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降贞观-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泽成亲之后,秦茉儿便成了这个宅子中的女主人了,家中一应事务,也都是秦茉儿在操持。别看秦茉儿初为人妇,可掌管起家务来却做得有模有样的。赵云泽倒是轻松了不少。

别看赵云泽家的人不多,可是赶上过年,家中的事情却是不少,也幸亏在年前赵云泽便结婚了。这个家有了秦茉儿,赵云泽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了。若非如此,忙年的那一应琐事,就够赵云泽头大的了。

此时,别人都在忙碌着,赵云泽也没闲着,他正在书房中裁红纸,写春联。

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原本起于宋朝,明代大兴。此时,还是唐初,大唐并没有贴春联的习俗。

可是赵云泽却不管那么多,过年不贴春联,他总觉得少了一些年味。于是,他便自己找出了红纸,开始写春联了。刚刚大婚不久,家中红纸自然是不缺的。

“夫君,我们在外面忙的团团转,你却在书房中躲清闲。”秦茉儿一脸“别人欠她钱不还”的表情走进了书房。“咦,你裁红纸做什么”

“写春联呀”赵云泽抬起头,对着秦茉儿笑了笑,就又继续忙他的了。此时他已经裁到了最后一张红纸。

“春联什么东西”秦茉儿茫然了。

也就在这时,赵云泽裁完了所有的红纸。

“欲知春联为何物夫人,且为某磨墨”赵云泽拿腔拿调的说道。

秦茉儿娇嗔的横了赵云泽一眼,但她还是耐不住好奇,乖乖的替赵云泽磨起墨来。

赵云泽铺开一张红纸,提起笔来饱蘸浓墨,略一思索,便在纸上写起字来。

“新年纳余庆”秦茉儿一字字的念出了赵云泽写下的字。

写完第一张红纸,赵云泽放下笔,双手小心翼翼的将红纸抬起,放到了一边。然后再次提笔,写起了下联。

“佳节号长春”秦茉儿又随着赵云泽的笔锋,念出了下联。

待赵云泽将一上一下两联红纸摆在一起,秦茉儿又念了一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夫君,你这是作诗怎么只做了半阙呀”

赵云泽摇摇头,道:“这不是诗,是对联一会儿,等字迹干了,便让秦平和秦安将这副对联贴到大门口去。记住了,上联贴正对大门的右边,下联贴左边。”

“对联”秦茉儿搞不懂了。想了半天,她终于心有所悟道:“我明白了,夫君这是用这种对联来代替桃符吗”

赵云泽笑道:“不不不,桃符该挂还得挂,这对联也要贴。茉儿,我跟你打个赌,今年咱家一贴对联,或许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唐的人过年都不挂桃符了,而是改为贴对联了。”

“哼,我才不信呢,也就是你喜欢标新立异”秦茉儿丢下一句话,转身就出了书房。

赵云泽心道:这个标新立异之人,原先的历史上可不是我,而是五代十国时的蜀后主孟昶。人家老孟同志一贴春联,很快就在华夏大兴其道了。我就不信,我这一贴,就起不到这个作用。

原先历史上,在宋代之前,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是在大门上挂桃符的。所谓的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小木板,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这二位大神的画像,贴挂于大门两侧。意在祈福灭祸。这也是最早的门神。

到了五代之时,蜀后主孟昶喜欢标新立异,便在桃符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的对联。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

后来,人们便干脆用春联代替了桃符,过年时改挂桃符为贴春联了。不过在明代之前,春联也仍然被叫做“桃符”的。

赵云泽望着秦茉儿在书房门口消失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便又继续写春联和福字了。

第242章东风夜放花千树(下)

第一个发现赵云泽家贴出春联的,是方直的夫人。;

方夫人是个热心肠的人,她生怕秦茉儿初为新妇,不懂得除夕这天该做些什么事情,就到赵云泽家串门。方夫人来到赵云泽家门口时,刚好碰上秦平和秦安在贴大门口的春联和福字。

“秦平、秦安,你家的桃符倒是新鲜,怎么换成红纸了上面还写了这么多字”方夫人好奇的问道。她从赵云泽大婚后,就经常跑到赵云泽家找秦茉儿聊天,倒是对赵家的人全都认识了。

一听方夫人把春联当作了桃符,秦平便笑了笑说道:“方夫人,这可不是桃符,您没看我家的桃符已经挂在门边了嘛。我家郎君说了,这叫春联。”

“春联做什么用的”方夫人又问。

“我家郎君说,跟桃符一样,是祈福用的。但这春联大红大红的,看着喜庆。”秦平又解释道。

方夫人端详了一下已经贴好的春联,点头道:“还别说,这红底黑字的,看着还真舒服。不行,我也让我家那死鬼照着你家郎君的做法,往大门口贴上春联。”

