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瓦岗军见主将逃跑了,士气一下子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再也无心抵抗了,纷纷跟着翟让的步伐,向东逃去。

隋军在身后紧追不舍,连追六七里地,斩获无数,而正当他们追到荥阳城外的大海寺附近的时候,瓦岗军早已埋伏在此的两支骑兵一左一右,从树林里面突然冲了出来。

只见人似天神马似龙,左边的那一员大将手中一杆一仗长的马槊一路冲进隋军阵中,犹如狼入羊群,猛虎下山一般势不可挡,隋军左翼的阵型瞬间便被打乱了。

而右边的那一员大将手中一柄追风弯弓,背上一壶追弧箭,三箭连发、例无虚发,每出一箭必有一人应声而倒,而这支瓦岗军也在他的带领之下势如猛虎,冲入隋军大阵,隋军的右翼也被切断了。

这两支骑兵来的好快,只几个呼吸之间,便已经将隋军从中间一分为二,切断成两截,首尾不能相顾,前后难以呼应,而在这骑兵出来之后,四面八方一时间旌旗遮天,人头攒动,无数的瓦岗军从四面八方加入战场,隋军陷入了重重包围。

而之前士气崩溃,还在败退的瓦岗大军,见到自己援军来了,敌军被包围了,一下子士气大振,提着武器高呼酣战,重新加入了战场,隋军一下子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困境之中。

张须陀吃了一惊,知道自己过于着急,这才中了对方的诱敌之计,只是这个时候多想无益,自责无用,必须马上带领大军突围出去,他立刻调兵遣将,令一员偏将前去拦住那一员使弓的将领,自己带人前去拦住那一员使马槊的将领,眼下必须先将军队拢在一起,不然的话肯定会被对方各个击破。

使马槊的这员猛将正是瓦岗寨大将单雄信,他见一员银甲金盔的大江提刀杀向了自己,立刻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于是舍了身边的隋军,催马直奔张须陀而来。

两人更不搭话,一上来便是以快打快,走马观花一般杀的天昏地暗。

张须陀被称为张疯刀,说的是他的刀法完全是不顾性命的以死相拼,刀法奇快,力道雄浑,而且全然不计防守,完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这样的打法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却会给对手施加很大的心理压力,交手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忌惮,害怕受伤所以畏手畏脚,十成功力可能只能发挥出六七成,因此跟张须陀过过招的人,基本上没有几个能够全身而退。

但是这一次,张须陀遇到的是同样不计生死,胆气过人的单雄信,单雄信混迹绿林,练就了一身惊人的胆气,此时面对张须陀的这种不要命的打法,他也丝毫不惧,甚至也放弃了防守,也采用以命搏命的打法,所以在外人看来,这两人的打斗实在是太过于惊心动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决出生死,完全不像是那种正常交战中的势均力敌。

张须陀越打越心惊,他的武艺不输给单雄信,甚至还能够压制他一筹,但是他却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取得胜利,而此时他的军队显然支撑不了多少时间,这使得他的内心焦急起来,人一急,手上的动作也就自然加快了一些,单雄信脸本来就黑,此时全力应付之下血气上涌,逼得他脸色通红,看起来像是要炸裂一般。

在远处安全地方观战的李密一直在看着战场上的局势,见到单雄信居然在张须陀这样猛烈的攻势之下不落败相,他的心中也感到十分的诧异。

使弓箭的那个瓦岗大将自然就是神箭王伯当了,他见到张须陀跟单雄信两人恶斗正酣,而单雄信似乎落了下风,于是觅得时机,嗖的一箭射出,直奔张须陀的身位而去,张须陀听到风声,急忙向前低身躲避,想要避开这一箭,只是怎奈王伯当这一箭角度刁钻,正是奔着他的腰眼而去的,他这一低身,不仅没有躲过这一箭,反而将自己的肩膀送了过去。

王伯当这一箭又快又狠,张须陀只感觉到自己的肩膀上传来一阵剧痛,跟着整个左半边身子都使不上力气,而此时单雄信一槊刺到,眼见着就要将他刺死,只是谁也没想到,单雄信突然收手,马槊的枪尖停在距离张须陀心口一寸的位置,并没有往前递进。

“老将军,投降吧,不要在负隅顽抗了!”

单雄信也很是佩服张须陀的人品,知道他在为官清廉,爱护百姓和士卒,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因此不忍心就这样杀了他。

“逆贼,要杀便杀,又何须多言!”

