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造小一点还好,要是造大船,肋材都需要几百年老橡树的木料才能加工出来,非常浪费……
马林有些惊讶,在他记忆中,“哥德堡号”仿古船在使用复古技术造船时,明明是使用蒸汽软化直木板后弯曲而成的呀……
不过,马林也不想想,即便是原版的“哥德堡号”,也是18世纪的船。那时候的造船技术,肯定是比15世纪末要强多了。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大航海,才促进了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毕竟,“需求是发明之母”。
马林不知道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他至少知道,眼下他的造船厂没有这项技术。甚至,一些葡萄牙的造船工匠,也没有听过这项技术。
因此,马林确定——这还是一项尚未出现过的技术……
看到埃姆登造船厂因为找不到足够的粗橡木来加工弯曲的肋材而发愁,马林直接把自己看到过的用蒸汽软化和改变肋材形状的技术说了出来。
对此,那些老造船匠们将信将疑。不过,事实胜于雄辩。马林立即派人,做了长盒子,用于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去。然后,又找铁匠做了带固定盖子的大铁锅,以及引导水蒸气的管子……
东西准备好后,在马林的指挥下,工匠们把需要软化加工的木材放进长盒子里,并半密封好。然后,大铁锅开始烧水,管道把水蒸气通入半密封的长盒子里……
就这样,再用水蒸气蒸包子一样蒸了五六个小时后,木板终于软化了。但马林从前世看过的哥德堡号建造过程的文章中知道,这种软化,只能持续20分钟。于是,他赶紧下令工匠们,在20分钟之内,把木材弯曲变形……
果然,20分钟后,木材开始变硬,但之前就做了弯曲变形,倒是真的变形了。不过,也有点反弹迹象。
于是,工匠们干脆做了一个凹槽,专门用于把需要弯曲的木材卡在里面,以让木板达到造船所需的形状。等木材风干好了,正好是造船工匠们所需的形状。
经过几天的试验,工匠们终于熟悉了这一工艺。这样,制造几米长的弯曲的船肋骨,成本就大大地降低了。
以前,他们要从很厚的原木里锯出弯曲的肋材,非常浪费木料。因为,锯出肋材的粗原木的脚料,大部分都浪费了。
可使用了马林提供的蒸汽软化技术后,他们可以直接把很普通的几米长的木板,用蒸汽软化法,加工成弯曲的船肋骨。这样,就能节约大量的成本。因为,几米长的直木板步很容易找到,价格也便宜。不像之前需要找很粗的原木,价格比较贵,还浪费木料。
就这样,马林利用前世看过的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的加工方法,很容易地解决了造大船的一个技术难点。马林要求的500吨级战船,也顺利地继续制造了。
至于技术保密问题,马林却是不用担心,因为,埃姆登造船厂的工匠,大部分都是马林的农奴。其他不是农奴的工匠,也都是签了终身合同的,家人都在这里,倒是不用担心他们带着技术跑路。
当初,在分离特霍伦彻造船厂时,马林就考虑到了保密的问题。所以,他把从葡萄牙雇来的没有签终身合同的工匠,都留在了特霍伦彻造船厂,由葡萄牙倔老头瓦拉多带领着继续制造“250”级武装商船。而将来要制造战舰的农奴工匠和那些签了终身合同的威尼斯工匠及少部分葡萄牙工匠,都安排进了埃姆登造船厂,专门来制造战舰。以后,特霍伦彻造船厂专门制造商船,而埃姆登造船厂,则负责制造战舰,分工明确……
商船和战舰是不同的,比如,一根长24米的龙骨上,商船一般只需要33对船肋就足够了。船肋之间,有大量缝隙,直接用木板蒙上。
可是,这样的话,因为这些缝隙的存在,在海战时,若是敌人的铁球炮弹正好砸在这个缝隙上,很容易击破外面蒙的木板,造成“穿帮”效果。那样一来,船的侧舷就会进水,甚至可能导致沉船……
所以,战舰在制造时,往往会使用更多的船肋,排得紧紧凑凑的,不留缝隙,外面蒙得木板,也更厚。
这次制造500吨级在战船,工匠们就按照马林的要求,船肋间不留缝隙。为此,30米的龙骨上,需要钉上六十多对船肋,非常紧凑,但也非常耗时耗力和耗材。
但幸好马林适时地提供了蒸汽软化和加工肋材的技术,使得肋材加工成本大大降低了。不然,这成本要逆天……
马林满意地离开了埃姆登造船厂,边走边得意地想到:
“果然穿越者是最牛逼的,那些工匠们难以解决的棘手技术问题,穿越者一个简单回忆就解决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铸造劣币
回到王后后院,马林的心情大好,和伯爵夫人安吉拉玩了点限制级的小游戏……虽然没有最终吃掉安吉拉,但也让马林浑身充满了力量……
第二天上午,马林刚吃完一个比较迟的早饭,就有卫兵进来报告:
“报告伯爵大人,您从米兰带回的帕萨尼工匠求见!”
