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一战胜国-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这次那些洋行却失算了,他们虽然把价格压到比竞争对手的还要低,但却依旧有人买他们的商品。

当然,他们因为压低了价格,更多的买家还是选择购买他们的商品,但在这种价格下,他们卖得多亏得也多。

这是一场耐力上的考验,然而这些洋行不知道的是,来自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商品大多只把价格压在还有一点利润的状态下,因此不管卖多少都有钱赚,只是赚得多或者少而已,基本上不会出现亏损。

这源于他们争回了成本优势,养商的货物从海外运来,首先需要的成本就更高,同时他们的劳动力成本多数比中国来得高,不过华东自治三省的工厂大多需要缴纳污水处理费,而洋人的货物有些则是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殖民地生产,例如印度。在这一优一劣的状态下,双方很难说谁的商品更有竞争力。

但华东自治三省的工厂多使用先进设备,在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下,商品成本有的甚至可以降低一半以上,这才是华东自治三省的实业家能于洋人竞争的核心力量。同时华东自治政府努力压低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也让商品竞争力大幅度提升。

双方杀价原本并不算太激烈,当然这是在华东自治三省的那些实业家们看来,毕竟他们刚开始压低价格的时候,还有不错的利润空间。

不过这种程度在那些洋行看来,却已经进入了激烈的杀价状态,因为他们在这样的同等价格下已经开始做赔本买卖了。

接下里双方的竞争则趋于白热化,华东自治三省的各工厂开始压缩利润空间,甚至有些工厂以不亏不赚的价格售出商品。

洋行为了竞争,只得跟着压低商品售价,压到比这些竞争对手还要更低的价格,想以此整垮这些竞争对手。

华东实业家俱乐部,这是一个加入条件十分苛刻的俱乐部,而这家俱乐部的创建者正是夏钧。

能参加这家俱乐部的只有那些可以绝对信任的实业家,发展到现在,俱乐部会员只有十九人。

而这十九人,全都是夏钧扶持起来的大商人,他的岳父李世霖,还有刘锦山是华东实业家俱乐部中最有分量的两个会员。

他们二人的竞争十分激烈,不过在夏钧的警告下,双方采取的都是良性竞争。

从二月底开始,夏钧就频繁和俱乐部会员聚会,夏钧要求他们在这场对外竞争中协同作战。

每次俱乐部聚会,这些会员都会互相交换信息,并就市场策略上进行统一协调,做到一致对外。

“他们现在的疯狂,只是他们覆灭的前奏。”夏钧在3月9日举行的俱乐部聚会上对在场的人说道。

“委员长,这是这一周的市场调查报告,我们有五类商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刘锦山递了一份报告给夏钧。

这是夏钧每一周都要看的报告,这份报告由中盛、华盛两大集团联合其他工厂汇总数据后写成,夏钧接过报告看了起来。

“过几天我会给这五类商品的厂家订购新设备,同时会为他们调整税率。”夏钧说道,此时免税时间已经过了,新增工厂只有三个月的免税时间而已,基本上大部分的商品都在交税。

只要把税收降低,这些厂家的商品马上就能取得竞争优势。

夏钧此时最迫切的就是把洋货排挤出中国,给与那些竞争上处于劣势的厂家减税政策,甚至是免税政策,虽然很可能什么钱都收不上来,但这能使民族资本生存,而这些民族资本的存活则能给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也能使国家的整体财富增加。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随机应变才是王道。

只要把洋货排挤出市场,夏钧再征收也不迟,到那个时候,就算税率较高,洋货想再挤进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三月初夏钧又进账了两亿六千万点积分,此时民心指数已经提高到了4。8,华东自治政府已经赢得了自治三省人民的信任,所有人都盼望着新的一年中华东自治政府能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

有了这些积分,夏钧已经足以为民营企业兑换先进设备,在一些原材料受限制的行业,夏钧甚至不惜花费巨额积分去为他们兑换更加先进的设备。

还不到十天,夏钧已经花出去了六千万点积分,全部都用在了这些民营企业身上,同时在纺织、造纸上的产能大幅度提升。

正如夏钧所说,洋货在中国的末日已经不远了,夏钧的华东百货开始在华东三省各地开设,华东百货只卖国货。

只要一走进华东百货商店,就能看到一个——‘买中国货,做中国人’的牌子,让顾客的民族感大大增强。

华东百货商店外面还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顾客永远是对的’,华东百货的员工必须谨守一个原则——不可与顾客争辩,即使顾客是错的。另外商品在一个星期内不满意,可以退还。

