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按照李煜的意思,是让袁涣先去启越镇那边,适应一下办公场所,顺便安排好住宿的地方。不过当对方了解到,李煜正在视察当地春耕情况后,毅然决定跟着一起去查看,哪怕打打下手也好,他也很想了解一下吴越地区的春耕情况。
至于他的儿子袁厂,却只是托人带上启越镇就好。他相信,李煜没有任何理由迫害他这个帮他的存在。他也没有打算,给对方添乱。这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何必要那么戒备?
对于袁涣的豁达,李煜也是笑了笑,立刻安排心腹送袁厂前去启越镇。
本身却是和袁涣忙碌了起来,近距离接触,才知道袁涣真的是一个做实事的存在。他贯彻的是学以致用的思想理念,并不是那种死专门研究理论的腐儒。
“这些就是番薯?”袁涣看了看在下田里面的作物后问道。
“这些就是所谓的番薯,乃是我在外地待会。这玩意对土地的要求不大,所以就算是这种不肥的下田也能够种植。至于产量,我说了也没用,不若等它长出来再说吧!若是可以,便推广到华夏各地,如此百姓将不必挨饿了!”李煜郑重的说到。
为了买到这五十亩地所需要的番薯,他可花费了三万声望值。量不大,就那么三斤,价格奇高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番薯这种东西,所以严重破坏了历史线,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多收了一些钱作为修复历史线的费用。至于番薯本身,的确不贵。
尤其是购买了第一次之后,以后每斤只需要三点声望值,相当于三块钱一斤,可以说超便宜的。同时这也提醒了李煜,若是技术跟上了节奏,那么是不是以后购买工业产品,也会变得便宜许多?
“大善!”李煜大概告诉了袁涣这些番薯的产量,说真的袁涣是不太相信有那么高产量的,不过若真的是那么高,而且能推广出去的话,那的确是大汉百姓的福气。
其实他不知道,后世所谓的康熙盛世,其实很大程度就是靠着写番薯堆起来的!百姓就是靠着番薯粥,好歹是活了下来!生活还凑合得过去,感觉比明末的时候没有番薯时要好得多,于是一个盛世就到了!
“大人,又有六个来访者要面见大人您,说是要来应聘官员!”就在李煜正打算继续和袁涣工作的时候,有亲信前来报告。
“让他们过来吧!”李煜就奇怪了,怎么还有人来应聘这个自治区的官职?别的不说,就冲着这点,见上一面又如何?若真的有真才实学,那就算安排下去也无妨!
不多时,在亲信的带领下,六人缓缓走上前来,行了一礼后,纷纷自我介绍起来
第57章 人才一箩筐
颍川长社人徐福,表字元直。若是李煜没看过资料也就罢了,看过之后自然知道这位就是后来,因为杀人外逃,这才改名的徐庶徐元直!
徐福按说是在九年后杀人,然后才改名外逃。不过让李煜没想到的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郎居然已经加入墨门,不仅如此,他还有一手不错的剑术,在武道方面的天赋也很强。
由于还没有杀人逃跑,所以自然不会放弃舞刀弄枪,专心求学。此番过来也是打算进入军队里面任职,据说是王越推荐而来。
李煜不知道林铭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情,不过他既然没有说起,那显然不知道了。且既然是王越推荐,那么不用想也能明白,徐福是刘宏派来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沙子。
要,怎么能不要!别的不说,就冲着徐元直这个名字,也得把他留下!
“元直面相不似武夫倒像是文人,不知以前可有进学?”李煜试着问了句。
“家中贫寒,不曾求学!”徐福遗憾的摇了摇头,谁不想,只是没有这个本钱。
当时的书籍可不便宜,关键还是没有老师启蒙。徐庶不过寒门出身,那些世家开设的私学又进不去,无奈之下只能习武,想着走武将道路出仕。
“那且在军中担任后勤副官,为主官打打下手。当然也不要嫌这个职位低,某在启越镇那里设置是学堂,元直尚且年轻,何不趁着这几年,去学习一番?”李煜提议道。
“这”徐福看向旁边的同伴。要说心里没有半点求学的**那是骗人的,不过他们此番过来主要是完成钜子布置的任务,故而要去求学是不是不太妥当。
“元直年纪还有进学的机会可不能放过。”伙伴笑了笑,表示这个没关系。他们的职责主要是监视李煜,若他不忠不义,则直接斩杀。要监视,一内一外是最好的结果,他负责外部,徐福负责内部,要动手的话机会也会变多一些。
关键他也很好奇,李煜开设的课堂到底会教导些什么。若是普通的东西还好,若是谋反或者煽动百姓造反的东西,那基本上可以直接动手了。
“说起来,不知道这位义士名讳”李煜自然看向了这个年长的游侠。
“免贵姓赵,单名风,常山真定人士!”那人拱手说道。
当时李煜就被噎了一下,常山真定赵风,别告诉我你弟弟叫做赵云!其实按照资料记载赵云还真的有一个哥哥,只是很早就病死。
如今知道他是墨门门徒的身份,却不知道是病死了,还是行侠仗义的时候被杀死了。若是后者,为了体面说是病死也不错!