张须陀一刀拨开他的马槊,几名亲兵一拥而上,护着张须陀向后撤退,并且将单雄信追击的路给堵住,不让他追击。

单雄信叹了一口气,砍翻了这几名士兵,并没有继续追击张须陀,而是奔着其他隋军士兵去了。

士兵们将张须陀护送到大军之中,将他身上的箭头拔出,然后把伤口包扎好,想要护着他逃走。

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于是下马弃了长刀,换了一把短刀,带着士兵们冲进敌阵,准备拼死力战。

隋军此时已经被包围成了一个铁通一样,瓦岗军士兵开始利用盾牌组成盾墙,再辅以长枪兵刺杀,逐渐将隋军士兵逼到了一个非常小的位置。

“预备,放!”

在大军的身后,已经下了马的王伯当,指挥着大批的弓箭手,不停的朝着隋军人堆之中放箭,隋军因为空间狭小,避无可避,中箭者无数,想要向外冲却根本冲不出盾墙,逐渐的剩下的士兵人数越来越少,战场上的尸体越摞越高,最终这支隋军全部战死,无一幸免。

第三十八章 天下粮仓兴洛仓

“阁主,这是荥阳的探子发回来的最新消息!”

侍从将一个用青竹筒做成的信筒放在了刘志的案上,正准备离去。

“仗打完了?”

刘志随口一问,旋即失笑道:“你也未必知晓,算了吧,你下去吧!”

侍从张了张口,最终还是了一句:“是!”

然后就退出了房间了。

刘志伸手打开这个竹筒,将里面的一卷纸卷倒了出来,打开来看了看,微微叹了一口气,自己已经出言提醒过他了,可是他依旧犯了同样的错误,还是在同一个位置,被同一个对手打败,这或许就是命吧!

这则消息上面还传来了另外的一个消息,那就是瓦岗大军似乎是分裂了,这几日不断有人马散兵从山寨上撤走,看起来像是寨内出现了变故。

荥阳的情报人员还在想办法看看要怎么样派人渗入到瓦岗寨中去,以打探到更加确切的消息,不过刘志却已经猜到了瓦岗寨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一定是翟让在杀完了张须陀之后,顺手就被李密给解决了,不过这个李密也确实让刘志有些刮目相看,他进入瓦岗寨的时间不长,还不到两个月,居然就已经能够取得这么多人的支持,王伯当一排的北魏系率先支持于他,接着徐世绩也保持中立,不再给翟让出谋划策,渐渐的淡出了翟让的核心圈子,而翟让身边的大将也被李密设计一一的剪出了,金堤关的新文礼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杀掉的,而此时,翟让身边就只剩下王儒信和单雄信寥寥数人,李密知道单雄信忠义,不愿他卷入这场纷争,于是趁着单雄信不在的机会,派兵包围了翟让,并且率先动手,将他杀死,而翟让并非完全没有布置,他之前也曾设计想要除掉李密,只不过并没有得逞。

翟让一死,瓦岗寨上下顿时一片哗然,很多人都是翟让在荥阳和汴水一带拉拢起来的部下,对翟让是怀有很深厚的感情的,但是此时他们已经不可能给翟让报仇了,瓦岗的绝大部分兵力已经落入了李密的手中,于是他们纷纷带着自己的人马离开了瓦岗,准备各自归乡或者去投奔他人。

而李密也没有准备拦阻,这些人跟他不是一条心的,留着也没用,他需要组建自己的军队,组建自己的势力。

不过有一人的去留他却很关心,那就是单雄信,单雄信本来跟徐世绩两人已经下了山,只是一时之间不知道去哪里,不料李密带人又追了上来,想要留住他们两个。

徐世绩看穿了李密的手段,那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是心意已决,不会跟着这样的人继续走下去了,而单雄信则显得十分的犹豫,翟让待他不薄,但是李密对他也很客气,这让他一时之间难以抉择,不过最终,他还是没有答应李密的邀请,而是选择了回到山西老家,回到他的二贤庄去。

李密虽然很失望,但是这对他的大计倒是没什么影响,在占领荥阳和斩杀张须陀之后,瓦岗军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李密也趁机大肆的扩充实力,河南一带自古以来都是人口重镇,因此他很快便招募到了十几万士卒,这使得瓦岗军的实力一举超过了占据长安的李唐,成为了隋末农民起义军里面实力最强的一支。

三个月之后,李密带着整备一新的瓦岗军向兴洛仓进军,一路上隋军各地的守军望风披靡,根本不敢正面抵抗,可见瓦岗军在击败了张须陀之后,在隋军的心中造成了怎么样的影响,尤其是大海寺山脚下那一片战场,去过的人都知道隋军的惨状,上万人全部被弓箭射死,尸体摞成了一座山,连张须陀也被埋在尸体堆里面在,荥阳太守杨庆带着郡兵足足清理了半个月的时间,这才将尸体全部掩埋,据因为时间过长,尸体高度腐烂,结果吸引来了数万只乌鸦和好几百头野狼在一旁窥视,还好这个时候天气还不是很炎热,不然的话这非要产生瘟疫不可。

