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绻旖椎沽耍4ㄏ壬恿耸赘ǖ奈恢茫绞焙虼笕嗽偃敫螅兔挥醒畈┦裁词虑榱恕!
哪一个当官的不想入阁拜相,尤其是晋党,他们积累了一百多年,人脉丰厚,资源无敌,只要进入内阁,就如鱼得水,庞大的积累就会显现出来。一呼百应,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归到旗下,成为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
以内阁作为基础,把控国策,到时候朝廷就是他们大肆敛财的工具,公器私用,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再也没有人能抗衡晋党。
大明朝就会变成商人掌控的国度,这是士人集团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情。
长久以来,朝廷都有些不成文的规则,比如山西人无法入阁,就是其中之一。历任的辅臣都竭尽全力,把晋党挡在外面,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杨博靠着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广撒网,多施恩,朝廷上下,欠杨博人情的不在少数,他又执掌吏部,握着百官铨选,手上的力量深不可测。
如果徐阶被干掉,内阁补充血液,杨博绝对有资格冲击内阁,他老一旦入阁,那就好比是龙入大海,虎归深山。杨博的根基可比徐阶深厚多了,一百多年的经营下来,他们已经成为一张密密匝匝的大网,把天下都网了进去。
内阁就是这张网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空白,只要把这一块也弥补上,晋商从上到下,铁板一块,风雨不惧,稳如泰山!
“我明白了!”
茅坤突然一拍大腿,唐毅、沈明臣、王寅齐刷刷看向了茅坤。
“大人,杨博的目标不在徐阶,而在内阁。”
“鹿门先生,你的意思是?”唐毅问道。
“大人请想,眼下一连串的事件,固然撼动了徐阶的根基,可是他要死皮赖脸,继续留在位置上,还真有些不好处理。对于晋党来说,立刻扳倒徐阶,反而不利,最好的结果就是杨博尽快入阁,等他在内阁站稳了脚跟,凭着晋党强大的实力,招降纳叛,没准就能接替徐阶,成为首辅,而他成为了首辅,大人只怕未必是人家的对手啊!”
唐毅苦笑了一声,“鹿门先生客气了,我有的杨博都有,杨博有的我却比不上,如果他顺利入阁,十年之内,我就只能蛰伏了。”
不是唐毅谦虚,而是他有自知之明,杨博成名三十年,始终以知兵著称,不是在九边当督抚,就是在京城当尚书,军中的门生故吏,数之不尽。
有了枪杆子在手,就有了耍赖的本钱,唐毅可以对徐阶明枪暗箭,什么手段都上,可是对杨博却没有这个胆子。
另外晋商掌控着天下四成的财富,支持他们的官员遍及两京一十三省,和唐毅手下普遍为后起之秀不同,人家是老中青齐备,能文能武,要人才有人才,要资历有资历。如果杨博坐稳了内阁,唐毅只能静等,靠年头,把老头熬死,除此之外,他真的是没有任何办法。
王寅顺着茅坤的思路,似有所悟。
“杨博攻击徐阶,其实是给大人看的。”
沈明臣不解,瞪大了眼睛,一脑门的问号,这回王寅没有装蒜,而是仔细分析道:“杨博攻击徐阶,等于是帮了大人的忙,投桃报李,如果此时开始廷推,内阁增加人员,大人这边肯定要支持杨博。当然了,杨博也会摆出宽宏大度的姿态,让给我们一个内阁的名额,只是这个名额不会落到大人身上。只要大人不入阁,其他人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是杨博的对手。此老就可以在内阁之中,搅动风雨,培植势力,深深扎根,接手徐阶的底盘,等到杨博把徐阶的势力都给消化了,正如大人所说,怕是要蛰伏十年了。”
茅坤也叹道:“不愧是天下最精明的商人,老西儿做生意就是厉害,摘桃子的本事天下无双,胃口之大,也让人咋舌啊!”
几位谋士分析完毕,唐毅思索了半天,也认同了他们的看法。他反复琢磨,不得不给杨博竖起了大拇指。
他这手看似冒失的举动,时机恰好,唐毅营造出了大势,已经压住了徐阶,可是由于在官场上,他的实力不济,没法给徐阶致命一击。
你不行,我出手啊。
杨博就在这时候弹劾徐阶,等于是帮了唐毅的大忙。
知恩图报,是官场的铁律,唐毅承受了恩情,就必须还账。如果杨博策动廷推,到时候唐毅也只能帮着杨博。
别看唐毅的高端战力不行,可是手上也握着五六票,而他能影响到的高官,不下十人,哪怕其中有一半支持杨博,加上晋党的实力,足够把杨博送入内阁。
老东西实现自己的目标之后,会不会帮着唐毅,继续干掉徐阶,那可就不好说了。他没准会反过头,和徐阶联手,共同对付唐毅。
还别怪人家翻脸跟翻书似的,当初唐毅不就是和严党勾勾搭搭,共同抗衡徐阶吗!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勾心斗角,寡廉鲜耻,要是在乎脸皮,就别在朝廷混了。
大家伙都是顶聪明顶聪明的人,比的就是眼光,你能看得远,吃肉喝汤,看得没人家远,就被人家炖了,成为别人的汤,很残酷,可又有什么办法,玩不起,就滚蛋,没人拦着。
“鹿门先生,如果要是杨博派遣人过来,多半您的算计就是对的,要是……”
唐毅的话还没说完,门房有人送来了一份名帖,摆在了唐毅的面前。
谁啊,王崇古拜会!
