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末-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隋从来不缺粮食,缺的是官府的不作为。大隋三大粮仓中的粮食就有着足足三四千万石的粮食,而且各地的官府还专门建有义仓。这些仓库中的粮食都是平时百姓和地主贵族们在丰年时捐献的粮食,一旦灾年这些就是穷人的救命粮。另外还有一些平仓,政府专门囤积粮食用来在粮价过高时平定粮价的。

之所以后来还会有那么多的人饿死,其中一来是各地的强盗起文军太多,专门攻打粮仓。二来也是官府不肯放粮,还有就是比如在隋末时,三大粮仓之中虽然有粮,却早已经和各地交通中断,有粮也运不出去。据正史记载,隋朝粮仓中的粮食,有的经过战乱,直到了唐高宗的时候,

还没有吃完。都能到唐朝第三任皇帝,可以想象开皇之治的盛世时,隋朝储备了多少粮食。

而现在,陈克复就是要不惜代价,从那些大粮商地主的粮仓中,不断的买来粮食。只要有粮,再苦寒的辽东,也将成为隋末那些遍地饥民们眼中的世外桃园。

粮食不一定要生产,也可以买,还可以抢。

“另外,我们设在卑沙城的秘密制钱炉也已经开炉了。目前我们按照元帅的提议,不但日夜赶铸五株肉好钱,而且还专门开了两座炉,分别铸金币和银币。银币每枚值一百五铢肉好,金币一枚值一贯五铢肉好钱。我们现在的规模,一年能铸五铮铜钱十万贯,银币一百万枚,金币十万枚。”同是陈家庄来的张伯说着掏出一串铜钱和几枚金银币。

铸钱其实是个很简单的工艺,甚至许多商人和贵族家中都有开炉铸造。不过sī造钱,那就是个很大的罪名。当年杨坚曾下令,敢sī铸钱者,皆抄家斩首。不过到了现在,朝中的钱制越来越乱,各种掺杂了稽等物的铜钱大量流入市场。而官府造出来的铜钱,又因为溶铜钱铸铜器能赚很大利润,导致好钱越来越少,各种白钱越来越多。

朝廷甚至发行各种以一当五,又一当十的铁钱,严重的干扰了商业秩序。辽东现在的商品贸易很繁荣,每天的交易量都十分的大。自从陈克复开了四海钱庄后,每天都得进行各种不同铜钱的兑换。甚至会出现没有钱可用的情况,大家只能以物易物。陈克复看到这样的情况,干脆让毛伯他们sī下铸钱。

铸钱犯法,但是真要铸却简单。这玩意不像是后世的纸币,还有什么防伪技术。这东西有点势力的人都能铸出来,关健的就是朝廷的严厉刑法。只要搞几套钱炉,开几套范钱,那么接下来只要有铜料,钱就会如水一样的铸造出来。陈克复一边派人去挖矿,一边又收集那些铜器熔掉,甚至连高句丽一些寺庙中的铜佛像也被他熔了铸钱。铜钱量大耗铜多,陈克复干脆又铸起了金银币。

这个时代的货币只有铜钱和绢是正式的货币,其它的金则是皇帝赏赐给官府和功臣之物。也有那些贵族世家收藏黄金,能做为交易,但是并不流通。至于银,中原此时的银矿发现的少,银比金少。陈克复干脆制造金银币,而不是金银元宝。一枚银币相当于一百个铜币,这些交易方便,也好兑换,更能促进流通和商品交易。

开炉铸sī钱,一边却又有四海钱庄这么一个不断扩展的汇兑钱庄,辽东的这种sī钱却在短时间内,已经成为了所有商人们最认可的货币。中原的铜钱随着商人们流入辽东,结果又被四海钱庄汇聚入辽东铸钱坊,在那里各种杂七杂八的钱被熔掉,重新变成了辽东铸造的币,再和金银币一起流入中原。

