂声高,最终,也还是要通过科举考试的。

是选择一辈子穷困潦倒地谩骂,还是成为那些被人一辈子谩骂的国家蛀虫,更多的有为青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016家父李纲

阳春三月,春江水暖。杨瑓一行出潼关,放舟东去,往齐国就藩。

一行人中除了齐郡丞张须陀外,不是老弱就是病残;最可气的是,这里面最英武的张须陀和最有才的司隶大夫薛道衡都并非杨二的属官,他们只是顺路随行罢了。

杨二一想到离开长安城时的冷清,再一看眼前这一个个的,心里就异常难受。

随行众人中,追随他最久的大概算是苏游,于是他想到了之前在长安城里的那帮纨绔子弟——李建成,柴绍,独孤陀,宇文化及兄弟,萧家兄弟等等等等,虽然之前无数次地忘情喝酒赏花,但临到头了,非但没见一人肯追随自己到齐国,就连离别时到十里长亭送送的人也没几个。

苏游也替杨二感觉委屈,并且觉得自己这一向东,大概会跟玻璃缸里的青蛙差不多吧,——前途一片光明,却毫无出路。

“青荇姑娘,也教教我算术可好?”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苏游对此摇了摇头,因为他知道说话者是谁。

苏游虽然不岔于他的纨绔,但也只好安慰自己说,“这孩子还是好学上进的”,他这么想,也是因为不了解他,如果了解他的过去,一定会想法设法弄死他。

这孩子不是别人,正是主动要求跟随杨二就藩的唯一门阀子弟李天逸,可惜的却是因为太过跋扈而自食其果。去年春天,十三岁的李天逸在京城纵马,被捕快制止后竟放言:“家父李文纪,谁敢动我?”

一时之间,“家父李文纪”五个字成了最可笑的口号,成了拒绝人的代名词,这个典故也从京都蔓延到全国各地,并引起各地人民的滔滔公愤,最后李家通过各种关系答应两个被马撞伤的平民子弟进入京城国子监学习才算是稍微平息了民愤;而李天逸本人,也被以扰乱公共治安罪被处以三十斤铜子和三个月的拘役,这还是因为他是未成年,但他的父亲却也成为了众矢之的。——这种种,都是苏游还未到来时所发生。

李文纪者,李纲也。这李纲也算是个倒霉的人物,先后经历三朝,分别做过杨勇杨昭李建成三人的太子洗马,悲剧的是,三个太子永远只是太子而无法晋升为帝王。

李天逸在京城喊的那句话,正是苏游异常熟悉的那句“我爸是李纲。”

李纲之前是北周的齐王参军,进入隋朝后则成了太子洗马,可惜的是,最后太子易主,他则理所当然旁落了,仕途方面,自然受到了杨素宇文恺等人的压制,直到今年初,杨广才启用了他为太子杨昭的洗马,而后很快被杨素等人用各种方法把他弄成了征讨林邑军大将军刘方的行军司马。

刘方是杨素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无法忍受折磨的李纲不到两个月就当逃兵跑回了京城准备告御状。但杨素宇文恺等人又岂是易于之辈?弹劾的奏章早在他的归途中递到了皇帝面前,罪名也早就尘埃落定,“教子无方”加上“临阵脱逃”,李纲也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内交代了自己的认识,随后他的职务被有关部门一撸到底,直接变成了庶民,这也多亏了当时正天下大赦,要不他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

李纲在长亭外送别时,不禁老泪纵横,薛道横与颜师古自然无法安慰,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呢?薛道衡与李纲有旧,在北周时便是同僚,入隋后又同为太子党,彼此时有唱酬,当年连杨广伸来橄榄枝都不屑一顾的他,如今只能与杨二同路,与李纲也真可谓同病相怜了。

但希望也并不是没有,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前在太子身上压错了宝,这一次说不定就错有错着呢?至于颜师古,则因李纲的举荐而出仕,现在却被连累,也算是“成败萧何”了,值得一提的是,颜师古祖先有颜之推,后代有颜鲁公,他也算是老颜家承前启后的中流砥柱吧。

薛道衡与颜师古正在弈棋,后者似乎比苏游还小几岁,都是少年老成,面目可谓波澜不惊,不过苏游不太喜欢这围棋,“非白即黑”实在不是他的人生哲学。

“哎,先生快来看啊。”却是小九的声音,苏游知道他在唤自己。

“怎么的?”说着话,也就走了出来,落后杨二半个身子站在船首。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可是两岸的农人却在通运河,建东都;山花早已烂漫,人民却是流离失所。却是隋帝杨广因洛阳人少,未免萧条,乃徙洛州郭内居民及诸州富商大贾,凡熟万户。

