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锦衣-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陆炳的带领下,全国皆以务实为主,谁若是假大空,只怕要遭人耻笑,许多客套虚伪的东西也被人摒弃了。这一切好似和后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后宫里渐渐有些冷清了。即便陆炳给自己重臣们都在宫里安排了住处。但陆炳并没有像其他君王一样,留这些驻外大臣的妻儿老小在自己眼皮底下,而是随意他们带走。因为陆炳信任自己的封疆大吏们。同时他也觉得,如果那些人可以背弃兄弟之情生死之交造反行事,只怕家人也会因此而摒弃吧,因为他们已经成了没有人性一个纯粹的野心家,而感情则成了他们的累赘随时可以扔掉。

陆炳所带领的新国是个全新的国度,是个大锦衣当家的国度,同样这是个英雄主义宛如史诗一般宏大却浪漫的国度。因为这个国家的上层就大多都是英雄。而这个国家则是英雄所建立的,这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因为以往英雄最终都会以悲剧收场。而不择手段的枭雄才会君临天下,故此新国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现在谁还说不清。

封疆大吏们的家属都被带去上任了,所以宫里的那些房子他们很少住。可谓是人丁稀少。纵然他们都携家眷回京的时候,宫里还是有些空旷。首先就是朱厚熜选来的秀女还有那些宫女,要么给了钱财让她们回家去了,要么就是陆炳做了红娘嫁于军中将领,弄了几场轰轰烈烈的相亲大会,本着自愿挑选的原则全都消化干净了。本来有些女人陆炳略觉得长相堪忧,难以消化,但他忘了自己目光高是因为夫人的美丽。还因为他不缺女人,而当兵的满眼都是男人。只怕母猪也要赛貂蝉了。

这些人一走,宫里自然就少了许多莺莺燕燕变得冷清了。还有个原因就是宦官内监的减少,陆炳登基之后,只是保留少量宫女,设定每五年看情况再略作补充。而内监则彻底不招了,直接杜绝了内监的存在。

在陆炳看来,虽然宦官内监的存在杜绝了后宫的隐患,但阉割实在是一种对人的侮辱一种十分落后的野蛮行为,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扭曲。同时宦官因为身体的残缺,会导致心理的扭曲,所以宦官党政霍乱朝纲,除了是皇帝自己的不作为和懒惰以外,还有宦官制度本来自己种下的恶因,所以才结出这样的恶果。

而且实际上如果皇帝真正爱自己的女人,那他的爱不可能分割成许多份,每个人都有**,包括**,但是人的**必须要学会控制,不断地扩充后宫只能让人陷入**的陷阱从而从这方面迷失自己。而那些女人对皇帝来说要么就是满足私欲的物件,要么就是发泄的工具,或者是传宗接代所用,根本没有什么感情而言。如果后宫不那么多,就不存在什么后宫的问题,宫女完全可以伺候的过来,太监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至于后宫丑闻,红杏出墙的担心,也是基于皇帝和后宫嫔妃没有感情的基础上,而且嫔妃太多无法满足,岂能不出事儿?

陆炳从不推崇一夫一妻制,男人总是花心的,但他也不赞成如同某些皇帝比如朱厚熜那样海量的后宫,一切要量力而行。故此宦官从此慢慢落寞下来,随着有些内监老了,留在宫里养老等死,又不纳新人,宫里的宦官只会减少不再增多。冯保忧心忡忡的说出了疑虑,同样也有对他自己的位置感到危机。陆炳笑着耐心给冯保说了宦官的不必存在因素,并且问冯保如果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还想要当宦官吗。

冯保对陆炳忠心耿耿,而且一直以来也任劳任怨,陆炳对冯保不薄,把抄来的郭勋府邸赏给了冯保。冯保谢恩后住了两天,过了把瘾,然后十分聪明的开成了义堂,帮助流离失所没有地方住的乞丐,却也不养懒汉,凡是那种身体健全的一概给他们安排活干。这样的做法很合陆炳的路数,也很讨巧,陆炳对此很是满意。冯保才不在乎这些,反正住在宫里,要那样的大宅子根本没用,而且树大招风很容易惹人眼红,另外那可是郭勋的府邸,郭勋下场如何不言而喻,所以风水能好到哪里去。

但现如今,陆炳的这般做法却危及了冯保的地位,冯保还很年轻,再过十年二十年,只怕这深宫之中能供冯保支配的人也就不足三百人了,这其中还加上了御马监司礼监等文武宦官。再往后呢?冯保只怕还没到五十,正是政治上的大好年龄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可以掌控的宦官势力,皇帝没成了孤家寡人自己反倒先成了孤寡之人,虽有其位但估计权利还不如一个千户大呢。

