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三桂便将借满清兵以灭李自成的法子说出来。

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和赞同。

吴三桂又道:“即便向满清借兵,其兵亦无法即刻就到,而大顺使节已自京师出矣。

今诸君可做我暂代,迎之于远途,尽力设法迁延其使者,以使满清之师获赶至之余时,亦令我军有空隙修筑御敌之工事,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最后,这家伙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搞这么热闹,无非就是哄着这些士绅,替他挡住大顺的使者。

这些已如惊弓之鸟的士绅们,早就被李自成的大顺军吓破了胆,只要能保住山海关,当然是吴三桂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当下以李友松、谭邃寰、刘泰临、刘台心、黄镇庵、高选六位士绅为首,组成一个声势浩大的迎接使节团,向南出发,去迎接大顺的使者。

这些士绅估计可以拖住李自成的使者几天,那时候杨坤也该从沈阳赶回来了。

如果多尔衮还是非要他投降不可,那就无话可说,他宁可投降李自成也不投多尔衮。

多尔衮这家伙这么好的机会都会错过,比之他哥哥皇太极可就差远了。

这时候,沈阳城里的多尔衮在干什么呢?其实,多尔衮也是坐立不安,左右两难。

大清虽然建国,左有朝鲜宾服,右有蒙古相助,但总体看来,仍旧是偏安一隅的小国,论人口和财富,比之中原远远不及。

此时中原战乱,没有明君尚不可怕。若有朝一日,中原平定,只要出一个明君,第一个对付的,肯定是他大清,到时候恐怕偏安一隅都不一定办到。

女真人自喻的祖先完颜氏建立大金,也是打到中原才使金国发展壮大起来。

依他的主意,中原大乱,正是天赐良机,不趁此时进兵中原,一举奠定大清基业,难道还要等待中原统一,出现明君吗?

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后悔晚矣,就是能否保住现有的基业都难说。

毕竟,这辽东大片土地都是从大明手里夺来的。人家出了明君,统一了内部,不出关来灭你,把属于人家的土地夺回去才怪!

所以,早在李自成自陕西向北京进军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趁乱进军中原这个问题了。

可是,满州大多数贵族目光狭窄,都还抱着偏安一偶,靠抢劫大明过日子的想法,反对他大举进兵中原。

阿济格和多铎觉得,他们在辽东已经过得很好了,有大明这个软柿子捏着,缺什么去抢就是了,干嘛非要去占领?

那么多汉人我们怎么管的过来?万一他们都起来反对我们,我们就有被汉人包围消灭的危险。

因此,他们还是主张,即便是进关,也得象过去进关一样,快去快回,只劫掠物资人口。

济尔哈郎、代善和豪格则根本不同意出兵关外。整个中原都让李自成给糟蹋一空了,我们这时候出去干什么,恐怕连洋落也捡不着,还得搭上人吃马嚼,不值得。

和李自成争夺中原?开什么玩笑!李自成号称百万大军,没有一百万也有八十万。

我们才多少人?满打满算,连人家一半也不够,打得过李自成吗?

打不过的话,把人都搭进去不说,再把李自成给招到关外来,那麻烦可大了去了!

满清是旗主制度,兵并不全掌握在多尔衮手里,而是分做八旗,分别由各旗主掌控。

这些旗主们不同意,多尔衮就是想出兵进关也做不到。

后来李自成打出山西,看着确实有要把大明给拱翻了的样子了,济尔哈郎总算活动心眼儿了,想到要和李自成合作,共同灭掉明朝,然后他们平分天下。

顺治皇帝即位之后,其实是由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郎共同摄政的,济尔哈郎因为年龄大,名次还排在多尔衮前面。

现在不管怎么说,另一个摄政王总算点头要谋划中原了,不管这主意高明还是愚蠢,这事总可以有商议的余地了,多尔衮当然同意。

结果以顺治帝的名义给李自成写了封信,把共分天下的意思对李自成说明白了。

李自成接到满清的信,连回信都懒得回,直接把使者给打发回来了。告诉他们,老实在你们那蛮荒地儿待着,别惹老子,不然灭了你!

那时李自成在宁武击败周遇吉,大同、宣府主动请降,正是信心满满,觉得天下已无敌手,又哪里会把关外这帮野蛮人放在眼里?

