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行水浒-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训练期内,武松发现了自己设计的兵种存在大量的不足,和不切实际的地方。让长弓兵与骑兵相结合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看来自己是被蒙古骑射所误导了。身长超过一米五的大弓再马上根本就施展不开,除非是横向攻击,否则根本就不能施展。武松原本想要凭此冲阵的想法也化为乌有……

沮丧的武松只能重新组建古老的纯骑兵部队,而最为重视的长弓手只能再次抡为步兵,手下虽有怨言可也没有办法。谁叫武松前世科幻电视看多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好在再武松平时的威信下,这些士兵虽然不满,可却没有闹出什么事来。既然追求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那就必然要丧失快速的机动效果。

一个月后,皇城九宝大殿内,当日清晨值勤的小太监刚刚打开殿门就大叫一声。

“来人呀——、有刺客——、来人呀……”尖锐的嗓音划破清晨的黎雾,在深宫大殿内悠扬传荡。

“保护皇上……保护皇上……”深宫某处接连发出这样的尖叫,这要是真有刺客直接就能顺着他的声音找到皇上。

“哗哗哗……”一队队的御林军,跑步所发出的铁甲声有远及近。

“何人喧哗?刺客在那里?”一员领兵校尉还未跑到近前就开口问道。看见小太监没有说话,而是坐在地上直直的看着殿内上方处。校尉眯眼一看,也倒吸了一口冷气。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一柄西夏弯刀钉在皇帝的汉白玉几案上。从干涸的血痕可以看出,这人是刚死就被人钉在几案上。大殿的正上方原本写有“正大光明”的牌匾、如今也被人用鲜血写上“西夏兵临”四个大字。如果武松在此,定能认出这正是时迁的笔记

早朝,文武百官面对如此血腥的场面都默然不语,谁也想象不到西面的一个边陲小国居然有这么大的胆子,居然敢公然侮辱天朝上国!徽宗皇帝虽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皇帝的威严,当他看见这个场景时吓的脸都白了。过了好久才在高俅,童贯等人的安慰下平静下来,恢复正常的徽宗下的第一个命令居然是……鞭挞弯刀千次,以平怒气。其后才把负责职守的御林军军官满门抄斩,以正效尤。

北方强辽也就罢了,现在连小小的西夏也敢如此放肆,这无疑是狠狠的煽了整个大宋一记耳光。不但徽宗生气,就连下边的那些武将也觉得面子上过意不去。纷纷表示愿意请兵出征西夏,以显天国之威。徽宗何尝不想,奈何国内大部分军资都被他用在修建花石纲上了,实在是拿不出军饷了。

看着徽宗困窘的样子,高俅连忙上前奏道:“臣有一法,可平西夏!”徽宗大喜,忙让高俅详细道来。

高俅装做斟酌一番后才说道:“启禀圣上,如今国内多有强人乱我疆土。假如我们再这些人身上作些文章,不但可解匪患,西夏也可平矣。”说道这里高俅停了一下,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徽宗。

徽宗沉思了一下,不确定的问道:“爱卿的意思……是调动这些山贼水寇攻打西夏吗?”

高俅恭维道:“吾皇圣明,臣正是此意。世人多重名节,假如皇上肯许诺高官厚禄,不怕这些强人不为我等出力。成则扬我国威,败则清肃匪患,最有可能的就是两败俱伤,到时吾皇再派出天兵定可以一战平西。”

徽宗高兴的大笑,亲自下台抓住高俅的手称赞道:“哈哈哈哈……爱卿果然不愧太尉之职,朕得爱卿胜于百万雄师呀!”高俅自然感激涕泠,拜谢不止,也就在他拜谢的时候,原来发出称赞之声的童贯、蔡京、杨建等人的眼中却闪过一丝嫉妒的光芒。

高俅却在心中狠狠的想:“你宋黑子居然去殿前太尉宿元景家送礼请求招安,你当我不知道?嘿嘿……那我就成全你,让你实现忠军报国的愿望,我让你去得——回不得……”

徽宗亲笔御书,大招天下,只要愿意为国出力者一概既往不咎。只要得到州俯举荐,然后经过指定路线就可以到达与西夏交接的“镇武关”。而且皇上也保证各山战后,加官进爵与军相同,一视同仁。得此消息,大喜者有之,不肖者更加有之。显然武松是属于前者的,当武松收到这条消息后,立刻兵发东昌州,集齐兵力把东昌州团团包围。然后备以大礼派人送到知府衙门“请求”知府大人为武松等人保举,面对强兵压境知府只能顺从的选择合作。并很配合的,把自己的家小全部送到曾头市以做人质

