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却不会理会下面的这两人的这些小动作的,他快速的拆开了看了一眼,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这纸上的内容是墨羽在巴蜀一带打入萧铣和李孝恭军队内部的人各自获取的情报,根据两边的情报,李世民心中一拧,自己的这个表哥也不知道该说他是运气好,还是说他的能力确实出众,这样一份大功劳直接照着他的脑袋上砸了过来,想要不捡起来都难啊!

叹了一口气,随手将这份情报叫到了刘文静的手中,刘文静看了几眼,眉头也皱了起来。

这份宣纸上的内容并不多,但是记载的内容却很关键。

原来,在萧铣造反之后,他的部下人数越积越多,但是将领之间的整合却做得很糟糕,互相之间难以约束,互相不服,为此还发生了好几次互相攻伐的事情,萧铣本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但是这件事情却很是棘手,他的谋士岑文本建议他快刀斩乱麻,尽快肃清军纪,不要让下面的将士们养成为令不遵的情况,要是到了那种地步的话,他的统治根基也就动摇了。

萧铣深以为然,于是派人四处去宣扬,但是当时梁军阵中已经形成了以董景珍、郑文秀、张绣为首的派别,他能够控制的只有雷世猛、许玄彻、徐德基等人手中的军队。

董景珍三人之中,郑文秀的实力最弱,岑文本建议萧铣拿郑文秀开刀,萧铣深以为然,这个时候陈棱的军队已经从荆襄撤走,李孝恭刚在汉中吃了败仗,西梁外部的局势其实是最宽松的时候,他认为时机已到,是清理内部的机会。

结果也确实如岑文本所预计的那样,郑文秀实力不强,在西梁军的围攻之下,兵败被擒,而他本人被押回了成都,成都此时被称为蜀郡,但是西梁建国之后便不再沿用隋朝旧址,学着晋武帝改蜀郡为成都,为西梁国都。

郑文秀被扣上了二十多条罪状,最后被当街腰斩,消息传出来之后,董景珍和张绣都有些发怵,而岑文本又向萧铣建议,说是一味的打压不行,必须要刚柔并济,一面给他们施加压力,一边要给他们看到希望,最好是能够分化瓦解他们,不能让他们抱起团来。

所以他毛遂自荐,前往张绣的军中,劝说张绣抓住机会彻底的投效萧铣,张绣为人没有什么主见,别人说什么他听了之后都感觉很有道理,一下子就被岑文本给说动了,一边按兵不动,一边再次向西梁表露忠心,并且表示只要度过这一次的危机,他愿意放弃手中的军队,回到成都做一个富家翁!

萧铣心中大喜,虽然嘴上还是表示惋惜,再三挽留,但是却巴不得他立刻就交出手中的军队。

而在这件事情成功之后,萧铣心中非常的高兴,一时间豪气冲天,东边一直困扰着他的陈棱部此时已经北上,放弃了荆襄,武昌城的守军力量十分的薄弱,而江南一带因为宇文化及的败亡,所以空出了大量的空地,尽管杜伏威带兵趁机钻了进来,但是杜伏威实力有限,不足为虑,他西梁军此时已有精兵强将四十余万,大有一举扫清宇内的气概!

于是萧铣便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急功近利加上骄傲自满的毛病,他不停岑文本的劝告,没有选择彻底的消化吸收张绣和郑文秀的军队,而是下令让张绣出兵去讨伐那董景珍,说是对他的考验,还让雷世猛带兵在后面跟着,监督和威逼张绣。

而张绣正在彷徨忐忑的时候,董景珍自己一个人悄悄化了妆,只身来到了张绣的军营之中,然后自己绑了起来,来到了张绣的面前。

张绣起初十分的高兴,就要将董景珍抓住拿回去领赏,不了那董景珍居然在他的帐中嚎啕大哭起来。

张绣只当他是惧死而悲,于是出言安慰。

那董景珍就是等他开口的机会,这个时候抓住机会,当即就说道:“前年醢彭越,往年杀韩信’,您没听说过吗?”

张绣大吃一惊,连忙询问何出此言,董景珍回答道:“梁王生性多疑,比之曹操犹有过之,更何况是那汉高祖,今日他遣你来杀我,他日就能够遣别人来杀你,我们都是一样的命运,有何必自相残杀?”

张绣是一个很没有主见的人,之前他被岑文本几句话就给说动了,这个时候董景珍又是没花多少口舌,就又给他策反了,他一听之下,觉得董景珍说的很有道理,自己这边好像确实是被那梁王当了棋子,一时之间心中的倒也有些激愤,于是跟董景珍商量着看要怎么办!

