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古人赶走之后,皇位继承的矛盾再次突显出来。
原来龟山天皇虽然是由镰仓幕府支持而登上的天皇的宝座,但是由于自己在让位于自己的儿子之后才能开始执政的,而现在镰仓幕府又要自己的儿子传位于自己哥哥的儿子。反正是乱七八糟的。
后宇多天王今年才十五岁而已,马上就要立自己的堂弟为太子,你说身为上皇的龟山怎么能心里没有想法呢?而且听说幕府对龟山上皇有所不满,正在寻找机会强迫后宇多天皇让位给熙仁皇子,就是伏见天皇。
但是由于大权一直在北条家族的掌握之中,他也无可奈何,龟山上皇知道,只要有镰仓幕府的一天,自己和自己的儿子就永远是一个傀儡而已,只是北条家族用于发号施令的那支笔,什么时间想换,想用什么笔写字,全在镰仓幕府北条家族的一念之间而已。
因此,这次随大的船队入海,第一件事情,就是趁着不注意,杀了北条时宗派来保护(也就是监视)自己的北条正康等人。强烈要求文壁和王阿强等人带他去大宋避难。
当时王阿强也没有什么,只是文壁有些愕然,大宋现在自身都难保,你还要去避难是这句话是不能说出口的。看龟山上皇和后宇多天皇言辞恳切,也不好拒绝,于是就抛开原来的路线,转头往南航行。
而北条时算是逃到了虾夷,面对的也只能是一望无际的火山群。
当然敢带他们去台湾,因为龟和后宇多天皇带的追随者也有一万余人,大都是武士和家臣。任由王阿强将船队带往福州驻跸。
到了福州之后,闻听这个消息,不但是姜明,就连是满朝的文武百官也十分的震惊但是怎么安置所谓的龟山上皇和后宇多天皇成了一个问题,按照道理,你一国之君来到我这里避难,是应该给予最高的礼节,皇上要亲自出迎接见的。
可是面对天皇这个名号管是谁。也不想让皇上接见这个很是夜郎自大地家伙。居然自称为天皇、上皇。而我们大宋才是皇帝。而且皇帝还没有你们小日本地天皇岁数大。根本就不对称啊。
自然也能弱了大宋地名头。所以。在经过政事堂地商议之后。决定皇上和太后并不接受日本天皇地朝见而该有姜明和陆秀夫前来接待龟山上皇父子二人。
毕竟是在政治圈子里面打过多年滚地人了。龟山天皇那里看不出来是为什么呢?就算是在日本。那个诸侯国打出什么皇地名头来朝见他。恐怕没有走进京都就已经被自己地追随者砍成数段了。
也是大宋这样地礼仪之邦。才能这样地容忍自己以看见接待自己地是当朝地太师和丞相。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叙话之后。让随从将自己所随身携带地三件神器:八尺勾玉、神镜和草剃剑拿了出来这是历代天皇标榜正统地三件宝物。
着人递给过去。十分恭顺地说道:“这个还要请麻烦交予大宋皇帝带朕保管望有一天能够由皇上亲手还给本国!”说罢。坐起深深地鞠了一躬。继续说道:“一切都麻烦各位了!”
姜明这才有些惊讶起来。三神器。在日本意味着什么呢?就是意味着一个国主地身份。现在交出。等于说变相地向大宋臣服。是什么促使龟山上皇会这样做。姜明心里想着。却是没有表达出来。不过却是若有所思地看着龟山父子二人。却不是轻视地目光了。
龟山交出三神器,就等于在大宋交出传国玉玺一般,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臣服。但是最后说一句什么希望大宋皇帝能亲手交还,也就是接受册封的意思,但是姜明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不过暂时以他的经验还不足于分辨出什么,只得旁观看着陆秀夫谦让了几句,随后就双手接过,吩咐传膳,宴请日本国主。
陆秀夫人虽迂腐了一些,但是脑子变通的也是非常的快,接过三神器,就不再称其为什么天皇,直接就变成了日本国主。当然这件事情在政事堂说来,也算是大功一件啊,总算是解决了心中的一个疙瘩,不再为了身份的
心。
宴请后,就是安排日本国主的住宿问题,还没有等到陆秀夫出言相商,龟山上皇就要求自己父子二人要寻一处名刹修行,顺便瞻仰一下大宋佛容。
正中姜明和陆秀夫的下怀,马上命人准备去准备西禅寺的安全和布置事宜。当然要做到尽善尽美了。不过既然要去名刹潜修,那么就不不必多带随从和家臣,当下,龟山上皇有命自己的亲信春宫大夫西园寺实兼统来宋家臣以及追随者。然后统一归大宋节制,听候大宋丞相的指令。
姜明正好也不想管这些日本人的闲事,看见他主动找上陆秀夫,边乐得清闲。遂不再言语。任由陆秀夫安排,因为来之前政事堂已经有所决议,日本人只能再怀安一带驻扎,不能乱走,防止有意外的发生。
当下,用过午膳,就陪同龟山父子二人来到了西禅寺,位于西郊怡山之麓的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是唐朝时所建的古寺。
