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咨询商-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行天一脸懵逼,被刘志说的话给唬住了,一时间还真的有些忌惮了起来。

“呵呵,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大概就是什么弓弩、陷马阵之类的东西,你以前没有遇到过?”

方行天摇了摇头,“弓弩见识过,这东西又快又狠,确实是比较麻烦,不过陷马阵不会吧?他们哪有时间安排啊,他们扎营的时间比我们要晚的!”

“也就是这么一个说法而已,又何必较真!”(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烽火连三月

杀声震天,战鼓激昂,发生在这一片山林间的战斗持续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战斗却极为激烈,双方都杀红了眼,人数处于劣势的一方即便是被包围了,仍旧高呼酣战,死战不退,直到外围的士兵一个个都被杀光了,杀得满地都是鲜血,人头滚滚,尸山血海,才终于停了下来。

“检查一下伤势,看看有没有受伤,将伤兵都抬到后面去,遇到没死透的敌人,给补一刀,小心不要把自己搭进去了!”

手持银枪的年轻将领顾不上擦拭在厮杀中溅的满脸都是的鲜血,提着手里的枪,在死人堆里面巡视了一边,将几个没死透的敌人给解决了,他们大多都伤重不治,迟早是要是的,与其等他们流干了血,干渴在沙滩上被太阳晒死,被痛死,还不如给他们一个痛快。

士兵们开始将敌方和自己这边的尸体分开,收捡散落一点的刀枪盾牌等武器,一名骑着黑马的士兵迅速的朝着远方奔去,他是大军登陆之后派出去的第一个斥候,目前整支大军都要等待他的情报,就算是待会大军会朝内陆行军,但是如果没有他的情报的话,大军的行动还是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将军,这是从敌军主将身上搜到的东西!”

一名亲兵将一封沾着血的书信递到了年轻的将领手中,年轻的将领皱着眉头打开扫了一眼,这上面的文字果真是看不懂,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不过这书信是用柔滑的布棉书写的,可见这人的身份应该不低,不过他为何只带了五百人?

“表哥,敌军已经被我军全部歼灭,没有一人走脱,只是不知道敌军是不是早有准备,所以目前大军还不敢轻举妄动。”

又一支船队靠岸了,从为首的楼船上下来了一名颇为威严的中年将领,他的年龄接近三十岁,一双眼睛十分的威压,随便扫视一眼,便让人有一种不得不臣服的感觉,这是上位者的眼神。

“敌军只来了这么些人?”

他扫了一边战场,发现敌军的尸体并不算是很多,战场的规模也不大,所以心里面有些疑惑。

“此事确有蹊跷,敌军如果不是早有准备的话,为何能够在我们登陆的第一时间就率军感到,和我们交战,但是如果对方是早有准备的话,那为何只派出五百人?这五百人派过来只能给我们塞牙缝,说实话,他们的作战意志倒还不错,但是这武器装备实在是太差了,基本上没有人有盔甲,手中的武器都是这种刀剑!”

他从战场上捡了两把剑递到了主将的面前,刚从楼船上下来的主将拿起刀剑看了一眼,眉头皱了起来。

因为他手中的这两把武器都很怪,说它怪,它怪在哪里?

其中一把剑是用青铜打造的,明显是笔钢剑要重不少,对他们这样的武将而言,这道不要紧,不是不能舞,但是对于一把的士兵而言,青铜打造的武器显然是要费劲不少,而且青铜剑的硬度不够,遇到钢剑的时候被劈上一刀,出现缺口,力气大一点的直接被劈断,也不是没有,战场上就有不少的刀剑都是被斩断了的。

而至于另外一把武器,这把武器就更怪了,这是一把铁剑,本来大家的剑都是铁剑,钢剑有,但是也不是那么多,但是这把铁剑好像是生铁,这种东西脆而硬,在战场上与人拼斗的时候容易折断,比青铜剑更容易折断,而且这把剑锈迹斑斑,这人好像很久都没有保养自己的武器一样。

“罗成,你速领五千万,占领左口岭,敌军的主城在左口岭以东,如果对方有所防范的话,那你军务必保住左口岭的安全,我随后发兵及至,若是敌军没有防备,你军可以对其发起进攻,或者等待骑兵组建之后跟随骑兵左将军一起进攻。”

罗成上前一步,大声应道:“罗成得令!”