挖矿、熔铜、铸钱,流通,这么一圈下来,辽东不但规范了钱币,促进了商业贸易,而且有个更关健的是,铸钱在高风险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暴利行业。铸一贯钱出来,其实本钱只须要七百文钱左右,金银币的利润小点,但是挖矿自己造,利润却是更高。陈克复大辽东一手摭天,这么暴利的行业,他自然不会放过。每天源源不断的钱铸造出来,也等于陈克复每天都在赚着大量的钱。

辽东五铮钱,辽东银币,辽东金币,辽东银票,辽东四海钱庄,辽东矿场、辽东铸钱坊,陈克复在手中的权力下,在辽东建立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还是一条能控制着辽东经济的产业链。

有粮,有人、有钱,一切都在他的努力控制中。

“殿下,钱粮虽然重要,不过却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真正最重要的还要手中的兵权啊。过几天圣旨就要到辽东,到时我们的兵马一分为三,不知道殿下是否已经早有安排?”另一位刘伯道。

乱世之中,草头为王。拳头大的才是有理的,没有兵权,再有钱再有粮,也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陈克复当然不可能去为别人做嫁衣裳,所以他之前才会设计让室韦人搞出事来,为的就是能重新挑起战争,好在手中握有兵马。不过就算他和室韦人打起来,打一个室韦他也不可能出动所有兵马。剩下的,依然还是要按朝廷的旨意分割。

“府兵、郡兵、镇兵,这三套兵制,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府兵是要散于各地耕种。而郡兵是要驻于各失郡县之中,而镇兵却是要驻守在辽东的九个关健关隘位置。所以府兵相对来说不是太重要,我们可以将军中的新兵,和一些没有mō清根底的将校们暂时划入府兵编制之中。”陈克复认真的讲道,十多万人马,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而现在,

这个三级兵马分割计划…,正好可以先将这部份兵马散到各地方上。

“郡兵是驻扎于各郡县大城之中的兵马,这部份两万一千人。九镇兵马两万七千人,这些兵马控制着辽东最关健的位置,这些地方是最重要的,九镇兵马必须全部为我们的心腹兵马。”“所以我的打算是,张合、刘铁柱、胡海三军转为府兵,解甲归农。鲁世深、毛翊、陈贵三军中一分为二,一部为郡兵,剩下的最精锐的部分为九镇兵马。而我的中军和无论府的各营同样转为府兵,不过他们不用解甲,他们这次将随我移驻扶余,随时进攻室韦。至于其它的破军讲武堂、元帅府参谋司、特勤司、调查司、〖警〗察司、宪兵司,大部份转为地下秘密活动,小部份继续随军北上。”四万人转为府兵,暂时解甲。四万转为郡兵、镇兵常备兵马,把守辽东各大城和关健关隘。剩下的四万鼻精锐的兵马,表面上划入府兵编制,但是却马上将被再次征调起来,攻打室韦,以比继续保持集结状态,一直掌握在陈克复的手中。!。

第283章四老柱国

…当!当!当!

辽东城的钟楼之上,两名军士一起在用力的撞响着大铜钟。一声紧似一声,浑厚攸长的钟声声传五十余里。

二月二、龙抬头!钟声响起之后,辽东城北军鼻、城军营、城外南大营,相继开始响起鼓角之声。钟声、鼓声、角声,响彻云宵。

辽东初春的早晨,依然是春寒一阵紧似一阵。城里城外,积雪遍布。本来这样的早晨应当是行人稀少,可是在一遍遍的钟鼓声中,城中的百姓都已经从家中走出,汇聚到了各街各道。特别是西城门之处,此时已经是人山人海。钟楼的大钟有三个作用,一是报时,白天以钟声向城中及城池附近的城外报时。另外一个是报警,有敌情等情况时,守军就会敲响城头的警钟,这个时候,城中钟楼之上的大钟也会撞响。警钟响起之时,是急促而又连续的,会不停歇的密集撞击至少一刻钟。