所以。冯保有些着急了,而且表现出了自己的焦急,多次要求补充宫内宦官,要引进新人。陆炳却笑着耐心解释,并问冯保难道一辈子呆在深宫之中?冯保顿时醒悟,原来自己不光可以管理宦官,皇帝将对自己委以重用。宦官制度的取消不是自己的噩梦,相反还是自己的福音,或许正因此自己可以踏上不同的道路。从而大展宏图呢。从此冯保不再担忧,因为他对一点深信不疑,那就是跟着陆炳准没错。

且不说冯保,就说说后宫之中吧。现如今朱厚熜的嫔妃们虽然得到了优待。但也毕竟是人在屋檐下。各个皆夹着尾巴做人谨小慎微的做事。除了一个长红之人,此人就是曹端嫔。曹端嫔备受皇帝宠爱,眼见着就要升为妃了,但后来陆炳就造反了,一切事情就此搁浅。而曹端嫔当年举荐的许洋,因为对她的宠爱皇帝也没怎么查就任用了,结果造成了无尽的麻烦,把山东的官兵都给吞了。令陆家实力大增,朱厚熜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过朱厚熜贪恋曹端嫔的美色。只怪吏部官员审查不严,严惩了官员并没有动曹端嫔,可是封妃的事情也就搁浅下来。

现如今陆家夺了天下,许洋成了坐分天下的忠臣,而曹端嫔和梦雪晴早先也以姐妹相称,两人长的有些相像,除了气质不同,很容易混淆。所以此时曹端嫔成了朱厚熜众妃嫔的中心,什么事情都围绕着曹端嫔转。梦雪晴贵为皇后,但念在先前交情和曹端嫔在齐鲁学院的出力,两人关系还如以往一样好,经常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吃点果子什么的。

范氏太后刚刚念完佛经,从蒲团上起身,伺候的侍女连忙奉上茶水。范氏笑着接过来饮了一口,然后拉着侍女的手,家不长里不短的聊起了家常,那样子根本不似是深宫之内皇帝的母亲,尊贵的太后,反倒是像个邻家慈祥的老妇人。

这时候门外有人报,蒋氏求见,范氏太后连忙让人把蒋氏请了进来。蒋氏就是朱厚熜的母亲,蒋氏一进来,范氏就起来行了个万福礼说道:“老姐姐,你可来了,你可有好几天没来了。”

“这怎么敢,妹妹,或者说太后,嘿嘿。”蒋氏也回了个万福礼请安道。

自从范氏入主后宫之后,蒋氏太后就带着朱厚熜群妃来拜见了。而范氏太后对蒋氏礼遇有加,两人年轻的时候就感情不错,陆松乃是兴献王的家臣,而范氏则是朱厚熜的乳母。两家人既是上下关系,又是极好的交情。虽然后来多年未见,但后来叙起旧来还是感慨万千的。

蒋氏太后时常去范氏太后那里坐坐,范氏太后有时候也会去找蒋氏,但聪明的蒋氏太后从不提军国大事,防止范氏给陆炳进言,从而惹恼了陆炳。陆炳是个孝子,蒋氏太后清楚,自己若是利用好范氏太后有朝一日能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若利用不好,胡说八道让陆炳提前发怒,那不光救不了人,连自己也要命丧深宫之中,而且怎么死的都不一定能知道。故此即便是范氏提起国家大事,蒋氏也是苦笑说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去吧,咱们的姐妹感情单论。

两个太后同在深宫之中,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即便在嘉靖一朝也是蒋氏太后和张氏皇后共同在后宫之中,两人都不是一个皇帝的妈,但他们还都是大明的太后。而今,却是两个国家的太后在一个皇宫之中,还能如此融洽的交谈,此事慢慢的传出宫门,进入民间,有人还为此编了部戏。戏的名字就叫《太后论》,无人不感叹陆炳的仁慈和仁政以及讲究的义字,同样大家也明白了陆炳拿下残明,并饶朱厚熜一命的势在必得,这种气魄和胸襟无不令人仰视。

—————————————————————————————————————

广西的收编相对还是顺利的,各方兵马归于陆寻麾下。陆寻虽然看着这些人马浑身别扭,不过他没有立刻整改,只是做了一些大的条条框框,暂且收拢人马。只待全部收拢结束后才可做一些动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时候太过心急只能适得其反。现如今大局未定,只能求个平缓度过。

当然还是有一些不听话的人拒不服从,甚至和自己的首领公然反目。陆寻正心痒难耐,几次下书劝降未果之后,陆寻反倒是心满意足的笑了。各种先进火器应用到了战场上,陆寻打的是酣畅淋漓,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接下来陆寻做了个令众人大跌眼镜的做法,那就是杀俘。陆寻把战败降服的士兵们聚到一起,然后开始一个个的砍头,因为是一个人一个人的砍,所以足足杀了三天有余。对此不少人都提出异议,声称自古以来杀俘是兵家大忌,但崔凌却没有发表任何建议,好似在默默鼓舞着陆寻这般做法。

