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相见之后,李靖拿出了一封引荐信,信的内容大致是陈述李靖的能力,劝裴矩重用他,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跟一般的引荐信都从差不多,只是这个引荐信的落款确实一个篆的印章,裴矩仔细的辨识了一下,惊讶的张大了嘴,这引荐信居然是琅琊阁盖章的。

“你跟琅琊阁的人打过交道?”

裴矩微微有些吃惊,他本来和虞世基一样,对于这样的江湖民间组织是不怎么感冒的,但是这一次琅琊阁为了警示朝廷,不惜发布了烽火榜,使得他们能够及时的知道突厥人的意图,因此裴矩这才对琅琊阁这个组织产生了一的好感,他虽不知道他们的底细,但是至少知道他们在大义上的立场是不坏的。

“启禀丞相,末将确实是跟他们稍有接触,他们是在前两天通知我的,让我拿此信到太原来等候丞相,是可以让我得到一个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除了这封信之外,他们还给了我一张设计图纸,我也一并带来了!”

着便掏出了一张设计图纸,裴矩接过手来看了一眼,只见上面有两种武器,一种和普通的弩箭很像,但是上面加装了一个弩槽,里面安装有弩箭,一次上好了弦之后,可以连续射出十几支弩箭,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裴矩心中大吃一惊,这难道是传中失传已久的诸葛连弩么?

他亟不可待的看了一下上面的介绍,但是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这种武器并没有标注名字。

而另外一种武器看起来却要复杂的多,看起来像是一个蜂巢一样,而后面依旧是有弩机和扩机,这种武器标注了名字,叫做蜂弩,旁边还有一柄弩箭的示意图,标注这种弩箭的长度为七尺,材质为纯铁打造,重量在十斤左右。

裴矩倒吸一口凉气,还好这武器不是落入了突厥人的手中,不然的话大隋军队的铠甲在这种弩箭的面前简直就跟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了。

他特意的看了看右下角,果然发现了一个用篆字体雕刻而成的琅琊阁印章的红印,这明这个东西确实是琅琊阁的人送给他们的。

裴矩这个时候已经彻底的选择相信对方了,他急忙找到军中的工匠,将图纸交给他们,让他们照着图纸上的东西,在五天之内打造一千具蜂弩和一万具连弩出来,有了这样的大杀器,再加上义成公主这个釜底抽薪的妙招,裴矩开始对这一次对抗突厥信心满满起来了。

第二十五章 床弩显威

始毕可汗并不知道他的行踪已经被隋军斥候发现了,突厥人的先锋部队此时已经抵达了乌兰木伦河的连谷戍,这是一座隋军修建在外面的堡垒,这种堡垒三十里一个,主要起预警和提供巡哨士兵落脚跟歇息的作用,连谷戍属于比较大的一座堡垒,里面驻扎了五百多名隋军士兵,不过他们见到突厥人南下之后,早已点燃了烽火,弃堡难逃了,以五百人对抗数十万人,显然隋军并没有发昏。

这支部队是突厥人的先锋部队,领兵的正是始毕可汗的儿子,日后将成为突利可汗的阿史那什钵苾。

他的军队已经从阴山山脉的山口向南挺进了近千里了,但是却依旧没有任何的收货,汉人似乎是受到了什么警报,阴山山脚下面的大批牧民和戍边户早已消失不见,而沿途上更是一个人影也看不到,这让他十分生气,这一次是他跟兄弟两人领兵出击,而他这一路是主力部队,后面还有父汗的三十万大军,如果他不能取得成就的话,直接就被父汗看在了眼里,而另一边因为兵力更少,任务也比较轻,所以如果取得了战果的话,那肯定会引起父汗的注意,所以什钵苾必须要抢在自己的弟弟之前取得战果。

什钵苾将目光放在了南边的银城,这是雕阴郡最北边的一座城市,也是最靠近长城的一座边城。

这里说的长城并不是秦朝时期修建的长城,公元前两百多年修建的长城此时早已风化腐朽,而银城北边的长城是隋文帝时期修建的隋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日益强大的匈奴而修建的,不过随着匈奴的日益衰落,所以在隋文帝后期,朝廷拨付给边关修补长城的经费也大大减少,因此这道长城实际上并不是很坚固,基本上也没有起到很大的效果。

什钵苾的十万大军很轻松的跨过了长城,来到了关内,准备进攻银城。

突厥人的攻城器具虽然比较粗糙,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过像投石机和大型的床弩这样的武器,他们显然是制造不出来的,因此,攻城对于突厥人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即便是在六百多年以后,当强大的蒙古帝国的骑兵横扫整个欧亚大陆的时候,他们的骑兵部队也拿一些坚城没办法。

