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马术大会最需要这些人!
唐毅立刻制定了一份方案出来,首先要把这些人安置在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每一处最多不能超过一万人。
首先对这些人进行简单的培训,也就是讲讲大明的律法,教给他们简单的汉语,然后在分给各个赛马会,以及世家大族。
要养马就要有专门的人才,不懂养马的学问,只会把马匹养的和狗一样,失去了价值。能买得起马的人,肯定不会在乎多养几个人。
把人交给他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像撒胡椒面一样,迅速被稀释湮灭,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变得和阿三一样,努力适应大明的生活,经过一两代人,就和大明的百姓一般不二。
对于汉人的同化能力,唐毅总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除了各个家族之外,新建的马场也缺少放牧的人员,每个马场再配属两百人。
当然,不是每一个逃亡回来的都能放牧,最起码那些汉人奴隶就未必能行,正好吕宋那边困难重重,急需人手,塞给席慕云,他不但乐呵呵接受,没准还能卖一笔银子!
剩下的再派人教给他们一技之长,谋生之法。
多管齐下,二十几万人,安置起来应该不难。
赵贞吉等人看过了唐毅的方案,只说了一句话,按照次辅的方法,当然一点不难了。为什么呢?原来唐毅为了安顿这帮人,拨了二百万两银子专款,平均摊下来,一人十两。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银子还摆不平,干脆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满以为唐毅能拿出什么妙招,砸钱谁不会啊?
被几位阁老鄙视,唐毅一点都不脸红,老子别的没有,就是有钱,别说二百万两,就算再加二百万两,老子也能变得出来,怎么不服啊,信不信老子立刻就发行债券,保证有无数人抢着购买,巴巴送银子。
赵老夫子彻底无语了,的确他们嘲笑唐毅笨拙,那是人家懒得玩花样,因为堂堂正正的牌,就已经足够用了。
从朵颜三卫,以及奴隶归附大明,一个虚弱的俺答彻底呈现在大明的百姓面前。
经历重创之后,他的人马已经不足以约束庞大的领地,更为严重的是俺答在惨败之后,失去了王者的信心。
他不再是海纳百川,大力招降汉民百姓,反而横征暴敛,压榨到了极限。他从小站败退回来,一口气把田租从三成提高到了七成,就是为了多征一些粮食,来养活他的士兵。
可是草原的亩产本就没有大明高,七成的田赋甚至比东南的水平还高。
原本跑到草原上讨生活的百姓纷纷抛弃俺答,重新回到大明的怀抱。
除此之外,那些依附俺答的小部落也纷纷转向大明。
“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吧!”钟金仰望着天空的残月,嘴角挂着笑容,“俺答,你的时代落幕了!”
第941章大成台吉
论起造势的本事,还没有人能超得过唐毅,早在推动军制改革的时候,唐毅就打出了报仇雪耻的口号,庚戌之变,俺答兵围京城,是朱厚熜一辈子念念不忘的耻辱,也正因为庚戌之变,才促成了泉州开阜通商,谋求富国强兵。
不过十几年而已,曾经的耻辱还没有远去,很多大臣都记忆犹新,隆庆身为嘉靖的儿子,为父报仇,乃是天经地义。
唐毅抛出来的议题得到了各方一致认可,宣大蓟辽的将领都更换了一遍,更有谭纶主军,胡宗宪主谋,精锐齐出,名将云集。
光是如此,还不足以战败俺答,唐毅又说服内阁,发行战争债券。
这个提议前面争论就不少,赵贞吉等老臣是极力反对的,他们认为借钱打仗,闻所未闻,大明不能变成商人的朝廷,正是老赵的极力反对,才挡回去了债券,变成了低息借款,其实意思还是差不多,只是一个公开,一个相对隐蔽。
好在士大夫都是重面子不重里子,加上朝廷确实没钱,也勉强混过去了。
按理说再度提起战争债券,赵贞吉一定会反对,可令人奇怪的是老赵竟然不再发声了,默许户部发行价值五百万两的债券。
很多人都以为赵贞吉被唐毅买通了,两个人不一定达成了什么协议呢!
赵老夫子对这些议论嗤之以鼻,你们这些兔崽子当老夫那么无耻啊?要不是为了能打赢大战,我老头子才不会点头呢!
自从都察院有了调查权力之后,赵贞吉就把矛头对准了各种弊政,查来查去,问题最大的还就是兵部,无奈何,谁让军费每年都占了大头儿,而且积弊重重,无人敢碰呢!