热情的服务依旧基本原则,同时百货商场最下一层的货物都是面向普通民众的平价商品。这让华东百货商店一开张,便有十分火爆的生意。

谁都知道,只要挂着‘华东’这一名字的商业机构,就是委员长的华东集团开办的,很多时候就算华东百货商场内的货物有些比其他地方卖得高一些,人们也会选择到华东百货商场。

很快华东自治三省就掀起了一股支持民族资本的热潮。

各地无线电广播、学校都在宣传支持民族资本,街道上也挂上了横幅,或者刷上了支持民族资本的标语。

学校师生也自发性的走上街头宣传,华东自治三省掀起的这股国货热潮将是永久性的,未来的中国,不会有洋货的立足之地,当然,一些无法自给自足的原材料除外。

而在华东自治三省之外,夏钧也派遣了大量人员进行宣传,在各大城市刷上标语,在各报纸上‘中国制造’商标的广告。

中国制造商标属于民族资本共有,除华东自治三省商品可以使用外,其他省份的民族商品同样可以使用。

同时南洋、澳大利亚的华人资本家也可以使用,不管那些华人是否加入其他国家的国籍。

这代表着华东自治三省的一种态度,就算是海外华人加入了其他国籍,依旧承认他们是中国人,只要他们还会说中国话,不管是官话还是方言。

洋人的抵抗也是很强烈的,例如在制碱上,夏钧的华东化工公司与英国仆内门公司发生了激烈的市场冲突。

这种市场冲突甚至蔓延到了日本。

仆内门公司长期垄断亚洲的纯碱的生产和销售,这种托拉斯模式的企业,见到竞争对手出现后,第一个反应就是一不正当竞争方式打击对手。

然而仆内门公司这次遇到了一个让他不可撼动的竞争对手,华东化工公司根本不怕杀价。

在纯碱、烧碱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华东化工公司的商品比英国仆内门公司低处了将近一半,因为华东化工公司用的是侯氏制碱法,利用率提高25,而且还能得到肥料。

而在运输成本上,华东化工公司就在本土,仆内门公司则远在英国,和华东化工公司杀价简直是在跳楼。

仆内门公司先是从英国调来了第一批纯碱、烧碱,很快双方就进去了全面战争阶段,仆内门公司忍着巨大的亏损,期望能将华东化工公司击倒。

3月15日,夏钧对华东化工公司下令道:“让他们死得一快点。”

接到命令的华东化工公司开始把战火引到日本、东南亚等地,由于仆内门公司在这些市场上的销量最大,基本上没有谁和他们竞争,而华东化工公司的产品一进入这些市场,并且压低价格,仆内门公司只能把价格降到更低,以求不给华东化工公司喘息的机会。

仆内门公司并不知道华东化工公司在这种竞争下并未窒息,就算是这样的价格,依旧有很足够的利润。

反到是仆内门公司,恶性竞争范围一扩大,仆内门公司的销售量激增。与此同时,华东自治三省的工厂也开始购买仆内门公司的产品。

此时的仆内门公司,卖得越多亏损得越多。而日本则是纯碱、烧碱的大客户,他们一见降价,纷纷购入仆内门公司的产品。

仆内门公司仅仅支撑了五天,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

第一更,今天应该有四更,补昨天的。

第四十八章:轰炸机试飞

第四十八章:轰炸机试飞

仆内门公司不得不跑来与华东化工公司谈判,想与华东化工公司签订一种卡特尔模式的协议。

即双方商定价格,然后各占据多少百分比的市场,这很符合当前这个时代的商业主流形式——垄断。

当托拉斯模式无法垄断市场时,他们依旧会想方设法进行垄断,最普遍的模式就是联合竞争对手,以合作的方式为双方谋取利益。

这是一种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道理是很浅显,不过此时华东化工公司占据绝对性的竞争优势,根本无需进行合作,因为竞争只会把仆内门公司击垮,而华东化工公司最终将获得整个国际市场。

因此仆内门公司的谈判遭到了拒绝,华东化工公司不会妥协。

华东化工公司的立场,也代表着所有华东自治三省的各企业的立场,在中国市场内不会与洋人合作,不过一些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并无太明显的商品上,可以进行合作,不过仅限于国际上的。