一挥斗篷,转身上了自己的白马,风驰电掣般的去点兵了。

这支军队不是别人,正是位于济州岛上的秦琼的那支隋军,此时他们不在济州岛,也不在百济或者是新罗,而是来到了倭国,位于南边九州岛的一处叫做左叮口的位置,他们之前刚刚拿下了外围的五列群岛,此时罗士信正在后面整军。

按理来说,他们三人之中,每次出兵的时候,都应该有一人领兵在家驻守的,上一次是罗成,这一次应该是罗士信才对,不过百济此时跟新罗联合出兵进攻高句丽,朝鲜半岛上的战斗正酣,应该是没有人会对他们这个地方感兴趣才对,毕竟他们也不是软柿子,而且九州岛距离济州岛并不算太远,如果百济有异动的话,他们只要及时回援,济州岛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至于他们将要讨伐的倭国,因为不清楚对方的实力,所以他们这一次几乎是派出了自己所有的精锐。

秦琼之所以要攻打倭国,其实并不是为了钱财也不是为了土地,而是为了人口,尽管隋朝并非是一个奴隶制的国家,当时奴隶依旧是普遍存在的,像各大豪门府中的下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签了卖身契的,而且是终身的卖身契,这些人的待遇还算是稍稍好一点,而那些流落青楼和酒楼的舞女和乐女,基本上就跟奴隶无异了,只要有卖身契,这些人就算是被主家打死了,那也算不上是犯罪,只需要去官府那边交代一些事情的经过和缘由就没事了。

而每一次的对外战争过后,都会有大量敌国的百姓会成为奴隶,这些人的境遇是最悲惨的,亡国奴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的,甚至连做人的尊严都没有了,唐朝是这样,宋朝也是这样,隋朝自然也不例外。

秦琼需要奴隶,他需要劳动力,这些奴隶可以编进军队,组成副兵,他准备组建一支重骑兵,而重骑兵之所以叫重骑兵,就是因为他们的盔甲是全身铁甲,坐骑也是全副武装,这样一来,穿戴这些盔甲,就是一件麻烦事了,而且这些盔甲不能一直穿着,这样不仅人不舒服,而且连战马也承受不了,所以一名铁甲重骑兵是需要一到两名的副兵的,这些副兵就是这些重装骑兵的奴隶,在战场上,他们要负责帮助重骑兵托运铠甲,到了作战的区域他们要帮助重骑兵穿上盔甲,而等到战争结束,他们还要帮助重骑兵卸下盔甲和处理伤口,而且他们本身也是骑兵,不过是轻骑兵,要负责掩护重骑兵的两翼,在战场上,如果重骑兵死了,那么他的副兵就要承受代价,最高的惩罚是被处死。

这种制度在隋朝并没有大规模的出现,因为重骑兵实在是太耗钱了,一般人根本维系不起,三国时期曹操的虎豹骑不知道是不是重骑兵,如果是重装骑兵的话,那数量应该没有三国志里面记载的那么多,在三国志之中,虽然陈寿没有直接说虎豹骑的数量,但是根据他的描述,估计人数应该在五六千左右,而五千六千的重骑兵,需要至少一万多的副兵,这样一来仅仅是维持五六千的重骑兵就要维持接近两万匹战马,接近两万余人的规模,这个可能性不太大,骑兵是十分昂贵的兵种,汉代在强盛的时候不过才十万骑兵,到了三国时期国力已经衰弱了很多了,作为一个割据势力,曹操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骑兵的,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重骑兵。

秦琼目前的能力最多组建一千人的重骑兵部队,人数再多就养不活了,他在三角贸易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铁矿,这些铁可以用来冶炼打造成自己的重装铠甲,但是他手下目前的军队数量有限,岛上的人口也不多,想要扩军,从自身内部的角度出发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才会将目光放在外面呢。

其实这件事情有刘志的影子在里面,在之前跟秦琼聊天的时候,刘志曾经提到过东边的倭国的,倭国的人口不少,但是国力却不强,原因是他们的经济差,军队支撑不起来,军队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战术素养上都跟隋军差距很大,而且日军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岛上,他们是岛国,造船业理应很发达才对,但是因为科技水平太低,他们造不了大船,都只有一些小船,小船带来的结果就是他们承载不了太多的人,也运不了太多的武器装备,而且这些小船的稳定性很差,在海上很容易出事,遇到风暴就要遭殃。

而他选择的对手是九州岛,这里其实并不是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但是这里的日军的实力还算是不错,而且这里还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包括粮食铁矿等等在内。

秦琼翻身上了马,在海滩上开始巡视起来,士兵们正在将战马从战船上缓缓的牵下来,这些战马在海上都度过了一段比较煎熬的时间,这个时候都有些受惊,所以骑兵的组建估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了。

