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更到,0点准时有一章

————

警察局很快就把那个粮商抓了起来,第二天就送到了法院去了,法院当天就给出了判决。

判处打人的粮商赔偿医药费五十元,所购粮食属于正常市场买卖,不予退回。不过打人就不对了,有什么可以向警察叔叔反应嘛因此还处于500块银元的治安罚款。

夏钧虽然要求严办,但也不能胡来,把商人吓跑就不好了,处以五百元的罚款已经是非常重的了。

自治区内的法律必须正规化,治安等等也需要正规化。法院公布判罚后,那些前往法院旁听的商人也算服气。

那个被抓的商人原本被吓了个半死,被保安团抓起来,那下场他在脑子里幻想了无数种凄惨无比的结果。

结果到判决的时候,只是判处了500元的治安罚款,以及50块银元的医药费,而且粮食还不用退,让他大感意外。

等到交罚款的时候,那商人边交钱还边说法院判罚公道。

这些商人见夏钧提高收购价,也把收购价提到了一块五,其实一块五他们还是有赚的,就算粮价跌了,但每石粮食起码还有一块银元的利润,何况来自治区买东西路上没有收税的关卡。

中国每年还要进口37。3万吨大米,以及3万吨面粉,就本国就有不错的市场,何况还能出口。

很快粮商们就将收购上来的粮食就被运往了福州,他们这次是雇佣保安团的机船进行运输,运输效率十分高,运费相比以前还下降了。

夏钧在闽西北是很重视的,对这些商人能给优待的给优待,就指望他们给夏钧卖货呢自然不能把人得罪了。

其实这次夏钧是想搞点粮食储备的,奈何手上钱不多,资金没怎么周转,所以也就没去施行了,而是把粮食运到福州去,顺便让李盛国开加粮行卖粮食,要是福州不好卖的话,看看能不能吃口到外地去。

……

9月20日,陈家毅收购的货运公司的5艘7000吨级的货船到达了宁德港,又运来了一批原材料。

这次运来的原材料中有退热冰。

这是用来生产磺胺药的原材料,磺胺药物抗菌谱较广,对于多种球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淋球菌及某些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鼠疫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如放线菌)和疟原虫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如咽喉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等)、泌尿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尿道感染、轻症肾盂肾炎)、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肠炎等)、鼠疫、局部软组织或创面感染、眼部感染(如结膜炎、沙眼等)、疟疾等。

这年头没有青霉素,也没有磺胺药,一些疾病很难以抵挡,夏钧对药品方面已经眼红了有些时日了。

购买磺胺药的制造方法,只需要100万点积分,而青霉素的制造方法则需要500万点积分,夏钧暂时没那闲工夫去制造青霉素,反正自己需要的话,直接从系统里兑换就行了。

现在闽西北的医院里早就用上了磺胺药、青霉素等药品,不过都是夏钧直接兑换的,并不是自己制造的。

这次夏钧是购买磺胺药的制造方法,而不是兑换工厂。

负责化工的张程此次负责建设磺胺制造厂,设备方面夏钧会从系统里给他兑换,不过那些设备不是生产线,并不昂贵。

张程带着十几个理工科化学系的学生,以及医学院的几个学生,很快投入了磺胺药的研制工作。

磺胺药的制造并不复杂,磺胺药的生产一般都以退热冰为起始原料……(国家好和谐,这一段传不上来,直接删了)

夏钧已经把生产步骤兑换出来了,张程只要按照这个步骤搞一遍,弄出磺胺药应该没问题,福建与西方贸易比较频繁,所以传入的鼠疫较多,因此福建经常会爆发鼠疫,磺胺是很重要的药物。

此次来到宁德港的那5艘7000吨级的货船上还有六十多名美国船员,另外还有几个管理人员。

夏钧给他们开出了满意的薪水,这让他们都愿意给夏钧做事。

夏钧的海洋运输公司就这么办了起来,这加公司挂着美国那边的空壳,夏钧的那五艘1万吨级的货船摇身一变就成了美国籍船只。

有了这个身份就好搞了,夏钧当即对这些美国船员和招募到的福建船员进行整合,把他们分散安排到各艘货船上。接着调集了一批纸张和棉布,用那5艘7000吨级的货船运往杭州、上海、广东等地。

由于运出去时是在宁德,因此没人收税,属于出口走私。而运到目的地的时候,因为是挂着美国的牌照,所以海关税收很低。

第一次走私自然没什么问题,不过走私一旦频繁了,海关就会注意到宁德港,夏钧有些苦恼。

这怎么搞?