所以对于骑兵而言,尤其是像突厥人的这种轻骑兵而言,将对方守城的军队从城池里面引诱出来,然后进行野战,无疑是最理想的作战方式,只是要怎么样将城中的隋军引诱出来,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驻扎在银城的隋军人数原本并不是很多,只有不到一千人,这样的兵力对于人数达到十万的突厥骑兵而言,就算是硬攻也不难取胜,但是隋军在得到警报之后,屈突通急忙带着五万大军连夜赶到了银城,使得银城的守卫能力大大提高。

不过银城是个边关小城,五万人的军队不太可能全部驻扎在城内,所以屈突通在城外的两个高处各自派了两万人驻扎,和城内的军队形成掎角之势,以抵挡突厥人的进攻。

什钵苾率领着大军,选择了先消灭城外的两支隋军的部队,虽然隋军的大营有高达一仗的板墙,还有投石机和床弩,但是和坚固的城墙相比,这些东西显然是更加容易摧毁的。

突厥人选择拦阻两面,进攻一面,什钵苾派出了六万军队分成三个批次,向隋军城外的左侧大营进攻,然后又派出了三万军队封锁住其他两个方向上隋军的支援,不让他们能够威胁到进攻的突厥军队。

突厥人的进攻非常的猛烈,大量的步兵端着盾牌,掩护着后面的弓箭手和攻城锥向隋军大营逼近,数万名骑兵在两翼飞速的游弋并且朝大营里面放箭,一边杀伤守军,一边分散守军的注意力,这些骑兵的马背上带有绳索,他们一旦逮到机会,就会靠近板墙,用套马绳将板墙套住,然后十几名骑兵一起用力,将板墙拉开,一时间隋军的板墙出现了数十处破缺,大量的士兵手里端着弩箭架着盾牌,在阻挡突厥骑兵的攻击。

但是这些并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在大量盾牌兵的保护之下,突厥人的攻城锥已经逼近了营寨,板墙不是城墙,自然抵挡不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

“床弩,瞄准突厥人的攻城锥,准备!放!”

一员隋军的将领大声下令道,十余架床弩在三百多名士兵的操作之下被拉满了弦,此时只听见嗖!的一声,十几支粗重的弩箭从高处射出,一瞬间便撞进了突厥人的阵型之中,突厥人手中的圆盾本来是蒙了一层铁皮的,主要是用来抵挡隋军的弓弩,隋军的弓弩大多是三角箭,因此利用铁皮可以极大的削弱其穿透力,减少杀伤效果,保护盾牌后面的士兵,但是这种圆盾在床弩的面前简直就跟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床弩所用箭矢的粗细跟士兵手中的长枪差不了多少,它们的力道巨大,采用的是复合弓弦,一张床弩需要使用三到五根弓弦,因此力道十分雄厚,士兵们要通过绞盘来给床弩上劲,这个过程很缓慢,而且也很费力,需要至少十几名士兵一起操作,因此其射速不快,一刻钟也最多只能发射三到五根箭矢,这个射速远远比不上弓箭,跟不用说是弩箭了,所以除非是对付一些非常坚固的目标,或者是在大型的防御战之中,否则的话一般的军队都不会去使用它,因为可能派不上用场。

十几根粗壮的弩箭射入突厥人中间以后,瞬间便带走了数十名士兵的性命,为了保护推动攻城锥的士兵的安全,所以突厥人的阵型很密集,而且移动速度也十分的缓慢,因此这对于床弩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好的靶子。

床弩射过,突厥人留下了一地的尸体,他们惊恐的发现,很多士兵是被贯穿而死,一根床弩的长箭上,甚至串起了四五具尸体,他们备受信赖的盾牌则直接在床弩的攻击之下化成了碎片,碎落满地。

。。。

第二十六章 铁车阵

突厥人从正面的进攻受到了挫折,但是他们却在另外一面找到了突破口,大批手持长矛的突厥士兵凶悍的沿着之前骑兵们开凿出来的那些缺口里面,向隋军的大营冲去,隋军士兵手持长枪和弓箭拼命抵抗,但是突厥人的骑兵和弓箭手人数更多,虽然他们的射程不远,但是胜在数量庞大,所以密集的羽箭如同从天而降的雨一般,压得隋军士兵喘不过气来,突厥士兵见隋军的反抗势头稍微的下降了一些,不由士气大振,高呼着挥动斧头和大刀,狠狠的劈砍着、拽拉着隋军的营寨板墙,缺口渐渐被撕开的越来越大了。

隋军士兵拼死抵抗,板墙附近的争夺尤为激烈,大量突厥士兵被隋军的长枪刺死,而同样的,大量的隋军士兵也被突厥人的弓箭射中,双方都伤亡惨重,板墙附近堆积了成堆的尸体,鲜血顺着山坡向下流了一地,汇聚成了一条血河,使得地面变得湿滑起来。