兴洛仓是隋朝时期修建的一个全国最大的粮仓,根据史料记载,它的容量超过了2400万石,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的话,是120万吨,240亿斤,这个数量有多么惊人!就算是拿到现在来,全国十三亿人口吃这些粮食,也足够吃半个月,而在隋朝时期,当时的人口只有五千万左右,也就是单单一个兴洛仓的粮食就足够全国人口吃上一年的时间,这该是有多么恐怖!

而这个粮仓是在大业二年,也就是杨广刚刚继位的时候修建的,之所以要修建这个粮仓,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但是战事结束,而在隋文帝治国的二十年时间里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各地的粮食都得到了极大的丰收,粮食吃不完,收上来的粮食原有的府库堆积不下,只能重新挖几个粮仓来装这些粮食,因此炀帝便派人挖了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诸多粮仓,这其中除了兴洛之外,剩下的粮仓也都是能够容纳百万石粮食以上的大粮仓,唐朝之所以能够开创一片盛世,其实跟隋朝的粮食储存不无关系,根据魏征后来在隋书里面的描述,唐朝立国几十年之后,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粮食这才终于吃完,可想而知,当时究竟是储存了多少粮食。

有时候想想杨广败掉了究竟是怎样一个王朝,就会感到很心惊,隋文帝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结束乱世,开创了一片盛世,囤积了足够全国百姓食用好几年的粮食,历朝历代都麻烦不断的粮食问题,在隋朝完全是不存在的,而杨广却只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这样一个大好王朝,可能是比唐朝更加强盛的王朝败得一不剩,这真是一件叫人扼腕叹息的事情,如果历史能重演的话,或许会有很多人想要改变这一悲剧吧!

兴洛仓被围,杨广大为震动,这可是天下粮仓,要是落入了瓦岗军的手中,那么他们立马就能将人数扩充好几倍,而且也完全没有粮食的担忧!

第三十九章 李氏兄弟

为了应付瓦岗大军,杨广派出了虎贲郎将刘长恭带领三万大军驰援兴洛仓,此时杨广将主要的重心都放在了西线战事上面,他派出了裴矩、屈突通、宇文述几人进入关中,绕过潼关威胁长安,而为了拖住潼关的唐军,不让他们回防关中,杨广派出了洛阳守将王世充,带领七万大军进逼潼关,意图将唐军钉在潼关这里。

为了布置这个局,设置这个计划,他几乎出动了目前隋军超过七成的兵力,而在张须陀的兵败身亡之后,整个河南河北甚至是幽州和山东都已经脱离了朝廷大军的掌控了,杨广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妙了,之前他还将这些农民起义视作是不痛不痒的小事,但是这个时候他却对这样的小事已经难以处理了。

兴洛仓守军人数不多,瓦岗军几乎没费多大工夫,就占据了这座天底下最大的粮仓。

此时追随着瓦岗军的平民百姓人数众多,为了拉拢人心,李密决定开仓放粮,大仓连开三天,向外放出了数百万石的粮食,而瓦岗军也声势大震,影响力随着这一次的放粮时间达到了顶峰。

刘长恭对瓦岗军不是很了解,但是在这之前因为张须陀兵败身亡的缘故,所以他对瓦岗军稍有忌惮,一路上行军十分小心谨慎,他的人数不多,不敢跟瓦岗军硬碰硬,只是这兴洛仓不救也不行,刘长恭知道兴洛仓对于大隋而言意味着什么。

李密趁着瓦岗大军声势大震的时候,趁机自封为魏公,改瓦岗军为魏军,建立了魏国,此时聚集在兴洛仓的百姓不下百万人,李密派人从这些人之中挑选出青壮男子,组成新军,大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军队,而王伯当也在罗口击败了畏缩不前的刘长恭大军,缴获辎重无数,魏军屡战屡胜,声势日渐壮大,周围的小股义军纷纷前来投奔,李密全部接纳了,这使得他的实力进一步的提升,等到了夏天的时候,魏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人,成为天下义军之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魏军一步步坐大,对洛阳的威胁也日渐加深,这使得杨广在洛阳城中坐卧不安,君子不立于危墙,而此时的洛阳城,几乎就是魏军嘴边的肥肉,说是危墙一点都不为过,他于是急忙召回王世充和宇文述两支军队,令王世充留守洛阳,辅助越王杨侗守城,自己则带着宇文述和骁果军乘船南下,前往扬州避难,顺道去琅琊山问计。