武装护航貌似有点勉强,毕竟中国海关是列强掌控的,他们可以调集军舰前来缉私,英美法德等国的军舰都可以。

但不进行武装保护的话,一旦海关前来缉私,那自己的船岂不是要被拖走。

第六十四章:潜艇

第六十四章:潜艇

不好意思,肚子饿去炒了个蛋吃,结果晚了十五分钟。

今天第一更

兄弟们有票的速度支援,今天屠神

————

正在夏钧忙碌着组建海军的时候,张程的化学组果然不负所望,成功制造出了磺胺药,接着便进入生产规划阶段,这方面也由理工科的师生负责。

9月底夏钧开设的各工厂陆续进入运营阶段,其中钢铁厂生产出了第一批钢铁,营销方面都交由李诗婧负责。

夏钧兑换的那五艘1万吨级的货船在9月26日装载着棉布、纸张、香烟、打火机、卫生棉等货物运往美国。

其中以纸张、卫生棉为大宗,卷烟、打火机数量也较多,棉布和钢铁只是常识性的向美国投放。

建州大学在夏钧的支持下,成立了海军学院,海军学院第一期只有二十人,同时夏钧在福建沿海各地招募了两百名水兵。

这些水兵多是甲午战争时期战败的北洋水师官兵,夏钧给他们开出了高额军饷,每月七块银元。

夏钧以这两百名水兵,以及二十名海军学院学生,组建了一支近海舰队,负责防御宁德外海。

这支舰队装备有十艘50吨级鱼雷艇,航速为45节,配备3枚中型电动鱼雷(400mm口径),以及两门45毫米舰炮。

这一艘鱼雷艇便要10万点积分,夏钧为此花掉了100万点积分。

同时夏钧还兑换了一艘U型潜艇,德国VIIB型,这属于很先进的潜艇,是二战中德国使用的主要作战潜艇型号之一。

一艘VIIB型潜艇需要200万点积分,这潜艇算是海军舰艇中最便宜的一种了,因为潜艇号称是穷人的武器。

不过因为是二战的,所以兑换起来还是有些贵,不过为了建设起海军,夏钧还是咬牙买了一艘。

VIIB型潜艇的数据:

排水量:水面735吨/水下857吨

最大速度:水面17。2节/水下8节

续航力:水面6500海里/12节、水下90海里/4节

安全下潜深度:150米

下潜到潜望镜深度(12米)的时间:30秒

鱼雷发射管:前4后1,共5个533mm发射管

潜艇人员:军官5人、士官16人、水兵30人

海军学院在宁德成立,十艘鱼雷艇和一艘VIIB型潜艇编成了一个近海巡逻队,夏钧给他们的命令是,靠近港口1万米的武装船只一律击沉。

夏钧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到时候下手狠一点,谁知道是他干的?谁会相信一个中国地方上的自治政府有潜艇?

其实这支小小的海军,只是为夏钧的走私保驾护航用的。一通搞下来,夏钧手上也没多少积分了。

不过夏钧经过近两个月的布局,此时他手上的工业已经进入了运转状态,而且从建安到宁德、仙霞关的两条公路已经通车。

夏钧的运输队也开始改组,从建安到福州的运输开始由机船承担,而运输队的近1000辆拖拉机则开始走建安到宁德、仙霞关这两条路线。

这两条路线的修通,让内地商人十分顺利的来到了建安。

以前那些行脚商走的是仙霞关古道,那里的道路并不是很好走,运输基本上依靠骡马,古道经过上千年行走,石头都被磨得十分光滑。

不过现在仙霞关隧道一通,仙霞关古道就没人走了。

行脚商人无疑是最高兴的,来到建安不仅能买到廉价的商品,而且夏钧还有拖拉机帮他们把东西运出仙霞关隧道。

在建安,他们能买到棉布、纸张、铁器、小五金,还有印着猛男美女图案的过滤嘴香烟,以及打火机、牛仔裤。

这些商品的价格都非常低廉,运到内陆去绝对大赚一比,而且保安团还给他们运到仙霞关,更是节省了一段脚力。

以前的生意可没这么好做,跑一躺最多也就是赚点跑腿费,有的时候连跑腿费都赚不到,不过现在却是十分的有利可图。

为此那些行脚商如同苍蝇一般盯了上来,刘锦山更是带团前来,九月底他带了十几个徽商前来建安做生意,让夏钧喜出望外。

有商人来建安,工厂的产品才能卖出去。内销+出口,把产品卖出去就不成问题了。

销量最好的就是棉布,2500吨的月产量根本跟不上销量的增长,本来那些棉布就被夏钧用船只运到各港口去了,剩下拿一点被那些行脚商人直接买走。

好消息不断传来,塔娜那边的销售公司接到货物后,便直接附了200万美元的货款,并且发来电报说,棉布在美国的市场也不错,而建安生产的钢铁在美国同样拥有市场,毕竟夏钧用的是电转炉炼的钢。

