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做成肉松或鱼干,技术我可以出,那玩意好,保鲜轻便,完全能作为出口产品和军需品。”李煜笑了笑,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蚬贝之类,常吃可以帮助头脑智力育。好好做宣传,总能出个好价钱。”
“我们可以尝试去宣传一下。”袁涣闻言倒也没有继续纠缠这个问题。或者说此刻的他在考虑李煜所言是否属实,是的话那最近的菜单里就添加点海鱼。
他的幼子袁厂在内务部服役,正在上升期。年纪不大,侦查和审问的能力却非常出色。不管是早期训练他的墨门之人,还是现任的部长贾诩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袁涣虽然并不希望儿子成为那种,只能在暗地活动的存在,但既然袁厂本人喜欢,又有这方面的天赋,袁涣就只能祝福他了。
“先让船工慢慢练手便是,争取在五年内造出近海船只就好。十年内造出真正意义上的远洋船只就算很不错了。不过士卒的操练,还有沿海帆板运动的宣传也请抓紧,等时不我待的时候,才想着招兵就太晚了。”见袁涣没有意见,李煜这才郑重的说道。
“喏!”众人纷纷回道。
第133章 渔业带船业
第一艘真正的近海渔船,在一个月后顺利完成,这种比小艇也大不到哪里的小船,最多也就是在近海二百米范围内活动的程度。
好在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海鱼,没有大型拖网渔船,哪怕是临海地区也有不少鱼获。
大量的海鱼打捞上船,然后迅速装入了冰箱之中。当然这冰箱不是后世那种,纯粹就是把冰块放在箱子里面,临时用于保鲜的那种。至于冰块如何获得,只能说用硝石造冰这个把戏,李煜已经弄出来,并以此为借口疯狂先北方进口硝石。
大汉共和国,甚至是大汉帝国等势力,还真以为李煜是为了享受才进口硝石的,倒也是疯狂的出口,于是李煜就囤积了大量的硝石,这就给了后续火器战做好了战略储备。
后来大汉帝国知道黑火药的配方,这才禁止了硝石的出口,甚至还直接向大汉共和国进口硝石。后者依然充当着供货商,乐此不彼,只以为周围的这些势力都已安于享乐。
不过吴越之地本来就盛产硝石,百姓知道硝石可以制冰之后,大量的人造冰开始出现,用于生鲜食品的冷藏。好在经过宣传,大家已经知道,人造冰不能直接吃,否则会拉肚子,不过用人造冰的低温,制造出来的冰块却还是能吃的。
眼看夏季开始到来,桃源县这里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冰饮,明明外面的火辣辣的天气,进入店铺里面的时候,却是透心凉的舒服。再吃上一碗刨冰或者冰镇果汁,真是无比幸福。
天刚刚亮没多久,外出打鱼的渔船已经回到了岸上,船家也不会去太远的地方,直接就在岸边打开冰箱叫卖。专门会有收购海鱼的二道贩子过来和他们谈价。
到了快要中午的时候,大量的海鱼开始出现在沿海各个城镇,甚至有些努力一些,一天内就能够把大量的海鱼,通过铁路系统运输到桃源市出售,价格当然不低。
很多人都吃过鱼,海鱼给他们的感觉和湖鱼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冷藏过来的海鱼,不能说绝对新鲜,但一般的平民也能够稍微尝尝鲜,尤其最近大喇叭到处都是宣传,常吃这种海鱼,对小孩子的智力发育很有帮助,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谁人不望子成龙?海鱼固然不便宜,好在也没有太贵,是故有点条件的都会买点回去吃。小孩子也很欢迎,毕竟他们吃山珍野味太久,还真的想要换换口味。但若是长时间吃这玩意,以小孩子的天性,说不得又会腻味了。
有些有条件的家庭,直接拿一大缸的海水,养着这些海鱼,确保他们抵达桃源市。这种海鱼,甚至直接拿来做成鱼脍来吃都是非常不错的,据说陈珪的儿子陈登就特别喜欢吃。
这小屁孩以前就喜欢吃鱼脍,奈何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湖鱼江鱼的体内,往往会有寄生虫,不想搞得满肚子都是寄生虫的话,最好还是煮熟再吃。于是几年下来,少年陈登都和鱼脍无缘,实际上整个华夏共和国也没有再吃这玩意。
随着海鱼的出现,并且有大喇叭宣传,海鱼体内几乎没有寄生虫,可以安心吃鱼脍。陈登的口腹之欲终于得到了满足,而且和湖鱼比起来,海鱼的鱼脍肉质更为紧致,吃起来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到了八月份,甚至华夏共和国出现了第一家握寿司店,也附带出售生鱼片。
在这里吃东西价格可不便宜,但不少有钱人都有猎奇的心理,所以这里的生意其实也不差。关键制作出来的所谓握寿司,生鱼片的口感也不错,回头客自然也不少。
在惠民超市那里,把这项技术购买过来的店家,将享有这项技术十年的专利,在华夏共和国,十年的时间里,别人不允许制作生鱼片和握寿司进行盈利。