形势对于隋军而言越来越不利了,他们驻扎的山坡高度并不是很高,因此对于突厥人的骑兵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障碍,而骑兵的机动性也对守军的弓弩的瞄准射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随着突厥人的逼近,隋军士兵遭到对方弓箭打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渐渐的有些守不住阵地了,突厥士兵终于从板墙的缺口处杀入了隋军的大营。

屈突通发现了城外隋军的不利处境,立刻下令另外一个大营和城中的军队出兵前去援助,只是隋军的出击很快就被什钵苾早已布置好的军队拦截了下来,他们一出城就马上陷入到和突厥人的鏖战之中去了。

而在大营里面,发现板墙已经守不住了,隋军主将立刻下令让士兵们拉出大量的车辆,将这些车辆用铁索连成一片,将士兵们保护在中间,最外面的隋军举着盾牌,中间架着长枪,刺杀那些企图翻过战车的突厥人,而中间被盾牌保护起来的隋军弓弩手这个时候也不停的朝外放箭,杀伤突厥军队的士兵。

隋军的反应速度很快,显示出了他们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突厥士兵此时士气正盛,他们刚刚拿下了隋军最外面的板墙,这给他们一种错觉,那就是隋军已经不堪一击了。

在以往的战斗之中,城墙往往是最难攻破的一环,这对于交战的双方而言都是一样的,进攻的一方一般只要打破城墙,那么守军往往就会迅速溃败,而守军在城墙这个最大的依仗失守了之后,士气会大降,往往也不会再做抵抗,马上就会选择撤退,冷兵器时代的巷战不是没有,只不过远没有后世那么多,战场上气势的作用是巨大的,以破城之后攻方的士气和守军的低落,进行巷战可能会付出全军覆灭的代价。

突厥以为隋军会崩溃,以为拿下了他们的板墙,就等于是攻破了他们的城墙一样,让他们心理上的防线被打破,只是这一次,隋军并没有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崩溃,而且迅速的做出了应对,依托大量的战车进行防御,突厥人的进攻一时间很难找到突破口。

屈突通今年57岁,他是隋军将领之中资历比较老,而且是很稳重的将领,他早在出兵城外扎营的那一刻,就已经预料到了,在突厥人绝对兵力的优势面前,一道板墙显然是不足以拖住他们,为此他特地的准备了这些战车,这些战车本来是用来运输粮草和军用器械的货车,此时被他集中到了一起,改装成了战车,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

他早已经收到了裴矩的来信,知道他们的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所以这才会放心的派出军队分兵扎营,不然的话以他的心谨慎,他不会在城外扎下两个大营,只会扎一个营,这样的话军队更加集中,守卫起来也更加容易。

而他之所以分兵,表面上看是为了和主城形成掎角之势,其实却是给突厥人布下了一个诱饵,让突厥人感觉这支地势不好,人数也不多的隋军是可以吃下去的,事实证明,突厥人确实是这样想并且这样做得。

什钵苾十分的生气,他的军队明明已经打破了隋军的营寨,为何里面的战斗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他对身边的突厥勇士哈日勒道:“你是我们草原上有名的大力士,也是我们阿史那家最忠诚的卫士,现在我们的军队被隋军的伎俩挡住了,稍微有一麻烦,这对你来是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我给你三千人,你去把那群汉人的懦夫给我撕碎,让我们草原的将士们见识一下你的力量,草原必胜!”

哈日勒低吼一声,什么话也没,直接带人冲了上去。

突厥士兵此时被这一拳连成一起的战车给挡住了,这些战车倒也不是很高,大约只有六尺左右,但是这个高度需要士兵们攀爬上去,但是隋军的长枪和盾牌在他们的前面组成了一道枪林,隋军的枪手抓住机会,只要看到突厥人往上冲,就拿枪去捅,这一招果然管用,突厥人虽然士气很高,一开始也进攻的很猛烈,但是他们即便是爬到了战车上去了,也要面对面前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的盾墙,一时间也没有办法,而隋军士兵手中的长枪也不会允许他们有太多的时间,大多数突厥士兵刚一上车,就已经被从盾牌后面生出来的长枪给刺死了。

隋军显然是早有准备,他们专门准备了这种一丈多长的长枪,这种长度不利于野战,因为太沉重,但是在这种防守战之中却是非常的合适,是在隋军枪下的突厥人不计其数。

而且隋军的打击手段远不止这些,他们的弓弩手此时也对着外面密密麻麻的突厥士兵拼命的放箭,突厥人的弓箭手也立即还以颜色,双方的弓箭在半空中交织成了一片黑色的雨林,然后纷纷落在了对方的阵型中,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和‘噗噗’入肉的声音。