而那些洋人显然还没有想到国际上的合作,大多与仆内门公司一般,抛出的只是中国市场上的合作。

在货运方面,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船只还不足以运输全部的商品,不过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出现,引发了太古洋行与怡和洋行的削价竞争。

以前在长江、近海各港口运载货物,每吨运价是三元左右。此时华东近海运输公司一出现,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把运价降低到了每吨一元。

此前怡和洋行、太古洋行以及旗昌洋行就对轮船招商局进行过这样的削价竞争,结果美国旗昌洋行出现亏损而倒闭。不过怡和洋行与太古洋行的资本可比旗昌洋行要高得多,他们能够长时间支撑。

怡和洋行、太古洋行的削价让华东自治三省的货物得以运输到各地市场,同样也给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带来了发展的时间。

除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还有一个轮船招商局也在参与运输,轮船招商局大概有40的股份属于华东自治政府所有,其后被出售给了华东近海运输公司,因此上海轮船招商局也属于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掌控,其码头、仓库也提供给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货船使用。

不过上海轮船招商局的那些股东显然受不了这样的削价竞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是亏损的。

上海轮船招商局可不像华东近海运输公司那样有华东集团的输血支持,因此导致轮船招商局的股价大跌。

不久轮船招商局就因为经营不善,外加竞争激烈而破产,被华东近海公司以150万元的白菜价收购了其余60股份的资产。

主持华东近海公司的郑观应在吞并了轮船招商局这个让他倾注了诸多鲜血的产业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对于轮船招商局那些老旧轮船,郑观应一律裁撤,并转手卖掉。在当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格局下,那些老旧轮船亏损最大,运得越多亏得越多,自然是裁撤了好。

同时郑观应得到了华东自治三省的实业家们的支持,这些实业家将一些已经取得竞争优势,不会因为运输成本提高而失去竞争力的商品交给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运输,运输价格提高到了每吨1。5元。

虽然运输价格仅仅是提高了0。5元,但这却可以让华东近海运输公司脱离亏损,因为华东近海运输公司的货船很先进。

货船越大运输效率越高,因为船每增大2倍,仅需1。5倍的动力就可以推动,因此造得越大,储存燃料的空间就更小,因此在各港口的运输上,就算是每吨1元的运输价格,华东近海公司依旧有赚,唯一亏损的地方就是长江水道的运输。

长江不可能容纳太大的商船,因此无法发挥吨位优势,小吨位的货船因为在燃料方面比洋行的货船更为节省,因此更有竞争力,但依旧无法摆脱亏损。

由于华东自治三省民族资本的团结与互相扶持,使得华东自治三省的各种商品如同一把尖刀直插市场。

反观各洋行之间,虽然对华东自治三省的商品进行封杀,但总体上比较松散,各洋行大多只顾及自己的领域,不会去配合其他领域。

各洋行在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迅速溃败,其中福建的市场本身就处于半瘫痪的状况,此时已经被将近完全扫出门外,只有那些华东自治三省还无法生产的商品还存在着市场。

浙江、江西的市场也迅速溃败,因为夏钧开始在境内征收过路费,这些过路费表面上是所有商品都征收,但过路费征收上来后,回返还给各工厂。

加上华东自治三省的民族主义开始迅速萌芽,洋货很快就被排挤了出去,华东自治三省的市场已经被民族资本牢牢掌控。

到了这一步,夏钧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华东自治三省的地盘拿下,就算和美国佬再怎么竞争,起码不会吃亏。

不过自身的市场已经拿下,规范商业却是非常重要了,夏钧可不想看到后世那样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商家,以及乱七八糟的食品安全问题。

后世那属于道德、信仰的全线崩溃,然而在这个年代却不一样,这个年代的商人注重诚信,并且很看重名誉。

夏钧要做的就是加强这种风气,让商家把诚信看做根本,因此夏钧开始建立诚信机制,任何企业想要从银行贷款,诚信的考虑成分将增加。

同时夏钧对商品质量做出许多要求,后世的政府是帮助商家欺负消费者,殊不知这种手段只会得不偿失。

夏钧对那些民族资本是扶持的,但不是一味的扶持,起码得对得起消费者,不能让消费者吃亏。

因此夏钧让司法部出台了新的《商业管理条例》,新的《商业管理条例》之中规定了各种商品的质量最低要求,并且规定商家产品若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已于召回,并向消费者赔偿。