董景珍说,梁王杀了郑文秀,必定也不会放过我们两个,为今之计只有我们两个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杀到成都,杀了梁王,破了城池,才有活命的机会。

张绣深以为然,当即跟董景珍定下盟约,两人合兵一处,准备杀向成都,如果事情真的是这样发展下去的话,虽然唐军有可能会占到一些便宜,但是能够占到多少便宜却也不好说,不过董景珍此时已经决心降唐了,他派人私下联系了信州总管李孝恭,约定时间向李孝恭的唐军输诚,并且表示愿意替唐军打开蜀中门户,将唐军引进巴蜀!

这等于是送给了李孝恭一个天大的功劳,而西梁兵强马壮,军队数量超过四十万人,李渊派李孝恭去巴蜀,原本只想保护自己的那边的安全而已,之前李孝恭带着唐军跟梁军交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唐军也没有占到多少便宜,而此时一个大到足以灭亡西梁的机会摆在李孝恭的面前,他没有理由不紧紧抓住,而如果他灭掉了西梁的话,那他李孝恭的名字将会威震四海、扬名天下!到时候太子借着这股气势,必定能够扳回不少的场子!(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局

李世民是想拉拢李孝恭的,他事实上也这么做了,墨羽在南边是安排了自己的人手的。甚至可以时候这场董景珍投降的事件里面就有墨羽的影子,但是这件事情未必能够让李孝恭变节,而太子这边对他也是非常的关心,生怕这个人会脱离自己而去,所以李世民尽管让墨羽找机会下手,但是成功的概率其实他是没有底的,可能,还不到三成的把握吧!

果然,胡开这边迟疑了一些,最后回答道:“殿下,南边只怕是很难得手,东宫那边的人马已经南下,我们必须要赶在他们之前挑明我们的态度,但是李孝恭必定是已经是得到了消息,知道太子的人就要抵达,所以此时只怕是难以成功。”

“嗯,我知道了!确实是有些仓促!”

李世民叹了一口气,却也有些释然。

“不过如果我那表哥能够知趣一点,将自己置身事外的话,这事情总归也是在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他冥顽不灵的话,那就····”

刘文静注意到,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右手握紧成拳,攥得紧紧的,眼神之中寒光一闪,显然是动了杀心。

而视线转向东部,在淮河的出海口,向东北方向去的海面上,此时的东南风吹起,将一艘艘满载的大船上的风帆鼓起,船上划桨的船工都已经停了下来,这些大船底层可以划桨,但是到了海上的话还是需要靠风,不然的话要划着船跑只怕是要累死人。

这支船队的旗号很奇怪,不是唐军的其实也不是隋军的气质,红底黑子,上面写了一个大的秦字,远远的看上去倒是有些像李世民的秦军,不过李世民的军队驻扎在潼关,自然是不可能跑到千里之外的大海上的。

这支船队的规模很大,前前后后足足有六十多条大船,一百多艘小船,其中大船和小船的样式看上去有很大的区别,建造风格都迥然不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这完全不是一个国家打造的船只。

一百六十多艘大小船只,在海面上拉成了前后长达三十多里的一字长蛇阵,倒也畅通无阻,附近海边的海贼强人倒不是没有,只不过谁也没有胆量去劫掠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尤其是他们看到了这支队伍前面还有好几艘重达万石的大楼船,这东西打仗太厉害,横冲直撞无人能挡,海贼海盗的船只虽然多,但是不经撞,被这种大船一撞就会沉。

在为首的一艘大船上,一名身材挺拔的汉子立在甲板前面,看着前面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海面,神情平静,看不出心里面在想些什么。

“大哥,还有两天我们就能抵达济州了!”

一名看上同样挺拔高大,甚至比之前那个汉子还要强壮一些的高个子将领走了过来,他脸色微微有些苍白,精神有些萎靡,似乎是有些晕船,跑不惯海运。

“是士信啊,来过来坐一回,既然出来了就来透一会气,老是闷在房间里面只会让人更加的不舒服。”

身材高大的汉子叫罗士信,而前面那个看起来比他稍稍年长一些的人则姓秦,名叫秦琼,是这支军队的主将。

甲板上摆了一张长凳,罗士信依言走了上去,拱了拱手,坐了下来,大船上其实还算是比较平稳,此时海面上风平浪静,波浪其实并不大,所以他的感觉已经好多了,不然的话他也下不来地,只怕还在床上躺着在。