裴矩对于杨广的这个举动十分失望,此时他的大军已经那些了关中大部分的土地,已经兵临长安,马上就能够拿下长安城了,而杨广居然在这个关头,将宇文述和王世充的部队撤走了,这使得李世民驻扎在潼关的大军得以驰援长安,而隋军在茅津渡的控制权也随着宇文述的离去而拱手送人了,如此一来,自己如果继续围困长安的话,将有可能被唐军两面夹击,而且还有可能连后路都被切断。

裴矩仰天长叹,叹息这么大好的机会就这样丢掉了,此时灭不掉李唐,他日隋军再无此良机了。

长安城中,李渊见隋军终于撤退了,不由大大松了一口气,之前隋军的攻势如潮,关中之地相继失守,眼看着隋军就要发动对长安的进攻了,这让他感到是十分的担心,唐军兵力并不是很多,主要的大军都在潼关一带,而隋军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绕过了潼关进入到了关中,这使得潼关的屏障不在,而且隋军大将王世充的军队还就驻扎在潼关城外,使得李世民不敢分兵回来营救,这才使得长安城陷入了危机之中,长安城中的守军不到三万人,各地的援军还没有那么快赶回,如果隋军强攻的话,长安城将会很危险。

“父皇,这一次能逼退敌军,全仗父皇您的坐镇指挥,加上二弟他率军在外面拼死搏杀,这才将隋军杀退,而三军将士齐心协力,共保长安,也需要一番嘉奖和鼓励!”

见到李渊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李建成趁机说道,他打算让李渊将这件事情交给他自己处理,毕竟他是大唐太子,,像这样跟军队接触,拉拢自己势力的机会,他肯定是不想放过的。

自古以来权利的争斗都是很残酷的,这个时候李家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因为李渊称帝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李建成是家中的长子,很早之前就被立为世子了,而李世民没有他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李世民开始逐渐表现出了一种异于常人的才华,他生性豁达,善于交际,还不到二十岁,朋友就遍布天下,而且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在李渊起兵之后展现无疑,李渊对他也十分的信任,将一半的军队都交给了他,这支军队很快也被李世民锻造成了唐军之中战斗力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了,而且这支军队对李世民十分的忠诚,他李建成想要拉拢这支军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身位太子,手里面没有军队,这是一件很让人不安心的事情,自古以来,有军队的人便是强者,因为军队代表着强权,代表着实力,就算是他是太子,如果没有军队支持,那么也充其量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太子而已。

为此,李建成拉拢了自己的妹夫,右领军大都督柴绍,柴绍手中有一支三万人的军队,虽然实力不如李世民,但是却是他最容易接近和拉拢的一支军队了,而柴绍跟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都很不错,所以李建成也没有费太大的功夫,就得到了柴绍的支持,有了这三万军队作为后盾,李建成的心里面就稍稍的安心了一些了。

不过,此时参与到长安防守这三万大军并不是太子的心腹,也没有表态支持李建成或者是李世民,所以李建成想要见他们争取过来,他已经向李渊举荐,举荐自己的弟弟李元吉出任太原留守,等到隋军一撤,就派他上任,这样的话等于是又有一部分的军队控制在他的手中了,如果能够得到长安城的这支军队的话,那么他在军中的实力就会超过李世民了!

。。。

第四十章 暗流涌动

“嗯,三军将士劳苦功高,你二弟他领军在外苦战连连,确实是该好好的嘉奖一番了!”

李渊了头,他心情大好,加上长安城中的府库里面的钱粮足够,赏赐一些给军士也不伤及筋骨,没什么大碍。

“哼,有人故意率军在外,父皇给他发了几次旨意,他都托退不回,要不是隋炀帝老迈昏聩,我看长安城还不一定能守住,到时候不知道是不是正合了某人的心思了!”

“元吉!”

见到李元吉越越过分,李建成急忙眼神示意,让他不要再了。

只是此时李渊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私底下的动作他都看在眼里,心里面也如明镜一般清楚,他知道李建成再跟李世民暗中较劲,他也不想过多的干预这样的事情,所谓权力的稳固,就是要分化掉自己下面的这些人,让他们都不得不依附于自己,不得不寻求自己的支持,这样的话自己的这个皇位才能坐的安稳。

但是此时唐军的实力还不是很强,隋军虽然退兵了,但是难保他们不会再次出兵,如果是那样的话,唐军的处境就依然严峻,如果这个时候内部出现了分化的话,那对于唐军来只是坏事不是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