其实陆寻借鉴的是夏大德的治国之法,新国的政策的确是好,不过要建立在和平统一的基础上才能实施。现如今要是战乱都无法平息,那政策还怎么实行的,对于这样善于战斗且热血好战的民族,陆寻觉得杀的人头滚滚才是最快的方法。这事儿父亲陆炳干不出来,父亲只会感化别人,兄长陆绎也只会收编架空撤换,随后把这支力量收为己用,而自己不会。的确如此,这种杀人不眨眼无所顾忌的狠事儿陆家也只有陆寻干的出来。

经过两次快的都难以置信的压倒性胜利,然后是无例外自上而下的残忍杀俘事件之后,不少凶悍的广西人也被吓破了胆,不再敢于陆寻为敌,纷纷放弃了抵抗投降了。若是一起杀了还则罢了,一个个杀是多凶狠的事情,让等待死亡者生不如死,想起来都不寒而栗。而与陆寻合作的五位首领则也暗自庆幸,庆幸自己识时务,能够早些归顺陆家,他们没想到陆家的武器和士兵已经厉害到了现在这般地步。若是没有投降归顺,只怕现如今被灭的就是自己。同时早些归顺,还能念个好,现如今依然手握兵权,总要好过那些被俘虏的人杀头涂地吧。

自新国陆家军进入广西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陆寻已经拿下全境广西。他没有急忙进入云贵,而是慢了下来。他需要休整一下广西的兵马了,若是贸然进攻云贵,一旦广西有变,那可是自断后路,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陆寻虽然看似不急,但心中却急着早些把广西消化掉,因为朱厚熜已经和乌斯藏结盟成功,正在蠢蠢欲动之中。谁也无法预判,那个疯狂的皇帝朱厚熜下一步棋究竟会如何走。

第一百一十二章释兵权

陆家军军规严格,对士兵要求颇多。陆家执政的新国通常对百姓的要求不算太多,相对自由甚是宽松,而对军队和官场则十分严苛,不过也算是合理,更何况陆家军饷丰厚,相应的这般要求也不算很过分。

不过广西的士兵就有些受不了了,他们常年打仗,战斗意识和战斗素养都不算差,而且十分好战,根本不用宣扬什么忠君爱国就能主动冲锋陷阵。可是现如今的年代不同了,不是靠好勇斗狠冲冲冲打打打就能取得胜利的年代了。陆家军之所以厉害靠的是配合运作以及先进的武器,所以单兵作战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士兵不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那一人冲出来就可能扰乱布置,虽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可总会造成不小的麻烦。

故此陆寻开始对广西兵马加强训练,让他们明白最简单的服从命令听指挥,另外进行军规约束,比如不能在正常勤务的时候饮酒,不能随意杀人等等。这是陆家军的根本,但对广西降兵来说却有些难度了,说来也搞笑,对于普通的陆家军来说,走队列排演阵法都不是问题,听命行事也好像是天经地义一般,随便一操练就行。但对于广西兵马来说这反倒是难于登天了,而陆家军的新兵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临危不乱,这是老兵才有的素养。而刚刚上战场的时候要这些士兵杀个人,他们都会做好几天噩梦,甚至面临许多心灵问题根本下不去手。甚至还有疯掉退役的。这些年陆家军偏向于远程化进攻,往往对方还没冲到阵前就被消灭了,但遇到短兵相接肉搏战的时候。不少士兵还会有一些无法解除的心理障碍。不过这一点反倒是对于广西兵马来说不是问题,他们极其嗜血崇拜武力,别说老兵了,就是新兵也敢杀人,在战争中出生的民族岂能是安稳的摇篮中出生的人们可以比拟的,凶残暴力崇尚武力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有口饭吃。

就是这个野性难驯让陆寻十分头疼。他曾想过若是两方的优点能够结合一下,既嗜血尚武又能听命行事,那自己可要美翻了。这样的军队只怕是锦衣卫的百炼精兵也要为之撼动吧。不过这只是幻想。用崔凌听后对陆寻的话说。那就是白日做梦。

不光广西士兵们被规矩束缚,就连归降的将领都有些受不了了。毕竟是进入了陆家正规体系的管理之中,自然不比先前自己做主的时候天老打我二老那么自由。五方首领倒是还算合作,一直服从陆寻的安排。不过陆寻还是有些担忧。生怕把这群人喂饱了他们再倒反新国。这群人不能够听命还则罢了。主要对陆家没有一丝忠诚,五方首领各怀鬼胎,手下皆效忠自己的首领,无非就是略受陆家法规节制,吃陆家的粮食花陆家的钱罢了。