“帕萨尼?那个制造螺旋式榨油机的老板?”
突然,马林反应了过来,惊喜地叫道:
“快,快把帕萨尼先生请进来!”马林总算反应过来了,他知道,帕萨尼大概是把他要的螺旋式造币机给研究成功了……
果然,帕萨尼赶过来,献上了全新的机制币。其铸造的机制币,正是帝国芬尼。只是帕萨尼用螺旋式造币机制造出的帝国芬尼,比普通的帝国芬尼,要更加精美,花纹也刻制得更加有立体感。总之,这种仿造的帝国芬尼,比真正的帝国芬尼更像帝国芬尼……
而且,经过帕萨尼介绍,现在他的秘密工坊制造银币非常简单。先调制好金属熔液,然后浇铸成银板,浇铸的银板比预定厚度要厚些,但之后可以再手工冲压一遍,把银板冲压成适合的厚度。
之后,工匠会用一个底端端口一转边都被磨得像刀口一样的高碳钢的钢管,用锤子敲打,用锋利的底部圆形刃口在银板上敲下一个圆形小银板,大小和银币差不多,这就是钱坯。然后,银板在分离出多个钱坯后,剩余的脚料,继续回炉制造银板,继续分离钱坯……
这个过程很简单,一般工人都做得来,只有在压制银板的时候,需要熟练工匠特别注意和控制,不能把银板弄太厚,不然是要亏本的。
得到钱坯后,一般的老办法是找一个很熟练的老工匠,用手工方式和简易的模子捶打出钱币的图形。只不过,这对工匠手艺要求高。而手艺好的工匠待遇可不低,并且,他们造币的速度也不快。毕竟,一枚银币就要捶打很久。
而帕萨尼他们弄出螺旋式造币机后,一切就很简单了。首先,工匠们在螺旋式造币机底部安一个固定的分上下的模具。下面模具刻印着钱币反面的图案的镜像凹槽,上面的模具,则刻着钱币正面的镜像凹槽……
工匠们只要把上面的模具提起来,把钱坯放入其中,然后盖上上面的模具。之后,把螺旋压杆通过旋转的方式往下压,使劲压……
一会会的功夫,一枚做工精巧的银币便制造成功了。当然,这个精巧的前提,就是高碳钢制造的模具刻得好。不过,帕萨尼等工匠研究了一年多,终于解决了高碳钢模具的问题和模具固定的问题。然后,一切就变得简单了。
从前,因为是手工打制钱币,要保证钱币做得不难看,就必须使用老练的工匠,而且很费时。但现在,有了螺旋式造币机后,制造银币根本不需要老练的工匠了。因为,这些事情普通的学徒都能做到,只有控制银板厚度方面,需要熟练工去做。其他流程,普通工人都能胜任。这样,就不需要使用那些高薪的老练工匠了。造个币而已,除了制造模子和控制银板厚度要求高点,其他随便使用民工级别的工匠都可以……
而且,螺旋式造币机制造效率很高。帕萨尼试验过,一台螺旋式造币机,一天工作10小时,可以压制出1200枚银币,平均每小时压制120枚银币,平均半分钟压制好一枚。而一位老练的造币工匠,把一枚钱坯打造成银币,平均需要花费5分钟,一天干十个小时的话,才能打造120枚(当然,这个时代的工匠,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也不稀奇)。即使最快的工匠,也需要3分钟才能把一枚银币的正反面都打造好。因此,螺旋式造币机的效率,是一般工匠的10倍,比最快的工匠都要快6倍。而且,最后这个压制银币的环节,马林也不需要使用工资高的大工匠师傅,只要使用普通的工人就可以完成。整个造币过程,只有制造钱模和控制银板厚度,以及造币前调制银币的金属熔液,需要用到老练的工匠。光是工资开销,就能节省一大笔。而且,螺旋式造币机的造币环节,更是比一般工匠快乐十倍。
不但如此,用螺旋式造币机造出的银币,比手工打造的钱币更加精美,样式也更统一、好看。若是光看外表,帕萨尼他们压制出的仿造的帝国芬尼,比正宗的帝国芬尼更像是真的……
……
马林开心不已,宣布奖励了帕萨尼等一干工匠。但他还没有高兴半天,萨克森那边派人来了……
原来,萨克森人看到西弗里斯兰西部地区遭到原先的弗里斯兰贵族军队的占领后,立即坐不住了。
可是,他们的武装力量,多半被马林俘虏了,抽不出兵力去攻打西瓦格率领的西弗里斯兰军队。
无奈之下,萨克森公爵只好先拿出50万金币,打算先赎回1000骑士和3500步兵,用于镇压西弗里斯兰贵族的反抗……
马林原先是打算拒绝了,他也希望西瓦格能把西弗里斯兰的局面弄得更乱些。但是,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派人来说和,马林不得不给面子。于是,马林不情愿地先让萨克森公爵赎回了一半的骑士和正规步兵……不过,在放人时,马林派人去通知西弗里斯兰的9名贵族了……