古寺距福州城约有四里路程,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景色很是不错。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陆秀等一班文人雅士都是兴致勃勃的向日本国主介绍着西禅寺的大概情况和景色,龟山天皇微笑着应对,而年纪尚小的后宇多天皇却是面似沉水,一言不发。
姜明看在里,虽然没有做声,但是却是心里暗生警惕,看来需要多找些人来注意一下这父子二人的事情了。
却不知道,其实龟山上皇和后宇天皇也是迫于无奈才这样做的,原来日本自从后深草天皇即位。这个时代属于幕府掌权,日本天皇其实就是个摆设。
是摆设也摆设了,但是后深草天皇的身体很弱,看来属于不长命的那种,只好决定传位给自己的弟弟,称龟山天皇。
这俩兄弟之间于和平交接,当时也算兄友弟恭。问题是后深草身边的臣僚可不如是想。他们和这位龟山天皇素来不大和睦,于是坚持拥立后深草天皇,宫廷的分裂就此形成。
但是文:十一年(德佑元年)的正月,龟山天皇让位于子世仁亲王(也就是随其而来的后宇多天皇)开始执掌院政,其兄后深草上皇十分失望,辞去太上天皇的尊号并落饰,将情况告诉镰仓幕府。
当时的关东申次西园寺实兼,开始让妹嬉子进入龟山天皇的中宫,采取接近大觉寺统的立场,在与大觉寺统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后接近后深草上皇,对幕府进行游说其中的利害关系。
幕府原先极力采取不介入皇统问题的方针,也不得不出面进行调停,结果决定采取立后深草上皇的皇子熙仁亲王为东宫,将来此皇子即位后实现后深草上皇的院政的方案。
自此,日本宫廷里面就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后深草家的,称持明院统,另一派是龟山家的,称大觉寺统。两派轮流当天皇,
幕府的方案得到两统的承认,翌年十一月实现熙仁亲王的立太子。后深草上皇考虑出家、蒙古袭来的对外危机等因素。使得两个皇统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表面上变得融洽。
但是龟山上皇心里知道自平安时代末期以来,日本的天皇一般都于十岁左右继位,二十岁左右便开始隐退。镰仓幕府先是摄政政治,接着又迎来院政时代。在摄政政治时代,天皇是权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执政者是摄政或关白。
这说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说是上代天皇不亲政传统的复活。摄政或关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亲或祖父从天皇那儿取得政权的形势是院政。镰仓幕府时代武家势力兴起,权利逐渐转向幕府。
龟山上皇想废除了院政,实现了他主张的政出天皇的愿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儿子后宇多天皇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但是心里更加清楚,皇权的确立,其根本在于打倒幕府。
此时,正适镰仓幕府的执权者北条时宗对付外敌,幕府混乱,御家人武士不满情绪日增。而且遭逢此次惨败,镰仓幕府的所在地也不复存在。
北条时宗的威信正降至最低点。龟山上皇认为幕府权威和实力已十分衰落,正是打倒幕府的良好时机。
不过这一切都要有强大的后盾来支持他来完成,他看中了大宋的潜力,所以,才交出三神器表示诚意,想利用大宋为他找回天皇早已经失去的权力。(—://。。)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一百一十七章阿合马之死
龟山父子二人送到西禅寺,由陆秀夫留下来暂时陪道。姜明就暂且告辞回到了太师府中,回来的途中琢磨着怎么安置这一万余的日本人。
要是用好了,那倒是手里的一把利刃,但是用不好,也可以伤到自己的身体,对于日本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在他经过的后世,都没有太多的希望,无论是文壁等人怎么把日本人的彬彬有礼说的天花乱坠。他始终都对其产生不了好感。
面对方才面色阴沉的后宇多天皇,也幸亏他只有十五岁,做不到像龟山上皇那样胸有丘壑,不露声色,才让姜明看出一点点不对。
但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是为了什么,在他的印象中,日本所谓的天皇无一不是高傲自大而又狂妄的人。怎么会这么的委曲求全呢?