嘿,这下把这帮满洲贵族们给气的,这都狂没边了都!不成,得抽机会教训教训这小子。

多尔衮终于看到了转机。

第262章 汉奸努力劝旗主 满清终于定大计

多尔衮瞅众旗主生气李自成狂妄,大有同仇敌忾架势的这个功夫,让降将洪承畴给大家伙说说这闯王是怎么回事儿。

洪承畴过去曾多次跟李自成交过手,当然可以详细说明白。

在这方面,洪承畴的观点倒是和王烁有着惊人的相似。

他认为,大顺军就是一帮打顺风仗的土匪。顺了士气高涨,疯子一般,打谁都能打赢。

但其纪律性太差,稍遇挫折就会各行其是,乱作一团。只要败一次就兵败如山倒,谁也打不过。

因此,他建议不可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夺取中原的良机。

在李自成进军北京城下的时候,清八旗应该集中所有兵力,迅速从西胁(即现古北口一带)进关,断掉李自成的后路。前有坚城,后有大清精兵,则大顺军不攻自乱。

洪承畴这招确实够损,有人说他被迫降清,实在是牵强附会,这厮明明就是满清走狗嘛,一招就能要李自成的命!

其实,洪承畴还是有借清军的力量救崇祯的意思。

幸亏这些满洲贵族还是有些怕李自成的声势,犹豫不决,没听洪承畴的,不然满清早就调兵进关了。

眼看着李自成进兵北京,多尔衮心急如焚,多次召开议政大臣会议,一再申明,满清只有进关占领中原,才能生存发展下去,反复鼓动。

渐渐的,济尔哈郎一班人开始开窍,让了一步,同意阿济格和多铎的主意,就是派小部队进关打打试试,成就继续派兵往里打,不成就赶紧退回来。

多尔衮不同意这种加油战术,小部队去和李自成的大军对抗,很难成功。

而且,很容易被人家包围消灭,得不偿失。

要么不打,打就要抱着占领中原,雄霸天下的决心,全军出动,逐鹿天下!

就在这个众旗主犹豫不决,左右摇摆的时刻,二等甲喇章京范文程上书顺治皇帝,建议出兵中原。

范文程在奏章里说,李自成纠集难民,搞得天下大乱。其后方缺乏管理,并不巩固,很容易被一一击破。

而且,我们是和李自成争夺天下,不是和他大明过不去,这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师出有名。

李自成擅长蛊惑人心,糊弄着百姓跟他一起造反,这个并不可怕。因为他不会治理城市,率意胡为。

他在自己占领的地方肆意搜刮钱财,拷掠富户,城市往往被劫掠一空,官民俱墨,百姓也逐渐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因此,总体上看,李自成并不得民心。

我们只要反其道而行之,一改往日只重掠取的毛病,善待百姓,攻下城池来不再肆意抢掠,把它当做我们自己的城池。严禁士卒,秋毫无犯,沿用大明官吏治理,让百姓能够安稳生活,就一定可以守住,民心也会逐渐转向我们这一边。

这个样子走下去,中原的地方就会一点一点的变成我们的国土,入主中原就在此时!

范文程在奏章最后说道:

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就永远没有了,希望大家不要犹豫,奋力向前,建不世奇勋!

范文程的这份奏章,成为扭转满洲权臣们思想的转折点。

多尔衮令人在王公大臣议政时反复宣读,终于把这些迂腐脑壳说开了窍。

这也应了一句话,历来异族入侵中原,都是汉奸立功的好时候。

1644年4月,顺治皇帝福临在沈阳清宫笃恭殿,亲绶多尔衮大将军封号,命其率全军出征中原。

所有王公大臣,济尔哈郎,代善,阿济格,多铎,阿巴泰,阿拜,汤古代……就连刚刚被削职为民的豪格都随军征战,满清每个牛禄十四岁以上男子都必须跟从出征。

这次出征不同以往,多尔衮是下了决心要占领中原的。

所以,吴三桂那“裂土以封”的条件根本打动不了多尔衮。他要的,是吴三桂投降,要的是整个中原。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会答应吴三桂的条件。

那个时候,消息传递艰难。四月十四日,大军行至翁后(今阜新新境一带),李自成占领北京的消息才传过来。

北京已经归了李自成,也就是说,大明实际上已经灭亡了。

这样,就无法实现困李自成于坚城之下的目的。

关键是,多尔衮这些人曾经三次打到北京城下,都无法攻克北京的坚固城墙,而李自成据说两天就打下了北京。

这得多大的军事实力?李自成的大顺军得多么勇猛?

从表面现象上来对比,大顺军的军事实力很可能远远强于满清八旗。

贵族旗主们再次犹豫了,连多尔衮都被这个消息镇住了,他不得不让大军暂时停止前进,急招在沈阳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广宁议事。

关键时刻,这位自以为聪明绝顶的睿亲王,还得指望汉奸来出谋划策。

范文程赶到广宁,详细看了传来的情报,笑笑对多尔衮道:

李自成占领北京,不见得就是他军事实力多么了不起呀。

崇祯视臣子为仇雠,臣子寒心,不愿为其卖命,无心守城。

李自成和崇祯都是汉人,这时候在臣子们心里,恐怕崇祯还不如李自成!那还守什么城?