除了报时、报警,东城楼中的大钟在还有一种情况下,也会响起。

那就是举行重大仪式、举行庆典、甚至是迎接重要的人物到来的时候。

如果皇帝到来,那么大钟会连续撞响三百六十声响。亲王规格要低此,是一百零八响。此时东城楼上的大钟在响了半天之后终于停了下来,有心人已经数过,整整一百零八响。

自昨日起,辽东行营就已经派出了军士,挨家挨户的通知了整个辽东城的百姓商人,今日亲王辽王入辽东城,同行的将还有众多新到任的辽东官员。除了辽东城的百姓商户,整个辽东各地的校尉以上军官都接到了命令,勿必赶来迎接亲王车驾。

辽东城的驻军今日全部都换上了崭新的铠甲,陌刀军充任迎接王驾的仪仗队。宪兵司官兵,则专门负责今日城中的秩序。警卫营军官,专门负责安全保卫。其余的大部份官兵也将要在辽东西城门外十里列队欢迎。

其实城中百姓同样必须出门欢迎,不过他们只能在街道两边迎接,不许上街。

辽王杨晾此次和朝廷派遣入辽官员一同到达,他们先是从东都通过运河到达山东。再从山东坐船浮海东进到达卑沙城后,再直接换车马沿着早已经封冻的辽河一路北上,最后到达辽东城。

早在半个月前,辽王的车驾就已经上了岸到了卑沙城。不过陈克复直接以辽东军事繁忙为理由,没有亲自赶往卑沙城迎接。只是派了张锦率警卫营两团六百人前去迎接,然后再让现在驻守卑沙城的辽东军派一营人马护送北上。就是今日按理他也应当出城赶往辽河迎接的。

不过陈克复并没有去,此时他正和苏威两人坐在西城门楼子里。

杨睐是亲王,不过现在陈克复和苏威两人也是宰相说起来他们的品级虽然低点但都是百官之首,用不着搞那么隆重,出城十里相仰。

苏威最近整日里呆在内城府中,品茗听歌赏舞,说不出的惬意。

此时坐大这城门楼上呼呼的寒风吹过,冷的他不时的裹着身上的招皮大裘。

“辽王的车驾还有多远?”虽然陈克复没有亲往辽河迎接不过还是派了副帅李奔雷和数十位军中将领前往辽河,又安排了数批探马,每过一会就会回来报信。

负责这事的侦察营总管张勇道“刚才已经上岸了,估计再有一个来时辰就到了。这次来的人不少,足有两万多人,路上要慢一点。”

这次来的队伍确实不少,本来陈克复是不愿意和这批人打照面的。

按他的意思,在他们到辽东城之前,他就带兵北上,算是给他们来个小

小的下马威。不过在拿到了这批官员的名单之后,陈克复改变了主意。

打算先会一会这批官员,再出兵北上。

刚拿到名单的时候,陈克复甚至都吓了一跳。这其平的几人,那可谓是相当有名,如果不是特勤司办事一向让他放心,他都有些怀疑是不是搞错了。

杨睐是杨广的亲儿子,还是唯一一个成年的儿子。二十八岁的杨睐原本是齐王,这次来辽东改封为辽王。实际上是降级了,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杨晾是很不愿意接受的。他以为这是他老子打算弄死他,好给他那七岁的弟弟,刚从赵王升为太子的杨杲扫平道路。

不过最后虞世基又特意让人给他传说,给他解释了一番。现在赵王已经立为太子,那么他这个二皇子已经没有希望了。特别是他之前的行为还惹的杨广十分失望愤怒,他最好的结局有可能和他的叔叔蜀王杨秀一样,被幽闭宫中一生,从此不得天日。但是如果入辽,虽然从此远离中原,但是却还有机会谋划翻身,最不济也能混个消遥闲散王爷。

