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狼行水浒-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悔时晚矣,武松已经紧握大剑,拉下钢铁腹面甲……

正文第七十八章分道扬镳

镇武关上一场血战,再次让西夏士兵重温噩梦的感觉。自此一路再也没有人敢阻拦武松,一行人马不停蹄的赶回曾头市。与之回程不同的是,这一路越*近梁山,人员越是鼎盛。随处可见或是兴奋异常,或是义愤难平的面容。

“兄弟、等我们投了宋头领之后,就能够为乡亲们报仇了。那水泊梁山好汉云集,跟着他们可比窝囊的朝廷强多了。”

“我听张大哥的,只要你说……”话还没有说完,他突然被身边的同伴捂住嘴巴。这样的事列还有很多,只要是武松经过的地方行人全部主动禁声。原因无他,只因为那无法掩藏的冲天杀气,整只部队森严有续,就连脚步落地声都错然有续。隐现暗记的衣服和那勃然杀气,无一不在显示着这是一只百战雄师。

一名乡民凑到同伴耳边,小声说道:“兄弟,你说他们是梁山的兵马吗?”没有得到意料当中的回话,拉开距离却发现昔日同乡正低着头,满脸大汗的不停颤抖。下意识的转头望去,还是那支军队,还是自顾行军。虽然没有人看他,可是他却有一种咽喉发凉的感觉,下意识的直觉告诉他,只要自己再多一句话,那么下一刻定会有一支利箭贯穿自己的咽喉。

梁山宋江等人得知武松回军,尽起梁山人马出迎五里。见到武松后,宋江未理身后的众将和大哥晁盖,而是先和吴用迎了上去。

宋江上前亲热的笑道:“哈哈哈……,贤弟你可回来了,都要想死我了。”

“哈哈……,托众位哥哥的鸿福,小弟才能回来呀!”

“贤弟那里话来,现在整个天下有几个震西大将军的?贤弟此次出征可是打出我梁山的威风了,走、哥哥已经准备好酒菜了,快快与我上山一醉方休。你看看我这记性,来来……我给你介绍介绍……”说着把武松引到众人身前,指着几个生面孔介绍道

“贤弟,这位是有河北玉笑了,曾头市也是梁山的地盘,哥哥自然是想住多久就住多久!”

“贤弟、我们明人不说暗话,曾头市虽然名义上归属梁山,可是那个不知道曾头市是你的私人地盘?没有你的命令,现在任何人都进不去曾头市。为兄决不会客大压主,但求一块息身之地而已。”武松真的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从豪气干云的晁天王嘴里听见。天王究竟在梁山过的是什么日子呀?

“天王您什么也别说了,你一直住,住到你高兴为止。而且你也不是什么客,我也不是什么主,那是咱们兄弟的家。以后你还是我大哥,我过段时间就要成立一支新军,完全交给哥哥。到时候我们兄弟并肩驰骋疆场,留名史册岂不是好?”对于武松的话,晁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映,他已经被宋江忽悠麻木了。武松也没有过于在意他的表情,日久见人心。

回道曾头市的众人显然是受到了盛大的欢迎,以至于在城门外展开一场套马娱乐。(凌震放鞭炮放的、马惊了)要说凌震、黄信、秦明等朝廷降将一开始还是时世所逼的话,那么现在他们都非常庆幸自己被逼到这一步。兵破西夏大军、奇袭凤翔兵营、绝地反击战、兵围西夏平西俯、随便那一样拿出来都够载入史册的了。跟着这样的将军,是每个士兵梦寐以求的事情。雪国耻、仰国威、热血男儿征战沙场,这才算是没有白活一场!!

郑天寿、曹正、高顺、孙二娘、顾大嫂等留守众将一字排开,自看到武松的身影起就开始喊:“恭贺大将军得胜回归——、恭贺大将军得胜回归……”语言虽然单调,但是那崇拜的眼神和火热的**呐喊却可以拟补一切不足。

“诸位将军辛苦了——,没有你们固守家园,我们将士那能安心作战呀?”这是武松看到他们的第一句话。一句话就把所有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这里是没有上战场,但是其中的危险更胜于战场呀!