华夏共和国打击山寨和维护专利的力度可是令人发指的,放在别的地方,估计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程度,但在这里却是绝对不允许侵害他人专利,甚至盗版的情况出现。
这或许会让一部分人的消费有所提升,但至少维护了版权或者专利所有人的利益。一项技术或者一个版权想要能够健康的营运下去,国家若是不给予足够的政策可不行。
鲜鱼和冷冻鱼的火爆,自然也促进了渔船的订购,越来越多临海的居民,在股份制的这个大前提下,几个人联合购买了一艘船,然后出海捕鱼回来出售,然后按照股份分红。
甚至不少世家也开始组建渔业公司,专门出海打渔,甚至希望能订购更大的渔船,到更远的地方进行捕鱼。这也间接带动了沿海船坞的生意,在李煜的带动下,又扩建了十多个造船厂,而最初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尝试着建造更大的渔船。
李煜并不反对渔业公司的成立,但是也成立了专门的渔业监督局,隶属于农业局下面。职权上,专门监督各个渔业公司,还有清查渔网,避免鱼苗捕绝的出现。
大量的订单,让造船厂的那些工人高兴不已,因为他们造船越多,分红越多。他们拿的可不是死工资,不仅有军工企业的名号,还有造船厂很少比例的股份。哪怕很少,但对于这些工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丰厚。
目前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三千万,这些都是在册的人口总数。或许还有些山民还在观望,不过大部分的山民都已经在大山里面出来,愿意加入到国家之中。
东汉末年官方记载的人口也不过五千万,华夏共和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其五分之三的程度。然而汉人的比例其实只有三成不到,其他的几乎都是来自各地的山民。
这些山民本来都是黑户,是没有户籍的存在,又因为世家长期对他们的剥削和掠夺,使得双方一直在战斗状态。饶是这样,这些山越也让东吴动乱了好几十年的时间,拖得对方迟迟不能北顾。再看那些所谓平越名将的战术,几乎都是收编一部分山民来对付另外一批山民的手段,说来也不是很高明……
卫生条件的提高,福利制度的提高,又没有计生政策,所以十年下来,不少最早的百姓,甚至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这帮家伙没事就造人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如今最大的一个孩子都有十岁大,已经在小学四年级就读。
按照林铭的预测,到了公元200年,不考虑外来搬迁的人口,华夏共和国的总人口数或许会提升到七千万人上下;到了公元300年,甚至能提升到一亿两万人以上。
当然,李煜未必能看到这个场景,毕竟到时候他就算还活着,也已经140岁以上了。更别说,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华夏共和国的疆域也不可能一直那么大吧?
三千万人的消费还是很可观的,扣除一些非常贫穷的地方,最先发达起来的那些城镇,每天消耗的海鱼数量就不少,这多少使得野味的价格有所下降,却也降低不到哪里去。
有些商人,甚至把海鱼制作成咸鱼干和肉松。技术当然还是从,惠民超市里面购买而来,这两种商品,甚至成为了军方采购物资,毕竟能长期保存的东西,作为行军粮食而言的确不错。咸鱼干甚至能附带补充盐分,这就给辎重部队空出了不少的空间。
别看每天士卒需要补充的盐分不多,但一次集团军作战,上万人一天消耗的食盐可不少。若是长期作战,那么几百斤的食盐,其实还真的多。但几百斤东西要带上,并不轻松。
肉松和咸鱼干自然也更适合出售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处于内陆的大汉帝国。显然对方也看出了咸鱼干和肉松的好处,也是大量进口。他们未必需要用来当军粮,用来充当西行路上的干粮,却还是非常不错的。
到了192年9月份,第一艘比近海渔船大一倍的船只,开始顺利下水试航。试航成功后,第一时间被渔业公司订购,并且前往距离海岸线五百米以外的地方进行捕鱼,关键是收获也比普通的近海渔船多了一倍有余,自然是大赚特赚。
这自然也刺激到了其他的渔业公司,甚至是一般的渔民,大家都在争着订购更大的船只,这个时候甚至已经有一部分的渔船,直接把鱼获拿到军政府,甚至通过长江输送到孙坚或者大汉帝国的范围出售,大型的近海渔船里面,甚至开设了养殖仓,专门用来养殖活鱼,确保三天内捕捞上来的海鱼不死,能以最新鲜的状态进行销售。
在渔业的带动下,造船业也的确是在飞速的发展,第一艘近海巡逻舰开始出现,可以运输一百人的运输舰也随之下海。只要李煜愿意,随时能够安排一百多艘这样的运兵船,把上万名精锐,运输到北方沿海地区发动解放战争。
只可惜这样性价比不高,而且航海技术还不够发达,尤其的航海术那些海军甚至是船员们也还没有玩溜,若非如此,那帮渔业公司也不会只敢在近海玩玩捕鱼了,早就跑到远海那边捕捞了,那边的收获岂非更大?