听了虞世基的话后,原本极度不愿意的杨睐马上改变了主意,虞世基有句话说的好,重耳在外而生1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夷吾、申生皆为晋献公的公子,申生为献公正夫人所生是嫡出,被立为太子,后献公正夫人去逝,晋献公纳狄女为夫人,狄女为其生二子,献公爱狄女遂有废立之意,而狄女也处心积虑要害死献公的这三个儿子,其中申生是主要加害的对象。重耳知道狄夫人的意图,就带着几个随从逃走了,从此周游列国,取得大国的信任,为其后来回国继位打下基础。而申生明知有人加害,也要固守孝道不离本国,最终被谗言加害,落个自刎身亡的下场。

他现在远走辽东,说不定将来就还有机会回京城。特别是虞世基为他出谋献策,让他趁此机会,交结辽东陈克复等将领。辽东兵强马壮,一军就能灭一国。如果能把陈克复收为心腹,那么想如他父皇一样,以嫡次子而最终成为皇帝并不是没有可能。

改变主意后,在最后晋见杨广的时候,杨晾表现的十分的配合甚至一再表示,一定会为杨广的大业尽儿子的心意,为杨广看住这块刚刚打下的辽东之地。杨广听了之后十分高兴,仿佛又看到了杨睐年青时候的样子那时他就是这么的聪明乖巧。高兴之余,不但赏赐给了许多钱财让他带去辽东,甚至从禁卫中调派了五千人为他的shì卫带去辽东。

陈克复等人等到日上中天之时,终于又一拨探马来报辽王及众官吏的车驾已经到了。

白茫茫的旷野雪地之中,一支骑军当先开路,打的正是杨睐的亲王旗鼻。初是黑点,渐成黑线最后终于成了一片黑sè的车马队伍。

陈克复笑了笑“王爷和众大人已经到了,苏大人我们起身迎接吧。”陈克复统辽东所有校尉以上军中将领又带了一些城中的大商队的老板,在陌刀营和警卫营、宪兵司的护卫下,赶出城去迎接。

城中几千人出去迎接可是辽王那边队伍来的人更多。足足有五六万人而不是两万人,就如同一支大军一样,黑鸦鸦的一片。

陈克复带着人马赶到队伍中间,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熟人,左屯卫将军宇文化及。

但见宇文化及此时穿着一身铠甲后面还披着一件白招皮大氅,腰悬精美仪刀跨下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初一看上去,还真是威武不凡,气势堂堂。特别是宇文化及的一张脸,虽然三十多岁的人了,却不似陈克复他们这些久经战场的将领,多少都沾上了些风霜。

宇文化及一张白净脸,chún下还有一副修饰的十分漂亮的美髯,的实是当的起长安轻薄公子这么一个名号。

在他的旁边,一位和他差不多年纪,甚至是比宇文化及还是英俊潇洒几分的贵气青年。锦袍玉带,头束紫金冠,腰悬一把镶满宝石的长剑,而非横刀。此时他披着一件紫sè招皮大氅,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正在打量着陈克复。

陈克复只看一眼,心中已经有底,这位看来就是那位荒yín的皇子杨睐了。而只是轻轻一扫,在他的左右近旁,却还有四位头发huā白,如李奔雷老将军差不多年纪之人。几人看上去虽老,却都是一身武将打扮,更加难得的是,只一眼,陈克复就发现这些人身上有一种纵横睥睨的气质。不同于宇文化及和辽王,这些人身上有种十分熟悉的气质。这是一种沙场纵横,看惯生死的大将气质,这些人都是将领,而且定然还都是军中大将。

宇文化及这个时候已经跳下马来,走到陈克复的马前,大笑着道“当日也是此处一别,没曾想这都差不多半年多才相见。破军兄,别来无恙啊。”