与此同时,梁山上的宋江等人也兴奋的连番畅饮,因为先有自己的厚礼,后有皇上的大赦,看来招安一事已成定局。至于晁盖?他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现在梁山实质的话事人是宋江,再说晁盖本人对征讨西夏也不反感。现在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找到一个愿为自己举荐的官员。再他准备后礼拜门的时候,武松这边已经准备完毕,即将出发。

这次武松用上了全部的压箱底实力,时迁和石秀统领的百人特殊亲卫不算,所有的一千八百名骑兵全部出战,分别由武松、王进、祝彪、扈三娘、栾廷玉、史文恭、秦明、孙立等八员骑将带领。各部因为武将的关系,所用的特殊兵器这里就不做细表,战场之上自会言明。

两千名长弓手分别由张青、黄信、解珍、解宝等四员步将带领。

另有五百人的粮草押运部队则由鲁智深带领,除了负责押运粮草还有大量的箭矢。

这样的武装力量即使在朝廷也是一股不可小瞧的力量,何况是在“贼寇”手中?武松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路急赶,只用短短的半个月就穿越了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西东路三境之地,数十个州俯。为了避免引起他人注意,自己所用的兵刃凯甲,还有那些长弓全部被他隐藏起来。即使这样,有心人还是一眼就能看出这支部队的不同之处。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最后一站!面对近在眼前的“镇武关”武松心中颇为矛盾,这一步踏过去将会哀鸿遍野,万尸盖地,那可都是自己的同胞呀……

站在武松身边的时迁,很少见到武松露出这般犹豫的神色,当下好奇的开口问道:“将军怎么了?”

武松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一脸坚毅的回道:“没有什么,传我命令补齐粮草淡水后好好休息,明日出关!”人只有经过教训才会成长,人是如此,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只有激起一个民族的求生欲望,他才会变的坚强起来

“是——、将军!”时迁一脸兴奋的领命离去,也许惯被人看不起的他,骨子里却充满了表现和嗜杀的欲望。

正文第六十七章开门“红”(三更)

第二日一早,武松诸部就来请示出城。城防官看向武松的眼神里明显充满了怜悯和可惜,更多的则是震惊,自己刚刚收到朝廷命令还不过三天,这批部队就来了。

也许这是那个落难的官家子弟,借此来捞取政绩来了,不然也不可能来得这么快,可惜呀~~~~!看来自己不得不提醒两句,也为以后进身留一份交情。抱着这份心情的城防官,满脸关心的神情对等待放行的武松说道:“这位将军,请借一步说话!”

武松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是借机卡油来了、当下从怀里拿出一代珠宝悄悄的塞入他手里。看见武松这么大的手笔、城防官越加肯定自己的想法、当下接过珠宝小心翼翼的说道

“听这两天贩马的老王说,西夏的大军正在向这边集结,出了关后最好向北走,去夏州(今宁夏银川)那边比较安全一些。那边有都是牧民,大不了随便砍一些回来领功便是!”

武松闻言后,略加思索就以为他认错人了,当下也不点破而是客气的说道:“谢谢将军提点,日后但有建树定不会忘将军提点之恩,只是现在还请将军……”

“哦!放行、放行!”城防官连忙喊道。

望着武松逐渐远去的背影,那名军官还在后边恭维:“恭贺将军早日凯旋而回呀!嘿嘿……这下老子可发了,又够在迎春楼……”

行驶在在队伍最前沿的武松,回头深深凝望着越渐模糊的镇武关,一阵秋风吹过凭添几分乡愁。但只转瞬间,武松眼中复杂的神色就已不见,果决的举起右手,整支部队随着武松的手令也骤然停止。

“传令各部、换装!”放下心中儿女情长的武松,冷然下令道。诸部得到命令后,或是就地翻找藏在马匹上的武器,或是派人前去鲁智深那里领取。经过一个时辰的大换装后,这支部队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每个人在拿到自己熟悉的兵器后,都从脸上发出一种自信。各部人马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一起,整支部队寂静无声,淡淡的杀气隐隐而发。

武松调转马头对着身后的士兵们大声喊道:“出关前我们是兄弟,是手足,我可以容忍你们的任何放肆。但是从此刻起你们将不在是母亲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更不是任何人的兄弟。你们是战士,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精锐的战士,再你们手中将再次扬我汉人雄威。你们是我手中的利剑,将随我一起开疆阔土,征战四方,如果敢有任何人违犯军纪,不听号令,我将斩下你们的头颅,你们听见没有?”