说完,方夫人转身就走。刚走出几步,她又停下了。“我好像有件事情忘了做。是什么事情呢算了,不想了,贴春联要紧”

方夫人的脚步继续迈动起来,进了她自己家的家门。

过了没多久,方直家果然也贴出了一副春联。方直的对联跟赵云泽的内容不一样,他写的是“腊梅辞旧岁,春信报吉祥”。

赵云泽家和方直家的春联一贴出来,很快便引起了延康坊的街坊们的注意。延康坊中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也是有那么几十个的。这些读书人见到赵云泽和方直家贴的春联后,也不知道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便都跟着模仿了起来。而且,就跟比赛似的,每家贴出的对联内容都不一样,遣词用句都很讲究,那春联上的毛笔字也都很见功底。;

到傍晚时分,延康坊中便有数十户贴春联的了。

等到了大年初一,长安城的人们开始走动着拜年,很多人便发现了延康坊中的那几十幅春联。春联这东西,既文雅又喜庆,一下子便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于是,又一年之后,从贞观元年的除夕开始,长安城中贴春联的人家便一年比一年多了。又过了数年,这种除夕贴春联的习俗,也以长安城为中心,慢慢开始往大唐的各个地方辐射开来。不过,至于是谁家第一个贴的春联,大唐大多数的百姓却是不知道的。反正,人们把这种对联称之为“贞观红”。

那时,已近不惑之年的沪海候赵云泽,想起了他和秦茉儿在武德九年的除夕之日曾经打的那个赌,便对秦茉儿旧事重提。秦茉儿愿赌服输,任赵云泽发落。于是,赵云泽就又添了一个孩子。此是后话,先略过不提。

分割线

除夕之夜,长安城的风俗便是吃团圆饭,而后守夜。

赵云泽家的年夜饭是火锅。两主、两仆、四个丫鬟围坐在一间堂屋之中,酣畅的吃着火锅聊天。这种主仆同桌共餐的情景,在长安城别的大户人家是见不到的。

赵云泽是来自后世之人,没有那些阶级观念。没成婚之前,他就一直和刘善宝、明月彩霞一块用餐。成婚之后,赵家的当家人换成了秦茉儿。别的事情,赵云泽都依着秦茉儿的意思办,唯独对待下人一事上,赵云泽坚持自己的观念。秦茉儿对此也不以为意,心里反而挺高兴的。毕竟,秦茉儿本人就曾经当过平阳公主的侍女,她比赵云泽更对下人亲近。

于是,赵家的主仆,便生活的很和谐很和谐的了。

吃火锅最容易消磨时间,不知不觉的,时间便快到子时了。

“夫君,你说今夜子时皇宫会有很神奇的异象,到底是什么异象啊”秦茉儿好奇的问赵云泽。

“呵呵,茉儿先容我卖个关子。反正子时就快到了,你们快点吃。吃完了,咱们便都爬到房顶上去,往皇宫那边看。”赵云泽神神秘秘的说道。

一听赵云泽的话,众人连忙加快了消灭碗中菜肴的速度。

又过了一会儿,赵家主从八人,便都爬到了东厢房的屋顶上,一起眺望皇宫方向。

今夜是个阴天,没有一丝风,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暖意。赵云泽等八人穿的又厚,呆在屋顶上也没觉着冷。

当巷道中子时的打更梆子声刚刚敲响之时,太极宫所在位置的天空,忽然一下明亮了起来。

紧接着,便有五彩的焰火突然出现在太极宫上方。焰火覆盖的面积很大,依赵云泽的判断,至少能把太极殿前的大广场整个覆盖住。焰火的高度,应该有三四丈高,赵云泽等人能够清晰的看见那一团团的光华。

赵云泽让武库别署的人加班做出来的礼花筒,装药量十足。那些礼花筒一被点燃,便持续不断的往高处喷射着焰火。赵云泽曾经实验了一个礼花筒,光是喷射焰火的时间,就有近两分钟。

“这是太极宫走水了”秦平的乌鸦嘴惊呼道。话刚说完,秦平就立刻改口:“不对,这是五彩霞光,绝对不是走水”

“哇,太漂亮了”几个小丫鬟震惊喜的叫了起来。

“夫君,那究竟是什么呀”秦茉儿也好奇的问赵云泽。

“那是上天为陛下降下的圣光”赵云泽神神在在的说道。

秦茉儿横了扎云泽一眼,道:“少来了定是你又做出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不在自己家燃放,却全送给了陛下。”

赵云泽道:“这第一次,不交给陛下不行啊”

