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山,手下谋士岑文本急忙问道:“使君,结果如何?”

萧铣打开锦囊,将锦囊交给他,说道:“你自己看一眼吧!”

岑文本急忙拆开一看,之间锦囊里面只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秦失其鹿,天子逐之!”

“使君,他们的意思是说隋朝迟早要灭亡,这果然跟我们的推测一样,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回去准备起事了?”

萧铣摇了摇头,说道:“琅琊阁的人虽然说大隋要亡,但是却没有说它什么时候会亡,本来之前杨玄感起兵的时候,我以为大隋的气数已尽,却不想出来一个叫什么刘志的人,居然帮助杨侗那个小子保住了洛阳,要是此时洛阳城被叛军攻下,那我才会认为大隋现在会亡,不过眼下杨广既然已经从辽东班师回京,山东的张须陀也击败了王薄等人,那么我不认为眼下大隋会亡,至少不是现在。”

“那使君为何不询问他,大隋几时会亡?”

萧铣苦笑着摇了摇头,“琅琊阁说,任何人一年之中都只能问一个问题,再多的问题,他们也不会回答的!”

萧铣前脚刚走,马上又有一行人上了琅琊山,这一群人锦衣华服,骑着宝马,携着弓箭和宝剑,看起来似乎像是哪家的王公子弟。

为首一人年纪轻轻但却是相貌堂堂,给人一种金鳞岂非池中物的感觉。

这个少年勒马驻足,伸手打帘,远远的望向山顶间那若隐若现的几幢建筑,只见四处松山翠竹,云雾飘渺,犹如仙境,不由赞叹道:“此地果真乃神仙之所在也,琅琊阁,好名字,好气派!”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后院耕种的刘志不由连打了几个喷嚏,骂道:“这山上也忒冷了吧,云雾飘渺湿气太重,在这里住时间长了只怕是要得风湿,不行,我得回家一趟,回去买一个除湿机过来!”

他自从来到琅琊山建立了琅琊阁之后,便开始规划自己在这边的生活,只是这古代实在是没有啥生活质量,娱乐项目实在是太少,无非是下棋、弹琴、看书、钓鱼这四种,至于他一直都不擅长的书画,这个时候也开始慢慢的入手了,甚至还嫌时间太长,他在阁院的后面还开垦了一片空地,准备种植一些花花草草,以供观赏。

而有一天,他突然想到,自己既然有神秘罗盘,为什么不干脆回到现代去,先取几样东西回来用再说呢?

他一开始担心自己离开了这个时空之后,再回来的时候,可能这个时空又恢复到原来的面貌了,因此第一次尝试仅仅是持续了非常短的时间,就马上回来了,回来之后发现,即便是在自己离开了之后,这里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变化,而且时间还停在自己刚刚离开的那个时候,这一发现让刘志大为欣喜,准备利用下一次回去的时机,从主世界里面好好的挑一些东西回来,甚至他还想去医院看一看,看看自己右手臂上面的这个东西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掉,或者说后世的高科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治好他身上的魂咒?

第十六章 西秦之王

目前刘志的名单上已经记载了一大堆的东西,比如说漱口的牙刷、牙膏,洗澡用的香皂、毛巾等等,基本上都是生活用品,他甚至打算将一些电器带过来,但是这里可没有电,也没有电磁信号,因此带来电器的话需要将发电机也一起带过来,这可是大家伙,所以就暂时放在了后面了。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刘志还将他的手机给带过来了,这下好了,自己拍摄了大量美轮美奂的风景照片,以及古代的建筑、街景等等,他有一天手痒,趁着回去主世界的时候,将这些照片分享到了朋友圈,没想到彻底的引爆了朋友圈,一下子引来了大量好友的点赞和评论,他害怕别人刨根问底,让自己不好解释,于是只能将这些照片彻底的删除掉了。

虽然以后拍的照片不能上传了,但是留作纪念什么的也还是挺好的,因此他还将一台照相机带了过来,顺带还带来了一台专门的打印设备,这东西可是好东西,他给琅琊阁上的一些人照了相之后,将相片赠送给他们,这让他们都赶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个时候是没有玻璃镜的,铜镜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所以一般人都不太了解自己长啥样,因此当刘志将他们的照片交给他们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的吃惊,简直将刘志当做是天神一般看待,因为他们解释不了刘志的照相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所以只能将它想像成为天上神仙的法宝。

“阁主,山下又有人登山求见了!”