“父皇这是要闹哪样啊?”虽然杨二向来就是纨绔子弟,但看着眼前的凄凉之景,也不免觉得父亲的大业实在是操之过急了,因此竟忘了“子不言父之过”的教训。

“大隋开国之际,四次叛乱,均是在新统地区,南北无法融合,大隋甚危,陛下建东都于此,恰恰南北融合交汇,无论对大隋还是对后世而言,都是功不可没的。南方水利通便,民生富足,北方却是土地贫瘠,多是穷困。从三国时代的大分裂到两晋南北朝的小分裂,至今已近四百年。南人视北人粗鄙浅显。都是杂种。北人却是觉得南人只被征服,胆小懦弱,两地仇视,几为异族。大隋形式虽然统一,但要融合,却需要一个沟通南北的脉络,那就是运河……”苏游侃侃而谈,凭的却是多了一千多年的见识,一时却让张须陀与杨二都一齐点头。

“父皇急功近利,唯横波为知己也。”杨二听完苏游的话,不由感叹道。

“古来成大事者,莫不誉满其身,谤满其身。”苏游对杨广赞赏有加,但要他伴在帝王身边,他却是不敢的。

杨广的远见自然是不凡的,但身边却有一个薛道衡时时提醒着苏游,“卖弄聪明大概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倒是杨二,竟又忽然问起苏游到了齐郡后有什么打算,苏游自然是第一时间想起了后世的梁漱溟。

梁漱溟是一个如同王阳明一样“知行合一”的伟大人物,他是一个有思想,且又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他在1927年提出了乡治理论和乌托邦模式,并经过三年的调查踩点后终于在邹平一带进行了推广和实践。

梁漱溟当年实践乡治的地方,就是杨二一行所要去的地方;在那附近,很快会爆发一场农民运动,领导人王博虽然只是一个铁匠,大隋土地却在他长白山振臂一呼的星星之火后迅速燎原。

苏游可以忍受“破而后立”,却不会愿意看到自己的事业在蒸蒸日上的时刻被农民起义殃及池鱼;治世理想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梦,名垂千古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虚荣心,如果有可能的话,苏游更希望能够牧守一方,按自己的理想建立自己的国;可是,他在后世并没有看到自己名留史册,这又使得他以为建功立业是自取灭亡之举。

“如果方便的话,我愿意四处游荡,当然,前提是我要先把向日葵种下。”苏游缓缓地说出了他的计划,杨二点头给予理解,之前他就曾说过自己的计划,有关寻找儿子的。

“不过,我相信咱们在青州的时间不会呆得太久。”苏游看见杨二点头不语,自己又补充了一句。

“但愿吧。”杨二再次点了点头,却不相信苏游的预言。

杨二一行弃舟换马,离历城北门还有十里的时候,便见齐郡郡守元褒早早等候在那了。

元褒是元孝矩的四弟,而元孝矩则是前太子杨勇的老丈人。此外,杨勇还有一个老丈人叫做云定兴,苏游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但也很快发现除了自己外,齐郡的这些人都是前太子党人,真不明白杨广到底是大度呢,还是居心叵测。

来到这个时代将近一年,苏游还是多少了解各方势力的。其实整个大隋就是一个门阀天下,天下大大小小的门阀多如牛毛,起码有上千家,但在上层权力格局内,其实也就三大派,皇室,关陇贵族以及北方士族。关陇贵族派又主要以两家为代表,一是独孤家族,二是元氏家族,元褒好像并不属于这个元氏,其他关陇门阀如长孙、宇文、侯莫、李氏、于氏等等,则基本上以这两家马首是瞻。而北方士族门阀也是以两家为代表,一是弘农杨阀,另一个便是闻喜裴阀,其余诸如荥阳郑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渤海高氏、南方萧氏等等则都排在了更后面。

苏游不知道这四大家族的来龙去脉,只是纳闷历史或是文学作品中怎么那么多四大家族,这和国外的文化属性稍有偏差,人家国外就流行三剑客啊三部曲啊什么的,中外的对比无法使苏游明辨是非,可是苏游依然坚信三角形的稳定性。三家分晋之后是三国归晋,时间由无始走向无终,却又在不断地轮回,而杨广,则以“修治洛阳还晋家”为始,开始他的宏图大业。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宿醉之后,众人便进入了自己角色。

让苏游感觉可笑的是,身为郡丞的张须陀,帐下竟不过几十号人,一问才知道,外兵们现在正赶农忙呢,于是也便了然了。毕竟,这是和平年代,这里早已远离了京城的喧嚣。

齐王府除了苏游颜师古三人外,班底还是豫章王府的老人,苏游无门无品,身世又多有不可告人处,想着最近也都没什么战事,那自己的行军参赞不过形同虚设,于是便自我放逐,向杨二要了几顷良田,又雇了几个刚忙活完的农人,算是把向日葵种子都种了下去。

颜师古本来是说好了随薛道衡到各地抚慰官员的,这也是薛道衡司隶大夫的职责所在,不过经过几日相处,竟与年岁相当的苏游颇为相得,于是非要等着苏游种完向日葵才一起出发,薛道衡无奈,只好又在齐郡下了几日围棋。