话刚说完,赵云泽自己就恶寒不已了。什么第一次什么要交给陛下唉,哥的节操啊

焰火还在持续的喷射着,忽然,太极宫方向又传来了一声接一声的巨响,天空中也绽放出了一团团的光焰。这次的光焰出现的位置更高,直接跑到天上去了。而且,这些光焰是在天空中突然炸开的。

赵云泽看到后来出现的这些礼花,整个人都兴奋了。这才是真正的礼花弹嘛,哥的实验又成功了。

原来,赵云泽在让武库别署的工匠制作在地上燃放的礼花筒的同时,还让他们做出了往天上发射的礼花炮。说白了,就是把竹筒火箭的弹头换成了掺杂着金属末的纸壳火药包。

“呀,这些更漂亮,太神奇了”明月抬头望天,惊奇的喊道。其他几个小丫鬟,也都兴奋的大呼小叫。

秦茉儿为了保持主母的端庄,倒是没有跟着大呼小叫,可是她此时也是兴奋的不得了。秦茉儿表达兴奋的方式很奇特,她是用力掐赵云泽的胳膊。赵云泽的胳膊都快被掐肿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许多百姓也发现了太极宫方向的神奇异象。他们先是被震惊,而后,很多百姓都对着太极宫方向跪拜了起来。有一些百姓,甚至想到了三个多月前在渭水河畔天降神雷助大唐退突厥的事情。

已交子时,武德九年便结束了,大唐迎来了贞观元年。而恰恰在这个时候,太极宫突生异象,质朴的百姓们便把这当成了上天对李世民的眷顾。他们虔诚的对着太极宫方向跪拜,感谢上天赐予了他们一位圣明君主。

焰火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很快,太极宫位置的夜空,又重归黑暗。而就在这时,天空忽然有大朵大朵的雪花飘落。瑞雪兆丰年,这下,似乎更应证了上天对大唐的眷顾。连赵云泽都有些惊呆了。

“万岁”

长安城的某个角落里,忽然传出了一声高呼。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长安城百姓一起跟着喊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工夫,整个长安城的夜空中都响彻起了“万岁”的高呼声

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这个赵鹏羽,太会拍朕的马屁了,不过这个马屁拍的还真是令朕舒服啊李世民在心里如是想到。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雪。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安城的某个房顶上,一个青年揽着一个少妇的腰肢,深情的诵吟了一首词。那少妇听完这首词,眼睛里便满是小星星了。

第243章进宫拜年(上)

大年初一。

一大早,天还不亮,赵云泽便装束一新,他要出去给那些个朝廷的大佬们拜年。

可还没等赵云泽出门呢,阎立本和方直就登门了。

“赵兄,过年好啊”阎立本和方直一见到赵云泽,便一齐拱手问贺。

“呵呵,过年好过年好”赵云泽拱手回礼。

“二位,你们今天怎么穿朝服啊”回完了礼,赵云泽又疑惑的问阎立本和方直。

阎立本和方直二人,今天居然是穿着朝服来的,这让赵云泽大感意外。

“赵兄啊,我们是来邀你一道进宫,去给陛下拜年的。”阎立本笑着回答道。

赵云泽恍然大悟,一拍脑门道:“瞧我,差点把这茬给忘了。”

过年不先给大唐最大的大佬拜年,的确也说不过去。要不是阎立本和方直提醒,赵云泽还真就忘了给李世民拜年。

“赵兄,天色已不早了,你也赶快换上朝服,咱们一道进宫吧”方直催促赵云泽道。

“二位稍候片刻,某去去就来。”赵云泽丢下一句话,便立即回了卧房。

换好朝服,赵云泽便与阎立本、方直出了门,往太极宫赶去。他们三人都是坐的阎立本家的马车。在路上,三人又谈论了一番昨晚太极宫燃放礼花的事情。长安城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昨晚太极宫的异象是怎么回事。但是赵云泽、阎立本、方直三人都是武库别署的高层官员,对此事却都是知根知底的。

“咱们武库别署替陛下挣了脸面,想来,这新的一年里,陛下定会对武库别署更加照顾,咱们的经费也会更宽裕一些了。”方直一脸兴奋的说道。

赵云泽道:“那也是方兄和阎兄的事情了。某怕是无福消受这福分了。”

“赵兄为何有此一说你可是咱们武库别署的主官呀”阎立本诧异的问道。

赵云泽略有失落的一笑,道:“我琢磨着,陛下很快就要调整我的职事了。”

方直和阎立本诧异的对视了一眼,阎立本随即便说道:“赵兄年前创立武库别署,立下诸般功劳,又一谋乱朔方,这更是大功一件。陛下调整赵兄的职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某倒要提前祝贺赵兄高升了。”