有些后悔在后世因为愤恨日本人的残暴、没有人性。所以对于日本的什么都不加以注意,以至于现在无从依据,但是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回到了太师府中,一定要让鸿儿找些全真子弟严密监测其的动向,好防患于未然。
以道家监测佛,呵呵,姜明想想都有些好笑,那全真弟子还能不拼命的去找对方的漏洞啊。那也没有办法,谁让历代日本天皇都信佛呢?
想通了这件事情,姜明索就将其抛在一边了。现在整个南方的局势都很微妙,在忽必烈将人分四等之后,所有在江南之人,除却那些叛徒之外,都是最低等的那类人群,包括汉奸在内。你要是不改名换姓的话,你还是四等人,不能执掌兵权和重要的职位。
忽必烈的一招自己好像是听过是应该早就有了啊,为什么到现在才执行呢?想想就释然了,应该是灭宋之后才执行的,现在大宋非但没有被灭,反而占有几路之地虽不足于和元军直接抗衡,但是只要是团结,自保却是有余的。
不过现在忽必烈出这一招还真不怎么明智,虽然强调了蒙古人的主要领导地位,提高了蒙古人的优越感,从而使一些蒙古人安稳下来不再反抗是却让江南之宋人都起了同仇敌忾之心。
外元朝还特别规定,第三等人与第四等人不准有姓名,只能在出生那天按日期胡乱扯两个数字充当名字,或者以父母年龄之和拼凑。
还有就是读书最不值钱地时期也莫过于现在。重官轻文地歪风邪气达到了相当程度。民间流传地一条社会等级谚语。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第一类职业是当官地第二类是为官员们办差地衙役。以下便是和尚、道士、医生、工匠、打猎、种地地了。讨饭地乞丐当然是排在最末尾地第十位。而读书人呢。就排在仅次于乞丐地第九位。也许某一个特殊地时期。人人所称呼地“臭老九”就是出于现在地“九儒十丐”吧!姜明这样想着。
忽必烈这样虽然分化了一部分汉人。但是这次四等人制度也导致了人、南人地贵族和蒙古、色目贵族地矛盾激化。这个可能也是自己或者是大宋地一次机会吧。
就在姜明正在盘算得失地同时。在摇摇欲坠地大都却发生了一件令忽必烈十分恼火地事情。
至元十九年三月下旬。此时地忽必烈正在上都接受辽阳行省诸王地朝拜。以安抚弘吉剌部、亦乞列思部、札剌亦儿部、兀鲁郡王等诸王之心。以免受到海都地唆使给自己添加麻烦另外。在大元有一个不成文地规定是每年四月。忽必烈便会去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返回大都。皇帝在上都期间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忽必烈除在这里狩猎行乐外古诸王贵族地朝会(忽里台)和传统地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忽必烈本来想借助这次机会来收拢人心。所以比往年都要来地早一些知道自己前脚刚走。在大都就出现了一件大事。
至元十九年三月十七,益都千户王著与高和尚等人合谋,乘太子真金随从忽必烈在上都避,阿合马留守京城的机会。王著和高和尚选了一个酷似太子真金的人,乘夜色混入京城。第二天,高和尚带领众僧侣来到中书省,声称太子已回京城,晚上要做佛事,命阿合马前去为太子接驾。
当天黄昏时分,王著骑马报告阿合马,说太子即将驾到,要中书省的全体官员到宫前迎候。阿合马不知是计,准备前去接驾,派亲信脱欢察儿同王著先去接风,自己
到。
高和尚簇拥着假太子在半路上与脱欢察儿相遇,由于天色昏暗,难以分辨真伪。假太子按王著计划,斥责脱欢察儿无礼,将他和随从全部诛杀,然后继续向王宫前进。
王著等人在东宫前面碰上阿合马及随从。这时,骑在马上的假太子对阿合马大喊:“中书省官员向前靠!阿合马,你可知罪?”正在阿合马发愣之际,王著飞身上前,用藏在袖子里的一对大铜锤迎面向阿合马砸去。顿时阿合马脑浆迸裂,坠地身亡。
阿合马的同党祯亦被杀。消息很快奏到忽必烈面前。此时忽必烈把自己关进了书房,书案上的东西全都被扫落在了地上。有人竟然杀了为他敛财的大臣,还是在这四处征战急需钱财的时候。
不过,他不是心痛于阿合马死了,而是忽必烈也知道,在反阿合马的一派势力中,包括有皇太子真金在内的蒙汉官员在内,具有相当强大的力量,原来倒是还没有再意,现在竟然有人动起手来,怎么能不让他心生警惕呢?