只是王越是他的知己不成,随便派来两个人居然都是历史人物!
一个还是未来刘备麾下重要的军师,历史上真正的博望坡之战其实是徐庶的谋略。只可惜在长坂坡中母亲被曹军俘虏,为了孝义不得不辞别刘备而去,也在曹营里混了个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官职。
赵风历史上几乎没有记载,就是云别传里有记载。按照别传记载,正是因为赵风病逝,所以赵云告别公孙瓒回乡奔丧,后者这才在没有强将的情况下,败于袁绍。
当然,这个别传是南宋时期的作品,说是为了补全赵云的历史空白,其实本身不过是野史。且在当时儒家的仁义道德作用下,为了营造出赵云的忠义形象,用了春秋笔法也未尝没有!故而别传未必可信,不过或许赵云真有一个哥哥,知道就好!
“赵贤弟可精通暗杀或者潜伏之术?”李煜想了想问道。
赵风闻言不免神色一紧,不免认为李煜就是在调侃其就是来杀他的。最后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缓缓说道:“略有钻研!”
其实哪里是略有钻研,自从五年前加入墨门开始,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不下于杨浪。只是杨浪是个多样手,能指挥打仗能引弓狙击。但在暗杀术和潜伏追踪术而言,杨浪不如他。
“如此就好,本县设置了一个特种斥候部队,人数为五百人,目前只有一名合格的军官。若赵贤弟不嫌弃,担任此军屯将如何?”李煜提议道。
屯将其实就是屯长,统御二百五十人的小军官。刚来就能担任这个官职,赵风也没什么好说的,斥候部队的确不好听,但其实不管什么年代,斥候都是真正的幕后强兵。
能骑马,能射箭或者开枪,能潜伏,能侦查,能小股作战,能扰乱对方的叛乱。做不到这些几乎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斥候,而我国的特种兵,最初也是在侦查兵里面选拔精锐进行组建。只可惜大家都在意那些什么什么强军,很少有人会注意到斥候这种存在。
斥候就是军队的眼睛,失去了眼睛,或者眼睛被蒙蔽的话,那么说不得身体就要摔入悬崖或者撞到树木,甚至被路边的石头绊倒。故而没有强大眼睛的部队,注定是要悲催的。这年头可没有人造卫星可以辅助侦查,想要知道前方的情况,派出斥候是唯一的办法。
赵风和徐福的问题就这样解决,剩下还是另外四个人。
“下邳陈瑀陈琮,见过李大人!”陈瑀和陈琮两兄弟走了上来,他们两人是陈球的嫡长子和嫡次子,和陈韬那个老来得子的庶出却是不同。
年长的陈瑀今年已经四十岁,而年纪略小的陈琮今年也已经三十二岁。由于去年的变故,陈球入狱被杀,他们也被流放到江南。按说还要几年,才有可能复起,只是到时候两人一个将近五十,一个将近四十,他们有多少光阴可以浪费在等待之中?
眼看陈韬这个幼弟写来书信,仔细权衡了一番后,选择过来投奔。一则看看这个所谓的自治区,毕竟来到江南才发现,这里有许多不实之处,主要是世家宣传有假二则也和朱治一样,意识到这里很有可能会转正,如此未尝不是一条出仕的道路。
另外还有那么点理由,世家很好奇刘宏为什么那么看重这个所谓的自治区。欲盖弥彰,还是声东击西?别以为他有墨家保护就天衣无缝,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查明刘宏与自治区的关系,如有必要,瓦解自治区,或者断绝自治区与刘宏的联系。李煜不是陇西李氏子弟么,那就应该站在世家的立场考虑,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这也是,弘农杨氏、太原王氏和汝南袁氏派出的使者,和他们接触后拜托的事情。
李煜自然不知道这些,不过根据资料,这两人不仅是陈球的儿子,而且还是广陵陈珪的族兄弟,算是陈登的叔父吧。一个官居吴郡太守,一个官居汝阴太守,据说允文允武,也算是东汉的能人。
没想到自己或许真的有王霸之气,抖一抖居然就有那么多历史人物来投靠!
