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行,你来给我当副手,帮我处理政务!”李煜又点了欧阳行的名字。
“我?我不识字怎么办?”欧阳行又是激动又是担心的问道。
“不识字你不会学啊?给你三个月时间,给我学会基本数算,还有五千个常用字!”李煜没好气的说道。
“啊!”欧阳行顿时不知所措起来,他可是彻头彻尾的文盲,这不强人所难么。
“你这娃儿,给你当官你还嫌这嫌那的,信不信老子打断你的腿?”欧阳行的父亲却是不干了,有了好处还犹豫什么,“村长你放心,他若是学不会,老子自然收拾了他!”
欧阳行这下苦x了,在家里老子可是说一不二的,又死要面子。这话说出去了,他若是达不到只怕可真的要倒霉了。
其实他不知道,李煜正打算过段时间,逐渐帮他把小学数学和语文的知识都强化一下。不过超市标价是5000点声望强化一次,总数需要10000点声望才行,这才分了三个月进行。
;
第19章 制度的推行
夜校开始了,李煜白天不仅要抽出点时间教导孩子,晚上还要教导大人,甚至还要额外给欧阳行补课。好在后者的头脑的确不错,学习速度倒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简单的阿拉伯数字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认完,并且初步学会加减法。到了第三节课已经学会了好几位数的加减运算,并开始学习乘除法。
一个村官其实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数学知识,只要学会加减乘除估计也凑合着够用了。所以李煜就把教导的重点,放在了认字上面。考虑到他的智慧,所以课程量明显翻倍。
按照他的观察,以欧阳行的学习进度,就算不帮他强化知识应该都没问题了。
至于普通的村民,大多已经背下了声母表和韵母表,开始学着慢慢认字。第一节课上,李煜就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好在大多名字都差不多,有不少还是宗族关系,姓氏自然是一样的,全部教会其实也不算难。
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学会写自己的姓名,甚至比今年多收了那么两斗粮食,多捕猎了几个猎物还要高兴。那一刻,李煜虽然心里清楚,却再次明白了‘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这个道理。
转眼已经是秋收的时候,百姓已经开始收获粮食。大山里水源不是很丰富,所以他们并没有种稻子。主要还是以粟米为主,配合一些黄豆什么的。
如今的村子是两个村子合并的结果,故而这里开垦的土地并不是很多。收获的粮食自然不多,勉强够每个人每天一顿,估计应该能够吃到下一次收获。所以想要吃饱吃好,还需要通过狩猎来补充。
由于大量的猎物都用于填饱肚子,甚至制作皮大衣,所以能出售的就少了。能卖的东西少,那么收入和可以购买的东西就会变少。
只是这里的山民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祖郎就告诉李煜,在以前也有过这样的情况。这种时候,他们会选择节省点过日子,甚至喝兽血来补充体内的盐分。实在挨不下去,就会下山,或许是去陵阳,或许是在黔县甚至更远一些的别的县城,针对那些世家的庄园发动进攻,掠取食物和财物。
祖横时代订下的规矩,他们不会去掠夺穷人,只是针对那些世家大族。实际上主要还是那些小世家,若是这些世家因此无法继续在这里开设庄园,那这些土地就会转让,到时候张氏或者别的世家就会出手,把这些土地购买下来。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不管祖横怎么折腾,大世家都不会去管。后来翻脸,到底还是觉得祖横有进一步扩大势力的野心,所以打算把危险掐断在萌芽之时;谁知道祖横直接和大世家斗上了,于是张家下了血本,彻底将祖横消灭。
如此不难看出,祖横再强,影响力再大,其实也不过是世家大族养在手里的玩物而已。
李煜倒是有个系统,他可以把商品弄出来,这六天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储蓄了三千多点的声望值。就算全部兑换成食盐,也能换个十三石。从实际出发,只需要两石就够用了!
问题是这些东西弄出来了该怎么解释,却是个麻烦,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吧?