士兵们正在装卸各种物资,有的还在将组成起来的车辆套在马身上,这些车辆上面运输的多是一些比较重的武器,包括床弩、投石机的部件、霹雳车等等。

整个海滩上都是一片忙碌,靠近沙滩的船只越来越多,此时还是退潮时期,船队没有顾忌,可以抢滩登陆,等到午夜涨潮之后,它们就可以浮起来,并不会一直搁浅下去。

秦琼这一次带了两万军队过来,首战告捷之后,士兵们的士气明显是提升了很大一截,这个时候喊着号子将一批批装了各种物资的东西从船上引下来,而他们使用的工具就是之前刘志交给他们的斜面和滑轮,当然了,这些东西学起来并不困难,道理也很容易懂。

倭国派遣五百人过来,到底是什么意思?秦琼还在推测之前的那件事情,虽然这支部队被罗成全歼了,但是他的心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安心,反而是感觉到有一些不安,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这边的行踪真的泄露了,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巧合。

这当然只是一个巧合,路过这里的倭国首领其实是一个倭国的将军,他是准备出海的,这一带的地理位置比较好,是一出比较平缓的沙滩,他选择了在这里上船,准备前往对马,对马岛此时并不完全算是倭国的领土,但是岛上已经有倭**队驻扎了,而从汉朝延续至今的对马国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小国,其中新罗人对他虎视眈眈,所以倭国对对马岛很是重视,并且跟百济结了盟,用来保护对马岛和牵制新罗国。

派驻到对马岛的军队算是出国驻守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轮换,这一次刚好轮到九州岛这边出兵,而这支人数为五百人的军队就是要出兵对马岛的倭**队了。

为了凑齐这五百人,九州岛的倭军将军中精锐的士卒都集中了起来,从其中挑选了五百人,然后将最好的武器装备都给了他们,让他们努力的变成一支看上去很能打的军队,这样的话等到他们到了对马岛,就能够震慑住觊觎对马岛的百济人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罗成在跟这支军队接战的时候,说对方是一支战斗意志很强的军队,因为对方毕竟是数万人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

不过他说对方的武器装备太差了,这就实在是有些不给面子了,这五百人的装备是倭国最好的装备了,如果他们的装备都算是差的话,那么其他的日军的武器装备就跟烧火棍没有区别了。

而此时,罗成的军队已经拿下了左口岭,这个地方的位置确实是有些重要,不过这里根本就没有倭**队驻守,而且之前秦琼说的主城,罗成又看了好几眼,确认没看错,这城池也实在是太简陋了一些吧!这真的是主城吗?怎么感觉城墙是土坯的,而且高度还不到一丈高?

要不打打试试?

下一刻,五千杀气腾腾的隋军士兵呐喊着冲了出来,杀向了远方的城池!(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经打

这座不知名的小城市,其实规模还比不上中原随随便便的一座县城,在隋军将士的眼中,这个城池除了穷和寒酸之外,就没有什么词合适来形容了。

罗成的进攻其实很唐突的,他的军队并没有攻城梯,更别说是云梯了,但是在他看来,高度只有一丈的城墙,自己轻轻一跳就能跳上去,至于普通的士兵,叠个人墙,踩个肩膀,想要上来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攻城梯,要是拿上了攻城梯反倒是不太好,因为攻城梯实在是太长了,架上去的话可能会比城墙还高不少,如果是斜着放着的话,又太容易滑下来。

城中的倭军根本就没有防备,隋军刚刚往这边冲的时候,他们居然还聚集在城头上议论,感觉这些人很奇怪,长得又高又大,还穿着一身黑不拉器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脑袋上顶着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看起来总是很别扭,结果等到对方接近了,发现对方的脸上扭曲而狂热的表情,和那扑面而来的杀气的时候,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对方这是要来攻城啊!

城头上顿时一片大乱,铛铛铛的警报声刺耳的传了出去,但是还不等守军准备好隋军就已经冲破了城门,杀上了城墙,冲进了城内,犹如凶猛的洪水一般冲开了守军的防线,这让倭军和城中的百姓都没有防备,城内顿时一片大乱。

罗成骑在马上,在城中肆意纵横,将一个个正在溃逃之中的倭军士兵刺翻在地,他一路冲过来简直势不可挡,这座城池的守军简直是不堪一击,比起中原的府兵都要弱上太多,完全就没有战斗力,士兵们在他们冲破了城门之后基本上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连巷战都不敢打,就知道抱头鼠穿,守军的人数还不少,一跑起来就显得人数更多了,结果隋军这般也四散追杀,城中顿时就大乱了起来。

他对此事倒也不太想管,吩咐下去,让士兵们不要大肆屠杀,他自己带着人向着城中最高最大的那一座建筑杀了过去,那里估计是类似于城主或者是郡守一类的人的所在吧!