第二十七章 援军到

突然,突厥人群众冲出来几个虬髯大汉,他们顶着巨盾,挡在前面,然后一个长相魁梧的壮汉在几面盾牌的保护之下,手中提着一柄巨斧,高高的举起,重重的砍在那战车之间相连的铁链上去了。

一声巨响之后,粗重的铁链被劈断了一半,隋军士兵大为惊恐,立刻挺枪刺来,一面盾牌被铁枪刺穿,后面的士兵被枪头刺中了胸口,发出一声惨叫,扑倒在地,盾墙出现了一道缺口,霎时间便有好几根箭跟着飞出,‘噗噗’两声,这举着斧头的壮汉身上已经中了两箭,伤口处传来的疼痛似乎并没有让他感到畏惧,反而是激起了他的怒火,他仰头大吼一声,奋力的劈砍了下去,那道铁链瞬间便被砍成了两段。

突厥士兵士气大振,立刻举着盾牌奋力的朝着里面顶着,战车之间的缺口终于被打开了。

无数突厥士兵都举着武器厮喊着冲进了圈内,哈日勒也不例外,尽管他的身上还挂着两根箭矢,但是他却丝毫的不以为意,挥动着巨斧,一下子便将好几面盾牌砍得倒飞出去、好几杆枪头也都被他一斧砍断。隋军士兵大吃一惊,根本没想到对方的阵中居然有这样的猛人。

而突厥士兵看见他们的英雄哈日勒有如此表现之后,一个个都情不自禁的大声呼喊起来了:“哈日勒!哈日勒!”

“哈日勒!”

“哈日勒!”

他们的声音越喊越大,渐渐的整个突厥大军都在声嘶力竭的跟着附和,而整齐的声音传到了什钵苾的耳中,他这才放下心来,哈日勒果然是一员猛将,早知道早点让他上场就好了。

突厥人的声音自然也传到了屈突通的耳中,他心道不好,突厥人的气势一下子提了上来,该不会是左营那边出了事情吧?

左营有两万人,是他布下的一个诱饵,但是这支军队也是他手下的一支主力,如果他们被吃掉的话,即便是裴矩带着大军赶来支援了,也不一定能够挽回损失,到时候失去了诱饵,他们还拿什么钓鱼?

而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凑巧,就在突厥人士气大振的时候,天边出现了一面赤红色的龙旗,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裴’字!

“呜~呜~呜!”

三声悠扬的号角声传来,声浪扫过一片混乱的战场,每个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吃惊的看向了南方,只见一个两个三个···一大群士兵出现在了天际线上,数十面大旗正在迎风飘扬!

被围的隋军士兵发出了一阵暴喝,显然,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这是自己的援军了!

李靖骑在一匹青色的战马上面,居高临下看了看前方一片混乱的战场,他已经发现了左侧隋军,也就是最靠近自己这边的隋军已经被突厥人攻破了大营,但是这里的突厥人也是最多的,足足有五六万人,这么狭小的空间,不足以让他的骑兵发挥作用,而在突厥人的主力部队后面,却是他们的帅旗所在的位置,他远远的看见了一个突厥主将打扮的人,只要擒获这个人,那么突厥士兵将不战自溃!

李靖锁定了目标,再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率领骑兵以席卷山河之势冲了下来,向着什钵苾的方向而去。

什钵苾吓得脸色惨白,他当然发现了隋军将自己列为了目标,只是一惊之下居然忘记要派兵却抵抗,只想着转头逃跑。

外围的突厥骑兵看见隋军冲了过来,纷纷放弃围攻左营,向着隋军靠了过来,显然是想要将隋军骑兵的冲锋拦住。

骑兵的最大威力就在于他们将速度提升到最高的时候的那一波冲击力,以战马和人的重量,加上那种速度,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这是重开密集防守阵型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办法,突厥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这样的道理他们自然不会不懂,因此,即便是阻拦不住,也要想办法将隋军的速度减下来。

哈日勒一眼就看见隋军阵中那个骑着一匹青色战马,手中握着一根长枪的将领,他丢掉了战斧,跳上了一匹战马,接过士兵递过来的一柄大刀,这是他马战使用的武器。

哈日勒带着三千人,随后冲向了隋军,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靖!

双方的距离本来就只有一千余步,以战马对冲的速度,这个距离只需要十几个呼吸就能抵达。

突厥人十分清楚,他们的兵力不足,不能正面和隋军冲杀,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种战术,那就是快速的靠近,让对方以为自己要跟他们拼杀,然后在靠近之后,从他们的正面穿到侧翼去,然后放箭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