不过火爆的造船业,也使得初期投入的成本得到了一定的回收,袁涣看到下面汇总上来的报表之后,也稍微松了口气。作为华夏共和国的大管家,其实他也不容易……
去年开始,袁涣甚至把家族也搬迁到了华夏共和国丹杨县,连同他在陈郡的兄弟,还有儿子都带了过来。三个兄弟袁霸、袁徽和袁敏都有出仕;长子袁侃和次子袁宇原本体弱多病,后来经过华佗的诊治,也在逐渐断除病根开始健康起来,明年就要去考公务员;还有三郎袁奥和四子袁淮,也在学校里面就读。更别说还有庶出,在内务部任职的幺子袁厂。
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丹杨袁家的影响力,只怕不在陵阳李氏和桃源陈氏之下。
第134章 发现夷州岛
福州港,在这个时代这里其实也设有一个县城,名曰东治县。
东治县是会稽郡以南最后的一个城市,再往南基本上就是蛮荒之地,就算是孙坚以前担任南海郡守,也不敢轻易从南海郡北上攻打东治县,除非他不想活了。
近段时间由于有大量的南四郡山民补充,所以李煜也迁徙了大概二十万人补充到东治县这里,一方面打算继续向南开拓,一方面也打算把东治县打造成为一个商业港口。
要说陆路,要从东治县把东西运输到北部的永宁县(即后世的温州)可不容易。考虑到舟山港军港已经开始建设,同时还有数个海港将要开始投入建设,东治县和永宁县自然也有开始建设两个港口。
考虑到会稽郡南部基本上都是蛮荒地形,修建道路的难度和成本会提升,收益也会下降,李煜已经放弃在这里修建国道的想法。不过道路肯定是要修,至少也要把原本的官道扩张一下什么的,便利南北通行便是。
与此同时,又出自对崖州那边的铁矿,还有对夷州那里的金矿和铜矿也是垂涎不已。更别说从东治县往南,说不得还能直接从海上登陆交州的治所番禹县,让他们知道把治所建立在海边是什么后果!
出于这些考虑,在这几个月随着造船业开始火热起来,东治县这里的码头也进行了二期扩建。甚至已经开始可以建设大型近海渔船,其实这种大小的近海渔船,在后世连小型渔船都算不上,比游轮还要小上许多,不过和东吴的那种楼船相比,已经不遑多让。
就是这种渔船,它已经能够实现沿海运输。造船厂在把冰库和养殖仓给去除,并且考虑到最大的持水量和风暴等因素后,最终改造出可以运输斤一吨重货物的运输舰。
这就使得,大量的毛皮、药材和野味能够直接运输到会稽北部进行出售,甚至在那里购买需要的物资之后再返航回到东治县。
在华夏共和国的推广下,已经开始出现近海运输技术和航行能力。对大海知道的越多,对它的畏惧也就越少。当人们发现海运比陆运要节省成本之后,沿海地区,甚至是沿江、沿河地区采用航运,也变得理所当然。
到了192年12月,东治县又造出了一艘更大的运输舰。这种船只完全按照比例尺,把早些时候的运输舰足足放大了一倍。初步计算可以运输两吨左右的货物,目前即将开始试航,上面已经载满了两吨重的货物,放在海面超过两天,但并未出现任何问题。
剩下只需要试航一次,没什么问题。按照以往的习惯,他们会在近海进行航行,经过永宁县,北上至县进行货物的抛售,最后采购需要的货物之后南下回归。
船长和船员都是熟手,本来这个航程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才对。但谁让这些船员和船长艺高人胆大,直接就走到了更远的地方,在那里看岸边,只有一个朦胧的虚影。
这里的海浪显然更大,不过正因为这样才好测试船只的坚固程度。没有哪个船长喜欢自己的座驾只是一个样子货,反正实在不行还有救生艇可以走人。
好死不死的是,当天夜晚他们刚离开东治县没有多久,就迎来了暴风雨天气。
大海就是那么善变,本来白天还是风和日丽,但谁知道突然就有了暴风雨。在大风大浪之中,船只居然勉强能够随着风浪摇摆,倒也没有沉没。或许有点漏水,也被迅速补上。
船长甚至觉得,回去之后要和造船工好好说说,这些地方要好好加固一下。
回到船长室本打算看看方向,然后顿时他就绝望了,放在船长室的罗盘居然摔坏了!