军中吃空饷,喝兵血,根本不算什么稀奇,那些隶属兵部的军工作坊几乎个个贪腐严重,良品率甚至不到三成。
那些盔甲武器看起来不错,其实都是样子货,校阅的时候传出来,远远看着还成,实际上拿菜刀一砍,就碎了。
赵贞吉亲手砍烂了两副铠甲,铁片薄的连纸糊的都不如,老夫子怒气冲冲,就要把所有作坊都给废除了,管事的一律下狱。
当他找到了唐毅,唐毅把两手一摊。
“大洲公,制造武器可不是小事情,把这些人都杀了,谁来负责?大战在即,我们不能让士兵们空手上战场。”
“哼,拿着那些破铜烂铁,跟空手没有区别,不能办他们,还要科道何用?”赵贞吉气势汹汹,分毫不让。
唐毅陪笑道:“大洲公,这些人固然要收拾,但是不能急在一时,我这里有个应急的办法,您参详一下。”
“各个作坊的匠户还不错的,几代人传来的手艺,只要他们用心,一定能造出好武器,问题就在管事,还有承包作坊的那些人。他们这些年欺上瞒下,把国之重器当成了谋财的手段,盖因为朝廷胜负和他们没有关系,相反,朝廷打得败仗越多,采购的武器就越多,他们赚的就越多!”
赵贞吉的眉头都立起来,“好啊,老夫才想明白,敢情这还是一帮盼着大明倒霉的逆贼!唐阁老,这种人还能纵容吗?”
“事急从权嘛。”唐毅苦笑道:“大洲公,眼下对付俺答才是最大的事情,其余的暂时放一边,他们和朝廷的利益不一样,不妨就调整一下。”
“怎么调?”
“出售战争债券,逼着他们认购,如果朝廷打赢了,他们就赚了大钱,打输了他们就赔钱。有了利益驱动,科道再派人严查质量,我估计武器的良率会大幅度提升的。”
赵贞吉皱着眉头思索起来,别说,还真是个办法,有了利益驱动,就不愁这些人在武器上打折扣。
“不对!”老夫子猛然惊觉,根本就是掉到了唐毅的陷阱里。
“好你个唐行之,这是变着法让老夫同意你发战争债券啊!”
赵贞吉觉察出来,却也是无计可施,他还记得当年俺答进逼京城,朝廷上下,竟无一人敢应战。
他那时候还是一腔热血的中年人,独自跑到严府,厉声痛骂,后来更是单骑出城,宣慰诸军,勉力大家奋勇作战。
后来就因为此事,严嵩记恨在心,才把他贬到了地方,赵贞吉却一点不后悔,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倘若真能击败俺答,一雪前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又能如何,他赵贞吉也不是一块榆木疙瘩儿。
摆平了老赵,战争债券发行出去,不只是军工作坊的人买,就连天南地北的商人,还有不少官吏都私下里买了不少。
原来大家伙看到一二十万的人争相往大明跑,都以为俺答是树倒猢狲散,众叛亲离,大明只要出兵,就能轻松取胜。
到时候债券兑现,不能能捞一笔,而且根据认购的额度,还有优先购买长城以外土地的权力。
近些年赛马大兴,草场是许多大家族垂涎三尺的东西,加上河套平原号称塞上江南,水草丰美,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地方。
中原土地已经没有了,去海外开发风险不下,加之内地许多人一听到坐船,就两腿发抖,还是去河套比较靠谱儿。
一个小小的战争债券,把大明从上到下,全都绑在了一起,大家风雨同舟,万众一心,铆足了全力,要打赢这一仗。
“行之,刚刚得到了消息,俺答动兵了。”
唐毅猛地一惊,“是攻击哪里?”
胡宗宪摇摇头,苦笑了一声,“哪里也不是,他要去青海。”
“什么?”
唐毅惊得站了起来,稍微一思量,顿时浑身发冷,一股强烈的不安涌上心头。唐毅早就和胡宗宪分析过,明军眼下还是缺少优秀战马,能战能守,却不能攻。
茫茫草原,广阔无垠,唐毅最担心的就是俺答不正面较量,到处乱跑,明军就会疲于奔命,无力应付。
一旦战线拖长了,没准就会重蹈朱棣的覆辙,要知道五次远征草原,朱棣还赔上了一条性命,但是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余四次战果寥寥。原因就是出兵之前,敲锣打鼓,动静太大,蒙古人自知不敌,避其锋芒,结果就是劳师远征,徒劳无功。
唐毅最怕出现这种情况,他同意胡宗宪鼓动朵颜三卫内附,挖俺答的墙角,就是想逼着老家伙暴怒之下,向明军发动攻击,这样各方齐聚,再像小站一样,打一个漂亮仗。
可是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一贯好战的俺答,竟然选择退让,他这时候跑到了青海,存心不想和大明硬碰硬啊!