夏钧漏了一个关税,美国此时已经取消了关税保护,棉布确实在美国也拥有市场。

塔娜那边的经济实力确实不错,夏钧在美国那边的经销商也就正式确定了下来,如此一来,夏钧的财政问题便迎刃而解。

李诗婧为此计算了一下各工厂的盈利,以当前进口原材料的价格,以及先有工厂的产能达到极点后,每月可以收益将近800万美元。

800万美元,够夏钧花销的了。

不过专利方面还可以产生收益,塔娜已经发电报过来,10月份回来福建和夏钧商谈在美国合股办厂的事宜。

若是在美国将工厂办起来,那么每个月所产生的收益还会提高。

第六十五章:再次扩军

第六十五章:再次扩军

感谢冬雪、紫疯两位同学的打赏,以及紫疯同学的评价票、崔更票

————

中秋时节,气温也降低了下来,气候变得十分凉爽,夏钧的自治风暴蔓延了半个福建,让那些县官心里拔凉拔凉的。

近月来,不断有乡镇送上《XX自治宣言》,搞得他们焦头烂额,搞得他们一个个都想着跳槽,这福建真不当官的好地方。

此时中国各省民间资本已经进军铁路,这是一场注定带起一片鸡毛鸭血的进军,也是满清自掘坟墓的行为。

夏钧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开始为明年的辛亥**布局了。

最让他担忧的还是第十镇的统领许崇智,这家伙可是**党,这本来也没什么,问题是许崇智这家伙是同盟会的,到时候确实不好打。

同时现在夏钧把各营都分散在外面,也不好进行联合训练,什么步炮协同的训练也无从说起,但把各营抽回来又不行。

实在让人头疼啊

不过好在当前要面对的敌人只是满清,这些比较高级的东西还用不上。

此时工厂方面已经不需要夏钧过度插手了,李诗婧为他打理得很好,夏钧感觉也没必要再继续扩大工厂,因为兑换那些领先级别的设备很贵。

夏钧感觉自己应该从直接购买工厂设备,转而向自主研发方面发展,磺胺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张程已经把磺胺药制造出来了,现在磺胺药厂正在建设之中,虽然这个厂子有点像是作坊,但磺胺药的利润是非常高的,生产方式落后点也没什么问题。

因此夏钧此时可以把时间从建设工业上抽出来,继续加强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财政问题已经大幅度解决了,夏钧又有了扩军的念头,而且是一轮大规模的扩军,辛亥**只是一场地方上的集体倒戈,夏钧却不同。夏钧不仅要反清,而且不允许这些地方旧势力继续存在。

因此夏钧需要足够的武力夺取行政权,如今手上这十个步兵营显然不够用。

军队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一个就是用美制武器,使用美制规格的子弹,这不符合一个国家的面子问题。

同时军中缺少轻机枪、迫击炮等装备,一个炮连在扩军后显然也不够用,并且缺乏榴弹炮营。

如何改变这些问题,还得再好好研究一段时间。

夏钧决定把M1加兰德的口径从7。62mm改成7。92mm,口径改变后,子弹自然也就和美国的不同了。解决了面子问题,而改版的M1加兰德,兑换价格多了一点积分,从高35升到了36点。改了口径的M1加兰德和原版的并没有太大区别,毕竟子弹规格差距很小。

炮兵方面暂时可以不考虑,轻机枪夏钧选用捷克ZB-26轻机枪,用的也是7。92口径的子弹,这与改变了口径的M1加兰德步枪的子弹可以通用。

一把ZB-26轻机枪只需50点积分便能换到一把,这价格非常便宜,麦德森还有120点积分一把。

不过麦德森轻机枪的确比ZB-26好用,就是太贵了,夏钧不想买那么贵的。

增加了轻机枪后,一个班11人少了些,夏钧决定将一个班扩大为13人。

一个班将装备为:1挺ZB-26,1把汤姆森冲锋枪,1把狙击步枪,2具掷弹筒,2把手枪,9把M1加兰德,2根爆破筒,手榴弹65枚,爆破筒2根。

这些单兵武器组成了当代世界陆军最强悍的单兵火力,给十个营换上BZ-26,夏钧需要支出13。5万点积分,这点积分夏钧还是拿得出来的,步枪暂时就不换了,口径改好了,以后再换吧