“是——、誓死跟随将军!”将士们齐声喊道,声音威镇四野,再广阔的平原上良久回荡……

武松的骑兵部队,除秦明所部使用榔头锤以外,其余则全部使用长枪。不过枪分两种,一种是短枪,一种是长枪,长打短射。曾经史文恭也提过,骑兵加上弓箭那才是完整的骑兵,不过却被武松否决了。练习骑射太慢,复合弓造价还高,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武松想起城防官的提示,说是最近西夏有大军向这里集结的趋势。自己非但不躲,偏偏反其道而行,向西夏西侧,平西俯方向连续派出五十骑探马。同时拨军向西开进,午后探马回报,说是前方五十里处有一支五千人左右的大军正在向镇武关方向移动。武松听后大喜,立即引兵应敌。

两个时辰后,也就是日落之前两军终于相遇,两军都没有扎营或是停止的意思。面对三里外的杂牌军,五千西夏大军表示出明显的不肖与轻视,话都不搭直接三千骑兵杀来。再他们眼里,这种没有番号,没有统一配给的杂牌军居然敢和自己对阵?这简直就是一种笑话!面对远处漫天的尘土,武松丝毫没有紧张,把骑兵聚集起来后对身边的传令兵冰冷的下令道。

“传我命令:弓箭手分为四排,当敌骑进入四百米后不用请示,以各自将军号令为主,进行抛物射击!然后各部可以随意射击,各位将军准备和我出战!”后半句却是对身边众骑将说的。

随着敌军的逼近,大地的颤抖也逐渐频繁起来。大部分人还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大规模的骑兵冲击,因此脸上难免露出惊恐之色。好在上有将军镇其威,下有百战老兵支其骨,因此整个队型还算勉强能让武松满意。在广阔的平原上三里的距离如同虚设,这边刚刚列完队那边已经冲到不足一千米。

“为了胜利,随我杀呀——!”武松一拉腹面甲,领头向前冲去。

“弓箭手准备——、射——!”

“…………………、射——!”

“…………………、射——!”

“…………………、射——!”

领兵冲击的西夏将领,随着距离的拉近越加轻视这支部队了。有大量的骑兵却无弓箭,弓箭手排队很漂亮,却没有步兵防护,这不就是引颈待宰吗?

“准备进攻——、哦喽喽……”随着西夏将领的命令,骑兵里响起一片呼啸怪叫之声。

“嗡——、咻咻咻咻——!”西夏将领刚刚发布进攻的命令,还没有来得及持弓放箭,就听见一阵怪异的破空之声。下意识的抬头一看,一片黑雨再眼前越来越大……

“不好、注意强弓——!”他的提醒已经太晚了。西夏弓箭的射程在二百米左右,而武松的长弓却能射到四百米的距离。空中洒下的箭雨轻松的就穿破了他们薄弱的护甲,甚至直接穿透人体,把人钉在马背上。后边的骑兵看的清楚,前方上空一片黑云落下,自己前方的骑兵就倒下一大片。仅仅一轮的伤亡就足有四、五百人

西夏将领眼睛都急红了,虽然挥刀护住自己的要害,可是大腿与马颈还是受到了多处箭伤。两军相交在即,他的目光,不止他的目光,几乎所有西夏人的目光都被一员汉将所吸引。白马、黑甲、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大异常的战马上是一员鬼面黑甲大将,夸张的右手持枪,左手是夸张的大剑。还没有来及细看,只见那名汉将右手一抬,自己身边所有的景物都倒退起来。

武松的标枪直接把那名敌将从马上带飞,余势未消又贯穿三人才停止。没有时间再取第二支枪,大剑一挥直接杀如敌阵。看到武松的勇猛,所统部署像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齐声呐喊起来。有样学样的射投枪,冲其阵。一千多把标枪对向措手不及的敌人,那是什么什么概念?那可不是弓箭,射不到要害要不了人命,这一枪下去只要惯上了,那基本就是没有什么活路。

在武松、王进、栾廷玉、史文恭等诸位猛男的带领下,一路势如破卒撞起阵阵血雨。尤其是武松,大剑挥舞间最少就有一人被斩,用兵器挡着都不好使,连人一起全部劈成两半,所向披靡。武松就像一辆重型坦克再前开路,其他将领紧随其后,点钢枪下绝无活口。

豁然间,武松觉得眼前一空,不觉之间已经透敌而过。想要回头再冲击一番,却发现敌骑已被弓箭手全部射死。冲的最快的一名敌骑也没有冲到阵前百米处,可他却被射的如同一只箭猪一样。

鲜血染红了大地,四处都是惨肢断臂,寻找主人的战马,还有那隐隐的哀号之声。只一个冲锋就全歼敌骑,再武松眼里没有什么,在其他诸将眼里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绩。