收到50万金币,马林本来挺高兴的。可是,在派人清点货币时,马林却不痛快了……
原来,萨克森公爵在钱币里,掺杂了不少劣币……
这些劣币,倒不是萨克森公国铸造的,而是一些不要脸的其他贵族铸造的。神圣罗马帝国铸币体系非常混乱,前面几代皇帝,因为都是选举出来的。因此,为了拉到选票,皇帝大开方便之门,把铸币权让出去不少。所以,七大选帝侯,每家都有自己的铸币权。甚至,很多普通的公国和伯国,也有自己的铸币权。真正没有铸币权的,只有一些实例太弱的小诸侯国。
因为,铸币权是贵族用来压榨百姓的工具。比如,最没品的特里尔大主教国,把原本重1。5克的芬尼银币,铸造得重量不足1克。这还不算,其含银量,也只有25%,比帝国芬尼低了一半。
但在特里尔大主教国国内,特里尔大主教蛮横地要求国民,必须把这种伪劣的特里尔芬尼,当成足值的一芬尼来使用,不然就会受到法律制裁……
当然,这一手段,也就是在特里尔国内有效。出了特里尔,鬼才把特里尔芬尼当足值芬尼使用。
不过,建造铸币厂,是需要很大投入的。光是铸币工匠,就要几百几千的。要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国民都没几千人,若是强行弄个铸币厂,没准成本都收不回来。而且,就算铸造出钱币了,出了国境,其他国家也是不认的。所以,太弱的小国是没有必要拥有铸币权的。这些国家,一般都使用帝国芬尼,以及萨克森芬尼等信用好的钱币。
是的,萨克森芬尼也是帝国境内一种信用非常好的银币。萨克森商圈作为汉萨同盟第二大商圈,自然是贸易发达。作为一个贸易国家,最重要的当然是信誉了。不然,没有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商人愿意和你做生意的。尤其是滥发劣币的国家,商业肯定起不来。
作为商业发达的地区,不管是萨克森选帝侯国,还是萨克森公国,都统一使用含银量50%的萨克森芬尼,和帝国芬尼含银量一样。
因此,德意志地区,商人们也非常喜欢使用萨克森芬尼作为结算货币。至于特里尔芬尼这样的劣币,也不是不用,而是按照含银量来兑换。比如,一枚特里尔芬尼,含银量不过0。25克左右。而一枚帝国芬尼或萨克森芬尼,含银量高达0。75克左右。所以,兑换时,人们基本都按照1比3的比例带兑换帝国芬尼和特里尔芬尼。毕竟,这世上,没有多少人是傻子。特里尔芬尼,也就剥削剥削那些苦逼的特里尔民众,出了特里尔,就没人承认了,或者按照含银量来兑换。
除了特里尔,没品的贵族在德意志也是很多的。虽然,他们铸造的芬尼含银量没有低到25%,但也是30%和40%左右,低于帝国芬尼和萨克森芬尼的含银量。
这一次,萨克森公爵在送钱来时,就耍了心眼,把一些外形比较类似萨克森芬尼,但其实是其他诸侯国铸造的劣币的芬尼,也混入了赎金里,按照和萨克森芬尼等同的价值来计算了。
刚开始移交的时候,马林的手下因为钱币太多,也来不及逐一辨认,就被萨克森公爵的人蒙了过去,完成了移交。事后,马林也不好反悔,但却是记下了……
“既然你敢糊弄我,就别怪我铸造你家的劣币来坑你了!”马林愤怒地说道。
然后,马林叫来了科勒,让他去别的诸侯国多兑换一些劣币来。另外,再去波西米亚进口一批高纯度的银条来……
波西米亚王国是神罗帝国境内白银产量最多的地方,所以,波西米亚钱币的含银量很高,比帝国芬尼都搞,能达到六成。所以,帝国境内,最受欢迎的银币,其实是波西米亚产的。
而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的奥地利,是帝国第二大白银产区。因此,帝国芬尼才能铸造得成色较好。只不过,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口太多,蛀虫也多,使得皇帝即使坐拥产银丰富的奥地利,一样很穷……
在这个时代,人们除了喜欢使用波西米亚银币外,还喜欢使用纯银打造的波西米亚银条,作为大宗贸易的结算手段。而很多诸侯,也喜欢进口波西米亚银条,用来铸造劣币……
马林这次进口波西米亚银条,自然也是用来铸造萨克森芬尼的劣币的……