方直也一下会意,连忙向赵云泽道贺。

“现在说高升还为时尚早呀”赵云泽微微一笑说道。

他之所以判断出李世民会调整他的职事,却不是因为他立得那些功劳,而是因为护龙会的事情。护龙会是个情报机关,武库别署是大杀伤力军械制造之所,这两个部门,对大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在。赵云泽推测,李世民是不可能将这两个重要部门同时交给一个人掌握的,除非他脑子秀逗了。

分割线

大年初一,朝廷的官员给皇帝拜年,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既然是不成文的规矩,那也就没有规定什么样品级的官员才有资格来给皇帝拜年。因此,今天早上来给皇帝拜年的官员就格外的多,几乎京城有品级的官员全都来了。甚至于,长安附近几个县城的官员,也赶了过来。

太极宫宫门尚未打开,数百官员聚集在太极宫门前,闹哄哄的,像菜市场一般。

官员们除了互相道贺新年,谈论的主题,也都是昨晚太极宫的异象。除了知道武库别署秘密的极少数官员能够推断出昨晚太极宫的异象是怎么回事,大多数的官员,对此异象也都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有善于拍皇帝马屁的官员,也跟普通百姓一样,说是上天显现的神迹。于是,还没等见到李世民呢,太极宫门前便被一片对李世民马屁如潮的赞颂之声淹没了。

赵云泽和阎立本、方直三人来至太极宫门前没有多久,太极宫的宫门便打开了。虽然是自发的拜年,可是官员们还是按品级的高低,列班走进了太极宫。

赵云泽为官以来,正式参加的朝会只有三次。第一次是渭水之盟后的大封赏,第二次是李世民册封太子的大典,第三次便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早朝。

每次参加朝会,赵云泽都是站在最后一列的位置。可是今天,赵云泽的位置却在中间靠前。在他身后,还有数不清的穿绿袍、青袍的官员。

今天来的官员实在太多,太极殿根本就站不下,有近一半的官员,连太极殿都没有进入,直接站在了殿外的台阶上。

一进入太极殿,赵云泽的位置又比较靠后了。他回头看了看殿外的那些官员,不禁暗自摇头。连皇帝的面都见不上,也不知道这些人来凑什么热闹。

百官站定没多久,司礼宦官便高呼道:“太上皇驾到、陛下驾到”

紧接着,李世民便搀扶着李渊,在一大群侍卫、宦官、宫女的前呼后拥下,从太极殿的侧殿走了出来。其实李渊的身体还硬朗的很,根本就用不着搀扶。李世民这么做,也是作秀的成分居多。

百官一见太上皇也来了,都有些感到意外。但他们还是依照朝仪,向李渊和李世民跪拜行礼。

没有听到以往的“众卿平身”之声,官员们都偷偷望向李世民和李渊。

只见李世民扶着李渊,让他坐到了以往皇帝的位子上。而李世民自己,则退下御阶,行至百官的最前面,也跪了下去。

“孩儿率一众文武,给父皇拜年,父皇万福金安”李世民对着李渊磕起头来。

百官一见李世民如此作态,哪里还不知道该做什么。于是,太极殿内外,又响起了一片问安之声。“太上皇万福金安”

赵云泽忍不住在心里为李世民点了个赞,瞧人家李二陛下这个秀做的好一个奉孝的帝王啊

“二郎快快免礼众位卿家,朕也给你们拜年了,都快快免礼。”李渊老爷子此时很开心,手捋着胡须笑得乐呵呵的。

李世民站了起来,官员们也都谢恩起身。

早有内侍在李渊的侧手方又铺上了一块软垫,李世民便挨着李渊坐了下去。父子二人都是一身明黄色的冠冕,一模一样的服饰。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今天有两个皇帝坐朝呢。

第244章进宫拜年(下)

“众位爱卿,今日是贞观元年的第一天。;能得群臣来为朕和太上皇拜年,朕不胜欣慰。”李世民开口说道。

说完,李世民又望向李渊。他的意思是让李渊也说几句。

李渊今日格外兴奋。他终于又一次坐在了他坐了八年多,却久违了近四个月的那个位子。望着熟悉的太极殿,望着眼前熟悉的文武百官,李渊一时感慨万千,眼角居然发酸了。

“呵呵,今年是二郎登基改元的第一年,朕希望众位爱卿能像辅佐朕一样,尽心辅佐二郎。大唐立国虽已九年,可朝廷这些年一直忙于一统天下,却未顾忌国力民生。朕深感愧对大唐百姓。如今,天下一统,是时候改固国之策为治国之策了。朕坚信,二郎和众位爱卿,一定能将朕未做好的事情做好。”

李渊的这一番话,与其说是新年贺词,更不如说是交接班感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