其实他也是自作多情了,别人若是没有半点目的,谁回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事出反常必有因,这种常识好歹也要清楚才是!
“自治区初立,难免有不少不全之处,能得两位眷顾实属不易。”李煜郑重行礼。
“我等既然要出仕,如何安排却是李大人来决定。我兄弟二人不过是犯官之子,想要出仕可不容易。”陈瑀上前回道,这话不假,陈球刚死不久,他们两兄弟想出仕可不容易。
一则上面没人,二则还被刘宏记恨。再说本身陈球不过是世家推出去的炮灰,世家那边只怕或许会出手照顾他们两兄弟,但也得是几年后的事情。
“如此,陈瑀担任启越镇镇长,而陈琮担任陵阳镇镇丞如何?”李煜提议道。
“善!”两人稍微了解过,自治区的对外称谓是自治县,下辖三个镇,其中治所就在启越镇中。而这三个镇,其实相当于是三个下县级别,镇长其实就是县令。
刚投靠别人就能大概县令和县丞,其实已经不错,两人并没什么异议。只是若他们知道,幼弟陈韬已经是黔镇镇长,不知道会是什么感想。
安排好了这两位,李煜便开始接见最后两位。乍眼看过去,两人都是威武不凡,身后也背负着武器,怎么看都是武将类型。
“零陵黄盖,见过大人!”黄盖本来打算让李文先上,却不想李文却示意他先上。
“可是黄盖黄公覆?”李煜大喜,今天是什么幸福的日子,居然给他遇到老当益壮的黄盖,这可是孙坚麾下重要的老臣之一啊!
看样子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按照历史记载此刻他应该是长沙郡担任郡吏,可为什么会来到自己这里?李煜可没有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让长沙那边的人都渴望来投靠。
“大人听说某的名讳?”黄盖就奇怪了,怎么这个李煜好像认识他。
“哈哈哈,南阳黄子廉之后人,吾如何不知?且公覆在长沙那边也有勇名,日曜关注天下英豪,知公覆之才以后必然能一飞冲天,只可惜两地相隔甚远,不得一见!”李煜这才发现自己有点漏了口风,连忙撒了个谎打算忽悠过去。
“哪里哪里,不过是别人奉承而已,黄某还当不得英豪二字。”黄盖虽然被李煜说得热血沸腾,但也算是能沉得住气,谦虚的回道。
“以公覆的才华,担任校尉一职本来也毫无问题。只是如今新兵尚未征召,原有军队也已经有校尉统御,若公覆不嫌弃,且担任屯长一职,日后扩招,比委以校尉一职!”李煜郑重的说道。
什么情况?一上来居然就是校尉!要知道东汉还是很崇尚军功的,一般新兵入伍没有几年并且立下汗马功劳,也未曾有校尉官职。不少人当了一辈子的军侯都有,他一来就是屯将其实已经非常不错。
“承蒙大人厚爱,黄某必效全力!”黄盖立刻回应道。
“却不知道这位是”李煜看向李文,他注意到了,黄盖还以他为重,显非常人!
“长沙李文!有些话语不便明说,欲私下禀明,不知可否?”李文上前低声询问道。
第58章 幸福的烦恼
长沙李文?这是什么人,在三国人物资料里面根本没有这个人的存在,换言之他应该根本没有出仕过,或者说根本没有真正有机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莫非是那种能力不显的存在,不过这样额不太可能,要知道能让黄盖重视的存在岂能是一个能力平平的存在。那么为什么这个人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过,这点却值得考究了!
“可!”李煜打算私下听听,看看他到底有什么话要和他说。
两人找了一个地方,看左右都没有别人,李煜这才向他示意。
“李某祖上,乃李陵!此番乃是奉陇西宗族的吩咐,前来投奔族兄!也希望能够加入陵阳李氏,认祖归宗!”李文也不再隐瞒,拱手回道。
“这,有何依据证明你便是那李陵后裔?”李煜有点不敢相信,毕竟李陵的直系亲属都已经被刘彻给灭掉了,他本身也去了漠北开枝散叶,怎么就突然出了个长沙李氏来?