土地的勘测和规划已经完成,整个山村已经被他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农业区和工业区几个地方。虽然现阶段商业区其实没什么用处,但既然打算把山村建设成为城市,那么总要把地方留下来,否则以后拆迁可不容易。
农业区那边分为畜牧区、渔业区、林业区和农田区四个区域。
畜牧区主要是采用集中圈养的方式,饲养野山猪和野鹿,短期内山民已经帮他捕猎到了六头山猪,还有八只野鹿。如此也不难看出,这山林里面,动物资源还是很丰厚的。
整个畜牧场由两个山民承包下来,并且雇佣了其他八个山民帮忙饲养。根据承包合约,养出来的山猪和鹿村政府有权利优先收购,价格按照市场价进行计算,不会让他们吃亏。
在李煜来到这里前,这里的百姓似乎根本没有畜牧的想法。所以整个兽圈和管理办法几乎都是在李煜的安排下开展起来的。正因为这样,这里优先进入承包制度,阻力最小。
林业方面排第二,李煜规定怀孕的母畜不能捕猎,未成年的草食野兽也不能捕猎。同时规划出一片果园区,明年春季就开始载重果苗,并试图进行优化。
普通林业区也有,包括一片竹林和其他木材区域。前者可以编制很多东西,竹虫和竹鼠也可以考虑进行养殖。后者则是作为木材来源,不仅可以私用,也能作为出售的商品。当然及时补种新的种苗也是他强调的。
这种行为或许不是很能被这个时代的人所理解,毕竟漫山遍野都是树木,干嘛要补种。李煜也懒得解释,表示想要承包就要遵守!反正种起来也不是很难,承包者也就认了。
渔业区主要是村子不远处的一片池塘,似乎是山上流下来的山泉聚集而成。
李煜的意思是在这个池塘周围开出几个鱼塘,专门用来养鱼。山民很少吃鱼,这玩意腥臭而且带着点土味,关键大山里也不好捕抓。现阶段李煜也没办法改变他们的观念,主要是烹饪方法和食材的不足,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只能先规划出来,未能实施。
农业区那边相对麻烦一些,自己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土地,结果要收归国有算什么意思?最后通过宣传,并且李煜再三保证,他们这才松动了下来。
目前村里开垦出来的土地大概是6顷左右,这些田地原本是由一百多个村民来耕种。种出来的作物村子征收四成作为税收,他们有六成的收入。
在现代来说,这已经是很重的税赋了。但在汉朝这个时候,租种土地缴纳七成以上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于那些充当卖身给世家的佃户,他们就是一群牲畜,累死累活就是为了一口饭吃,田地里面种出什么和他们没什么关系,胜在好歹饿不死。
村子收税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要购买铁料打造武器,建造公共建筑或防御工事,还要训练山民保护山村。这些总不能都让祖横在自己的腰包里面掏钱吧?
如今也是这样,实现了土地国有制后,这些田地自然也由着一百多个百姓联合承包了下去。李煜当然不能说不收税,不过放宽了一些,下降到了三成作为承包费。若没有这点,只怕土地国有制和承包制也没办法推行下去。
也多亏了他名下只有一村之地,否则还真不知道有多少麻烦。不过这也是个不错的开始,以山村作为样板,这种制度推广出去,也就不难了。
;
第20章 第二次赶集
从祖横那里继承村长的位置,转眼也有一个月的时间。
积攒到的声望值高达11235点,可惜的是这玩意不能直接强化身体的素质,否则的话李煜绝对要把自己变成个武力和智力都突破天际的妖孽。
期间他花费了6000点,好歹是让欧阳行学会了小学语文的全部内容。这还是因为他已经具备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否则只怕要花费更多的声望才行。
有了小学六年级水平的知识后,欧阳行也慢慢变得像一个文人起来。至少写些直白的文章,稍微帮忙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他已经完全胜任。作为副手,倒也算是合格了。
甚至于,李煜也能够把夜校的事情交给他来处理,甚至白天也能帮忙教教小屁孩们。由于主要只教导语文、数学和体育三项课程,所以学习进度自然快得可以。再加上有些知识没必要传授,这段时间下来,已经几乎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全部上完。
李煜很懒,或者说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于是他索性以社会实习为借口,让这些学生帮忙做些事情,比如在夜校里面教导一下村民礼仪和规矩,顺便帮助他们换一个大名。