017大明湖畔

四月初八,和风细雨。

杨瑓一家子提前三天便去了西南一百多里外的灵岩寺,自然,郡守元褒和杨二帐下许多文官还是会陪同前往的,虽说大隋佛道并重,但谁都看得出来皇家的信仰。而灵岩寺兴于北魏,位列四大名刹之一,享有“四绝第一”的盛名。

无奈暮春时节,乍暖还寒,苏游便染了小恙,直到佛诞这天才见有所好转。看看风雨迷离,恼人处却是说不出的清新,便拉着小九来到了半城湖畔,——这半城湖,正是后世的大明湖,因为一个名叫夏雨荷的女子而名垂史册,但此时湖中的新叶却还未冒头,倒是旧叶未除,苏游却偶然得了残荷听雨之妙。

两人正在观景,蓦闻几人叽叽喳喳的由远及近,却是两个小儿揪着一个汉子撕打。

说也奇怪,两个小孩大的不过十一二岁,小的也才六七岁,竟把那三十来岁的汉子打得鼻青脸肿,欲哭无泪,只是口中骂骂咧咧不停:“老子不跟你们争辩,且让使君大人处置。”

小儿却道,“你倒还有脸,枉我爹把你当成兄弟,你倒反偷他的钱,要是他有个……有个三长两短,你也别想活了。”

苏游听他们争辩,一时又不知他们到底怎么回事,但看他们从身边路过,又免不了提醒两句,“你们怎么不去报官,在此处撕打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不过,当苏游说完这话的时候,这话怎么与以前看过的法制栏目的主持人说的那么相像呢?

“他们为什么没寻求法律手段解决呢?”——虽然有此一问,但那些人想必知道为什么,法律毕竟不是人民的法律。苏游此刻也是知道的,郡守三天前已经离开了齐郡,三天后说不定也回不来。

“要不这样吧,你们具体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苏游不是个喜欢揽事的主儿,但又生怕在自己身边发生什么事。

“你以为你是谁啊,俺凭什么要跟你说。”那人虽是硬气,早就说好了去报官,以为报了官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却被两小儿拉住了,动弹不得。

小孩却甚是有礼,朝苏游一拱手,“这位先生请了,小的秦琼与表弟罗士信皆非争强好勇之辈,盖因这厮偷了家父秦爱的几百钱积蓄,所以追打至此,请先生做个见证。”

“秦琼?罗士信?”苏游心中一动,不是说好了秦琼之父秦彝是北周国公的吗?怎么叫秦爱?而且混成这样只有几百积蓄还被人给偷走了?——苏游听说是秦琼,暗想说书里面听到的英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但秦琼一定是个例外,于是第一时间莫名其妙陷入“帮亲不帮理”的迷局,当然,亲如果有理,就更理所当然了,又不免问道:“你可有表字?”

“小的秦琼,字叔宝,先生这是?”

“没事没事,却不知你父做何营生,这位……又是做什么的?”记忆里秦琼程咬金尤俊达王伯当等三十六人反出山东时正好是大业二年啊,如今岂不就是大业二年吗?只是眼前真货真价实的秦叔宝却只有十一二岁的年纪,这让苏游差点大跌眼镜。

“家父以杀猪宰羊为业,这位……大名王小胡,算起来也是我父的结拜兄弟,却是个游侠儿。”秦琼说完,满脸郁闷。

游侠儿的辉煌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太史公做《史记。游侠列传》时,他们义气高标,但到了汉末,游侠儿便成了袁绍曹操之流,于是班固也只能讥史公“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太史公说什么也不能想象到,游侠儿到如今竟成了地痞无赖的代名词,而时间,只不过走过了六百年。

“杀猪宰羊?”苏游低叹了一声,不只是感叹秦琼父亲秦爱的身世,而是想到了解决的方法,因为《上下五千年》里就记载过与此相类的案例,当然,事情发生得比现在晚了四百年。

“想必你们这几天也去过府衙了,府君大人这几天到外公干,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在下是齐王参赞,愿意替你们分辨一二,该清白的必然还你们清白,你们愿意听我所断吗?”

王小胡想不到自己得罪了齐王府的大官,脸上变色,却也只能点点头。

“其实,本官还是希望你们能私下和解的好,毕竟,乡里相邻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秦叔宝,你有什么看法?”

“只要他退还我家的铜子,此事也可就此作罢。”秦琼斩钉截铁地道,罗士信似有不服,低喊了句“表哥”,见秦琼摇了摇头,便也不再说话。

“秦叔宝,你很不错。”不过这话苏游只在心里说了句,却并不问王小胡的看法,只向他说道,“走吧,王小胡带路,到你家去。”王小胡看他刚才问秦琼表字,现在似乎又在帮自己,一时半会却不知苏游葫芦里卖的是啥药,也就不由自主头前带路,秦琼罗士信也不怕他跑,放了手只一左一右把他夹在中间,显然这两孩子在跑步上有相当的自信。

一时到了王小胡家,苏游便让他找个干净的铜盆,再盛半盆水来。

“没有?没有你不能找个木盆吗?没有木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