直接把李自成请进去,换个对咱们好一点的皇帝岂不是更好?

所以,他可以不经过残酷的攻城战,兵不血刃就可以占领北京。

咱们去打北京,情形就不一样了。他们知道咱们是抢掠为主,为自己不被抢也得拼死防守。

所以,李自成占领北京并不稀奇,也并不能说明他的军队比咱们厉害。

从这件事上,咱们应该深刻反省,这回咱们进中原,千万别再象过去一样抢掠杀人了,不然,打进去也守不住。

多尔衮在这时是受到了较大震动的,这让满清八旗进入北京以后的疯狂烧杀抢掠有了极大收敛。

但狗改不了吃屎,多铎打到江淮地区,老毛病就又犯了。

这时候,山海关副总兵杨坤带着吴三桂的信也一路辗转寻到翁后。

多尔衮知道,再不表态,吴三桂恐怕就真的要投李自成了。

第263章 掩行迹分兵疾进 睿亲王名不虚传

即便满清已经决定了要进关争夺天下,这时候的多尔衮,根本就没有想到要打过长江,灭亡大明。

能象当年大金一样,占领黄河以北,已经是他的最高理想了。

他让杨坤回去告诉吴三桂,答应他以黄河为界的条件,让他坚守山海关,等候他前去救援。

接着,他下令两黄旗和两白旗骑兵八万,跟他星夜兼程,改道直扑山海关,无论如何,也要在山海关丢失之前赶到那里!

其余军队,仍旧向中胁、西胁前进。

济尔哈郎不明白,问道:“为何要分兵进击?”

多尔衮微笑道:“此赴山海关,敌近我远。两黄两白乃我精锐,马多走的快,其余步兵多。

大军从翁后一出,敌军必以为我欲攻中西两胁,遂不敢全力以赴山海关。

我轻骑则可趁敌犹豫,星夜驰奔,以弥合我远之弊。

待我山海关得手,其余各部再突然由翁后转连城,向山海关急进。

如此,李自成就是发现我的目的是山海关,他也无力阻挡我大清铁骑了。”

济尔哈郎不由点头,这位睿亲王就是聪明。

这样安排,就算李自成不顾中、西两胁的清军主力,大军全力以赴山海关,多尔衮在山海关受阻,清军主力仍旧可以不转连城,由中西两胁发起进攻,让李自成首尾不得兼顾。此万全之策也。

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大战在即,北京城里却丝毫也没有感应到这场大战的到来,反而比往日清净了许多。

大顺军兵都被刘宗敏撵到城外去了,牛金星也派出官员在街道上巡视,严禁抢劫,没有承天府的衙票,谁也不许私自抓人。

早这么干的话,北京应该可以保住。抢完了再维持秩序,大家心都寒了还有个屁用?

有人心中不愤,在南城张贴告示,声称太子已经从外地调来兵马,不日即可反攻北京,号召大明旧官吏、军兵,做太子内应,拿起武器,在太子打到北京时里应外合,将李自成的强盗军轰出京师。

这分明是蛊惑人心,心怀不轨。于是追查贴告示者,逮捕旧官吏,审讯原大明士卒,又是一阵风声鹤唳,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李自成原本打算,在派出去山海关的使节后三天便率士卒开拔,结果未能如愿。

各营军官趁京师大乱的时候,也趁机抢掠,把京城大宅子的主人赶出去,自己住进去。

有些干脆让宅子里的旧人也住在里面伺候他,把人家的妻女弄来玩乐,再不去军营报道,荒天下之大极!一个这么干,其余纷纷仿效。

法不责重,刘宗敏不能把这些军官都抓来杀了,他只能撒出人去,满城的寻找这些军官。

前脚把这批军官弄回来,后脚找其他人的时候,这批军官又跑了一多半,三天都没把人凑齐。

其实,刘宗敏也不上心。把陈圆圆抢到他的将军府,他自己也只顾着享受,又哪里有心思管军队的事?

李自成这些天也是如此。他多年打仗吃苦,一旦安逸下来,后宫佳丽三千,还不天天歌舞升平?