不过,马林在铸造萨克森银币的劣币时,也不打算让人看出破绽。最好,人们把他马林铸造的萨克森银币的劣币当真的用。这样,马林就能悄悄敛聚大量财富……
要想让人看不出破绽,马林固然可以掺假,但也不能让人看得出来……
比如,萨克森芬尼的含银量是50%,马林要掺假,肯定是要降低含银量的。不过,降低含银量的话,也是需要弄好了的。要是掺入铜,铜的密度比白银低。铜掺多了,同样大小的钱币,劣币肯定比正币轻。人们只要把马林铸造的劣币和正牌的萨克森银币放到天平上一称,就看出来了。
因此,在掺杂铜的同时,还需要掺杂一些铅。因为,铅的密度比银高。只不过,铅若是掺多了,容易造成钱币发黑,一看就知道是劣币。所以,可以掺杂铅,但不能掺多了。
最终,马林决定——把萨克森银币劣币的含银量定为40%,比正版萨克森银币少10%。那10%的重量,则用铅和铜的混合体来掺假,保证做到劣币和正币的大小和重量一致,而且外表也看不出来。
古人可没有什么先进的检测手段,只要外表和密度一致,谁能检测得出?
然后,马林就安排工匠去刻制萨克森芬尼的模具去了。这一次,马林打算先压制50万枚比较逼真的萨克森芬尼的劣币来试试水。
马林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降低10%的含银量,抛开材料费、加工费和运费等,他大概能获得8%的利润。50万芬尼,就能让他获利4万芬尼左右。虽然不多,但只要开头顺利,马林以后会继续做下去,制造出更多萨克森芬尼的劣币。
当然,这只是试水,如果效果好的话,马林还打算继续压制更多的萨克森劣币,冲击萨克森地区的货币体系和经济。这样一来,既能为自己谋取暴利,也能打击萨克森人,一举两得……
第三百章 阿达的春天
铸造劣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你得清楚作为原料的劣币的含银量,如果种类繁多的话,还要进行复杂的计算,以达到和正版萨克森银币密度同样的效果。同时,银币外表还不能因为加多了铅而发黑,让人一眼看出来是劣币。
马林手下现在严重缺乏数学家,只有一个阿达数学很好。但是,达芬奇现在主要负责画画,而且,马林也不愿意让达芬奇知道自己制造劣币的事情。所以,最后的计算,竟然是马林亲自上阵的……
科勒虽然也会计算,但也只是会加减乘除,对于高深的密度计算,科勒就不懂了。毕竟,科勒也只是个半吊子,学了点商业需要的加减乘除。对于平方立方等几何知识,他是不懂的。
所以,在计算劣币密度时,马林亲自出马……
但计算了几次后,马林也是累了,毕竟,他可不是闲人,每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于是,他便下令不再收购劣币了。把劣币分类调配,实在太困难了。
因此,马林最后决定——直接使用波西米亚纯银条和铜、铅直接搭配。只要计算好量,工匠直接按要求投料熔化,简单许多。不像使用劣币那样,每次都要根据劣币种类和数量进行分配计算。
至于那些多余的劣币,马林除了不在收购,还把多余的其他种类的劣币都兑换出去了。反正,不管什么劣币,里面总是含银的,也有其兑换价值。
不过,为了防止别人查到自己头上,在购买波西米亚银条的时候,马林自然选择雇佣一些犹太商人出面——反正,犹太商人名声最臭,有锅就让他们背呗……
如果东窗事发,有人追查大宗波西米亚银条的去向,马林完全可以把涉事的犹太商人送到格林纳达去。德意志本地人都是旱鸭子,就是想追查,也得有船去美洲……
规定好相关章程后,马林总算歇下来了,不用天天跑到铸币作坊去帮忙计算密度和控制投料成分。工匠们,只要按照马林规定的配比,称量好银条、铜锭和铅锭,投放到熔炉里就可以。至于铸币过程,工匠们自己能处理得很好。
第一批萨克森芬尼压制出来后,大家惊奇地发现,竟然看上去比真的萨克森银币还像真的……
但马林却没有高兴起来,他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因此,他让工匠们重新雕刻了一批钱模,力争做到和萨克森银币外观一样。
然后,再生产出来的萨克森劣币,就和原版的差不多了。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