一名小童躬身禀报说道。

“知道了,你先问明身份,然后我再看看要不要回答!”

“是!”

白衣小童拜了一拜,转身离去了,刘志也放下了手中的锄头,洗了手,回到了书房中坐了下来。

之前那一群穿着华贵的人这个时候已经上得山来,和萧铣一样,他们也对琅琊阁山上的风景大为赞叹,一个个都看得心旷神怡,感叹不已。

“这位公子,不知有何事想问,还请写在纸上,放进那一排的木盒之中,附上公子的姓名和籍贯,以方便我们给出公子想要的答案。”

这一次换来了一个青年人来招待这些人,上山来的这个公子见这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厮,但是却显得彬彬有礼,举止恰当,又见他面色红润、神情饱满,显得很有精神,不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到处都是一片饿殍,在这乱世之中地,竟然还有这样一般世外桃源般的好去处,当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他却并没有照这人的话去做,而是问道:“你们琅琊阁不是号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吗?为什么还要我写下我的身份信息?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他说完便坐在一边,再也不说一句话,显然是等待琅琊阁的人给出了他的身份之后,这才肯继续。

接待的这名青年无奈,只能回去向刘志禀报了。

刘志听了之后也不奇怪,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实际上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了,因此他才让阁中的人员出去招待的时候叮嘱他们看清楚来人的长相。

不过这个时候他有了更加好用的东西,那就是照相机。

很快,这人拿着一个照相机,偷偷的走到了一旁,在不惊动来人的情况下将他们的相貌照了下来,然后交给了刘志。

刘志一看,心里大吃一惊,怎么是他?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日后的大唐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今年只有十五岁,还不到十六岁,但是在古代,人们普遍都比较早熟,像女子出嫁生孩子,一般十三四岁都有,十八岁还嫁不出去,那就是老姑娘了,人们一般都知道古代的男子在二十岁的时候会有一个成人礼,叫做结发,行冠礼,冠就是帽子的意思,意思就是说你到了二十岁,就是成年人了,可以带上成人的帽子了,而在这之前,也就是二十岁之前,都称为弱冠。

而女孩子在十五岁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仪式,叫做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表示成年了,可以出嫁了。

李世民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却已经满天下的到处跑了,他性情豪放,喜欢结交天下的奇人义士,讲原则又不拘小节,出手也阔绰,一点都不吝惜钱财,因此在天下广交朋友,已经有不少的能人义士跟他的关系不错了,而这个时候李世民还不知道,他的这些优点就是促成他当上皇帝的最大优势。

既然来者是李世民,那么他肯定是为了之前自己放出的琅琊榜一事来的,自己一不小心将他的四弟李元霸写成了赵王,这个称呼虽然没错,但是却太早了,这才给他们家招来了大祸,眼下隋炀帝已经下令宇文述领兵五万,前往晋阳剿灭李渊,李世民应该是为这事来的。

想到这里,刘志提笔写到:“关中李氏,次子世民,西秦之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玄武之殇,手足相残,贞观未央。”

他的这三十二个字之中,涵盖了李世民的一生,不过李世民这个时候估计只能看懂前面的两句话,勉强能够看得懂第三句话。

“将这拿给外面的哪位公子,告诉他,我可以看在上一次的琅琊榜给他们带来不便的份上,再允许他再问一个问题!”

小童点了点头,将纸条折好,放入一个红色的锦囊内,用托盘盛起来,端到了外面,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锦囊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前面的三句话他看懂了,说他是关中大族李氏的第二个儿子,甚至将他的名字都写了出来,但是后面的西秦之王一直到贞观未央,这是什么意思?

西秦之王,说他是秦王么?联系到之前琅琊榜上将他的四弟李元霸称之为赵王,那么这个西秦之王似乎是说他今后的身份是秦王,李世民心中一惊,他上有兄长李建成,李建成是世子,所以如果他是秦王的话,李建成肯定是太子,但是后面紧接着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李世民的脸色开始变了起来!

第十七章 下套

“这位公子,我家阁主说了,看在之前琅琊榜为贵府上带来的不便,他允许你再问一个问题。”

就在李世民愣神的时候,白衣小童的话让他瞬间醒悟了过来,自己这一次确实是为了这事来的,眼下对方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那向他们讨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理所应当的,反正问题就是他们引起来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毫不犹豫,马上写下了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要求。

小童这一次没有让他将问题丢进木盒,而是直接将他的问题收好,拿到了刘志的面前,准备让他查看。

刘志拆开了李世民的纸条,嘴角微微一扬,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李世民果然是来寻找破局的方法的。

他想了一下,反正李渊本来也不是什么好鸟,心中有反意,但是却没有那个胆子,但是李世民可不像是他的老子那样胆小,历史上就是李世民使计,让李渊睡了晋阳宫里面的侍女,犯下了杀头大罪,这才只能壮着胆子举兵造反。

李世民的问题是,他们李家要如何才能摆脱被扣上一个意图谋反的罪名?