不过考虑了好,真金毕竟是自己的儿子,而且是大元帝国今后之储君,不能为了一个奴才而让儿子难堪。
于是派枢密副使罗等驰驿大都,阿合马已死,王著被擒,剩下的高和尚等人本来就是棋子,很快被悉数擒获。
此时,忽必:令太子名义上主持会审王著案件。当然是让太子真金知道,阿合马之死策划的始作俑者是谁,他知道。
实际的主审官是罗,罗不傻,:然不会跟“储君”真金过不去,加上他自己也憎恶阿合马的跋扈,心中对这位回回人的死亡,只有暗喜而已。自然,还有皇上的亲自面授机宜。更加使他心里有数了。
件迅速得以审结,将肇事者王著、高和尚等诛杀。事先知情的枢密副使张易亦被杀。
罗遂报知阿马犯有欺君之罪,如将商人们为大汗买来的巨大宝石据为己有;益以真金及诸汉官之进言阿合马罪恶基本属实。
于是,忽烈下诏严审阿合马案,一定要把阿合马党人都从朝中清出。阿合马最主要的罪状如下:
其一,阿合马爱妾有一人名叫引住,家里私藏两张鞣制过的人皮,全须全尾,“两耳俱存”,审问半天,也不知受害者是谁,引住招供说:“诅咒时,置神座其上,应验甚速。”
其二,一位陈姓画师为阿合马画两幅帛画,“画甲骑数重,围守一幄殿,兵皆张弦挺刃内向,如击剌之为者。”
其三,有位名叫曹震圭的人为阿合马“推算”过生辰,妄言休咎。
其四,算卦人王台判为巴结阿合马,妄引图~,称其有九五吉相。
忽必烈便以认定阿合马有诅咒自己早死之事,那就是谋反。于是,在下令把四个人剥皮以外,又下诏捕诛阿合马在朝中位列大官的子侄,没收全部财产。命人把阿合马尸体从坟墓中挖出,在通玄门外戮尸,然后纵放皇家猎狗群扑而上,把阿合马尸身吃得一块不剩。
并彻底清查阿合马的余党,淘汰省部官阿合马党七百十四人,已革者百三十三人,余五百八十一人,一起罢免了事。
做完这一切,忽必烈已经是满面的疲惫,看着高兴的那些汉臣还有自己的儿子,心里有苦却是说不出来,做这么多,无非是为太子清扫障碍而已。阿合马党羽众多,一旦暴死,自己还在时,还能镇压的住,万一太子继位,以其的柔弱性格,肯定会为此所困,还不如自己来一个了断为好。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从至元十七年开始,继刘秉忠、郝经、史天泽、刘整、张柔等人的死去。姚枢、窦默、廉希宪又先后辞世。他最忠诚的汉人臣属在他的眼前一个个相继去世,最钟爱的妻子察必也在去年先他去世。令他十分痛心。
因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他的同龄人,有的甚至比他还年轻,死亡的阴影也开始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了。也许这些人的去世,使得忽必烈想到了自己最终必然一死的宿命。开始为以后的大元寻找一些出路了。
太子真金也许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皇帝,但是到了现在,大元的江山已经够大了,也需要他这样一个仁德之君来管理,也许现在是该为太子先做一些打算了。那样自己才能安然的离去,去见自己妻子的时候,才能无愧于心。(—://。。)
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一百一十八章海都的行动
实在忽必烈的心里还有一个秘密,那就是和弟弟阿里位。虽然自己是成功者,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是通过非正当手段登上汗位的。所以有时急于发动有勇无谋的对外冒险行动,试图以此证明他继位的合法性。
他的不安全感刺激他一次次地企图迫使别的国家统治者承认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以此作为向自己国内臣民炫耀的手段。作为大元皇帝和众汗之汗,他遇到的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他必须通过扩张帝国版图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贤德和智慧。最后,通过征服战争获得经济利益无疑也是他的动机之一。
但是在这个时期忽必烈所能听到的只是对外远征的失利。在此之前,他的对外远征也曾遭到过挫折,但却从没有像最近几年这样样完全彻底的失败过。
从至元十一年他的军队在远征日本时就曾遭受过挫折,但是这次失败是由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因此还可以解释为一次偶然的事件。在本质上还能说是一场胜利被风暴破坏掉了。
但是后来的失败,忽必烈就不知道为什么了。他身在大都,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宋朝的小皇帝已经开城投降了。就偏偏的又死灰复燃。范文虎这个降将怎么突然被杀,大元的水军从此一蹶不振。
还有昔里吉、脱木儿、撒里蛮等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