同时规定,商家不能乱套概念,不能假冒。例如什么本产品采用XXX太空航天技术,这样的广告在后世的电视上大行其道,都是欺骗消费者的。

在食品安全上,夏钧开始在各地建立食品检测站,所有流入市场的食品都要经过严格的抽查,检测设备也比较先进。

夏钧买了一份后世西方食品检测的各种指标,食品凡是超出这些指标的,一律不允许进入市场销售。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除了已被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外,商品不得添加任何化学品,生产中更不得使用化学品对食品进行处理。

后世的食品有很多添加剂,其添加的目的,很多只是出于让食品更好看,仅此而已。

《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任何食品不得使用任何不在食用范围的物质对产品外观进行加工,就算其物质对人体无害。

难看一点不好吗?起码吃得放心不是。

不过出口产品例外,出口的食品并无这么严格的要求,只要符合进口国的检测法案即可,各种添加剂随便上,只要能卖得好就行。

对于触犯《食品安全法》的商家,将面临极高的处罚,其处罚力度分有意识与无意识两中。

如果商家只是在无意识中触犯了《食品安全法》,那么仅是面临罚款的处罚,虽然罚款额度较高。但如果是被认定为有意识的行为,那么将面临刑事诉讼,情节恶劣者可以判处死刑。

这个年代的食品多无什么添加剂,夏钧让司法部出台的这个《食品安全法》可以遏制这方面的无序蔓延。

而《食品安全法》中所允许添加的添加剂很少,仅有十三种而已,而其他的添加剂则全面遭到封杀。

反正宁可杀错三千,也不放过一个。

好好的食品为什么要添加乱七八糟的东西呢?还不是市场闹的,谁都不添加不就行了,至于造成的某些不便,那干脆别吃不就好了。

另外对地沟油的打击更是十分严厉,谁把地沟油用于餐饮之中,都将面临有期徒刑3年到死刑的危险,判罚标准只在于其量有多大。

3月18日,华东航空制造厂的第一架飞机造出了,这架样机采用双翼机样式,动力为150马力发动机,可乘坐两人。

这是一架轰炸机,设计之初是可以投弹500公斤。

19日,这架双翼机开始试飞,夏钧当天带着李诗婧到现场观看。

安东尼福克十分兴奋,不过他对这次试飞的轰炸机并不抱太大希望,他对夏钧说道:“老板,这款飞机飞起来应该没有问题,但设计上显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发动机潜力,另外这只是一个150马力的发动机。”

“虽然空军不会采纳这款飞机,但用来出口也是不错的。”夏钧笑道,“你们加紧设计吧早点设计出空军满意的轰炸机。”

“没问题。”安东尼福克信心满满的回答道。

试飞很快开始了,飞行员坐上了飞机,启动飞机发动机后,飞机在跑道上缓缓加速,在轰鸣的发动机噪音中,飞机在跑到上行驶了一段距离后便稳稳的飞了起来。

整个试飞都很顺利,飞行员在天上飞行了大概两个小时后才因油料不够而降落,在操作上,这款轰炸机显然没有任何问题,这得益于夏钧的设计师团队。

夏钧的设计师团队中很多都在华东大学接触过飞机设计的各种原理,虽然在设计能力上可能还比较稚嫩,但在不该犯的错误上却很少会出现,他们从图纸上就能大致分析出一架飞机能否正常飞行。

第二次试飞很快展开,这次试飞将测试飞机的最大航速,以及最大航程,在航行过程中还将进行投弹。

——————

第二更到今天还有两更坚持一天三章

第四十九章:阎长官的狐疑

第四十九章:阎长官的狐疑

第二次试飞也很成功,华东航空制造公司的第一架轰炸机就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这架轰炸机的最大航程可以达到350公里,最大速度达到170公里/小时,最大升限达到3200米。

由于马力充足,携带的炸弹达到800公斤依旧可以起飞,但飞机中并无那么多装载炸弹的容量,必须将飞机进行改装。

投弹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使用了投弹瞄准器,命中率高于30,且是在飞行员不熟练投弹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这架轰炸机就性能上来说,已经具备了实用性能。

夏钧很快将这款轰炸机命名为‘重锤Ⅰ轰炸机’,重锤Ⅰ在出口上绝对将来是一款能够热销的轰炸机。

不过夏钧并不想太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