李世民问的很隐晦,他其实真正想要问的是:目前李家举旗造反的话,是不是最合适的时机?

刘志记得李渊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也就是617年,四年之后,那个时候隋朝的版图上已经硝烟遍布,战火弥漫,而且经过三征高句丽失败的沉重打击之后,大隋的国力和军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在613年,也就是今年,虽然农民起义的烽火遍布全国各地,也曾出现了像杨玄感这样的贵族反叛,但是他们在隋军的眼里都算不上是最大的威胁,杨广手中依旧有近百万军队可用,只要他不主次不分,毅然决然的继续自己的征服高句丽的计划,不对,是吓服高句丽的计划,而是将精力都用来对付国内的起义和叛乱,那么什么王薄、窦建德、卢明月、孙祖安等人都不足为惧,农民军起义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的目光较差,而且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不行,隋朝的军队可以说是中世纪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大的军队之一了,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盛唐时期的唐军还要强大,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隋朝时曾出兵攻打吐谷浑,两次征战吐谷浑之后,吐谷浑被打的奄奄一息,几近亡国,而隋军也将从吐谷浑手中夺过来的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4郡,相当于汉武大帝讨伐匈奴,从他们的手中抢回了河套走廊的意义一样重大,彻底的化解了悬在关中地区头上的一把利刃。

而唐朝呢?唐军和吐蕃之间的冲突从唐朝建立一直到唐朝灭亡,在接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面摩擦不断,纷争不断,但是唐军却没能像隋军那样屡战屡胜,而是像曾国藩的湘军一样屡战屡败,一开始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世的时候,他自忖和吐蕃硬拼不划算,吐蕃的地盘地势又高,土地也很贫瘠,拿下来意义不大,而且唐军也无法再高原上跟吐蕃交战,因此采取和亲的方式将吐蕃拖住,这一举措换来了三十年的和平,到了唐玄宗期间,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决定从不断侵犯边境的吐蕃人的手中夺回被占据的吐谷浑旧地,于是双方之间爆发激战,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双方都没能分出胜负,结果在安史之乱中,趁着唐军羸弱之时,吐蕃人出动大军,攻占了当时的首都长安城,从中原地带掳走了将近一百万人口,吐蕃是奴隶制社会,所以这些人都成为了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知道他们死去,死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隋军的战力强横,不要说是普通的农民起义军了,就算是像杨玄感这样经过精心筹划组建的拥有和官军一样装备的军队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所以这个时候起事似乎也并不是什么上上之策。

不过刘志却知道一个炀帝心中的秘密,这个秘密对于李世民一家来说就像是救命的稻草一样,可以挽救他们于危难。

片刻之后,小童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李世民这个时候心里却十分的着急,远不如他刚刚上山来的时候那样从容淡定。

“怎么样,你们阁主怎么说?”

见到小童出来之后,李世民急忙迎了上去,张嘴就问,亟不可待。

“公子稍安勿躁,我家阁主已经将您问的问题的答案写下来了,放在了这个锦囊之中,公子请收好!”

小童奉上手中的托盘,里面放着一个紫色的锦囊。

李世民接过锦囊,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脸上先是疑惑,继而惊讶,最后才眉头舒缓,似乎是弄懂了刘志的意思。

他对小童拱手说道:“请你转告你家阁主,就说我李世民承蒙他的恩情了,若是日后用需要用得着我李世民的地方,只管打声招呼,李世民一定鞍前马后决不推辞!告辞!”

说罢毅然转身,上了战马,挥动马鞭,疾驰而去,这山势险峻,道路虽是青石铺成,但是上面却有不少的青苔露水,他的胆子倒是不小,居然敢纵马疾驰,也不怕掉进深渊摔的粉身碎骨。

“锦囊给他了吗?”

刘志从阁中走了出来,对小童说道。

“给了,他看起来很急迫的样子,马上就离开了!”

“恩,知道了!”