这座不知名的小城池其实是倭国在九州岛上为数不多的城池,倭国的历史算是比较长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整个国家其实并不完全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国家,隋朝时期,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三十余个国家,大业三年的时候,倭国国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向隋帝表达自己对天朝上国的仰慕之情,表示自己羡慕隋朝的强大,愿意每年像隋朝派遣一批遣隋使,来学习天朝上国的利益和文化,当然了,他们也想学习隋军的军事。

隋炀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

就是不想再听到这样无礼的使者,以后蛮夷给我们写国书,里面写的内容如果粗鄙不堪的话,就不要再让我看到了。

然后过了一年,到了大业四年,隋炀帝派遣了文林郎裴清出使倭国。

隋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清度百济,行至竹岛,南望罗国,经都斯麻国,乃在大海中。又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于华夏,以为夷洲,疑不能明也。又经十余国,达于海岸。自竹斯国以东,皆附庸于倭。倭王遣小德阿辈台,从数百人,设仪仗,鸣鼓角来迎。

说是他从百济出发,向东行驶,像是到了一个叫做竹岛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今天日韩争论的竹岛),然后就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小国家,甚至有一个叫做秦王国的国家,当地的人跟中土的人长的一模一样,裴清大吃一惊,以为自己到了传说中的夷洲,却一直弄不清这一件事,然后他又经过了十几个国家,这才到了倭国的地盘,倭国的地盘是在一个叫做竹斯国以东的地方。

从这一段内容里面可以看到,当时的倭国其实不算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是由附庸国组成的,国家面积其实不算太大,大概在如今的日本西部一带。

而九州岛这里的国家,其实是竹斯国,这个国家的势力范围在今天九州岛的福冈县南部和西部一带,向东是丰日别(丰国),向南是建日向日丰久士比泥别(肥国)和建日别(熊曾国)。

而竹斯国是倭国的附庸国,所以岛上每年也要承担向对马岛派遣军队的任务,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罗成他们会在海滩上遇到那支军队只有五百人的原因。

竹斯国不算很大,人口大概只有十万多户,大概七十多万的人口,比其他的丰国、肥国和熊曾国都要大一些,军队的人数也最多,实力最强,算是倭国附庸国里面实力比较强大的一支了。

裴清出使倭国的这件事情罗成不知道,秦琼也不知道,所以对什么竹斯国、丰国和肥国都是在济州岛上跟倭国人贸易之后才知道的。

而他们知道竹斯国这边的粮食比较多,而且人口也比起其他的地方要稍稍的密集一些,所以这一次出兵才瞄准了这里,就是想要从这里劫掠粮食和人口。

竹斯国的军队不经打,这座不知名的小城其实叫做西筑城,日后改名叫做筑城,虽然规模入不了隋军的法眼,但是在竹斯国内,甚至是在整个九州岛上,这都算是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了。

前面说过,倭国的社会发展其实是很缓慢的,从中国古代的商周时代发现岛上有人居住之后,倭国人一直到隋朝时期才建立起了自己的文明,在这之前,他们都过的是茹毛饮血的日子,而给他们带来了文明的却是秦军的一支,也就是隋朝使者裴清所见到的那个秦王国,这就是秦亡了之后,一直溃退到倭国这边的秦朝人,他们人数不多,但是保持了中原的文化,使用的文字都是秦朝的小篆。

而一只闯进一群沙丁鱼之间的鲶鱼,会让整群沙丁鱼都变得活动起来,主动或者被动的开始改变自己,这被叫做是鲶鱼效应。而这也加速了倭国文明的发展,不然的话他们现在估计还没有自己的文字,还没有自己的礼仪和文化。

不过秦王国并不在九州岛,而是在日本本岛的山口郡一带,他们的人数很少,只有不到两万人,之所以能够在混战之中保存下来,主要跟他们的相较于其他倭国文明要强盛的武器有关,比如说闻名天下的秦军弓弩,秦军铁甲军和秦军军功制度,这是一个有些类似于古希腊斯巴达城邦的一个王国,不是很大,但是军队战斗力爆表,谁也不敢轻易招惹的存在。

罗成不知道这些,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了这些了,因为他俘获了竹斯国的国王,一个名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