武松知道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战果,无非是自己的远程打击杀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敌方还没有搭弓射箭就被自己撩倒一大片,再加上中等距离的霸王、标枪!如果这还打输,那真可以直接找棵歪脖树吊死得了

正文第六十八章营中夜话

远在三里外的西夏领兵指挥使,是乔顺武大将,他根本没有把这场遭遇战当一回事,再他眼里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正在和副将说笑的他,突然听见身边一阵惊叹和倒抽凉气之声。他放眼看时双军已经撞在一起,起初没有在意的他慢慢看出一点异常来。虽然看不清对面的细节,可是还是能够看的出对面一员骑士已经力透己阵。

“妈的,这些废物都是干……”话还没有骂完,就见破阵而出的人越来越多。放眼望去竟然和冲击的时候差不多一边多,骂到一半的脏话哑然而止,他觉得后脑勺正在丝丝的冒着凉气。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部队,怎么会有如此强悍的攻击力?

“全军戒备,后队变前队,前队不要乱,向后撤五里!”乔顺武警惕的下令道。

这边结束战斗的武松,丝毫没有乘胜追击的念头,而是径自派人打扫战场回收可用箭支,同时清点人数。此次战役歼敌三千,自己只伤亡了数十名骑兵,这样的战绩不得不让诸将兴奋异常。

打扫战场的黄信等人派人来报,说是还是几十名活口,不知怎样处理?

“问问口供,看看有没有什么军情可探,然后全部杀了。这种事以后也不要问,我们没有那么多人看守俘虏,再这片土地上我们不留活口!”面具后边传来武松冰冷的声音。

当晚武松等人原地扎营,这个时候西夏平西俯和翔庆军均以收到战报。翔庆军统领大将军是西夏皇帝,崇宗李乾顺的堂兄李天顺。李天顺今年三十三岁,有着雄鹰一般的眼睛和狮子一样的毛发,更有熊一样健壮的身躯。李天顺从军以有十五年,这十五年来为保卫西夏的疆土立下赫赫战功。前几次宋朝的侵犯,就是在他的抵抗下无功而反的。

李天顺抽出腰刀,一刀砍断眼前的几案骂道:“三千人呀——,三千人呀!!妈的,乔顺武这个废物,我要宰了他!居然败在那些宋朝的娘娘腔手里,简直丢光了我们西夏人的脸面。我一定要斩了他的头……我一定要斩了他的头、”帐下众将无一敢接口,生怕触怒了他而引火烧身。

稍稍冷静下来后的李天顺,这才下令道:“传我命令大军集合,我要一举歼灭这些南蛮,让他们见见犯我国土的下场!”冷静过后的李天顺也觉得这些南蛮不一样,往常宋朝与我军对战往往要出动几倍的兵力。可是这次居然只出动这么点人,确实有些反常。而且具乔顺武探报得知,他的那三千兵马居然是在一个冲锋内损失的。这需要多么强悍的战斗力,想想都令人发冷。

当天夜晚、武松聚集诸将召开军事会议。

武松按照平日的习惯,率先鼓励问道:“今天我们打了个大胜仗,各位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祝彪接口道:“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杀他个片甲不留,以壮军威。”

“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赞成!”和祝彪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史文恭站起来反对道:“我不赞成,我们早已得闻说这附近有西夏大军集结的趋势。如果我军在贸然深入,很有可能陷入多路包围、到时悔之晚矣。”

“不错、不错、我也赞成将军稳重一些为好”“是呀——、是呀!”一些沉稳的将军也很赞成史文恭的话。

祝彪也站起来傲然说道:“怕什么,我军之威各位又不是没有看见。别说五千,就是再来十万又有何惧?你们要是害怕,我愿意领军令,亲率先锋为将军铺平道路。”

“你这是莽撞——!”“你这是胆小”

眼看两拨人马就要掐起来,武松连忙制止道:“好了,吵什么吵,我让你们商议军情,又不是让你们决定军情。怎么做我心里有数,还有不同意见的吗?”武松问完后,等候片刻见没有人出声,因此分析道。

“你们两位将军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比较赞成祝彪的话。祝彪你先别美,我赞成你也不是因为什么乘胜追击,而是另有原因。你们看,我军如今处在平原上,无山可守,无险可拒。如果敌方大军一旦聚集起来,那我们将躲无可躲,藏无可藏。唯一的办法就是再他们聚齐之前逐个击破,刚才黄信将军告诉我一个有利的军情。说是具这里西面百里之外,有三座兵站和一座名叫凤翔的兵营,我想要把他们拿下来以守带功,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诸将逐一站起来,齐声施礼说道:“堇尊将军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