刘志看了看李世民离去的背影,微微一笑,自己这可是又给杨广一个好机会,帮助他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夙愿了,有了这个动手的借口,只怕这第二次的东征高句丽,他只怕是不会再去了吧?

刘志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对什么高句丽有好感,他最恨高丽棒子了,一个个心胸狭隘,自私自大,抢别人的额东西还不害臊,硬要说成是自己的,恨不得全宇宙的东西都是他们的,对这样的人他巴不得他们都死绝了才好,无论南边的还是北边的,都不是什么好鸟。

但是隋炀帝的军队虽然强大,但是这个人的心却不在于征服高句丽上面,在他的胡乱指挥之下,隋军别说是征服高句丽了,就算是不自己全军覆灭都是好事了,与其让隋炀帝将中原的大好儿郎来到辽东去送死,让高丽棒子刷人头,最后还在自己的历史书上吹嘘:瞧啊,我们高丽人多么多么伟大,打败了你们中国人几百万的军队,整个东北,不对,大半个中国都是我们高丽的土地!

第十八章 李渊起兵

太原城中,李渊一家人着急的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安。

世子李建成道:“父亲,二弟去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有消息,那宇文述的大军已经度过了太行山,昨日刚刚过了井陉关口,距离太原只剩下两日的路程了,要是世民他再不会来的话,只怕是我们····”

李建成的话音未落,三子李元吉道:“都怪那个什么琅琊阁,非要多管闲事发什么琅琊榜,还将四弟写成赵王,这不是暗讽我们有谋反之心吗?父亲您为何派二哥还要去那什么琅琊阁,依我看,我们既然已经无路可走的,就干脆揭竿而起,反正都是一个死,倒不如轰轰烈烈的硬拼一次!”

李渊心里烦闷,见李元吉在一旁喋喋不休,不由心中大怒,对他吼道:“拼、拼、拼,你就知道拼命,你知道宇文述有多少人吗?我告诉你,五万人,是五万大隋最为骁勇的骁果军,你叫我拿什么去跟他们拼?

李元吉本想反驳几句的,但是看见自己大哥建成在不断的对自己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出言顶撞父亲,他这才咽下了想的话。

而这时,一直没话的李元霸突然道:“父亲,你不要担心,有元霸在,无论是谁,也休想伤害父亲你的一根汗毛!”

李渊心里一暖,还是自己的这个幼子像话,知道体贴自己这个当爹的,虽然他一人肯定抵不住千军万马,但是他一向痴痴呆呆的,所的话都是肺腑之言,绝对没有像其他儿子那样真真假假,令人分不清真假的话,所以李渊很是欣慰。

“元霸,饿了吗?走,我们去吃好吃的!”

李渊心中烦闷,决定出去透透气,他不想带着自己的长子和三子,带着他们只会让自己心烦。

“好啊!好啊!元霸要吃好多好吃的!”

李元霸一听见李渊要带他去吃好东西,马上咧开嘴,呵呵傻笑起来。

他今年只有十三岁,看起来十分瘦弱,又矮又黑,叫人喜欢不起来,不仅如此,他的智力水平也跟不上他的年龄的增长,十三岁了智力水平跟一个五六岁的孩差不多。

看着父亲带着元霸走了出去,李建成微微叹了一口气,李元吉愤愤的道:“大哥,父亲他这样信任二哥,你可要提防,二哥一向喜欢结交江湖朋友,手底下隐藏的实力究竟有多大,你我都不知道,老实,我很担心啊!”

李元吉完之后叹了一口气,表现的很担心,李建成并不似他这样悲观,他宽慰道:“二弟心性如此,喜好结交天下英豪,这原也不是什么坏事,三弟就不要太担心了,世民手中的力量,不就是我们李家的力量吗?眼下我们还是先想一想该怎么样度过目前的这个难关再!”

两人完,便听见外面院子里面传来了李元霸兴奋的声音:“二哥你回来啦,有没有给元霸带好吃的呢?”

李建成心中一喜,道:“二弟回来了,走,我们出去看看吧!”

两人走出院子,就连李世民跪在地上对李渊道:“孩儿幸不辱命,前往那琅琊山上的琅琊阁,向琅琊阁的阁主求到了一个锦囊,上面写着破解我们眼前困局的方法,父亲请过目!”

罢便举起一个锦囊,将他递到头顶,李渊接过锦囊,又让李世民起来,而李元霸则开始缠着李世民,向他讨要吃的。

李渊打开锦囊看了几眼,眼中精光四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好,既然名震天下的琅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