几个人面面相觑,心中苦笑,还真猜对了。
“几位先生,我该如何应付?”唐毅焦急问道。
王寅哈哈一笑,“大人心中怕是早就定见了,不过您既然问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您不妨推晋党一把,让他们两虎相斗,咱们坐收渔利。”
茅坤笑道:“能做到最好,要是做不到,也不必强求,总之晋党能两面三刀,大人也可以收放自如,不必拘泥。”
茅坤说得含蓄,可唐毅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忽悠不了晋党,就和徐阶讲和,把晋党给卖了。
当面笑哈哈,背后捅刀子,今天朋友,明天敌人,这游戏还真够刺激的!
奇怪的是唐毅没有丝毫排斥,甚至有些小雀跃。
果然,宦海炼心,自己已经在无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去不回头了。曾经那个好少年唐毅已经远去了,随着风飘散,再也找不到了。
惆怅和感叹只是短暂的,从后院出来,唐毅已经把情绪抛开,换上了一副笑脸,到了门外,他抢先施礼。
“拜见鉴川先生,晚生有礼了!”
王崇古听到唐毅的声音,竟有些失神。不到十年之前,唐毅还是个童生,自己还是他府试的考官。十年之后,唐毅已经是挂兵部尚书衔的宣大总督,比起自己还要高着一格。
人世变化,白云苍狗,真是妙不可言。
昔日两个人有过携手合作,也有过翻脸无情,到了此刻,都只剩下一声长叹,王崇古急忙拉住了唐毅,“行之,老夫这么叫你,你不会见怪吧?”
“鉴川先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老始终是晚生敬重的前辈,早知道您到了京城,晚生应该拜会您才是,哪能让您老来看我,真是死罪死罪啊!”
“无妨。”王崇古十分高兴,笑道:“行之,子城兄可好?”
“好,很好。去年的时候,还给我添了一个弟弟,您老给评评理,叔叔比侄子岁数还小,以后他们见面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王崇古哈哈大笑,“有什么不好办的,大丈夫三妻四妾,哪怕到了五六十岁,也有添人进口的,别说叔叔比侄子小,就算是孙子比叔祖小的也有。”
“有鉴川先生这么一说,心里的疙瘩儿就没了,今天晚生可要陪着先生好好畅饮一番,不醉不归。”
唐毅笑呵呵,把王崇古请到了客厅,分宾主落座,唐毅热情招呼,亲自斟茶倒水,丝毫没有架子,就仿佛到了十年之前一般,恭恭敬敬。
王崇古心中暗自感叹,唐毅这小子能和徐阶掰手腕,朝堂最年轻的大佬,比起自己的地位不知道高了多少,还能如此,哪怕是装得,也够难得的。
“行之,我是带兵的,你也是宣大总督,我就不拐弯抹角了。胡少保辞官了,留下来的兵部尚书,我想接,你怎么看?”
第726章杨博要入阁
不愧是带兵的,就是干脆,王崇古在东南立过战功,又担任过山东巡抚,兵部侍郎,接着出镇三边。唐毅打赢了宣府之战,王崇古也从旁策应,立功不小。
论起江湖资历,他远在杨继盛之上,接替兵部尚书,还算是理所当然。只是眼下兵部尚书的空缺是胡宗宪留下的,最有资格接兵部尚书的人是唐毅,王崇古想要,未免有些过分了。
唐毅微微一笑,“鉴川公德高望重,人所共知,接替大司马,乃是众望所归,我双手赞成。”
王崇古也懂得察言观色,唐毅掩饰的再好,也有一丝言不由衷的味道。
“行之,你可别以为我要抢你的位置,实际上还有更好的位置留给你。”王崇古笑眯眯说道:“董份死了,吏部左侍郎空了出来,另外都察院右都御史还悬空着,虽然吏部左侍郎没有右都御史品级高,可是执掌铨选,贵不可言,最关键的是吏部左侍郎有资格参与廷推,行之,你为了大明朝,立下了那么多大功,理应入阁拜相,眼下正是最好的机会!”