一行兄弟一路喧闹的走进曾头市,经过高顺的简单述说,武松才知道自己走后,这里所发生的事。首先、宋江以犒赏为名想要把曾头市的所有将士掉回梁山,其次又来所要长弓的制作方法,但是均未得逞。最后又以送酒肉为名,想要借机进入曾头市探察,可是没有想到高顺等人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所有物品只润许送到城门下,多一步都不让往里进。要不是晁盖从中阻拦,恐怕宋江早就派兵打过来了。

武松这才恍然,怪不得宋江他们没有坚持要过来那!原来这里还有一层原因。不过这种事早在武松的意料当中了,并不怎么出奇。次日晁盖一封书信发往梁山,言名自己要在曾头市以养天年,梁山头把交谊直接就让给宋江了。

没过几日,宋江率领麾下全部头领来到曾头市外,跪地苦苦哀求晁盖回山。晁盖早已明白他的伎俩,又怎么会理他?果然他苦劝几日无果后,表明梁山头把交谊虚席以待,晁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都是大头领。宋江在捞足名声之后,终于在众头领的“苦劝”之下返回梁山。自此梁山众将分道扬镳,各侍其主。

正文第七十九章黄金旌旗

西夏诸部人马再得到武松坐镇山东后,居然不敢来犯。南下有渭水天险相阻,只能向西侧扩大战果,辽国除了久战不下的山东,已经占有了淮水以北的全部领土。北方领土只留下京东东路与南方相连,其余领土全部沦陷。北方华夏儿女因为无能的朝廷,只能在异族的铁蹄下苟延残喘。这是一个乱世的年代。

公元1111年2月、曾头市内,武松召开了第一次的正式全体会议,并且在大会上正式嘉奖有功的将领。奖励很实在,卓越战功赐赏金银万两,混体描金旌旗一面,上用金线绣有一个大大的胜字。其次是金银五千两,银色旌旗一面,再次只有金银而无旌旗。不出武松的意料,众位将士果然对武松设计的旌旗喜爱异常,甚至大大超越了对金银的喜爱。得到旌旗的沾沾自满,没有得到的暗自叫劲,一定要在下次得到金色旌旗。

武松站在高台上高声说道:“旌旗、战旗!只有最勇敢的战士才配拥有旌旗。你们都是最勇敢的战士,在我心里你们远比黄金珍贵,你们已经用你们的鲜血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还不够,正因为你们是最勇猛的战士,所以我要你们把这象征勇武的黄金旌旗插满整个蓝天覆盖的地方。举起你们的武器,告诉我、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有——、有——!!!万岁——、万岁——、万岁——!”激动异常的将士们甚至喊出了大逆不道的口号,可是谁还在意这个?每个人都陶醉在武松的**演讲里。

并且正式成立五部、战斗部、后勤部、器械部、政策部、谋略部、除了战斗部人员鼎盛之外,其他部门全部缺乏人才,甚至有的部门只是象征意义的被武松塞进去一个人。至于在西夏为了制造混乱而幸存下来的战士们,则一率被武松升为百人队长,并每人赏赐一面小号的银色三角旌旗以示其勇武。经过左右思量,武松决定把这些人留在身边,亲传兵法战术。

经过连番的胜利,仿佛每个人身上都被注满骄傲,狂热的血液,同时也把武松的地位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在众位将领里也有很多人不敢看武松的眼睛,有时走个对碰都会恭顺的站在一边,再武松经过他们身边时他们甚至会屏住呼吸。但是武松过去后,他们又会一如崇拜的眼神看着武松的背影。

再武松回来的这段时间,还不足半个月,就有数千的难民前来投奔。面对难民,武松表现出与面对敌人截然相反的热情,不但镇灾济粮,而且大开城们,广纳难民。到后来,争相传告的难民越来越多,到后来已经超出了曾头市的容纳极限。无法进入曾头市的难民,就依偎在城墙边,他们坚信为他们扬眉吐气的镇西大将军是不会丢下他们不管的。

而武松也确实没有丢下他们的意思,这些都是强壮的人力资源呀,老弱妇孺大多都没有逃出异族的铁蹄。就算其中有些妇孺,也是可以接受的,他们就是武松仁德的最好宣传对象。

面对越来越多的难民,武松只能找来祝彪,扈三娘和李应三人。

武松面对身前的三位头领说道:“当初我强逼你们上梁山,确实是我的不对,但是三位大人大量丝毫没有和我计较。而且还尽心尽力的扶持我,武松深敢惭愧,请三位受我一拜。”说罢、作势就要拜下去。

他们三人那敢受武松一拜,武松与日俱增的威严和杀气深深震撼着他们。三人一起上前扶住武松,连忙许诺什么赴汤蹈火,什么不敢之累的。总之就是一句话,只要武松不拜他们,他们干什么都行。上次李逵因为对武松不敬,被打成什么样他们可是记忆优新。看见戏做的也差不多了,武松这才疏入正题。

“我想三位将军已经把门外的难民看在眼里了吧?都是华夏儿女,怎能漠视不理,但是我已经作到极限了,现在曾头市实在是容纳不下人了。不知道三位将军是否……”