扩军的问题夏钧召集了陈轩宇以及陆军学院的几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前来讨论,第一期陆军学院中的学生里有三个学生是夏钧最看重的门生。

一个叫吴峰,是光复会的成员,无论是学习还是训练都是十分刻苦,陆军学院每次考试多被他摘走第一,在战术上有着很高的天赋。

一个叫杨烈,学习同样很刻苦,与刘成义在陆军学堂互相竞争,也时常拿到考试第一,大局观比较强。

还有一个叫刘文洪,成绩排得靠后一些,但思维缜密,计算能力很强,是个当参谋的好料子。

第一期的学生中就以这三人最为出色,也最为夏钧所看重,算是夏钧的得意门生,所以把他们三个一起叫来商议。

夏钧对扩军也拿不定主意,毕竟刚扩军一个多越又扩军,前面的还没训练好。

几人来到军部大楼,听到夏钧想扩军,陈轩宇说道:“既然我们的财政没有问题,那么在扩招一些是没问题的,就怕后面财政能否跟上。”

“后面的财政也不是问题。”夏钧此时一点不担心财政问题,毕竟自己手上才这么点兵力,又不是十几个师。

若是十几个师,那才说要考虑一番财政问题。

“校长,学生以为,扩军以早不宜迟,此时我们既然财政无碍,武器装备不缺,自然应该扩充些兵力,一旦起事也能有更大的作为。”杨烈立正后对夏钧说道。

吴峰点头同意道:“学生也以为应当扩军,目前我们本部只有一个营,其他九个营在地方上剿匪防御官府,显然抽不开身,我们必须有更多的兵力。”

夏钧这么一问,在场众人都同意扩军。

至于扩军多少,在场众人有些分歧。

杨烈说要扩军一个师,这样才够给力。陈轩宇说一个旅,地方上的九个营再组成一个旅,正好一个师。

一个师和一个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不仅是编制上的不同,在平衡方面也不同。

如果说是扩编一个旅的话,地方上那九个营也会被编进来,倘若扩编一个师的话,就是‘中央军’了,军官全从军校里抽,地方上那九个营也就撇在一边,沦为杂牌军。

夏钧心中也有考虑,是否先把其他九个营撇开,建个中央军起来,但又感觉这样会失衡,若是直接建个师起来,那么那九个营便没有任何制衡内部的作用,等于是把罐子摔碎,再捏一个想在这样的罐子,只是捏大一些罢了。

若是再编一个旅,外放的九个营也编成一个旅,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自己控制的‘中央军’达到了一个旅的规模,内部有三个团长存在,这三个团长将由自己教出的学生担任,这三人之间就有互相制衡。

其次外面还有三个团,那三个团长虽然不是自己教出的学生,但对自己的忠诚也是不容置疑的。

如此形成内外互相制衡,谁都跳不起来,谁都反不了。因为没有人能够服众,一旦反起来就要被围攻。

最终夏钧还是采纳了陈轩宇的建议,将这次扩军定为扩编一个旅。

夏钧在制衡部下的同时,非常注重军政分离,若说近代民国军阀内战的主要原因,那么便是中央权利疲软,军人拥有了行政权。

之所以如此,全因为袁世凯无法掌控他训练出的北洋军,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的那种时代背景以及环境,注定了他无法用信仰等力量来团结部下,因此袁世凯笼络部下从来都是用钱财。

这也许是造成他当了大总统后各军阀争权夺利的原因,而他被清廷打发回老家的这几年里,北洋军虽然还听从他的话,但已经不能完全掌控,而是掌控在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手中,造成大权旁落。

夏钧自然不会重演这种历史的教训,因此他从来不让谁独揽大权,而是大搞平衡,同时加强民族信仰,团结部下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再则严禁军队插手行政。

————

第二更到了屠神不成,差距反而拉大了不给力啊真的不给力。。。

第六十六章:福建第一师

第六十六章:福建第一师

第一更到,兄弟们票票砸来吧

另外感谢天泽龙王、明天天会亮两位同学的打赏

————

以夏钧手上的积分来说,再编练一个旅是不可能的,他手上已经没有多少积分了,因此他只能等下个月了。

不过此时已经快到了十月了,这一个月中福建有了很大的变化,夏钧将九个营调到福建各地,又派遣了八个行政区主任后,无论福建哪个地方,都有乡镇在搞自治。

夏钧领地内的人口飙涨到了510万人,而民心指数最高的还是闽西北地区,民心指数此时已经上升到了6点的最高值。

全省自治区域内的民心平均值却只有3。1。

夏钧这个月的民心收入将有一千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