罗士信在陆地上是人见人怕的万人敌,一手大枪使起来威风凛凛,无人可挡,就连秦琼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却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不习水战,尽管练习过很多次,这个时候在近海出海的话问题也不算是很大,但是一旦出了远海,那就有很大的麻烦了,船一摇晃起来,他就感觉天旋地转,手脚发软,脑袋发晕,哈止不住的烦闷恶心,想要呕吐,这就是典型的晕船症状了,之前刘志走的时候,得知罗士信的这个毛病,还特地的留下了一个方子,说是能够缓解他的症状,这个方子就是用苦艾煎水,用来喝或者闻,这种刺激性的苦味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不过也不一定对所有的人有用,罗士信试过,虽然有用,但是他实在是受不了那种苦味,大多数情况下拿过来闻一闻,稍稍的缓解一些恶心头晕就又给倒掉了。

他在船上不舒服,于是便天天搬着指头算,算他们出发了多长时间,还有多长时间能够抵达,由于这返程的一路上还算是风平浪静,所以基本上航程不会耽误,而且因为是顺风的关系,所以很有可能会比原计划提前抵达济州。

“大哥,船队的情况如何?”

他坐下来之后,稍稍的适应了一下之后,感觉确实是好了一些,海风这个时候还算是温和,吹在人的脸上有些许的提神醒脑的作用,本来昏昏沉沉的感觉,被夹杂着腥味的海风一吹,就没有了,感觉清爽了不少。

“情况还算是不错,船队内部比较平稳,那些难民们的情绪都还算是可以,当中也有一些有跟你一样的晕船情况,不过倒也不算是特别的严重,而且这返程的路上也没有遭遇到风暴和暴雨的影响,而且就快要抵达目的地了,所以大家的情绪都还不错。”

“五万多人呐,想想都觉得了不得呢!这一批人如果运过去了的话,我们岛上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了吧!啧啧,刘阁主一定想不到我们的发展会这么快,到时候等他回来的时候,一看我们岛上发展的这么好,准会大吃一惊的。”

罗士信看上去有些得意,似乎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很骄傲,甚至还有一点点的自满情绪在里面吗。

秦琼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他说的话,不过随即说道:“不过我们岛上的人口其实还是少了些,按照刘阁主临走之前的交代,他说我们的人口户数跟军队的比例最好是要能够超过7:1,我不知道这个七比一有什么依据,但是刘阁主交代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准确无误的,这件事情他交代的慎重,想必有其必然的道理。”

秦琼对于刘志的态度依旧还是十分的推崇,毕竟目前他们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对方一手帮他们设计和打造的,如果没有刘志的这一番出谋划策的话,这个时候他们想必也跟中原上那些在生死之间苦苦挣扎的人一样,过着心惊胆战的生活。

“不过济州岛的面积倒不是很大,这些人全部运过去之后,我们下一步就要考虑按照刘阁主的规划去打下一片地盘了······”

两人开始讨论了起来,他们所处的位置十分的独特,济州岛的面积其实并不算是非常大,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多只能开垦出120万亩的耕地,岛上此时有十几万人,其中军队五万余人,平民八九万人,如果加上这一次他们带回来的五万人的话,岛上的人口就要突破二十万了,而这其中大概有十四五万的平民,接近两三万户,按照大隋的永业田的分配的话,男丁分田要八十亩,其中永业田为二十亩,而女丁分田四十亩,没有永业田。

两万户人口,要是完全按照人口数来进行分田的话,岛上的田地是绝对不够的,不过按照户数分的话,一户分四十亩田,剩下四十万亩土地当做军屯田,而分给百姓的土地之中永业田是二十亩,这跟隋朝的是一样的,不过由于他们的政权建立的还不是很完善,税收系统其实还不完备,因此农业抽税很低,在中国的历史上,农业税最低的一个朝代是明朝,农业税只有三十抽一,也就是3。33%的税率,而且在张居正改革之后,土地税赋是可以不用交粮食,直接缴纳白银就好了,朝廷很贼,只要白银,不要铜钱,于是从古至今一向是铜贵银贱的局面立刻改观,变成了银贵铜贱,尽管朝廷规定的是一千文铜钱兑换一两白银,但是这个比例却从这个时候开始就逐渐的往上跳了,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由于鸦片的流入以及战争的赔款,白银对铜钱已经上涨到了一两白银兑换2600枚铜钱甚至是以上了,这或许是早期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吧!