武松话还没有说完,聪明的扈三娘就接口道:“大将军,我们扈家庄有都是地方,我想容纳这区区千八人马还是没有问题的。将军如果同意,末将愿意护送这些人去我们扈家庄以做屯兵之用。”话说到这里其他两人自然知道自己应该说些什么,连连表明愿意共同安置这些难民。

武松满意的走到扈三娘身前,拍了拍她的肩膀鼓励道:“好、很好、我不会忘了你这份功劳的。”

只是一句简单的鼓励却把三娘兴奋的小脸通红,心中不住重复:“他在拍我……他在夸我……他在夸我……”

既然事以谈妥,拖拉不是武松的作风,直接让三人调遣一千骑兵护送门外的数千难民回到三将的山庄避难。因为先前投奔之人都是身强力壮,跑的快的,因此武松也就没有多此一举再过挑选。门外的难民再走之前,全部对着站在城墙上的武松叩首不止,以谢武松的恩德。直到三位将军再三催促,这才慢慢踏上征程。

望着这些在寒冻中瑟瑟发抖的难民,武松不由自主的一叹!自己虽然没有坐上高位,却以有了改变天下的能力。面对这些彷徨的难民,武松深深感受到能力越大,责任越重的真正含义。

武松仰头望天,坚定而又缓慢的念了首诗:“天下风云出我辈,金戈铁马血饮醉;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明天就下新书榜了!为了自己的承诺;我宁可字数超;也不*时间;我也算是厚道人了吧!下榜后会继续每日四更;同时希望能得到朋友们的继续支持。)

正文第八十章奠基之石

祝家庄位处密州以西,青州以南,要从曾头市走到祝家庄得走整整两天,一来一回最快也要三天。三位将军走后,武松开始反思自己的准备不周之处。再未来的日子里,难民将还会增加,难道还往祝家庄那面送吗?不——、

武松眼光猛的一闪,转身对着传令兵下令道:“来人呀、给我鸣鼓聚将!”三通鼓后,诸将无一缺席。

“诸位将军,我想你们也看见了这两天我们的困境。什么困境?那就是有力使不上,这么多无家可归的人前来投奔我们,我们帮助了多少?以后陆续还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投奔,我们怎么办?看着他们再雪地里冻死、饿死?”

“大将军、你说怎么办吧,我们都听你的!”性急的鲁智深直接说道。

“对、我们都听将军的!”“对、我们……”

武松断然说道:“好、既然如此,我们现在就定下攻打目标。早一天准备,帮助难民度过寒冬的把握也多一些。都说说,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

武松话音刚落高顺就站起来说道:“将军、东侧距离此地三天路程处有座密州。此州地广人稀少,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州俯只有数百名守卫力量。高顺特此请战,七天之内定将此州献与将军。”

武松想了想后说道:“好、我同意,但是不可力敌。你们要记住,再外敌的侵越面前一定要尽量保存武装力量。再不久的将来,他们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盟友,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兄弟。这样吧,去西夏的那个老太监给我发的圣旨我还没有扔。你把这个圣旨拿去,就以我征西大将军的名义传令,说我要他配合收拢难民,如果他不配合那就威胁他。其中的“度”、你自己掌握。”

高顺恭敬的说道:“大将军说的是,末将这就去办。”

武松补充道:“这样吧,你把剩下的八百骑兵也带去,作为威慑的同时也可以让这些小子松松筋骨。省得都呆胖了,到时候压的马都跑不动了还怎么打仗呀?”

“哈哈……”面对武松难得的说笑,大家都很给面子的大笑起来。

事情出呼寻常的顺利,高顺刚到密州城门外,知州赵宏就亲自前来迎接。当得知是武松要来接收此城时,更是二话没有说,直接交接。但是再交接的时候只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一定要保自己一家平安,对于这个不过分得要求高顺显然没有理由拒绝。高顺知道自己的重任,所以在接防之日起就即刻安民、发榜。在原有的知府衙门底子上,再次广招贤才。毛遂自荐者很多,但是大多是些酸秀才,没有几个有真材实料的,不过怎么也比没有好。

接防五日后,高顺迎来了第一拨移民。与其说是移民,不如说是换防,武松用一千步卒和换回了这八百骑兵。并且任命高顺为这个州的最高长官,同时派来一位名叫慕容寒秋的文士前来协助他。