这下子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什么方向,又应该朝着哪里前进。很多人以为某个方向是西边,实际上他们根本不知道那个方向是东边。在黑灯瞎火的晚上,又没有星星作为向导,他们只能被动东行,在走了两个时辰之后,终于有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
一般来说,他们就算远海航行,都走了两个小时,若是方向正确,怎么都应该抵达岸边才对。但事实上他们看到的都是海水,什么都没有看到,这意味着他们或许走错了方向。或许是直接朝着北方前进了一段时间,或许是向南或者向东,反正不是向西。
“船长,我们这下该怎么办?”有很多船员都非常惊慌,大海之上景色其实都差不多,在分不清陆地到底在哪里的情况下,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绝望。
“继续前进,不管如何都要想办法找到陆地!”航船最忌讳的就是不断变换方向,船长不知道前方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但他只能选择前进。
又走了一个时辰,瞭望手终于是看到了远方的地平线。这意味着陆地,真正的陆地,而不是某座小岛什么的。
本来他们不由得怀疑,自己是不是回到了的西海岸,但随着东方太阳的升起,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并非是在西海岸,而是在东海岸,但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在东治县的东部,居然还有那么一片陆地。
既然没有听过,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县城在这里,只怕在这上面,也未必会有人居住。不过在风雨里面担惊受怕了大半天的船员们,却是迫不及待的想要登陆,休息一下。
于是他们就开始登陆,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来到了夷州岛,更是在后世的桃园市附近登陆。休息了半天,他们也大概冷静了下来,至少知道自己偏离了航道,不仅没有朝着北方前进,反而错误的来到了东边。
不过这座岛屿的土地面积却不小,他们花费了几天的时间环绕了一圈,发现这里的面积并不小,比得上一郡之地,甚至说不得比司州的面积还要大。
这可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尤其这里淡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完全可以作为住人的岛屿。不过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打算在这里定居,在船长和船员们的眼里,这里到底是一个蛮荒之地,本来已经算是蛮荒之地的东治县,说不得都比这里舒服。
正所谓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狗窝,探索了一番之后,他们又开始西行,当天就回到了西海岸,最后好不容易沿岸回到了永宁县。
回到熟悉的岸上,看到那熟悉的城市和来来往往的人群,甚至那些船只,船员们哭了。
本来那么一艘巨大的船只出现,自然是引起了港口的注意,但看着那悬挂着的铁血盘龙旗,这才让他们松了口气。却不想当这艘船登陆,上面的船员们却是直接跳到了海岸上,不断亲吻着地面,这让不少人哭笑不得。
相关的官吏自然出面询问事情的缘由,这才得知这支部队居然发现了偌大的海外岛屿。华夏自古就有海外仙山的传说,是故自然是第一时间开始上报,说来也带着点奉承的想法。
最后这件事情自然落在了李煜的书桌上,当他看了关于那个海外海岛的描述,他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夷州岛,也就是后世的湾湾岛。
本来,他以为至少还要有段时间,随着海图和经纬仪出现,并且有熟练的船工出现,才会考虑探索夷州岛。毕竟他对上面的金矿和铜矿也的确很垂涎。
谁知道根本不需要他引导,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居然民间就自发的探索到了夷州的存在。哪怕,这是探索完全是一个意外。
若没有猜错,那么这些幸运的船员们,登陆的或许是桃园市一带,他们甚至环游了夷州岛一圈,把那里的大概形状画了下来,随着发现海外岛屿的情报送了过来。
“你们怎么看?”李煜自然是找来了甘宁、袁涣和林铭,甘宁负责的是海军,袁涣负责的是财政,而林铭负责的是技术,登陆夷州并且开采当地矿产的计划,本来在今年初就已经有制定。
“他们制造的那艘运输舰我已经看过,设计图也已经看过,刨除一些不合理的设计,并且进行一些加固,或许会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