“唉,看起来是我犯了大错啊,本想着鼓舞士气,和衷共济,却没有想到动静太大了,惊动了俺答,把他吓跑了!”
唐毅说着,狠狠一锤桌子,十分懊恼。
“也不能这么说。”胡宗宪脸色也不好看,安慰道:“行之,俺答跑了,我们也算是不战而胜,不如顺势占领大板升,夺回河套,也是一大胜利。”
“不然!”
唐毅用力摇头,“默林兄,你也是领兵的大家,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老百姓常说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不重创俺答,夺取再多的土地也没用。要在草原上建立城池,屯扎大兵,还要养活几十万的百姓,俺答不停袭扰之下,没有几千万两的银子,是断然办不成的。当年曾铣提议复套,错就错在了这里,他光想着打仗的花费,没有想到后续的费用,虽然他死的冤屈,可是先帝没有贸然出兵,也是有道理的。”
胡宗宪哪能不明白,只是他眼下也没有了主意。
这就好像大明蓄势待发,结果一拳打在了棉花包上,闪得腰疼。
唐毅高涨的心气都低落了不少,莫非新政的第一炮就哑火了?
正在唐毅发愁的时候,罗万化从外面跑了进来。
“师相,大同紧急军情。”
唐毅急忙接在了手里,展开一看,唐毅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哈哈哈,真是苍天庇佑,俺答这回可跑不了了!”
发生了什么事,唐毅会如此高兴呢?
原来在数年前铁背台吉曾经到小站赛马,回去之后,羞愤之下,没几个月就死了。铁背台吉有一个儿子,叫做大成,小孩子长得激灵可爱,从小就深受宠爱,父亲死之后,更是被俺答的原配夫人,一克哈屯养在了身边,视如珍宝,容不得一点委屈。
大成台吉的年岁越来越大,他看中了卫拉特部出身的钟金,小妮子和他年岁相仿,漂亮,聪明,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就像是一株燃烧的火,如星辰般耀眼夺目。大成台吉哭求自己的爷爷,要把钟金许配给他。
俺答却是满心为难,他同样看着钟金一天天长大,心中也有想法,哪里愿意让给孙子,他又不好直说,就想了一个办法,假意将钟金许配给鄂尔多斯部,等过几年,大成台吉忘了她,事情就好办了。
哪知道他们从小溺爱之下,大成台吉受不得一点委屈,知晓了爷爷的打算,又气又恼,你都黄土埋到了脖子,还要和孙子抢人,简直岂有此理!他竟然带着几十个手下,一怒之下,跑到了大同镇,投降大明了。
俺答最喜欢的孙子啊,这可是一张绝好的牌!
第942章唐郎妙计
大成台吉的确是一个绝好的棋子,很快内阁的大学士齐聚,包括一直养病的李春芳。不得不说,这位首辅大人虽然没什么存在感,可是不做不错,他没什么失德,又不揽权,貌似没有碍着任何人的路,虽然偶有弹劾,但是还都被压了下去。
当然了,他能一直存在,除了人畜无害之外,还有一点,徐阶年初罢相,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再把李春芳赶走,实在是不妥当。不过随着内阁稳定下来,尤其是对外作战越发强势,李春芳退位让贤已经大势所趋,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
“唐阁老,老夫疏于朝政,所知有限,这大成台吉归降大明,可是一件大事情,你有什么应对之策?”李春芳笑呵呵问道。
“元辅,我以为此事还要听听兵部方面的意思。”
皮球提到了唐汝楫的脚下,他忙说道:“依照兵部的看法,应该斩杀大成台吉,拿他的脑袋祭旗,逼着俺答出战,我们就在大板升,全歼俺答!”
经过了几次胜利,以戚继光等人为代表,军中的少壮派已经越发好战,敢战,他们都把同俺答决战当成了飞黄腾达的最好机会,唐汝楫代表着他们的意见,当然十分积极。
倒是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张四维突然开口,他思量着说道:“元辅,诸位阁老,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此番交兵,还未打仗,数百万两银子已经撒出去,即便打赢了,要掌控疆土,要犒赏三军,要安顿俘虏,林林总总,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以为大成台吉既然到了我们的手中,不如就以他为诱饵,逼着俺答投降……”
“不妥!”
还没等说话,唐汝楫就不答应了,开什么玩笑,讲和了哪里还有功劳可抢了?那些骄兵悍将能同意吗?
“张阁老,俺答乃是草原几十年来,头一号的枭雄,是我大明几十年的劲敌,如今他是最虚弱的时候,不战而除之,和俺答议和,再过几年之后,难保不会反复,到时候又该如何?”唐汝楫不客气教训道:“斩草除根,必须痛击俺答,重塑我大明天威,方能保证长治久安,切莫因为一时短视,而遗祸无穷!”