既然军队暂时无法出动,拖几天也没什么,一个吴三桂,翻不起什么大浪。

这些军官士卒跟着他尽是吃苦受罪了,就再让他们享受几天吧。

牛金星本就是地主出身,享受惯了,跟着李自成受罪是迫不得已。现今进京了,自己已经贵为丞相,当然也想享受几天好日子,他比那帮土包子更懂得享受。

剩下的宋献策,李岩早就对李自成失望了,再懒得多管闲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真是一点不假。

王烁是知道吴三桂要降清,满清要进关的,李自成这样整日的贪图安逸,按兵不动哪儿行?他对李岩和宋献策讲自己的担忧。

宋献策为此也找过李自成。李自成令刘宗敏向长城以外派出侦骑,却丝毫没有清军大部队的影子。

从种种迹象上,反而表明,满清没有要施行大动作的意思。

而且,吴三桂已经派出使节到达三河,迎接李自成的送饷使者。他原则上已经答应投降,只是希望保留他的关宁铁骑。

另外,吴三桂还提出一些诸如给他的军队一些封地,以便于其修养和自谋营生,养活军队家属之类的细节。

这只能看出,吴三桂投降应该是真诚的,不然他提出这么多细节干什么?

连宋献策和李岩都对吴三桂放心了。

再说,没有真凭实据,宋献策和李岩也不好到李自成那里胡说八道,催着他率兵东进。

李自成会想,你没事干催着我出北京干什么,你是不是想把我撵出去你好谋划什么事啊?这就成没事找事了。

一切都显得越来越安宁,包括北京城里的百姓,都在劫后慢慢适应,开始按部就班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街道上又出现了各种小商贩,前门大街,棋盘街,廊坊一条二条,商铺在陆续开门营业,行人在逐渐增多,京师的繁华又在逐渐的恢复。

难道,这个世界的历史当真和他原先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历史不一样?

王烁也开始糊涂了,但心里仍旧是隐隐感觉到不安,以至于心绪烦乱。

趁着最近街上不乱,他一个人走出李岩在裱褙胡同的住所,出去散心。

他记得这裱褙胡同里有明代名将于谦故居的,不知现在是个什么光景?倒不如到那里转转。

刚刚走下李岩府邸的台阶,站到大街上,就听身后有人喊他道:“王将军,王将军!”

他吃一惊,自己一直很谨慎,除了李岩和宋献策,根本不可能有别人认识他,这人为何喊他将军?

他手伸进怀里,握住左轮手枪,猛然回头,见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快步向他走来。

那人走至他近前,悄声问道:“王将军还识的在下么?”

王烁仔细打量那人,忽然想起来,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他在武英殿劝崇祯逃走时见过的。当下忙道:“原来是骆指挥使。”

骆养性见王烁识的他,就悄声道:“此处不是讲话之地,请随我来。”说罢往前面走了。

王烁颇感奇怪,他找自己什么事,而且还表现的这么古怪?

第264章 暗探冒死传警讯 王烁十万赌锦衣

骆养性在紫禁城弃守之后,已经投降了李自成。而且,他知道王烁的真实身份。

难道,他是要出卖自己?王烁不由想到。

稍一犹豫,他还是跟着骆养性去了。

骆养性是朝廷最大的特务头子,王烁可是闻名西北的名将,万人敌,这一点骆养性应该十分清楚。

如果他已经向李自成出卖了王烁,他绝对不敢自己单独过来引诱这武艺高强的西北名将。

直接派军队过来,把王烁包围在李岩的府邸,才是最好的办法。

一个人这么神神秘秘的跑来,引起王烁的警觉,让他有了准备,这是傻子才肯干的事。

从这方面判断,骆养性不可能是为抓捕他而来。

骆养性拐弯抹角,一直把他带到胡老儿胡同里面的一间兼卖小吃的茶铺,然后就上了二楼,要了个雅间。

雅间里没其他人,两张茶桌都空着,骆养性让王烁坐。

王烁捡了靠窗的茶桌坐下,不言不语的打量着雅间的布局。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王烁面对的,是明朝廷最大的特务头子,他可不敢掉以轻心。

王烁打量房间和街道许久,看不出有什么危险和藏人的地方。

骆养性也知道王烁是在防备他,这于他来说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好奇怪的。

打发走提茶壶的小二,骆养性坐到王烁对面,笑笑道:“实在是有件大事,这才冒昧来找王将军,还请勿怪。”

王烁盯着他问道:“何事?”这人为了孝道不肯跟着他回西北,留在这里投靠李自成,实在是可惜了。

骆养性慢慢道:“我的哨探在满清国都奉天,打听到,满清任命九王多尔衮为大将军,兵马大元帅,自十四岁以上男人已经全部出动,向着咱们关内开过来了。他们这次,是要和大顺争夺中原啊!在下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将军过来商议。”

王烁对这个消息倒是不感意外。虽然这几日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