曾头市目前已经到了容纳的极限,除去调走的一千步卒不算,还剩原部四千人,难民三千。一个小小的曾头市容纳了七千人还不分兵,显然武松是别有用心的。

除去各路将军挑剩下的,还剩六百多位难民,再充足食物的供养下这些人恢复的很是不错。武松打算用这些人烧一个大窑洞,无论是修路、盖房,还是为以后的练钢作准备,先做窑洞都是最明智的选择。山东的黏土虽然比不上景德镇的,但是在全国上也能算的上是上品。没有人对武松的做法有任何意见,该打铁的打铁,该训练的训练。武松除了和汤隆泡在一起,剩下的时间就全部扑在窑洞上。

再和汤隆在一起的时候,武松从汤隆手下处得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有人在距离曾头市不远的一座无名山上,发现了一种奇怪的黑色石块。看见取回来的样品后,武松一眼就认出来这就是后世的煤。惊喜异常的武松,立刻把曹正派出去看守煤矿。经过武松的一再嘱咐,曹正是慎之又慎,再所有通往煤矿的路上都设重兵把守。

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六百感恩带德的壮劳力干起活来,那叫一个迅速。再汤隆的指导下,不足半个月,硬是在曾头市附近的黏土层边,建起一座大型窑洞。由于烧制方砖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手艺,只要两块木板,外加稍微的指导,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能制作。第一批方砖烧制出来时,这些“匠人们”都在好奇,这些方方正正的东西能有什么用?即不能装水,也不能盛饭,顶多能算是比较整齐的石头而已。

可是就是这些整齐的石头,颠定了武松霸业的基石。因为刚刚开始,火候和形态掌握的都不是很好,换句话说也就是残次品,这些方砖只能用来铺地。当这些整齐的方砖并列而有序的码在地上时,一排两排还感觉不出什么,当二十块方砖为一排,并列向前码出十排时效果就展现出来了。

武松对着身后的“匠人们”说道:“从今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你们将生活在这里。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你们的衣食以及安全将完全由我保障。用不了多久,你们将会拥有一个新的家园,为了以后的幸福我们会一起努力的。现在、你们自己挑选,每十人选一个组长,每百人选一个百人长,最后在推选出一个负责人。”

再一阵乱哄哄的选举过后,武松对着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说道:“我目前只有两个要求:一、不管你们怎么分配,反正炉火不要停,二、烧制出来的废砖都按照这个要求铺在地上,一直铺到曾头市为止。”

“大将军放心,我们一定尽心竭力为将军办事,不会有丝毫怠慢。”老者恭敬的回答道。

武松点了点头,放心的说道:“那就好,你们要记得现在的一切都不成熟,这一切都需要改进。如果你们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不用通知我,大胆的去干。什么时候烧制出来的方砖都一样大时,再来派人来通知我。”

看见这边已经初步定下来的武松,再次行往煤矿,展开考察工作。

(今日的四更又发完了;明天就下榜了;不管怎么说;我都要感谢这段时间以来朋友们的支持;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冲到新书榜21名这个位置。这是我进入过的最高的名次。谢谢你们~~~真的~~~;我将继续用努力来回报朋友们的支持)

正文第八十一章小小遭遇战

当武松从煤矿回到曾头市时,祝彪三将早已回来,随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个面色苍白的陌生年轻人。一个身如枪身,眼如枪锋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走到那里都不会被人忽视的。对于武松的好奇,口齿轻灵的扈三娘,缓缓描述与这个年轻人的相识经过。

当天三人送解难民回山庄的时候,一路上堪称是风平浪静,只有为数几个人有轻微冻伤。行止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凌乱的马蹄声打乱了队伍的行走顺序。

“辽人来了、辽人来了、大家快跑呀!!”“不要丢下我——!”整个队伍一片哭闹之声。

“乱什么?再有喧哗者,以扰乱军心处置,格杀无论!”祝彪大喝一声镇住了喧闹的人群。看到渐渐平静下来的队伍后,祝彪看了看扈三娘和李应。三人不约而同的点了一下头,共同下令道

“来人呀、掌旗列阵!”“列阵迎敌——!”“掌旗……”三部人马条径分明的列成一个“品”字型骑阵。祝彪身后的金色大旌旗迎风飘展,扈三娘身后也有面银色旌旗,只有李应身后则没有旗。

马蹄声逐渐逼近,三人也算是经历过大战的将军了。从马蹄声中稍加分辨就能算出来大约有百余敌骑。原来是虚惊一场,李应闻听越来越近的马蹄声,用几乎商量的语气对另外两人说道

“两位将军,这点小事就不劳烦二位了,小弟前去解决如何?”他们两位也知道,李应这是因为身后没有旌旗而着急了,所以也就乐意卖他这个面子。再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