唐汝楫这话已经相当不客气,把张四维当成了学生教训,谁让唐汝楫比他中进士早,还是状元出身呢!
张四维的确够深沉,被训斥之后,竟然低着头,没有任何言语,也不反驳。倒是张居正脸色凝重,他出言道:“唐阁老,打仗不能解决问题,成祖爷五次远征草原,结果如何,你在翰林院这么多年,还不清楚吗?一味用强是行不通的。俺答连年进犯,所求者,无非是通贡贸易。先帝碍于朝廷脸面,又受了清流蛊惑,不敢答应。我看内阁应该把这个难替皇上担起来,俺答已经老了,撑不了几年,和他议和,通贡贸易,一样可以分化瓦解草原诸部,保证边疆安全,而且还能剩下大笔的军费,用来解决民生之弊,岂不是更好?”
张居正看了看唐毅,由衷说道:“次辅大人,上兵伐谋,与其杀一个你死我活,得不偿失,不如顺水推舟,您的意思呢?”
“荒唐!张子,你这话太欠考虑了!”
敢这么训斥张居正的,不用问,只有赵贞吉独一份。
“世间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俺答屠戮大明无数百姓,数次进犯京城,连年入寇,罪孽深重。先帝当年曾经昭告天下,能灭掉俺答,赏侯爵!由此足见击杀俺答,乃是先皇最大的遗愿,你身为当今圣上的师傅,竟然怂恿讲和,你扪心自问,对得起先帝,对得起陛下吗?”
张居正被问得哑口无言,倒不是他的口才不成,而是赵贞吉极为重视品行,在徐阶罢相的过程中,张居正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赵贞吉耿耿于怀,一直对张居正不假辞色,加上他又是老大辈儿,和他吵,除了自取其辱,没有什么好下场。
倒是高拱不高兴了,他摇摇头,“大洲兄,你用不着乱安罪名,当今天子仁圣爱民,最要紧的是让百姓安康和乐,若是花费极少,就能平息边患,我看未必不成。”
高拱抢先对张四维说道:“小张阁老,你是山西人,最清楚俺答的情况,你以为该以什么条件议和?”
“回高阁老,我以为俺答首先要纳贡称臣,接受大明册封,然后开边贸易,为了防止俺答做大,每年的贸易额度从五十万两银子开始,循序渐进,一点点提高。双方贸易频繁,互相依赖,自然可以消弭战端,即便是做不到,以诸位阁老之英明,励精图治,数年之后,大明必定国势昌隆,到时候区区老朽俺答,自然不在话下。”
赵贞吉一瞪眼珠子,“那样岂不是太便宜了俺答?”
“大洲兄,国事为重,岂可因为私人恩怨,就坏了大局!”
“高肃卿!”赵贞吉一拍桌子,“老夫和俺答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国仇!我就问问你们,当真议和了,你们对得起几十年来,死去的黎民百姓吗?你们如何面对天下人的指责?”
这几位阁老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激烈。
李春芳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容,他的本事没多大,可是观察风向却是一等一的。李春芳看得出来,内阁的几位没有一个善茬子,凑在一起,早晚会闹事,他只要等待时机,就要翻盘的机会,别看他只有一个首辅的名头,可关键时刻,却能扭转乾坤。
“唐阁老,大家伙意见不一,如之奈何啊?”李春芳笑呵呵说道。
唐毅丝毫没有急着表态,“诸公,既然分歧巨大,议和也不是一个小事,我希望大家先回去思量一下,我们要对苍生负责,要放眼长远,不要意气之争。”
说完之后,唐毅主动站起身,一甩袖子,离开了签押房。
其他几位阁老互相看看,哼了一声,各自散去。
高拱、张居正、张四维走到了一起,赵贞吉、唐汝楫,还有一直没说话的陈以勤凑到了一起。
各自到了高拱和赵贞吉的值房,商量了起来。
唐毅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值房,坐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好似雕塑一般。
议和的提议应该是晋党抛出来的,虽然这次对俺答用兵,晋党出力极大,可是由于出战的主力都是南兵,几个优秀的将领也是抗倭出身。
如果再让他们打败俺答,势必取代九边的那些将门,晋商百年经营就化为乌有。本来他们是没有选择的,可是大成台吉的投降却出现了转机,一旦议和,俺答的势力犹存,就等于是养寇自重。
晋商依旧可以通过贸易,得到急需的羊毛,还能维持走私暴利,牵制唐党的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至于高拱和张居正为什么会支持晋党?难道他们走到一起了?
应该并非如此,高拱虽然和晋党走得很近,但是他为人方正,心怀社稷江山,应该是担忧开战的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