税收低,而且没有战争威胁,尽管耕地面积比在中原的时候要少一些,但是这些迁徙到岛上的百姓对于这种局面其实还是很满意的,人的命有的时候很值钱,有的时候却很不值钱,在乱世之中,人命贱如草芥,与其过着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可能被人一刀砍死的生活,倒不如过这种日子有保障一些的生活。

而且因为岛上的耕地不足,刘志在走的时候就已经给济州岛规划好了,他们的位置看上去很糟糕,距离大隋、朝鲜和倭国都很近,随时都有刀兵之祸,所以必须要强军,保卫自己。

而另外一个方面,这样的地理位置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是很有利的,有利的地方就是他们可以对三个地方进行贸易,朝鲜的人参、日本的铜矿和粮食、中原的铁器和丝绸以及纸张等货物,这些东西都是抢手货,稍稍的倒腾一下就是一大笔利润,而此时这三地之中,中原军阀割据,混战不休,最缺的其实就是粮食,因为打仗的原因,各地的农民逃荒严重,土地都荒废了下来,粮食的产量不够,而到处都在抓壮丁,军阀们都只顾着盯着自己的军队看,只想增加自己的军队规模,又有谁会在意那些贱如草芥的农民们是不是死了或者是跑了,也就是李唐的关陇地区因为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战争,所以这个时候的农民还算是比较多,加上秦时修建的郑国渠还在发挥功效,所以这个时候的关陇地区其实是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粮仓,若不是这个原因,那些占据关陇各处天字号良田的豪强大户们也不可能形成关陇集团,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基。

中原缺粮食,手中有白银和铜钱,这些在国外未必有用,毕竟这个时候没有国际通用货币,但是例如布匹、绸缎、茶叶、铁器等等东西,这些都是倭国和朝鲜甚至是在世界任何地区都是抢手货。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比较高的时期,击败是没有宋朝哪么耀眼,但是却依旧很强大,比如说锻造技术,无论是唐军还是隋军,他们的盔甲都是其他民族欣羡的对象,突厥人为何在唐军面前不堪一击,李世民花了两年的时间就击败了突厥几十万大军,而同样是强盛的汉朝,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花的时间和精力却比李世民多了很多,付出的代价也很重,最后还没有彻底的消灭掉匈奴人,这是为何?

同样是骑兵,唐军为何这么能打?汉军就不如唐军能打了?

或者说是同样是草原游牧民族,突厥人的战斗力就不如匈奴了?

或许这些原因都有,但是仔细来分析的话,唐军从武器到盔甲,再到坐骑等等各方面都比汉军有优势,首先来说就是马镫马鞍,这东西汉朝军队没有吧?在马背上作战,这些东西的作用很巨大,毕竟汉朝军队不像匈奴人那样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骑术要差了不少。

而再继续说下去,唐军拥有锋利的钢刀,是钢刀不是铁刀,两者的区别太大了,汉军装备是刚刚从青铜器进化到铁器的军队,铁器都不一定很多,至于铠甲,那就跟稀缺了,汉军的主要铠甲是锁子甲和鱼鳞甲,甚至还有大量的皮甲,而唐军的骑兵都是明光铠,两档铠都少,就连战马都是浑身披甲,这是重装骑兵了,冲击力是无与伦比的,草原游牧民族的军队虽然也在进步,但是他们的武器装备进步的速度明显比不上中原军队,无论是弓弩、铠甲还是武器他们都差得远,打起仗来跟正规唐军相差太多也不奇怪了,即便是强大的大食帝国,在怛罗斯之战中,以二十万人打唐军三万人,却也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其军队主将甚至对唐军的武器装备和锋利的骑兵表示出极大的敬畏。(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倭国使者

济州的发展大局基本上是定下来了,利用不多的土地休养生息,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发展海运,以贸易立国,并且发展壮大,而北边的朝鲜半岛由于局势复杂,所以可以拉拢一边打击一边,远交近攻,跟高句丽和新罗的关系稍稍的处理好,但是对百济就要耍手段,百济的国力不强,但是实力也不是没有,刘志定下的计策是劫掠和骚扰,这样的祸患看起来很烦人,但是却也不至于对国家的安全构成颠覆性的挑战,有点类似于后世明朝时期的倭寇之患一样的局面,出动大军前来征讨不合算,北边和东边都有强敌环视,大军一走国内的局势就空虚,所以百济人不敢妄自动兵,但是如果不出兵的话,那这样的祸患也消弭不了,时间一长,国家的根基就会受到影响,虽然不至于动摇国本,但是沿海一带百姓的生计以及贸易都会受到影响。

这期间就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怎么样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捞取最大的而利益,这是一个学问。

不过如果等到他们的海军实力强大了之后,张扬倒是建议他们可以向东发展,日本本土向南除了九州和四国之外还有琉球群岛,琉球群岛在隋朝事情曾经被隋炀帝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