矛盾最大的是军政问题,在以往的他们看来,不能战斗的百姓都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可以随意欺凌强抢豪夺更不是什么问题。可这些都是陆家所不许的。百姓乃立国之根本,怎能容广西兵马恣意妄为。陆寻心生一计。立刻找来了崔凌商议。

崔凌听后想了半天,说道:“是不是有些冒险。”

“不冒险能怎样,慢慢消化的功夫已经没了,我只怕父亲已经准备要进发残明了,而残明和乌斯藏也蠢蠢欲动,谁先开战还不一定呢,兵贵神速,顾不得这么多了。再说了,这个计策也是能够顺利拿下广西控制的一个很好办法,一举多得互赢互利何乐而不为呢?”陆寻道。

崔凌说:“可是如此一来万一不受控制了怎么办?这还不是问题,伤亡太大怎么解决。”

“就这样的士兵,虽然勇猛战斗力不弱,但是管理起来太难了。就地解散根本不可能,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了。若是管的太多,只怕会促反他们。五方首领毫无忠诚可言,论才能我也看不上,他们只适合在本地作战也只适合带本土的兵,论起来实在是不堪重用。慢慢教化纵然是可以的,但你想这些降服的兵众之中许多人是十几年的老兵了,哪里是咱们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其实想想他们也没什么用处,他们大多数人已经适应了自己的打法,陆家的先进武器根本无法全面利用。如果这样,还不如重新招募兵马从头培养来的方便。所以,伤亡就伤亡了。”陆寻道。

崔凌思来想去说道:“话虽如此,但这不符合基本国策和办法啊。分兵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以一千人为单位分别分到各地,随后让各地再消化,分为百人,十人,随即融入军中。到时候想要改造,那不是轻而易举了吗?”

“崔大哥怎么糊涂了,”陆寻笑道:“咱们这样搞那五位老家伙能够愿意?只怕还没分兵,他们就再度反了,合着咱们把他们喂得白白胖胖的,他们再反过头来对付咱们,这不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吗?现在的问题关键就是,他们五人依然掌握着兵权和军心,咱们束手束脚不敢改革,不如冒险一把。这事儿若是给父皇请命,只怕可能不会同意,就算会同意也会耽搁许多天,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咱们想要实施,必须崔大哥你来配合,一旦情报传到父亲那里,咱们就什么也搞不成了。”

崔凌眉头微皱思来想去一番后说道:“事情就按你说的办,但想要瞒天过海并不可能,你可能不了解,现在锦衣卫不是以前咱们的情报组织了,以前到我这一级就可以隐瞒不报私下做些事情。自从魏和与陆绎当年在京城搞了些许事情之后,情报组织就不断改善,新国建国之后,锦衣卫的密探情报工作又一次进行了改制。这事儿估计就算我压也压不了多久。一旦有人怀疑我瞒报的问题,就会通过渠道越级报上去,到时候咱们隐瞒不报让皇上定会感到受到欺骗。不论事情从内心就会觉得不爽了,估计看咱们就算做对的事儿也会厌恶,反到是让行动受阻,甚至前功尽弃,那咱们就彻底变成做错事儿了。所以我必须报上去,你前期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咱俩商议一下别说岔了就行。姑且把这样的作为当做分权分兵之计。只不过最后一步有些冒险,若你相信我,这事儿我来办。保证神不知鬼不觉。”

陆寻笑道:“若是我不信,就不会找崔大哥来商议了,咱们就这么办。”

当即两人写下两份文书,一份是“如实禀报”的密报。一份是陆寻类似于家书的工作报告。墨迹未干就派了人送了出去。随后陆寻找人宣来了五方首领,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五方首领纷纷到来。

陆寻提起笑容说道:“诸位感觉可好?”

“殿下,我们倒是吃得好喝的好,士兵们也有充足粮饷,”韦朝奉穿着一身做工精致的亮银甲说道,这身亮银甲是陆家给做的,十分到位可体。人靠衣装马靠鞍,穿着上后果然气质大有提高了:“只不过士兵们还是有些抱怨的地方。不知道当说不当说。”

“自然当说了,韦将军畅所欲言,陆家一直是不噤言的,如实相告也是你们的职责所在,诸位将军各抒己见各抒己见,咱们共同商议。”陆寻道。

韦朝奉道:“那我就倚老卖老随便说说了,陆家军军服十分漂亮,鲜衣怒马红色耀人,再看我们的将士都穿的是自己的衣服,一对比之下感觉破衣烂衫的而且没有秩序,就好像就好像是不正规的军队一样。而且我们现在光发吃的喝的,受陆家的约束而已,却没有新国正规编制的士兵应有的武器装备。我们几个知道殿下定是有所苦衷,或者另有谋略,这不是我等该问的问题,只不过士兵们野惯了,不患寡而患不均,长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