毕竟以前大家都没有文化,取名字都是很随便,阿大阿二,牛牛猫猫什么的都有。如今大家都有了一个比较文雅,至少听起来还不错的名字,再学了一些礼仪和规矩,倒也有点样子。至少李煜不觉得,他们和外人接触的时候,会继续被叫做野蛮人。
相比之下,山下不少普通百姓,只怕都没办法和他们比。
开始的时候,让这些已经随便惯了的家伙改正自己的陋习非常不容易。也多亏了欧阳行和自己不断宣传,反复宣传‘山民当自强,争当文明人’这样的概念。甚至那些小屁孩也以身作则,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羞耻心,这才扭正了回来。
看着他们在慢慢的改变,李煜也非常高兴。不怕粗俗,只怕的是习惯粗俗,习惯粗俗也不是最可怕的,最可可怕的是安于粗俗。那可以说的一种自我放逐和自我放弃,人真的到了这个地步,那么也算是废了。
人可以穷,但至少做到灵魂的高贵。虽然这填不饱肚子,但却可以提升自我的价值。人们总喜欢斯文圆滑的存在,厌恶邋遢粗俗的存在,不管什么时代都差不多。
随着这个月结束,就已经是秋末了,不多时就要进入冬季。
这段时间,大家被李煜发动了起来,采了不少的野菜晒成干菜储备了起来。由于采集的量有点多,所以大概还有三百多斤的干菜,李煜打算拿去卖掉。另外那些猎物,肉自然是留了下来,不过比如虎鞭、鹿茸和毛皮什么的,却是剩下了不少。
李煜花了1000点声望,学习了一些药材炮制的方法,把这些可以作为药材的存在炮制好。配合一些山里的草药,也准备拿下山去卖掉。
按照老村民的计算,这些东西全部卖出去,大概也有那么二百贯左右。也别怪出价低,大家都卖这玩意,而且国人总喜欢恶意竞争,为了把东西卖出去,不断的压价最后搞得商人却是赚得盆满钵满,自己却赚不到几个钱。
这二百贯主要还是用来买食盐,盐快用完了,不过却不知道还能不能联系到卖的人。
毕竟盐可是管制品,至少朝廷是绝对不允许商家出售给山民的。以前是在张世商会那里弄来,如今却不知道该在哪里弄来才好。出发前,不少村民对这次交易非常的担心。
李煜也在担心,却不是担心交易不到好东西的问题。
他有系统,而且还有4000多点的声望,他完全可以买上几石的食盐回来,甚至精盐都能买上几包的。
铁就更不必说,1斤重的铁锭只需要30声望值,买个50斤左右,差不多可以打造需要的农具了。毕竟这年头的农具,主要还是在木质主体上,套上少量的铁质部分,需要用到的铁料并不多。
至于箭头什么的,用黑曜石或者兽骨也能够凑合一下,甚至石箭头也不是没有。类似这样的材质,在山民之中并不少见,都是没有足够铁料才弄出来的替代品。
就是武器方面糟糕一些,枪头和短刀什么需要铁料不多,但关键是需要的量比较大,没有300…500斤的铁料根本没办法应付。对李煜来说,哪怕是300斤的铁料也需要9000声望值才能兑换,果然声望值的获取还是慢了一些,怎么都不够用!
考虑到目前村里武器还不算缺,李煜打算这次赶集,兑换对象主要还是以食盐和定制农具为主。直接找系统问了问,需要3980点声望值就好。其中480是2石粗盐的价格,3500点是100斤铁料,以及加工所需要的费用。
最大的问题,还是如何瞒过其他的村民,让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通过出售这些货物兑换过来的?还有,出售货物的钱,该如何处理!果然,目前还是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派人到别的村子问了问,结果才知道别人在上个月就已经交易过了。好在也没打算去黔县那边交易,去陵阳县市集交易的话,当天就能往返,倒也不需要那么多人去。
陵阳县前几个月曾经被祖横他们洗劫过,不过主要是针对周边的世家庄园,百姓没有受到损失。几个月过去了,新的庄园主开始就绪,百姓也开始恢复以前的生活。这里一切又恢复了原状,仿佛几个月前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陵阳县的市集相对黔县的热闹不少,据老村民说这里以前也有一个张家的收购点。不过进入里面去一问,才知道原来张家的收购点已经不做了,换成顾家的人在这里收购。
这些世家李煜算是不想和他们打交道了,直接找了那些底层的收购商来出售货物。其实以前祖横也差不多,除非是赃物,否则很少和世家的收购点打交道。
毛皮自然是好卖的,那些河北的老爷们冬天就靠着这些毛皮御寒!虎鞭和鹿茸也不必说,尤其李煜炮制得还很不错,很多商人愿意来收购。这种品质的虎鞭和鹿茸,卖到雒阳都有人买,价钱绝对不便宜!
干菜就更不必说,冬天能吃的东西很少,除了干菜还能吃什么蔬菜?不得不说李煜很懂得市场的需要,下来卖的东西都是能卖大价钱的。别人有心竞争,但不是量不足,就是品质不够,于是自然争不过李煜。
全部交易下来,倒是赚了300贯,缴纳120贯税金后,李煜自作主张把30贯偷偷塞到了税官和税吏的手中,自然得到了他们的好感。当然,也只是这样而已!