“文由于出身问题,未能列入族谱,然与宗族尚有联系。日后族兄若是有空回陇西,自然可以得到求证。再则,某有必要那这种事情欺骗族兄?”李文回道。
说来也是,冒充世家子弟可不是那么好玩的。没有陇西李氏放出消息,说陵阳这里有他们的族人,只怕王幸都没办法那么容易善罢甘休。反之,若是真的给他查出李煜是假冒的,那么就冲着这个,消息传出去,陇西李氏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李煜给杀了。
毕竟一个家族只有没落到了谁都能欺负的情况下,才会允许假冒族人的存在。正是已经没有能力去处理,才会容忍。否则为了本族的名誉,李煜首先要遭到陇西李氏的江湖追杀令,甚至都不需要别的世家出手。
和这个道理一样,李文若不是陇西李氏,却要假冒陇西李氏子弟,那的确是找死的行为。关键他还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如今朝廷可还没有给李陵平反,他的后裔依然是在必杀的对象之中,故而就算是假冒的,只怕也不会冒充李陵的后裔,这纯粹的活腻了。
只是这让李煜有点哭笑不得,他这个陇西李氏固然是真货,家里族谱有他的名字,肯定是来自陇西李氏不假,但却是来自唐朝中期名将李晟的后裔,据说也是陇西李氏的房支子弟,但好歹李晟也是五百多年之后的人物,在这个时代未尝出现过。
换言之,他这个陇西李氏身份根本没办法证明,只能撒谎说自己的先祖曾经投靠过项羽,然后大汉建立后不得不隐居起来。他如今也是设立陵阳李氏的祖祠,别人看来或许是陇西李氏新开的房支,其实只有他知道,自己其实才是这个房支的开山老祖。
可如今又有一个人跳出来,说他是李陵之后,而且还是陇西李氏宗族叫他过来投奔自己的,这未免也太戏剧性了吧?
怎么办,收还是不收?这个必须要快点做决定,否则的话对方难免会有所起疑!
“好吧,这几天为兄还要处理春耕的事情,处理完毕便随我回启越镇认祖归宗!”李煜想了想,利益大于风险,不管如何都可以搏上一搏。
“善!”李文对此没什么意见,不过能认祖归宗其实他还是有点小期待的。流落在外的族人孤苦无依太久,总希望能有一天找到一个归宿。
当然,陵阳这里其实算不得是真正的根,但至少也是一体同源的归宿。
同时,他也不由得希望,李煜真是陇西李氏子弟就好,这样自己就多了个兄长。若不是,那他必须要下狠手,将其灭杀,但愿这一天不要到来才好!
“至于官职,我麾下还有五百亲卫队,本身也自领讨逆校尉一职。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你我既然是族兄弟,且任命你为军侯,只是暂时只能统御二百五十人,可不要觉得委屈了!”李煜郑重的宣布道。
“喏!”李文拱手高呼,欣然领命。
黄盖都只是屯将,他已经是军侯,要知道军侯在边军甚至是禁军里面,有时候就是寒门子弟一辈子的军职,自是激动不已。
更别说是亲卫军,能够这支部队里面混,升迁几乎是不需要怀疑的。
如此这六人也差不多都有安排,对于一下子收获了那么多的人才,李煜真的非常高兴。只是他根本不知道,这六个人有三个不同的目的。
陈瑀和陈琮是过来代表世家拉拢他的,不排除他们本身也有些想法;袁涣、赵风和徐福是代表刘宏来监视他的,当然也是掺进来的沙子;李陵也带着陇西李氏的吩咐,唯有黄盖比较纯粹,不过是厌倦了郡吏的苦差事,见好友推荐,就过来看看。
他们其实都不是李煜的属下,只能算是部下,两者之间其实就是官职高低的区别。没有人认李煜为主,大家不过是上下级关系。
说到底,大汉正统还在那里,黄巾起义尚未爆发,董卓乱政也还没有出现。是故在这个体制内,除非是家生子,否则很难会有直接认主的存在。和其他人相比,反而是陇西李氏出身的李文,更能得到李煜的信任。
如此过了三天,春耕的视察工作已经完结。土地在李煜名下的,佃户都能安心进行耕作,毕竟不管这里是不是自治区,李煜顶在他们前面,有什么事情他们也不需要害怕。
反而是剩下两三个世家有点呆不下去,下面的佃农难免也有点害怕。毕竟今年以前还是他们去歧视和看不起那些山民,如今这里变成越人自治区了,那会不会轮到越人回头来欺负他们?李煜巡视的时候有保障过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有能真正保证不会有?!
顿时就有不少佃农离开了这里,反正吴越之地地广人稀,要找地方耕种不难,实在没地租,自己开荒总能活得下去;两县的世家多少也有点犹豫,只是这里是他们祖上好不容易才弄到的土地,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李煜给了他们一个折中的方法,那就是他出钱进行赎买。按照北方的地价进行购买,要知道北方的地价肯定远远高于南方的地价,世家们商量了一下,最后还是妥协了。毕竟在一个蛮子的聚居区里面居住,怎么都不放心!
于是乎,在经过两镇镇长的操作后,这些土地就是李煜的私有土地,换言之扣除镇子里面的土地以外,两县的绝大部分土地都被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