拜相啊,唐毅难掩喜悦,可是还有一丝迟疑,他的情绪变化,都被王崇古看在眼里。
王崇古心中得意,当年他被唐毅狠狠摆了一道,切断了晋商南下的唯一机会,这些年过去,王崇古还是耿耿于怀,能算计唐毅一把,他是求之不得。
“行之,看得出来,你或许还有些忧虑,我斗胆猜测,你是不是觉得资历有些不够?”
唐毅苦笑着说道:“鉴川公,我不过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资料浅薄,屡次超擢,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执掌一部,已经是过了,哪里能入阁拜相,我怕廷推那一关就过不去。”
“不!”
王崇古还来劲了,把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
“老夫可要说你两句了。什么叫资历?你从翰林做起,当过多少职务,哪一个不是做的漂漂亮亮,就算比起几十年宦海沉浮的老油条,也丝毫不差。谁要是不服,就拿出政绩比一比,谁要是敢嚼舌头根子,我就和他们辩去。”
这位义愤填膺,仿佛唐毅是他的亲人一般,谁要是敢说唐毅不好,他就能冲上去拼命。唐毅诚惶诚恐,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只是心里头却暗暗发笑。
王崇古到底不是杨博那种级数的妖孽,想靠着一点拙劣的表明,就忽悠自己上道,那可是做梦!
越是卖力表演,越露出了破绽,你们保证没安好心。唐毅不动声色,只是不停感谢。
王崇古说的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是今年的明前?真好,跟新摘下来的一样,自从离了江南,就喝不着这么好的茶叶了。”
你就装吧,王家可是晋商大族,你们的钱足够盖几十间金屋子了,还哭什么穷。唐毅也不戳破,笑道:“鉴川先生,回头晚生让下面的人给您准备一份茶叶,往后每年都有孝敬。”
“哈哈哈,行之,真是太客气了,罢了,冲着茶叶的份上,我想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鉴川公请讲,晚生洗耳恭听。”唐毅摊了探身体,侧耳凝神。
王崇古看了看四周,叹了口气,“这几个月来,先是俞大猷,后是胡宗宪,他们二位,一个当过我的手上,一个是我的上级,这心里头真是不舒服,肚子里的怨气都满了,也不知道该和谁说去,这大明朝,做点事情怎么就这么难啊!”
气恼之下,用力一锤桌子,这回不用演,唐毅的眼圈也红了。
“鉴川公,西洋的和尚有种说法,说是人的祖先窃取了上帝的苹果,使得人生来就有罪,叫做原罪。洋和尚的说词当然荒诞不经,可是这个词却是不错,武将因为有兵权,生来就有罪,就被猜忌,排挤,进而连带兵的文官都如此,做的越多,错就越多。你干了一百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全都没用,只要抓住一招之错,就狠狠攻讦,非要置于死地。胡大帅能安然身退,已经是不幸中万幸。长此下去,谁还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替朝廷做事?真是让人寒心啊!”
“岂止寒心,简直是自毁栋梁。”王崇古被唐毅的悲愤感染了,他用力攥着拳头,“行之,不能再忍下去了,徐华亭眼中只有科道言官,他势力庞大,有他在一天,太阿倒持,我们这些带兵出身的文官,日子都不好过啊!”
不得不说,王崇古的确厉害,他抓住了和唐毅最大的共同点,引起了强烈共鸣。
“鉴川先生,您有什么高见,晚生愿意听从先生安排。”
王崇古心中一喜,大鱼上钩了,不过还要欲擒故纵,唐毅这小子滑的和泥鳅似的,稍不留神,他就跑了。
“行之,关口是内阁要有咱们的人,替咱们说话,庇护着咱们。”他感叹道:“其中荆川先生就是最好的人选,只是他是为人方正,处处以国事为先,和徐华亭那种精于算计的小人不同,他一个人,怕是压不住徐阶,必须找几个帮手。行之以为然否?”
唐毅深以为然,“鉴川公一针见血,俗话说君子可欺以其方,我师父……唉,当徒弟的不该多话,还请鉴川公见谅。”唐毅仰起头,好奇道:“鉴川公,您可有合适的人选?”
王崇古捋着胡须,呵呵一笑,“要说合适,行之就是最佳人选。”
“鉴川公,您又说笑了。”
“我可不是说笑话,要是行之入阁,有你一个足够了。不过……你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吏部的位置也需要一些日子,才能坐热乎。我倒是有个绝佳的人选,就是王忬王思质王大人。”
说话之间,王崇古偷偷看了唐毅一眼,见提到王忬,唐毅眼前一亮。毕竟王忬是他的岳父,老爷子年纪还不算大,做过闽浙提督,蓟辽总督,也算是文臣挂武衔这一伙的。如今他在南京做兵部尚书,本身就有预机务的权力,如果能通过廷推,自然有资格入阁。
岳父比起师父,来的还要亲切,他能入阁,和自己有多大的区别。就不信不动心!