“宇文兄别来无恙,这位就是辽王吧,还请兄为破军引见”陈克复也跳下马,冲着他拱了拱手,笑着往辽王示意道。

宇文化及整了整衣冠,收起笑容,对着陈克复郑重的行了一记参拜礼“刚才是你我兄弟sī情叙旧,现在却是末将正式参拜将军。”

宇文化及现在官职是左屯卫将军,陈克复是左屯卫大将军。虽然只相差了一个字,但是宇文化及却是陈克复左屯卫统属下的两位将军之一,是真正的直接上下级关系。

扶起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带着陈克复上前,向陈在复引见那位华贵青年“这位是当今陛下皇子,二皇子杨晾,刚刚改封为辽王,并加封为辽东道观察使。”杨睐不过是一浪dàng皇子,不过他生来就在帝王家,加之如今却是又是亲王爵位,比陈克复却是要尊荣的多。陈克复忙上前,掀开战袍就要行参拜大礼。

杨睐敏捷的跳下战马,以手托着陈克复的双臂,不让他行礼“陈元帅不必行此大礼,早在洛阳之时,我就已经不知听了元帅多少次英勇事迹了。以一人而灭一国,陈元帅当真是我大隋第一将军。1【、

王对陈元帅是敬佩不已,又何必行此大礼。从今天起,1小王也将长驻辽东,今后我们可就是同僚了,还应当多亲近亲近才是啊。”

“王爷过奖了,辽东能平定,那是陛下等朝中各位大将们奋战两次的结果,我不过是出了最后一点力罢了,不敢贪此大功。王爷如果真不嫌弃我粗鄙武夫,以后叫我破军即可。”陈克复也笑着回应,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他们是一见如故,份外投缘呢。

杨瞰大笑几声“好,那小王以后就叫元帅破军兄了,破军兄果然爽快人。我比破军要虚长几岁,以后就托大自称为兄了。来,为兄为你介绍几位我大隋名将。”

马上的几位老将军这个时候早已经跳下了马,站在杨睐的身后,虽然只是静静的站在那里,可是整个人却渊淳岳峙,有大将之风。

杨睐来到一位和苏威看上去差不多年纪的满头白发的老人面前,这是几人中唯一着文官服的人“这位是我大隋之柱国,建安侯、民部尚书,原东都留守、河南慰抚大使,七十二岁的樊子盖樊老大人。此次父皇对于辽东十分看重,特意从河南将老柱国调入辽东,为辽阳郡太守兼辽东副留守。”

杨睐说的好听,其实樊子盖之所以入辽,还是跟他在河南剿匪有关。他的三光剿匪策略,杀了无数的人,结果收效甚微。反而将原来张须陀在任时差不多平息的山东、河南之地,又再一次的给剿的全都起来造反了。越剿盗匪越多,局势越来越烂,杨广也震怒了。原本要问他罪,不过念其上次留守东都之时,表现十分忠诚,面对杨玄感的大军,守住了东都。杨玄感最后一挥手,这位已经七十二岁的帝国重臣,直接被调入了辽东。

:更新有些晚,不过也求下票票吧,有保底月票的求支持。没有月票的,求推荐票支持。这几天更新不多,因为是新开卷,有太多的要考虑,这几章也有些平淡,不过还是求支持,高冉神马的会有,感情戏美女什么的也会有!。

第284章名将入辽

辽阳郡是新改的名字,因为在辽河的西面已经有了一个辽东城和辽东郡,所以朝廷把辽东的这个辽东城改成了辽阳城,以辽东城为中心的这个辽东七郡之一的新郡,就命名为了辽阳郡。

樊子盖入辽东,可以说是被贬谪,不过辽东副留守、辽阳郡太守这两个职位,说明杨广对他还是十分倚重的。辽东副留守,这是位高权却不重,如果再兼任辽东第一大郡辽阳郡太守,那就真正是位高权也重了。

对于这个明明就是一干瘦小老头的樊子盖,陈克复真是久仰大名。

不过仰的是他滥杀、狂杀的大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