不是谁的人品都能够那么逆天,贿赂一次别人就能够偷偷告诉你一些东西,或者帮助你一些事情。对于这些税官和税吏来说,李煜不过是陌生人,这些钱不过是见面礼。
至少,大家认识了,以后再来往,还难吗?这税官属于郡户曹下属官员,以后大家熟络了,通过它和县官和吏员们接触,就容易多了。如此,人脉就差不多可以逐渐培养起来。
留给李煜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到时候黄巾起义就会爆发。他的确可以选择加入黄巾序列和大汉作对。但谁都知道黄巾起义会失败,他自然不可能站在失败者这一边。江南和江北到底距离太远,他不可能跑到冀州巨鹿郡那边支援张角。
所以,在这四年里,获得朝廷的认可,成为羁縻州一样的自治区领袖,是他如今订下的目的。为此,结交县令,甚至郡守,并且得到他们的承认是第一步!
李煜承认自己是想得太多了,谁让他现在实力太弱了?现在的他,就算是打出共产主义的旗号,光明正大的打土豪分田地都不行。毕竟这不是清末,大汉也没有崩溃,百姓愚昧而且比后世更加麻木,现在打出口号无非是找死!
随着他一起过来的村民,都很担心,这剩下的150贯,到底能不能买到食盐。如今他们觉得只要能够买到几十斤的食盐,凑合着对付也算了。
李煜笑了笑,让他们在原地等待,自己就这样离开了。至于那150贯,李煜倒也是真的花了出去,他找了3个底层的商人,每人给了50贯,告诉他们自己要投资。
对方自然不懂得投资是什么意思,李煜就告诉他们,这50贯给他们收购货物。三个月后第二次赶集的时候,他们这次所赚取到的利润,扣除这50贯本金外要分他一半。这些商人的本钱大多就是30贯上下,有50贯的确可以帮助他们做大,利润就算分出去五成,他们还是可以赚上不少,自然是应允了下来。
或许他们之中,也有打算拿了钱就远走他乡的想法。李煜却是无所谓,有声望系统,他并不缺钱。反之能够培养出一个可靠的交易对象,还有一个可以为他打掩护的存在,这才是他迫切需要的。
做完了这些,李煜这才回来告诉村民们,三天后东西就会运到村子外面,这次他走的是一条特殊的门道,对方愿意给他优惠价。这些村民自然是将信将疑,不过以前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所以大家选择信李煜一次。
如此过了三天,李煜让大家到指定的地方收取东西。村民到了那位置,果然发现了两石粗盐和不少的农具铁件。
这些若是以前,少说也要数百贯,却没想到李煜居然只花了150就弄到了!大家自然好奇李煜是走了什么门路,后者低声告诉他们一个字‘私’!
大家瞬间明白,原来这些是私盐和私铁。不过品质而言,比以前倒是好了不少。
祖郎突然问了句:“既然师父有着门道,为何……”
他没有说完,李煜却听明白了,那就是为何不早点拿出来,说不得他父亲就不需要死了。李煜也无奈,当时他本来还没打算留在村子里面,当然不能把东西拿出来。
“这条路不是熟人熟路,别人可不敢接生意,村长才来不久,如何能那么快弄到?”李煜无语的时候,有些聪明的村民却是帮忙回答了这个疑问。
说来也是,私盐和私铁都是犯法的,抓到可是要砍头的。所以交易对象自然要安全,他们才肯交易。李煜才来这里几个月,之前还是半隐居状态,什么都不懂,如何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想来,也是上次去交易,凑巧找到了路子而已。
当时几乎所有村民都去快活,唯有祖横和李煜两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知道这件事情的村民,自然会认为李煜是那个时候找到的路子。反正祖横也挂掉了,死无对证,谁又能知道真相?!
于是祖郎也接受了这个结果,只能感慨父亲死得太不应该了。就算如此,张家在村子里面安插死间,而且还吞了他们一次交易,那可是好几百贯(其实是近四千贯,祖横出手的原因主要也有为李煜讨回这笔钱的意思)。
以祖郎对父亲的了解,蒙受这样的损失,就算以后有别的交易路子,只怕他也要和张氏死磕的。知父莫若子,反倒是让李煜彻底没有了嫌疑。
既然东西已经采购完毕,人们也在李煜的安排下,开始为冬季的到来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在庐江治下桐乡中,李煜投资的其中一个商人来到了一座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