果然如王崇古所料,唐毅非常高兴,可是很快又皱起了眉头。
“鉴川公,我那位老岳父出身世家,本事才华不差,可是长于谋国,拙于谋身,凭着他,即便是有我师父在,也未必是徐阶的对手。”
王崇古倒吸了口冷气,故作为难,思索了半天,说道:“行之,你看这样成不,让虞坡公同王大人一起入阁,正好,虞坡公入阁,吏部尚书就留给了行之,给你养望之用,再过一段时间,运作行之入阁……”
又是大学士,又是吏部天官,大馅饼一个接着一个,几乎要把人砸晕了。
不过唐毅始终保持着清醒,抛开虚伪的承诺,核心只有一句话,就是杨博要入阁。
唐毅真的要赞美自己的几位幕僚,他们算计得的确太厉害了,要不是有他们在,显然自己也被晋党的迷魂汤为迷惑了。
别看王忬是唐毅的岳父,可是老头子有多大的本事,唐毅很清楚,让他带兵打仗没问题,可是让他和徐阶斗,差得十万八千里。
更何况眼下王忬坐镇江南,能压着浙直总督赵炳然,替唐毅看住老巢,他怎么舍得让老岳父北上。
所谓王忬入阁,根本就是一个幌子,关键还是充当杨博入阁的掩护,毕竟光凭着晋党的人马,不够十拿九稳,王崇古一来到就不断套感情,不就是想换来唐毅的支持吗!
光是感情还不够,还有吏部天官,那可是仅次于首辅的巨头啊,吸引力足够大了,下的本也够狠了。
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都没法拒绝。
偏偏唐毅不那么正常,吏部是个好地方不假,可是以自己的资历,要是入阁,当一个末位阁老,或许非议的声音不会很大。可是吏部天官,多少比唐毅资格老一万倍的家伙,都要听从他的摆布,任由他处置生死福祸,那些人岂会甘心情愿?
用脚趾头想,坐上了吏部的位置,就坐上了火山口。即便自己修成了金刚不坏,能撑得住,恐怕也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摆平各方的纷乱。
可是那时候,杨博早已经在内阁站稳脚跟,甚至布好了干掉自己的局。
抛出来的两个香喷喷的诱饵,都十分迷人,很可惜却是看得到,吃不到。
而且放杨博入阁,已经超出了唐毅的底限。
不只是上辈子的偏见,也包括这一世的所见所闻,唐毅对于晋商很难生出好感,他们的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经营政商关系,盘剥百姓上面。晋商从事的产业不创造财富,却不断把财富从穷人手里,转移到富人手里,说白了,就是敲骨吸髓。
让他们得志,大明朝就完了。
故此无论如何,自己和徐阶怎么斗,都不能给晋党渔翁得利的机会。
只是唐毅已经足够虚伪,他非但没有表现出不以为然,还满心欢喜,激动地什么似的,警惕问道:“这是您的意思,还是虞坡公的意思?”
“哈哈哈,行之就是机敏,我是这个意思,虞坡公更是这个意思,就看行之你的意思了?”
“我?我当然是从善如流了。”唐毅心说,我可没说从谁的善,你王崇古自作多情,我可管不着……
第727章嘉靖的考题(上)
真是好手段啊!
慷慨激昂、热情洋溢之中,不知不觉入瓮,光是听着唐毅讲述王崇古的说辞,几位先生都跟着热血沸腾。
聪明如王寅等人,已经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实际上王崇古点出了一个大家忽略许久的矛盾。
一直以来,大明的中枢都把持在翰林词臣的手里,故此才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说法。以往疆臣虽然功劳泼天,可是好虎架不住一群狼,根本没资格窥伺内阁权柄。
可是近二十年来,北有俺答,南有倭寇,各地战乱不断,也就推出了一大帮功勋卓著的疆臣。
胡宗宪、杨博、王崇古、王忬、唐毅、谭纶、杨继盛、唐慎、刘焘……大量的疆臣或是牧守一方,或是进入中枢,他们的存在,打破了文武原本分明的界限。这些人数量虽然比不得翰林词臣,可是他们胜在功劳大,手段强,人脉丰厚。
王崇古跑来跟唐毅拉感情,套近乎,利用的就是这一点,同仇敌忾,抢班夺权。有了情感基础,加上一个阁老和一个天官的超高价码,足够换取唐毅的全力支持。
山西人的精明,表露无疑。
“如果单纯为了争权夺利,我或许会答应王崇古的提议,即便他们包藏祸心,我手上也有牌可打。可是……”唐毅突然面色凝重,气愤地说道:“作为一个大明的子民,我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晋党入主内阁,我也断然不会给杨博机会,宁可继续让徐阶坐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